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實施創新驅動 支持新產業 新業態 新經濟的發展
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經濟運行中的不確定性因素和各類風險增多,要使我國經濟發專展保持中高速增長屬,應重點關注把握好新經濟與傳統經濟的區別;依託科技創新產業化鏈條,發展豐富的金融業態;抓住這一輪的智能機器時代產業變革帶來的爆炸性增長機遇期,使我國成為第三次工業革命新的競賽規則的重要制定者、新的競賽場地的重要主導者;支持在國際市場佔有或即將佔有一席之地的重點企業,以投資並購、控股參股等方式更好地走向國際市場;依靠制度創新驅動中國產業集群發展,增強產業創新能力、提升國家核心競爭力;創新老齡產業發展機制,改革現行的養老體制;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大力引進具有國際視野的海外高層次人才。
走集聚化之路,堅持需求導向發展中國特色的裝備製造,破解科技成果轉化難題,加強科技創新的全盤規劃,推進科技及金融法規體系建設,制定明確、系統的國家產業集群政策,鼓勵社會資本進入養老服務產業,注重培養互聯網金融人才,研究中國「綠卡」以及簽證政策調整。
❷ 有效激發市場主體轉換動力,催生新產品新業態,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新基建」主要指以5G、人工智慧、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新基建」專對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屬積極意義是
①促進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保障和完成穩增長、穩就業、促創新多重任務
②有效激發市場主體轉換動力,催生新產品新業態,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③有利於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協調發展,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提供重要戰略支撐
④有利於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本題選C.
❸ 如何培育製造業發展新動能
C919大型客機、「鯤龍」AG600水陸兩棲飛機成功首飛,時速超過350公里的中國標准動車組「復興號」實現商業運營,「藍鯨一號」鑽探平台首次海域可燃冰試采成功……回顧2017年,中國製造的高端創新成果不斷涌現。另一方面,2017年,我國最能衡量核心技術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國內發明專利申請量與授權量佔全部專利的比重不到40%和20%,原創性成果依然較少,基礎研究相對薄弱,高層次人才仍然稀缺。
「推進製造強國建設是我們立足製造業現狀對未來30年的發展展望,在這個過程中,既不可夜郎自大,也不必妄自菲薄。」辛國斌說,要堅定不移走創新發展之路,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配置資金鏈,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和製造業深度融合,培育製造業發展新動能,推動工業經濟向數據驅動型創新體系和發展模式轉變。國務院國資委主任肖亞慶表示,要更加聚焦關鍵領域核心技術,大力推動自主創新,特別是原始創新,加快在戰略性、前瞻性領域,在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等方面實現創新突破,引領未來產業發展。來源:光明日報
❹ 為"創"時代加快集聚發展新動能什麼意思
新動能即新的來動力能量。自完善體制機制,著力推進結構調整等於減少消耗,著力鼓勵創新創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都是為了創新鋪路,集聚和釋放經濟發展新動能。
創新驅動將創造發展新動能。新常態下,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不創新就要落後,創新慢了也要落後。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發展模式,激發調動全社會的創新激情,從「汗水型經濟」走向「智慧型經濟」,就能有力發揮創新對拉動發展的乘數效應。
❺ 如何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培育發展新動能
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2017年1號文件《關於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是中央第14個聚焦「三農」的一號文件,全文約1.3萬字,共6個部分33條。包括:優化產品產業結構,著力推進農業提質增效;推行綠色生產方式,增強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壯大新產業新業態,拓展農業產業鏈價值鏈;強化科技創新驅動,引領現代農業加快發展;補齊農業農村短板,夯實農村共享發展基礎;加大農村改革力度,激活農業農村內生發展動力。《意見》指出,要強化科技創新驅動,引領現代農業加快發展,一要加強農業科技研發。調整農業科技創新方向和重點,建設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加大實施種業創新、機械化生產、新品種選育、農機裝備技術研發。支持地方開展特色優勢產業技術研發。二要強化農業科技推廣。鼓勵地方建立農科教產學研一體化農業技術推廣聯盟,實施智慧農業工程,推進農業物聯網試驗示範和農業裝備智能化。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打造一批「星創天地」。三要完善農業科技創新激勵機制。加快落實科技成果轉化收益、科技人員兼職取酬等制度規定。發展面向市場的新型農業技術研發、成果轉化和產業孵化機構。四要提升農業科技園區建設水平。建設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中心、科技人員創業平台、高新技術產業孵化基地,打造現代農業創新高地。五要開發農村人力資源。重點圍繞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整合各渠道培訓資金資源,建立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統籌安排、產業帶動的培訓機制。《意見》要求,要推行綠色生產方式,增強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提出要推進農業清潔生產,加強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大規模實施農業節水工程,加大水肥一體化等農藝節水推廣力度。《意見》強調,要壯大新產業新業態,拓展農業產業鏈價值鏈。推進農村電商發展,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加快發展現代食品產業,鼓勵食品企業設立研發機構,加強現代生物和營養強化技術研究。
❻ 下半年應如何「增強創新力發展新動能」
堅決擺脫發展慣性、抄告別路徑依賴。「當前,大力淘汰落後產能、嚴格環境與質量標准、加大執法力度等措施,已經成為消減舊動能的有效手段。」中國社科院工業所工業運行室副主任江飛濤認為,破除舊動能可以為培育新動能創造市場空間,也可為新動能讓出生產要素和資源。
推動實體經濟行穩致遠,既要把握好「破」與「立」的辯證法,又要找准「穩」與「進」的平衡點。「今後,必須平衡好經濟發展與三大攻堅戰之間的關系。」潘建成舉例說,下一步既要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又要把握好政策實施的節奏、力度、精準度,避免過於簡單地搞「一刀切」,給一些產業帶來「誤傷」。「上半年的穩定增長證明,我國經濟韌性在增強,為未來的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我們有底氣也有條件去應對困難和挑戰。」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說。
❼ 如何推進互聯網 行動對促進形成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推動互聯網與各行業深度融合,對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加快形成經濟發內展新動能,意容義重大。根據《政府工作報告》要求,會議通過《「互聯網+」行動指導意見》,明確了推進「互聯網+」,促進創業創新、協同製造、現代農業、智慧能源、普惠金融、公共服務、高效物流、電子商務、便捷交通、綠色生態、人工智慧等若干能形成新產業模式的重點領域發展目標任務,並確定了相關支持措施。
清理阻礙「互聯網+」發展的不合理制度政策,放寬融合性產品和服務市場准入,促進創業創新,讓產業融合發展擁有廣闊空間。二是實施支撐保障「互聯網+」的新硬體工程,加強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核心晶元、高端伺服器等研發和雲計算、大數據等應用。
搭建「互聯網+」開放共享平台,加強公共服務,開展政務等公共數據開放利用試點,鼓勵國家創新平台向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在線開放。四是適應「互聯網+」特點,加大政府部門采購雲計算服務力度,創新信貸產品和服務,開展股權眾籌等試點,支持互聯網企業上市。五是注重安全規范,加強風險監測,完善市場監管和社會管理,保障網路和信息安全,保護公平競爭。用「互聯網+」助推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