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全國蔬菜產業發展規劃(2011—2020年)的附件
按行政區劃重點縣布局
綜合考慮行政區劃、各地區主要時節調出品種等因素,將全國蔬菜產區劃分為華南區、長江區、西南區、西北區、東北區和黃淮海與環渤海區六大區,重點建設580個蔬菜產業重點縣(市、區),提高全國蔬菜均衡供應能力。其中,華南區、長江區是保障元旦、春節期間全國蔬菜供應的重點區域;西南區、西北區、東北區是保障夏季和中秋、國慶期間全國蔬菜供應的重點區域;黃淮海與環渤海區是均衡全國全年蔬菜供應的重點區域。
1、華南區。該區包括廣東、廣西、福建、海南4省(區)共74個重點縣(市、區)。本區域冬春季節氣候溫暖,有「天然溫室」之稱,適宜喜溫果菜露地生產。外銷品種主要是豆類、瓜類、茄果類,外銷時間主要是12月—翌年3月,主要銷往「三北」、長江流域及港澳地區。
2、長江區。該區包括四川、重慶、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蘇、浙江、上海9省(市)共188個重點縣(市、區)。本區域冬春季節氣候溫和,適宜喜涼蔬菜露地栽培。外銷品種主要是甘藍類、白菜類、根莖類,外銷時間主要集中在11月—翌年4月,主要銷往「三北」、珠江三角洲和港澳地區。
3、西南區。該區包括雲南、貴州2省共47個重點縣(市、區)。雲南北部、貴州北部地區適宜蔬菜生產的多為海拔高度800~2200米的高原、平壩和丘陵山區,夏季涼爽。外銷品種主要是根菜類、綠葉菜類、白菜類、茄果類,外銷時間主要集中在7-9月,主要銷往華南、長江下游、華北地區。另外,雲南南部、貴州西南部等地區冬春氣候溫暖,適宜發展豆類、茄果類、瓜類蔬菜生產。
4、西北區。該區包括寧夏、甘肅、山西、陝西、新疆、青海、西藏等7省(區)共57個重點縣(市、區)。本區域適宜蔬菜生產的多為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原、平壩和丘陵山區,夏季涼爽,適宜露地種植甘藍類、綠葉菜類、根菜類、茄果類、豆類、瓜類等多種品種,外銷時間主要集中在7—9月,主要銷往華北、長江下游、華南及港澳地區。其中,西藏、青海2省主要用於保障本地供應,滿足外來遊客消費需要。
5、東北區。該區包括黑龍江、吉林、內蒙古3省(區)29個重點縣(市、區)。本區域緯度較高,夏季涼爽,適宜露地蔬菜種植。外銷品種主要是茄果類、瓜類、豆類等,外銷時間主要集中在6—10月,主要銷往京津、長江中下游地區。
6、黃淮海與環渤海區。該區包括河北、河南、山東、北京、天津、遼寧等6省(市)共185個重點縣(市、區)。本區域冬春光熱資源相對豐富,交通便利,適宜發展設施蔬菜生產,夏秋季可種植露地蔬菜。外銷品種豐富,產品銷往全國各地。
⑵ 怎樣發展蔬菜產業
發展蔬菜產業,要做好以下幾點,
一、找准銷售暢通無阻的蔬菜產品,做大內做強,形成容產、加、銷一條龍服務。
二、有資金投入,
三、有技術保證
四、最好有政策扶持,
五、可以建設出口的蔬菜生產基地,出口到國外。
六、根據不同的蔬菜品種進行制定計劃
七、做好產業的發展規劃
⑶ 新形勢下設施蔬菜產業如何轉型
設施農業發展情況匯報材料:
設施農業作為高效農業的一個重要載體,是先進農業生產力的重要標志,是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如何順應形勢,加快設施農業的發展,是龍灣區農業部門面臨的新課題。
一、設施農業(蔬菜產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業現代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設施農業及其裝備得到很好發展。據統計,到2009年底,全區已建立蔬菜基地種植面積3萬畝,蔬菜播種面積達6.6萬畝,產量13.61萬噸,產值1.7億元。其中以鋼管大棚為代表的設施大棚共620個,面積達580畝,12連棟大棚面積50畝,普通竹棚面積2500畝,季節性拱棚面積1600畝。種植蔬菜、瓜、果等經濟作物共2.7萬畝,推廣大棚管理機械45台,噴滴灌設備及其他配套設備200多台套。設施農業已經成為龍灣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並已取得了較好成績。
二、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1、政府推動,加強組織領導。加強對設施農業產業工作的領導,成立區、鎮(街道)兩級專項推進領導小組,相關部門積極配合,強化服務,充分調動各層面的積極性,為發展設施農業開啟綠燈,逐步形成全社會齊抓設施農業的良好氛圍。
2、資金扶持,加大投入力度。加快發展設施農業,龍灣區加大財政支持,強化項目扶持,相繼出台《蔬菜產業化項目扶持補貼資金實施辦法》,每年在產業化資金中安排一定的農業發展專項資金,對設施農業發展基地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搭建鋼管大棚、鋪設噴滴灌等配套設施以及新品種、新技術、新材料引進試驗示範推廣進行補助投入。截止2009年底,全區全年共投入扶持建設資金350多萬元。同時,加強與工商企業合作,鼓勵工商企業參與設施農業的開發。
3、典型引導,發展蔬菜基地。通過幾年努力,我區已涌現出一批上規模、上檔次的蔬菜基地,成為種植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的亮點。初步建成以永興五溪村蔬菜科技示範園區、靈昆九村蔬菜基地、天河千畝蔬菜基地、永中蔬菜園區等為主的一批具有一定規模、設施先進、科學管理水平檔次較高的基地,同時,建成以海城、永興的榨菜、海濱的甘藍類蔬菜、靈昆的甜瓜等一些特色蔬菜瓜果生產基地,並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目前,我區已建成天河蔬菜園區、海濱三周示範場及永中蔬菜園區等3家省級無公害蔬菜基地,靈昆九村蔬菜基地、永興五溪村蔬菜園區等2家市級無公害蔬菜基地,生產的振農牌日本大蔥、愛爾牌蒲瓜、蕃茄均獲得浙江省綠色無公害農產品稱號,並輻射和帶動全區蔬菜基地創立產地品牌。通過創建綠色品牌,大大增強了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現我區已有瑤溪經濟發展中心生產的黃瓜、番茄、靈昆靈農瓜果專業合作社生產的甜瓜、南瓜等12個農產品榮獲省無公害農產品稱號。2009年,我們繼續加大對設施農業蔬菜產業發展的扶持力度,主要抓好靈昆九村蔬菜基地三期工程以及永興五溪村蔬菜基地二期工程建設;全面啟動了靈昆鎮周宅村蔬菜科技示範園區的建設,並申報省級重點農業產業項目,建成後又將成為我區無公害、放心菜生產重點產區。
4、依靠科技,提高裝備水平。隨著我區無公害蔬菜基地規模發展,設施大棚應用規模逐步擴大,應用范圍逐步從單一的設施蔬菜向設施瓜、果、花卉等多元化領域拓展。一方面是加強了簡易毛竹棚向鋼管大棚、連棟溫室大棚的技術改造,提高大棚的技術含量。全面推廣與應用蔬菜生產高效節水栽培技術、無公害生產技術和生物防病技術。幾年來共推廣高效節水噴滴灌系統設備19.3萬m2,遮陽網紗18萬m2,推廣使用頻振式殺蟲燈1500盞、防蟲網紗20.5萬m2,性誘劑誘捕器3886個、誘芯4550個;先後引進了蕃茄、黃瓜、芹菜、茄子、四季豆等系列優新品種50個,對改善蔬菜品種結構起到了積極作用。另一方面是轉化鎮(街道)、村幹部和農戶產業發展思維,通過到先進地區參觀學習,開闊視野,總結經驗,形成共識,堅定發展決心。定期組織幹部群眾到溫州市農科院及各縣(市、區)先進的設施農業園區參觀學習、交流經驗,通過現身說法、效益對比,使幹部群眾認識到「只有規模化,才有高效化」的道理,引導全區設施農業產業向規模化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