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產業文化發展因素分析

產業文化發展因素分析

發布時間:2020-12-06 15:27:19

① 分析古代文化繁榮發展的因素有哪些

中華民族具有悠久的歷史與文化,是古代世界文明發達最早的國家之一,對人類歷史的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中國文明的發展長河中,遠在夏、商、周王朝就已有著光輝燦爛的青銅文明.青銅就是銅(純銅)和錫或鉛的合金,或銅、錫、鉛三種元素的合金.由於銅的冶煉和多種青銅製品應用於生產、生活等領域中,社會生產力已發展到一個新階段,昭示了社會面貌質的飛躍,凝結了青銅時代,這時有了早期的城市,相當發達的農業、手工業、文字和文化藝術.檢舉 回答人的補充 2009-08-18 08:16 三星堆古城的規模不僅在現存夏代至商代中葉中國范圍內的城市遺址中名列前茅,也超過公元前4000年前後的美索不達米亞南部的烏爾(Ur)、烏魯克(Uruk)和公元前3000年前後印度河流域的摩亨佐?達羅(Mohenjo-Daro)?等古代早中期著名城市,且其城市整體規劃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體現出高度繁榮、布局嚴整的古代王都氣象,表現出成熟的城市形態和獨特的文不支化內涵 其具有鮮明地域特色、富有科學性的城市規劃原則和建築藝術對中國西南平原地帶的都城建設產生了深刻的歷史性影響.
三星堆遺址地下遺存的豐富程度及完整程度為同期的人類古代都城遺址所罕見,以奇偉的青銅神樹、青銅雕像群等為代表的青銅器群,以美侖美奐的玉璋、玉戈等為代表的玉石器群,以流光溢彩的金杖為代表的金器群,共同構成了三星堆文明的最高成就,三星堆堪稱一幅人類文明社會初期無比神奇誘人的歷史畫卷.
在林林總總的世界古代青銅器中,三星堆青銅器以其鮮明的東方氣派、地域文化特色和強烈的藝術個性特顯突出耀眼,堪稱獨一無二的曠世神品,其重大的歷史科學文化藝術價值突破了地域性限制,具有全人類、全方位的認識意義.三星堆青銅製品數量巨大,是世界考古史上一次性出土青銅製品最多的,而且其種類繁多,造型風格神秘詭譎,精絕雄奇,在藝術價值的取向上追求人神交融、庄嚴神聖的超現實意象,高2.62米的青銅大立人、寬1.38米的青銅面具、高達3.95米的青銅神樹等融古代科技與藝術、雕塑與繪畫於一爐的蜀人秘寶,充分彰顯出其作為燭照古蜀國芸芸眾生的生命空間之神器所具有的神性光輝.
不能不特別一提三星堆青銅雕像群.遠古時期青銅造像的鑄造及發現,在世界上也屬稀有.古希臘的青銅像幾乎盪然無存,美索不達米亞考古中也僅發現多是作為裝飾品或飾件的小型銅人,並不形成獨立的青銅文化體系.而中原地區文化傳統是以尊、鼎、鬲、壺、爵、角、觶等青銅禮器為主,並無製作獨立人像乃至大型神巫雕像的傳統.文獻所記秦始皇集天下之兵,命工匠鑄十二金人,不但未得到考古證實,且時代已遠遠晚於三星堆時期.因而,當由數量眾多的銅人頭像、銅面具、全身青銅人像等構成的陣勢雄渾的三星堆青銅雕像軍陣在北緯30度的成都平原橫空出世之際,怎不令人嘆為觀止、贊嘆不已?!
在三星堆眾多的青銅雕像群中,高大凜然的大立人像在其中卓然獨立,堪稱「領袖」人物,享有「東方巨人」之譽,它是當之無愧的同時期世界上最大的青銅人物雕像.以往安陽殷墟出土的殷商玉石銅人像與之相比,真可謂是「小巫」見「大巫」.就全世界范圍來看,三星堆青銅大立人的體量和高度超過了古巴比倫祭師銅像,古埃及、古印度青銅雕像更難望其項背.
與西方古典藝術相比較,埃及法老神像、佩比銅像,乃至受希臘風格影響的塞普勒斯島陶塑像,其造型理念都追求的是客觀、寫實,著力於個體性格的表現.而三星堆青銅雕像群的制像手法則極盡誇張變形之能事,通過模式化的神態營構整體精神氛圍,以突出超然的神性為旨趣.以今天的藝術眼光來品評三星堆造像藝術,不能不讓然嘆服三星堆藝術的超前性.

② 運用政治生活知識,分析國家高度重視動漫產業的發展的原因

因為相對日韓歐美等國家的動漫發展,中國動漫起步晚、發展也相對慢,而動漫既包括內動畫又容包括漫畫,涉及到紙媒、出版界、網路等各個領域。

動漫的最大受眾是青少年,如果不大力發展本國動漫產業,長期進口他國產品,則這些受眾很容易會被動漫出口國的文化所影響,長此以往,中國青少年會過分依賴他國文化,不利於在本國文化的大環境下健康成長。更要防備動漫出口國有意識的「文化殖民」策略,尤其是動漫強國——我們的鄰國——日本國,曾出產的高質量動漫產品就不細數了。

③ 一.分析魏晉南北朝文學發展的歷史文化原因二.怎樣理

一:①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由於各族人民的大融合,民族之間的交往豐版富了中華民族的權文化內容.
②北方經濟的發展,江南經濟得到了開發,為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文化發展奠定了經濟基礎.
③外來佛教的傳入,對中國建築、繪畫、文學等方面產生了重要影響,豐富了它的文化的內涵.吸收了異域文化的成果,是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
④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化繼承了秦漢時期的文化成就,又進行了有意義的改革、創新,從而成為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化發展的前提.
二:魏晉文學「自覺」的重要性在於它對唐代文學的全面繁榮作了充分的准備,沒有魏晉文學的繁榮,就不會有唐代文學的興盛.另外,魏晉文學在文體發展史上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中國的許多文體的萌芽產生和發展成熟,都跟這個時期有關,如永明體對律詩的影響促成了唐代律詩出現,又如駢體文是中國駢文發展史上的高峰.同時,魏晉文學對文人命運的思考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影響了文學觀念的變化.

④ 運用經濟生活的有關知識,分析安徽省重視文化產業發展的原因

安徽省重視文化產業發展是
(1)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2)是堅持市場調節與政府的宏觀調控相結合,發揮市場在文化資源配置中的積極作用,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
(3)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構建現代文化產業體系,推進文化科技創新的需要。
(4)消費是生產發展的動力,擴大文化消費,是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文化權益的需要

⑤ 影響語言發展變化因素有哪些試就文化因素做一下分析

根據《語言學概要》,語言發展變化的因素分為語言內部的各個因素內的相對變化和容外在語言條件的影響。
這個是我們中文系的語言課程給的理論答案。

具體說來不同語言因素受社會條件的影響程度不同,即對社會因素的變化敏感程度不同。比如語音的變化就比較明顯,而語法的變化就相對緩慢。

不知道你是不是找這些理論資料?如果是,建議你看一下《語言學概論》第二章,說得比較詳細。

還有,什麼叫做就文化因素做分析?
是不是具體分析一下?

我姑且這樣理解了。

打個比方說,語音的變化和語法的變化相對於社會環境的敏感性來比較。我們中國有七大方言區,每個地區的方言都有各自的語音語調,但是整個漢語言的范疇內,大家用的都是一個語法系統。

我們想在的調式就是陰陽上去,但是古代比如唐朝,那時候的調式就有八種。受古代語言的影響,至今的閩南語湘語等都多於4種調式。但語法規則的變化卻不是很大,我們仍然能夠讀懂大部分古籍的狀況就得因於此。

希望你要的答案是這樣的。

⑥ 從文化科技經濟三方面分析環境問題原因及對策

一、當前環境保護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環境保護是一個不斷發展,不斷前進的過程。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既矛盾又協調統一,是相互發展的整體。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整體處於工業化中後期,環保工作的形勢依然嚴峻,將面臨諸多問題與挑戰。

1、經濟增長方式粗放。目前,中國經濟增長中面臨的產業結構非常不合理。據世界銀行《世界發展指標》資料庫提供的經濟數據顯示。2003年中國GDP中三次產業構成是14.8%、52.9%、32.3%,低收入國家的三次產業構成平均為24.8%、25.1%、50.2%。第三產業所佔比重少於中國的只有少數幾個國家。中國經濟增長過分依賴對資源的粗放利用,導致原材料和能源資源的消耗巨大,生態環境透支十分嚴重。2003年中國消耗的原油、原煤、鐵礦石、鋼材、氧化鋁和水泥分別約為世界消耗量的7.4%、31%、30%、27%、25%、40%,而創造的GDP僅相當於世界總量的4%。 可以說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使經濟增長付出過高的環境代價,是大氣、水資源等污染嚴重的根本原因之一。

2、公眾環保參與度不高。公眾是推動環境保護事業向前發展的社會基本力量 ,沒有公眾層面的廣泛參與,環境保護目標的實現是不可想像的。由中國環境文化促進會發布的《2005年中國公眾環保民生指數》報告顯示:以百分制為刻度的中國環保民生指數為68.05分。這份報告數據顯示,只有16%的公眾知道,「12369」這個全國統一的環境問題免費舉報熱線電話,其中只有9.2%的打過電話;不到1%的人表示家中從不使用塑料袋;1/5以上被訪者不知道自己享有哪些環保權利;公眾參與環保的行為以個人空間淺層次參與為主。 調查數據說明公眾環保關注度很高,但參與環境保護的意識還不強,國家在法律層面上保障公眾參與環境保護力度還不夠,政府在擴展公眾參與環境與發展方面的活動也有待加強。

3、環境管理偏重於末端治理。在環境管理實踐中,人們往往習慣於末端治理模式,不重視發展循環經濟,結果不能從源頭上減少原料的消耗,中間環節上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最終減少資源廢物的排放,實現總量控制目標。根據循環經濟理論,我們知道「生產過程末端治理」模式實際上是「先污染後治理」,強調在生產過程的末端採取措施治理污染,結果治理的技術難度大,治理的成本高,很難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三者的協調。

4、環保體制與隊伍建設不夠完善。在管理體制上,根據規定我國地方環保由各級政府負責,基層環保的人事權和財務權都在地方政府手中,而環保總局對各地環保部門只有業務上的指導關系。這樣常常使基層環保部門在地方經濟與環境保護發生利益沖突時,處於尷尬、被動的局面。在環保隊伍建設上,基層環保人員數量及業務素質跟不上時代發展的要求,缺乏必備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在經濟發達地區,基層環保管轄范圍不斷擴大,但在行政村還未設立專門的環保機構,配備環保專管員,使得基層環保直接監管污染企業顯得力不從心。

5、環境規劃落實不到位。環境規劃落實不到位在經濟發展中時有出現。環境規劃是環境管理的中心,通過規劃可以把各部門、各行業、各區域的環境管理有機的聯系起來,全面落實環境目標和決定。實踐證明:全面規劃、合理布局是防治與減輕環境問題的最有效的也是最經濟的根本性措施。但現實中環境規劃未得到與經濟、城建規劃同等地位。城鎮經濟發展中暴露出工業布局分散、分布不合理的問題,也不利於實施環境污染的集中防治,增加了集中治理和環境監管的難度和成本。

6、環保投融資體系未建立。環境投入是改善環境質量的物質基礎,沒有一定量的投入,環境規劃和環境目標就無法實現。20世紀80年代前,中國對污染控制基本上沒有投入,對環境基礎設施的投資也非常有限。從80年代起中國環境投資呈現快速增長趨勢,盡管如此,由於前期投入較少,中國污染治理投資存在大量的歷史欠帳,中國積累的環境問題難以通過當期環保投資解決。在投資主體方面,長期以政府作為環境投資主體的局面,已不適合經濟發展的要求。此外,許多資料顯示,由於環境決策的不科學、環境規劃的不合理、環境管理的不到位,我國現有環保資金存在使用效率不高的問題。

二、加強環境保護的對策分析

1992年,在斯德歌爾摩召開的人類環境會議,開啟了世界各國共同保護環境的征程。在30多年的發展進程中,人們逐步認識到要實施源頭預防、全過程式控制制和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要採取各種措施,堅持在發展中解決環境問題,推進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

1、加快產業結構優化。不同產業的污染強度不同,帶來環境後果也不同。在相同的經濟規模下,第二產業污染物排放強度最大,第三產業最低。在經濟增長過程中,如果產業結構能成功地實現由資源消耗型、污染密集型向知識密集型和清潔產業轉換,污染物的總排放量有可能保持穩定下降。所以在經濟發展的前提下,為更好地降低污染物總量,就必須調整產業結構,加快產業結構內部優化;大力發展發展循環經濟,建設和發展生態工業,形成產業互補生態鏈。大量事實證明,如果能最大限度地把資源、能源轉化為產品,減少排污,將會從根本上控制和解決環境污染。

2、提高公眾參與環保的積極性。首先要加大對環境保護工作的宣傳。要讓公眾了解自身的環境保護知情權、參與權、檢舉權和監督權,以便充分行使這些權利。其次要提高環境信息的透明度。加強環境信息的發布及時公開政府和企業的環境行為,這是公眾了解和監督環保工作的必要條件。如江陰市從2002年開始實行的企業環境行為信息公開化制度;張家港市的鄉鎮政府環境行為信息公開化制度。通過環境信息公開化,讓企業、政府及有關部門自覺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此外,要注重發揮環保社團和民間組織的作用,積極發揮他們宣傳環保、實施環保的職能。

⑦ 運用《經濟生活》知識簡要分析我國構建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文化新格局的原因。

題目只要求用經濟生活分析.原因:現階段實行這一基本經濟制度,適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發展不平衡,多層次的狀況,符合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⑧ 具體分析文化繁榮受哪些因素制約

1、計劃體制與市場方式的矛盾阻礙了文化產業的大發展

從體制和制度因素來看,我國文化產業落後於經濟發展的一大原因是在文化領域還沒有打破計劃體制的藩籬,市場的運作方式被計劃之手嚴重束縛住了。多年來,我國也在文化領域進行改革但由於文化部門的制度改革和產業改革相對封閉,往往是在行業和部門內翻來覆去,自我修補,因此,很難走出開創性的大思路。同國內成熟的經濟行業和高科技行業相比,我國文化產業在總體決策、產業管理的人才特別是高級管理人才的引進上,都存在著很大差距,缺乏成熟的經濟行業中所擁有的強大的職業經理人團隊。
相應地,同國內經濟和高科技行業相比,我國文化產業在管理體制、管理理念、管理水平、經濟運作方式、先進技術應用等方面都有相當大的差距。這個問題在西方各國以及日本、韓國都不構成問題,它們的市場化程度較高,行業准入的門檻相對較低,一旦推出富於誘惑力的投資和發展戰略,就會吸引一大批投資夥伴,並建立一支成熟的職業經理人團隊。但在中國,由於文化長期以來都具有意識形態的性質,比較敏感,因此其開放的風險比經濟領域要大,改革也就相對更謹慎。

2、政府過多介入文化產業的運作實際上是阻礙了文化產業的發展

政府過多介入問題其實與第一個問題有關。計劃體制的背後實際上是政府以有形之手來推動甚至主導文化產業的發展。而文化產業特別是其中的創意產業是最需要發揮個人的獨特創造性的。以融資為例,大量實踐證明,發展文化產業,要高度重視金融杠桿的作用,充分發揮資本運作對於產業增長的推動作用,尤其要通過各種因地制宜的有效手段,推動大批中小企業轉軌,進入文化產業的創業過程。這本身就是一種經濟增長方式的創新。但由於文化產業的發展必須要用大量的資金,而且風險比較高,企業特別是私人企業一般在初期承擔不了高額的創意投入,有些企業盡管可以投入,但考慮到風險因素,也不願意投入。在發展文化產業的初級階段,必須有大量的政府投入,這在文化產業發展的初始階段是有好處的。盡管如此,政府投入文化產業的時間不應該太長,因為太長就會形成壟斷,而且不公平,導致低效率。我國文化產業發展太慢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政府是唯一的投入主體,而且政府幾乎壟斷了所有的文化產業的資源。當然,這與我們長期過分看重文化的意識形態功能,而輕視文化的服務和娛樂功能有關,這使得政府在文化產業領域的規制十分嚴格,進入門檻很高,從而導致民間資本的進入受到很大限制。在這種背景下,中國的文化產業領域內,還無法公平地分享文化資源,企業之間的競爭性很不充分,不像在物質生產領域,由於政府的規制並不嚴格,政府和大量民間資本的進入,使得物質產業中的競爭非常充分,資源的配置相對合理和高效。

3、創意人才的缺乏創意人才的缺乏特別是將內容通過產業化方式轉化成市場需求的創意人才的不足,也嚴重影響著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發展文化產業特別是創意產業除了要有好的政策和機制外,關鍵還在於人。目前文化創意產業最缺兩類人才:一是內容創意人才,
二是將內容產業化和市場化的人才。沒有內容,創意免談,所以首先要有內容創意人才。內容創意包括兩個方面,第一是原創;第二是創新。但在有了內容創意後,還必須把內容轉化為產業發展的可能,將文化創意與科技有機而完美地結合起來,創造出適合市場需求的內容,這才是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根本。目前,人才市場中,擁有創意的人才不少,可絕大多數都沒有落到實處,更沒有形成市場化、產業化。究其原因,主要是那些創意不切合實際。創意要面對市場,關鍵在於它必須擁有能將無形變有形的經理人。

⑨ 分析影響傳統文化發展的因素有哪些

主要有幾個方面:

一,滿清對中國的愚昧統治造成了中國的倒退與落後。大家都知道宋朝工商業極為發達,而明朝則有進一步發展,鐵產量為北宋的兩倍半,永樂年間的鐵產量高達9700噸,到了17世紀當時歐洲產鐵量最多的俄羅斯才2400噸。但是到了清,政府嚴禁采礦,冶金業從此衰落。明代棉布取代麻布成為紡織品的主流產品。無論是鐵,造船,建築等重工業,還是絲綢,棉布,瓷器等輕工業,在世界都是遙遙領先,工業產量佔全世界的2/3以上,農業產量在全世界的比例還要高得多,而康乾盛世雖然人口數倍於明朝,然而鐵和布匹這兩項指標性的工業產品總產量卻始終未能恢復到明末的水平.到1840年康乾盛世結束不久,中國工業產量僅為全世界的6%.無論是總產量還是在全世界的比例,都不及200年前的明末.

明末的對外貿易量是驚人的,美國的弗蘭克,他在《白銀資本》一書里,憑籍已有的各種研究成果,估計16世紀中期到17世紀中期(即明中期到明末)的百年間,由歐亞貿易流入中國的白銀在七千到一萬噸左右,約占當時世界白銀總產量的1/3。一萬噸白銀,相當於當時中國的三億二千萬兩白銀。不是歐洲而是中國占據了世界經濟中心的地位。而清朝由於閉關鎖國在鴉片戰爭前的對外貿易遠遠低於明代。
明朝的知識分子心胸是開放的,海上軍事力量很強大,對先進技術的掌握和引進一直抱著歡迎和學習的態度,「明代海軍在歷史上可能比任何亞洲國家都出色,甚至同時代的任何歐洲國家,以致所有歐洲國家聯合起來,可以說都無法與明代海軍匹敵.」--李約瑟.明代的火器裝備已經很先進了,明末軍營營一級編制里除了1000人為騎射外,其餘都是火器手。每一營(5000人)用霹靂炮3600桿,大連珠炮200桿,手把銃400桿,盞口160位。這是何等現代化的裝備啊。隨著明王朝的徹底滅亡,經過康雍乾三世之後。先進的火器武裝技術被滿清埋葬了,到鴉片戰爭時,手持大刀長矛的清兵對火器已經陌生了。
二,五四運動把滿清奴役中國的後果強加到儒家文化為代表的傳統文化身上,引進西方先進技術是對的,但導致了太多的崇洋媚外!
三,文化大革命對傳統文化的破壞。
四,當今社會虛漢主義盛行,驢叫洋奴甚至部分少民對漢文化進行抹黑!

⑩ 運用文化與經濟知識 分析我國 5g技術不斷發展的原因

5G技術發展的原因和經濟發展有著必然的聯系。
除此以外就是我國的高度重視。

閱讀全文

與產業文化發展因素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