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寧波特色文化產業文會

寧波特色文化產業文會

發布時間:2020-12-05 14:38:15

⑴ 寧波傳統文化

1、番薯湯果

在寧波人的理解中,番薯湯果的名字和食材都有講究。番薯的「番」與「翻」同音,意思是將過去一年的霉運全部「翻」過去;湯果又似湯圓,有著「團圓、圓滿」的意思。冬至吃一碗番薯湯果,吃的不僅是美味,更是來年的福分。

2、賽龍舟

城鄉賽龍舟主要在池塘、河流和湖泊中舉行,龍舟分青龍、黃龍、白龍等;賽龍舟一般在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和八月十六舉行。前者相傳是楚國愛國詩人、三閭大夫屈原投汨羅江的日子,劃龍舟,表示人們競相營救。後者則為寧波的中秋節。

3、梁山伯與祝英台

寧波有「若要夫妻同到老,梁山伯廟到一到」的諺語。現梁祝故事以電影、戲劇、曲藝等各種藝術形式流傳,范圍非常之廣,涉及並流傳到歐美各國,被稱為東方的《羅密歐與朱麗葉》。

4、舞獅

舞獅,是中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舞獅來助興。中國民俗傳統,認為舞獅可以驅邪辟鬼。故此每逢喜慶節日,例如新張慶典、迎春賽會等,都喜歡敲鑼打鼓,舞獅助慶。

5、八月十六中秋節

相傳南宋有一位宰相名為史彌遠,乃是明州(寧波)人。雖然人在京城臨安(杭州),但是熱愛故土,每逢八月十五便要趕回家,與家鄉的父老歡聚一堂。可是有一年,史彌遠因為公務纏身(接受官員宴請)晚了一天,八月十六才回到家。

想到不能與民同樂,史彌遠十分的苦惱。可沒想到,明州的百姓們徹夜未眠,只為等他回來再共同慶祝。自此之後,八月十六過中秋成了明州的傳統,延續至今。

這個習俗有據可查,民國《鄞縣通志·文獻志·習俗》提到:「一說謂史浩之子史彌遠,時任宰相,歸途受官員宴請而延期」。

⑵ 哪位能把寧波的城市文化總結一下

第一,有先進的浙東學術文化。「浙東學術」之所以倍受矚目,在於它出了許多一流的學人。自東漢以來,浙東出了不少全國知名的、走在時代最前沿的一流學人,如王充(27-97?)、呂祖謙、陳亮、葉適、王陽明、朱舜水(1600-1682)、黃宗羲、章學誠、章太炎(1869-1936)、魯迅、蔡元培等。正如有的學者所言:「從南宋開始,越在全中國思想、文化、教育領域常常處於領先地位。從理學到心學,到民主啟蒙思想,到研究西學,到介紹馬克思主義,越都有傑出代表。」特別是它出了全國一流的浙東學派。浙東學派是中國最有名的、地域性的學術流派。30年代的何炳松(1890-1946)說:「著者的愚見以為在我國學術史上要以浙東學派為最有光彩。」浙東學派,不僅僅是浙東地方的,它也是中國的,按照現在時髦的企業命名法,它的前面應冠以 「中國」二字,稱「中國浙東學派」。浙東學術是中國學術的精華,「要研究中國學術思想史,必須研究浙東學術史」。浙東是一塊不起眼的小地方,然而浙東籍學人的學術思想和學術成就卻是非常了不起的。浙東學術,不僅是民間的,而且是先進的。浙東學術是中國學術的精華。明清中國學術史上的幾個坐標點,都是浙東學人開創的。國家思想對現狀是維護的,民間學術對現狀是批判的,浙東學術的特徵就在於批判性。浙東學術的魅力就在於它時常處於時代最前沿位置。浙東學術代表了當時人類思維的最高成果,這種成果符合人類歷史發展的規律。它雖也有地域性名詞,但影響卻是全國性的。浙東學術,不僅在國內占顯要位置,而且在國外,尤其是在東亞的日本、朝鮮,都有很大的影響。在歷史上,中國是東亞大國,而日本、朝鮮則是毗鄰的小國,同屬漢文化圈。中國是先進國家,而日本、朝鮮則是落後的國家。文化的影響,總是遵循先進影響落後、落後靠攏先進的規律。所以,歷史上的中國文化對日本、朝鮮有著巨大影響力。浙東學術對東亞的影響,正是發生在這種背景下的。

第二,有富有活力的寧波商幫文化。寧波商人善於隨時代前進而前進。寧波人經商的歷史很早,起碼在明末,已開始出名。在當時的首都北京,寧波商人控制著北京的中葯業、成衣業、錢庄業等行業。近代以後,他們又憑沙船業、錢庄業等,擠身中外貿易。明清時候的十大商幫,發展到20世紀初,有九大商幫淘汰出局,唯獨留下了寧波幫,並一直薪火相傳,成為浙商的主幹力量。「寧波幫」曾是中國近代史上影響力最大的商幫之一,「無寧不成市」的說法充分形容了他們的地位。在中外貿易中,寧波商人較早地接受了西方近代工業文明,從而成為中國第一個近代化商幫,涌現出包玉剛、董浩雲(1912-1982)、邵逸夫、王寬誠、陳廷驊(1920-)、厲樹雄等名聞中外的巨商。寧波幫所具有的開放心態、合作精神、創新意識、誠信務實等人文精神,支撐著寧波幫一直走在時代的前沿。中國號稱有「十大商幫」,寧波幫最晚出,也最有生命力,影響也最大。

第三,有中外貿易港口文化。寧波作為中國三大始發港之一,寧波與日本、高麗等國貿易交往比較密切,形成了海上絲路文化。宋代是明州海上絲路的全盛期。明代寧波的雙嶼港一度成為東亞民間國際貿易中心,有「16世紀之上海」之稱。寧波海上絲路文化,包括了商賈、佛教、繪畫、雕刻工藝、瓷器、思想學說、茶葉七大方面內容。目前,寧波與泉州、廣州合作,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第四,中國南方青瓷文化中心。越窯是我國青瓷的起源地,越窯青瓷以其眾多的品種,間接或直接傳播到大江南北,影響著國內眾多的窯場。在我國的陶瓷發展史上,越窯青瓷是最具特色、最有影響,存在時間最長的一個瓷種,在世界文明史上留有光輝的一頁。

第五,中國藏書文化中心之一。寧波歷史上藏書家、藏書樓眾多,最著名的是范欽之天一閣。天一閣是國內現存最古老的私人藏書樓,又是世界最古老三大藏書樓之一。目前,已經成為中國古代藏書樓文化研究中心。

第六,東南宗教文化發達之區。中國的宗教,主要是佛教與道教,尤以佛教影響最大。寧波佛教歷史悠久,早在佛教傳人東南地區之時,寧波就成為承受佛光之地。寧波由於地外海隅,故而寺院林立。由於政府幹預及自然因素,寧波佛教的發展歷程曲折,剩下的寺院數量有限。但即便如此,就現存著名寺院數量來說,仍居江南首位。由於中外貿易港口的特殊位置,基督教也老早瞄準了寧波,明末以後寧波開始傳播基督教。

第七,有著燦爛悠久的建築文化。建築既是實用物,又是科學藝術。寧波的建築異常豐富,在各個歷史時期都有遺存,大家到此不能感受到燦爛悠久建築文化的存在。如七千年前的河姆渡人的干欄式建築,唐代的它山堰。宋代的保國寺建築藝術,號稱無梁殿,正是《營造法式》建築藝術的實物見證。元朝的永豐庫,曾成為2003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明代的天一閣,范宅,是典型的寧波建築。近代,有秦氏支祠及漂亮的戲台,慶安會館及戲台。20世紀初,寧波出現中西合璧的建築,如外灘,如虞洽卿故居等。

⑶ 寧波 特色

樓上的寧波有這么多的特產啊!!呵呵
阿拉只知道奉化芋艿 寧波湯團(缸阿狗)

⑷ 寧波有哪些特色產業

中國打火機之都――寧波,就是五金產業基地的典型,是五金製造業應對挑戰,打造競爭新優勢的一道亮麗的風景。

⑸ 關於文化產業的博覽會有哪些 關於文化產業的博覽會有哪些

⑴5月15—18日
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文博會
⑶10月
中國(杭州)國際文化版創意產業博覽會
⑷11月25日權-29日
中國(北京)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

每年還有山東文化 創意產業博覽會,今年還有一個東北文化產業博覽會,一樓的也是,還有的,記不清了

⑹ 如何發展特色文化產業

特色文化產業是指依託各地獨特的文化資源,通過創意轉化、科技提升和市場運作,提供具有鮮明區域特點和民族特色的文化產品和服務的產業形態。只有獨特、獨有的文化產業才能夠捕捉到文化市場的先機,從供給與需求兩側發力,保持產業的可持續性優勢。
特色文化產業的治理模式需要多元主體共同介入,多重業態和諧共生,多方力量齊抓共管。特色文化產業的發展思路不是單邊片面且孤立的直線思維,而是多邊全面且交互的辯證思維。打造多元共生的特色文化產業生態系統,培育特色文化產業的生命運行機制是創新產業盈利方式、填補產業發展短板的必由之路。

⑺ 東亞文化之都的中國寧波

2016年「東亞文化之都」評選活動於年7月底啟動。8月上旬,寧波接到省里通知。作為浙江省唯一一個申報城市,寧波立即啟動材料准備、文案策劃等工作。8月底,長達50多頁的《2016年東亞文化之都申報書》准備就緒,報省文化廳、省政府同意後遞交給文化部。9月11日舉行的評選活動初審會議上,經專家認真評審,最終浙江寧波、江西景德鎮、湖南長沙以前三名的成績入圍2016年「東亞文化之都」候選城市。
2016「東亞文化之都」評選活動終審定於2015年9月29日上午在北京舉行。終審由申報城市代表陳述理由、現場答辯、評審委員會專家打分三個環節組成。其中最受考驗的是現場答辯,因為是根據抽簽決定具體哪位專家提問,事先不知道專家會提哪些問題,考的是答辯者對自己所在城市各項文化領域的了解程度及臨場應對能力,每位城市代表要接受三位專家的提問。
寧波排在最後。首先,寧波的宣傳片向評委展現的是寧波這座「書藏古今,港通天下」的歷史文化名城和現代國際港口城市的特質和內涵。
隨後,寧波市副市長張明華向評委解說了寧波一系列引以為傲的文化名片、城市地域特色和優勢以及與日韓兩國的歷史文化淵源和交流合作成就,也介紹了務實可行的「東亞文化之都」活動策劃方案。在答辯環節,寧波抽到的三個專家所提的問題是:一、中日韓三國友好發展的未來寄望於青年,鑒於當前中日關系所遇到的種種困難,如果寧波能夠當選「東亞文化之都」,將以何種方式、舉辦什麼樣的活動來吸引更多的中日韓青年投入到這個活動,從而實現打造亞洲命運共同體這一美好願景?二、寧波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如何將「東亞文化之都」活動融入到「一帶一路」國家戰略框架之中?三、寧波的公益性文化在城市建設中占什麼樣的地位?如何把非遺傳承落實到「東亞文化之都」建設中去?張明華胸有成竹一一解答。當聽到張副市長介紹寧波與日韓兩國多年來已在頻繁開展的系列文化、經貿交流合作活動以及開展「東亞文化之都」活動的各項務實、可行的策劃方案時,專家們尤為滿意。
經過十幾分鍾的短暫休會,終於到了揭曉當選城市的時刻。文化部副部長上台宣布三個城市的得分情況,按陳述順序分別為:長沙市86.8分,景德鎮市81.3分,寧波市89.2分。2016年「東亞文化之都」當選城市為———寧波市!」
015年12月20日,第七次中日韓文化部長會議在青島舉行。會上,中日韓三國文化部長共同簽署了東亞文化交流行動計劃《青島宣言》,宣布寧波、奈良、濟州三個城市當選為2016年「東亞文化之都」。 據介紹,當選「東亞文化之都」並非易事,根據三國文化部長聯席會議的具體要求,「東亞文化之都」需要具備歷史悠久的文化傳統、國際領先水平的硬體設施、較為深厚的對外文化交流基礎、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全民參與的非遺保護與傳承等多項指標。在評選工作中,寧波在這些指標上都走在全國前列,文化部對寧波市的綜合發展水平及各項文化事業建設給予了高度評價。
寧波是具有7000年文明史的「河姆渡遺址」發源地,是第一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寧波自古人文淵藪,以天一閣為代表的藏書文化淵源流長,馥郁書香孕育了王陽明、黃宗羲、朱舜水等一大批思想家、哲學家,開啟了近代維新變革思潮。河姆渡遺址、天一閣藏書樓、保國寺、阿育王寺……寧波的這些文化名片歷經漫長的歷史歲月,卻依然熠熠生輝。
唐代起,寧波已是與日本、新羅及東南亞一些國家通商的主要港口,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與廣州、泉州並稱為東南地區三大對外貿易港口。近年來,寧波與日韓交往更加密切,與日本的長岡京市、上田市、益田市以及韓國的順天市、平澤市均建立友好城市關系。寧波與日本、韓國旅遊往來密切,開通有多條國際直飛航線。由於寧波在中日韓交流中的特殊地位,2012年4月,第六次中日韓三國外長會議在寧波舉行。
寧波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一直走在全省乃至全國的前列,11個縣(市)區個個成為「浙江省文化先進縣」,其中有7個縣(市)區還被授予「全國文化先進縣」稱號。最近10年來先後推出了大型民俗風情舞劇《十里紅妝》、青瓷甌樂等具有中國傳統特色和寧波地域風格的文化精品50餘批次,在海外演出深受好評,而且還打造了「海上絲綢之路文化節」、「海外寧波文化周」、「國際聲樂節」等國際性文化活動品牌。
寧波在非遺保護上還獨創了「三位一體」的「寧波模式」,受到文化部表彰並在全國推廣,目前擁有國家級非遺項目23項。「朱金漆木雕」、「金銀彩綉」、「泥金彩漆」、「骨木鑲嵌」等非遺工藝代代相傳,流芳百世。 據了解,上兩屆當選「東亞文化之都」的中國城市泉州和青島,利用「東亞文化之都」這一國際性的文化交流平台,在帶動城市文化建設、激發城市活力、擴大城市的國際知名度方面,發揮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據首屆當選城市泉州市的統計,2014年,在「東亞文化之都」活動的直接帶動下,泉州共舉辦了200多場重大文化活動,2萬多場群眾文化活動,文化產業增加值突破300億元,佔GDP比重超過5%,位居福建省首位。
「東亞文化之都」寫入2015年中日韓領導人會議發表的宣言中。宣言指出,祝賀韓國濟州、日本奈良、中國寧波當選為2016年「東亞文化之都」,並支持建立「東亞文化之都聯盟」,推進「東亞文化之都」開展國際性交流。
2016年作為「東亞文化之都」活動開局年,寧波將以「春、夏、秋、冬」為設計主線,開展「東亞文化之都·2016中國寧波」開幕活動、東亞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寧波特色文化產業展覽、第24屆中日韓青少年運動會、中日韓文化藝術交流季、中日韓青年設計藝術節四個大型主體活動。在國外,寧波還將組織「海絲之旅」「非遺之旅」兩個「寧波文化周」,組織寧波交響樂團、「十里紅妝」赴日、韓巡演展示。按計劃,寧波將開展國內、國外兩大板塊活動100餘項。
隨著2016東亞文化之都·中國寧波活動年的逐步開展,我們有理由相信,世界必將更多地了解寧波,寧波也將進一步走向世界。寧波的文化底蘊、知名度和影響力也必將在國際舞台上得到更為璀璨、輝煌的呈現。

閱讀全文

與寧波特色文化產業文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