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發展電力產業

發展電力產業

發布時間:2020-12-04 07:09:01

Ⅰ 建設智能電網將會帶動對於哪些產業的興起和發展

1、「智能電網」是當前炙手可熱的話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加強用能管理,發展智能電網和分布式能源。這表明智能電網的建設得到了社會認可,智能電網全面建設是大勢所趨。日前,國家電網公司在北京發布了2011年社會責任報告,承諾2012年「堅強智能電網」的投資將超過3000億元,我國「堅強智能電網」將進入全面建設階段。
2、智能電網的建設每年可以拉動國內生產總值一個百分點,電網還可能開展寬頻、電視、通訊等業務,同時帶動智能監測設備、電力設備、電力基礎設施等相關行業的發展,這將是一個比3G業務更大的產業空間。
3、輸電部分在智能電網的建設中主要是用於電力部門的輔助決策,輸電線路在線監測系統作為一套自動化、全天候、數字化的高科技系統,所肩負的責任也無比巨大,它包括了10個子系統:輸電線路圖像視頻監控系統、輸電線路等值覆冰厚度監測系統、輸電線路氣象監測系統、輸電線路桿塔傾斜監測系統、輸電線路導線溫度監測系統、輸電線路現場污穢度監測系統、輸電線路微風振動監測系統、輸電線路導線舞動監測系統、輸電線路導線弧垂監測系統、輸電線路風偏監測系統。這些子系統之間相互獨立,但又能夠彼此協作,為電力的安全運行保駕護航。
詳細信息請進特力康官網。

Ⅱ 國電電力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的產業概況

2005年末,公司擁有發電企業18家。其中,全資發電企業6家,裝機容量為2399.5MW,其中運行容量為2199.5MW,在建容量為200MW;控股發電企業8家,其中運行容量為7240MW(權益容量為3421.2MW),在建容量為9560MW(權益容量為4923.6MW);參股發電企業4家,其中運行容量為2400MW(權益容量為996MW),在建容量為2700MW(權益容量為 782MW)。截至2005年12月末,公司投資電廠裝機容量已達近24300MW(權益容量為12449.8MW),其中運行容量11840MW(權益容量為6616.7MW),在建和規劃容量為12460MW(權益容量為6423.6MW)。
截至2008年6月底,公司擁有發電企業25家。包括全資發電企業9家,運行容量為248.05千瓦,在建容量為19.8萬千瓦;控股發電企業9家,運行容量為1052萬千瓦(權益容量為609.84萬千瓦),在建容量為832.85萬千瓦;參股發電企業7家,運行容量為440萬千瓦(權益容量為186.80萬千瓦)。公司控股發電裝機容量為1300.05萬千瓦。其中,火電1114.4萬千瓦,占總裝機的85.72%,300MW及以上機組所佔比例為75.1%;水電177.55萬千瓦,占總裝機的13.66%;風電8.1萬千瓦,占總裝機的0.62%。
公司發電企業分布於遼寧、山西、北京、河北、寧夏、四川、雲南、上海、浙江和甘肅等十一個省市自治區。其中,國電電力大同發電有限責任公司的2台600MW 空冷機組被國家發改委列為節水型空冷示範電站,是我國投產的首台600MW直接空冷機組;按照梯級滾動方式正在開發的大渡河流域,幹流河段徑流豐沛穩定、落差大、各梯級壩段地質地形條件相對較好,是全國十三大水電能源基地之一,到2020年總裝機容量將超過15000 MW。
發電產業是公司持續健康發展的產業基礎和核心動力。公司將堅定不移地堅持優化發展火電,優先開發水電,加快發展風電,積極參與其他清潔可再生能源發展,堅持優化存量資產與發展增量資產並重,努力打造資產優質,結構優化,管理優秀,效益優良的「四優」發電主業。 國電電力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共擁有5家高科技公司,主營業務涵蓋了環保、機組改造、電力設備、網路集成、軟體開發等方面。
高科技公司所用技術均為自行開發或獨家引進,其中有專利技術28項,專有技術68項。這些技術或由此技術所形成的產品已成功應用,在其相關領域具有很高的知名度,一些技術居於全國甚至是世界領先地位,部分技術或產品填補了世界空白。其中,濕法脫硫技術被列入國家重點國產化項目,該項目獲得了國內環保公司的第一個工程項目總承包合同,並成為全國電力系統第一個國家863計劃項目;「等離子點火技術」被國家經貿委在《節約和替代燃料油「十五」規劃》中,列為「節約燃料油技術」中的四種推廣技術之一,並獲得2003年度中國電力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已在多個國家申請專利,應用鍋爐超過400台,並進入國際市場;300MW汽輪機三缸改造技術和125MW低壓缸改造技術,經有關研究院按國際標准PDC6.0進行熱效率實驗,節煤效果高於同行業水平。
公司將致力於在電力節能、環保、信息化、新能源等領域保持國內技術領先,個別項目保持國際領先,努力提高技術研發對公司發展的貢獻率。「十一五」期間,公司自主創新能力要顯著增強,新技術應用能力要進一步提高,依靠科技創新促進公司持續健康發展。

Ⅲ 煤炭行業寒冬,電力企業怎麼發展

所謂經濟危機,對抄於企業襲而言就是需求減少。煤炭行業對於個人和企業主而言,馬上轉手賣出煤礦。不玩了。對於產業而言,壓縮產能,裁員,降低工資,提前高價賣出采礦權。保護現金。在煤炭資源價格連續下跌到合理價格,可以逢低並購和買入其他煤炭企業或者資源。一買一賣就實現了利潤。減少產能不過是減少生產的費用和成本,一家企業和行業,在國際經濟一體化的環境下,是無法實現,降低產量來影響市場價格的。自己沒有定價權。這個時候市場進入買方市場,只有買方具有定價權。
其實所謂的經營企業,就像炒股票一樣。逢高賣出,逢低買入。經濟危機來臨前,盡可能多的賣出資產,在經濟危機的低谷,出手買入更多的資產,等經濟好轉,資產價格上漲,再賣出。如此簡單而已。

Ⅳ 在電力行業的發展

電力行業最專業的剖析!
電力行業永遠是個熟練工呆的地方。學校學到的東西跟實際完全是兩個樣,但是電廠專業和非電廠專業的人區別在於電廠專業的人能把大量電廠專用詞彙術語混個耳熟,這點非常重要,耳熟才能讓你畢業後在短短的一兩年內掌握電廠工作技能。
在電力部還沒解散的時候,華北電力大學和武漢水利水電大學是我國僅有的兩所電力部直屬大學。但是清華、上海交大、西安交大、重大這幾所大學也是常年接收電力部的科研項目,因此也倍受電力系統青睞。
其他的東北電院,長沙電專,重慶電專。。。等學校因為電力系統子弟眾多自然也能在電廠混口飯吃。
請大家一定要深思,報考電力類專業是分析清楚我國的電力發展形勢。當年XXX總理在位時,認為我國存在電力發展過熱,電力過剩一說,導致大批電廠專業的畢業生被迫轉行就業,慘不忍睹!
隨著近幾年電荒的蔓延,電力行業一片火熱,只要你能分清電廠里的機爐電,基本上就會有人拉你進電廠了。
但是,今後的電力行業是逐步基於飽和還是繼續先於國民經濟發展,這是中央的事,在下不便妄加猜測!
很多人認為武水並入武大在電力系統內影響力驟減,其實不然,武水並人武大,但是專業仍在,師資仍在,加上多年來在系統內建立的人脈還在,所以武水仍是一塊牌子!
很多又認為,電廠既然是熟練工,電專生就和電力本科同樣具有競爭力。其實不然,當今我國主力電廠大規模向60萬挺進,要求熟練工具備更高素質(當然不服的人可認為是要求更高文憑),60萬機組紛紛定下本科文憑佔60-90%的普遍目標。加上近年大學擴招,大學生泛濫,致使全行業文憑水漲船高。不難看出,即使是在廠員工,亦是文憑高者占優勢,這在其它行業也是一樣的,國情使然。
所以,各個電力系統招聘學生的時候,多是以上面提到學校招聘。其中,沿海地區的廣東、福建、江浙、山東、京津唐地區以及各大核電、抽水蓄能電站,葛洲壩、三峽、龍灘水電站,更是用優厚的待遇嚴格挑選人選!
其他地區又按待遇、地理位置制定自身的選人標准,基本上華北電大、武水、清華、西安交大、上海交大、重大等大學的相關專業人員可以全國跑。
但是,沿海地區群雄紛爭,西南地區重大校友獨大,中南地區武水勢強,華北地區華北電大領跑,東北地區東北電院占優,西北地區以及新疆、內蒙、青藏地區本科學生不願去,這些是多年來由各校校友定下的格局至今無多少變化!
所以,不要吹噓自己學校有多強大,你要有能力隨時可以去沿海地區打拚,華北電大的畢業生到了雲貴川一樣不得勢,武水的學生到東北也難有作為。電專畢業到了內蒙也是高學歷。
所以,不要鄙視大學文憑,想當官還是要文憑的,雖然文憑不代表能力,但是當官的就是發號施令,和能力無關。除非你想一輩子當工人!但是也不要怕,稍微當了個小官後,再函授一個文憑也是可以的,一切都是個形式,但是有不可缺少!現在基本上已經絕種了低文憑領導。盡管領導的文憑也很多水分,這點大家同意吧!?
系統的核心是電廠,電廠火了,電網才能火,電廠活了,電力設計院、電力研究院、電力設備製造設計公司才有飯吃。
糾正一點,電力專業與進電力公司、電力局不是一個概念(電力公司指-----五大電力集團總部及區域總部及各中心城市辦事處、電網公司總部及區域總部及各中心城市辦事處、各大中型城市電力局、各省電力集團總部如:粵電集團總部及各城市辦事處、浙江能源集團....等等)這些地方都是管理性質的單位,是不會招新畢業的電力專業的學生的,一般都是在偏僻的電廠或者變電站干n年,突然中500萬那麼幸運,你調到了總部!或者是地方小電力局一步一步爬上去!

電力設計、研究、開發是研究生的地盤!

近幾年電力行業火暴,導致電力專業畢業生紛紛放棄考研,直接工作。這與學校領導以就業率炫耀自身的政績不無關系,其實工作是好找了,但是電廠的工作生活永遠是讓人郁悶不已的。
偏僻的地理位置是電廠永遠的硬傷,電廠之內女性職工少之又少,加之電廠的工作決定職工交際圈普遍狹小,職工的婚姻感情問題一直難以解決!當然在這方面,沿海地區的電廠做得還算比較好的。所以,去電廠的同學們請三思!是否電廠是你真正需要的生活?可惜的的是,一直呆在大學里的大學生們並沒有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從來沒有拿過工資的學生們,看到電廠電廠所謂的高薪水後,已經忘了考慮生活僅僅是有錢就可以了么?...
說到工資,各個電廠很大不同,先說個大概:一個正常運轉的大中型電廠,主要崗位上的操作人員一年到手的錢大概是8w左右!當然沿海地區的待遇會更高,像近年財大氣粗的粵電集團,普通職工年薪10w以上不是夢。當然,如果不幸進了老電廠、小電廠、煤源緊張的電廠、領導bt的電廠,薪水就要打個5折或者更低了,在此對低收入的電廠兄弟表示深切的同情及哀悼!
有一點要明確,進入中層幹部以後,收入就與電廠效益脫離關系了。任何電廠的中層幹部都是有錢的主,具體多少不清楚,因為我不是中層!(ps:中層是指職長以上的職務,職長是最高階的工人)。
所以,進入電廠後,很多人會辭職考研、考公務員,不是說考研多有前途,是因為電廠生活更沒前途!
很多人會疑惑到底是進電力局還是設計院還是進電網公司變電站,還是進電廠、還是進研究所?還是去電建公司?還是進電力設備製造行業?還是進大型工業企業的自備電廠?
我想,能進電力局是最好了,但是基本上是進不去的!設計院、研究所是研究生以上文憑的領地,變電站和電廠是半斤八兩,當然學熱動的兄弟註定只能選擇後者了。
大型企業的自備電廠是個不錯選擇的,很多人誤認為自備電廠發展前途不好,其實不然。比如寶鋼的自備電廠就是例子!
電建(包括中試所)和設備製造公司,都是電力專業學生最後的選擇。都是靠一時的行情吃飯,如果哪天電力行業飽和,讓你回家待崗幾年,我想大家都不想這樣,就算現在行業火暴,錢是很多,但是無休止的高強度的加班不知道有多少人能不埋怨?特別是電建公司,建築公司一個,其中的奔波勞碌、居無定所、生活、家庭、身體都是不可調和的矛盾!!
真誠的告戒各位看官,電力專業是工人專業,抱著坐辦公室的心態的人謹慎入行!熱能與動力工程(電廠類)、電氣自動化(電廠類)、電廠化學(電廠類)出來的學生絕大多數是工人,而且這一當工人就至少是5-10年以上啊!

供電局分城市的和小地方的供電局,當然能進大城市的供電局是最好不過了,但是在面對小地方供電局和電廠的選擇時,就有待商榷了!
如果電廠特別好,像沿海啊,年薪10萬啊,這樣的電廠值得選擇!但是要清楚,電廠是要上夜班的,不是一天兩天的上,是十年八年的上啊!很多沒上過夜班的人會說:熬夜我不怕,我基本上也是夜夜4、5點才睡的人!
我只能對你苦笑...夜班不是簡單的熬夜!夜班是在6-8個小時內,不能睡覺的工作,不是玩電腦。4、5點的時候是一個人最困的時候,這時候離下班還有4、5個小時,各位確信能扛得住?
我來告訴你,你是肯定扛不住的。
電廠里的上夜班的都是20~35歲的男人,很少是40歲以上的了。為什麼?因為基本上沒有人能在40歲以後還年復一年的上夜班。
上文提到,電廠裡面最高階的工人是值長,值長也是要夜班的。如果一個值長年齡大了,上夜班已經有些力不從心了,怎麼辦?兩條路,一是往上,超越工人成為中層管理人員。但不是所有的人在混了一二十年後都有中層當的,那另一條路就是安排去一個很閑的崗位去混日子,直至退休。很閑的崗位工資自然會很低,從一個年收入10w以上的值長落到一個年收入3、4萬的閑人,各位,其中的滋味不僅僅是錢的落差啊,但是現實就是如此,高階工人還不是工人,在老總眼裡你沒價值了就相當於廢人一個!
一進廠肯定是從最低的崗位做起,從最低崗位到值長能消耗你8-15年的時間,所以,你最有價值的年華都消耗在無比光榮工人階段上了!

電力系統還能持續多久,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現在來發表一點個人見解:
電力先於國民經濟發展,這是在世界范圍內都基本得到認可的觀點.而我國現在的電力發展狀況遠遠沒有達到這個要求,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電力還將是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瓶頸.鑒於我國電力行業近兩年來的快速發展,很多人會疑惑電力過剩的那一天還會遙遠么?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很多數據就不列舉出來了,只說一點就是我國現在人均可用電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我國經濟今後的持續高速增長是可以預見的,我國電力同步增長也將是必然的,我國用電需求每年以1500億kwh以上的速度在增長.一兩年將突破2000億千瓦時,現有的電力發展速度仍然跟不上經濟發展速度,更談不上優於經濟發展.眼光放到2015年以後,電力將基本滿足國內發展需求.2020年似乎進入過剩時期,過剩不是意味著衰退,也不是意味著有電賣不出去.就像今天的西電東送,10年後的中國電力完全有能力進行--國電外送.
20年彈指而過,20年的時間里,你我關注的電力行業只會蓬勃發展,若是為20年後擔心那是完全沒有必要的.以現在為例,我國電力集團已經開始逐步向外發展,在東南亞、中亞、西亞、非洲等地項目頻頻開工。隨著今後東盟、上海經合等區域性經濟合作不斷開拓與深化,中國在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內的電力領域將會有更大作為。
說了大的政策面的預見,其實重要的還是更多的關注個人所在電廠的效益。決定電廠的效益基本可以濃縮到一點,領導的能力。只有領導能多為職工著想,千方百計為職工謀福利,那你才有個人的前途與幸福可言。
有些人想不通了:上面不是說過小電廠、無煤電廠都沒有前途么?
答:這些都與領導的能力有關,中國的煤炭總量足夠開采70年,足以支撐各位看官的職業生涯了。煤電聯動的政策保證了,煤價波動的風險嫁接到用戶身上。中國的中西部地區不缺煤,北有山西,中有安徽,南有貴州,內蒙、東北都不缺煤,關鍵是現在煤電聯動,很多煤源佔有企業,寧願囤積也不願賤賣,這時候領導能不能買到煤就成了關鍵了。中國的東部憑借優良的地理交通條件,以及東部高電價的豐厚利潤更是不愁買不到煤,再貴的進口煤也燒得起,有些廠則直接是燃油機組。小電廠並非就一定是差電廠,廣東等地的小電廠依然吃香喝辣,北方城市內的熱電聯營小機組收入也不低,更以位於城市之內的地理位置讓人羨慕不已。全國范圍內屢禁不止的小水電說明的問題,留待各位看官自己思考去。
總的來說,電力行業一片紅熱的景象還會持續一年左右,之後是平穩的發展,注意:是發展不是過剩,更不是衰退。大環境是好的,個人的美好前程還要靠自己掙,還是那句話:沒有過硬的關系,又不會搞關系,就省省吧。

特高壓網架建設是電力布局的方向,特高壓技術國產化也將成為國內輸變電領域的市場焦點,未來5年,直流輸電項目將駛入快車道,年均有1~2項工程開工。在國家極力倡導提高國產化率的前提下,雲南---廣東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國產化率要達到60%以上,「十一五「期間,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規劃總投資超過1.2萬億元,比「十五「期間高出近一倍,預計電網投資年均增速20%。從投資比重來看,未來電網投資重點是骨幹電網、大城市電網改造,從長期來看,2009年以後特高壓項目大規模啟動可保證高端設備未來的長期需求,預計總投資規模超過3000億元。

2005年的特高壓之爭已有定論,現在看來,2009年之前要啟動武高所的特高壓試驗基地及建設特高壓線4條,包括國網公司旗下「晉東南-南陽-荊門1000kV特高壓試驗示範工程「、「溪洛渡、向家壩和錦屏水電站±800kV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南方電網旗下的「雲南-廣東±800kV直流輸電工程「和「雲南昭通-廣西桂林-廣東惠東1000kV交流輸電工程「。特高壓示範工程的技術積累成熟後,特高壓輸電工程有望大規模啟動。預計到2020年特高壓及跨區電網的輸送容量將達2.1億千瓦,其中±800千伏直流約5600萬千瓦,另外約1.5億千瓦由交流構成。從投資看,到2020年特高壓交流加直流的投入約為4060億元,其中交流為2560億元,直流為1500億元,2009年之前開工項目金額應該超過500億元。
目前,世界上還沒有一個國家建成±800kV級直流特高壓輸電線路,沒有運行經驗可循。一些國家或實驗室雖已開展了部分研究工作,但都是基於實驗室模擬條件下進行的研究,與實際運行狀況差別較大。我國已建成和正在建設的直流輸電工程初步實現了±500kV直流輸變電工程設計和設備國產化,為±800kV直流輸電技術的應用奠定了基礎。

核電也是很有前途的,關於核電的好處我就不一一細訴了,國內現有3個核電基地:浙江省的秦山核電基地,5台核電機組;廣東大亞灣核電基地,4台核電機組;江蘇省田灣核電基地。我國計劃開發兩個新的核電基地:浙江省三門核電基地和廣東省陽江核電基地。目前我國正在運行和在建的核電站裝機容量共有870萬千瓦。2003年我國核電發電量達437億千瓦時。初步設想2020年使核電發電量佔到總發電量的4%,裝機容量達3600萬千瓦。目前在建和運行的11台機組中,除了自主設計外,還分別採用了法國、加拿大、俄羅斯等國家的技術。
目前,陽江、三門核電站建設項目已經獲得國家相關部分批准,前期准備工作進行的如火如荼。而中國眾多內陸省份也開始蠢蠢欲動,陸續對核電站建設項目進行立項、勘址等工作,國家對於核電站項目的融資渠道也有所松動。
還是說些注意事項吧,進核電要注意的當然是輻射了,說沒有是胡扯的,為什麼核電招聘運行職工時要求嚴格,基本要求是:身強體壯,最好是家中尚有兄弟,幹了十年後馬上調離有輻射的崗位,基本上在反應堆旁邊工作,估計是輻射量是醫院X光的200倍左右!還有就是在核電,成績一定要好,面對大部分設備都是國外進口,面對大多數技術支持都是國外人員,請問有幾個人的外語水平能達到無障礙交流?因此大亞灣就曾經在武大法語系招了一批學生做運行.再來說一下待遇,當年盛傳的一個說法是,一個月1.2萬,一年發16個月的工資.但是具體是什麼情況還不清楚,崗位不同應該還是不同的,但是十年弄個150w應該不成問題.就算是試用期也是誘人的月薪五千以上.
總的來說,核電還是個不錯的選擇,10年輻射給人帶來的後果應該不會很嚴重(否則早就有人站出來說不幹了),其他方面和火電站就沒什麼不同了.

人事代理制度不是很清楚.但是可以說點電廠編制,僅供大家參考.
電廠一般設立一個總經理辦公室、人力資源部,政治工作部,財務部,後勤部...發電部(各地稱呼肯定不一樣的,自己明白什麼意思就行了)
電廠運行人員統歸發電部管理,電廠運行分主機運行和分場運行,主機運行分機、爐、電三大塊,主機運行人員都是正式工,及電廠裡面幹活的主體,上面提到的多數數據也就是針對他們的.
分場包括 燃料煤場、化學制水分場,脫硫電除塵(有時也隸屬鍋爐管)。分場內由正式工人負責監控設備,具體幹活多半由技術民工來做。技術民工就是由電廠招聘的非正式工人。工資是正式工人的三分之一以下,甚至更低,不能享受正式工人待遇(即沒有五金)。
所有運行人員組成運行分場,下設一個主任,另根據倒班制度,設立每班一個值長(先假設只有一台機組吧),一個單元長、機爐電主操各一名,機爐電巡操各一人。其他分場參照主機設置。
與運行分場並列的是熱工分場,內有繼電保護、熱工儀表等小分支,設立熱工分場主任一人,分支小班長二三人。
運行分場和熱工分場的主任接受發電部直接管理,發電部設立部門主任一個、副主任一人、辦公室人員二三個。
其他部門和電力專業不大相關就多說了。當然電廠里的部門養閑人情況嚴重,我說的是最合理的編制,領導為了自己的關系戶安排的工作崗位是不算在其中的。
多數情況下討論的 電廠收入是指機爐電三大主操的收入,其他職務依據崗位高低有不同程度增減。
電廠中層是指主任級別的人物,高層是老總級別的人物。

一個正常的大中型電力企業一般都有自己的第三產業.以電廠為例.每年的發電賣的錢均上繳集團總公司.再上報總公司下一年用煤預算,總公司再核算通過,下撥購煤資金.
如果一個電廠年用煤300萬噸,但是上報用煤310萬噸,每噸上報價格400元每噸,實際收購煤價為380元每噸,中間差價就是5000萬左右.一年就是5000萬啊.用來發展第三產業,多數是發展煤灰處理廠(造水泥、磚的),還有就是發展房地產、建酒店的。這些產業都可以給電廠職工入股,並為連綿不絕的買煤差價黑金進行洗錢。因此電力第三產業獲利能力極強。分紅十分優厚。基本上相當於又一份工資。
上文有很多系統里的兄弟抱怨工資並不像我描述的那麼多,我此前也聲明過,工資高的條件是要在一個正常運轉的大中型電廠工作。並擔任正式的工人。那些非正式職工,或者在經營管理上存在重大問題的電廠職工,你們的工資低那我只能深表遺憾。
至於那些在小地方、基層電網、供電局的非當官系職工也無法得到較高的工資,我也表示同情。電網、供電局同樣也是講效益的。現如今我國實行廠網分家。電網獨立核算。面對競價上網。有些地方跟本就買賣不了多少電,沒有交易量,自然就沒什麼效益了。小地方沒有什麼工業用電的話,該地區的用電量交易就小。而居民用電利潤又低,致使供電企業效益低下,甚至虧損,這樣又怎麼可能高工資。也有些地區由於自己缺煤,電煤運輸又不方便,無法建電廠。只能從其他地區購買電,加之國內電力缺口仍在,上網電價就水漲船高,這樣的電網也賺不到錢的。
普遍來說,作為一個關系國計民生的壟斷型產業,工資普遍較高的狀況是必然的、所以在電力系統而工資卻不高的兄弟們是不是該考慮挪一挪地方了。

並且電力行業內職工的收入也不平衡,收入的差別也較大。大體分三類情況。第一類是承擔發輸電主要任務的大型電廠和大型的輸電企業,即所謂的重點企業。第二類是電力系統的輔助企業和多經企業,第三類企業是中小發電企業和貧困縣躉售供電企業。這些企業由於技術落後,人員多、包袱重,大多經營困難。收入就不行了.

我認為電力行業中重點企業的職工收入,與企業的規模,企業的現代化程度、職工人數以及同類企業中其它省市的工資水平等諸多因數有關。

大型發電廠按人均年發電約300萬千瓦時算。按平均售電價計算,人均創造價值約100萬元。人均8萬元的年收入僅占創造價值的8%。國有重點煤礦人均產煤僅300噸,按每噸銷售價200元計算,人均創造價值年約6萬元,每人年收入2萬計算,人均工資占創造價值的33%,是重點電力企業人均收入占創造價值8%的4倍。

我國重點發電企業職工人均年發電量是300萬千瓦時,美國同類發電企業職工人均年發電量是2200萬千瓦時,兩者的比是1:7.3。我國國有重點煤礦職工的人均產煤量240噸,而美國煤炭職工人均年產煤是1.2萬噸,兩者的比是1:50。

電力行業是一個技術密集、人才密集的行業,一個擁有百萬裝機的大型火力發電廠,平均僅有職工2000人左右。而且隨著電力體改的深入,人員還將進一步減少。電力行業近十幾年來不斷引進國外先進的技術,發電機組向大機組、高參數、高自動化發展。在分配上逐漸打破了大鍋飯和平均主義,工資收入向重點企業傾斜,因此重點企業職工的收入與輔業、多經企業的收入拉大了。

關於電力行業往往更多的會牽扯到收入的問題,這點是我不願看到但是又無法迴避與改變的,前文已經說過「

是否電廠是你真正需要的生活?可惜的的是,一直呆在大學里的大學生們並沒有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從來沒有拿過工資的學生們,看到電廠電廠所謂的高薪水後,已經忘了考慮生活僅僅是有錢就可以了么?...「

既然無法迴避收入問題我就要告訴大家,在審視自己的收入同時一定要審視自己所處境況.

Ⅳ 請問利用水能除可發展電力還能發展哪些產業

利用水能可以發電。為了發電建設的水庫還可以發展養殖業、旅遊業、航運業、灌溉農業等。

Ⅵ 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的產業發展

截至2013年底,集團公司火電裝機總容量6209萬千瓦,平均單機容量29.43萬千瓦。擁有百萬千瓦機組6台,主要是上海漕涇2×100萬、江蘇常熟2×100萬和河南魯陽2×100萬機組;60萬千瓦機組43台,主要企業有江蘇闞山電廠、湖北大別山電廠、安徽田集電廠等。在全部火電裝機容量中60萬千瓦及以上機組容量佔52.9%。
2013年,集團公司公用電廠供電煤耗313.5克/千瓦時,發電廠用電率6.12%,綜合廠用電率5.91%。 集團公司是國家三大核電控股建設運營商之一。截至2013年底,控股運行紅沿河核電1號機組,機組容量112萬千瓦;參股國內多家核電企業,包括秦山核電二期6%、秦山核電三期20%、江蘇核電30%股權,運行機組權益容量108萬千瓦;控股在建機組總容量586萬千瓦,包括海陽核電2台125萬千瓦機組和紅沿河核電3台112萬千瓦機組。
截至2013年底,擁有沿海儲備廠址廣西白龍、廣東廉江、浙江、福建等,內陸儲備廠址包括江西彭澤、吉林赤松、湖南小墨山、重慶涪陵、廣西桂東、廣東雲浮、遼寧桓仁等。 截至2013年底,集團公司煤炭產能7410萬噸,煤炭資源儲量162億噸,生產煤礦13個,主要分布在內蒙古、新疆、貴州、寧夏等地區。其中千萬噸級露天煤礦5個(產能6900萬噸/年),包括內蒙古霍林河南露天礦(產能1500萬噸/年)、北露天礦(產能1000萬噸/年)、扎哈淖爾露天礦(產能1500萬噸/年)等,井工煤礦8個(產能510萬噸/年)。
截至2013年底,運營鐵路里程504公里。為打通跨區域煤電聯營運力瓶頸,圍繞「蒙煤南運」大通道,全長287公里的錦赤鐵路(錦州-赤峰,其中赤峰-朝陽北段174公里已投運)、3500萬噸的錦州港碼頭和3900萬噸的江蘇濱海港正在加快建設。 集團公司高新產業主要分布在黃河上游、重慶、貴州等地區,擁有國內第一個電子級多晶硅產品生產項目,2013年產能達2500噸,配合400兆瓦/年光伏電池以及300兆瓦/年組件項目,初步形成完整的光伏產業鏈
以環保產業為主營業務的中電遠達公司掌握了15種環保核心工藝技術,累計申請專利202項,已獲得授權專利133項,擁有脫硝催化劑產能10500立方米/年,簽約特許經營裝機規模2734萬千瓦。 集團公司金融產業主要包括融和控股、財務公司、結算中心、百瑞信託、先融期貨、融聯租賃、匯融銀行、永誠保險、保險經紀以及其他金融機構。主要業務有股權投資與資產管理,資產受託管理,投、融資業務的研發與創新,委託與受託投資,為企業重組、並購、創業投資提供服務,投資顧問、投資咨詢。
2013年,金融平台資產總規模376億元,實現營業收入42億元,實現利潤16.88億元。 集團公司海外業務分布在16個國家和地區,涉及電力、煤炭、鋁業等領域。截至2013年底,擁有已核準的電力項目11個,總容量1100萬千瓦,資產總額180.80億美元,營業收入54.26億美元,利潤7.27億美元。
目前,集團公司對外直接投資項目主要有緬甸伊江上游水電、幾內亞鋁業開發、土耳其燃煤電站、坦尚尼亞K-III燃氣電站、日本光伏發電、巴基斯坦煤電及光伏發電、印度尼西亞卡揚流域水電等項目。
中電投烏蘇熱電分公司組織開展廠用電全失反事故演習,該公司集控運行人員認真參加演習並及時進行了總結。

Ⅶ 電力第三產業是什麼

前瞻網抄摘要 電力系統的第三襲產業都是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獨立核算的企業,與電力主業脫鉤的。主要經營或生產電力材料器材,比如電纜、變壓器、電桿、集控台、瓷瓶、控制開關等,也有經營大型超市、或承覽電力系統工程檢修任務的。三產職工不屬於電力系統的職工,待遇與正式職工不一樣,與本單位效益直接掛鉤,效益好職工待遇就高,效益不好就差,一般情況下主業單位優先考慮第三產業這塊,為三產提供方面條件。

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配電開關控制設備製造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顯示,我國電網投資比例已經由2005年的32.10%上升到2012年的49.47%,投資比例結構趨於合理,改善了近幾年中國電源投資規模過大、增速過快、比例過高的趨勢,電源與電網開始協調、科學發展。2012年,中國電網工程建設完成投資3693億元。
在未來幾年內,中國電站電網建設和改造仍將保持較快的增長,根據國家發改委《電力行業「十二五」計劃及2020年發展規劃(草案)》,預計「十二五」期間電網總投資將達到2.5萬億元,年均投資額將超過5000億元,比「十五」期間年均電網投資額增幅超過90%,這將直接帶動對電力第三產業的市場需求。
望採納謝謝

Ⅷ 電力裝備製造能夠帶動什麼產業的發展

水電是清潔能源,可再生、無污染、運行費用低,便於進行電力調峰,有利於提高資源利用率和經濟社會的綜合效益。在地球傳統能源日益緊張的情況下,世界各國普遍優先開發水電大力利用水能資源。
中國不論是水能資源蘊藏量,還是可能開發的水能資源,都居世界第一位。截至2007年,中國水電總裝機容量已達到1.45億千瓦,水電能源開發利用率從改革開放前的不足10%提高到25%。水電事業的快速發展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同時還帶動了中國電力裝備製造業的繁榮。三峽機組全部國產化,邁出了自主研發和創新的可喜一步。小水電設計、施工、設備製造也已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使中國成為小水電行業技術輸出國之一。
此外,中國水電產業各項經濟指標增長較快。2007年1-11月,中國水力發電行業累計實現工業總產值93,826,334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20.88%;累計實現產品銷售收入89,240,772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20.17%;累計實現利潤總額24,689,815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35.91%。2008年1-8月,中國水力發電行業累計實現工業總產值77,284,104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25.14%;累計實現產品銷售收入78,176,606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26.59%;累計實現利潤總額18,007,801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14.03%。
中國經濟已進入新的發展時期,在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工業現代化進程加快的同時,資源和環境制約趨緊,能源供應出現緊張局面,生態環境壓力持續增大。據此,加快西部水力資源開發、實現西電東送,對於解決國民經濟發展中的能源短缺問題、改善生態環境、促進區域經濟的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無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另外,大力發展水電事業將有利於縮小城鄉差距、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對於推進地方農業生產、提高農民收入,加快脫貧步伐、促進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水電開發通過拉動、稅收增加和相關服務業的發展,將把地方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產業優勢,以此帶動其他產業發展,形成支撐力強的產業集群,有力促進地方經濟的全面發展。

Ⅸ 電力發展要 多少倍 滿足工業發展

我國電力工業的發展與國民經濟的發展直接相關,2000年底,全國發電裝機容量將達到3.1億千瓦,用電結構趨向合理,單位GDP產值電耗不斷下降,全社會用電需求增幅呈下降趨勢。隨著低電耗高附加值產業的日益壯大和高效節能產品的廣泛應用,高科技產業、郵電通訊、商業餐飲業等服務性行業、公共事業和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呈高速增長的態勢,而佔全國用電量3/4以上的工業用電的增長將逐步放慢;在工業內部,用電比重大的高耗能重化工行業的用電將逐步下降,用電比重小的輕工業用電增長將快於重工業,工業單位產值平均電耗下降,這是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的必然趨勢,也是長期趨勢。因此,我國用電需求增長不會出現大的跳躍,電力需求的彈性系數大於1的機會不會多。平均來說若GDP以7%—9%的速度增長,則電力工業將保持5%———6%的增長。這是因為目前我國的用電水平總的看還較低。如1998年我國人均用電量只有909千瓦時/人,還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特別是我國農村人均生活用電還不到60千瓦時/人,僅是城鎮居民的1/8,若將農村居民生活用電提高到城市的一半,其用電需求就將有很大的增長。然而,我國農村電網電價高、管理混亂、電網技術落後,提高農村生活用電還將是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
「優化調整火電機組,嚴控10萬千瓦小火電站的建設,加大水電投入,充分開發水電資源」到2010年,我國的水電裝機容量將達到1.25萬千瓦,占可開發水能資源的33.1%。15年內,我國將成為世界第一水電大國。隨著人類對資源和生態保護的進一步要求,火力發電這一上世紀的傳統發電技術將要面臨真正的挑戰。

閱讀全文

與發展電力產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