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浙江大學為什麼能在全國高校中穩居TOP3
1. 科研實力
浙大工科和農學歷來是很強大的,由於專業,對浙大農學相關的專業比較熟悉。浙大植物保護、園藝、茶學穩居世界前三,學校在科研上的經費投入大。在比較科研實力的時候,科研人員,也就是高校的師資十分重要。浙大的這些強勢學科都由該領域的帶頭人帶領。比如園藝專業中的果樹方向,目前就是由陳昆松老師帶領的,他是國內果樹領域數一數二的大牛了。其次,浙大的地域優勢和人文氛圍也吸引了很多中青年學者入駐,他們是現在科研的生命力。
❷ 生意越來越難做,未來哪些行業比較有前景
個人認為未來健康養生、養老、新零售、教育、自媒體、人工智慧等六個行業會比較有前景。原因如下:
時代在不斷進步,無論是傳統行業還是新興行業都有不同的商機,很多人到底是什麼行業賺錢最多還是賺錢最好。
這真的沒有標準的答案。 所有行業都有商機,可以賺錢。 看你怎麼選擇。 對於想成為企業家的人來說,選擇什麼樣的行業需要自己深入理解,尋找下一個風口。
我相信這兩年中,很多朋友都有切身的體驗。 那就是面上很多實體店都做不到了。 用我朋友的話來說,街上很少商家不改變商店的招牌。 因此,網上也有很多輿論將實體店消亡的原因歸結為馬雲,其實我不太同意這句話,今天我們談論實體店消亡會帶來什麼樣的行業興起和機會的問題。
有人聽到了! 最近最有可能成為風口的豬有什麼行業和產品?
從市場上看,可能真的是豬。
5、自媒體
當今時代,發展最快的行業應該是自媒體,知識費用是大趨勢。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追求的東西也會改變,精神需求會更大,更准確。
所以,未來與內容相關的領域非常受歡迎,是需求量非常大的受歡迎行業。
6 .人工智慧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人工智慧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越來越香。 現在人工智慧的發展還處於萌芽階段,但很多人都能看到其中隱藏的商機。
今後幾年,如果能很好地把握這個行業的機會,找到高點,就能取得一些成果。
❸ 什麼科技是中國發明的
一、指南針
指南針,古代叫司南,主要組成部分是一根裝在軸上的磁針,磁針在天然地磁場的作用下可以自由轉動並保持在磁子午線的切線方向上,磁針的北極指向北磁極,利用這一性能可以辨別方向。
指南針的發明應當是在一個很漫長的時間中,慢慢地改進的結果,而不同時期的形式,應以不同的形式出現。唐代堪輿家的活動相當活躍,並開始強調方向的選擇,尋找比磁勺更方便的指向器成了當務之急。於是指南鐵魚或者蝌蚪形鐵質指向器及水浮磁針應運而生。
活動於唐開元年間(713—741年)的山西堪輿家丘延瀚,被後世堪輿家推崇為堪輿術三針(正針、縫針和中針)中最早出現的正針法的創始人。
二、造紙術
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紙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它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發明創造。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織絲的國家。中國古代勞動人民以上等蠶繭抽絲織綢,剩下的惡繭、病繭等則用漂絮法製取絲綿。
遠古以來,中國勞動人民就已經懂得養蠶、繅絲。秦漢之際以次繭作絲綿的手工業十分普及。這種處理次繭的方法稱為漂絮法,操作時的基本要點包括,反復捶打,以搗碎蠶衣。這一技術後來發展成為造紙中的打漿。此外,中國古代常用石灰水或草木灰水為絲麻脫膠,這種技術也給造紙中為植物纖維脫膠以啟示。紙張就是藉助這些技術發展起來的。
三、火葯
火葯,顧名思義,可由火花、火焰等引起劇烈燃燒的葯劑。據《范子葉然》的記載,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於民間民生應用,范子計然說「硝石出隴道」。火葯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是在適當的外界能量作用下,自身能進行迅速而有規律的燃燒,同時生成大量高溫燃氣的物質。
唐朝末年,火葯已被用於軍事。唐昭宗天佑元年(904年)楊行密的軍隊圍攻豫章,部將鄭 (以所部發機飛火,燒龍沙門,帶領壯士突火先登入城,焦灼被體)。這里所說的(飛火),就是(火炮),(火箭)之類。(火炮)是把火葯製成環狀,把吊線點燃後用拋石機拋擲出去;火箭則是把火葯球縛於箭鏃之下,將引線點燃後用弓射出。到了宋代,戰爭接連不斷,促進火葯武器的加速發展。
四、印刷術
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四大發明之一。雕版印刷術發明於唐朝,並在唐朝中後期普遍使用。宋仁宗時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宋朝雖然出現活字印刷術,但並未普遍使用,而仍然是普遍使用雕版印刷術。
中國的印刷術,源遠流長,傳播廣遠。它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它隨中華文化的誕生萌芽,隨中華文化的發展演進。如果從其源頭算起,迄今已經歷了源頭、古代、近代、當代四個歷史時期,長達五千餘年的發展歷程。
早期,中國人民為了記載事件、傳播經驗和知識,創造了早期的文字元號,並尋求記載這些字元的媒介。由於受當時生產手段的限制,人們只能用自然物體來記載文字元號。例如,把文字刻、寫在岩壁、樹葉、獸骨、石塊、樹皮等自然材料上。
五、地動儀
地動儀是中國東漢科學家張衡創造的傳世傑作。張衡所處的東漢時代,地震比較頻繁。張衡對地震有不少親身體驗,為了掌握全國地震動態,他經過長年研究,終於在陽嘉元年(公元132年)發明了候風地動儀,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架地動儀。
張衡所處的東漢時代,地震比較頻繁。據《後漢書·五行志》記載,自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到安帝延光四年(公元125年)的三十多年間,共發生了二十六次大的地震。地震區有時大到幾十個郡,引起地裂山崩、房屋倒塌、江河泛濫,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張衡對地震有不少親身體驗。為了掌握全國地震動態,他經過長年研究,終於在陽嘉元年(公元132年)發明了候風地動儀──世界上第一架地震儀。當時利用這架儀器成功地測報了西部地區發生的一次地震,引起全國的重視。這比起西方國家用儀器記錄地震的歷史早一千七百多年。
❹ 求文章一篇:從物流信息技術看現代物流
不能太省事了,給你一篇文章,組織一下,會真正變成你自己的東西。
引言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計算機網路、通訊技術的迅速發展,特別是互聯網的普及,物流活動的范圍、物流速度也進入一個前所未有的發展階段,物流業正向全球化、網路化和信息化方向發展。正是通過計算機信息技術的應用與發展,才可能把物流活動的各個環節綜合起來作為整體進行管理,使物流進入現代物流發展階段。通過搭建「物流信息系統」平台,實現資源共享、信息共用,從而為用戶提供多功能、一體化的綜合性服務。事實證明,物流信息技術已經成為現代物流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
1 我國現代物流發展趨勢
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應用和電子商務的發展,我國現代物流越來越顯示出其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戰略地位,其發展趨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物流運作系統化
大規模的、系統性的生產作業要求物流作為生產銷售供應鏈條上的一個系統環節,將生產、銷售、配送、運輸、物流信息處理等分散的跨越各部門的活動有機結合起來,作為一個系統來管理,使物流活動各作業環節統籌協調、整體規劃、有效運行,促使生產、采購與市場保持同步,形成以服務客戶為主的綜合能力,節約流通費用,提高流通的效率,實現整個系統的最優化。
1.2物流服務網路化
完善的物流網路是現代高效物流系統的基礎條件,地區性物流網路、全國性物流網路、全球性物流網路是現代物流系統不可缺少的資源。物流信息已經從 「點」發展到「面」,以網路方式將物流企業的各部門、各物流企業、物流企業與生產企業等連在一起,實現了社會性的各部門、各企業之間低成本的數據高速共享;從平面應用發展到立體應用,企業物流不僅以較低的成本提供高質量的物流服務,而且還要求物流服務向多樣化、綜合化、網路化發展。
1.3物流管理信息化
物流現代管理是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改變傳統企業物流管理,實現物流管理信息化。沒有物流的信息化,任何先進的技術都無法應用於物流領域。信息收集採用條形碼技術,通過EDI(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和互聯網進行數據交換,在 GPS(GlobalPositioningSystem)、GIS(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技術基礎上實現產品跟蹤,利用計算機管理系統來處理和控制物流信息,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務,減少物流環節,提高物流服務系統的快速反應性能。
1.4物流活動全球化
互聯網技術的出現以及電子商務的發展,加速了全球經濟的一體化進程,使企業的發展趨向多國化、全球化,促進了國際物流的發展,物流網路的規模越來越大,運營越來越復雜。為了實現資源和商品在國際間的高效流動與交換,各國物流系統相互「接軌」,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和全球資源優化配置的要求,物流運作必須向全球化的方向發展,以最低的費用和最小的風險,最佳的方式與路徑為國際貿易和跨國經營提供服務。
2 我國物流信息技術的應用現狀
我國物流產業的總體規模目前還比較小,發展水平也比較低。這一方面是由我國經濟發展的水平和階段所決定的,另一方面,也是更為重要的是在物流領域還存在著許多影響和制約信息技術應用的因素。
2.1信息技術應用發展較快,但總體水平還比較低
經過多年發展,我國物流信息技術的應用取得了長足發展。現代包裝技術和機械化、自動化貨物搬運技術在我國已有比較廣泛的應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國物流活動中的貨物運輸的散亂狀況和人背肩扛的手工搬運方式。但由於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的迅猛發展,現代物流企業正在向信息密集型發展,而條形碼、EDI、網路這些用以處理大量信息的技術和手段,盡管在我國企業中開展得較早,但普及程度還遠遠不夠:條形碼僅局限於大中型企業,零售企業並沒有完全實現條碼化;EDI 的應用范圍相對集中在進出口企業與海關、商檢等管理部門,網路技術還處於起步探索過程。由此可見,現代物流信息技術的落後已成為我國物流企業亟需解決的問題。
2.2信息化意識提高,但仍處於起步階段
近年來,從企業到政府部門對物流信息化重要性的認識不斷提高,各類企業積極開發物流信息平台、應用綜合性或專業化物流管理信息系統,各級政府也把物流信息化作為一項基礎建設納入發展規劃之中,進一步加大了對物流信息化的投資力度。但我們不得不承認,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處於起步階段。信息化對企業運營生產環節的滲入層次還較低,即使在信息化水平較高的大中型物流企業,其企業網站的功能仍然以企業形象宣傳等基礎應用為主,作為電子商務平台的比例相對較少,大約佔16.67%。同時,已建信息化系統的功能主要集中在倉儲管理、財務管理、運輸管理和訂單管理,而關繫到物流企業生存發展的有關客戶關系管理的應用所佔比例卻很小,已成為制約中國物流業發展和競爭能力提高的技術瓶頸。
2.3物流技術研發力量不足,創新與應用環境差
從總體上講,目前國內物流人才匱乏,技術研發力量嚴重不足,無法和國際同行競爭,理論研究和實際運作比較滯後,缺乏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主流信息技術,導致技術應用成本普遍過高。與此同時,在應用環境方面,我國物流業存在標准化程度不高,標准化適用范圍有限和實施力度不足,立法力度不夠,缺乏配套的法律法規,各地區、各行業的管理制度與管理辦法可操作性差,相互沖突等問題。物流服務體系建設落後,物流技術領域缺乏具有宏觀指導能力和促進技術交流的權威機構,我國物流賴以發展的環境大大落後於物流發展形勢的要求。
2.4信息資源共享程度低,物流運作成本過高
在現代物流中,只有保證各項活動的信息採集、傳輸與處理通暢無阻,才能在整個供應鏈范圍內實現基於信息共享的資源整合,提高物流資源的利用率。我國多數企業目前沒有應用ERP(企業資源計劃)、SCM(供應鏈管理)等流程優化技術和EDI、互聯網等信息共享技術,無法開展以供應鏈為基礎的物流流程優化和物流功能的整合,物流活動中重復操作、准確性差,可靠性低等問題得不到根治,上下游企業之間沒有快速、及時、透明的信息傳遞和共享機制,難以形成其對市場需求變化的快速反應能力,最終使得物流綜合協調能力薄弱,增加了物流成本,直接影響了供應鏈的整體競爭能力。
3 信息技術在現代物流中的應用
在現代物流核心活動的各個層次中,高效率的物流活動有賴於信息技術的全方位支持。從物流設備的自動化到物流進程優化乃至整個供應鏈各項資源的可視化,信息技術成為貫穿所有物流活動的關鍵要素。
3.1電子數據交換技術(EDI)
電子數據交換技術是一種在公司之間傳輸定單、發票、物流信息等作業文件的電子化手段,它通過計算機網路將貿易、運輸、保險、銀行和海關等行業信息,用一種公認的標准格式,實現各有關部門或企業之間的數據交換與處理,包含數據標准化(報文)、計算機應用(軟體及硬體)、通信網路三個構成要素。
以往由於通過VAN進行通訊的成本高及制定和滿足EDI標准較為困難,造成EDI成本較高,只有大企業因得益於規模經濟能從利用EDI中得到利益。近年來,Internet的迅速普及,為物流信息活動提供了快速、簡便、廉價的通訊方式,為EDI發展帶來了生機,大大提高計算機管理系統的實用性,提高了流通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
3.2條形碼技術
條形碼是目前應用最廣的一種自動識別技術,由一組規則排列的條、空及對應字元組成的標記,用以表示一定的信息。條形碼技術具有製作簡單、信息收集速度快、准確率高、信息量大、成本低和條碼設備方便易用等優點,從生產到銷售的流通轉移過程中,條形碼技術起到了准確識別物品信息和快速跟蹤物品歷程的重要作用,它是整個物流信息管理的基礎。條形碼技術在物流的數據採集、快速響應、運輸應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極大地促進了物流的發展。目前常用的幾種條形碼包括EAN條形碼、UPC條形碼、39條形碼、交插25條形碼和EAN128條形碼。
3.3無線電射頻技術(RFID)
無線電射頻技術是利用無線電波對記錄媒體進行讀寫,射頻識別的距離可達幾十厘米至幾米,且根據讀寫的方式,可以輸入數千位元組的信息,同時,還具有極高的保密性。射頻識別技術在物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倉庫的雙通道通訊選擇指示、倉庫循環點數核實和標簽列印(如線路標簽)和閱讀包裹上的ZIP碼。它適用於物料跟蹤、運載工具和貨架識別等要求非接觸數據採集和交換的場合,由於RFID標簽具有可讀寫能力,對於需要頻繁改變數據內容的場合尤為適用。近年來,攜帶型數據終端(PDT)的應用就是利用射頻技術將PDT存儲器中的數據隨時傳送到主計算機,可以方便地獲取客戶產品清單、發票、發運標簽、該地所存產品代碼和數量等。
3.4地理信息系統技術(GIS)
地理信息系統是以計算機為工具,對具有地理特徵的空間數據進行處理,以一個空間信息為主線,將其他各種與其有關的空間位置信息結合起來,整合成綜合性的地理信息資料庫,通過應用軟體將相關信息以文字、數字、圖表、聲音、圖形或配以地圖的形式,提供給規劃者及決策者使用。GIS應用於物流分析,主要是指利用GIS強大的地理數據功能來完善物流分析技術。國外公司已經開發出利用GIS為物流分析提供專門分析的工具軟體。完整的GIS物流分析軟體集成了車輛路線模型、最短路徑模型、網路物流模型、分配集合模型和設施定位模型等。
3.5全球定位系統技術(GPS)
全球定位系統是利用通信衛星、地面控制部分和信號接收機對對象進行動態定位的系統。GPS能對靜態、動態對象進行動態空間信息的獲取,快速、精度均勻、不受天氣和時間的限制反饋空間信息。在物流領域運用GPS技術,用戶可以隨時「看到」自己的貨物狀態,包括運輸貨物車輛所在的位置、貨物名稱、數量、重量等,這不僅能大大提高了監控的「透明度」,降低了貨物空載率,做到資源的最佳配置,而且有利於顧客通過掌握更多的物流信息,以控製成本和提高效率。
3.6物流管理信息系統(LMIS)
物流管理信息系統是利用信息技術,通過信息流,將各種物流活動與某一個一體化過程連接在一起的通道。它可以同時完成對物流的確認、跟蹤和控制,不僅使企業自身的決策反應快、靈活機動,對市場的應變能力強,而且增強了和客戶的聯系溝通,能最大可能地滿足客戶的需要,從而大大增強了企業的競爭優勢。物流信息系統的引進和完善有效地為物流企業解決了單點管理和網路化業務之間的矛盾,成本和客戶服務質量之間的矛盾,在有限的靜態資源和動態市場之間的矛盾,現在和未來預測之間的矛盾。
4 利用信息技術促進我國現代物流發展的主要措施
4.1加快物流標准化體系建設
目前,基於信息技術和現代網路技術的現代物流標准化趨勢有三個方面:一是業務流程標准化,二是信息流標准化,三是文件格式和數據介面標准化。企業的業務流程要體現在信息系統的軟體當中,只有把企業的業務流程標准化後,才有利於信息系統與企業的具體業務相結合;信息流標准化的重點是企業各類信息的編碼、管理信息、經營數據和技術數據標准化問題;文件格式和數據介面標准化主要是為了解決數據的互聯與互通。還有兩點很關鍵:一是標准要統一,二是標准要適當超前。
4.2推進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設
基於Internet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真正實現了物流企業之間、企業與客戶之間的物流信息和物流功能的共享。平台通過Internet可以將分布在不同地區的若幹家物流企業連接在一起,遠程進行業內信息發布和業務數據傳輸;系統通過公網將各地用戶的訂單匯總起來,由信息平台根據物流資源統一調控,通過規模物流,做到以最低的成本為客戶提供最好的服務;為客戶提供全面的物流信息,以及個性化的物流服務;對於不具備全面開展信息化的中小企業而言,通過會員注冊即可加入物流信息平台,低成本的開展網上業務,共享物流業內信息,拓寬業務范圍。因此,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以其跨行業、跨地域、多學科交叉、技術密集、多方參與、系統擴展性強、開放性好的特點對現代物流的發展構成了有力支撐。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包含五大功能:保證貨物運送的准時性;貨物與車輛跟蹤,提高交貨的可靠性;提高對用戶需求的響應性;提高政府行業管理部門工作的協同性;提高資源配置的合理性。可以說使用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是企業信息化的捷徑。
4.3發揮政府作用,制定現代物流發展規劃和有關的政策、法規
物流產業是個競爭性的產業,政策支持要從市場的角度出發,當前政府對物流產業的政策應當抓這樣幾條:第一,要抓緊立法,把有關現代物流的一些法律法規明確起來,使整個物流產業的發展有所遵循;第二,抓全國性的總體規劃設計,包括各種交通工具之間,各種交通方式之間,各種物流方式之間,各個城市之間、區域之間的協調;通過合理的規劃,使物流中心形成網路,推動各種運輸協調發展,形成綜合運輸網。第三,抓緊市場准入制度的建立,比如哪些行業能辦物流,哪些行業不能辦物流,當然並不能以內資外資、國有私營來劃分,而應看是否具備條件,具有什麼樣的資格,達到什麼樣的行業標准,才能成為物流企業。還有,要在物流基礎設施建設與物流裝備更新的融資政策、物流基地的土地使用政策、物流服務及運輸價格政策以及工商登記管理政策等方面,研究制定有利於物流產業發展的支持性措施。
4.4重點培養物流管理人才,提高物流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
隨著許多信息技術在物流領域中的廣泛應用和物流企業信息密集程度的提高,現代物流業的競爭已從低端的價格競爭轉向高端物流和信息流的能力競爭。物流從業人員的知識水平和技能水平也發生變化,擁有一大批善於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精通物流業務,懂得物流運作規律的管理人才是開展國內外綜合物流業務的一個重要條件。現代物流人才的匱乏越來越成為制約我國物流業發展的瓶頸,物流教育也嚴重滯後於物流業發展和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
因此,加速啟動現代物流產業的人才教育工程,實施多層次、多樣化的物流教育,是21世紀物流產業大發展中保證物流產業形成合理的人才結構,提高我國物流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的決定性因素。各級政府、企業必須在以下四個方面給予足夠重視:一是要加強普通高等院校、高等職業技術院校的高層次學歷教育,培養高級物流經營管理人才;二是要重視繼續教育,開展多層次的物流人才培養與教育;三是要大力發展物流職業技術教育,培養一大批第一線物流技術的操作實用型人才;四是推行從業人員職業或崗位資格管理制度。
5 結束語
信息技術對現代物流業的發展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只有正確認清目前我國物流信息技術應用現狀,准確把握現代物流發展趨勢,結合我國實際情況,下決心加大推進信息技術在物流領域的應用,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後發優勢及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教訓,我國現代物流業將會迎來更廣闊的發展前景。
❺ 中國洗衣機十大名牌
中國洗衣機十大品牌有:小天鵝、海爾、美的、西門子、松下、三洋、LG、三星、惠而浦、榮事達、小鴨。
1、小天鵝
無錫小天鵝股份有限公司前身始建於1958年。從1978年中國第一台全自動洗衣機的誕生到2010年品牌價值達150.16億元,成為世界上極少數能同時製造全自動波輪洗衣機、滾筒洗衣機、攪拌式洗衣機全種類洗衣機的全球第三大洗衣機製造商。
(5)中國產業發展研究院雙鏈擴展閱讀
選購洗衣機需要注意以下事項:
1、節能省電
洗衣機能效標識的檢驗依據是對洗凈比、耗電量、用水量進行分級,最後根據三個指標同時能夠達到的等級,確定該產品的能效等級。
能效等級共分5個等級,每個等級指示的含義不同:1級表示產品能效狀況處於國際領先水平,2級表示節能,3級表示處於國內平均水平,4級表示能效水平偏差,5級是市場准入指標,低於5級的產品則不得在中國市場生產、進口、銷售。
2、電機
電機是洗衣機運行的心臟部件。正如電腦的CPU、汽車的發動機一樣,洗衣機電機馬達的性能高低,直接決定了洗衣機的性能、耐用度以及品質。據了解,目前洗衣機電機主要有感應電機、串激電機、三相變頻電機、直流無刷電機等種類。
感應電機一般用於低檔雙桶半自動、全自動洗衣機;串激電機用於中檔滾筒洗衣機;三相變頻電機、DD直流無刷電機則用於高檔滾筒洗衣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