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吉林省產業發展

吉林省產業發展

發布時間:2020-12-04 15:27:12

Ⅰ 吉林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醫葯產業發展的意見的明確總體要求和發展目標

(一)加快醫葯產業發展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省委九屆五次全會精神,進一步解放思想,發揮比較優勢,優化產業布局,著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轉變醫葯經濟發展方式,不斷提高醫葯產業競爭力,努力把醫葯產業打造成為全省支柱產業。
(二)加快壯大醫葯產業規模,提高發展質量,培育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優勢的醫葯骨幹企業和品牌。預計到2011年全省醫葯產業現價總產值達到1000億元,其中醫葯工業產值650億元,中葯農業及醫葯服務業產值350億元。
到2012年全省醫葯產業銷售收入達到1000億元。努力把吉林省建設成為國家重要的醫葯研發、生產和出口基地,以及在國內外有重要影響的中國長白山北葯基地。

Ⅱ 吉林省驢產業發展現狀

中國肉驢行業深度調研報告2010/7/16最新

近些年來,我國畜牧業呈現出加快發展勢頭,截至年,畜牧業產值已佔農業總產值的34%,畜牧業發展快的地區,畜牧業收入已佔到農民收入的40%以上。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畜牧業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畜產品總量大幅增加,畜產品質量不斷提高。特別是近些年來,隨著強農惠農政策的實施,畜牧業呈現出加快發展勢頭,畜牧業生產方式發生積極轉變,規模化、標准化、產業化和區域化步伐加快。我國畜牧業在保障城鄉食品價格穩定、促進農民增收方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許多地方畜牧業已經成為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成為增加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一大批畜牧業優秀品牌不斷涌現,為促進現代畜牧業的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毛驢是草食家畜.發展肉驢加工.具有如下特點:①肉驢耐粗飼。毛驢飼料來源廣.玉米、大豆、小麥等各種農作物的秸稈及雜草都可作飼料.糧食等精飼料用量極少。②肉驢疾病少。與牛、豬、羊及家禽相比,毛驢疾病少,管理粗放。③周期短。毛驢生長期比牛、馬等都短.大約為1年半。④投資少。1頭驢的飼草成本大約為300元,成年驢的價格在2000元左右。雖然具備這些優點,但是過對全國肉驢市場調查發現.毛驢資源在急劇下降.毛驢宰殺戶逐年減少.驢皮貨源十分緊缺。東阿縣阿膠事件的出現使得養驢行業得到了社會前所未有的關注,而驢皮緊俏.必然會拉動養驢經濟效益的提高,而且現在驢肉餐飲項目十分火爆,驢肉價格年年升高,而且有地方有一驢難求的局面,特別是北方地區,如河北、山東等地方,現在驢的役用價值慢慢變為商品肉驢價值,發展肉驢加工具有非常可觀的前景。

第五章 2006~2010年肉驢加工行業分省市發展狀況分析
第一節 2009~2010年遼寧肉驢產業發展現狀
1、主要品種
2、良種繁育與推廣
3、營養、飼料現狀
4、疫病防控現狀
5、產業化經營現狀
6、產品深加工情況

只能提供這么多了,內容,你可以自己這樣查一下就可以找到了。到中國畜牧網上就有的。呵呵。

Ⅲ 吉林省有哪些優勢行業在中國

尊敬的陳沖理事長,各位副理事長,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
今天中國軟體行業協會將在這里表彰「中國十大創新軟體企業」,揭曉「中國十大創新軟體產品」,在全行業大力宣傳自主創新精神,樹立著名軟體企業和軟體品牌,鼓勵支持企業做大做強。這必將激勵更多的軟體企業積極主動地開展自主創新,進一步提高中國軟體行業在全球化中的競爭優勢。
黨的十七大提出的大力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的融合,是我國工業化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同時也為軟體產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吉林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視發展軟體產業,重視軟體企業的自主創新,提出了把吉林建設成為軟體產業強省的目標,先後出台了多項優惠政策支持軟體產業發展。
近年來,吉林省軟體產業蓬勃發展,從事軟體業務的企業超過600戶,從業人員約3萬人。2000年-2007年,吉林省軟體產業銷售額保持了逐年增長的良好態勢,每年銷售額增長都在30%以上。吉林省軟體產品在汽車業管理軟體、信息安全軟體、生物識別軟體、中小學教育軟體、電力企業管理軟體等方面都有了新的發展。
這里呢,我也給大家推薦一下市場,吉林省作為老工業基地之一的省份,在產業方面有相當強大比較優勢和市場空間。當前都在推進「兩化融合」,今天軟體產業的精英們聚集在這里,今天我把吉林省的產業情況向大家做一個介紹,希望大家能尋求到你們發展的空間。大家都知道,吉林省是汽車工業的搖籃,當前中國汽車行業的主要產品及主要技術都在長春及上海這兩大城市,具有相當強的比較優勢,當然其它兄弟城市的企業工業也相當發達,但是汽車產品的自主創新,引進技術的水平和等級,這兩個城市具有相當的代表性。在兩化融合的進程,我想軟體產業界的認識應該有充分的認識。
另外吉林在全國具有相當強大比較優勢的兩個行業是石油和化工,吉林省有一千噸煉油和百萬噸乙烯的石化龍頭企業,在化工產業方面,我們是在全國化工產品最多,數量最多,代表性最強的石化基地。吉林省還有兩個在全國有比較有代表性的行業一個是中葯產業,一個是玉米產業。
在未來幾年的發展中,我們要積極應對當前宏觀經濟環境出現的各種變化,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信息化帶動工業化進程,准確把握軟體產業發展趨勢,搶抓機遇,加快發展,不斷強化吉林省軟體產業的特色和優勢,做強做大軟體企業,切實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發展軟體和服務外包,進一步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抓好軟體產業優惠政策的落實,加快基礎設施公共平台建設,積極推進啟明軟體園建設,進一步提高長春、吉林、延邊等軟體園建設水平,進一步推動軟體產業持續快速發展。
吉林省軟體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軟體行業協會、兄弟省市軟體行業協會及全國軟體業同仁的支持和幫助。希望今天來參加峰會的各位嘉賓,對吉林省軟體產業的發展多加指導,借這次開會的機會,多了解吉林省,多了解吉林省軟體企業,加強交流與合作,共同推動軟體產業又好又快發展。
最後祝∽4蠹夜ぷ魎忱

Ⅳ 吉林市的主要經濟產業是什麼

是農業。主要經濟增長點是農業和旅遊業。未來吉林市會提升金融供給質量、暢通資金循環堵點,統籌推進穩增長、強基礎、補短板、調結構、促融合,把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戰略性新興產業等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發展前景會更好。

吉林市的第一產業發展狀況:

1、2017年,吉林省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482.12億元,比上年增長3.3%。其中,實現農業增加值769.91億元,增長5.3%。

2、林業增加值62.01億元,下降5.4%;牧業增加值570.06億元,增長2.5%;漁業增加值27.23億元,增長3.4%;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52.91億元,增長2.6%。

(4)吉林省產業發展擴展閱讀:

吉林市未來的改革方向:

1、豐富融資模式,拓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資渠道。鼓勵銀行、擔保、創投等機構加強合作,引導各類社會資本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積極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引入合格投資者。吉林省還設立了省級科技風險投資基金,加強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

2、國開行吉林省分行深化銀政企合作,引導和支持成長型企業參與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領域和重大工程,與企業在專項建設基金、技術改造項目貸款、PPP等領域深化合作,優先將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納入省級擬上市企業資源後備庫。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經濟網-吉林戰略性新興產業蓬勃發展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經濟網-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穿越產銷那道「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吉林 (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

Ⅳ 吉林省蛟河市,適合什麼產業發展

吉林省蛟河市。這里的水田比較多,一般的適合養殖或者種 水稻。

Ⅵ 吉林省內,什麼行業最有發展前景,什麼行業最有潛力

都一樣,關鍵還是靠你自己!

工作不好找。

我就給你說實際點兒的吧。

不要覺得工資太低就不去干\

現在這些學生很能夠多都是眼高手低.

以為自己這樣也能幹那樣也能幹,

很簡單的事情都做不好,

如果你是老闆你會把重要的事情給一個沒有經驗的大學生干嗎

你會給他很高的薪水嗎?

所以我們應該眼低手高

一步步地來

如果你有能力

老闆是不可能不要你的!

2008年求職的人太多

所以不要讓機會跑遠了

有機會一定要抓住.

工資低我們可以學到經驗嘛!≈~
做人要有方向,並且這個方向要牢固,不能朝三暮四,有了正確的方向你就會發現你的前面就有了一條大路,還要有自信心,不要懼怕未知的工作能不能勝任,積極去面對,勇敢去嘗試,你就會成功的,不管有什麼困難,記住一句話「這一切都會過去,只要決心成功,成功就屬於你」!
首先,最有前景的,是把握自己的關系網和經驗。行行出狀元。你選擇你所特長的。自然會為你帶來很多優勢。每行都有龍頭老大。

其次,缺少經驗和關系網的個人創業,比較有前景的,是大眾所需,消費忠識度比較高的行業,比如飲食,零售、生產。這些行業,只要你用心客戶。大家就會持續的給你支持!

行行出狀元,最你最擅長,最容易成為狀元的,自然最有前途!

1:考慮你的興趣,做你最喜歡做的,只有讓工作成為樂趣。你才能更好的在這個行業發展。

2:分析你擁有經驗,做你最擅長的。內行的身份,會讓你在很多事情上得心應手。

3:這里強調一下關系渠道,這個靠社會生活中的積累。多一個渠道等於多一個機會。往往發財靠關系。這話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4:再看看你的資金情況!幾萬元,可能做不了什麼大的投資。一方面,你可以作為自己生活保障,選擇一個平台,去工作學習一番。同時積累閱歷和經驗。另一方面,可以嘗試一些低投資的行業,比如個體戶、小攤販、網路商店。逐漸積累成本和渠道。

5:適當的也要考慮一下,地區的商情。這個說起來比較復雜。其實也是個人的經驗。做一個商人,需要有一定的商業嗅覺。到什麼地區,就能估計到做什麼會比較容易立足。也可以請教一下當地的投資顧問公司,甚至工商局。他們或許能給你不少啟迪。

Ⅶ 吉林省 的產業布局結構 急!!

吉林省產業結構現狀分析
(一)吉林省產業結構現狀與美國產業結構比較
美國經濟的高速發展與其產業結構的優化是密不可分的,優化的產業結構是生產力發展的結果,是經濟發展的需要,是社會經濟發展規律決定的,也是各國、各地區經濟發展的普遍趨勢。通過與美國產業結構的比較,可以發現吉林省產業結構中當前存在的問題。
1.產業人口結構的比較
美國的勞動人口在三次產業結構中的分布呈現倒三角形結構。即第一產業佔3%,第二產業佔28%,第三產業佔69%。吉林省的產業結構呈現以農業勞動人口為寬底邊的結構,吉林省目前農業勞動人口佔50%,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勞動人口分布基本持平。
2.產業產值結構比較
美國的產業產值結構依然呈現倒三角形,即第一產業佔2%,第二產業佔23%,第三產業佔75%。吉林省的產業產值結構圖形呈現棗核形,即第一產業佔19.4%,第二產業佔45.2%,第三產業佔35.4%。
通過產業人口結構和產值結構的比較.可以看到美國的產業結構為一元化結構,即產業人口分布由高到低的順序為三、二、一,產業產值由高到低的順序也是三、二、一。吉林省的產業結構為二元化結構,占就業勞動人口最多的第一產業的產值最少。吉林省產業結構的不合理性主要在於:手工的農業、機械的工業和緩慢發展的第三產業。
(二)吉林省產業結構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農業機械化程度較低
近年來,吉林省農業改革進展順利.隨著科技在農業中的應用,農產品的附加值有所增加。但是,在農用工具現代化、農業機械方面還有待加強,手工程度較大,仍然對農業勞動力的投入有較高的要求,沒有對工業形成有效的需求。
2.第三產業發展緩慢
第三產業是經濟發展的潤滑劑,是知識、科技、資本集中型產業。只有高速發展的第j產業.才能有效地實現產業結構調整,才能在全范圍內實現生產要素的有效分配。經過幾年建設,吉林省的第三產業雖然已經有一定規模,但目標向內主要瞄準的是城鎮居民服務業,外向性和工業目標不明確,信息業和生產技術服務業不完善,不能有效地促進資金、科技等生產要素內、外融通。
3.工業脫離第一、第三產業,獨立發展
機械化的工業與手工農業和緩慢發展的第三產業不協調,工業只是向農業索取原材料,沒有將農業需求作為主要的市場。同時,由於第三產業的滯後,工業在生產要素配置方面自我完善.沒有給第三產業提供足夠的市場空間,沒有對第三產業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同時也抑制了自身的發展。
總之,吉林省產業結構發展中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三次產業脫節,不協調,沒有形成相互促進的作用形式。
二、吉林省產業結構調整的方向和重點
(一)加快發展第三產業
第三產業的發展是衡量社會經濟發展程度和現代化水平的一個重要標志,是現代化經濟的一個重要特徵,是生產社會化程度和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必然趨勢。發展第三產業可以大量容納從農業中分離出來的勞動力,調整勞動人口結構:可以全面提高農民素質,促進農業現代化:可以促進科技、資本融通,推動生產要素市場化進程。根據吉林省的實際情況,當前在發展第三產業的工作中應重點作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對經濟發展具有全局性、先導性的基礎行業
主要是科學研究事業、教育事業、交通運輸業、郵電通訊業和公用事業.為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作好基礎工作。
2.為生產和生活服務的行業
主要是商業、物資業、旅遊業、房地產業、倉儲業、居民服務業、飲食業、文化衛生事業等。這些行業與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密切相關,而且投資少、見效快、就業容量大,可以有效地促進農業人口的分流。
3.農村的第三產業
主要是為農業產前、產中、產後服務的行業,為提高農民素質和生活質量服務的行業。這些行業有助於促進農用機械的發展,促進農業現代化的進程。
4.促進生產要素融通的行業
主要是對外經濟貿易業、金融業、保險業、信息業、咨詢業(含科技、法律、會計、審計等)和各類技術服務業等。機械化的工業不需要過多的勞動力投入,但對資金、技術等生產要素的要求越來越高。金融業、信息業、各類技術服務業和對外經濟貿易等行業有助於發展外向型經濟、促進生產要素的融通,保證工業的順利發展。
(二)調整優化第二產業
吉林省工業主要矛盾表現在:內部結構不合理,行業間發展不平衡.基礎工業落後於加工工業的發展,加工工業結構的變動滯後於需求結構的變化,致使一些企業因原材料缺乏或市場開發不力而開工不足。調整和優化吉林省工業結構,應作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繼續加強基礎設施與基礎工業的建設
要加快交通、能源、通信、重要原材料和水利等基礎工業和基礎設施的開發與建設,要選擇機械電子、石油化工、汽車製造、電子信息產業和建築業作為先導產業,以帶動和促進整個地區經濟的增長。
2.積極發展新興產業和高技術產業
特別是發展信息、生物工程、醫葯、合成材料、糧食深加工和環保等產業。
3.面向農業
將農業作為主要市場,發展為農業提供工具、運輸、自來水、電力、蒸汽、熱水、煤氣的行業。
4.積極拉動第三產業
在生產要素的配置、信息咨詢、技術服務等方面,充分利用已有的行業.為其提出要求和指導。一方面,可以留出更多的精力自我完善和發展;另一方面,又可以為第三產業的發展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
5.遵循市場經濟規律,鼓勵開發適銷對路產品和名優產品
綜合運用多種手段,限制沒有市場銷路的產品生產,採取有力措施加快企業技術改造,努力開發有市場需求的新技術、新工藝和新產品。
(三)大力加強第一產業
吉林省是糧食大省,在發展中依然存在基礎薄弱.勞動生產率低下,產品單一、農業結構升級緩慢的問題。調整和優化農業產業結構,處理好農村內部第一、二、三產業之間的關系,把多餘的勞動力、資金、物資向第二、三產業轉移,引導和支持鄉鎮企業面向市場調整結構,提高管理水平和技術水平。具體應作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調整農業內部結構
在確保基本糧食作物穩定增產、品質提高的同時,鼓勵農民開展多種經營,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和區域比較優勢,向農業的廣度和深度開發。
2.積極推動鄉鎮企業發展
主要是醫葯和糧食深加工業,鄉鎮企業的發展可以有效地實現農業勞動力分流,使農業剩餘勞動力離土不離鄉,進廠不進城。
3.處理好發展小城鎮與保護耕地的關系
在全地區范圍內.統籌規劃,採取有力的政策措施,一方面加快小城鎮發展,另一方面,切實保護好農用耕地。
當然,產業結構的調整,需要三產之間的協調配合。農業現代化要求實現有效的人員分流,大力發展第三產業是人員分流的關鍵,發展第三產業又需要工業的積極配合,工業的發展需要向農業索取原材料,現代化農業的需求又為工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吉林省是以汽車、醫葯、糧食深加工為主的老工業基地,又是糧食大省,只要正確處理好三次產業之間的關系,必將會推動整個地區的經濟發展。

Ⅷ 吉林省現在的主導產業,關聯產業,潛導產業是什麼

吉林省是農業大省,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是農業增效,農民就業增收主要途徑,是提高農村生產力水平,建設小康社會重要支柱,也是實現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主要措施。

一、抓住機遇,加快發展,提高農產品加工業戰略地位

回顧該省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歷程,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實現了三次跨越。起步於「八五」階段,快速發展於「九五」階段,整合擴張於「十五」階段。2000年底全省農產品加工業銷售收入達到300億元,比1995年翻了一番,實現了第一次跨越;2004年,全省農產品加工業銷售收入達到670億元,比2000年又翻了一番,實現了第二次跨越;去年突破1800億元,在2004年基礎上再翻一番,實現了第三次跨越。

近年來,在國家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的引導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農業部的大力支持下,我們堅持用工業化思維謀劃農業,依託豐富的農產品資源,努力做大做強以玉米為主的農產品加工業,初步走出了一條農業資源大省圍繞農業辦工業、辦好工業促農業,強工興農、協調發展的新路子。近五年,農產品加工業每年都以25%以上的速度遞增,成為最具活力和希望的支柱產業。農產品加工業的快速發展,從五個方面推動了全省經濟發展。

一是提高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穩定了糧食和畜產品市場及其價格,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這是該省糧食生產連續五年豐收、近三年連創歷史新高,2008年產量達到568億斤的根本原因,也是畜牧業快速發展,肉類總產量達到384萬噸,人均肉類佔有量連續11年居全國之首的基本保證。加工業的發展不僅使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定提升到500億斤階段性水平,而且也提高了國家糧食和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二是推動糧食產業走上良性發展之路。一方面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拉長了糧食產業鏈條,轉化增值的幅度不斷提高,把幾代吉林人的玉米黃金夢變成了現實;另一方面,破解了賣糧難這道困擾我們十幾年的難題,徹底扭轉了過去豐收後糧食賣不了、儲不下、調不出、補不起和增產不增收甚至增產減收的局面。

三是形成了農民多元就業增收、快速增收的新格局。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解決城鄉就業近330萬人,佔全省城鄉就業人員的20%,形成了就地就近省內為主的就業局面。同時,使農業生產效益穩步提高,農民轉移就業的勞務收入明顯增加,再加上其它產業的發展,目前廣大農民已經形成了多路進財、多元增收的格局。2005年全省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幅18.6%,2006年增幅8.8%,2007年增幅10%,2008年達到17%以上。

四是推動了全省工業結構升級。多年來,吉林工業一直是汽車和石化兩大產業支撐,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壯大,使工業經濟從兩輪驅動轉向三足鼎立。到2008年底農產品加工業銷售收入達到1860億元,增長18%。

五是增強了縣域經濟發展活力。目前,多數縣份,農產品加工業已經成為縣域工業的主導產業,縣域GDP、固定資產投資、財政收入三項指標增速連續兩年超過全省平均水平。到2008年底,縣域GDP增長19%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40%以上,財政收入增長30%以上。「農業大縣、工業小縣、財政窮縣」的狀況正在有效改變。

二、創新思路、強化措施,做大做強農產品加工產業

該省農產品加工業之所以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做大做強的關鍵在於解放思想,科學謀劃,強化措施,合力推進。

一是進一步明確指導思想。農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之後,隨著農業和農村工作形勢和任務的不斷變化,客觀上要求我們必須及時調整工作思路和指導思想。從多年實踐探索中我們體會:統籌城鄉、工農和整個「三農」工作,必須堅持用工業化思維謀劃農業、堅持用效益理念運作農業,堅持提升產業層次發展農村經濟。為此,省委、省政府提出舉全省之力將農產品加工業打造成該省的支柱產業的重大戰略決策。

近幾年的實踐證明,正是我們抓住了農產品加工業這個關鍵點,不僅解決了農戶小生產與大市場對接的矛盾,而且拉長了農業產業鏈,實現多層次、多環節增值增效;不僅使農民分享到了農產品加工環節的增值收益,而且還推動了農村生產力的發展;不僅促進了規模發展集約經營,而且還推進了標准化生產,實現農產品提質增效。全省上下形成了發展糧食不是包袱是優勢,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不是權宜之計是戰略之舉的共識。

二是大力培植龍頭企業。龍頭企業是上連市場,下連基地,輻射帶動千家萬戶,在加工轉化、多重增值、打造品牌、開拓市場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近三年來,我們採取內扶外引、重組兼並、技改擴產等措施,新上較大規模農產品加工項目2025個,其中投資1億元以上的就有52個,形成了玉米、水稻、大豆、肉豬、肉牛、禽業、中葯、特產、乳業、綠色食品等10大龍型加工企業群。全省較大規模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達到3510多戶,省有重點龍頭企業320戶,其中銷售收入億元以上的90多個;糧食加工能力達到350億斤,實際加工280億斤,畜禽加工能力達到4.1億頭(只),實際加工3.1億頭(只);農產品加工業覆蓋農戶253萬戶,占農戶總數的66.4%。

目前,長春大成玉米公司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玉米深加工企業之一,加工能力位居世界第二,賴氨酸銷售占據世界市場的70%。皓月集團成為亞洲最大的肉牛加工企業,牛肉出口量佔全國的50%;德大公司成為國內最大肉雞加工企業,進入全國進出口500強企業行列。短短幾年,糧食、畜禽和特產品加工品種從不足100個發展到3000多個。玉米加工增值幅度達到數十倍。

三是建設高標准生產基地。生產基地是加工企業的第一生產車間,決定著企業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圍繞基地建設,主要抓了三件事:

(一)推行標准化。從產地環境,種植養殖過程,到產品加工、包裝銷售,全程實行標准化,制(修)定和執行各類各項標准達到1096項。

(二)技術集成化。從2004年開始,該省連續五年通過財政補貼13500萬元,組裝集成了一批綠色食品生產操作技術和高產高效優質的農業技術,在基地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基地建設規模化。集中力量建設優勢農產品產業帶,中部黃金玉米、東部林特葯、西部雜糧油料和城郊肉蛋奶瓜果菜等四大區域優勢農產品產業帶不斷上規模上水平。

四是堅持發揮政府的推動作用。從該省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進程看,既是市場選擇的結果,也是政府推動的結果。各級政府不斷加大對農產品加工業的支持和指導力度,努力搭建了五個平台。

(一)政策平台。為促進該省農產品加工業又好又快發展,2005年省委、省政府連續出台了《關於進一步促進鄉鎮企業快速高效發展的若干意見》(吉發[2005]26號)和《關於進一步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意見》(吉發[2005]27號)兩個文件,為農產品加工業提供政策支持。同時連續三年在全省開展了鄉鎮企業「創業杯」競賽活動,全力推進該省以農產品加工業為主的鄉鎮企業快速高效發展,對成績突出的市(州)、縣(市、區)政府和部門進行表彰獎勵。

(二)融資平台。省政府設立農業產業化專項資金,採取貸款貼息、項目補助形式,引導金融資本進入農產品加工業。2007年和2008年分別安排2億多元,拉動社會投入300多億元,其中固定資產貸款100多億元,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三)利益連接平台。近幾年省政府組織省級重點龍頭企業與縣市區開展了農產品產銷對接,發展訂單農業,大力推行「企業+合作組織+農戶」等產業發展模式。目前,全省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到4806個,帶動農戶205萬戶,實現了企業和農戶利益共享、風險共擔、互利雙贏、共同發展。

(四)市場開發平台。各級政府把培育品牌、推介名牌、開發市場作為工作重點,著力整合了吉林「鼎吉」大米、吉林長白山人參、通化葡萄酒和長白山泉陽泉礦泉水四大品牌。皓月分割牛肉、德大火腿腸、通化葡萄酒等一些產品相繼被評為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產品和中國名牌農產品,尤其是連續舉辦7屆長春農博會和30多次境內外展會以及全國鄉鎮企業振興東北老基地農產品加工貿易博覽會,推介名優特綠新產品2000多個,打造了吉林農產品加工業這一優勢品牌。

(五)項目建設平台。建設農產品加工項目庫,儲備農產品加工項目500多個,同時建設了22個農產品加工業集中區,實行重點企業、骨幹企業區域推進,大項目、重點項目集中擺放,中小項目加大扶持力度,有效地解決企業資金、用地、水電等一系列制約性問題。

三、立足全局、精心謀劃,在高起點上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吉林是全國糧食主產區,是商品糧主要調出省份之一,在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上,我們將立足建設現代農業,繼續加大扶持力度,建立多元化投入機制、資源整合機制、技術創新機制、企業家成長機制,推動農產品加工業實現區域聯合、集群發展、多極增長、整體推進。

一是繼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重點扶持食品加工業發展。逐步增加農產品加工專項資金額度,大力扶持引導發展綠色、文明和現代的農產品加工企業。貫徹落實省政府《關於促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農產品加工業平穩較快發展政策措施》[2009]56號文件精神,確保農產品加工業平穩較快發展。到2010年農產品加工業銷售收入達到3000億元以上,到2015年達到6000億元以上,在現在的基礎上實現翻二番的目標。

二是進一步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按照建設現代農業的要求,通過增產100億斤商品糧工程,實施沃土工程、科技創新工程、農業機械化工程、中低產田改造工程等綜合措施,穩步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力爭通過五年的努力,全省糧食產量在500億斤的基礎上再增加100億斤,總產量達到600億斤。糧食加工能力穩定在350億斤水平。

三是強化管理,搞好服務。2007年8月省編辦已批准省鄉企局加掛農產品加工局牌子,明確了農產品加工業的行政主管部門,同時《吉林省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條例》已列入省人大五年立法計劃。今後我們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加大農產品加工業推進力度,整合各方面力量,合力推進該省農產品加工業又好又快發展。

該省農產品加工業,正在走出一條農業良性循環發展之路,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及全國農產品加工業工作會議精神,切實推進農產品加工業又好又快發展,為全省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的產業支撐。

編後語: 農產品加工業不僅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而且在活躍經濟和滿足人們多方面需要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應該看到,在眼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這場重大戰役中,農產品加工業既是被扶持對象,更是「沖鋒陷陣」的重要力量。在應對危機中把農產品加工業做大做強,是保當前增長的需要,更是保長遠發展的需要。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為保增長增添動力、為擴內需創造條件。從資源稟賦和市場空間來看,我國經濟保持持續較快增長具備堅實基礎,把這些好的條件和因素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在應對危機中把農產品加工業做強,農產品加工業就可以發揮重要作用。

閱讀全文

與吉林省產業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