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河北省應如何發展三次產業

河北省應如何發展三次產業

發布時間:2020-12-04 23:09:36

Ⅰ 京津冀地區產業結構趨同對三地經濟分量的影響分析論文該如何寫

東北老工業基地產業結構競爭力探析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和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在全國范圍內形成的多種形式的經濟區(圈)正快速地發展,主要有長三角經濟圈、泛珠三角經濟圈、京津冀都市圈、成渝經濟區及東北經濟區等。對每一個區域來說,產業結構是否合理及優化,絕不能僅從某個地區考慮而建立門類齊全的經濟結構,應從全國整體出發,按照統籌規劃,因地制宜,發揮優勢,注重特色,分工合作,協調發展的原則去形成適合各地特點的優勢產業。所以,《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強調各地區要根據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和發展潛力,明確不同區域的功能定位,從而形成各具特色的區域發展格局。

東北老工業基地位於東北亞的腹地,現已形成了以汽車、鋼鐵、石化、重型機械、醫葯、電子等為代表的中國工業行業最齊全的工業體系,並擁有發達的鐵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運輸相結合的運輸網路和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的科技人才優勢及豐富的自然資源。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發達國家製造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的國際背景和中國加入WTO及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國內歷史機遇下,東北老工業基地的主要產業功能被定位於裝備製造業及現代農業,而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的製造業近年發展很快,這些區域必將在資金、人才、技術、市場等方面和東北老工業基地形成比較激烈的競爭。本文將通過仔細分析東北老工業基地的產業結構競爭力,明確其在全國製造業中的定位及存在的問題並提出具體措施,為東北老工業基地在未來競爭中實現振興提供借鑒。

一、 區域產業結構競爭力評價指標

合理的區域產業結構能使資源配置達到有效、高效,從而使創造價值的能力達到最大化,所以區域產業結構是區域經濟能否健康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其競爭力也是區域產業競爭力的構成之一。按照科學性、可行性、可比性、系統性原則,在調研和徵求專家意見的基礎上,筆者建立如下區域產業結構競爭力評價體系,具體指標如表1所示。

1.產業結構水平

區域產業結構是指一個經濟區域的各類產業的構成和諸產業間量的比例和質的聯系等關系的總和。在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上,會表現出不同的產業結構水平和特徵。產業結構水平是反映區域產業結構總體狀況的指標,筆者主要是按三次產業分類法來分析區域產業結構的,所以反映產業結構水平的具體指標包括三次產業的產值、三次產業產值在全國的比重和比較優勢系數(註:比較優勢系數R=(某地區某產業增加值/全國某產業增加值)/(某地區GDP/全國GDP),R>1,表明具有比較優勢,R<1,則不具有比較優勢。)

2.產業結構高級化

隨著區域經濟的發展,產業結構會發生相應的轉換和演變,大致遵循從以第一產業為主的區域經濟發展的初期階段向以第二產業為主的階段、再向以第三產業為主的階段演變的逐漸高級化的規律。而且當區域經濟進入新經濟時代,高新技術產業也獲得快速發展。和第一、第二產業相比,第三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都是能創造更多價值的動力產業,所以通過三次產業比值、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及東北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佔全國的比重等指標可以表明區域產業結構的高級化程度。

3.產業結構效益

份額—偏離分量是評價產業結構效益的指標,以一定時期國民生產總值的年增長率為基準,分別測算區域按全國平均增長率可能形成的假定份額,進而將這一假定份額同區域實際增長額進行比較,來分析區域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相對於全國平均水平的偏離狀況。偏離主要是結構素質因素和區位素質因素形成的,當結構偏離分量為正(負),說明區域產業結構素質較好(較差);當區位偏離分量為正(負),說明區域產業區位素質較好(較差),產業本身競爭力較強(較弱)。

4.產業結構分工優勢

本文討論產業結構競爭力是基於產業功能定位的視角,所以當某一區域產業功能定位於某一或幾個產業時,其產業結構是否具有競爭力還要從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角度來評價其未來的發展空間。具體來說,結構的協調發展能力包括承擔分工職能的產業的規模、對本區域其他產業的帶動作用、與相鄰區域的產業合作互補的空間及對環境的影響狀況等方面,評價這幾方面的具體指標分別為優勢產業專業化系數、優勢(加工)產業增加值與原材料產業增加值之比、優勢產業結構相似系數、優勢產業環境影響指數。

二、 東北老工業基地產業結構競爭力評價指標分析

1.產業結構水平

2005年東北地區(包括遼、吉、黑)產業結構水平與長三角地區(包括滬、蘇、浙)的對應數據比較,除第一產業規模略大外,第二、三產業的規模都遠低於長三角地區,說明長三角地區無論在總體經濟實力還是第二、三產業的經濟實力上都遠遠高於東北地區,這將對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形成巨大的競爭壓力。

2.產業結構高級化

東北地區產業結構比較穩定並不斷向合理化、高級化方向發展,三次產業的比重從2000年的12.9∶51.5∶35.6變為2005年的12.5∶49.5∶38。從表3東北地區2005年產業結構高級化相關指標數據中,可見東北地區第三產業的發展不及全國平均水平,更遠低於珠三角和長三角地區,高新技術產業的實力也遠低於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這說明東北地區在未來發展中如不採取有力措施加快產業結構轉換和升級,產業對區域經濟的帶動力將無法與長三角等地區相比。

據統計,東北地區2005年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分別為38.7億美元、28.5億美元,佔全國比重僅為1.9%和1.3%,特別是其機電產品對外貿易逆差巨大,逆差額達到19.5億美元,其出口額佔全國2.2%,而進口額佔全國3.2%。出現逆差的主要原因是東北地區的產業創新能力較弱,據統計,2004年東北地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R&D經費為108.1億元,長三角為334.0億元;東北地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科技人員16.9萬人,長三角為44.8萬人。

3.產業結構效益

根據份額—偏離分析方法計算,按照全國「十五」期間經濟增長速度,東北地區國內生產總值應增加8161億元,但實際僅增加7387億元,偏離774億元,其中產業結構出現正偏離68億元,產業競爭力出現負偏離842億元。這說明東北地區產業結構總體上比全國平均水平要好,表現在勞動生產率較高的第二產業占較大比重,但各產業競爭力比較弱。

4.產業結構分工優勢

(1)專業化系數。專業化系數Z=(g1/g2)÷(Q1/Q2),g1、g2分別代表研究區域(本文為東北地區)及更高層次區域(本文為全國)同產業的凈產值,Q1、Q2分別代表研究區域及更高層次區域全部產業凈產值,Z≥1說明研究產業在研究區域專門化程度高。通過計算工業部門專業化系數可知東北地區形成專業化的行業有: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4.27),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2.88),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2.11),黑色金屬礦采選業(1.75),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製品業(1.37),水的生產和供應業(1.33),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1.30),燃氣生產和供應業(1.26),醫葯製造業(1.22),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1.18),農副食品加工業(1.15),煤炭采選和洗選業(1.12)。這12個專業化部門產值佔全部工業產值65.9%,其中裝備製造業產值佔28.8%。而與東北地區相比,長三角第二產業相對分散,除通信設備、電子設備等,其他幾大行業的比重都低於10%,前五個行業所佔的總比重也僅為40%。

(2)優勢(加工)產業增加值與原材料產業增加值比。此比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區域優勢產業的加工程度,加工程度越高將會對區域經濟產生越大的帶動作用。以遼寧為例,其裝備製造業增加值與原材料產業增加值的比值為52.9%,高於全國其他省市。區域優勢產業帶動作用的大小對區域經濟發展具有重大作用,由於製造業產業鏈較長,並易於形成產業集群,所以帶動作用較大。東北的優勢產業,如汽車製造業、石化及其他工業專用設備製造業、礦山設備製造業、輸配電及控制設備製造業等,大多具有產業鏈長、分工程度高的特點,如果能充分利用其潛在發展空間形成以大中型企業為核心,眾多小企業為其配套的垂直型產業集群,將充分帶動地方經濟的發展。

(3)結構相似系數。產業結構相似系數

式中,i、j代表兩個區域,xn代表某產業所佔比重,S越大說明兩個地區的產業結構越趨同,

Ⅱ 近來,河北省委、省政府相繼出台了《關於加快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河北省文化產業振興規

①政府抄要切實履行組織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職能,利用當地的文化資源,培育文化產業的龍頭,帶動當地文化產業的發展。(3分)②政府要切實履行組織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職能,發展科學、教育等文化事業,以文化事業的發展促進帶動文化產業的發展。(3分)③政府應切實履行公共服務職能,為文化產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3分)④堅持對人民負責的原則,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加強管理和引導,在提高經濟效益的同時,把社會效益放在重要位置,促進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3分)

Ⅲ 河北省針對第一、二、三產業採取的政策有哪些

北方石家莊北方學校「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這是高考的真實寫照。盡管教育產業化大量擴招,但是真材實料的好學校畢竟也那麼少。幾百萬的考生,顯然拼擠那麼一根獨木橋。每年都會有大量考生落馬下橋。這個時候,對考生和家長來說都是沉重的打擊。但是,他們沒有時間舔舐傷口。石家莊北方學校。又面臨著新的選擇--復讀還是在無數招生通知中選擇一所民辦大學或者成教? 石家莊北方學校 復讀吧,怕重蹈覆轍,而且孩子的心理負擔也相當重。民辦大學或者成教,現在國家辦的正牌子本科出來找工作都難,花了那麼多錢讀個歪學校,出來卻找不到工作,白白荒廢了光陰。前不久,重慶有上萬名農村考生放棄高考。「大學出來之後只能當藍領。」不少考生抱怨說。那為什麼還要讀個本科呢?要命的是,藍領也不是那麼好當的。像汽車維修這種技術工種,企業都願意招聘經過專業培訓的學生。石家莊北方學校本科生不僅專業不對口,而且四年來只學了一些課本知識,動手能力差。石家莊北方學校 因此,新興的職業教育變成一些落榜生的選擇。職業教育正是針對藍領的培訓教育。由於我國目前產業結構以製造業為主,這決定了我國技術型的藍領崗位需求遠遠大於白領這種知識型服務工種的崗位需求。石家莊北方學校 並且隨經濟發展、消費結構的變化,一些產業的技術工種需求會越來越擴大。石家莊北方學校 以汽車維修為例,依據標准普爾發布的數據,預計中國汽車銷售平均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長。而中國已是全球第四大汽車製造基地。而國家現又採取「汽車下鄉」政策來刺激汽車消費。這意味著,汽車售後服務--汽車維修的需求日益擴大。石家莊北方學校 而汽車從用途上講分工用、農用、家用,從產地來講有美國、日本、德國、中國等區別。因此,要進入汽車維修這一行,必須經過專業培訓,否則面對密密麻麻的線路,抓瞎了。汽車維修職業教育的確是前景光明。但是,得看準了。正因為職業教育在我國方興未艾,難免有人瞅著賺錢的機會招搖撞騙,魚目混珠。因此選擇好的學校非常關鍵。如何分辨學校好壞呢?石家莊北方學校以汽車維修職業教育為例來說。首先,看學校辦校時間。為什麼那些大品牌都喜歡標識自己歷史悠久?因為他們經歷了時間的殘酷淘汰。石家莊北方學校 市場競爭激烈,像北方汽修這樣能在這個市場上立足14年不倒的,那證明這個學校的確有過人之處,經得起考驗。否則,早就關門大吉。石家莊北方學校 第二,看學校辦校規模。像北方汽修這種資金雄厚、實力強的學校才可在全國布點,北方汽修在河北、四川、廣東、江西、山東、廣西、江蘇、河南、遼寧、陝西、安徽、湖南等省的一線城市共開設了13所學校。石家莊北方學校 第三,看學校教育質量。主要是專業設置是否全面、教師素質是否高等。這決定了學生入校後能否學到真材實料的東西,全面掌握汽車維修的技術。北方汽修開設了汽車美容、汽車電工、汽車電噴、汽車機修、高檔機修、汽車電子、汽車電腦、汽車業務管理等專業,專職教師團隊達3000餘人。石家莊北方學校 第四,看學校業內口碑。這一點主要是看從學校出來的學員們就業情況怎樣,他們對學校的看法如何。不管怎樣,親身經歷過的人才最有說服力。像北方汽修的畢業學員很多人找到的工作不錯,因技術全面業務過硬獲得嘉獎。他們對北方汽修都很感激。石家莊北方學校 現在社會發展了,高考未必是孩子的唯一出路。如果高考失利,相信孩子是最難受的。家長應主動撫慰好孩子,並針對孩子的特點、天性為孩子選擇一條出路。根據形勢的發展,像北方汽修這樣的職業教育學校對於孩子來說,也是一條好出路

Ⅳ 河北省產業結構優化 對策是什麼

轉播河北省產業結構調整的對策
(一)做強傳統支柱產業
河北省傳統支柱產業是河北經濟的特色和優勢,也是河北經濟發展的基礎。在傳統產業中鋼鐵產業、裝備製造業、紡織業需要引起高度關注,這三個產業對全省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因此應抓住有利時機,發揮優勢,推動河北鋼鐵產業結構升級,在做大的基礎上進一步搞強。繼續改造紡織業,使其在總量擴張的同時保證質量上取勝、技術上先進。有條件的企業可以率先淘汰原有落後的生產工藝,引進先進的技術設備,直接利用高新技術來支撐發展,實現產業結構的跳躍式發展。
(二)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從河北省來看,目前基本上屬於資源型經濟,原材料工業和初級產品較多,高附加值產品較少。因此,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努力實現由資源型經濟向創新型經濟轉變,是建設現代化河北的必然選擇。河北省環繞京津兩大城市,京津有很多的高層次人才和科研機構,這是河北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最大優勢。由於目前缺少與京津科技成果轉化相對接的產業平台,許多技術在河北省尚且落不了戶。因此,要利用京津加快河北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就必須搭建與京津科技成果轉化相對接的平台,為高新技術成果轉化提供條件,抓緊謀劃河北省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為產業結構調整創造條件。
(三)重視港口經濟
首先,應集中力量培育和扶持港口產業的發展。進一步加強曹妃甸深水港、秦皇島港、黃驊港和京唐港四大港的建設,發展成河北省的港口群,以使港口功能互補,發揮港口優勢。此外還要加大港口功能綜合開發力度,如大力發展倉儲、船舶修理、境內外加工工業、外輪供油基地、海上物流中心以利於港口產業鏈的形成和發展。
其次,要重視臨港產業的發展,打造沿海經濟隆起帶。為此要積極推進曹妃甸港、秦皇島港、京唐港和黃驊港臨港產業發展,建立循環經濟產業群,大力培育和發展海洋經濟和高新技術產業群。
第三,要充分利用港口城市中心區,發展沿海經濟開放的產業體系。將唐山市、秦皇島市、滄州市三大港口城市的中心區作為全省的經濟技術中心,充分發揮其集聚和輻射功能,形成開放的產業體系,以很好地完成銜接港口與內陸經濟的任務。加快港口城市中心區的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調整升級,並強化其產業基地與產業組織中心的功能。
第四,要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的集群化發展。在河北省內陸區域,應積極構建與港口經濟相呼應的產業集群,發揮河北省沿海優勢,優化資源配置,積極發展商貿、旅遊、金融等現代服務業。

Ⅳ 京津冀協同發展應該如何推進

據報道,日前中國領導人表示,京津冀協同發展要牽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和主要矛盾,在京津冀協同發展過程中,只有做到融入和服務,以產業和項目為支撐,才能真正受益。

目前京津冀三地共同發布的《關於加強京津冀產業轉移承接重點平台建設的意見》,初步明確「2+4+46」個平台,各地在承接產業轉移時必須發揮比較優勢,精準定位、錯位承接,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優化資源配置。

希望京津冀協同發展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就!

Ⅵ 如何京津冀區域經濟一體化

從京津冀區域合作機制的角度看,主要存在的問題有:

第一,高層次的合作磋商協調機制還沒有建立。近年來,京津冀高層領導雖進行了雙邊互訪和多邊協商,但一直未能建立起一套正式的高層協調機制,未能就區域內的產業結構調整、基礎設施建設及生態環境治理等戰略性合作問題進行深入磋商並達成共識,未能在尋求有關各方利益結合點及合作切入點上取得重大突破。

第二,缺乏整體合作的理念和合力。長期以來,北京功能定位是服務全國,這就必然使得北京不可能把更多精力放在區域發展當中,可以說首都意識要遠遠強於京津冀區位意識,這與上海更強調長三角中心形成強烈對比。
國家己經明確環渤海地區要率先發展,位於環渤海中心區域的京津冀在環渤海地區發展中處於十分重要的地位。三方的合作不僅對各自的經濟發展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而且對環渤海率先發展也將產生重要影響。但是,三方對如何共同爭取國家對區域經濟發展的支持、如何在國際國內的經濟活動中樹立環渤海區域形象等區域性的重大問題專注度不夠,共榮共贏、統籌規劃的整體合作理念尚未形成,因而合作的合力不足。三方政府間共同關心、利益一致的大的合作步伐緩慢。

第三,目前,三地在產品市場、生產要素市場、服務市場等多個層面都還不夠統一;不規范競爭、各自為政的問題還比較普遍。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要進一步推進京津冀之間的經濟技術合作,實現區域內的產業布局合理化,應進一步轉變觀念,培育市場機制,發揮市場在合作過程中的基礎性作用,同時發揮政府宏觀調控和在合作中的推動作用。

第四,市場機制為主,輔以政府宏觀調控的合作機制有待加強。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調節配置資源是一個基本方向,但目前京津冀區域國有資本占絕對優勢,多數民營企業規模還比較小。這種客觀現實一方面決定了企業包袱重,調整難度大,活力不足,有跨地區擴張慾望和輻射能力的企業比較少;另一方面也決定了政府對企業控制能力強、行政干預多,企業進行跨地區生產要素流動受到制約,市場配置資源的機製作用並不充分。所以,各城市政府之間溝通協調十分必要。應該成立由中央政府主持指導下的三省市高層協調機構,協調生產要素在區域內的流動與配置以及各地的中長期發展規劃。

破解產業同構難題

北京和天津作為該地區兩個特大型中心城市,由於聯合觀念的缺乏、行政地位的對峙以及由此形成的區域壁壘和特定時期形成的財政、投資、金融體制等方面的制度障礙,在爭做區域經濟發展的「龍頭老大」的過程中,出現了明顯的工業主導產業趨同現象,難以形成具有層次結構的產業聚集。這一狀況直接導致了資源難以在該地區范圍內的合理流動,限制了市場機制下對周邊地區輻射效應的產生。

從北京市情況看,北京市的三次產業結構從1995年開始由「二三一」型結構轉變為「三二一」型結構,是我國為數不多的幾個真正達到產業結構高級階段的地區之一,消費型城市特點較明顯。其形成原因,一是由於其城市經濟的特殊性質,土地大都被用於報酬率較高的工業及商業用地,農業在國民經濟中越來越占據較小的比重。二是其經濟快速發展,整體經濟實力不斷提高,第二、第三產業尤其是第三產業越來越對經濟發展起到更為重要的支撐作用,出現了明顯的產業服務業化。

從2003年開始,北京市「三、二、一」產業格局穩固。到2005年,第三產業佔到比重超過60%。北京雖然具有一定的產業發展水平,但總體來說,實力不強,影響到北京對周邊地區的產業帶動。

從長期趨勢看,天津市第二產業在GDP比重是逐步下降的,經濟結構也開始由「二三一」型向「三二一」型轉變。目前,天津市已基本形成以電子信息和現代醫葯為主的高新技術產業,以石油、化工、冶金等裝置性重化工業為主的臨港產業,以汽車、造船為主的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以物流、中介服務、金融、房地產為主的新型服務業和商貿服務為主的傳統服務業。
雖然發展階段小有差異,北京和天津兩個龍頭城市產業趨同現象依舊明顯。

一是兩地都已形成包括傳統基礎工業、高新技術產業和都市型工業在內的自成體系的工業。多年來,北京、天津兩地各自為戰,城市發展目標相似,導致產業結構自成體系、自我封閉,結構趨同加重,重復建設與無序競爭導致資源浪費。北京的首都優勢,天津的港口優勢及河北周邊各市的資源優勢與區位優勢沒能協同發揮,未能形成區域整體競爭能力。

北京作為全國的政治和文化中心,雖然已經形成了第三產業為主導的格局,但新興第三產業的主導地位尚未完全確立,地方財政和人員就業對第二產業的依賴性還比較強。因而與其他城市的產業差異性還沒有完全展開。

二是行業發展排行在兩地高度相似。在兩市的工業總產值行業排序中,電子通訊設備製造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電器機械及器材製造業、石油加工及煉焦業、化學製品製造業等,均是兩市工業生產總值中前幾位的行業。

三是高新技術開發區地位雷同。即使在目前兩地政府高度重視兩市協調發展,不斷調整城市規劃和功能定位的情況下,京津產業合作格局也沒有全面啟動。以京津塘高速公路沿線高新技術產業帶為例,這里分布著中關村科技園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廊坊經濟技術開發區、天津新技術產業園區、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天津港保稅區等6大園區,是京津兩地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高地所在。但從各開發區所開發的現有產品類別、品種和發展規劃上看,大都集中在電子信息、機電一體化、新材料、生物醫葯等幾個大方向上,造成帶內產業結構趨同。

由於沒有形成各自的特色產業,各地搶項目、拉資金的惡性競爭將不可避免,從而大大影響京津冀地區一體化進程和綜合競爭實力。

Ⅶ 河北省製造業產業結構存在的問題是什麼

河北省產業結構存在問題 1.從三次產業看,農業比較效益低,工業內部結構重,新興產業 起步晚、規模小,現代服務業發展不足;現代農業發展緩慢,農業 產業化程度不高,缺乏帶動力強的產業化龍頭企業,效益型農業和 都市型農業發展不足;工業中,鋼鐵、石化、建材 3 大資源型產業 增加值在工業增加值中的佔比一直在 50%左右,新興產業規模明顯 偏小;第三產業增加值占 gdp 比重 2010 年低於全國 8.7 個百分點, 傳統服務業仍佔主導地位,現代服務業尚未形成規模優勢。 2.從生產力布局看,沿海和環首都優勢尚未得到充分發揮。沿海 地區經濟總量佔比低,臨港產業起步晚。環首都 4 市盡管在承接北 京產業轉移上取得了積極成效,但承接的項目大多屬於傳統產業, 而真正利用首都技術、人才等優勢催生的新興產業項目還不多。 3.從企業看,領軍企業少、規模小,且行業分布不均衡。在中國 企業 500 強中,我省只有 17 家,其中,我省主營業務收入超 1000 億元的企業僅 2 家,超 100 億元企業只有 36 家。從主營業收入超 百億元的 36 家企業行業分布看,有 22 家屬於鋼鐵、石化和煤炭等 能源、原材料行業,裝備製造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僅有 4 家。 4.從產品結構看,存在「三多三少」問題,普通產品多、高附加 值產品少,原材料產品多、終端消費少,配套產品多、集成產品少。 5.從增長方式看, 主要是」 兩拼一靠」 (拼資源、 拼環境、 靠投資) , 粗放發展。 6.從投資結構看,基礎設施和資源型工業佔比高,新興產業佔比 低。 「十五」「十一五」時期,基礎設施和房地產投資共佔全社會 、 固定資產投資的 40.3%、44.2%。工業投資中, 「十一五」時期原材 料工業投資佔比達 36.8%,六大高耗能產業投資佔比達 31.7%,而 裝備製造業投資佔比最高的年份也未超過 30%,高技術產業佔比一 直在 20%以下。 7.從基礎設施對產業發展的支撐看, 「三脫節、一片黑」的特徵明 顯。港口與產業脫節、港口與城市脫節、港口與腹地脫節。

Ⅷ 河北省工業概覽是怎樣的

改革開放以來,河北省鋼鐵、裝備製造、石油化工、食品、醫葯、建材、紡織服裝內等七大主導產容業長足發展,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快速發展,全省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工業體系。
「十二五」時期,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省委省政府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認真落實國家創新驅動、工業轉型升級、「中國製造2025」等重大戰略,加快推進工業轉型升級、建設工業強省,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全省工業經濟實力不斷增強,信息化建設快速推進,轉型升級取得了明顯成效。

Ⅸ 河南經濟發達還是河北經濟發達

河北發達

河北屬於京津翼發展區,北京、天津、河北協同發展,河北用來分解北京的非城市功能,帶動河北經濟發展,新成立的雄安特區更為河北發展貢獻了大量GDP。

河南我國的戰略要地,是農業大省,其農業面積產量達全國之最,為全國供應著糧食,主要發展第一經濟,第二三產業發展比較緩慢,省GDP較河北較低。

(9)河北省應如何發展三次產業擴展閱讀

河南GDP增長:

2018年,河南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8055.86億元,同比增長7.6%,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0個百分點。

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289.38億元,同比增長3.3%;第二產業增加值22034.83億元,同比增長7.2%;第三產業增加值21731.65億元,同比增長9.2%。

2018年,全省第三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為45.2%,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50.0%,高於第二產業4.4個百分點[4]。人均生產總值50152元,增長7.2%。

河北GDP增長:

2018年,河北省三次產業比例由上年的9.2:46.6:44.2,調整為9.3:44.5:46.2,第三產業比重首次超過第二產業。全省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47772元,比上年增長6.0%。

2018年,河北省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2.4%。其中,城市上漲2.5%,農村上漲2.4%。分類別看,

醫療保健上漲7.4%,其他用品和服務上漲2.5%。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上漲6.2%,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上漲4.0%;農產品生產者價格上漲4.7%,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3.2%。

參考資料鏈接:網路——中國省競爭力排名

Ⅹ 河北唐山經濟和工業怎麼樣

唐山,是一座具有百年歷史的沿海重工業城市。唐山市地處環渤海灣中心地帶 ,南臨渤海,北依燕山,東與秦皇島市接壤,西與北京、天津毗鄰,是聯接華北、東北兩大地區的咽喉要地和極其重要的走廊。
唐山市是河北省經濟中心,同時也是未來發展前景最好的一個城市。 唐山市是我國京津唐大都市圈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我國重要的新型高科技工業基地和環渤海地區中心城市,中國海運中心之一和東北亞重要城市,著名的現代化生態城市,現代化國際性港口大城市,被譽為北方深圳!
20世紀80年代以來,唐山國民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迅速發展,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由於 1976 年地震的原因,20世紀80年代初期,唐山處於邊恢復邊建設的時期。1986 年恢復建設完成後,唐山經濟發展駛入了快車道。 1988 年全市國民生產總值實現第一個翻番; 1994 年實現了第二個翻番;1996 年跨入全國綜合實力 50 強。 農業農村經全面發展,果菜、乳業、瘦肉型豬、板栗、花生、水產品六大龍型經濟規模不斷壯大,農業產業化經營率 70%。在農村新民居建設上,我市探索和推廣了6種模式,一是集成建設的「六個一」(一頂、一牆、一能、一炕、一沼衛、一灶)模式,二是異地搬遷集約建設模式,三是就地改造整體新建模式,四是產業帶動功能分區模式,五是城郊村改造建設模式,六是村企共建合作共贏模式。唐山推行城鄉等值化建設,越來越多的農民生活在富裕,干凈,文明,安全,方便的唐山農村。
工業已形成煤炭、鋼鐵、電力、建材、機械、化工、陶瓷、紡織、造紙、物流 10 大支柱產業,機電一體化、電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四個高新技術產業群體高速發展。作為全國非常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業基地,唐山現有開灤、唐鋼、冀東水泥、機車車輛、三友鹼業、唐山陶瓷等一大批大型高科技骨幹優勢企業。對外開放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格局。
2008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561.19億元,比上年增長13.1%。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340.01億元,增長7.0%;第二產業增加值.29億元,增長12.9%;第三產業增加值1107.89億元,增長15.3%。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市人均生產總值達到48190元(按年平均匯率摺合6817美元),比上年增長13.0%。非農產業比重繼續上升。三次產業增加值構成為9.5:59.4:31.1。
全部工業完成增加值1955.49億元,比上年增長12.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1592.94億元,增長14.6%。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361.32億元,比上年增長31.3%。
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09.76億元,比上年增長24.8%。
全年實現進出口總額91.99億美元,比上年增長77.2%。其中進口額42.56億美元,出口額49.43億美元,分別增長79.7%和75.1%。
全年實際利用外資8.6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9.4%,其中外商直接投資8.36億美元,增長30.2%。
全年共接待國內外遊客960.9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5.6%,旅遊總收入47.98億元,增長34.4%。其中,接待國際遊客4.29萬人次,增長5.7%,旅遊外匯收入1654.75萬美元,下降0.5%;接待國內遊客956.66萬人次,增長25.7%,國內旅遊收入46.85億元,增長35.7%。
全年全部財政收入405.82億元,比上年增長22.7%,其中,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46.66億元,增長23.0%。
全年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6382元,比上年增長15.1%;農村居民年人均純收入6625元,比上年增長13.7%。
年末全市總人口729.41萬人,比上年末增加4.75萬人,其中市區305.53萬人,增加1.93萬人。在總人口中,農業人口485.02萬人,比上年減少3.41萬人;非農業人口244.39萬人,比上年增加8.16萬人;男性人口370.26萬人,女性人口359.15萬人,男女性別比為103.09∶100。全市人口出生率為10.37‰,比上年下降0.15個千分點;死亡率6.31‰,比上年提高1.53個千分點;自然增長率4.06‰,比上年下降1.68個千分點。

與河北省應如何發展三次產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
© Arrange www.ahjjxxzx.com 2010-2020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