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產業發展是經開區

產業發展是經開區

發布時間:2020-12-04 09:56:13

1. 南京江寧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產業發展

園區創辦十多年來,累計吸引來自美國、日本、德國、瑞典、韓國、台灣、香港等42個國家和地區的1800多個項目,其中千萬美元以上項目300多個,世界500強企業有福特、馬自達、西門子、摩托羅拉、愛立信、日立等42家,累計實現合同利用外資70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40億美元。目前,開發區已初步步入收獲期,GDP、財政收入等主要經濟指標年均增長35%以上。
電子信息產業
愛立信、西門子、統寶光電、華寶通訊等大型IT企業,形成了平板顯示、移動通訊等IT產業鏈
汽車製造
長安福特馬自達、南汽輕卡、晨光森田等整車廠,擁有住商金屬、法雷奧、尼瑪克鑄鋁、塔塔、蒂森克虜伯等100多家汽車配套企業,其中世界500強15家。
電力控制
引進了以南瑞繼保、國電南自等為代表的60多家電力設備企業,產品產能、市場佔有、技術水平保持全國同行業領先位置。其中僅南瑞繼保、國電南自、國電南思三家企業的國內市場佔有率達就到80%以上。
軟體研發
已經擁有世界級軟體研發企業40多家,包括國際知名的摩托羅拉、西門子、愛立信、福特汽車、霍尼維爾,上市軟體企業江蘇金智科技、普天通信和國電南自,國內電力保護產業四大巨頭之一的南瑞繼保,建有博士後工作站的大陸中電,全球電子300強的英華達,中國最大的通訊設備製造業上市公司中興通訊等等,10多家都是國內外知名、實力雄厚的大型軟體類企業。

2. 連雲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產業發展規劃

連雲港經濟技術開發區
依託連雲港港和正在規劃建設的南北兩翼港口群,將重點發展石化、造船、冶金等臨港重型產業項目;依託現有產業基礎,將優先發展以化學合成葯、現代中成葯、生物及海洋醫葯、新型醫療器械和醫療包裝材料等為特色的新醫葯產業,同時大力發展以硅(信息)材料、封裝材料等為特色的新材料產業,以風力發電、太陽能利用等為特色的新能源產業;還將進一步壯大和提升食品、紡織、化工、機械、電子等優勢產業;繼續發展出口加工業;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特別是現代物流業,快速凸起沿隴海線新的經濟增長極,打造蘇北地區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的示範區,使連雲港開發區成為全國一流開發區。 →中雲產業區
→台北東產業區
→台北西產業區
→宋跳-大浦產業區
→朝陽產業區 一,沿臨洪河形成南北向的生態綠化帶,依託現有的濕地條件建設開發區的外部生態廊道;
二,沿新墟運河保留約800米左右的綠化廊道,是連接山、海等自然要素的主要生態通廊;
三,沿排淡河規劃沿河綠化景觀帶,是貫穿開發區、聯系新浦城區和開發區的城市景觀生態走廊。

3. 揚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開發區發展

揚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位於目前全世界經濟發展最富有活力的長三角地區,地處上海都市區與南京經濟區的結合部。區內設有出口加工區、太陽能光伏產業基地、半導體照明產業基地、汽車裝備產業基地、港口物流園區等特色園區,基本形成了以半導體照明為重點的電子信息、太陽能光伏、汽車裝備、港口物流等主導產業;有臨港新城、朴席生態新城等商務、休閑、生活配套區,投資者創業投資、興業經商皆能各得其所;有新光源公共服務中心,標准檢測中心、設施共用中心、研發協作中心、創業孵化中心等8大系統運轉高效;有江海學院等高級技術學校,人才資源豐富,技術支撐有力。目前,已擁有中國揚州出口加工區、揚州國家半導體照明產業化基地、國家綠色新能源特色產業基地、國家智能電網特色產業基地、國家火炬計劃揚州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基地、國家科技興貿創新基地、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中國國際人才市場揚州市場、國家循環經濟試點單位、國家級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國家光電產品檢測重點實驗室等16個「國字型大小」品牌。

4. 長春凈月經濟開發區的產業發展

目前,凈月開發區己經形成了以凈月潭森林公園、偽滿皇宮博物院、長影世紀城等為代表的旅遊休閑產業體系,以東北小清華——吉林建築大學、東北師大凈月校區、吉林農業大學、吉林財經大學新校區、華橋外國語學院、吉林省農科院、中國農業科技東北創新中心等為代表的文化教育科研產業體系,以香港和記黃浦、中海水岸春城、富奧花園、萬科地產等為代表的房地產業體系,以國家製造業軟體基地--一汽啟明軟體園、幹細胞中心、生物醫葯、精密製造等高科技產業群為代表的高端產業體系。
凈月開發區致力於生態新城的建設,對東部凈月潭森林生態區、南部新立湖水源涵養區加強生態保護和建設,增綠、增色、增景、擴水,放大生態效應,依託生態提升新城品質、增強吸引力;西部的凈月新城建設區重點發展高端產業,以產業收益反哺生態建設,將風景名勝區、水源涵養區的生態資源引入新城區,形成五條貫通新區的生態廊道,實現山脈、林脈、水脈相通。
建設以生態型居住、科教、文化、休閑、商業、潔凈工業園區為主的城市建設區。打造以生態為本、文化為魂、休閑為用具有長春特點的休閑娛樂區。集約發展高潔、高端、高效的知識型、創新型、帶動型高端產業集群。

5. 219個國家級經開區有望被賦予更多改革自主權

近日《經濟參考報》刊發題為《國家經開區高質量發展文件醞釀中》的報道稱,我國一重要開放平台將迎重磅新政利好:相關部門正在醞釀起草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高質量發展文件,我國219個國家級經開區有望被賦予更多改革自主權。
據長江日報記者初步統計,截至目前,全國至少有12個經開區和高新區等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合並。「高」和「新」是它們的鮮明「標志」:高端要素集聚,創新「濃度」高。「探索國家級經開區與高新區的整合優化,打響新一輪升級戰,已成為當前一些經開區的重要議題。」20日,中國城市經濟學會副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原所長牛鳳瑞接受長江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就合並後的發展方向來看,不少聚焦人工智慧等先導產業,密集圍繞高端製造等現代產業展開布局。而伴隨我國經濟轉型升級,近期,各地也密集出台促進開發區改革和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
開放高地增多帶來新挑戰
據《經濟參考報》記者從業內獲悉,今年,商務部等部門有一系列新思路,包括「提升開放平台」,把國家級經開區打造成高質量發展平台,成為重中之重。目前,政策文件正在醞釀,具體內容正在加緊研究論證之中,會進一步徵求各方意見。此舉目的是:激發對外經濟活力,穩定外商投資。
中國城市經濟學會副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原所長牛鳳瑞接受長江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轉型,自貿區等開放高地日益增多,原來的經開區面臨要素成本上升、資源約束等新挑戰和困難。「對此,一些地方的經開區正在進行新的嘗試,謀求轉型升級」。
長江日報記者梳理發現,這些合並的經開區和高新區,「高」和「新」是鮮明「標志」,普遍具有以下特點:高端要素集聚;創新「濃度」高;聚焦人工智慧等先導產業;密集圍繞高端製造等現代產業展開布局。
例如,蘇州工業園區,在商務部發布的2018年國家級經開區的榜單中,綜合排名、產業基礎、對外貿易都榮登榜首。其有關負責人表示,這主要得益於園區近年來聚焦新一代電子信息、納米技術、生物醫葯、人工智慧等戰略性先導產業,加快構建相互融合、相互支撐的產業集群。
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有關負責人則表示,人工智慧是園區新一輪產業發展的重點方向,將全力建設「國家人工智慧產業基地」和「國家人工智慧眾創基地」。據了解,目前該區已經集聚超過120家人工智慧企業、15家人工智慧新型研發機構。
經開區走向融合成趨勢
經開區與高新區除名字不同,兩者還有什麼區別?牛鳳瑞解釋:「一個是工業聚集地,一個側重特色產業。一般而言,一個城市先有『經開區』後有『高新區』,經濟開發區主要承擔迅速做大經濟總量的任務,而高新區承擔的是發展新興產業、優化產業結構的任務。」
「但隨著中國經濟全面步入新常態的新階段,如今來看,很難再把兩者嚴格區分,走向融合、走向統籌發展,將是一個發展趨勢。」牛鳳瑞表示,事實上,「經開區」和「高新區」,均是前期推進開放和改革戰略的產物,國家建設兩者的初衷是一樣的。
據新華社報道,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不同的產業之間如何互補,突出產業的集聚優勢,政府都要發揮較大的作用。「經濟技術開發區」既著眼於產業發展的規律又著眼於區域發展規律,能夠進入園區的企業享有一定的優惠政策,比如優惠提供工業用地和稅收減免。
第一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是1984年9月25日經國務院批准建立的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截至目前,經國務院批准建設的國家級經開區達到219家。
「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則更多著眼於產業發展規律,指建立發展高新技術的產業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在發展初期需要政府的扶植加以培育,科技部對於「高新區」的介入甚至都細化到了產業的指導目錄,也就是說,哪個地方的高新區應重點發展何種產業,都有著明確的規定。
第一個國家高新區是1988年5月10日經國務院批准建設的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即中關村科技園區的前身。截至目前,經國務院批准建設的國家高新區達到168家。
未來經開區著力「軟環境」建設
種種跡象表明,國家級開發區的頂層政策體系也在逐漸完善。2017年,國務院發布關於促進開發區改革和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2018年,商務部將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創新提升工程作為重點,推動開發區創新;2018年底,商務部發布《2018年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綜合發展水平考核評價結果》,對全部219家國家級經開區進行了全面「體檢」和量化評價。
近期,各地更是密集出台促進開發區改革和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比如,近日,福州市政府發布《關於促進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浙江省印發了《關於加快國際產業合作園發展的指導意見》;作為後起之秀,長沙經開區高起點布局汽車產業新生態,提出「率先打造國家智能製造示範區、率先建設5000億國家級園區」發展目標。
牛鳳瑞認為,未來,經開區的發展應著力注重「軟環境」的建設,包括提升創新創業、科技服務、資金融通、人才服務、協同開放等體系的建設。
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官網,未來商務部將按照產城融合、二三並舉、創業創新、招商引智、體制優化、精簡高效的發展方向,繼續推動國家級經開區創新提升。

6. 海安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產業發展

全區形成了高新技術、裝備製造、現代紡織三大產業集群,IT及電子、電力裝備(智能電網)、鍛壓機械、建材設備、電梯部件、絲綢紡織、新材料、新能源、光機電、現代服務等十大特色板塊;20多家企業在全球和國內行業中排名前20強。同時擁有電梯部件設計與製造、建材機械裝備兩個國家級特色產業基地、一個省級電力裝備製造特色產業園,523文化產業園是全國第一家美術文化產業園。擁有中國名牌產品7個、中國馳名商標3個、國家出口免驗產品1個,「國字型大小」品牌總數蘇中領先。

7. 經濟開發區產業發展規劃編制需要什麼資質

可以不要資質

8. 開發區產業發展規劃是由哪個部門組織編寫的

產業發展規劃應該由一些具有甲級咨詢資質的咨詢機構完成,例如一些規劃院、咨詢公司。我知道的做的比較好的資訊機構/公司比如:中國國際咨詢公司、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等。這些單位在區域產業發展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總體規劃等方面有較好業績。

9. 太倉經濟開發區的產業發展

立足於得天獨厚的區抄位優勢,得益於高效滿意的親商服務,建區十多年來,已有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比利時、澳大利亞、加拿大、義大利、日本、韓國等國家和香港、台灣等地區的許多著名跨國公司來區落戶,其中如美國的耐克、特靈,英國的和路雪,韓國的希安琦、和承、科思泰,德國的舍弗勒、克恩—里伯斯、慧魚,日本的太陽電器、興和電子、阿爾派電子,奧地利的老虎塗料、艾伯納工業爐,法國的愛麗歐等等。這些跨國公司品牌響、實力強、市場大、抵禦風險能力強,在開發區內形成了以電子信息、精密機械和新材料為主的高新技術產業群。
截止2006年底,全區共引進各類項目近1400家,總投資近300億人民幣,其中外資項目365家,總投資近30億美元。區內總投資額超千萬美元的企業有50多家,形成了以電子信息、精密機械、汽車配件等工業項目為主,以房地產、旅遊娛樂、生活服務等三產項目為輔的投資結構。其中,來區落戶的歐美企業約占外商投資企業總數的40%,日韓企業約佔40%,港台企業約佔15%,並形成了以德國為主的歐美企業群、以日本為主的日韓工業群和以港台為主的國內規模企業群等三大企業集群。

10. 我國國家級開發區產業發展思路和重點

產業發展是我國國家級開發區建設的核心內容,要針對我國國家級開發區產業發展中存在的一系列突出問題,按照「布局集中、發展集聚、產業集群」的原則,不斷提升開發區的產業層次,促進開發區產業與屬地產業之間的融合發展,把開發區產業結構的調整作為當前推進調結構、轉方式的重要切入點和示範區,促進我國國家級開發區產業更好更快發展。
(一)加快提升產業層次,不斷優化產業結構
(二)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加強自主品牌建設
(三)提高產業的關聯度,大力打造產業集群
(四)促進開發區產業與地方經濟的融合發展,形成整體競爭力

閱讀全文

與產業發展是經開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