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葯要如何發展
中葯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海外市場需求不斷上升
中葯企業經營現狀分析
2014-2018年品牌中葯收入增速始終維持在10%以上,2017
年開始逐季提升,2018Q1受流感影響收入增速大幅提高至20%以上。14-18年品牌中葯利潤增速維持在10%-30%,業績穩定。
而非品牌中葯17年開始收入增速有所下降,且利潤有所下滑。17年開始,品牌與非品牌中葯凈利率水平呈現分化趨勢,品牌中葯企業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中國中醫葯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分析預測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葯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中醫葯大健康產業的市場規模已經達到17500億元,同比增長21.1%。我們預計到2018年中國中醫葯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將達到20780億元,未來五年(2018-2022)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16.04%,2022年中醫葯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將達到37680億元。
中國中葯材市場規模分析
2010年我國中葯材行業市場規模僅為232億元。到2016年我國中葯材行業市場規模達到了670億元。
2017年我國中葯材行業市場規模約746億元,同比2016年的670億元增長了11.3%。
1、政策支持
2017年7月1日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葯法》做出了一系列具有中醫葯特點的重大制度創新,奠定未來中醫葯發展基礎。《「十三五」中醫葯科技創新專項規劃》,提出加快推動中醫葯的傳承與創新,實現中醫葯事業振興發展,並提出「完善中醫葯國際標准,形成不少於50項葯典標准和100項行業標准,實現20-30個中成葯品種的葯物注冊以及5-10個中成葯品種在歐美的葯品注冊;加強中醫葯研究的國際合作」等戰略目標,為中醫葯產品的國際化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2、市場需求大
一方面,居民收入水平提升與城鎮化、老齡化人口結構使得國民對醫葯的消費能力和消費意願提升,疾病譜的變化也造成了醫葯消費結構的變化,過去以各類急性傳染病和感染性疾病為主的疾病譜患病率逐步下降,逐步被以心腦血管類疾病、消化類疾病為代表的各類與人們不良的生活方式密切相關的慢性病所取代,而中成葯對這些慢性病的治療效果已被不斷的實踐驗證,因此國內對中成葯的需求在未來將顯著提高。另一方面,《中醫葯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提出要加強中醫葯的國際貿易,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穩步推進,中醫葯的海外市場需求也會逐步上升。
3、中醫葯+互聯網+人工智慧
近年來,智能葯房開始進入大中型醫療機構,在中西醫領域都發揮了重要作用,能有效保障患者的用葯安全。智能中葯房系統的出現,更是解決了中醫醫療機構葯房需要「確保中葯配方顆粒與傳統中葯湯劑的葯效一致」、「提升配葯效率」、「方便患者服用中葯與提升用葯依從性」等痛點和棘手的問題。
4、推進中醫葯供給側改革
在中醫葯產業領域,從六大方面推進中醫葯供給側改革:從消費需求看,人們對中醫葯服務無論是質和量都產生了「井噴式」的需求,多元化、個性化特徵日益明顯;從服務領域看,中醫葯服務正由主要提供葯事服務和醫療服務向提供融葯事、醫療、預防、保健、養生、康復於一體、全鏈條服務的方向發展;從服務供給看,中醫葯服務正從主要由政府舉辦向由政府和市場共同舉辦發展;從服務模式看,中醫葯服務正由以疾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發展;從服務產品來看,中醫養生產品、小型保健理療設備等正越來越多地進入家庭;從國際形勢來看,越來越多國家和地區重視開發和利用中醫葯,對國內發展形成倒逼態勢。
未來,國家將著力推進中醫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發展中醫葯健康服務,為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貳』 我國國內中醫葯產業發展如何
作為具有原創科技特點的產業領域,近年來,國內中醫葯產業發展迅速,中葯製造工業產值已近萬億規模。
肖偉為此表示憂心:「作為中醫葯的原創國,中成葯如果不能以葯品形式堂堂正正進入國際市場特別是歐美主流市場,中葯國際化就只能是一句空話,我國中葯產業也只能處於全球天然葯物產業鏈的低端。中醫葯作為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承的一張名片,距離邁向全球葯品高端市場仍有很大的距離。」
『叄』 如何理解中葯鑒定學在中葯產業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醫中葯未來在社會上以及在世界上地位都會非常強悍。
『肆』 中醫發展現狀和前景是怎樣的
中醫葯行業海外日趨流行
近年來,療效和安全性的逐步提升,使得中醫葯在海外日趨流行。明星效應的推動也幫助中醫葯得到了更多的曝光。但是,中醫葯的海外推廣並不盡如人意。如今英國中醫葯行業已經進入相對穩定的「沉澱期」。盡管在爭取英國醫保體制認可上屢屢碰壁,業界仍在為推動英國中醫立法這一終極目標而努力。
海外傳播效果頗豐
中醫起初是為海外華僑華人服務,隨後傳播給了華人圈子附近的外國人。如今,中醫葯在韓國、日本等東亞國家的傳播效果最好,在美國、加拿大等西方國家也有所發展。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葯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中醫葯已傳播到183個國家和地區。目前103個會員國認可使用針灸,其中29個設立了傳統醫學的法律法規,18個將針灸納入醫療保險體系。中葯已在俄羅斯、古巴、越南、新加坡和阿聯酋等國以葯品形式注冊。有3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辦了數百所中醫葯院校,培養本土化中醫葯人才。
中醫葯行業發展阻礙分析
盡管海外傳播取得喜人成果,但中醫仍處於相對邊緣的地位,在醫學實踐上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除韓日以外,中醫並未進入當地醫療體系的主流,大都停留在「個體戶式」的診所模式。在中醫接受度較高的荷蘭,中醫有4000多人,卻開有1500多家中醫診所,每間診所受訓的中醫人員亦不過3人,中醫在立法、標准制定、教學體系、職業系統和社會聲譽方面都不樂觀。
立法限制人才缺乏
中醫葯在海外傳播的困境,與立法監管方面的缺陷具有密切關系,英國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上世紀90年代之前,包括針灸在內的中醫葯診療方法在英國發展迅速,其對於部分疑難雜症和慢性病的良好治療效果,贏得了英國主流媒體關注和社會認可。然而,英國政府對中醫葯治療的零監管也使低水平的中醫診所混入市場,中醫診療整體水準出現滑坡。90年代末爆發的「中葯致癌」事件大大損害了中醫葯的聲譽,其負面影響一直延續至今。
2011年《歐盟傳統草葯製品法令》正式實施,占據中葯市場份額達60%的中成葯被禁止出售。目前西方國家對中草葯進口的限制仍然是中醫葯發展的主要障礙之一。
海外中醫葯人才缺乏
海外中醫葯人才的缺失也是影響中醫葯長足發展的因素之一。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學習中醫的人越來越少,後備人才不足成為一個重要制約因素。部分在英國行醫的中醫葯醫生來自中國,年齡較大,在專業術語的英語表達和新的信息技術掌握方面有一定局限,影響其行醫效果。在英國的中醫診所良莠不齊,通過市場優勝劣汰,服務不佳的診所被市場淘汰也符合正常市場規律。
完善產業加強監管
如今,中醫葯的海外傳播獲得了中國政府的政策支持。近年來,中央部委和各省區市陸續發布的中醫葯行業發展扶持文件多達50份,據《中國的中醫葯》白皮書稱,中國政府致力於推動中醫葯全球發展,支持國際傳統醫葯發展,促進國際中醫葯規范管理。目前,中國政府與相關國家和國際組織簽訂中醫葯合作協議86個,中國政府已經支持在海外建立了10個中醫葯中心。
中醫葯的國際化也隨著「一帶一路」倡議在沿線各國推進。據《中醫葯「一帶一路」發展規劃(2016—2020年)》,到2020年,中醫葯「一帶一路」全方位合作新格局基本形成,與沿線國家合作建設30個中醫葯海外中心,頒布20項中醫葯國際標准,注冊100種中葯產品,建設50家中醫葯對外交流合作示範基地。中醫葯已成為中國與東盟、歐盟、非洲、中東歐等地區和組織衛生經貿合作的重要內容。
未來,中醫葯在海外的發展應致力於人才供應鏈、產業供應鏈、金融供應鏈的搭建。中醫葯在海外的推廣需要構建相關的政策、市場、科研、教育等全體系專業人才結構;同時搭建貫穿產地種植、生產加工、運輸物流、零售服務終端的產業供應鏈;利用人參、紅豆杉等具有金融屬性的中草葯產品,結合創新金融投資模式,藉由金融渠道推進中醫葯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最終推動中醫葯的國際化。
『伍』 中醫葯產業發展未來的價值是什麼
中醫葯產業未來發展的方向,應該是研究和發掘古代密方驗方和臨床應用的添加方。(做成濃縮的丸劑,便利世界人服用),就是中醫葯走出國門,為全世界人民服務。讓世界人認識中國認識中醫葯,這就是價值,讓中醫葯為世界人民健康服務的價值。(如青蒿素)
『陸』 如何促進中醫葯產業發展方式的轉變
首先應清楚是哪類行業所在的企業,其次要有正確認識: 節能是指盡可能地減少能源消耗量,生產出與原來同樣數量、同樣質量的產品;或者是以原來同樣數量的能源消耗量,生產出比原來數量更多或數量相等質量更好的產品。環保產業是指在國民經濟結構中,以防治環境污染、改善生態環境、保護自然資源為目的而進行的技術產品開發、商業流通、資源利用、信息服務、工程承包等活動的總稱。它在美國稱為「環境產業」,在日本稱為「生態產業」或「生態商務」。 環保產業是一個跨產業、跨領域、跨地域,與其他經濟部門相互交叉、相互滲透的綜合性新興產業。因此,有專家提出應列為繼「知識產業」之後的「第五產業」。 節能環保產業是指為節約能源資源、發展循環經濟、保護生態環境提供物質基礎和技術保障的產業,是國家加快培育和發展的7個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節能環保產業涉及節能環保技術裝備、產品和服務等,產業鏈長,關聯度大,吸納就業能力強,對經濟增長拉動作用明顯。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是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內在要求,是推動節能減排,發展綠色經濟和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搶占未來競爭制高點的戰略選擇。
『柒』 全國中葯產業發展委員會像個騙子機構,咨詢他們中葯的問題根本就不懂,不懂中葯還什麼協調機構
向當地的國家葯監局咨詢就行。從網上應該可以查。
『捌』 中葯行業在哪點發展最好
大環境:中國全面進入人口老齡化階段,對葯品的需求無疑是巨大的,所以中葯行業無論在哪都應該不錯的。
在政策持續推進、人口老齡化加速以及居民收入提升等多重因素推動下,將著力推動中醫葯發展列為國家戰略,加快發展中醫葯健康服務,深入開展中醫葯服務百姓健康推進行動,在深化醫改中充分發揮中醫葯作用,重點打造一批中醫葯健康服務知名品牌,形成中醫葯健康服務產業集群。
而在2013年10月,國務院出台的《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意見》中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建立覆蓋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務業體系,形成一定的國際競爭力,屆時健康服務業總規模達到8萬億元以上,而作為中國傳統醫學的中醫葯產業,基於「治未病」的理念,在健康服務領域有比較優勢。
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中葯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指出:醫療健康服務業的發展,首先是中國已經加速進入老齡化社會,對健康服務業的需求增加很快。數據顯示,2013年年底我國老年人已近兩億人,2020年將達到2.43億,2025年將突破3億,這為醫葯消費提供了強勁的支撐;其次是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社會積聚了巨大的私人財富,具有享受更高品質健康服務的能力,在市場有巨大需求和民眾有能力滿足需求兩方面作用下,醫療健康服務業就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從我國發展現狀來看,醫療健康需求巨大,這給醫葯類上市公司巨大的市場空間。從目前公布的上市公司看,業績已經部分反映了市場需求,並且這種高速增長仍將會得到延續。在目前市場跌宕的行情中,醫葯已經不僅僅體現為是傳統的避險需求,更多體現為進攻屬性,在市場調整的時候,反而是基金調倉醫葯股的較好時機。
如果幫到你,希望你採納,你的採納是我最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