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內江產業發展規劃

內江產業發展規劃

發布時間:2020-12-05 21:48:52

1. 內江畜牧業的起源,畜牧習俗,習慣,以及決定因素

1.1規劃編制背景及依據。內江市畜牧業發展歷史悠久,畜牧業資源豐富,產業基礎良好,生豬和水禽生產特色明顯、優勢突出,畜牧業已成為內江市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和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在當前社會經濟快速發展時期,傳統畜牧業生產方式已不能適應社會經濟現代化發展需要,畜牧業轉型升級成為當前畜牧業發展的必然。2008年,內江市啟動了現代畜牧業發展戰略,畜牧業現代化成為建設農業現代化的重要突破口,這對於實現丘陵地區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跨越、加快畜牧經濟強市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示範意義和推動作用,現代畜牧業發展取得的成績得到了省人民政府的肯定,2011年11月17日,省人民政府把內江市正式列為現代畜牧業試點市,要求內江市進一步加快推進現代畜牧業發展速度、提升畜牧業發展質量,在全省范圍內率先建成完備的現代畜牧產業體系,為全省現代畜牧業發展提供成功經驗和實現途徑,為內江市實現現代農業、促進農民增收做出新的更大貢獻。為此,根據《成渝經濟區區域規劃》、《四川省畜牧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四川省人民政府深化試點加快建設現代畜牧經濟強省的意見》(川府發〔2011〕41號)、《內江市畜牧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內江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現代畜牧業發展的意見》等,結合內江實際,特編制《內江市現代畜牧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1.2 規劃結構。《規劃》包括發展現代畜牧業的環境分析、指導思想、基本思路、發展原則、主要目標、區域布局和產業體系、重點項目投資及效益估算、保障措施和扶持政策等部分。

1.3 規劃范圍和期限。本《規劃》立足內江市情,在2區3縣范圍內結合當地畜牧業基礎、區位優勢、自然條件等因素,突出特色,發揮優勢,建設符合當地實際的現代畜牧產業,建設年限為2012年至2015年。

2.發展現代畜牧業機遇和挑戰

2.1發展現代畜牧業的有利因素

2.1.1獨特的地理區位為現代畜牧業發展提供充足的自然資源。內江市地處四川盆地東南丘陵區,地理位置東經104°15′--105°26′,北緯29°11′--30°2′,屬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7.8℃左右,全年氣候溫和濕潤,降雨量豐富,光熱充足,無霜期長,具有冬暖夏熱、雨熱同季的氣候特點。獨特的地理區位和氣候條件為生豬、小家畜禽、牛、羊等畜禽的生長繁育提供了較為理想的自然氣候環境和豐富的飼草飼料資源,成就了內江市畜牧業發展的悠久歷史。內江市位於四川省東大門,轄2區3縣,幅員面積5386平方公里,人口425萬,其中農業人口338萬人,耕地27.18萬公傾、園地2.72萬公傾、林地9.01萬公傾、草地0.53萬公頌,是全省丘區農業大市,也是畜牧業大市。根據四川省畜牧科學院建立的農區耕地畜禽承載能力分析數據模型(N-LSCM)估算,內江市耕地畜禽承載能力在非約束條件下為16687504個豬單位,在農牧結合、種養平衡狀態下的畜禽承載能力為7509377個豬單位, 2011年畜禽承載實際數量為5262020個豬單位,負荷預警值0.32(無污染級別臨界值0.45),可承載新增畜禽生產數量為2247357個豬單位,在不對環境構成威脅的情況下,我市畜禽養殖的發展潛力可在2011年基礎上增加42.7%的產量。

2.1.2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為現代畜牧業發展營造良好的氛圍。現代畜牧業是現代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時期助農增收的重要產業。近年來,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現代畜牧業的發展,把現代畜牧業作為建設現代農業的突破口,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現代畜牧業發展的政策,為現代畜牧業的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氛圍。2008年,內江市委、市政府出台的《關於加快現代畜牧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內府發〔2008〕8號)開啟了內江市建設現代畜牧業的大門。《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印發成渝經濟區區域規劃的通知》(發改地區〔2011〕1124號)和《國務院關於西部大開發「十二五」規劃的批復》(國函〔2012〕8號)等文件相繼出台,四川省人民政府作出加快發展現代畜牧業的戰略部署,掀起了建設現代畜牧業新高潮。作為成渝經濟區域規劃的3個現代畜牧業示範區之一和全省現代畜牧業3+1試點市,內江市畜牧業的發展得到了中央、省、市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肯定,有利於向上爭取政策、資金等方面的傾斜和支持。

2.1.3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為現代畜牧業發展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自十六大我們黨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以來,社會經濟水平得到了快速發展,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了小康水平,人民對物質的需求開始由解決溫飽問題向更多地要求質量的安全和種類的豐富轉變。內江市位於成渝兩個特大城市的中心,2011年地區生產總值854.68億元,農業產值佔地區生產總產值的比重為16.35%,其中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產值的比重為47.7%,農民人均純收入6638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02元;預計,2014年成渝高速鐵建成通車之後,內江市將成為成渝兩個特大城市的半小時經濟區域范圍,隨著成渝經濟區區域規劃和「十二五」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深入實施,必將為內江市現代畜牧業發展創造更為廣闊的市場空間和更為優良的發展機遇。

2.1.4畜牧業完善的生產鏈為現代畜牧業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經過近年來的建設,內江市畜牧業生產鏈條已基本健全,畜禽良種繁育體系完整,畜牧業生產成效顯著。2011年末,全市有種豬場43個,其中:純外種豬場4個(包括1個資源場),二雜母豬場36個,本地豬場3個;種羊場3個;種禽場6個;豬人工授精站6個,人工授精點覆蓋全市所有鄉鎮,生豬人工授精面達62.1%,生豬三元雜交面達75%;牛良種面達63%;肉羊良種及改良面達82.61%;家禽良種及雜交改良面達98.4%;兔良種及雜交改良面達98.6%;內江豬獲得了國家內江豬地理標志認證;存欄生豬319.67萬頭,其中能繁母豬25.59萬頭,存欄家禽2415.94萬只,存欄兔536.23萬只,存欄牛8.33萬頭,其中存欄奶牛3128頭,存欄羊55.63萬只;2011年全市出欄生豬413.02萬頭,出欄家禽4364.93萬只,出欄兔1184.65萬只,出欄牛5.91萬頭;出欄羊84.17萬只;肉、蛋、奶總產量達40.07萬噸、5.58萬噸、0.8萬噸;畜牧業產值達110.44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47.7%;農民人均牧業純收入達1119元左右;全市生豬規模出欄比重達53.33%,家禽規模出欄比重達40%。

2.1.5畜牧配套產業快速發展為現代畜牧業提供強勁的發展動力。近年來,內江市飼料、獸葯、畜產品加工等龍頭企業和畜禽養殖專業合作組織積極參與現代畜牧業建設,不斷探索畜牧業產業化經營新模式、新途徑。2011年末,全市有飼料加工企業34戶,生產覆蓋豬、禽、兔各生長時期所需的產品,年產值達18億元;有獸葯GMP生產企業7家,產品覆蓋所有劑型,銷售網路覆蓋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年產值到5.25億元;飼料銷售產品實行了備案制度,獸葯銷售積極推廣GSP;有生豬屠宰加工企業11戶,年屠宰能力420萬頭;有家禽屠宰加工企業3戶,年屠宰能力5300萬只;畜產品冷庫容量3萬多噸,產品深加工能力大幅提升,產品銷往全國各大銷區及香港、澳門和俄羅斯等地區和國家。產業化經營有了開端,有國家、省、市畜禽產業化龍頭企業25戶,帶動農戶達8萬戶;有畜禽養殖專業合作社234個,會員16877戶;畜禽養殖小區320個。在眾多畜牧企業和專合組織的積極參與下,全市實施了「公司+基地+農戶」定單養殖模式、畜禽「托養、寄養」模式、「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模式、集中建圈發展循環經濟模式、畜牧專合組織帶動農戶模式等畜牧業產業化經營模式,為現代畜牧業的發展提供了強勁的發展動力。

2. 瀘州未來在四川的地位如何

瀘州市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悠久。年3月3日國務院批復同意將地轄瀘州市改為省轄市。現轄江陽區、納溪區、龍馬潭區、瀘縣、合江縣、敘永縣、古藺縣三區四縣,面積12236.2平方千米。 在《成渝城市群規劃》的大背景下,瀘州的未來無疑是光明的。

4.城市建設

瀘州金融中心至瀘縣高鐵站的有軌電車於2018年開工,建成後,將加快瀘縣融城速度。張壩桂圓林附近的260m綜合體項目是四川地級市第一高樓。

四川地級市首個華潤萬象匯已於2016年開業。步步高新天地、摩爾國際廣場也於近日開業。萬達廣場、天遠廣場、萬誠國際廣場等商業綜合體也在加緊建設中。

閱讀全文

與內江產業發展規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