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產業園區可持續發展從哪些方面來剖析
一般而言,產業園區規劃包括產業園區規劃背景、發展定位、規劃布局、招商策略、園區運營策略等等。
產業規劃的總體規劃思路的關鍵在於產業的定位分析,只有將產業定位準確了,後續的空間布局、招商策略和運營服務的設計才會更加具有成效。當然,在進行產業定位之前,我們需要對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進行全面有效地梳理,為產業定位打下扎實的基礎。在此,結合過去的產業園區規劃經驗,提出了「五步法」的總體規劃思路。
內部資源分析
內部資源分析是園區內部與戰略有重要關聯的因素,是園區經營的基礎,是制定戰略的出發點、依據和條件,是競爭取勝的根本。
園區內部環境或條件分析目的在於掌握園區的歷史和的狀況,明確園區所具有的優勢和劣勢。它有助於企業制定有針對性的戰略,有效地利用自身資源,發揮企業的優勢;同時避免企業的劣勢,或採取積極的態度改進企業劣勢。揚長避短,更有助於百戰不殆。
園區內部資源能力主要指自然資源、政策環境、人力資源、產業基礎和產業配套、市場輻射能力、市場環境和法制環境。綜合來看,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剖析。
『貳』 國家級開發區產業發展的現狀特點
經過幾十來年年的快速發展,自國家級開發區幾乎都成了本地區現代製造業基地,同時也是當地高新技術產業的聚集地,成為所在城市中名副其實的新的經濟增長極,其工業產值及投資密度都十幾倍、幾十倍於其他一般行政區。特點現狀如下:
(一)產業發展具有明顯的「三為主」特點
(二)基本形成以製造業和高端服務業為主的產業結構
(三)產業集群初具規模
(四)產業具有一定的研發能力和水平
『叄』 亳蕪產業園區的發展及現狀
工業園產業初步定位以現代裝備機械製造業、電子信息為主導產業,結合生物回制葯、現代服務業,力答求錯位發展,形成特色產業。在做好基礎設施規劃建設的同時,管委會立足產業定位,主動出擊招商,有針對性地登門拜訪企業300多家,網路聯系企業100多家,發放邀請函200多份,50多家企業先後來園區進行考察。
在亳州市2012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多次提及加快亳蕪產業園區力度。在亳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2012年政府工作報告主要目標任務分解表的通知中,將發展目標具體加快亳蕪工業園建設,實施園區路網工程,力爭入駐企業10個以上。
2012年2月23日上午,亳蕪現代產業園區首批項目舉行集中開工儀式,標志著亳州蕪湖現代產業園區項目建設全面啟動。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方春明,市委副書記、市長沈強,市委副書記時俠聯出席儀式並為項目培土奠基。 本次集中開工的五個項目分別是安徽閣雲機械製造有限公司、安徽閣雲電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安徽瑞特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亳州華宇新材料有限公司、安徽國信建設集團標准化廠房項目。
『肆』 什麼是「產業現狀」
產業現狀是根據所要了解的國家、地區、集團還是工廠的地理位置、自然環境,資源,貿易交流開放度以及政治氣候。
你可以從以下這些方面角度參考:
1、當前產業規模;
2、有沒有利用自然氣候地理、人文優勢;
3、是否有特色品牌;
4、產業科技水平在什麼位置;
5、設施及其生產技術還能改善多少;
6、有沒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和新產品;
7、生產規模、機械化、自動化和標准化程度怎麼樣;
8、產品的市場需求和發展;
9、有沒有統一的規格和質量標准,與國外相比在什麼程度;
10、有沒有進出口,如有管理制度規范怎樣;
11、人才隊伍、科技投入和自主創新能力情況。
『伍』 產業地產的發展現狀
在房地產調控和鼓勵產業升級轉型發展的大背景下,產業與地產的結合也越來越緊密。產業地產既作為房地產企業新的轉型方向受到地產企業的關注,也在國家政策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蓬勃發展。截止2010年末,國家級高新區新增了13家,總數達到70家之多;國家級經濟開發區新增44家,總數超過100家,省級彎歷開發區1568個,加上市級、縣級的開發區總數已逾4000多個,產業園區的數量呈現快速飆升的態勢。
2010年全國工業用地出讓面積與2009年基本持平。一線城市由於工業用地稀缺性逐日顯現,工業用地價格普遍大幅上漲,僅廣州微降4.9%。二線城市為吸引更多投資,同時加大各開發區的建設力度,工業用地價格普遍有所下握鬧鉛調,但總成交額較2009 年大幅上漲。
對房地產企業而言,產業地產建設與傳統房地產開發具有部分替代性。而當前國家對傳統房地產項目不斷的進行調控,作為替代性的建設項目這也客觀上為產業地產建設創造了更大的經營空間,客觀上減少了產業地產的投資風險,提高了運營的穩定性和可控性。產業地產融合產業經濟發展和房地產發展兩段好個概念,突出地產作為產業經濟發展平台的功能作用,也將得到更多人的認可和關注,具有穩定的發展空間。
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從而把市場體系、市場機制、市場經濟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完全提升到基本制度層面.長期從事專業市場、產業地產電商服務的咨詢機構億雲通給我們列出了新形勢下的一些問題。例如,專業批發市場、產業地產作為市場體系中的重要環節和力量,與市場經濟的演變和發育成長存在著什麼樣的關系?發展和完善市場體系,專業批發市場有哪些職能和使命?現代專業批發市場與電子商務、現代物流、展貿經濟以及國際采購等是一種什麼樣的產業生態關系?專業批發市場與工業化、市場化等有怎樣的邏輯關系等等。
『陸』 成渝經濟區產業發展現狀中存在的問題是什麼
存在的主要問題和挑戰
(一)資源整合力度不夠,產業結構定位和發展方向不相適應
成渝經濟區有許多可以互補的優勢資源,近幾年來川渝兩省市也積極採取了諸多的措施和行動促進雙方資源的整合互補,但由於兩省市行政區劃的分割,自身相對狹隘的利益導致資源的整合力度不夠,產業結構的定位和發展方向趨於雷同,與自身資源不太適應。
比如在汽車製造業領域,重慶直轄後,汽車、摩托車工業快速發展,具備了形成西南汽車、摩托車工業生產基地的良好條件,而四川的汽車製造業幾近消失。若有了良好的市場協作,重慶可以整車生產為主導,而四川則可以在零部件生產上與重慶搞好配套,形成汽車摩托車生產的良好協作鏈條。可四川卻沒有著眼於汽車零部件生產配套企業,而是引來豐田和一汽;據調查,重慶長安集團目前幾百家配套企業一半來自重慶本地,另一半則來自江浙,幾乎沒有四川的企業。
(二)區域間資源配置有待調整,經濟發展活力不足
資源要素向何處流動,怎麼組合,一般均受經濟利益支配。成渝經濟區在資源上佔有很大的絕對優勢,但受到經濟利益的支配,區域配置不夠合理,從而導致區域經濟發展活力不足。就人力資源配置來講,由於各種區域政策、環境等的影響,高端人才絕大多數選擇了四川地區,從而促進了四川高新技術產業的飛速發展,而重慶有自然地理環境以及政策的差異,對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不夠強,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抑制了地區在高新技術產業方面的發展。
(三)各種要素市場的發展還有差距
成渝經濟區在資本市場、勞動力市場以及技術交易市場等方面發展還存在差距。如,上市公司數量,四川在西部地區名列首位;勞動力的自由流動性、用工的工種限制上以及高技術人才等方面存在差距;同時技術市場交易總量差異也很明顯。
(四)一些重點行業企業規模小,布局分散
各行業內的企業規模和布局直接影響著區域大市場的形成,特別是一些重點行業企業的規模、布局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區域要素市場和產品市場的形成發展和壯大。如,作為成渝經濟區重點發展的汽車、摩托車及零部件產業,在企業的規模上絕大多數屬於中小企業,而且在產業布局上趨於分散,川渝兩省市都在競相發展汽車、摩托車研發配套企業,產業集中度相對較低,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產業集群,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汽摩及零部件生產要素市場和產品市場的形成與整合。
(五)政府對市場體系建設關注不夠
成渝經濟區內部分地市(區縣)政府對市場體系建設的認識不足,關注不夠,支持力度小,也制約了本地區市場體系的建立和健全。由於成渝經濟區內的主要地區目前正處於工業化中期階段,對於工業和農業等實體經濟發展比較重視,將較大比例的資源配置到工農業領域,而對於服務型經濟的發展還沒有足夠的意識,存在比較嚴重的「重工輕商」和「重農輕商」的問題。
『柒』 中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發展現狀
1.高新區經濟持抄續穩定增長。
2.高新區更加註重區域生態環境的建設。
3.正成為中國自主創新的重要載體。
(1)積聚了更多的科技活動人員和研發人員;
(2)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發揮了主導作用,高新區企業研發投入強度不斷擴大;
(3)發明專利數量不斷增加;
(4)技術性收入規模穩步擴大;
(5)高新技術產品不斷豐富。
4.新業態不斷涌現,高端產業逐漸成形。
5.在區域經濟發展中起著關鍵的支撐作用。 1、發展貪大圖快傾向比較突出。
2、產業集群弱,產業結構雷同,缺乏產業特色。
3、技術創新的軟環境建設滯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