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天津產業發展現狀

天津產業發展現狀

發布時間:2020-12-05 16:42:27

⑴ 天津動漫的發展現狀

天津市把扶持動漫產業發展放在重要位置,明確思路,採取措施,吸引、培育版動漫企業和人才落戶權園區。通過不斷努力,今天天津的動漫產業已形成一定規模,注冊資金總額8884萬元,企業的總產值達到3800萬元,基本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為了加快動漫產業的發展,還專門成立了「動漫產業推動領導小組」,並依託現有的區位、科技、人才等優勢,抓緊建設國家動漫產業基地,同時,按照《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財政部等部門關於推動中國動漫產業發展若干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06〕32號)文件的要求,及時制訂出台了《天津新技術產業園區加快動漫產業發展的鼓勵辦法》,為產業的發展提供政策支撐。

⑵ 天津有什麼發展空間大的行業嗎

天津也算是比較抄飽和的城市,但是發展空間大的行業還是有存在,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分享:
智能家居。
智能家居體驗館絕對是一個非常火爆的行業,在天津這座城市中消費水平還算不錯,也相信有很多客戶會來體驗新的居住環境。
不過在最開始需要花費的時間會更多,因為需要靠自己來打開市場,每天堅持推廣,一定要給每一個客戶良好的印象。

⑶ 為什麼農業是天津發展薄弱的產業

農業是天津發展薄弱的產業原因:
1.天津地域面積狹小,且城市佔地面積廣,農業專用地少。農業用地少,就缺乏了屬農業發展的必要條件了啊。
2.天津臨海,海水倒灌,鹽鹼地,不適合大多數農作物的生長。
3.周邊是河北,交通便利,農產品可以很快運過來,價格低,自己發展得不償失。

⑷ 天津什麼行業發展好

汽車越來越多,需要的汽修相關人才也是越來越多,前景好。

⑸ 天津市地質勘查行業改革發展情況調查報告

一、地質勘查全行業隊伍基本情況

(一)勘查單位和人員結構

2006年,我市共有地勘單位(包括2個局機關)20個,其中國有地勘單位12個。職工人數9615人,其中在職職工5593人,離退休人員4022人。較2005年相比,職工人數減少132人,從業人員減少195人,離退休人員增加63人。在職職工中地質勘查從業人員為3387人,占職工總數的35.23%,比2005年(3448人,佔35.37%)減少了61人。地質勘查專業技術人員1882人,佔地質勘查從業人員的55.57%,比2005年1859人增加了23人,增長幅度為1.24%,主要為吸收新畢業大學生;地學專業人員1562人,佔地質勘查從業人員的46.12%,比2005年1559人增加了3人,增長幅度為0.2%。

(二)職稱結構

2006年技術人員中高級技術人員586人,佔地質勘查從業人員的17.3%,比2005年541人增加了45人,增長幅度為8.32%;中級技術人員719人,佔地質勘查從業人員的21.23%,比2005年765人減少了46人,主要原因是中級技術人員經職稱評審成為高級技術人員,而中級技術人員補充不足。

(三)人員經費和勞動報酬

2006年,天津市地勘行業在職職工勞動者報酬總額為12519.33萬元,人均為2.24萬元;2005年在職職工勞動者報酬總額為10996.55萬元,人均為1.89萬元。2006年在職職工勞動者報酬總額及人均分別比2005年增長了13.85%、18.52%。2006年,離退休人員經費為6787.9萬元,人均為1.69萬元。2005年離退休人員經費為6094.9萬元,人均為1.54萬元。2006年離退休人員經費及人均經費分別比2005年增長了11.37%、9.74%。

(四)技術水平

在地質找礦方面,累計發現各類礦產地460餘處,提交各類勘查和科研報告800多份,勘查中、大型礦床21處;具有較強的科研攻關能力,先後承擔及參與了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4個,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部委科技進步一等獎兩項,二等獎數項;具有較強的市場開拓能力,先後到蘇丹、柬埔寨、寮國、剛果、辛巴威等國進行礦產勘查和調查,已與蘇丹國簽訂了合作開發礦產資源協議,注冊了公司。在水工環方面,先後完成60餘個礦區的水文、工程、環境地質勘查,還根據對口礦山要求,完成了地質災害的調查與評價。在地球物理勘查方面,形成了以EH-4、TSQ4大功率綜合電法為代表的中深高精度電磁探測系統,以V6、MT為代表的深層大地電磁測深系統,以甚低頻、探地雷達為代表的淺層探測系統,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在地球化學勘查方面,率先在全國開展了針對有利成礦區帶的區域化探,《燕山台褶帶地層地球化學剖面研究》填補了我國標准剖面地球化學研究的空白。近年來,積極探索開展天津及周邊地區生態環境地球化學調查工作。在遙感方面,完成各類遙感項目20多個,6次獲得省部級以上遙感地質項目優秀成果獎。近期完成的《天津薊縣礦產資源開發動態監測》項目,在全國尚屬首次詳細對一個地區進行礦產資源開發及其對環境影響的監測。

(五)地質勘查資質情況

天津市及屬地化地勘局所屬地勘隊伍擁有資質情況為:

(1)天津華北地質勘查總院。甲級:固體礦產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學勘查。乙級:區域地質調查,遙感地質勘查,勘查工程施工(鑽),岩礦鑒定與岩礦測試。丙級: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調查,液體礦產勘查。

(2)天津華北地質勘查局地質研究所。乙級: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調查,液體礦產勘查。

(3)天津華北地質勘查局核工業二四七大隊。甲級:固體礦產勘查。乙級:地球物理勘查,勘查工程施工,岩礦鑒定與岩礦測試。

(4)華北地質勘查局綜合普查大隊。甲級:固體礦產勘查。乙級:區域地質調查,地球物理勘查,勘查工程施工,岩礦鑒定與岩礦測試。丙級: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調查,地球化學勘查。

(5)華北地質勘查局五一四地質大隊。甲級:勘查工程施工。乙級:固體礦產勘查。丙級: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學勘查,岩礦鑒定與岩礦測試。

(6)華北地質勘查局五一九大隊(河北九華勘查測繪有限責任公司)。甲級:地球物理勘查。乙級:地球化學勘查。丙級: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調查,固體礦產勘查。

(7)華北有色工程勘查院。甲級: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調查,液體礦產勘查,勘查工程施工。

(8)華北地質勘查局第四地質大隊。乙級:勘查工程施工。

(9)天津市地質調查研究院(天津市地質環境監測總站)。甲級:區域地質調查;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調查;液體礦產勘查。乙級:固體礦產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學勘查,遙感地質勘查。

(10)天津地熱勘查開發設計院(天津市地熱資源開發公司)。甲級: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調查;液體礦產勘查,勘查工程施工(鑽)。丙級:地球物理勘查。

(11)天津市地質工程勘察院(天津市第二地質勘探大隊)。甲級: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調查。乙級:地球物理勘查。

(12)天津市地質礦產測試中心。乙級:岩礦鑒定與岩礦測試。

(13)天津地質礦產研究所。甲級:區域地質調查;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調查,固體礦產勘查,岩礦鑒定與岩礦測試。乙級:液體礦產勘查。丙級: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學勘查。

(14)天津市勘察院。乙級: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調查。丙級:地球物理勘查。

(15)水利部天津勘測設計研究院岩土工程技術中心。甲級: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調查,地球物理勘查,勘查工程施工。乙級:遙感地質勘查。

(16)天津華勘華清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丙級:勘查工程施工(鑽)。

(17)鐵道第三勘察設計院。甲級: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調查,地球物理勘查。乙級:遙感地質勘查,勘查工程施工(坑)。

(18)中鋼集團天津地質研究院。甲級:固體礦產勘查;選冶加工試驗。乙級: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學勘查,遙感地質勘查,岩礦鑒定與岩礦測試。

在擁有資質的地勘隊伍中,屬地化地勘隊伍12家,其中包括華勘局位於河北的6家地勘單位,國家直屬地勘單位1家,其他地勘單位5家。

二、經濟發展狀況

(一)勘查單位經濟發展狀況

2006年底,全市地勘行業總資產為116882萬元,比2005年總資產100756萬元增長了16%。其中:生產性資產為28898萬元,比2005年的25485萬元增長了13.39%,專用儀器設備原值22600萬元,比2005年的20455萬元增長了10.49%。

2006年總負債為58359萬元,比2005年的46357萬元增長了25.89%。

2006年所有者權益為57617萬元,比2005年的53992萬元增長了6.71%。

(二)從事公益性地質工作的基本情況

在服務於天津生態城市建設,特別是服務於濱海新區的開發開放上取得重要成果。開展了城市地質調查、應急供水水源地勘查、土壤鹽鹼化調查、地面沉降調查與監測、綜合地質調查等工作。其中:城市地質調查、應急供水水源地勘查為國家和地方合作項目,區調為國家財政項目,其餘為地方補償費和財政專項資金項目。2006年公益性地質項目投入4976萬元,其中:中央財政投入3762萬元,地方財政投入1214萬元。較2005年公益性地質項目投入增加1600萬元。其中:中央財政投入增加1342萬元,地方財政投入增加258萬元。

天津市公益性地質工作,向濱海新區傾斜,從資源向環境傾斜。

(三)從事商業性礦產勘查工作的基本情況

在銀、銅、鐵、鉬、螢石勘查和技術咨詢等商業性地質工作中,累計收入9546萬元,其中涉外勞務收入452萬元。較2005年累計收入增加3503萬元,涉外勞務收入減少21萬元。2006年找礦支出9507萬元,較2005年增加952萬元。勘查投入有所加大。

(四)礦產開發基本情況

礦業開發方面,國內擁有河北省赤城縣萬全寺銀金礦山一座,年處理礦石3萬噸;國外蘇丹金礦產開發項目正式啟動,與蘇丹方合資組建「華勘哈馬迪資源有限公司」礦業公司。2006年礦產開發收入436萬元,較2005年增加88萬元。2006年礦產開發投入396萬元,較2005年增加83萬元。

(五)工程勘察施工基本情況

工程勘察施工方面市場形勢較好,收入增長較快,在我市加快發展的影響下,承攬的大額勘察和施工項目數量較往年增多,對重大型項目的運作能力進一步提高。2006年工程勘察施工收入52574萬元,較2005年增加8308萬元。

(六)其他產業基本情況

在玻璃機械、包裝機械、輸送設備、金剛石工具、珠寶、供熱、礦泉水生產銷售、災害評估、地質礦產測試等產業創造了較好的安置效益。2006年其他產業總收入14847萬元,較2005年增加1971萬元。

三、改革取得的主要經驗

(一)積極加強地質勘查隊伍建設

為更好地服務於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充分發揮地質勘查隊伍的基礎和先行作用,在面臨著經濟和歷史雙重困難的條件下,「以地質勘查為核心的主導產業,以工程勘察、基礎施工業為骨乾的支柱產業和玻璃機械、包裝機械、輸送設備、金剛石工具、珠寶、供熱、礦泉水生產銷售、災害評估、地質礦產測試等為延伸的特色產業」的方針,加強地質隊伍整合,突出主業發展,形成了格局較完整的地質調查隊伍體系。如組建了地質調查研究院,主要從事公益性、戰略性地質調查工作;組建了工程勘察院,主要從事工程勘察和施工;開辦了玻璃機械廠、包裝機械廠、輸送設備廠、礦泉水廠等。通過調整,地質勘查隊伍結構更加合理,在服務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進一步突出。

(二)努力提高地質工作的服務水平

認真學習加強地質工作決定,要緊緊圍繞我市「十一五」規劃和加快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的歷史性機遇,進一步拓展地質工作的服務領域和服務效能。重視加強與規劃、環保、城建、水利、地震等相關部門的溝通,加強與濱海新區和區縣管理部門的溝通,在更大范圍、更深層次、更高領域參與經濟社會發展和城市規劃建設。同時繼續落實以項目帶人才培養的計劃,在完成好重點項目的同時,培養好學術帶頭人和地質科技人才。

(三)加強改革改制研究

建立企業化管理和全成本核算的經濟管理體制,做實各項基礎工作,進行資產結構和產業結構的分析,明確產業結構和資產結構調整的方向,進一步完善管理辦法,加強制度建設和經營責任考核。

(四)積極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經濟發展效益

實施重管理重效益活動。結合各單位特點,積極推行精細化管理、全面預算管理等先進管理理念和方法;提高科技工作對經濟效益的貢獻率,發展產學研結合的項目,注重新工藝、新技術新方法的研究與應用;深入強化質量管理,提高質量標准認證層次和水平。

(五)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

目前在蘇丹、柬埔寨、剛果(金)、寮國等國開展了地質勘查工作嘗試,由於國際市場復雜,地勘單位資金實力不足,目前還未凸顯優勢。

四、「十一五」改革發展的設想

(1)進一步落實國務院關於地質勘查隊伍管理體制改革的方案,深化國有地質勘查單位改革。積極推進事企分體運行,以事業為基礎,努力發展好企業實體,形成以地質礦業及其延伸產業為主導,集資源勘查、礦業開發、綜合地質服務、水文工程、勘查施工、加工製造等多業並舉,具有較強綜合實力的高科技、高水平的地勘事業單位。

(2)公益性地質隊伍建設。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要進一步落實,按國土資源部關於加強地方和行業公益性地質調查隊伍建設的意見和我市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的實施意見,整合全市地勘隊伍,逐步將地方公益性地質調查隊伍的裝備、基地等保障條件,以及其經常性支出和基本建設經費納入地方財政預算,並在部門預算中統一安排,提高地質專項裝備的科技水平。

(3)為地勘單位礦業權的取得、使用和轉讓制定優惠的政策。提高地勘單位在轉讓礦權時的受益比率。

(4)應加大地質專業人才的培養力度,提高科技人員的技術水平和競爭實力

五、對策建議

屬地化以來,國家給予的經費撥款只能維持基本生存,地勘隊伍歷史遺留問題多、歷史欠賬多、負擔重。各產業基礎薄弱、競爭力不突出、品牌優勢不明顯,隊伍老化、人員結構層次不合理。建議從以下幾方面著手解決:

(1)列出地勘單位發展規劃時間表,制定相關優惠政策,加大地勘單位新興產業扶持力度,鼓勵地勘單位大膽改革,放開經營,積極適應公益性與商業性地勘工作已分開運行和礦業權市場發展的新形勢要求,提高資源保障能力。

(2)解決地勘單位在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基本建設和住房等方面存在的遺留問題。提高技術人員的待遇,提高地質工作者的社會地位,大力引進地質專業人才。

(3)解決地質勘查資金的投入,支持和鼓勵開展地質勘查。我市目前的地質勘查經費投入,主要依靠中央財政資金和中央返還地方的礦產資源補償費,無法滿足加強地質工作的需要,必須加大財政對礦資源勘查的資金投入力度,注重發揮對社會資金的引導作用。每年從資源稅、礦產資源補償費和礦業權價款中,列支地質勘查工作資金,用於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公益性地質工作和公益性礦產勘查。

(4)過渡期要盡量延長,撥款基數要維持不變。企業化是方向,但絕不能操之過急,採用一個模式,實行一刀切,要為地勘單位企業化搭建好合適的平台;事業撥款基數要根據市場發展的變化,每年適當追加部分撥款,以適應各項物價指數的上漲,維持職工的基本生存,穩定職工隊伍。

(天津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局地質勘查環境管理處)

⑹ 誰知道天津動漫產業發展狀況啊

lz你說的動漫是指喜洋洋那樣的東西么?如果是的話很遺憾的告訴你那玩意不是動漫,製作印有喜洋洋等圖片的日用品的公司也不叫動漫公司,當然了大型游戲廳也跟動漫不佔一點邊,請不要再糟蹋「動漫」這兩個字了

⑺ 天津發展工業的優勢以及現狀的情況

天津本來就是重工業城市。 現狀嗎,你看看濱海新區。國家砸進去老多錢,來發展
(一)天津工業持續快速發展,成為推動全市經濟增長的主導力量

1、總量和效益邁上新台階

進入90年代以來,天津市工業呈現出不斷加快的發展態勢。1993全市工業總產值突破千億元,5年後1998年突破2千億元,4年後2002年突破3千億元;此後,一年一個台階,2003年突破4千億元,2004年突破5千億元,2005年突破6千億元;2006和2007年更是一年跨越兩個台階,分別突破8千億元和1萬億元(見表1)。在工業總產值突破萬億元大關的同時,2007年工業企業實現利稅也突破千億元,使得工業總量和效益共同邁上新的台階。

2、形成以濱海新區為龍頭,以區縣工業為骨乾的「雁形」工業布局

隨著天津市工業嫁接、改造、調整,工業戰略東移的實施,天津市工業布局發生明顯的變化,濱海新區成為天津市工業最大的增長點。2007年濱海新區以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不到四分之一(24.4%)的單位數,完成全市近60%的工業總產值(58.7%),濱海新區工業佔全市工業的比重比2000年提高11個百分點。就像領頭的大雁,濱海新區的快速發展帶動周邊,特別是中心城區以外的其他區縣工業的發展。2007年,除濱海新區和中心城區以外的其他區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單位數量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59.7%,完成工業總產值佔全市的29.4%,比重近30%,逐步成為天津市工業增長的重要力量。

3、建立起以支柱行業為骨架的「弓形」產業結構

近年來天津市工業不斷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逐步確立起電子信息、汽車製造、石油化工、現代冶金、生物技術與現代醫葯、新能源及環保等六大優勢產業,2007年這六大優勢產業產值佔全市工業的比重為72.3%。在全市36個工業行業大類中,形成了一批支柱行業和骨幹行業。其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2007年完成工業總產值達到2010.74億元,超2000億元,增加值達到488.29億元,為天津市工業第一大行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完成產值1544.95億元,超過1500億元,增加值501.9億元,為天津市工業第二大行業;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完成產值1051.37億元,超過1000億元,增加值186.45億元,為第三大行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產值707.97億元,超過700億元,增加值462.49億元,為第四大行業。2007年這4個行業產值佔全部規模以上工業的52.8%,增加值佔62%,是目前天津市工業第一板塊的4個主要支柱行業。除這4個主要支柱行業外,近年來天津市工業的其他一些行業發展也不斷加快,產值規模逐步增大,如,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產值581.88億元、增加值97.31億元)、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產值583.39億元、增加值119.98億元)、通用設備製造業(產值418.94億元、增加值92.69億元)、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產值418.98億元、增加值109.09億元)、電力熱力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產值379.31億元、增加值109.09億元)、鉛枯金屬製品業(產值334.8億元、增加值58.39億元),這6個行業2007年產值規模均超過300億元,產值合計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27%,增加值佔19.6%,為天津市工業第二板塊的骨幹行業。第一板塊的4個支柱行業和第二板塊的6個骨幹行業,產值和增加值合計佔全市工業的80%。這10個行業有如弓弩的骨架,支撐著全市工業的發展,成為拉動全市工業快速增長的主導力量。

4、逐步建立起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企業組織結構

進入90年代以來,天津市工業企業改革改制的步伐不斷加快,逐步建立起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企業組織結構。股份制企業、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和私營企業是目前比較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企業組織形式。到2007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值中,股份制企業所佔比重達到4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所佔比重達到46%,兩者合計佔全部工業的比重近九成。私營工業企業迅猛發展,2007年私營經濟實現工業總產值1080.8億元,比2000年增長14.2倍槐扒洞,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達到10.7%,比2000年提高8個百分點。而國有企業除在煙草製品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此旁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等重點領域和行業佔有較大比重外,在全市工業中的份額已明顯縮小,2007年天津市國有工業完成工業總產值佔全市工業的比重為8.5%,不足10%,較2000年回落5.3個百分點。中小型工業企業也快速發展。2007年規模以上中小型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6098.88億元,比2000年增長了4.4倍,年均增長27.4%,佔全市工業的比重為60.5%,比2000年提高17.6個百分點。

5、部分重點產品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

電子、冶金、汽車製造等一些重點產品在全國佔有較高市場佔有率。2007年天津工業生產移動通信設備(手機)9778.77萬部,佔全國總產量的16.1%;天然原油1924.28萬噸,佔全國總產量的10.3%;轎車45.43萬輛,佔全國總產量的9.2%,光通信設備佔42.3%,自行車佔26.1%,焊接鋼管佔24.9%,移動通信基站設備佔21.2%,熱軋窄鋼帶佔15.1%,無縫鋼管佔14.8%,照相機佔8.3%。特厚板、中小型型鋼、熱軋薄板、厚鋼板、冷軋薄板、大中型拖拉機、發電設備、家用吸塵器、縫紉機、空調、氫氧化鈉(燒鹼)、碳酸鈉(純鹼)等重點產品產量均佔全國的5%以上。

(二)天津工業發展與建成北方經濟中心的定位要求還有較大差距

盡管近年來天津市工業取得了較快發展,為天津經濟持續穩定快速增長做出重要貢獻,但從全國看,天津工業發展還不夠快,同胡錦濤總書記在天津視察時提出的天津發展要「兩個走在全國前列,一個排頭兵」的要求,以及中央對天津要建成我國北方經濟中心的定位要求還有很大差距。

1、天津工業總量規模處在全國第二板塊位置

盡管2007年天津市工業總體保持了平穩較快的增長態勢,但從全國看,總量還不大,增速還不快。2007年天津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總量2644.79億元,在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中排名第14位,處在全國第二板塊中。山東、廣東、江蘇、浙江、河南、上海、遼寧、河北、四川和福建等10個省市工業增加值總量規模依次排在全國的前10位,增加值總量規模均在3000億元以上,處於全國第一板塊。2007年天津市工業增加值增幅比全國平均增幅(18.5%)低0.3個百分點,明顯低於經濟總量相近的省份,在全國排第21位,比2006年後退兩位,導致天津市工業增加值總量排名比2006年下降三位,被湖北、山西、湖南三省超過。目前比天津市工業增加值總量低的內蒙古、安徽等省份工業增加值增長迅猛,大有趕超天津市之勢,需引起有關方面高度重視。

2、區縣工業發展潛力還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在天津近1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2007年創造的工業總產值有10000億元,平均每平方公里不足1億元;而上海6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創造的產值為22000億元,平均每平方公里3億多元,比天津市高出2倍多。目前天津市18個行政區縣,平均每個區縣的工業總產值為500多億元,產值規模超過千億元的區縣僅有塘沽區和西青區,產值分別為3038.18億元和1853.43億元;而上海包括浦東新區在內的19個行政區中,平均每個區的工業總產值達到1000多億元,是天津市區縣平均水平的兩倍。2007年上海就有6個區產值超千億元,其中,浦東新區4689.38億元,松江區3440.96億元,閔行區3020.68億元,嘉定區2132.15億元,寶山區2075.31億元,金山區1122.3億元,產值接近千億元的還有南匯區和青浦區。上海每個區縣的土地面積大體為天津市各區縣的一半,而創造出的產值卻是天津市各區縣的兩倍,可見,天津市區縣工業發展潛力還沒有很好地發揮出來。

3、行業競爭力還不強

盡管目前天津市工業已形成了一批支柱行業,但從全國來看,天津市支柱行業的競爭力還不夠強,在全國市場中所佔的比重還不高。作為天津市最大的支柱行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其整個行業完成工業總產值佔全國的比重為6.2%,遠低於廣東、江蘇、上海、北京等地區,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和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兩個主要支柱行業佔全國的比重為4.6%和3.9%,比重也比較低,不足以形成產業競爭優勢。另一方面,從天津市工業行業結構看,發展也不平衡,支柱行業偏少。全市36個工業行業中,主要依靠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等10個行業支撐,這10個行業佔全市工業的比重為80%,其中產值規模在1000億元以上的行業也僅有3個。其他26個行業佔全部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比重為20%,服裝鞋帽製造業、文化體育用品製造業等20個行業產值規模都不足100億元。

4、「天津製造」效應沒有得到充分顯現

天津工業經過這些年的快速發展,總量和效益已經邁上了一個新的台階,但「天津製造」的整體效應還沒有顯現,「津產」名牌產品較少,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獨創產品更少。2006年天津市的名牌產品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為14%,對全市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為16%,比重和貢獻率還比較低。而國際國內在工業化發展過程中都形成了一批製造業的知名品牌。日本製造業在50、60年代迅速發展的過程中逐步形成了三菱、索尼、日立等一大批世界知名的製造業品牌,70、80年代韓國崛起的過程中也形成了三星、現代、浦項制鐵等一批製造業名牌。改革開放以來,長三角、珠三角和山東半島在製造業發展過程中也都形成了很多像格力電器、美的電器、海爾、澳柯瑪、海信等一批製造業品牌。而天津市製造業品牌除「TPCO」石油套管、「海鷗」手錶、「天士力」復方丹參滴丸等品牌外,自己培育出的知名品牌相對偏少,影響力還不大,沒有形成「天津製造」的整體效應。

二、加快天津工業發展的幾個條件

工業是創造物質財富,增強綜合經濟實力的基礎產業,也是由不發達階段向發達階段轉變的發展基礎。工業化發展程度如何決定了一個地區的綜合經濟實力。據2007年統計數據顯示:全國有9個地區生產總值過萬億,分別是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河北、上海、遼寧、四川,這9個地區中除上海和四川兩地二產比重為47.3%和43.7%,不到50%外,其他七個地區二產比重都在50%以上。從這9個地區的發展軌跡看,工業對這些地區的經濟增長都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加快天津工業三個層面聯動發展就是要在目前天津工業快速增長的基礎之上,進一步挖掘增長潛力,構築新的發展優勢,成為全國工業增長的排頭兵,為盡快壯大天津綜合經濟實力提供強勁動力。加快天津工業發展需要具備以下幾個條件:

(一)工業投入的大量增加

在全國各地技術水平相差不大的情況下,實現工業的快速增長首先必須要有投入的大量增加,每年都要有一大批產業層次比較高,技術水平比較先進的高端化、高質化、高新化項目投入做保障,使工業投入強度高於其他地區,在全國處於領先水平。2007年天津市籌劃了四十項重大工業項目,總投資額2649億元,全市各區縣又籌劃了包括工業在內的145個重大項目。

但從全國發展的形勢看,天津工業投入的總量還不大,增速還不夠快,與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的形勢相比還有較大差距。2007年天津市城鎮工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938.44億元,比上年增長35.9%,總量規模在全國31個省市中位居第24位,增幅居第14位。安徽、河南兩個省2007年工業投資增幅超過50%,吉林、西藏、湖南、陝西、重慶、江西、寧夏、福建等8個省市工業投資增幅都在40%以上,山東工業投資總量更是突破7000億元大關,江蘇、河南、浙江、遼寧、廣東等5省工業投資總量在3000億元以上,河北、四川、安徽和內蒙古等四省區工業投資額在2000億元以上。相對於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的重大機遇,相對於中央對天津建設北方經濟中心的要求,天津工業的投入還遠遠不夠,需要籌劃更多更好的項目。高強度的投入光靠天津自身實力遠遠不夠,必須要眼睛向外,向國際、國內宣傳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的政策機遇,宣傳天津發展先進製造業的政策環境,吸引國內外的大企業、大集團來津投資,在國際和國內掀起投資濱海新區、投資天津的熱潮。

(二)生產要素的比較優勢

加快發展就是要提高生產力發展水平,而提高生產力發展水平就要有生產要素做保障。生產要素包括土地、勞動力和資本。保持工業持續快速增長除了要有投入增加作為原始動力外,還要使生產要素在全國具有比較優勢。

土地是中心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條件。近年來,隨著中心城市的不斷發展,城市功能的逐步完善,國內許多城市都不同程度地遇到發展空間縮小、土地成本攀升的矛盾,天津也遇到同樣的問題。但相對於北京、上海、廣州等中心城市,天津的發展空間要大一些,土地成本也相對較低,特別是在天津的濱海新區擁有大量的鹽鹼荒地,開發成本遠低於中心城區,這使得天津的土地投入產出效益具有一定的比較優勢。天津市要特別注重利用好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點落戶天津濱海新區的良好機遇,積極創新土地管理制度,不斷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努力為天津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從勞動力成本看,由於天津市的人均勞動報酬相對較低,具有一定的比較優勢,但從全國來看優勢不明顯。而另一方面天津人均勞動報酬水平低造成的在吸引人才方面的劣勢,對經濟發展造成的不利影響卻更為明顯。經濟發展不僅需要勞動力資源,更需要形成人才優勢,人才優勢對於一個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如何能夠更好、更多地吸引人才是天津工業加快發展過程中急需解決的問題。

從資本方面看,充沛的資金是加快經濟發展的保障。深圳、浦東開發開放之初都曾出現全國的資金向這兩個地區匯聚的趨勢。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納入國家發展規劃以來,也開始出現資金流動向天津市匯聚的徵兆。2007年天津市直接利用外資合同金額115.19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2%;實際到位52.78億美元,增長27.8%,增幅分別比上年提高31.2個和3.7個百分點。實際利用內資超過600億元,達612.05億元,增長41.7%,增幅比上年提高14.7個百分點。但這還遠遠不夠,需要進一步加大對資金的吸引。對資金流的吸引要靠利益驅動,只有投資利潤回報率高才會對資金流有吸引作用,這就要求天津市要抓住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的有利機遇,加快包括金融服務和行政管理體制方面在內的綜合配套改革,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加快政府職能的轉變,提高資本的使用效率。

(三)技術創新優勢

加快天津市工業三個層面聯動發展,必須把增強技術創新能力擺在突出的位置,形成技術創新優勢。近年來天津市工業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有了較大提高,2007年,全市6000多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有科技活動的企業771家,比上年增長3.5%,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的12%;有R&D活動的企業535家,增長0.2%,佔8.4%;有新產品開發的企業605家,增長3.8%,佔9.5%;有科技研發機構的企業318家,增長11.2%,佔5%,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還不足以確立技術創新的優勢。相反,相對於北京、上海等地,天津市技術創新還存在不小差距。標志著一個地區技術創新水平的R&D經費佔GDP比重,2007年天津市為2.3%,比北京和上海分別低3.3和0.3個百分點。目前天津市在技術創新過程中仍以技術引進為主,自主創新為輔,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也主要靠外資企業支撐,還沒有形成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模式。

加快技術創新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中央對濱海新區先進製造基地定位要求的關鍵環節,必須進一步採取有力措施,努力推動,盡快形成天津市工業技術創新的比較優勢。要建立健全鼓勵企業進行技術創新的政策體系,優化企業創新環境;積極搭建重大產品研發平台,推動企業建立技術中心;要建立促進企業開發研製新產品的政策機制,鼓勵企業積極進行專利申請,形成企業產品的技術優勢。與此同時,要不斷加大名牌戰略實施力度,盡快培育一批知名企業,使科技創新、名牌產品發揮出更大的經濟效能。

(四)制度創新優勢

制度創新是推動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其對經濟發展所產生的推動作用已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廣泛重視。國務院在加快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的通知中明確要求,濱海新區要成為綜合配套改革實驗基地,其目的就在於從制度方面探索推進新區經濟發展的經驗,為經濟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提供條件。天津市工業在加快發展的過程中,必須充分利用好濱海新區綜合配套改革實驗機會,以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為最終目標,進一步解放思想,大膽嘗試,積極加快推進企業體制、科技體制、金融體制、土地管理制度以及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特別要在企業體制創新方面取得突破:一是把加快企業組織機制創新擺在重要位置,推進以股份制為主要形式的企業改革,努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管理水平高、市場競爭力強、知名度高的現代企業集團,成為製造業發展的領軍企業。二是要充分利用政策優勢積極發展總部經濟,吸引國內大型民營企業集團和上市公司來濱海新區發展創業。三是要特別重視創新中小企業發展機制,積極為中小企業發展搭建資本、技術、信息服務平台,盡快培育出一大批經營管理水平比較好、產品技術含量比較高、市場適應能力比較強的中小企業。

三、深刻認識天津工業發展外部環境發生的新變化

改革開放以來,天津工業快速增長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對外開放,得益於三資企業的快速發展。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以及我國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的基本形成,天津工業發展的一些條件有所改變。

首先從國際市場看,世界經濟發展格局發生了深刻變化。近年來美國、歐盟和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經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對世界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明顯減弱,而中國、印度、巴西和俄羅斯等一些發展中國家經濟快速發展,使得世界經濟增長的格局向多極化轉變,世界貿易不平衡狀況有所改善。而另一方面,由於美元匯率不斷走低,人民幣升值步伐加快,以及我國勞動力成本的逐步上升,使得我國過去那種「兩頭在外,以加工貿易為主體」的經濟增長模式面臨嚴峻的挑戰。近兩年來,廣東等地出現的民工荒、山東青島等地小型韓國企業外逃,部分跨國公司將投資和在中國的生產線轉移到越南等勞動力成本更為低廉的國家和地區等一些現象,都說明以加工貿易為主的工業發展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目前經濟形勢發展變化的需要。天津工業發展的外向度比較高,加工貿易更是佔有很大比重,近年來全球通脹形勢加劇,包括原油、鐵礦石、銅等主要原材料在內的生產資料價格不斷創出歷史新高,主要國家和地區的食品、食用油等消費價格趨升,面對世界經濟和國際貿易新變化,天津工業必須加快轉變以加工貿易為主體的發展模式,通過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繼續積極開拓新興國際市場,努力實現出口市場的多元化,形成製造業發展新優勢,保持天津工業持續快速增長的好勢頭。

其次從國內情況看,2008年是我國改革開放進入而立之年,也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起始之年。中國對外開放已經由改革開放初期的東南沿海,向縱深擴展,形成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產業結構也開始由東部的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地區向東北、中原、西北和西南等中西部地區轉移。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明顯加快,2007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幅排在前10位的全部是中西部地區。區域間的差距在不斷縮小,區域經濟發展更加協調。另一方面,投資和消費等內需拉動作用不斷增強,成為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主導力量。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一直採取穩健的宏觀經濟政策,不斷擴大國內需求,投資需求一直保持快速增長勢頭,消費需求明顯提升。2008是黨的十七大後各級領導班子換屆的第一年,各地區加快發展的積極性很高。盡管企業成本有了明顯增加,但投資回報率依然較高,企業的投資意願強。據國家統計局統計公報顯示:2007年,全國城鎮投資新開工項目231894個,比上年增加27931個,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86258億元,增長28.7%。在近年來國家採取了很多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後,城鎮居民的消費傾向明顯提高,同時,隨著農民收入的提高和農村市場的改善,農村消費呈現不斷擴大的趨勢,消費需求有望超過投資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主導力量。

⑻ 天津動漫的產業發展

中國有廣闊的動漫市場,各地動漫產業發展計劃的制定更是如火如荼,紛紛打造自己的「動漫之都」。北京開始著力打造國際一流的動漫產業中心;上海、廣州、福州已初步形成以網路游戲、動畫、手機游戲、單機游戲和與游戲相關的產業鏈。這一切都直接導致了國產動漫市場的上位。
與數字意義上的行業繁榮相對應的是名目繁多的動漫節、動漫展、動漫賽事在2007年的活躍。幾乎每個月都會有舉辦,地點除了杭州、廣州、上海、香港、北京這些發展動漫產業較早的城市,合肥、武漢、寧波這樣的動漫產業新興城市也逐漸加入。展出內容上,也更加註重質量和內容,不再是「COSPLAY+周邊商品販賣」的簡單集合,從廣度和深度兩方面都達到了一個高峰。
動漫產品本身有巨大的市場空間,而動漫產品的衍生產品市場空間更大。中國兒童食品每年的銷售額為人民幣350億元左右,玩具每年的銷售額為人民幣200億元左右,兒童服裝每年的銷售額達900億元以上,兒童音像製品和各類兒童出版物每年的銷售額達人民幣100億元……在某種程度上,這些行業今後的發展與行銷都有賴於動漫這一新興產業的帶動作用,以此類推,中國動漫產業將擁有超千億元產值的巨大發展空間。
2008年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波及到各行各業,正處於成長時期的中國動漫產業也受到了影響。在國內原創動畫產業受到資本的制約,外包加工業務訂單下降,出現危機的時候,這就迫使中國的動漫產業開始出現動盪,甚至是面臨重新洗牌的局面,然而在這種危險之中也隱含著機會。政府將重點扶持龍頭企業,做好動漫產業的規劃和動漫平台的建設,開展原創扶植,做好懂原創、懂營銷的專業高端人才培訓,進一步促進國際交流,凈化市場環境。
當今天津動漫圈良莠不齊,我們要抓住自己最初的願望。為了動漫,而不是利益。

⑼ 天津製造業的發展歷史

[摘要]隨著天津濱海新區的開發開放納入國家發展戰略,天津濱海新區的產業布局要更加註重發揮對區域經濟發展的輻射和帶動作用。本文研究天津濱海新區現代製造業基地重點產業選擇的問題,認為發展裝備製造業既是天津濱海新區新形勢下的歷史使命,又是發揮產業優勢、帶動環渤海地區合作和產業升級的必然途徑。本文還對天津濱海新區裝備製造業發展的重點領域和發展途徑進行討論並提出了相應建議。在今後一段時間內,至少是在「十一五」期間,工業依然是天津濱海新區經濟發展的主要支撐力量。因此,天津濱海新區要想在實現本身發展的同時,帶動環渤海乃至「三北」地區的區域發展,在工業布局中,必須選擇和重點發展既能對全區經濟帶來良好效益,又有很長產業鏈、輻射和帶動力強的產業。結合天津濱海新區工業的現狀和發展方向,我們認為發展裝備製造業是帶動天津濱海新區工業發展和產業升級、進而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方向。一、天津濱海新區工業發展現狀經過10多年的建設,天津濱海新區工業規模迅速壯大.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到2005年,全區實現工業總產值3996.73億元,占天津市的59.0%,成為天津市工業增長的重要帶動力量。根據規劃,天津濱海新區包括8個產業功能區,即:先進製造業產業區、濱海高新技術產業區、濱海化工區、中心商務商業區、海港物流區、臨空產業區、休閑旅遊區和臨港產業區。先進製造業產業區主要包括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天津開發區)的工業區和海河下游優質鋼材深加工區,是天津濱海新區建設現代製造業基地的核心力量。天津開發區是最早一批成立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之一,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已成為國家級開發區的重要力量,在商務部組織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環境綜合評價中,連續8次位居第一,是天津濱海新區現代製造和研發轉化基地的主要承載地。目前,天津開發區通過產業的不斷集群,已形成電子信息、機械製造、生物醫葯、化工和食品飲料等主要支柱產業,以摩托羅拉和三星系列企業為龍頭的電子信息產業群和以豐田汽車及系列配套企業為主的機械製造產業群,已形成相當規模的產業集群。海河下游優質鋼材深加工區主要由天津鋼管公司、天津鋼鐵公司等大型國有企業及一些民營鋼鐵企業組成,其中天津鋼管公司是目前我國最大的石油管材生產基地,2005年實現工業總產值超過150億元。二、發展裝備製造業是天津濱海新區建設現代製造業基地的必然選擇區域性重點產業的選擇是非均衡發展策略和比較優勢原理的實際應用。區域經濟發展中,必須因地制宜,依託現有優勢產業、產品,准確把握產業發展方向,著力發展區域特色產業,推進產業聚集。天津濱海新區現代製造業基地發展裝備製造業,是天津濱海新區發揮自身比較優勢,實現區域協調、快速發展的必然選擇。1.發展裝備製造業是天 津濱海新區的歷史使命隨著天津濱海新區納入全國總體發展戰略,成為國家區域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天津濱海新區就不僅是天津的,而且也是環渤海的,是全國的。天津濱海新區現代製造業基地的建設,不僅要著眼於天津濱海新區、天津市,更要著眼於環渤海和全國,要突破僅僅服務於地方經濟發展的眼光,在更高層次、更寬領域上發揮區域經濟發展的服務、輻射和帶動作用,也就是說,要體現國家意志。因此在主導產業選擇上,要選擇對國民經濟影響力大的產業,要選擇產業關聯度高、對周邊地區輻射力強的產業。裝備製造業具有產業關聯度高、需求彈性大、資金技術密集、對經濟增長拉動促進作用強、對國家積累和社會就業貢獻大等顯著特點,對整個國民經濟和綜合國力的發展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世界上所有發達國家都把裝備製造業作為發展的基礎和支撐。與先進國家相比,我國裝備製造業目前還有較大差距,許多重要領域的成套裝備大量依靠進口。有關資料顯示,目前我國社會固定資產中設備投資的2/3依賴進口,如光纖製造設備的100%,集成電路晶元製造裝備的95%,石油化工裝備的80%,轎車製造裝備、高檔數控機床、紡織機械及膠印設備的70%均依賴進口。2004年全國機械產品的進出口逆差已達到512億美元。「十一五」期間,裝備製造業是我國重點發展的產業。天津市是我國裝備製造業的重要基地,具有悠久的發展歷史,隨著這些年天津市工業向天津濱海新區東移戰略的順利實施以及自身的發展,天津濱海新區裝備製造業已經具有一定的基礎。為了避免與周邊地區的不良競爭,提高產業輻射作用,帶動環渤海地區及三北地區產業的升級,選擇裝備製造業作為主導產業成為天津濱海新區建設現代製造業基地的必然選擇。2.發展裝備製造業以最大程度發揮天津開發區現有產業優勢新支柱產業的培育要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充分結合現有的產業基礎。天津濱海新區建設現代製造業基地的主體在天津開發區。目前,天津開發區聚集了電子信息、機械製造、生物醫葯、化工和食品飲料等主要支柱產業,其中最重要的支柱產業是電子信息和機械製造產業,2005年,這兩大產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942.18億元,占天津開發區工業總產值的84.2%。這兩大產業領域,既聚集了摩托羅拉、豐田、三星等終端消費品製造商,也聚集了SEW、珀金斯動力、霍尼韋爾、施耐得電氣等生產消費品製造企業。機械和電子相結合,即機電一體化是現代工業發展的重要方向,而裝備製造業是實現機電一體化的完美體現。經過20年的快速發展,天津開發區已經聚集了大量的機械、電子企業,天津濱海新區和天津市業有雄厚的機電產業基礎,有大量經驗豐富的技術工人、管理人員,有一批高質量的教育培訓機構,因此,結合機械和電子產業的優勢,發展裝備製造業,是推動天津濱海新區先進製造業基地產業升級的重要選擇,也是發揮天津開發區產業比較優勢的充分體現。

⑽ 天津市發展狀況及面臨的問題。

天津外向型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這座擁有6 0 0 多年歷史的近代中國著名的工商業城市重新煥發了活力。天津地處中國環渤海地區的中心,距首都北京僅1 2 0 公里,面積1 . 1 9 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 0 1 0 萬,是中國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也是中國東部沿海開埠最早的城市之一。這里擁有著輝煌的近代中國工商業發展的歷史,建國初期,天津更是創造了像第一台電視機、第一台拖拉機、第一隻手錶、第一台縫紉機等幾十項新中國的「第一」。今天的天津由於有了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的宏偉戰略,由於有了中央政府和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由於有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由於有了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在經濟社會和城市建設的諸多方面都跨上了一個新的台階,出現了一個日新月異的變化。
一、經濟總量快速增長
天津作為中國的四大直轄市之一,是中國北方最大的沿海開放城市。中央政府為了帶動環渤海區域經濟的發展,繼深圳經濟特區、上海浦東新區之後,把加快推進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納入了國家總體發展戰略,確定濱海新區做為全國的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近幾年來,天津的經濟持續快速發展,2 0 0 7 年,全市生產總值超過5 0 0 0 億元,比上年增長1 5 % ,比2 0 0 0 年增長1 . 5 倍,人均G D P 接近6 0 0 0 美元,全市財政收入超過1 2 0 0 億元,增幅3 0 % 。在對外開放領域,截至目前,全市共批准外商投資項目超過2 萬個,累計直接利用外資合同額突破7 0 0 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3 7 0 億美元,世界5 0 0 強企業有1 2 8 家在天津投資,天津已成為全國外商投資回報率最高的地區之一。對外貿易2 0 0 7 年前1 1 個月實現進出口總額1 1 7 億美元,同比增長2 7 % ,其中出口6 8 億美元,同比增長3 2 % ,進口4 9 億,同比增長2 0 % 。天津口岸貿易從2 0 0 6 年開始成為全中國第4 個突破千億美元的大港。

二、一批優勢產業不斷壯大
電子信息、汽車、冶金、化工、生物技術與現代醫葯、新能源及環保是天津傳統六大優勢產業,產值超過全市工業的7 0 % 。目前,我市手機年產量超過1億部,佔全國的四分之一,無縫鋼管產量達到2 0 0 多萬噸,居全國之首。轎車產量達到4 0 多萬輛,佔全國產量的十分之一左右。近兩年,在大型石化、航空、裝備製造等領域,隨著國內外一批世界級產業基地項目落戶天津,一批新優勢產業不
斷壯大。在大型石化方面:天津已被確定為國家級石化產業基地,我們在沿海規劃啟動了8 0 平方公里的濱海化工區,目前已有包括中石化、殼牌、道化學等十多家世界5 0 0 強企業入區,區內包括百萬噸乙烯和千萬噸煉油項目在內,總投資超過1 0 0 0 億元的2 0 多個項目已經或馬上開工建設。很多中外投資者已經用中國的「休斯敦」來展望天津化工發展的未來。在航天航空領域:全球矚目的總投資規模超過7 0 億歐元的空客首家海外生產廠—A3 2 0 系列飛機總裝項目已經正式落戶天津,2 0 0 9 年第一架飛機將從這里起飛,天津繼美國西雅圖、法國圖盧茲、德國漢堡之後,成為世界上第四個擁有大飛機總裝線的城市。我市規劃了佔地1 0 0 平方公里的現代化臨空產業區,國家民航總局將中國唯一的國家級民航科技產業化基地落戶在這里,包括中國航天運載火箭大型發動機、美國孟菲斯等一批大型飛機配套項目也逐步落戶。天津正在成為世界航空產業轉移的重要承接地。天津良好的投資前景不僅吸引著境外投資,今年以來,包括中遠、中鋼、中國一重等在內多家大型國有部屬企業紛紛將生產基地向天津轉移,或將物流、研發基地設在這里。2 0 0 7 年6 月,中船重工決定建設華北地區最大的造修船基地,天津的年造船能力將達到3 0 0 萬噸。

三、城市載體功能日趨完善
近年來天津基礎設施投入不斷加大,最近五年來,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2 1 %,年均投資規模超過1 3 0 0 億元。在港口方面:圍繞南疆散貨物流中心、北疆集裝箱物流中心等重點,天津港近期3 0 萬噸級原油碼頭、2 5 萬噸級深水航道、多個1 0 萬噸級的集裝箱泊位等項目正在加速啟動,2 0 0 7年港口集裝箱吞吐量突破7 0 0 萬標准箱,並成為中國北方第一個貨物吞吐量超3 億噸的港口。在空港建設方面:天津濱海國際機場投資3 0 億元,新建1 1 萬平米航站樓和一條新跑道,機場綜合保障能力將躋身於國內大型機場的前列,預計到2 0 1 0 年左右,天津機場將成為華北地區第二個年旅客吞吐量千萬人次以上的大型機場。在路橋建設方面:投資1 2 0 億元,全長1 1 5 公里的京津城際軌道交通工程已於2 0 0 7 年底全線竣工,今年將正式投入運營,屆時京津兩地的旅程拉近到半小時以內。第二條京津塘高速公路今年內也將達到通車條件。天津在地鐵1 號線基礎上,還有5 條線路正在或准備開工,到2 0 1 0 年累計實現軌道通車總里程1 3 0 公里,位居國內城市前列。在各項基礎工程投入帶動下,天津交通承載能力大幅提升。

四、綜合配套改革不斷深入
2 0 0 5 年6 月,國務院批准天津濱海新區作為全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並納入國家總體發展戰略,這是國家給予天津最大的政策支持。目前,我市已編制上報了對於濱海新區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的總體方案,主要涉及9個方面的內容,方案即將得到國務院的正式批准。2 0 0 7 年以來,我市在金融、科技、涉外經濟體制、土地、行政管理體制五個方面的改革已經取得了一些突破,包括金融改革順利推進,2 0 0 6 年1 月開業的全國首家股份制商業銀行—渤海銀行已在外地設立分支機構。天津市商業銀行更名為天津銀行,獲准跨區域經營。全國第一隻總量為2 0 0 億元、首期募集6 1 億元的渤海產業投資基金及管理公司已經設立。在涉外領域,國家已經率先批准在津設立全國目前最大的保稅港區—東疆保稅港區。這里將成為國內條件最好、政策最優、效率最高、通關最便捷、環境最寬松開放區域。現已圍海造陸1 0 多平方公里,並有4 平方公里已於2 0 0 7 年1 2 月實現首期封關運作。另外,在土地改革、稅收改革、科技改革方面各部門也正在開展多項先試先行的嘗試。

五、國際交流不斷增多
天津近幾年在文化、體育方面,與國際的交往也不斷增多。作為2 0 0 8 年奧運會的分賽場之一,天津在去年9 月份成功舉辦了「2 0 0 7 』女足世界盃」的比賽。為此興建的包括可以容納8 萬人的天津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在內一批現代化的體育設施業已陸續竣工。另外,經過我們的積極申辦,天津獲得了2 0 1 3 年「第六屆東亞運動會」的主辦權。全球矚目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成長峰會也將於今
年9 月登陸天津,屆時將有來自全球近1 0 0 0 家跨國公司代表雲集這里。 天津的快速發展吸引了世界的目光,2 0 0 7 年,全市客運量增長了2 4 % 。世界上最著名郵輪集團——嘉年華旗下的義大利歌詩達郵輪公司,已正式將天津港作為中國的第二個母港航線,擬建設的郵輪母港將國內旅遊與國際旅遊融為一體,推動環渤海區域走向世界高端旅遊市場。

中央政府對於天津的最新城市定位是:要建設成經濟繁榮、社會穩定、科教發達、設施完善、環境優美的國際港口城市、北方經濟中心和生態城市。未來幾年,天津將進一步推進濱海新區開發開放,努力實現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率先發展,我們的奮斗目標是:經濟發展再上新台階,全市生產總值達到8 0 0 0 億元,人均超過8 0 0 0 美元;開發開放實現新突破,人民生活達到新水平,社會和諧創造新局面,城鄉建設展現新面貌,生態環境得到新提升。
同時,天津在經濟社會發展方面還面臨一些現實困難和問題,我們必須清醒認識、認真對待,有針對性地加以解決。比如,如何進一步保持和發揮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勢。一個地區發展的後發優勢主要來自技術引進、制度創新、結構變動、規模擴張、要素資源等五個方面。改革開放以來,天津正是利用這些優勢,實現了快速發展。站在新的起點上,要求我們的思想意識、思維模式、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都要隨之發生顯著變化。推動天津經濟社會實現更大發展,必須進一步增強危機感、緊迫感和責任感,付出比以往更多的智慧和汗水。比如,如何進一步增強實體經濟的整體競爭力。近年來,天津的經濟規模迅速擴大,但怎樣做強,提升產業引領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打造一批在全國乃至世界范圍內有強大影響力的知名品牌,是值得高度重視和研究解決的重大課題。比如,如何進一步提高聚集和輻射能力。建設北方經濟中心,保持又好又快發展勢頭,必須依靠強大的聚集和輻射能力,最大限度地發揮天津在高效率配置資源中的核心作用,通過聯系國內外、服務各省區市源源不斷地獲得發展動力。高度發達的服務業是增強經濟中心城市聚集和輻射能力的關鍵,天津服務業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仍然較低,這既是差距,也是潛力,更是需要我們盡快解決的重要問題。比如,如何緩解資源環境的約束。天津是一個城市經濟體,「兩頭在外」、資源能源的對外依賴性較強,必須認真對待資源環境約束對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影響,下大力量解決水資源、能源、土地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閱讀全文

與天津產業發展現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