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脫貧產業如何更興旺
鄉村振興,離不開產業興旺。同樣,貧困地區穩定脫貧也離不開產業帶動。貧困地區通常自然條件不佳、農業基礎薄弱,貧困群眾通常自我發展能力較弱、抗風險能力較低,現實起點低與現代農業產業的高要求存在矛盾。在貧困地區如何尋找適合的產業,如何建立更加高效的組織形式,如何調動各類市場主體的積極性,本報記者深入貧困地區,近距離觀察實現產業興旺的實踐與探索。
因地制宜推進產業脫貧,產業收入占脫貧家庭收入超50%
雲南有447萬多貧困人口和88個貧困縣,都在全國排第一位;有深度貧困縣27個,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迪慶藏族自治州的貧困發生率高達三成左右。雲南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文盲、半文盲率達12.4%,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3.4%,自我發展能力和動力可想而知。在脫貧攻堅的戰場,合作經濟吸引貧困戶參與脫貧,又降低了他們的市場風險,正大有可為。
發展產業是脫貧的根本之策,加快由「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雲南省委、省政府醞釀出台產業扶貧精準脫貧的意見,把創新幫扶模式、發展合作經濟擺在重要位置。在貧困人口佔全省1/4的昭通市,把產業發展和強化黨的基層組織、發展合作社結合,下大力氣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以組織化實現標准化,以標准化支撐品牌化。
小小花椒樹,致富大產業。在昭通市魯甸縣,20多萬畝花椒樹實現產值7億多元。魯甸地震的震中龍頭山鎮,近15%的貧困人口都與花椒產業有關。鎮里推廣「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爭取資金300多萬元扶持加工龍頭企業,解決了銷售難。「小花椒」不但為災後重建「撐了腰」,還帶動貧困戶共增收500多萬元,戶均增收1萬多元。
大理紙廠村陸解三一家5口人,是2013年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加入山嵛菜合作社後,2015年脫貧。去年以來,大理州注入產業扶貧資金60多億元,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都有產業幫扶項目,產業收入平均佔到脫貧戶家庭收入的55%,帶動30多萬人增收,年人均增收1720元。這其中,都有合作經濟的影子。
如今,每天早上8點多,會澤縣駕車鄉貧困戶杭久芝老兩口都會到合作社「上班」,一天倆人能賺200多元。和杭久芝一起幹活的高菊珍,也摘了貧困戶帽。她把家裡40多畝靠天吃飯的山地租給合作社,再加上5萬元產業扶貧貸款入股合作社分紅,最近全家在商量蓋新房了。
Ⅱ 鄉鎮如何做好產業興旺
提出了構建農業三個體系、完善支持保護制度、健全服務體系,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三個體系就是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其實,我感覺這三個體系的建立不僅僅是農業這個第一產業,還包涵了鄉村的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
所以,前瞻產業研究院建議還是提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為好。鄉村主要是以發展第一產業的農業為主,但也要大力發展農產品深加工和為農業需要的裝備製造業的第二產業,更要發展為農業產前、產中、產後服務和為全民服務的第三產業。
Ⅲ 鄉村振興戰略比新農村建設是質的提升嗎
是的。
鄉村振興戰略,這是「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在鄉村領域的具體落實,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升級版。將鄉村振興戰略的內容與新農村建設相比較,內涵與外延都有很大的提升。
1、「產業興旺」代替了「生產發展」,突出了產業發展的重要性和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
2、「生活富裕」代替了「生活寬裕」,標志著農民群眾的生活水平要有更大的提高;
3、「生態宜居」替代了「村容整潔」,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了鄉村建設極其重要的位置;
4、「治理有效」替代了「管理民主」,強調治理體制與結構的改革與完善,強調治理效率和基層農民群眾的主動參與。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四點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農村產業興旺的基礎,發展現代農業是產業興旺的重要內容,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鄉村治理機制的改革與完善。
(3)鄉村產業興旺路徑發展旅遊擴展閱讀: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這是「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在鄉村領域的具體落實,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升級版。將鄉村振興戰略的內容與新農村建設相比較,內涵與外延都有很大的提升。
「產業興旺」代替了「生產發展」,突出了產業發展的重要性和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生活富裕」代替了「生活寬裕」,標志著農民群眾的生活水平要有更大的提高;「生態宜居」替代了「村容整潔」,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了鄉村建設極其重要的位置;「治理有效」替代了「管理民主」,強調治理體制與結構的改革與完善,強調治理效率和基層農民群眾的主動參與。
Ⅳ 黨的19大報告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即「產業興旺
無工不富!這是真理!振興鄉村戰略就是把廣大的出外務工人員都召集回鄉!發展集體經濟,以土地為核心,發展農村第三產業、旅遊、服務業等!落實土地承包不變的原則!讓農村也能享受到改革開放的成果!
Ⅳ 鄉村振興實施中如何實現產業興旺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Ⅵ 怎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鄉村振興,必須要採取超常規振興措施。一方面,繼續推動要素配置、資源條件、公共服務向農業農村傾斜,加快補齊農業農村發展短板,讓農業強起來、農村美起來、農民富起來。另一方面,要在城鄉融合發展制度設計、政策創新上想辦法、求突破,進一步調整理順工農城鄉關系,顯著縮小城鄉差距,真正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家園。
鄉村振興,始終要抓住產業興旺這個重點。「產業興旺」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生產發展」的升級版、升華版。鄉村振興歸根結底是發展問題,始終要靠大力發展農村生產力來解決。一方面,要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推動種植業、畜牧業、漁業、農產品加工業等轉型升級,努力向現代農業邁進。另一方面,要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支持和鼓勵農民參與並共享農村「雙創」的紅利。需要特別強調的是,這一切最終都要落在農民增收上,落在農民福祉的增加上。
鄉村振興,必須全方位縮小城鄉差別。鄉村振興絕不僅是經濟的振興,也是生態的振興、文化的振興、教育的振興、科技的振興、社會的振興。新農村建設的「村容整潔」升級到「生態宜居」,強調了農村生態建設要由表及裡,由物及人,要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農業農村現代化,滿足農民對美好生活特別是生態美好的嚮往。「管理民主」升級到「治理有效」,既強調了由管到治的治理思維,也強調了要從注重基層民主制度建設過程到追求農村社會穩定結果的更高要求,更注入了「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新內涵。
Ⅶ 「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是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具體體現。 這句話有語病嗎
這句話沒有語病。
這句話是在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為總要求。
並提出,「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優先發展」「城鄉融合」「農村現代化」,這些概念都是首次見於中央對「三農」工作的部署。
(7)鄉村產業興旺路徑發展旅遊擴展閱讀:
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的「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二十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總要求。兩相對照,從「生產發展」到「產業興旺」,從「生活寬裕」到「生活富裕」,從 「村容整潔」到「生態宜居」,從「管理民主」到「治理有效」。
不難看出,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三農」事業獲得長足發展的新形勢下,農業農村發展的戰略要求也與時俱進地進行了 「升級」,從而更符合廣大農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Ⅷ 唯物辯證論如何成功打造產業興旺鄉村
打造產業興旺的鄉村應該堅持聯系的觀點。把握各產業之間的聯系。
應該堅持發展的觀點,推動科學創新,管理創新。
應當堅持全面的觀點,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觀點。
Ⅸ 鄉村振興方面的計劃哪家的好
了解一下槐德公司的助力鄉村振興3175計劃,模式很超前,完美解決精準扶貧問題
Ⅹ 鄉村振興的重點是產業興旺嗎
據報道,12月29日閉幕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首次提出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明確了鄉村振興戰略的時間表和路線圖,而鄉村振興重點是產業興旺。
未來應從農業內外、城鄉兩頭共同發力,探索促進資本、技術、人才等要素向農業農村流動的有效政策措施,進一步調動城鄉兩個積極性,大力培育鄉村生產經營管理人才,激發農村創業創新活力,增強農民就業增收能力,提高農業質量效益競爭力,為實現鄉村繁榮、農民富裕提供物質條件,並在產業發展進程中促進其他方面發展。
希望鄉村經濟可以早日實現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