『壹』 30年以來深圳的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的發展
深圳建市(公元1979年)
1979年3月,中央和廣東省決定把寶安縣改為深圳市,受廣東省和惠陽地區雙重領導;11月,中共廣東省委決定將深圳市改為地區一級的省轄市。1980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在深圳設置經濟特區。1981年3月,深圳市升格為副省級市。1988年11月,國務院批准深圳市在國家計劃中實行單列,並賦予其相當於省一級的經濟管理許可權。1992年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授予深圳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市政府制定地方法律和法規的權力。
2004年,深圳成為無農村的城市。
深圳是中國口岸最多和惟一擁有海陸空口岸的城市,是中國與世界交往的主要門戶之一,有著強勁的經濟支撐與現代化的城市基礎設施。中國社科院發布的《2007年中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表明,深圳的城市綜合競爭力位列內地城市第一。
1979年的深圳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僅為606元。經過27年建設和發展,深圳由一個昔日的邊陲小鎮發展成為欣欣向榮的現代化城市,綜合經濟實力躍居全國大中城市前列,基本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創造了罕見的工業化、城市化和現代化發展速度。
2006年,深圳市國內生產總值達5684億元,增長1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723億元,增長17.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272億元,增長7.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71億元,增長16.2%;進出口總額2374億美元,增長29.9%,其中出口總額1361億美元,增長34.1%,連續14年居全國大中城市第一。
經濟規模
深圳經濟總量相當於國內的一個中等省份,位居全國大中城市的第四位,是中國大陸經濟效益最好的城市之一。1979年人均GDP僅為606元,到2006年達到8619美元,居全國大中城市第一。
財政收入
2006年,深圳財政收入實現歷史性突破,除上劃中央收入1130.16億元外,全市財政一般預算收入歷史性突破500億元大關,達到500.88億元,比上年增加88.5億元,增長21.46%。
經濟地位
經濟特區建立27年來,深圳由一個邊陲小鎮發展成為在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外貿出口、海洋運輸等多方面占重要地位的城市。深圳地處珠江三角洲的前沿,是連接香港和中國內的紐帶和橋梁,是華南沿海重要的交通樞紐。深圳經濟特區在中國的制度創新、擴大開放等方面承擔著重要使命。
深圳為中國內地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最高的城市,是經濟效益最好的城市之一,地均產值、人均收入水平和外貿出口總額穩居中國內地大中城市第一;國內生產總值居大中城市第四位;財政收入居大中城市第三位;進出口總額佔中國大陸七分之一,連續12年居大中城市第一,集裝箱港口吞吐量位居世界第四,深圳國際機場為大陸四大機場之一。
深圳基本建成「以高新技術產業、先進製造業為基礎,以現代服務業為支撐的適應現代化中心城市功能」的新型產業體系,高新技術產值居國內城市首位。
在區域結構上,深圳業已形成的「南軟北硬」、「南高北重」、「東西兩翼旅遊港口」的產業分工布局和特色。南面特區內福田、羅湖、南山、鹽田四區集中發展金融、物流、高新技術研發、軟體、商貿等「軟產業」,規劃建設新型的都市產業園區,大力發展總部經濟、會展經濟,體現出高新技術、高端產業和高附加值的「三高」特點。北面寶安、龍崗兩區以「硬產業」為主,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引進關乎全市經濟發展前途的大項目、基礎工業項目。東西兩翼利用山海等資源優勢集中發展港口經濟和旅遊經濟。
2004年深圳宏觀經濟調控能力顯著提高,國民經濟綜合實力增強。全年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均保持兩位數以上增長,完成年度預期目標情況良好。
深圳經濟發展不斷攀上新台階。生產總值5年實現了2000億元、3000億元兩個台階的大跨越,年均增長15.8%,2004年達到4282.14億元。其中第一次產業增加值12.33億元;第二次產業增加值2211.23億元;第三次產業增加值2058.58億元。人均GDP 79221元人民幣,居全國之首。
深圳正在努力建設一個能有力支持經濟發展、能有機配套產業結構、能有效防範化解風險的金融體系,到2010年建成中國一流的現代化、國際化的金融中心城市。
金融業
深圳銀行、證券、保險業機構密度、外資金融機構數量以及從業人員比例均居全國前列。2006年,深圳金融業總資產達到了1.6萬億元,全市金融業年收入增長率首次超過了GDP的增長率,取得了近10年來最好的成績。
深圳市政府將進一步加大對金融業的政策扶持力度,力爭為金融機構提供最優惠的政策、最優化的環境和最優質的服務。計劃到2010年,深圳市金融產業增加值達到1350億元,金融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15%以上。
『貳』 深圳將來的發展方向是怎樣的產業結構和趨勢怎樣過渡主導產業往哪方面發展
1.發展高等教育、高科技和文化事業,做好金融服務,設計之都,產業結構的轉型
2.對國內生產外銷型的企業來說面臨內憂外患。 產業調整轉型是必由之路,通過政策調控,生產加工企業紛紛搬出深圳,向周圍地區(例如惠州)輻射。同時也利用稅收,獎金,開辦高新科技產業園等方式,鼓勵或者引進有自主研發能力的企業,並扶持他們壯大。
產業調整是挑戰也是機遇,高新技術研發那個是頂尖人才做的事情,他們是少數,整個產業鏈需要的人才是多種多樣的。
面對挑戰何機遇,我們需要做的是,加強學習,提高業務技能和理論知識深度,關注政府對產業的政策導向,就業要優先考慮自己熟悉的行業中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研發能力的公司。
3.文化領域,金融領域,高新科技,旅遊,物流,地產。
『叄』 請問截止2015年,深圳中小企業數量大概有多少有沒有行業分析 萬分感謝
是不是像下面這樣的?這樣的一般都要花好多錢買,沒有免費的。
2014版深圳市中小企業深度調研咨詢報告
第一部分 2013-2014年深圳市經濟發展狀況分析
第一章 2013-2014年深圳市區域經濟發展現狀
一、近五年深圳市經濟增長情況
二、深圳市經濟在全國及西部地區的地位
三、深圳市經濟發展的資源稟賦
四、深圳市經濟運行特徵
(一)固定資產投資是深圳市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
(二)重工業特徵明顯,經濟增長較快
(三)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情況
第二章 2013-2014年深圳市的產業結構及重點行業分析
一、深圳市產業結構和產業體系
(一)深圳市產業結構及其變化趨勢
(二)深圳市產業體系
二、深圳市支柱產業
三、深圳市產業政策導向
第三章 2013-2014年深圳市各地市經濟發展情況分析
一、深圳市各地市經濟增長情況
二、深圳市各地市產業結構
第二部分 2013-2014年深圳市中小企業的金融環境分析
第四章 深圳市中小企業的政策扶持情況分析
一、深圳市中小企業主要扶持措施
二、深圳市中小企業主要扶持政策
第五章 2013-2014年深圳市中小企業的金融環境分析
一、良好的金融環境保障了中小企業健康發展
(一)信貸總量繼續增加,銀行業務發展迅速
(二)銀行業競爭日益加劇
(三)中小企業創業投資進一步推進
二、金融司法環境進一步提高
(一)金融司法案件審判質量和效率有較大幅度提高
(二)多部門制定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政策
第六章 深圳市鼓勵金融機構開展中小企業金融業務的扶持政策
一、深圳市鼓勵金融機構開展中小企業金融業務措施
二、深圳市鼓勵金融機構的相關扶持政策
三、深圳市鼓勵金融機構的政策扶持效果顯現
第七章 深圳市相關金融中介組織的發展情況分析
一、會計師事務所逐年增加
二、資產評估機構逐步規范和強大
第三部分 深圳市中小企業整體發展情況分析
第八章 深圳市中小企業的經濟地位與規模分析
一、深圳市中小企業的經濟地位
二、深圳市中小企業的競爭優勢
三、深圳市中小企業的特徵
(一)行業分布廣泛,勞動密集型特徵明顯
(二)企業規模和實力增長迅速
(三)企業發展仍處於初級階段
第九章 深圳市中小企業的運行情況分析
一、深圳市中小企業的整體運行情況
二、深圳市中小企業的盈利能力
三、2013年深圳市中小企業收入500強排名
四、2013年深圳市中小企業資產500強排名
五、2013年深圳市中小企業利潤500強排名
第十章 深圳市中小企業的行業構成與產業特點
一、深圳市中小企業的行業構成
(一)深圳市中小企業的行業構成
(二)深圳市各地區的中小企業現狀與特徵
(三)深圳市主要地區的中小企業的產業特點
二、深圳市中小企業的主導行業及特徵
三、深圳市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情況
(一)深圳市高新技術產業總體發展狀況
(二)四大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狀況
第十一章 深圳市產業集群及園區中小企業市場分析
一、深圳市產業集群
(一)深圳市產業集群的基本情況
(二)深圳市產業集群的分布與比較
(三)深圳市產業集群的發展規劃與政策導向
(四)深圳市重點產業集群名單
二、深圳市工業園區
(一)深圳市工業園區的基本情況
(二)深圳市工業園的分布與比較
(三)深圳市工業園區的發展規劃與政策導向
(四)深圳市重點工業園名單
三、深圳市大型批發市場
(一)深圳市批發市場的基本情況
(二)深圳市批發市場的分布與比較
(三)深圳市重點批發市場名單
第四部分 深圳市重點行業的中小企業發展情況分析
第十二章 深圳市中小型企業重點行業篩選
(一)從行業「風險-收益」來選擇目標行業
(二)從政策支持角度選擇目標服務業
第十三章 深圳市中小型化工行業企業市場分析
一、深圳市中小型化工行業現狀
二、深圳市中小化工行業發展狀況
(一)深圳市石油加工、煉焦業中小型企業發展狀況
(二)深圳市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中小型企業發展狀況
(三)深圳市橡膠製品業中小型企業發展狀況
(四)深圳市塑料製品業中小型企業發展狀況
三、深圳市中小型化工行業企業區域分布及區域優勢
(一)深圳市中小型化工行業企業區域分布
(二)深圳市中小型化工行業企業區域優勢
四、深圳市中小型化工行業企業與關聯行業合作基礎
(一)深圳市中小型化工行業產業鏈
(二)深圳市中小型化工行業產業鏈結構
五、深圳市中小型化工行業企業市場競爭力及發展趨勢
(一)競爭優勢
(二)發展趨勢
六、深圳市中小化工行業信貸風險
(一)原材料價格波動風險
(二)匯率風險
(三)關聯行業波動風險
(四)政策法規影響
七、2013年深圳市中小化工企業10強排名
(一)原材料價格波動風險
(二)匯率風險
(三)關聯行業波動風險
(四)政策法規影響
第十四章 深圳市中小型醫葯行業企業市場分析
一、深圳市中小型醫葯行業及中小型製造企業經營現狀
(一)深圳市中小型醫葯行業企業經營規模及效益
(二)深圳市中小型醫葯行業企業財務指標
二、深圳市中小型醫葯行業企業區域分布及區域優勢
(一)深圳市中小型醫葯行業企業地理分布情況
(二)深圳市中小型醫葯行業企業區域優勢
三、深圳市中小型醫葯行業企業與關聯行業合作基礎
(一)深圳市醫葯物流企業
(二)深圳市GAP基地
四、深圳市中小型醫葯行業企業市場競爭力及發展趨勢
(一)深圳市中小型醫葯行業企業的細分行業競爭力排名
(二)深圳市中小型醫葯行業企業的細分經營水平對比
(三)深圳市中小型醫葯行業企業發展趨勢預測
五、深圳市中小型醫葯行業企業風險
(一)市場競爭風險
(二)科技創新風險
(三)產業結構風險
六、2013年深圳市中小醫葯企業10強排名
第十五章 深圳市中小型電子行業企業市場分析
一、深圳市電子行業及中小型製造企業經營現狀
(一)貴州電子行業經營規模及效益分析
(二)深圳市中小型電子行業企業經營情況
二、深圳市中小型電子行業企業區域分布及區域優勢
(一)深圳市中小型電子行業企業區域分布
(二)深圳市中小型電子行業企業區域優勢
三、深圳市中小型電子行業企業與關聯行業合作基礎
(一)深圳市中小型電子行業相關行業
(二)深圳市電力行業
四、深圳市中小型電子行業企業市場競爭力及發展趨勢
(一)深圳市中小型電子行業企業的細分行業競爭力排名
(二)深圳市中小型電子行業企業的細分經營水平對比
(三)深圳市中小型電子行業企業發展趨勢預測
五、深圳市中小型電子行業企業風險
(一)產能過剩風險
(二)業節能減排風險
(三)關聯行業波動風險
六、2013年深圳市電子企業10強排名
第十六章 深圳市中小型有色金屬行業企業市場分析
一、深圳市有色金屬行業及中小型製造企業經營現狀
(一)貴州有色金屬行業經營規模及效益分析
(二)深圳市中小型有色金屬行業企業經營情況
二、深圳市中小型有色金屬行業企業區域分布及區域優勢
(一)深圳市中小型有色金屬行業企業區域分布
(二)深圳市中小型有色金屬行業企業區域優勢
三、深圳市中小型有色金屬行業企業與關聯行業合作基礎
(一)深圳市中小型有色金屬行業相關行業
(二)深圳市電力行業
四、深圳市中小型有色金屬行業企業市場競爭力及發展趨勢
(一)深圳市中小型有色金屬行業企業的細分行業競爭力排名
(二)深圳市中小型有色金屬行業企業的細分經營水平對比
(三)深圳市中小型有色金屬行業企業發展趨勢預測
五、深圳市中小型有色金屬行業企業風險
(一)產能過剩風險
(二)業節能減排風險
(三)關聯行業波動風險
六、2013年深圳市有色金屬企業10強排名
第十七章 深圳市紡織中小型企業市場分析
一、深圳市紡織行業中小型企業經營現狀
(一)深圳市紡織業中小型企業基本情況
(二)深圳市紡織業中小企業經營能力
二、深圳市紡織行業中小型企業區域分布及區域優勢
(一)深圳市紡織業中小型企業區域分布
(二)深圳市紡織業中小型企業區域優勢
三、深圳市紡織行業中小型企業與關聯行業合作基礎
四、深圳市紡織行業中小型企業市場競爭優勢及發展趨勢
(一)深圳市紡織行業中小企業市場競爭優勢
(二)深圳市紡織中小型企業發展趨勢
五、深圳市紡織行業中小型企業風險
六、2013年深圳市紡織企業10強排名
第十八章 深圳市裝備製造中小型企業市場分析
一、深圳市裝備製造行業中小型企業經營現狀
(一)深圳市裝備製造業中小型企業基本情況
(二)深圳市裝備製造業中小企業經營能力
二、深圳市裝備製造行業中小型企業區域分布及區域優勢
(一)深圳市裝備製造業中小型企業區域分布
(二)深圳市裝備製造業中小型企業區域優勢
三、深圳市裝備製造行業中小型企業與關聯行業合作基礎
四、深圳市裝備製造行業中小型企業市場競爭優勢及發展趨勢
(一)深圳市裝備製造行業中小企業市場競爭優勢
(二)深圳市裝備製造中小型企業發展趨勢
『肆』 深圳的支柱產業和主要產業是什麼.
深圳的支柱產業是:高新技術產業,金融業,物流業,文化產業。主要產業還有房地產,商貿流通,旅遊業,服裝玩具。
深圳是中國經濟改革和對外開放的試驗場,率先建立起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創造了世界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史上的奇跡,是中國改革開放近30年輝煌成就的精彩縮影。
2018年,深圳地區生產總值24221.98億元,比上年增長7.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2.09億元,增長 3.9%;第二產業增加值9961.95億元,增長9.3%;第三產業增加值14237.94億元,增長6.4%。
第一產業增加值佔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0.1%,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41.1%,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58.8%。在現代產業中,現代服務業增加值10090.59億元,增長7.1%;先進製造業增加值6564.83億元,增長12.0%;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6131.20億元,增長13.3%。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89568元,增長3.2%,按2018年平均匯率折算為28647美元。
(4)深圳產業發展基本狀況擴展閱讀:
深圳因改革開放而快速發展,在中國的制度創新、擴大開放等方面承擔著試驗和示範的重要使命。1980年,中國第一個經濟特區——深圳經濟特區在此成立[9]。自1999年起,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每年定期在深圳舉行。
2010年,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獲中央政府批准成立,將作為深圳與香港合作的先導區。2011年,深圳主辦第26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2016年,深圳市生產總值超越廣州市成為中國內地經濟總量第三大城市。2018年,在改革開放四十年之際深圳市生產總值超越香港。
深圳是中國南方最重要的高新技術研發和製造基地之一,常被譽為中國的矽谷。深圳寶安國際機場是中國大陸第五大民航機場。深圳證券交易所的首次公開募股數量自2009年至2015年居世界第一位,是中國企業重要的融資平台。
『伍』 深圳各區的經濟發展和主要產業
各區發展基本上一體的呀,鹽田和蛇口主要就是運輸啦.市內主要是研發基地和辦公室.龍崗是批發中心,寶安是市外混合區.
『陸』 深圳的經濟中心有哪些主要的發展產業是什麼
它沿海,做的全是電子產業
『柒』 深圳軟體產業基地的發展情況
軟體產業是深圳的優勢產業。據了解,2007年,深圳軟體產業產值達回860億元,佔全國的15%,出口答45億美元,佔全國的45%,分別位居全國大中城市第二和第一位。基於信息產業優勢,深圳的服務外包產業也得到高速發展,深圳已成為國家主要的軟體出口基地和服務外包基地城市示範區。深圳軟體產業基地從規劃到奠基,深圳市政府各部門通力協作,特事特辦,僅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就辦完了相關手續,是深圳市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又一典型範例。深圳軟體產業基地建成後,將大幅度提升深圳市軟體產業發展空間,對深圳市軟體產業參與國家競爭能力、支撐深圳市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發揮重大作用。
『捌』 深圳的產業結構
縱觀深圳市20多年來的發展,產業結構的變化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非農化趨勢明顯。農業為主的第一產業,由於受城市化發展和土地資源的限制,以及農業生產本身的特點所制約,其發展規模和速度,遠不及第二、第三產業,因而比重逐年降低。開放以前,深圳還是個落後的農業社會,但到1996年,第一產業在其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已經下降到1.6%,深圳已成為一個完全的工業社會。深圳的經濟增長主要表現在第二、第三產業的發展。
其次,1993年以前,第二產業發展速度相對快於第三產業,第三產業的比重相對穩定,三次產業構成的變化,主要表現在第一、第二產業的變動上。1993年以來,第三產業發展速度加快,佔全市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從1993年的42.9%上升到近幾年已接近50%。第三產業與第二產業已形成並行發展的格局。按發展趨勢估計,第三產業在深圳經濟結構中的比重將繼續上升。
第三,不斷優化和升級是深圳市產業結構變化的主趨勢。深圳的產業結構以「三來一補」作為起點,經歷了蛙跳式的演進,使幼稚的高新技術產業很快成長為深圳產業結構中的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強經濟與技術的結合,使傳統產業逐步引退,高新技術迅速崛起,第三產業蓬勃發展,不斷產生新的經濟亮點。近年來,深圳開始致力於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確立了以高新技術為先導,先進工業為基礎,第三產業為支柱的經濟發展戰略。推動經濟建設由數量型、資源消耗型的粗放經營方式向質量型、效益型、集約化經營轉變,走技術先進和內涵發展的道路,不斷推進產業結構的升級換代。第一產業注重扶持「三高」農業、創匯農業,促進農業生產規模化、產業化;第二產業積極發展高新技術,加大技術改造力度,提高企業裝備水平和產品技術含量;第三產業以高新技術產業和信息產業、生物技術產業的發展推動全市第三產業上規模、上等級。三大產業結構由1979年的37:21:42調整到2000年的1.2:50.5:48.3,接近發達國家的水平。
第四,各個產業產業內部的發展變化也相當明顯。農業生產打破「以糧唯一」的單一格局,按貿工農綜合發展的方向調整農業生產布局,使農村經濟從自然經濟向商品經濟轉變,從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轉變,農業生產朝著集約化經營和外向型方向發展。
第二產業內部結構不斷向著新型化的方向轉化,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則有不同的支柱產業。特區成立的前10年,「三來一補」的加工業是第二產業的主體,「八五」時期建築業成為了第二產業中發展最為迅速的行業。深圳的高新技術產業從1990年初起步,近10年得到迅速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已成為深圳經濟發展第一增長點。1991年全市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僅22.9億元,1998年達655.18億元,產值年均遞增54.2%,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由8.1%提高到35%。隨著深圳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政策環境、市場環境的不斷完善,深圳已經形成了計算機及其軟體、通訊、微電子等高新技術產業群,並在周邊地區形成了很強的產業配套縱深優勢。
『玖』 深圳動漫產業的發展優勢動漫遊戲類企業發展狀況
區位優勢明顯嘛!
深圳動漫產業的發展得益於中國的開放政策和比鄰港澳的區位優勢,是在沒有任何基礎、國家及地方政府幾乎沒有任何投入和政策扶持的條件下,由外資和民營資本自發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跨入新世紀,隨著中國政府對文化產業的重視,掀起了國內市場對本土動畫影視產品的熱切期待,2003年以來深圳市政府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立市」戰略的推出,加大了對動漫產業的重視力度,在國際外來動畫加工業務進一步萎縮,以及因無法擁有版權而受制於人等因素的制約下,刺激了一些動畫加工企業開始嘗試原創。從為國際著名動畫片進行「來料加工」,到《水果部落》、《藏獒的天空》、《夢和世紀》等深圳本土動漫原創作品百花齊放,會展中心數字影視動漫遊戲館里散發出深圳本土動漫產業濃濃的原創味。
為推動動漫產業發展,深圳市在人才、資金、市場、技術、信息等方面進行專項扶持。2006年,深圳怡景國家動漫畫產業基地正式成立,全市動漫企業有了一個溫暖的「家」。該基地已進駐了多家國內外動漫企業,其中除了有原創動漫、網路游戲企業外,還有衍生產品開發企業、項目代理企業,以及出版發行、投融資、技術設備等企業。
2007年深圳全市經營動漫遊戲類企業已有337家,其中漫畫經營企業81家、動畫經營企業206家、游戲經營企業11家,從業人員約1萬人。並建立了怡景國家動漫畫基地、深圳動漫城、南山數字文化產業基地等動漫產業園區。2007年深圳共製作完成《閃閃的紅星》、《福娃》等原創動畫片共6部、185集、3637分鍾,位居國家動畫產業基地第8位。2008「金海豚」動畫作品大賽中,8個獎項有兩項大獎花落深圳。由深圳方塊動漫製作出品的動畫電影《風雲決》獲最佳影視動畫大獎;《金地芙蓉世家》則獲得最佳廣告及影視包裝類動畫獎。
深圳是國內較早進入網游產業的「先發地區」,近年來,深圳自主研發的網路游戲佔了國內市場的半壁江山。同時,深圳游戲產業受到各方的「寵愛」:國家信息產業部、科技部已將游戲產業列為IT領域重點扶持的支柱產業之一,深圳市政府明確表示,要做大做強動漫遊戲產業。
在深圳市出台的《深圳市文化產業發展「十一五」規劃(2006-2010)》和《深圳市文化產業發展規劃綱要(2007-2020)》中指出,深圳市將動漫遊戲業作為文化產業發展的重點領域,包括動漫畫、游戲軟體等。未來幾年,深圳市將依託自身的IT優勢,促進動漫和游戲產業向3G領域移植和延伸,並以手機游戲為重心,努力成為全國手機游戲的領先城市。
中投顧問2009-2012年深圳動漫產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