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是新型工業化與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所謂新型工業化,就是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就是科技含量高、經濟效回益好、資答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得到充分發揮的工業化。
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就是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的要求,改善各種經濟成分的行業分布,形成良好的產業分布格局,實現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
2. 國家大力提倡發展的新能源產業;
你好,
國家大力提倡發展的新能源產業的相關政策如下:
財政部出台十大措施助力產業發展
一、 大力支持風電規模化發展;
二、 實施「金太陽」工程;
三、 開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試點;
新能源開發利用
四、 加快實施十大重點節能工程;
五、 加快淘汰落後產能;
六、 支持城鎮污水管網建設;
七、 支持生態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
八、 實施「節能產品惠民工程」;
九、 支持發展循環經濟;
十、 支持節能減排能力建設。
3. 未來的新興產業有哪些
4. 未來十年的新興產業,以及產業璉!
新興產業是指隨著新的科研成果和新興技術的發明,應用而出現的新的部門和行業。現在世界上講的新興產業,主要是指電子、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海洋、空間等新技術的發展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一系列新興產業部門。
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強調,我們要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適應市場需求變化,根據科技進步新趨勢,發揮我國產業在全球經濟中的比較優勢,發展結構優化、技術先進、清潔安全、附加值高、吸納就業能力強的現代產業體系。
未來十年,我國要大力培育發展「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
(一)節能環保產業。
重點開發推廣高效節能技術裝備及產品,實現重點領域關鍵技術突破,帶動能效整體水平的提高。加快資源循環利用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和產業化示範,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和再製造產業化水平。示範推廣先進環保技術裝備及產品,提升污染防治水平。推進市場化節能環保服務體系建設。加快建立以先進技術為支撐的廢舊商品回收利用體系,積極推進煤炭清潔利用、海水綜合利用。
(二)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
加快建設寬頻、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網路基礎設施,推動新一代移動通信、下一代互聯網核心設備和智能終端的研發及產業化,加快推進三網融合,促進物聯網、雲計算的研發和示範應用。著力發展集成電路、新型顯示、高端軟體、高端伺服器等核心基礎產業。提升軟體服務、網路增值服務等信息服務能力,加快重要基礎設施智能化改造。大力發展數字虛擬等技術,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
(三)生物產業。
大力發展用於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術葯物、新型疫苗和診斷試劑、化學葯物、現代中葯等創新葯物大品種,提升生物醫葯產業水平。加快先進醫療設備、醫用材料等生物醫學工程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促進規模化發展。著力培育生物育種產業,積極推廣綠色農用生物產品,促進生物農業加快發展。推進生物製造關鍵技術開發、示範與應用。加快海洋生物技術及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
(四)高端裝備製造產業。
重點發展以干支線飛機和通用飛機為主的航空裝備,做大做強航空產業。積極推進空間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衛星及其應用產業發展。依託客運專線和城市軌道交通等重點工程建設,大力發展軌道交通裝備。面向海洋資源開發,大力發展海洋工程裝備。強化基礎配套能力,積極發展以數字化、柔性化及系統集成技術為核心的智能製造裝備。
(五)新能源產業。
積極研發新一代核能技術和先進反應堆,發展核能產業。加快太陽能熱利用技術推廣應用,開拓多元化的太陽能光伏光熱發電市場。提高風電技術裝備水平,有序推進風電規模化發展,加快適應新能源發展的智能電網及運行體系建設。因地制宜開發利用生物質能。
(六)新材料產業。
大力發展稀土功能材料、高性能膜材料、特種玻璃、功能陶瓷、半導體照明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積極發展高品質特殊鋼、新型合金材料、工程塑料等先進結構材料。提升碳纖維、芳綸、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等高性能纖維及其復合材料發展水平。開展納米、超導、智能等共性基礎材料研究。
(七)新能源汽車產業。
著力突破動力電池、驅動電機和電子控制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推進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推廣應用和產業化。同時,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相關前沿技術研發,大力推進高能效、低排放節能汽車發展。
希望能幫到你~!^ ^
5. 求英文翻譯:天津市新產業園區華苑產業區海泰發展六道6號
No.6, the 6th Haitai Development Street, Huayuan Instrial Area, Tianjin New Instrial District.
6. 十三五構建產業新體系要把握什麼原則
(一)堅持創新驅動
創新是產業發展的主引擎,綜合國力的競爭歸根結底是創新的競爭。我國產業創新能力還不強,關鍵核心技術對外依存度偏高,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不完善,已經成為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制約因素。必須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創新擺在產業發展的核心位置,把增強技術實力作為構建產業新體系的戰略支點,加快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營造有利於激勵創新的制度環境,推動包括科技創新、模式創新、企業創新、市場創新、產品創新、業態創新、管理創新等在內的全面創新,走創新驅動的產業發展道路。
(二)堅持綠色低碳
綠色低碳發展是實現可持續發展、贏得未來的關鍵舉措。近年來,綠色低碳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發展重要潮流。無論是從順應國際大勢看,還是從破解能源資源和生態環境約束、適應人民群眾對綠水青山的期盼看,綠色低碳都是必然選擇。我國產業發展尚未從根本上擺脫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模式,工業生產能效、水效與發達國家仍有很大差距。這就要求我們把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作為基本途徑,加快推動生產方式綠色化,加快發展綠色產業,構建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走生態文明的產業發展道路。
(三)堅持兩化融合
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是打造產業競爭新優勢、搶占未來發展先機的有效途徑。新一代信息技術向各領域的滲透融合,不僅使智能製造成為新型生產方式,也催生了許多新業態和新的商業模式,產業之間的界限日漸模糊,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聯系更加緊密,融合發展成為產業發展的重要趨勢。我國信息化水平還不高,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還有巨大潛力。必須繼續做好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這篇大文章,把智能製造作為兩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促進信息技術向市場、設計、生產等環節滲透,引導製造業朝著分工細化、協作緊密方向發展,推動生產性服務業與製造業在更高水平上融合發展,走兩化融合的產業發展道路。
(四)堅持結構優化
調結構、促升級始終是產業發展的中心任務。雖然我國已初步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體系,但產業結構和空間布局不合理、產能過剩嚴重、區域發展同質化等問題仍未得到根本解決,是導致我國經濟發展資源環境代價過大、質量效益不高的重要原因。隨著我國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新的消費需求、新的裝備需求、新的服務需求、新的安全保障需求,又對產業結構升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們必須大力推進結構調整,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傳統產業向中高端躍升,持續優化產業組織結構和空間布局,走提質增效的產業發展新路。
(五)堅持開放合作
在經濟全球化時代,產業要發展壯大,開放合作是必由之路。隨著我國依靠低成本要素優勢參與國際分工所獲得的全球化紅利日趨弱化,推動產業、市場、資本和能源資源開放合作,實現高水平引進來和走出去統籌發展,已經成為拓展產業發展新空間、推動產業向價值鏈高端躍升的必然選擇。這就要求我們實施更加積極的開放戰略,用全球視野配置產業鏈和空間分布,不斷拓展新的開放領域和空間,提升企業跨國經營能力和國際競爭力,加強產業全球布局和國際交流合作,在優進優出中實現產業層次和競爭力的提升,走開放合作的產業發展道路。
(六)堅持人才為本
人才是構建產業新體系的骨幹力量,產業強國一定是人才強國。美國之所以成為最富創造力的製造強國,與其培養並廣泛吸納了大批科技創新型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直接相關。具有工匠品質的「德國製造」,也與其培養的眾多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密不可分。與產業發展需求相比,我國不僅缺乏能夠適應創新發展的領軍人才和高層次技術人才,還缺少優秀的高水平經營管理人才和高素質專業技能人才。必須把人才作為構建產業新體系的根本保障,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選人、用人、育人機制,加快培養和吸引產業發展急需的專業技術人才、經營管理人才、技能人才,建設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產業人才隊伍,推動「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轉變,走人才引領的產業發展道路。
7. 什麼是新特產業
即新興產業和特色產業
新興產業:現在世界上講的新興產業,主要是指電子、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海洋、空間等新技術的發展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一系列新興產業部門。新興產業的出現,對人才的需求提出了相應的要求。 本世紀40、50年代以來,新的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地發展,特別是電子,信息技術得到日益廣泛的應用,標志著人類社會進入了技術革命的新階段。
(一)節能環保產業。重點開發推廣高效節能技術裝備及產品,實現重點領域關鍵技術突破,帶動能效整體水平的提高。加快資源循環利用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和產業化示範,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和再製造產業化水平。示範推廣先進環保技術裝備及產品,提升污染防治水平。推進市場化節能環保服務體系建設。加快建立以先進技術為支撐的廢舊商品回收利用體系,積極推進煤炭清潔利用、海水綜合利用。
(二)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加快建設寬頻、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網路基礎設施,推動新一代移動通信、下一代互聯網核心設備和智能終端的研發及產業化,加快推進三網融合,促進物聯網、雲計算的研發和示範應用。著力發展集成電路、新型顯示、高端軟體、高端伺服器等核心基礎產業。提升軟體服務、網路增值服務等信息服務能力,加快重要基礎設施智能化改造。大力發展數字虛擬等技術,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
(三)生物產業。大力發展用於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術葯物、新型疫苗和診斷試劑、化學葯物、現代中葯等創新葯物大品種,提升生物醫葯產業水平。加快先進醫療設備、醫用材料等生物醫學工程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促進規模化發展。著力培育生物育種產業,積極推廣綠色農用生物產品,促進生物農業加快發展。推進生物製造關鍵技術開發、示範與應用。加快海洋生物技術及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
(四)高端裝備製造產業。重點發展以干支線飛機和通用飛機為主的航空裝備,做大做強航空產業。積極推進空間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衛星及其應用產業發展。依託客運專線和城市軌道交通等重點工程建設,大力發展軌道交通裝備。面向海洋資源開發,大力發展海洋工程裝備。強化基礎配套能力,積極發展以數字化、柔性化及系統集成技術為核心的智能製造裝備。
(五)新能源產業。積極研發新一代核能技術和先進反應堆,發展核能產業。加快太陽能熱利用技術推廣應用,開拓多元化的太陽能光伏光熱發電市場。提高風電技術裝備水平,有序推進風電規模化發展,加快適應新能源發展的智能電網及運行體系建設。因地制宜開發利用生物質能。
(六)新材料產業。大力發展稀土功能材料、高性能膜材料、特種玻璃、功能陶瓷、半導體照明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積極發展高品質特殊鋼、新型合金材料、工程塑料等先進結構材料。提升碳纖維、芳綸、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等高性能纖維及其復合材料發展水平。開展納米、超導、智能等共性基礎材料研究。
(七)新能源汽車產業。著力突破動力電池、驅動電機和電子控制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推進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推廣應用和產業化。同時,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相關前沿技術研發,大力推進高能效、低排放節能汽車發展。
特色產業就是要以「特」制勝的產業,是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所積淀、成型的一種或幾種特有的資源、文化、技術、管理、環境、人才等方面的優勢,從而形成的具有國際、本國或本地區特色的具有核心市場競爭力的產業或產業集群。
包括:
資源特色產業
農業特色產業
工業特色產業
特色商業產業
特色服務行業
特色科技產業
特色教育行業
文化特色產業
特色醫葯產業
特色旅遊行業
特色體育行業
特色娛樂行業
特色傳媒行業
8. 新型產業和新興產業有區別嗎這兩者都包含哪些內容
這兩者應該沒有什麼區別,很多新聞報道都是這樣的有時說新型、有時說新興,指的都是同一內容。
一、新興產業是指隨著新的科研成果和新興技術的發明,應用而出現的新的部門和行業。現在世界上講的新興產業,主要是指電子、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海洋、空間等新技術的發展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一系列新型產業部門。
二、新興產業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就是新技術產業化形成的產業。新技術一開始,屬於一種知識形態,在發展過程中其成果逐步產業化,最後形成一種產業。比如說生物工程技術在五六十年代或者說在更早的時候,它只是一項技術,那麼現在成為生物工程產業,讓這些成果服務於社會。在美國,生物工程產業被譽為一個非常有前景的新興產業。同樣,IT產業,由於數字技術的發展,也被認為是一個新的朝陽行業。
第二,就是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形成新產業。比如說,幾百年前,當時用蒸汽機技術改造手工紡機,形成紡織行業,使得整個紡織行業產生了飛速發展。紡織行業相對來講,在當時就是新興產業。現在新技術改造傳統行業,比如改造鋼鐵行業,就成了新材料產業,生產復合材料以及抗酸、抗鹼、耐磨、柔韌性好的新興材料。同樣,用新技術改造傳統的商業,變成現在的物流產業。這些產業改造的核心,使經濟效益比傳統產業有較大幅度的提高。
第三,是對我們原來認為是社會公益事業的行業進行產業化運作。在這個方面,我們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
在國外,傳媒業是一個重要的行業,是近二十年來產生百萬富翁最多的一個行業。而我們把傳媒當作事業來看待,是貼錢的。如我們的電影產業,我們有幾十家電影廠,我們在不斷地貼錢、不斷地撥款。而美國,就一個好萊塢,通過幾個大的傳媒公司來做,每年是賺幾十億上百億美元的利潤。
教育產業,我們一直也是不斷撥款的,正是由於事業化的運作使得本來非常有潛力的產業沒法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我們沒有把教育產業,特別是高等教育———非義務教育這一塊當作產業來運作。因而我們非但不能使教育產業作為國家創造財富的一個來源,反而使其成為一個需要不斷撥款、不斷消耗寶貴財富的單位。這種運作方式實際上是在消耗社會的財富,而不能創造社會財富,使學校出現很多問題,腦體倒掛,使許多人上不了大學,得不到很好的教育。社會主義經濟的目的是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
應該說,當前發展新興產業是有重要意義的。
三、2010備受社會各界關注的七大新興產業也就是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它具備能夠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具有市場需求前景,具備資源能耗低、帶動系數大、就業機會多、綜合效益好等特徵。
選擇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科學依據有三個:一是產品要有穩定並有發展前景的市場需求;二是要有良好的經濟技術效益;三是要能帶動一批產業的興起。
2010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新能源、節能環保、電動汽車、新醫葯、新材料、生物育種和信息產業。
1、新能源,以綠色和低碳技術為標志。主要是指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包括水電、核電、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沼氣發電,以及地熱利用、煤的潔凈利用等。
2、節能環保,通過關鍵技術的突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優化能源消費結構。
3、電動汽車,主要是指以新能源帶動的發動機運行新型汽車產業。
4、新醫葯,把生命科學前沿、高新技術手段與傳統醫學優勢結合起來,研發適應多發性疾病和新發傳染病防治要求的創新葯物,突破應用面廣、需求量大的基本醫療器械關鍵核心技術,形成以創新葯物研發和先進醫療設備製造為龍頭的醫葯研發產業鏈。目前主要是在幹細胞研究方面的再生醫學的發展。
5、新材料,主要包括微電子和光電子材料和器件、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結構材料、納米材料和器件。
6、生物育種,發展轉基因育種技術,提高農業產量和改善產品質量,實現小麥、水稻等主要農作物和豬、牛、羊等主要牲畜的優良品種的顯著改良。
7、信息產業,以後的發展方向是物聯網與互聯網的結合,就是感測網在基礎設施和服務領域的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