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產業規劃主要有哪些內容
所謂產業規劃,是指綜合運用各種理論分析工具,從當地實際狀況出發專,充分考慮國際國內及屬區域經濟發展態勢,對當地產業發展的定位、產業體系、產業結構、產業鏈、空間布局、經濟社會環境影響、實施方案等做出一年以上的科學計劃。
在產業發展和規劃中,要確定產業發展方向,明確產業發展的重點。對於各產業規劃而言,需要確定未來各產業內部行業的發展重點,如服務業包括各種行業,是發展現代服務業還是傳統服務業,而現代服務業又包括各種領域,應該根據行業發展現狀、目標和未來發展潛力等確立未來產業的發展方向和重點。對於區域產業規劃,應根據區域產業的特點、優勢、市場需求等因素,建立區域發展的主導產業或未來發展的重點產業,並設計相應的發展規劃方向和內容。目前,在旅遊規劃中,主導行業雷同的現象比較普遍,區域特色反映不明顯。這一問題不完全是由規劃造成的,直接關繫到市場導向。
⑵ 中國第三產業發展的現狀存在的問題有哪些如何解決
建國以來,我國一直沿用的是東方核算體系MPS,該體系的核心是對物質產品進行核算的。但隨著經濟發展,非物質產品所佔比重越來越大,按照MPS體系核算,既不能全面反映國民經濟運行情況,也不利於國際對比。進入八十年代中期,,我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逐步由東方的MPS向西方的SNA核算體系過渡,客觀上要求我國要建立和加強第三產業統計。
我國第三產業統計建立於1985年。1986年,國家統計局首次正式公布了1985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到1988年我國第三產業統計制度已基本形成。為了摸清第三產業的底數,為各級政府制定第三產業發展規劃和政策提供依據,1993年國務院組織開展了首次全國第三產業普查,並建立了周期性普查制度。同時為了實現向新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全面轉軌,1993年國家統計局加大了對各專業統計制度方法的改革力度,推行了「7+1」套表,增加了財務統計的內容,建立了服務業、行政事業單位一套表統計制度,以滿足計算GDP的需要。但由於基層服務業、行政事業單位統計力量薄弱,難以保證數據質量,1997年國家取消了上述兩項制度,對這些行業的統計調查處於空白狀態。
在非普查年份,第三產業增加值依據相關專業的統計資料、普查年份的行業結構資料和有關部門的財務統計資料等來推算。
我區的第三產業統計工作與國家是同步開展的,並且我們在貫徹國家各項統計制度的基礎上,根據自治區政府的要求,於1998年在全區范圍內組織開展了第三產業快速調查,在快速調查的基礎上,於2000年建立了《服務業滾動統計調查制度》。其主要內容是將現行統計中沒有覆蓋的第三產業行業按四年一個調查周期,每年調查幾個行業,針對不同的行業,採用全面調查與抽樣調查相結合的方法,調查的指標是用於計算增加值的財務指標。該項制度的建立填補了我區第三產業部分行業統計的空白,為非普查年份計算第三產業增加值提供了基礎性的資料。
雖然我區第三產業統計工作在實踐中得到不斷發展和完善,並且經過全區各級統計人員的辛勤勞動,第三產業統計數據在為各級政府宏觀管理和決策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與自治區政府提出的加大對第三產業實施統計監控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影響統計數據質量的問題依然比較嚴重。目前在第三產業統計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第三產業中部分行業的統計制度不完善。表現為一是核算方法不完善,特別是對部分行業中核算基礎差的服務活動,沒有一套科學統一的核算方法,這也是造成GDP數據在地區之間不銜接的重要原因;二是統計指標不健全,統計分類粗。受長期以來重生產、輕服務核算思想的影響,在我國的統計制度設計中,對物質生產部門的統計指標設置細而全,而對於非物質生產部門則比較粗。從第三產業內部看,也存在著不平衡的情況,如貿易餐飲業、房地產業的統計指標比較完整,其它行業僅對計算增加值的財務指標進行統計,而對於人員狀況、設備情況、提供的服務類別等都沒有反映,難以反映第三產業的全貌。三是調查時間不同步,交通業、批零貿易業、房地產業統計實行按月統計,其它行業則實行四年為一個調查周期的統計,且指標設計的粗細程度不同,口徑不一,很難進行加工匯總,不能按月、季提供完整的第三產業資料,影響了定期統計監測工作的開展。
2、第三產業單位財務核算基礎薄弱,嚴重影響了增加值的准確性。第三產業增加值的計算是以會計報表為基礎,由於第三產業涉及行業復雜,且新的行業不斷涌現,客觀上要求有相應的會計制度對其經營狀況進行管理、監督,由於其主辦單位的經濟成分各異,缺乏一個統一的管理部門,因而沒有建立起正常的財務收支制度。從我區的實際情況看,第三產業單位多為一些經營規模小、人員少的中小企業,財務收支帳目不健全、不規范的現象十分普遍,,為開展調查工作帶來很大的困難。
3、被調查對象的配合程度下降。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由於第三產業調查對象經濟結構復雜,利益主體呈多元化格局,受各自利益的驅使,被調查對象的配合程度大大下降,特別表現在對個體戶的調查中,為了偷稅、漏稅,個體戶瞞報、漏報的現象十分嚴重;另外部分企業也存在著「兩本帳」的問題,加大了搞准統計數據的難度。
4、統計力量薄弱,經費不足,嚴重製約著第三產業統計工作的開展。第三產業調查單位數量眾多,遍布城鄉,沒有一支強有力的調查隊伍,難以收集到全面、准確的統計數據。而現實情況是從統計系統內部來說,從國家到地方各級均沒有獨立的第三產業統計機構,普查年份靠組建臨時機構,抽調各方面人員來完成;非普查年份,第三產業統計分散在各有關專業,沒有綜合協調機構,對第三產業統計工作缺乏總體設計,長遠規劃。從人員情況看,旗縣統計局處於調查工作的第一線,而我區各旗縣從事第三產業統計工作的人員平均僅有1-2人,且多兼職其他工作,面對如此眾多的被調查對象,統計人員力不從心,漏統、錯統現象很難避免。從外部來說,長期以來,部門統計在第三產業統計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的推進,部門統計工作被削弱了,從第三產業各行業統計機構人員配備情況看,實行條管單位,如金融、保險、郵政系統等和政府各部門,一般都設置統計機構並配備專職統計人員,而第三產業的其它行業,則很難保證有機構和人員。另外,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統計調查經費不足,也嚴重困擾著統計工作的正常開展。
⑶ 如何判斷一個行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
中國的十字綉市場正如火如荼地發展壯大著。隨著「DMC伊真坊」品牌知名度的不斷提升,加回之有答序的市場運作及科學的規范管理,從商業角度來看,十字綉行業具備著極大的市場潛力與發展前景;從人文角度而言,十字綉又是一種人們追求自然、享受自然的最佳表達方式。
⑷ 行業發展狀況分析應從哪些方面
1、行業歷史
2、行業空間
3、行業所處生命周期
4、行業競爭格局
⑸ 調查一個產業的發展狀況該從哪些方面去調查
目前市場總銷售規模、競爭對手數量、目前產品售價是趨於上升還是下降、該產業上游和下游產業的產品銷售現狀如何、是傳統產品還是新興產品。等
⑹ 什麼是「產業現狀」
產業現狀是根據所要了解的國家、地區、集團還是工廠的地理位置、自然環境,資源,貿易交流開放度以及政治氣候。
你可以從以下這些方面角度參考:
1、當前產業規模;
2、有沒有利用自然氣候地理、人文優勢;
3、是否有特色品牌;
4、產業科技水平在什麼位置;
5、設施及其生產技術還能改善多少;
6、有沒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和新產品;
7、生產規模、機械化、自動化和標准化程度怎麼樣;
8、產品的市場需求和發展;
9、有沒有統一的規格和質量標准,與國外相比在什麼程度;
10、有沒有進出口,如有管理制度規范怎樣;
11、人才隊伍、科技投入和自主創新能力情況。
⑺ 行業分析包括哪些內容,進行行業分析的目的是什麼
行業分析包括的內容如下:
1、基本狀況分析
行業概述、行業發展的歷史回顧、行業發展的現狀與格局分析、行業發展趨勢分析、行業的市場容量、銷售增長率現狀及趨勢預測,行業的毛利率,凈資產收益率現狀及發展趨勢預測等。
2、一般特徵分析
行業的市場類型分析有完全競爭、壟斷競爭、寡頭壟斷、完全壟斷。行業的經濟周期分析包含增長型行業。增長型行業的運動狀態與經濟活動總水平的周期及其振幅無關,這些行業主要依靠技術的進步、新產品推出及更優質的服務實現增長。周期型行業。
周期性行業的運動狀態直接與經濟周期相關。防守型行業。防守型行業的產品需求相對穩定,不受經濟周期的影響。行業生命周期模型。
3、行業結構分析
哈佛大學創立的產業組織分析SCP理論。構架了系統化的市場結構市場行為市場績效的分析框架,該理論對於研究產業內部市場結構,主體市場行為及整個產業的市場績效有現實的指導意義,是產業經濟學中分析產業組織的經典理論。
在SCP框架中著重突出市場結構的作用,認為市場結構是決定市場行為和市場績效的關鍵因素,市場結構決定企業在市場中的行為,企業市場行為又決定經濟績效。因此,改善市場績效的方式就是通過產業政策調整市場結構。
行業的一般結構分析市場分析的目的是識別行業的各細分市場的變化情況,以揭示出在變化中所蘊含的機會與威脅。分析內容主要包括:各產品的容量及結構變化、各地區的容量及結構變化、各消費群的容量及結構變化。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根據美國著名的戰略管理學者邁克爾·波特的觀點,在一個行業中,存在著五種基本的競爭力量,即潛在的加入者、替代品、購買者、供應者以及行業中現有競爭者間的抗衡。
(7)產業發展現狀有哪些方面擴展閱讀:
行業分析存在價值
行業是由許多同類企業構成的群體。如果我們只進行企業分析,雖然我們可以知道某個企業的經營和財務狀況,但不能知道其他同類企業的狀況,無法通過比較知道企業在同行業中的位置。而這在充滿著高度競爭的現代經濟中是非常重要的。另外,行業所處生命周期的位置制約著或決定著企業的生存和發展。
投資者在考慮新投資時,不能投資到那些快要沒落和淘汰的"夕陽"行業。投資者在選擇股票時,不能被眼前的景象所迷惑,而要分析和判斷企業所屬的行業是處於初創期、成長期,還是穩定期或是衰退期,絕對不能購買那些屬於衰退期的行業股票。
行業特徵是直接決定公司投資價值的重要因素之一。行業分析是上市公司分析的前提,是聯接宏觀經濟分析和上市公司分析的橋梁。行業分析旨在界定行業本身所處的發展階段及其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同時對不同的行業進行橫向比較,為最終確定投資對象提供准確的行業背景。
行業分析的目的是挖掘最具投資潛力的行業,進而選出最具投資價值的上市公司。由此可見,只有進行行業分析,我們才能更加明確地知道某個行業的發展狀況,以及它所處的行業生命周期的位置,並據此作出正確的投資決策。
參考資料:網路-行業分析
⑻ 產業規劃包括哪些方面,產業規劃包括哪些方面知識
產業規劃一般包括以下內容:產業發展現狀和特徵的分析、產業發展目回標和發展定位、產業發展答重點方向、產業空間引導等。
一、產業發展現狀和特徵
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產業發展可分為不同的階段,產業發展在各個階段所面臨的問題、發展的驅動因素、產業政策、空間布局特徵及其區域經濟影響作用明顯不同。因此,產業發展和規劃的前提條件是要立足不同行業的總體發展態勢,從更廣闊的區域背景條件出發,搞清楚產業發展現狀、問題和特徵。
二、產業發展定位和目標
產業發展定位和目標是產業規劃的核心,產業發展方向、重點和空間引導等要圍繞產業定位和目標展開。
三、產業發展方向和發展重點規劃
前瞻產業研究院規劃師指出,在產業發展和規劃之中,要確定產業發展方向,明確產業發展的重點。對於各產業規劃而言,需要確定未來各產業內部行業的發展重點。
四、產業空間規劃
產業空間規劃是產業發展在空間的具體落實。產業空間規劃要根據全國和各地區產業布局現狀,結合產業發展和布局的理論,發揮各產業的特點和優勢,按照市場經濟規律與政府宏觀調控相結合的方式,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間資源、促進產業的協調和持續發展為目標,在空間上合理配置和引導產業發展。
⑼ 產業規劃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1)區域產業規劃:在明確區域整體戰略基礎上,對區域產業結構調整、產業發展布局進行整體布局和規劃,同時注重協調好土地開發、生態保護、民生問題、基礎設施建設等各方面關系。
(2)專項產業規劃:在明確區域產業規劃的前提下,為主導產業、跟隨產業和支撐產業的發展進行詳細規劃,理清產業的發展次序,解決產業聚集的關鍵問題,形成產業集群所必須的產業生態圈。
(3)產業園區規劃:在明確區域產業規劃的前提下,為主導產業、跟隨產業和支撐產業的發展規劃若干專業的產業園區。
(9)產業發展現狀有哪些方面擴展閱讀:
產業規劃的誤區:
1、產業規劃的地位受到質疑。產業規劃在時序上是先於城市規劃,為其提供思路和依據的戰略性規劃,還是後於城市規劃,為其提供落實保障的策略性規劃,始終未有定論。
2、產業規劃的深度不夠。很多產業規劃在編制方法上只是對城市中的產業布局進行描述,或對產業發展現狀進行提煉匯總,規劃的技術(或專業)空間狹窄,缺乏對區域發展、產業發展等的深刻認識,導致規劃內容比較單一,發揮的作用有限。
3、是產業規劃的操作性不強。由於產業規劃的編制團隊水平參差不平,對當地實際情況了解不透徹,對產業發展中的問題和障礙認識不足,導致產業規劃與城市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等空間規劃的銜接產生矛盾,產業規劃的思路和布局難以落地。
⑽ 我國三大產業發展現狀
工業仍然是第一產業
其次農業
然後服務業
這些年服務業發展很快 在過些年能超過農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