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政府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政府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發布時間:2020-12-05 16:36:54

國際貿易:為什麼近代中國政府沒有按照比較優勢原理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轉而發展高科技產業

  1. 中國近代的抄教育還是讀儒家的書。其中沒有科技概念,也沒近代西方經濟的理論,這種教育下產生不了你所希望的可能。就算後來被西方擊敗,也僅僅限於引進與鞏固政權有關的軍工行業,只有西式學校的建立才能培養出新型人才。但西式學校的畢業生要能從學生變成能影響決策層的人物還有個時間過程。中國第一所現代大學--北洋大學始建於1895年10月2日,即現在的天津大學。而中國近代史僅算到1919年,兩者相隔不過24年,離清朝滅亡也就15年。可見,接受新文化的人才不足是導致經濟模式和科技落後的重要原因。

  2. 中國近代的高層決策層不是權貴就是軍閥,其收入來自地租、受賄和巧取豪奪,而非貿易,自然不會去支持貿易

  3. 儒家思想貶低商業,商人地位低下,通過貿易賺錢會有損於高層權貴的身份,而商人也進不了政界,於是商人和老百姓的想法都被屏蔽在決策層之外了

  4. 權貴階層與普通百姓完全活在兩個世界,只要老百姓不損害他們的利益,他們不會管老百姓的死活,更談不上為他們的生計思考

❷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的政府措施

支持措施
高新抄技術企業是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重要基礎,是調整產業結構、提高國家競爭力的生力軍,在我國經濟發展中佔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十幾年來,高新技術企業一直受到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國家和地方主要採取稅收減免、股權激勵、科技計劃、項目用地、金融保險、出口信貸等多種政策措施,鼓勵和支持高新技術企業發展。我國已初步形成了培育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良好環境和綜合政策體系。

❸ 印度高新技術產業發達的原因

印度扶持高新技術產業的政策和做法

--------------------------------------------------------------------------------

近20年來,印度政府一直將扶持高新技術產業鎖定在信息、生物和材料三個領域。這主要是基於在知識經濟時代,印度可以利用其人才優勢和技術優勢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從而進一步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的認識。在《2020年科技遠景發展規劃》中,印度政府明確提出:到2020年,印度不僅要成為世界經濟強國,還要成為信息技術大國、生物技術大國和核技術大國。在2003年發布的《科技政策》中,政府也強調了科學研究和創新的優先領域是信息技術、生物技術和材料技術。

信息技術產業

信息技術產業是印度高新技術產業中出口增長最快的部分。《遠東經濟評論》分析指出,以信息技術為主的高新技術的快速發展成為印度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它推動了印度經濟以高於6%的年增長率迅速發展。印度信息技術產業的代表是軟體產業,而硬體產業無論就其規模還是技術水平都處於微不足道的地位。現僅以軟體產業為例介紹印度政府對信息技術產業的扶持政策。

1.營造政策環境

自1984年起,歷屆印度政府就不遺餘力地促進以軟體產業為主的信息技術產業的發展,出台了一系列優惠政策:

1984年頒布的計算機政策正式確定軟體業為產業,並為其發展提供政府補貼;

1986年又進一步放寬政策,為軟體生產提供進出口用匯便利,簡化投資和進出口手續,並在稅收上給予減免稅;

1991年實施《軟體技術園區計劃》和《電信港建設計劃》,開始在班加羅爾等地建設軟體科技園區和電信港。此後,又相繼在全國范圍內建立「出口加工區」、「100%出口導向型企業」、「電子硬體技術園區」和「經濟特區」等,以促進電子工業和軟體產業的發展。進入園區的企業享受各種優惠政策,如免交進出口稅,允許外資100%控股和免徵所得稅等。

1992年取消了設備和產品講口許可證制度,進一步刺激了出口導向型軟體業的發展。

在機制建設上,1998年明確提出信息技術和生物技術是今後重點發展的兩大知識型產業,並成立了以政府總理為組長的國家信息技術和軟體發展工作組。同年7月,內閣決議通過了該工作組提出的《信息技術發展計劃》。該計劃制定了產業發展遠景目標,即:用10年時間,在印度獨立60周年之際(2008年),使印度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軟體生產和出口國。此外,該計劃還提出優先發展信息產業;打破國內信息基礎設施壟斷經營的局面、解決信息技術發展的瓶頸問題;進一步改革稅制,確保對信息產業的資金支持;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和培訓,完善電子商務和相關法律等措施。

1999年,政府組建了獨立的信息技術部(MIT),具體負責信息技術行業的政策制定、產業管埋和項目實施等。為更好地協調信息技術產業的發展,還成立了內閣信息委員會,頒布了《信息技術法》,建議政府各部將2%~3%的預算用於發展信息技術,如信息技術產品的開發、采購、人員培訓和服務等。這些措施在推動國家級信息中心和政府資料庫建設的同時,也促進了印度國內軟體市場的形成。目前,各邦政府也都仿效聯邦政府的做法,成立了各自的信息技術部,制定積極的信息技術產業政策。包括:免除環境許可證;建設通信網路;建立培訓中心;鼓勵私入投資信息技術教育與培訓;對經濟落後地區的信息技術教育提供補貼和培養高質量人才等。

2.完善法律體系

近20年來,政府修訂並頒布了相關的法律法規,主要有《版權法》、《信息技術法》和《半導體集成電路設計法》等,初步建立和完善了推動信息產業發展的法律體系。

為適應軟體產業發展的需要,1994年政府修訂了《版權法》,明確界定了未經版權持有人授權,復制計算機軟體,出售、出租盜版計算機軟體的行為皆屬違法。違法者如被認定有罪,將被處以7天至3年的監禁或5萬盧比(約合1萬元人民幣)以上20萬盧比(約合4萬元人民幣)以下的罰款,或兩罰並用,該法被印度官方認為是世界上最嚴格的法律之一。政府各部門和行業組織也不斷打擊軟體盜版活動,對舉報者給予重獎。目前,軟體用戶的版權意識開始增強,軟體盜版率已經降到60%左右,遠遠低於其他發展中國家90%以上的盜版率,這使印度的軟體產品逐漸得到了西方國家的認可。

2000年5月,印度議會通過了《信息技術法》。該法修訂了《證據法》、《刑法》和《儲備銀行法》等相關法律的有關條文,對非法進入計算機網路和資料庫、篡改源文件、傳播計算機病毒、復制軟體和偽造電子簽名等違法行為等都做了明確界定,並制定了具體的罰則。同時,還提出電子合同、電子文書和數字簽字的法律依據,使電子商務和電子政務的發展有法可依。2000年10月18日《信息技術法》的正式實施不僅使印度成為世界上12個有信息技術法的國家之一,還標志著印度已構建了較完善的信息技術產業法律保障體系。

3.重視人才培養和儲備

印度政府主要通過以下三種途徑開展人才培養:①各種公立的院校;②私營的商業性培訓機構,這已成為人才培養的重要補充,這類培訓機構已超過1000家,每年能夠培養數萬名專業人才;③吸引海外留學人員回國創業和工作。政府鼓勵人才自由流動,只要能夠回印工作就能帶來相關的經驗和技術。

經過20多年的發展和積累,這種產業化的職業教育培養了大批的信息技術和高新技術專業人才,使得印度成為僅次於美國的軟體人才儲備庫。

4.加大投入

政府除加大政府投入,與銀行和企業聯合設立軟體和信息技術工業國家風險基金外,還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為信息技術的發展創造良好的金融環境。通過吸引跨國風險投資、為軟體企業提供信貸支持、放寬國際融資機構收購國內軟體企業的有關限制等資本市場工具實現資源配置和產業提升,使軟體企業向集團化和國際化發展。

❹ 財稅政策為什麼能降低高新技術產業的風險

通過對以往研究的梳理,在影響高新技術產業技術創新的財稅政策方面,其最重要的三個因素就在於財政科技投入、政府采購政策和稅收支出政策。

(一)財政科技投入

1、財政科技投入降低了高新技術產業技術創新成本

財政科技投入的相關制度,降低了企業的創新成本,不僅包含資金投入,還包含科研基礎設施建設。同時,為鼓勵高新技術產業實施技術創新,建立創新成果產業化的國家支持系統,提升企業創新成果獎勵的宣傳效果,促進創新成果轉化。

2、財政科技投入幫助高新技術產業規避技術創新風險

技術創新具有一定的風險存在,其風險不僅體現在成果的不確定性,還體現在資金吸納、生產過程之中。在資金方面,財政科技投入除資金投入外,對於風險投資者制定優惠政策,提升風險投資者的利潤空間,解決了科技創新資金問題;在生產中,鼓勵企業之間形成聯盟,形成完整產業鏈條,確保生產材料供應,產品銷售渠道暢通,激發了創新成果的轉化速率,規避了創新成果轉化困難的風險。

(二)政府采購

1、政府采購政策為高新技術產業技術創新指明了方向

政府采購是一項重要的商品需求指標,不僅體現社會對於商品的需求指向[1],也代表著政府對於整個國民經濟的宏觀調控。在政府采購政策中,政府對於市場產品的需求預期,明確了技術創新的方向和產品生產方向,使得高新技術產業創新目標明確,促進了技術創新的有效實施。

2、政府采購政策促進高新技術產業技術創新成果轉化

企業在經營的過程中,更為重視利潤回報,政府采購政策對於創新產品的傾向,不僅提供了商品銷售渠道,同時為新產品提供更大利潤空間,企業創新成果轉化獲得的利潤較原產品將可能翻倍甚至好幾倍,在利潤驅動下,企業就有可能將生產重點放在技術創新成果的轉化上。從這個角度講,政府的采購政策也促進了技術創新成果的轉化。

(三)稅收支出

稅式支出的概念最早出現在1967年,是由當時的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斯坦利?薩里提出,主要是針對當時傳統財政政策的不足提出來的,此理論在西方國家引起較大反響,並迅速成為財政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在西方國家的觀念中,所謂的稅式支出是指在現行稅制結構不變的條件下,國家對於某些納稅人或其特定經濟行為,實行照顧或激勵性的區別對待,給予不同的稅收減免等優惠待遇而形成的支出或放棄的收入。這一概念得到西方國家的認可,並迅速成為西方國家財政理論研究中的重要內容,有些國家甚至將稅式支出納入到法律范疇之內。

稅收支出政策是促進高新技術產業技術創新中對於企業及風險投資者最為優惠的策略。稅式支出的存在,其目的是刺激納稅人,尤其是從事企業活動的納稅人從事政府支持的行業,這種刺激主要體現在優惠待遇層面,即通過給予從事政府支持行業的納稅人或納稅人的經濟活動一定的優惠待遇,激發起參與及深入發展的慾望,從本質上講,稅式支出激勵創新的機理就在於通過影響總供給和總需求的方式,達到影響市場機制的目的。在在稅收支出政策實施下,不僅高新技術產業自身對於技術創新重視,而且也使得風險投資者更樂意於投入到技術創新的活動之中,確保高新技術產業技術創新產出的同時,降低了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風險。

三、促進高新技術產業技術創新的財稅政策建議

我國採取的這幾項政策整體上講,均對高新技術產業技術創新有著正向的影響作用,即實現了政策的初衷。但是在政策效果上講,在研發投入階段,財政科技撥款與稅收優惠影響較大,而撥款效果優於稅收政策;在產出階段,政府采購效果好於財政科技投入,這可能與采購直接為創新產出創造市場需求有關。

雖然財稅政策發揮著對高新技術產業技術創新巨大的推動作用,但也存在問題,政策本身的設計缺陷、政策實施的法律制度保證等都使得政策效果不盡如人意,但我們仍然要在借鑒創新型國家經驗的基礎上繼續不斷完善我國的財稅政策,因而相關財稅政策的研究有待進一步地推進與拓展。

❺ 寧波市政府對高新技術企業發展有什麼扶持政策

按照「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重點發展現代農業、電子信息(軟體)、新材料、光機內電一體化、生物容與現代醫葯、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等高新技術產業,加快形成規模、形成特色。繼續扶持高新技術企業發展,鼓勵企業積極爭創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對新創建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由市財政科技經費一次性給予每家補助50萬元;對技術開發費支出額占銷售收入比例達到5%以上、且以自主知識產權產品為主導的高新技術企業的重點研發項目給予一定額度的研發補助(詳見市科技局、市財政局的《寧波市高新技術企業重點研發項目經費補助暫行辦法》)。望採納!

❻ 我國政府為什麼十分重視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

科技強國。只有高科技領先才能站在世界前列,希望您能採納。

❼ 高新技術企業有什麼好處

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好處
1、稅收減免:經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可專執行15%(認定前25%)的優惠稅率,稅率降屬低10個點,稅額減少40%;
2、直接獎勵:獲得高新認定後,可獲得地方幾十萬至上百萬的資金獎勵(各省市獎勵不同,具體獎勵政策歡迎咨詢);
3、融資貸款:更容易獲得VC的投資和各大銀行的貸款;
4、資質提升:科技類企業唯一「國」字招牌企業榮譽;
5、其他扶持項目必備資質:如科技小巨人;
6、人才引進:人才都願意去更好的平台發展,而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之後,會更容易吸引高端人才和核心人才的加入,並且還可以幫助落戶;
7、入圍政府采購名單:高新技術企業產品可優先納入政府采購體系,業務范圍大幅擴展;
8、虧算結轉年限增長:高新技術企業具備資格年度之前5個年度發生的尚未彌補完的虧損,准予結轉以後年度彌補,最長結轉年限由5年延長至10年;
此外,高新技術企業還有上市加分,招投標加分,優先用地等等好處。

❽ (22分)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 哥斯大黎加政府為了加快高科技產業的發展,創造便利條件,

(1)以山地為主;地勢中部高,東西兩側低;平原分布在東西兩側沿海,中部為西北——東南走向的山地。
(2)夏季氣壓帶風帶北移,受赤道低氣壓影響,多對流雨;位於西南風的迎風坡,多地形雨。
(3)緯度低,熱量豐富,降水充足;地形復雜多樣,相對高差大,垂直分異顯著;森林覆蓋率高,生態環境好。
(4)優惠的政策支持;較高素質的勞動力;地理位置優越,環境優美;地價便宜,土地的租金低。

❾ 高新技術企業優惠政策有哪些

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快科技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意見明確,完善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對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科技服務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

1、企業經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可以減按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

2、企業研究開發投入可以進行研發費用確認享受所得稅加計扣除優惠。

3、企業經過技術合同登記的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咨詢合同可以享受免徵營業稅優惠。

研發費用可用來抵稅,而且抵稅比例比普通企業高75%

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研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的,可按照實際發生額的75%在稅前進行加計扣除;即科技型中小企業可以將研發費用的175%在稅前進行扣除,減少納稅。而高新技術企業正好是在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范圍內。

(9)政府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擴展閱讀

認定條件

根據科技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2016年3月聯合發布了修訂《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及《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高新技術企業的認定標准如下:

(1)企業申請認定時須注冊成立一年以上;

(2)企業通過自主研發、受讓、受贈、並購等方式,獲得對其主要產品(服務)在技術上發揮核心支持作用的知識產權的所有權;

(3)對企業主要產品(服務)發揮核心支持作用的技術屬於《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規定的范圍;

(4)企業從事研發和相關技術創新活動的科技人員占企業當年職工總數的比例不低於10%;、。

❿ 高新技術企業有什麼好處

首先,高復新技術企業是一制個國家級的榮譽資質。
除此之外,認定成功後是有政府補貼的,比如說在青島地區首次認定有20-60萬的政府補貼。
當然在稅收這一方面,高新技術企業享受減免40%企業所得稅率享受研發投入獎勵的補貼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
需要廠房的企業,在水、電、土地這些方面也是享受資源傾斜。
其實還有很多益處。例如:
促進企業科技轉型,提升企業品牌形象
提高企業市場價值,提高企業資本價值
新三板上市加分
享受銀行貸款優惠政策

與政府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
© Arrange www.ahjjxxzx.com 2010-2020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