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當前中國園林觀賞花卉業發展現狀及面臨哪些機遇的挑戰
當前,我國花卉業正處在「百年之交」的跨世紀重要時期,面臨著機遇與困難並存的關鍵時刻。客觀、准確地分析前景與機遇、現狀與問題,用新思維研究其發展方向,用新舉措探討相應的發展對策,不僅具有重要的深遠意義,又是當前急待解決的實際問題。現就此談些看法與意見。 一、前景與機遇有史以來,人與自然界的關系,在經歷了恐懼、崇拜自然和征服、掠奪自然兩個階段之後,如今進入了自然界對人類的報復階段。由此造成的生態失調、環境污染等等嚴重惡果,直接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和社會的進步。1998年我國長江流域的特大洪澇災害,除天災外,它與建國以來人為破壞植被,水土流失的面積增加40-45%,從而抬高河床有直接的關系。因此,重建人與自然共存共榮的夥伴關系,已成為當今的一大熱點。為加快綠化、美化中華大地的步伐,國務院早在1994年發布的《中國21世紀議程》中,就提出了「加快城市綠化、美化工作,改善人類居住環境」的行動方案;1998年4月,全國綠委會議強調:「努力提高大中城市及周邊地區造林綠化水平,把鐵路、公路、江河沿線以及兩側的荒山、平原、城鎮綠化起來」;日前,國務院頒布《全國生態環境建設規則》,要求「大力開展植樹種草……」把它列為我國的重大戰略來抓。據此,福建省綠委部署了我省2000年前實施「交通綠色通道」和「百千綠化工程」(建設100個園林式鄉鎮和1000個園林式村莊)。不難預測,從環境保護對花木的需求來看,這些都為花卉業的發展開拓了廣闊的前景,提供了難得的機遇。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民經濟的增長,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一向落後的花卉業亦伴隨著迅猛崛起,成為農業中發展速度最快的一項新興產業。近些年來,面對亞洲金融風波的沖擊和影響,據國家信息中心報告,1999年,我國國民經濟將繼續保持適度快速增長,增幅與去年基本持平。按照經濟規律,與國民經濟同步發展的花卉業,仍將有一個適度快速發展的前景。眼下的花卉業,在「回歸自然」成為人們共同呼聲與迫切願望的今天,建造生態城鎮,發展消閑農業,把綠移入居室以及開發綠色旅遊業,休閑度假業等方興未艾。可想而知,同樣會有一個良好的機遇。事實亦是如此。近幾年福建花卉業,雖受亞洲金融風波影響,出口明顯銳減,減幅近40%。而全省觀賞花卉的銷售額依然逐年穩步上升,1996年至1998年,分別為2.67億元,3.38億元和4.44億元。當今世界,花卉是最具活力的產業之一。據國際權威機構和專家預測,世界花卉消費額1991是1000億美元,到2000年達2000億美元,十年將翻一番,年增長速度為10%。特別是世界花卉生產布局的調整,給我國創造了吸收外資興辦花卉企業的機遇。目前,世界花卉生產與消費逐步分離,生產正由高成本發達國家向自然條件優越,生產成本低廉的發展中國家轉移。我國每單位花卉生產平均成本是日本的1/5、台灣的1/3,也明顯低於東南亞,拉丁美洲和非洲國家,而且具有多種自然氣候型,市場消費潛力大。因此,不少發達國家和地區看好中國,紛紛來華投資興辦花卉企業。1998年,我省已有外資、三資花卉企業39家,足以說明這一點。二、現狀與問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我國花卉的生產持續大幅度增長。據中國花協不完全統計,1997年全國花卉生產面積達8.6萬公頃,佔全世界花卉栽培面積22.3萬公頃的38.57%。居全球首位,成為生產大國。1997年全國花卉生產總值達96億元,折消費額為84億元,若按1995年花卉行家預測,今後5年花卉消費額的年平均增長速度以16%計,至2000年為73億元,如今5年的消費預測指標,不僅兩年就實現了,而且超過了11億元。同時,流通環節的設施建設得到很大改善。1997年,全國已有花店1萬4千家,比1991年的1110家增加了12倍;各類批發市場有700家,比1991年的200家增加了3.5倍,有效緩解了買難賣難、產銷脫節的矛盾,而且為全國性的南北調劑發揮了重要作用。福建花卉業與全國一樣,進入九十年代,有了長足的發展。1998年與1991年比,全省花卉生產面積和產值分別增長了59.66%和5.78倍。同期,花店增加3.5倍,批發市場增加2.25倍。從而為推進花卉產業化進程奠定了基礎。快速發展的我國花卉業,由於起步晚,基礎差,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筆者認為,當前存在的不容忽視的新問題,主要表現為:1、盲目性。當前某些地方的基地投資熱、市場建設熱和溫室引進熱,存在相當嚴重的從眾傾向,造成花卉某些品類供過於求,效益下降。其原因是政府缺乏宏觀指導或是宏觀指導與企業自主行為的矛盾,尚未找到連接與銜接的有效途徑。2、自發性。花卉市場仍處無序狀態,市場競爭中互相殘殺現象相當嚴重。關鍵在於千家萬戶各自為戰與千變萬化市場不相適應,獨立、分散的營銷方式難以抵禦大市場的激烈競爭。3、滯後性。指科技被冷落,嚴重滯後,我省尤為突出,這就難於推出創新產品,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究其原因,主要是分散、落後生產方式與科技興花的矛盾,尚未很好解決。講花卉業的現狀與問題,這里擬注重分析的難點是:當前的經濟趨勢與市場環境不容樂觀,從外部的大環境而言,當前國民經濟運行的國內外環境難以有大的改善。在這情勢下,畢竟還不是國計民生必需品的花卉,又是以集團消費為主,個體消費為輔的花卉市場,面對集團消費緊縮,花卉首當其沖擺在減緩之位;而個體消費,在較為普遍的「減員增效」及居民消費僅能保持低水平增長面前,亦難以有大的增長。同時,亞洲金融危機仍將繼續給花卉出口帶來影響。再則,在花卉業內部,由於近幾年花卉生產增長速度高於花卉消費增長速度,已出現產品供過於求,導致競爭日趨激烈,價格一再下滑的不利局面。綜上所述不利因素,勢必給花卉消費的增長,市場空間的開拓,帶來延續的困難與問題。三、方向與對策花卉業的發展,根本出路在於加速花卉產業化的進程,向商品化、專業化、規模化轉變,最終實現現代化。花卉產業化要堅持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科學技術為前提,以花卉企業為基礎。它的形成與發展,必須通過多層次、多環節、多形式、多元化的優化組合和城與鄉、農工商、產加銷、產學研等緊密聯結進行,最終達到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規模化經營、社會化服務、企業化管理的目的。從當前挑戰與機遇、困難與希望並存的現實出發,發展花卉產業的對策,總的來講,要從過去偏重抓生產,忽視市場與科技(橄欖型)向注重市場與科技、帶動生產(啞鈴型)轉變。(一)增強規劃意識,堅持花卉產業與國民經濟同步發展的原則。必須認識,只有國民經濟增長,花卉業方得以擴展消費與市場。所以,制訂花卉業發展規劃,應當依據經濟的增長速度而相應增長,切不可以人為意想、邏輯推理替代科學分析。我省在確定「九五」期末花卉種植面積和產值的指標時,即以此為准,計劃花卉生產面積從7.2萬畝增至10萬畝,產值從7.4億元提高到6億元,現在看來,還是比較切合實際的是能夠如期實現的。(二)增強市場意識,堅持市場導向,總量平衡原則。針對當前花卉產品存在的結構性和季節性過剩的現狀,應堅持以現實市場為主,把握市場趨勢,預測市場需求,選准市場定位,下大力氣開拓花卉市場。近些年來,我省立足本省,瞄準市場缺口,調整產品結構,增大原靠省外調進的觀賞苗木、鮮切花及小盆花的生產比重,由於產品適銷對路,既滿足了市場需求,又擴大了銷路。同時,以福建獨具特色的水仙、劍蘭、蘇鐵、榕樹盆景等產品,改變個體分散式佔有市場為聯合體共同佔有市場,向全國各地延伸,積極拓展國內市場,從而實現了全省花卉銷售額的穩步逐年上升,收到了穩中求進的良好效果。(三)增強區域意識,堅持適地適種,發展特色產品原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沒有特色產品就難以佔有市場。要重視區劃布局,發揮各自的自然資源與物種資源優勢,開發獨具特色的品牌產品,提高比較效益。如我省的漳州花卉產區,雖然近些年來生產面積擴大了近萬畝,由於具有水仙、國蘭、榕樹和榕樹盆景、棕櫚科植物等四大特色,產品遠銷海內外,銷勢仍然看好。(四)增強科技意識,堅持面向生產、科技興花原則。我國我省長期來花卉科研被冷落,科研滯後已成為推進花卉產業化的主要障礙,為切實辦好科技興花這項大事,應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市場—科研—生產—市場的良性循環運作機制,在推行現代實用技術上下功夫。力求從單純引進國外品種向引育結合轉化;從傳統栽培向規范栽培轉化;從單項技術向配套技術轉化;從照搬洋設施向設施本土化轉化。同時重視高新技術在花卉產業中應用。
❷ 花卉產業發展的政策需求有哪些
前瞻產業研究院《2014-2018年 中國花卉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前瞻》顯示,我國發展花卉業的優勢表現在種質資源、氣候資源、勞動力資源、市場優勢、花文化優勢等幾個方面。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三大花卉產業中心:以雲南、廣東為主的鮮切花生產中心,兩省的鮮切花供給量佔全國鮮切花供給量的一半以上;以廣東、江蘇、四川、上海為主的盆花生產中心;以上海、江蘇、浙江、四川、雲南為主的花卉種苗生產中心。
根據國外權威機構測算,人均GDP達到500美元時,花卉消費需求就會明顯增加;當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時,花卉消費就會呈現上升趨勢。在歐美國家,家庭花卉消費一般占工資收入的千分之三左右,我國還沒有達到這個水平。
❸ 2014我國花卉產業的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的方法寫500字左右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花卉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花卉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顯示,我國發展花卉業的優勢表現在種質資源、氣候資源、勞動力資源、市場優勢、花文化優勢等幾個方面。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三大花卉產業中心:以雲南、廣東為主的鮮切花生產中心,兩省的鮮切花供給量佔全國鮮切花供給量的一半以上;以廣東、江蘇、四川、上海為主的盆花生產中心;以上海、江蘇、浙江、四川、雲南為主的花卉種苗生產中心。
根據國外權威機構測算,人均GDP達到500美元時,花卉消費需求就會明顯增加;當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時,花卉消費就會呈現上升趨勢。在歐美國家,家庭花卉消費一般占工資收入的千分之三左右,我國還沒有達到這個水平。
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對花卉苗木的需求已經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每個角落,從公園到馬路,從小區到商場,對綠對美的追求給花木產業賦予了更多新意。
與此同時,城市園林建設步伐的加快以及人們對花卉消費量的不斷增加使得花卉市場需求日益增長,國內花卉流通網路已初步形成。這些都為花卉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前瞻產業研究院花卉行業研究小組表示,雖然我國是世界花卉生產面積最大的國家,但從單位面積產量、產值、效益看,都還處於低水平階段。全行業仍徘徊在低端產業鏈上,亟須從勞動密集型轉向技術密集型。預計,未來花卉行業市場規模仍將保持年均10%以上的速度增長,今年年底將突破千億。
❹ 我國花卉產業發展存在哪些問題
前瞻網摘要:雖然我國是世界花卉生產面積最大的國家,但從單位面積產量、產值、效益看,都還處於低水平階段。全行業仍徘徊在低端產業鏈上,亟須從勞動密集型轉向技術密集型
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花卉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顯示,我國發展花卉業的優勢表現在種質資源、氣候資源、勞動力資源、市場優勢、花文化優勢等幾個方面。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三大花卉產業中心:以雲南、廣東為主的鮮切花生產中心,兩省的鮮切花供給量佔全國鮮切花供給量的一半以上;以廣東、江蘇、四川、上海為主的盆花生產中心;以上海、江蘇、浙江、四川、雲南為主的花卉種苗生產中心。
根據國外權威機構測算,人均GDP達到500美元時,花卉消費需求就會明顯增加;當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時,花卉消費就會呈現上升趨勢。在歐美國家,家庭花卉消費一般占工資收入的千分之三左右,我國還沒有達到這個水平。
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對花卉苗木的需求已經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每個角落,從公園到馬路,從小區到商場,對綠對美的追求給花木產業賦予了更多新意。
與此同時,城市園林建設步伐的加快以及人們對花卉消費量的不斷增加使得花卉市場需求日益增長,國內花卉流通網路已初步形成。這些都為花卉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前瞻產業研究院花卉行業研究小組表示,雖然我國是世界花卉生產面積最大的國家,但從單位面積產量、產值、效益看,都還處於低水平階段。全行業仍徘徊在低端產業鏈上,亟須從勞動密集型轉向技術密集型。預計,未來花卉行業市場規模仍將保持年均10%以上的速度增長,今年年底將突破千億。
希望可以幫到你 還望採納謝謝
❺ 花卉業發展現狀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花卉有廣義和狹義兩種意義:狹義的花卉是指有觀賞價值的草本植物。如鳳仙、菊花、一串紅、雞冠花等;廣義的花卉除有觀賞價值的草本植物外,還包括草本或木本的地被植物、花灌木、開花喬木以及盆景等,如麥冬類、景天類、叢生福祿考等地被植物;梅花、桃花、月季、山茶等喬木及花灌木等等。 中國種植花卉的優勢表現在種質資源、氣候資源、勞動力資源、市場優勢、花文化優勢等幾個方面。「十五」期間,中國花卉種植面積已達64萬公頃,比「九五」期末的15萬公頃增長326.7%。其中,種植面積5萬公頃以上的省有河南、江蘇、浙江、廣東四省,2萬公頃以上的有河北、山東、湖南、甘肅等省。中國花卉面積已佔世界花卉生產總面積的三分之一。2005年全國有花卉市場2586個,企業64908個,其中種植面積在3公頃以上或年營業額在500萬元以上的大中型企業8334家,花農1251313戶,從業人員4401095人,專業技術人員132318人。「十五」期末全國重點花卉產區初步形成,品種結構進一步優化。區域化產業形成了以雲南、四川、江蘇、浙江、海南為重點的南方熱帶、亞熱帶花卉產區;以廣東、福建為重點的南方熱帶觀葉植物產區;以浙江、四川、河南、河北為重點的觀賞苗木產區;以北京、山東、河北為主的北方花卉產區;以遼寧為中心的東北花卉產區。 2006年至今,中國花卉業借鑒荷蘭、美國等花卉大國的發展經驗,並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花卉業取得很好的發展,然而,中國花卉業發展起步晚,在發展的過程中存在很大的問題與困難。如:生產面積增加過快、品種結構不合理、市場體系建設不完善、花卉研發嚴重滯後、專業人才奇缺、病蟲害種類多發生嚴重、花卉質量普遍較低等都制約中國花卉業的發展。對此,花卉業界採取了一些措施,如:加大資金投入改善花卉發展、運用科技發展花卉、聘請花卉專家、因地制宜發揮地方特色花卉等,取得不少成果。 2008年中國雲南花卉上半年產量達到創紀錄的35.5億枝,但雲南玫瑰出口價格最高僅為0.8元,出口到香港市場之後的零售價格可達20港元,價差高達25倍。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花卉對生活環境的改善的作用越來越明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花卉,2008年奧運會,也無疑給中國花卉業的發展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可以預見,花卉業將來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 中投顧問2009-2012年中國花卉市場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
❻ 鮮花市場調查報告範文
關於花卉市場的調查報告
一、花卉產業發展現狀
我國花卉產業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經過近20年的發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績.據中國花卉協會統計,1984年全國花卉種植面積有1.4萬hm2,1997年增為8.6萬hm2 ,2000年達到14.8萬hm2;花卉產值由1984年的6億元,增加到1997年的96億元,我國的花卉生產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目前,國內花卉生產仍以城市綠化為主,據國家統計局授權農業部發布的 於2000年全國花卉生產的有關資料,綠化專用花木的生產面積佔全國花卉生產面積的50%以上,只有10%左右的面積用於切花,切葉和種球的生產。但隨著近年居民花卉消費的迅速增長,鮮切花,盆花生產佔地面積也在迅速擴大。花卉生產種類仍以傳統名花,綠化苗木為主。
經過20年的發展,我國花卉進出口貿易有了較大的變化,花卉出口額逐年增加,但增長緩慢。據農業部發布的我國花卉產業統計報表,1998年出口額為3500萬美元,1999年為2865.9萬美元,2000年為2800萬美元,2001年為8003.38萬美元。花卉出口產品結構為:鮮切花以菊花,月季,百合,花燭等為主,主要出口日本,韓國,東南亞等國,僅雲南省2001年出口額達1540萬美元,2002年前10個月就超過2000萬美元;切葉主要有楊桐,欞木,富貴竹,出口日本,美國等地;觀賞苗木出口以紅楓,雞爪槭,竹類,白玉蘭等為主。資料表明,2000年全國鮮切花和切葉出口額占花卉總出口額的13%,觀賞苗木佔10%,盆栽植物佔70%。總體來說,出口花卉產品中優質花卉較少,在國際市場上以價格競爭為主。
在花卉進口貿易方面則表現出:進口種類多,數量大,增長快速,進口時間由季節性變成近2年的周年進口。這主要是由於我國花卉商品化生產起步晚,花卉生產技術和新品種選育水平落後於發達國家,加之國際花卉生產格局的基本形成,為滿足近幾年來城市環境建設的巨大需求,花卉生產所需的大部分優質種苗,種球,種子及園林園藝機械都依賴進口。2001年全國花卉進口額約30億元。
總的來看,我國花卉種植面積大,但生產效益差,出口花卉種類單調且數量少,出口增長慢,花卉進出口貿易逆差很大,花卉生產缺乏特色。
隨著國內外花卉需求的不斷增加,我國花卉生產和消費具有巨大潛力,花卉產業發展有著良好的前景。由於我國花卉產業起步晚,目前在花卉生產,銷售,流通管理方面還存在著許多不完善的地方,如政策法規不健全,科技較滯後,限制了我國花卉產業的迅速發展。特別是我國入世後,隨著花卉貿易國際全球化和自由化的加速,更加迫切地需要認識當前面臨的問題,解決這些問題,以促進民族花卉產業的健康發展。
二、我國花卉產業面臨的瓶頸問題
1.生產規模小,專業化程度低
2001年國內花卉消費量較上年增長21.2%。據有關機構預測,我國花卉消費需求量每年將以20%的速度遞增,較世界花卉消費量平均水平高10%。盡管國內花卉生產逐年擴大,2000年為14.8萬hm2,有花卉生產企業21975個,但大中型企業僅佔11.2%。總體上來說,生產規模普遍較小,專業化水平較低。我國花卉產業每公頃平均產值僅是荷蘭的1.7%,以色列的5.9%,哥倫比亞的7.7%。正是目前花卉生產的狀況造成國內市場上較缺乏優質花卉產品,從而導致國內市場對需求的優質草花種子,草坪種子,花卉種苗和種球,成品花卉及園林機械和園藝工具主要依賴進口。進口金額逐年上升,在1999年北京地區進口花卉有1000萬美元,2001年北京進口盆花達400萬盆,近2000萬美元。2001年國內進口花肥,花葯,園藝工具及園林機械的金額近1000萬美元,占國內市場份額的70%以上;進口種子達5000萬人民幣。特別是入世後,關稅下調,進口花卉的優質優價,具有很強的市場競爭力,這將給民族花卉產業帶來巨大的沖擊。
2.專業技術人員較缺乏
花卉產業上規模和專業化水平的提高,需要大量的專業技術人員的參與。從當前調查情況看,全國共有2萬多個花卉企業,42萬戶花農,從業人員146萬人,但從業人員中只有4.6萬名技術員,占從業人員的3%,平均每戶有從業人員3~4人。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花卉生產過程中,開展技術創新和科技推廣較難,產品質量不高,產品缺乏市場競爭力。當前要實現我國花卉產業的規模化和專業化,迫切地需要提高從業人員的素質。
3.產業結構不合理
據世貿組織統計,1998年全球花卉貿易出口額超過74億美元。產品結構為:鮮切花佔60%,小盆花佔30%,觀葉植物佔10%,其中鮮切花是花卉產業發展的主體。世界上許多花卉產業大國,鮮切花生產占產業的60%以上。近10年來,國內鮮切花和盆花生產雖然受到重視,但產業結構調整力度還不夠。據國家統計局授權國家農業部發布的2000年花卉產業種植比例資料表明:草坪,種子,種球,觀賞苗木生產占花卉總生產面積的56%,切花切葉僅佔7%,盆栽植物佔13%;綠化苗木,草皮,觀葉植物占國內花卉產值的80%以上。國內花卉生產面積是世界總生產面積的1/3,而切花生產總量僅為國際市場的3%。這與當前國際花卉貿易的產品結構形成很大反差,沒有充分發揮我國勞力資源優勢,還需要大力發展切花和盆花產業。
4.產品流通體系不健全
我國花卉生產和需求存在著地區不平衡的特點,花卉消費常處於"南花北調"狀態。目前,花卉流通體系尚不健全,花卉產品的主要流通渠道為:生產者批發商零售商,花卉產銷結合,花卉流通量較小,流通環節多,流通費用高,加之缺乏先進的花卉采後貯運,保鮮技術及花卉流通過程的質量監督,產品質量評估難,優質優價難實現,影響花卉的國內外貿易。現在全國有近800個花卉批發市場,南方建成有2個花卉拍賣中心,最大的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中心預計每天可成交300萬-400萬枝鮮切花,可解決南花的國內流通問題。但要與國際花卉貿易接軌,擴大我國花卉的出口,還要不斷地完善流通體系。
5.缺乏生產標准化
目前,我國尚未制定國內花卉生產標准化的有關法規,國內花卉生產方式較傳統,生產技術,如栽培方式,病蟲害防治方法,花卉保鮮,貯運及包裝等技術落後,加之對國際花卉貿已要求的技術信息缺乏了解,造成我國花卉出口貿易遭遇"綠色壁壘",如美國規定進口的盆景生產只准用泥炭,火山岩等介質,使我國用天然泥土栽培的盆景出口受到很大的影響。2001年湛江出口的富貴竹也遭遇包裝,保鮮要求的技術壁壘。花卉生產標准化成為入世後我國花卉國際貿易面臨的重要問題。
三、花卉產業的發展策略和措施
入世後,國內關稅下調,國外花卉優質優價具有更強的競爭力,預計花卉進口還將增加,花卉產業面臨挑戰。從世界花卉產業發展的新趨勢來看,花卉生產具有由高成本的發達國家向低成本的不發達國家轉移,由傳統花卉向新優花卉發展的趨勢,而我國具有植物資源,氣候資源和勞力資源三大優勢,氣候類型豐富,可生產的花卉種類多樣;花卉種質資源非常豐富,擁有許多珍稀的觀賞價值較高的野生花卉,如蘭屬,杓蘭屬,獨蒜蘭屬,百合屬,飛燕草屬,烏頭屬等,有著發展特色花卉的種質基礎,具有巨大的花卉開發利用潛力;我國勞力充足而廉價,土地價格較低,有發展成品花卉的優越條件,現國內每單位花卉生產成本是日本的1/5,台灣省的1/3,明顯低於東南亞及拉美國家。我們只有充分挖掘資源潛力,正確定位花卉產業發展的方向,解決當前發展中面臨的瓶頸問題,提高從業人員素質,重視花卉市場信息管理,加強宏觀調控,健全流通體系,培育規范化的市場,建立競爭有序的良性環境,正確引導消費,解決供需矛盾,抓住發展契機,擴大花卉出口創匯,才能促使民族花卉產業走向特色化,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具體地說,當前我們應做好以下工作:
(1)利用勞力資源,氣候資源及土地資源,優化投資環境,吸引國外擁有先進生產技術和管理經驗的花卉企業進行投資,帶動我國花卉產業的發展。
(2)花卉產業結構的調整應將重心轉移到鮮切花和盆花發展上來,突出特色產品,創立品牌。在大力扶持鮮切花產業的同時,還要不斷地提高產品的質量,鞏固和擴大國際市場。
(3)對季節性生產出口的花卉,應加強花卉產業的信息管理,科學地進行市場預測,合理安排生產,了解國外貿易的技術要求和慣例,把握時機,擴大產品的出口創匯,走綠色產業發展道路。
(4)進一步探索具有中國花卉產業特色的生產經營組織模式,如荷蘭的專業農業合作社管理制度,日本的農協組織管理體制都發揮出較高的經濟效益,花卉產銷分工協作專業化程度較高,目前我國推行的公司+企業+農戶的經營組織形式還需進一步探索。
(5)加強對科研技術成果的轉化應用,結合野生花卉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培育花卉新品種,走花卉產品特色化的道路。
(6)健全花卉產品的流通體系,擴大花卉的市場流通量,進一步完善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的於2001年4月實施的《主要花卉產品等級》條例,加強對花卉產品的質量監督管理,實現花卉市場的公平競爭,優質優價。
(7)建立花卉信息網路,對花卉生產進行指導,規范市場體制,正確引導消費,充分了解國內外花卉產業信息動態,把握市場機會。
(8)加強對花卉品牌的知識產權管理,在市場競爭中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9)制定國內花卉生產統一管理制度,規范生產過程,結合國際貿易的產品質量要求,對花卉生產方式,采後處理技術,包裝標准及病蟲害防治等方面提出標准化生產的要求,與國際貿易接軌。
(資料來源:http://www.8wen.com/doc/929106/ 有刪節)
❼ 我國花卉產業發展的現狀,優勢及各類花卉在產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該如何採取有效的戰略措施
前瞻產業研究院《2014-2018年 中國花卉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前內瞻》顯示,我容國發展花卉業的優勢表現在種質資源、氣候資源、勞動力資源、市場優勢、花文化優勢等幾個方面。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三大花卉產業中心:以雲南、廣東為主的鮮切花生產中心,兩省的鮮切花供給量佔全國鮮切花供給量的一半以上;以廣東、江蘇、四川、上海為主的盆花生產中心;以上海、江蘇、浙江、四川、雲南為主的花卉種苗生產中心。
根據國外權威機構測算,人均GDP達到500美元時,花卉消費需求就會明顯增加;當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時,花卉消費就會呈現上升趨勢。在歐美國家,家庭花卉消費一般占工資收入的千分之三左右,我國還沒有達到這個水平。
❽ 求花卉調查報告
近年來,花卉種植在我市悄然發展初具規模。當前,我市花卉種植究竟是個什麼狀況?發展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需要政府在哪些方面進行引導與扶持……。帶著這些問題,我們農業科的同志頂烈日、冒酷暑,走訪鄉鎮、公司、種植戶,參觀種植基地、苗圃。下面就調研到的情況談談我們的思考與認識。
一.我市花卉種植的現狀及特點。
我市上規模的花卉種植始於1992年,1998年以來發展迅速。目前,我市花卉種植己初具規模,有大大小小種植戶約500戶,花卉種植面積19781畝,有海南繽紛園藝有限公司三江花木場、雲龍譚連坡花卉生產基地、海南鳳凰花城長流美德基地等一批大規模的花木種植基地,花卉產品涵蓋綠化苗木、觀賞花卉、盆景園藝等各種花卉及綠化品種。目前,在我市投資較多規模較大檔次較高的基地苗圃多為外來公司、外來老闆創辦,本地的公司、老闆和種植戶約占總量的1/3,資金和規模都較小。花卉種植主要集中在美蘭機場周邊的演豐、三江、靈山、雲龍鎮,羅牛山農場和鳳凰花城附近的海秀、長流鎮等。主要生產切葉類的富貴竹、散葉葵、巴西木、龜背竹等品種和盆栽類的金錢樹、發財樹、平安樹以及石斛蘭、紋心蘭等蘭花,產品銷往全國各地以及出口日本、韓國等。
二.我市發展花卉種植前景廣闊,是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吸收農村勞動力,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
我市花卉種植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到上規模上檔次,有了很大的發展,但業內人士認為,同國內一些大城市相比,我市花卉種植業規模小,發展速度慢。我市的花卉產品主要是切葉類和盆栽類熱帶花木,銷往全國大中城市以及出口,是一個大市場。海南得天獨厚的適合熱帶花卉生長培育的氣候,加上廉價的地租、勞動力,是熱帶花木生產經營者投資的熱選地,尤其是靠近機場、港口,具有區位優勢的我市近郊。我市發展熱帶花卉產業前景廣闊。因此,目前在我市郊區租地投資搞花卉基地的勢頭正旺,並且正在影響和帶動本地人投身其中。
調查發現,凡有上規模花卉基地的地方,都能吸收一批當地農民進場打工,帶動當地一批農民搞花卉種植,當地農民收入明顯提高,並且花卉基地科學的種植技術、先進的管理理念,正在影響和改變著農民的種植觀念、生產觀念。雲龍鎮譚連坡花卉生產基地,吸收譚連村109個勞動力到基地打工,每年給該村帶來勞動收入70萬元。按一般的情況,每畝花卉年產值10000元左右,是種植水稻產值的10倍。三江鎮充分利用本鎮的區位優勢、資源優勢,以龍頭企業的帶動,大力發展花卉產業,為全鎮農業經濟注入新的增長點。目前,三江鎮的花卉種植面積2880畝,其中,上規模的花卉基地有7個,面積1500畝,農民自種的花卉苗圃38個,面積530畝。海南繽紛園藝有限公司三江花木場周邊的眼鏡塘、江源、三江村委會,共有35個農民原來是繽紛花木場的員工,通過幾年來在花木場工作的實踐,紛紛回到本村,創辦起自已的花卉種植基地或者苗圃,並引導其他農戶種植花卉,促進了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增加了農民的收入。
關於種植花卉的收入,他們不願多談,只是說要看市場行情,並且各人情況也不同,一般每畝純收入2000元左右,至少比打工強多了。鳳凰花城市場部經理張振彩介紹,他認識好些從事花卉種植的人,當初也是較艱苦的,經過幾年的經營,現在置了房,買了車,鳥槍換炮了。我們且不說花卉經營發家致富,但目前我市的花卉種植已具備大發展的條件,只要把我市的花卉產業好好發展起來,吸收一大批農村勞動力從事花卉產業,涌現出一批本地專業花卉種植戶、種植村,按平均每人每月600元,一年7200元計算,經濟效益相當可觀。而作為省會城市,大力發展花卉產業對綠化美化椰城,陶冶市民情操,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更是意義重大。這是一個美的事業!
三.當前制約我市花卉生產發展的主要因素。
優越的氣候條件、區位優勢同目前我市花卉種植的發展規模不相稱。制約我市花卉生產發展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幾點:
(一)資金問題。
搞花卉種植需要投入較多的資金。一般每畝最初成本需投入1萬元,並且要有一定的規模才能產生規模效應,資金問題成為制約花卉種植特別是本地人種植花卉的主要因素。靈山鎮大林村,海口軒苑農業有限公司於2002年在該村租地55畝,創辦蘭花生產基地。據該公司老闆介紹,該公司的主要產品是蘭花鮮切花,產品遠銷遼寧、香港等國內國際市場,市場前景很好,目前最大的問題是貨量不夠,想以公司+農戶的形式推動當地農民種植,經宣傳發動,一些本地人也看到了蘭花種植的效益和前景,但初期成本要投入5-7萬元,很多人也想從事蘭花種植,但「沒錢種不了」,到目前為止只發展了5戶。
(二)認識不足,氛圍不濃。
我們在認識方面沒有到位,政府在宣傳引導、扶持推動方面力度不夠,發展花卉生產的氛圍不濃。比如目前在我市從事花卉投資和勞作的花農大多為外地人,因為他們知道這一行業有錢賺,能就業。人家都能從大老遠處跑來投資和找活干,一些本地有種植條件和能力的人寧願干別的行業也不想從事天時、地利優越的花卉種植業,一些年輕人認為種植花木還是脫不了「農」,怕臟怕累不想在花木場、苗圃幹活學技術繼而自己創業,卻以在城裡的飲食店、老爸茶館里當服務員為榮。業內人士介紹,湛江種植熱帶花卉的地理條件與我們相似不如我們優越,是我們的主要競爭對手,但他們發展花卉產業的意識很強,氛圍很濃,在加工方面我們不如湛江。
(三) 在生產、加工、銷售、研究等方面沒有形成一個好的體系。
我市目前諸如花卉生產者協會、聯合會等行業機構不建立或不健全,缺少花卉研究機構,在生產、加工、銷售、研究方面沒有形成一個好的體系,沒有很好地把我市花卉行業各方面的資 源整合起來,降低經營成本,提高整體競爭力,各花木公司經營分散,各自為陣。
四.加快發展我市花卉生產的幾點思考。
基於以上調查分析,我們認為,當前,政府應當大力培育花卉產業這個新的農業經濟增長點,把它作為農業的一項重要工作列入議事日程,象抓生豬飼養、反季節瓜菜一樣抓花卉生產,採取切實措施予以推動。
(一)加強總體規劃。
行業要大發展,規劃要先行。建議由政府牽頭,相關部門、專家、龍頭企業代表參加,制定我市花卉產業發展的全面的遠景規劃,劃出一些地方作為永久性的花卉種植基地和交易市場,並嚴格執行。鳳凰花城佔地1100畝,己引進省內外花卉經營企業68家,是目前我省規模最大的花卉交易市場,位於濱涯湖開發區內,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我們在調查中了解到,海南鳳凰花城有限公司系海南鳳凰集團控股的子公司,由於城市的發展,花城的地價升值,作為花市經營的效益當然不比搞房地產開發等經濟效益好,他們擔心隨著地價的不斷升值,鳳凰花城能否作為永久性花市保存下來。
(二)加強宣傳引導,營造發展花卉產業的良好氛圍。
把發展花卉產業同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吸收農村勞動力、增加農民收入、提高城鄉人民生活質量結合起來,同建設熱帶花園城市、發展生態旅遊等等結合起來進行宣傳引導,宣傳發展花卉產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意義,統一認識,營造良好的氛圍,吸引更多的人尤其是本地農民投身我市花卉產業。
(三)從政策、資金上予以扶持。
一是政府採取傾斜的財政、信貸政策,扶持花卉產業發展;二是繼續推行農村農業經營小額貸款,解決農民從事花卉種植啟動資金和周轉資金困難問題;三是採用更加優惠政策,鼓勵投資多元化,以解決花卉產業發展的資金問題。
(四) 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作用,帶動農戶從事花卉種植業。
我市己有不少上規模從事花卉生產經營的企業和生產基地,他們憑借著靈通的市場信息,強大的資金和技術力量獲得較好的規模效益。要充分發揮一個龍頭企業,帶動一個地方的作用,鼓勵和扶持如「公司+農戶」等聯合方式,把分散的農戶組織起來,形成較大的市場主體,減少單個農戶生產經營的盲目性和風險,保障他們的合理利益,調動他們的種植積極性,這樣,種的人就會多起來,受益的農民就廣泛了。
(五)建立健全相關行業機構,形成生產經營體系,提高我市花卉整體競爭能力。
花卉市場競爭激烈,價格波動較大,信息、特色、質量、數量、成本等是競爭取勝的主要因素,要建立健全諸如花卉生產者協會、聯合會等行業機構,加強行業管理和同行之間的溝通與聯系,在生產、加工、銷售、研究等方面形成一個好的體系,把我市花卉行業各方面的資源整合起來,降低經營成本,提高整體競爭力。
(六)加強植物檢疫防疫工作。
隨著花卉產業的發展,花卉新品種的引進開發以及流通會更頻繁,各種病蟲害也會隨之而至,因此,要加強植物檢疫防疫工作,防止象椰心葉甲蟲那樣的病蟲害傳入,保障我市花卉產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