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產業化發展

產業化發展

發布時間:2020-12-04 10:34:10

1. 什麼是產業化經濟

「產業化」的概念是從「產業」的概念發展而來的,要理解「產業化」,首先需要搞清什麼是「產業」。所謂「產業」,本來意義是指國民經濟的各種生產部門,有時也專指工業。後來隨著「三次產業」的劃分和第三產業的興起,則推而廣之,泛指各種製造提供物質產品、流通手段、服務勞動等等的企業或組織。「產業」這個概念是屬居於微觀經濟的細胞與宏觀經濟的單位之間的一個「集合概念」,它是具有某種同一屬性的企業或組織的集合,又是國民經濟以某一標准劃分的部分的總和。 講到這「化」那「化」,實際上「化」的意思都是大體相同的,是指要形成社會普遍承認的規模程度,通行法則和在全社會范圍內達到通變,以徹頭徹尾地從質的規定性上達到提倡的目標。「產業化」即是指要使具有同一屬性的企業或組織集合成社會承認的規模程度,以完成從量的集合到質的激變,真正成為國民經濟中以某一標准劃分的重要組成部分。 以農業產業化為例,其基本內涵是,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依靠龍頭帶動和科技進步,對農業和農村經濟實行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一體化經營、社會化服務和企業化管理,形成貿工農一體化、產加銷一條龍的農村經濟的經營方式和產業組織形式。 農業產業的基本思路,確定主導產業,實行區域布局,依靠龍頭帶動,發展規模經營,實行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動基地,基地連農戶的產業組織形式。 農業產業化的基本類型主要有:市場連接型、龍頭企業帶動型、農科教結合型、專業協會帶動型。我地區是以龍頭企業帶動型為主,多種形成相結合的綜合形式。 農業產業化的基本特徵:1、面向國內外大市場;2、立足本地優勢;3、依靠科技的進步;形成規模經營;4、實行專業化分工;5、貿工農、產供銷密切配合;6、充分發揮「龍頭」企業開拓市場、引導生產深化加工、配套服務功能的作用。採取現代企業的管理方式。 農業產業化的實現方式和目的 1、使農民真正得利,這是實行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核心。實行產加銷一體化。目的是使農民不僅獲得生產環節的效益,而且能分享加工、流通環節的利潤,從而使農民富裕起來。這是推進農業產業經營的宗旨。 2、土地產出率和農產品轉化為商品率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這是實行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目的。 3、農業科技貢獻率有較大幅度的提高,這是實行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關鍵。 4、農產品的生產與市場流通有效地結合起來,這是實行農業產業化鏈條的首要環節。 5、以「龍頭」企業來內聯千家萬戶,外聯兩個市場為引導,帶動、輻射農業產業化的發展,這是實現農業產業化的中樞。 6、有一批主導產品、一批「龍頭企業」、一批服務組織、一批商品基地。

2. 產業化的思路

農業產業化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
第一,農業生產向廣度深度發展,必然要求優化農業資源配置,提高農業生產要素的利用率。優化資源配置,就是在工農業之間、地區之間、農業主體之間配置有限的資源,配置得好,農業生產效率就高,生產發展就快,反之,效率就低,發展就慢。農業產業化就是遵循市場經濟規律,以國內外市場為導向,利用市場機制優化配置資源,最大限度地發揮農業資源的效力。
第二,農業產業化就是在市場經濟價值規律的作用下,產業鏈各主體之間合理利用各種資源,節約人力、財力,提高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的一種表現。
第三,農業專業化分工,需要進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進而推進了農業產業化的形成。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投資者如農戶;農業企業要對投資的最終效果負責,這就迫使決策者必須深入市場調查,密切注視市場動態,根據市場需要來決定投資的方向和規模。作為宏觀管理者的政府,也是根據市場供求關系變化的信息來制定調控的政策和措施,使調整的決策易與實際生產相吻合,這就可以有效地減少和避免產業發展的盲目性,使農業產業結構大體上能保持動態的協調平衡,從而推進農業內部專業化生產的提高,進而推進農業產業化的進步與發展。
第四,農業向現代化邁進,呼喚組織制度創新。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進步客觀上要求社會生產方式的不斷調整和變化,農業產業化是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形式和制度的進步,是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矛盾運動的必然結果。 農業產業化是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經濟發展的重要前提是產業結構優化,而產業結構優化需要具備兩個基礎條件,一是產業結構優化設置應適應其自身演進規律,二是產業結構優化調整應以其自身變動趨勢為基礎。產業結構從低級到高級演化是在特定條件下存在的一種必然趨勢。農業之所以屬於弱質產業,是因為農業僅限於從事初級產品生產;滯留隱性失業即剩餘勞動力過多。農業產業經營通過從事集約高效的種養業,著重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和運銷業,可以吸納相當多的勞動力就業創造價值擴大增值;同時,城市裡的農產品加工業及其他勞動密集型產業應當向農村區域轉移,為農村發展二、三產業提供更多機會,鄉鎮企業要以著重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和運銷業為戰略方向,適當集中,與小城鎮建設結合起來,從而形成眾多的強有力的經濟增長點,轉移更多的農業勞動力。在相同條件下,農業佔用勞動力越少,農業勞動生產率就越高,這是現代農業發展的一般規律。

3. 如何寫企業產業化發展情況

首先:產業這個概念是居於微觀經濟的細胞與宏觀經濟的單位之間的一個「集合概念」,它是具有某種同一屬性的企業或組織的集合形成社會普遍承認的規模程度國民經濟重要組成部分,應該說這個概念屬於相對宏觀的范疇, 並不具體指某一行業,某一市場下的某一特定經濟行為。
企業產業化應該是將企業「上升」到或者說用社會整體看待產業的視覺去看待企業的各種經營活動。站在相對高度來統一調配整個企業所擁有的社會資源,簡單來說它屬於企業戰略理念中的一種(特別是相對於那些 多元化或者業務涉及上下游的集團公司,而基於此制定的戰略對企業未來的發展是否具備較高的經濟效益,能不能多方面增強企業的競爭力 市場價值。

4. 產業化和產業鏈有什麼區別

產業化和產業鏈的區別:

1、兩者本意不同

產業化是指商品經過研發後進行大批版量生產,推廣到權市場上作為標准產品售賣。

產業鏈則是指將產品的幾個相關行業串聯起來,形成具有步驟的生產產業,由最基本的構成至最高端的核心組成一條線的生產。

2、兩者意義不同

產業化指單獨一家企業,對產品進行量產,面對市場。

產業鏈則是由政府或者工業區管理層進行研究斟酌後,開發出來的一些列產品環節。使市場應用能夠方便的銜接起來。即買一種商品即可有另一隻商品進行配套。

3、兩者價值不同

產業化的價值比較直觀,從產品的產量上即可算出售出後的價值額度。

產業鏈的價值要遠遠高於產業化,因為這是一個行業從頭到尾的產品供應。價值不僅高,意義同樣非常重大。

5. 如何謀求產業化經營

應該突出五個重點:
1、突出龍頭企業的發展。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有計劃、有重點地培育一批大型龍頭企業,不斷增強它們對農業結構調整的帶動、支持能力。應選擇一些經濟實力強的大型農產品加工企業和以農產品加工、營銷為主的鄉鎮企業,進入農業產業化經營行列,充當龍頭企業,發揮它們在農業結構調整中的引導和支持作用。應鼓勵具有比較優勢、有發展潛力、產業關聯度大、帶動作用強的企業,擴大規模,增強實力,發展成為大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或企業集團,提高競爭力。
2、突出組織化程度的提高。建立健全利益聯結機制,對經濟利益進行合理分割,適時引導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向緊密型發展。要充分調動農戶、龍頭企業和各方面的積極性,建立和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要發揮農業行業協會作用,使之成為貫徹國家產業政策的中介和政府部門的助手。支持各類經紀人和農業專業大戶等中介組織在農業產業化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3、突出市場體系的培育。要積極融入現代物流,努力形成統一、規范、競爭、有序的農產品市場體系。要培育和扶持流通服務組織,規范「訂單農業」發展。要按照「優勢互補、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原則,建立生產要素自由流動的機制,開辟面向國際市場的農產品「綠色通道」,為農業大流通提供保障。運用好現代市場營銷手段,建立統一的、專門的市場預測系統和信息發布系統。圍繞訂單農業和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建立連接龍頭企業、農產品批發市場、中介組織、科研單位、重點縣鄉和專業大戶的信息網路,提供多樣化、全方位服務。
4、突出農業基地的建設。要堅持「圍繞龍頭建基地,突出特色建基地,連片開發建基地」的原則,根據市場需求,不斷調整種植結構,有計劃、有步驟地加強基地建設,把支柱產業基地建設與龍頭企業的發展緊密地結合起來,大力扶持專業戶和專業村的健康發展,使之配套成龍。要樹立零資源觀,巧妙使用「拿來主義」,以政策、環境、管理、服務上的優勢來外引資源,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化經營注入新的活力。
5、突出名優品牌的打造。要將各地分散的、規模較小的加工企業,通過掛大靠強,形成產品系列,提高產品檔次,擴大知名品牌市場分額。特別是要把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目標鎖定到農業的多功能性,保護環境,實現綠色GDP上來;把發展的定位提升到田園風光和鄉村風味,提供綠色生態景觀,弘揚特色民族文化上來;要把品牌的打造轉移到發展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市場潛力大、科技含量高、生產效益好的精深加工名牌產品上來,從而提升產品的文化底蘊和知名度,積極自然的融入國際國內的大流通,大競爭。

6. 什麼是項目產業化

項目產業化,一般是指一個新興的項目,還沒有被市場廣泛採用,有機會快速發展為一個產業,可以看做是項目產業化。
如果,第一個婚戀網站出來時,這只是一個項目,是個案。那網路方式的婚戀牽線方式能否快速發展,並形成一個具有一定規模和共性的產業呢?經過幾年的發展,確實成長為一個產業了,世紀佳緣還在美國上市了。
同理,有的新興項目出來了,卻無法成長為一個產業,會中途夭折掉

7. 住房產業化的發展

在中國住宅產業化發展的過程中,我們不但要注意技術的應用,同時也應該兼顧社會公平問題,在中國未來的住宅產業化過程中,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減少標準的差距

住宅產業化進程中急需建立住宅標准,也提出了要建設各種標准體系,從社會公平的角度出發,我們在制定住宅標准時,應該考慮各種收入人群的需求,滿足各種住宅需求,而不能採用住房建設中存在的高標准現象。在制定住宅標准體系時,保持各種標准之間的差距也有助於體現社會公平。

2.建設的政策

從住宅產業化的研究中,各個居住社區的工業化生產標准單一,將造成社區的住宅差異化不明顯。根據對居住分異的研究,在住宅產業化過程中,應提倡多標準的住宅採用混合建設模式,使住宅產業化過程中的社會問題得到解決。所以,我們要制定相應的住宅部件標准,同時也要研究各種組裝技術,能夠利用相同的部件組裝出不同標準的住宅,從而有助於工業化生產。

3.成本的控制

根據國外的研究和經驗,住宅產業化在成熟後,將有助於減低住宅建設成本,這也將減少住宅價格過高的困境。所以,根據以上規劃的啟示,在住宅產業化進程中,為了保持社會公正,我們首要的目標並不是去研究住宅的現代化和信息化,而是要研究出有助於減低住宅建設成本的方式,這樣將令大部分城市居民能夠有經濟能力購買住宅,所以我們現階段的任務是要加強對住宅建設成本的控制。

4.進程中的作用

根據項目的啟示,政府在舊城更新中具有重大的責任。政府應該充分考慮當地居民的經濟水平,給予合理的經濟補償,令當地居民有能力在原地或者周邊購買住房。同時我們還應該加強政府在住宅產業化進程中的作用,通過在政府主導項目中採用住宅產業化的建設,有助於推動住宅產業化生產產品為市場所接納,也通過政府的示範效應,帶動住宅產業化的發展,從而實現住房公平。


定義

住宅產業化是指用工業化生產的方式來建造住宅,是機械化程度不高和粗放式生產的生產方式升級換代的必然要求,以提高住宅生產的勞動生產率,提高住宅的整體質量,降低成本,降低物耗、能耗。

住宅產業化本來只是強調住宅領域的產業化,但不應局限於住宅建設領域的產業化,而應是包括住宅在內的,也包含其它一切用途物業的產業化。故原詞Housing Instrialization 「住宅產業化」,似乎不盡准確,有收窄其涵義之嫌。事實上「住宅產業化」中的「住宅」,應理解為一切建築產品。

實現住宅產業化的基本條件是:①採用工業化的建造方式②住宅用構件和部品大多實現了標准化、系列化。

8. 如何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

一是培育壯大農業龍頭企業。企業發展帶動農民增收,農產品基地建設。版
二是規劃區域化產權業發展。依託農業龍頭企業,建立自屬農產品生產基地,引導標准化種養企業所需農產品,使農業生產區域化發展,規模化種植,產業化經營。
三是實施品牌戰略。要使產品走得出,叫得響,大力實施品牌戰略,增加農產品知名度和美譽度。
四是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揮農業經濟發展的橋梁作用。推行「企業+合作社+農戶」、「企業+合作社+基地」的發展模式。使合作組織一頭連著企業,一頭連著農戶。
五是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查。把好農產品生產源頭關,標准化生產,無公害生產。加強農產品檢測,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
六是發展外向型農業經濟。走出狹小的發展空間,走向全國各大城市和地區,發展出口農業。
七是加強政府的引導職能。搭建平台,完善工作機制,激勵機制,科技機制,人才機制,投入機制,環境機制,加強企業與企業、企業與農戶之間的溝通。

9. 為什麼要發展農業產業化

農業產業化是我國農業經營體制機制的創新,是現代農業發展的方向。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以下簡稱龍頭企業)集成利用資本、技術、人才等生產要素,帶動農戶發展專業化、標准化、規模化、集約化生產,是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重要主體,是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關鍵。支持龍頭企業發展,對於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現代農業建設和農民就業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0. 產業化是什麼意思

是指某種產業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以行業需求為導向,以實現效益為目標,依靠專業服務和質量管理,形成的系列化和品牌化的經營方式和組織形式。

「產業化」的概念是從「產業」的概念發展而來的。「產業」這個概念是屬居於微觀經濟的細胞與宏觀經濟的單位之間的一個「集合概念」,它是具有某種同一屬性的企業或組織的集合,又是國民經濟以某一標准劃分的部分的總和。

(10)產業化發展擴展閱讀

產業化的發展

1、農村經濟總量穩步增長。初步測算,全市2008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41.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5%。其中:農業增6.7%、林業增1.6%、牧業增1.7、漁業增4.0%,服務業增4.0%。

2、糧油實現恢復性增產。2008年全市糧食播種面積54.5萬公頃,比上年增加0.4萬公頃,增長0.7%;油料作物面積1.0萬公頃,比上年增長10.2%。由於這一年氣候較好,雨水充足,病蟲害較少,糧油產量增長較快。

全年糧食產量228.3萬噸,比上年增加13.7萬噸,增長6.4%,其中稻穀產量68.8萬噸,增長18.7%,玉米產量60.5萬噸,增長6.4%,紅苕產量35.1萬噸,減少5.8萬噸,下降14.2%;油料產量20.0萬噸,增加3.1萬噸,增長18.2%。

3、農村經濟結構繼續優化。隨著各級政府對農業的投入增咋加,加上政策、市場的共同拉動,2008年全市農村經濟結構繼續優化,畜牧業產值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比重進一步提高,由上年的58.6%上升為61.1%,提高2.5個百分點。

閱讀全文

與產業化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