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人文化產業

人文化產業

發布時間:2020-12-04 06:30:43

『壹』 為何日本的文化產業如此發達

日本傳統文化的發展主要在於環境上,他們對於文化的教育和培養下的力度都非常大,在甲午中日戰爭以後,我們賠款日本的那麼多的白銀,結果全部用在教育上。教育的發達導致日本現在文化產業的發達,經常說的一句話叫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而不是短視的,我國現在的教育卻很短視。主要是在文化課街上的比拼,實際上這是沒有意義的,學生學了十幾年以後,對學習這個事情失去興趣,那麼,這就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因為他以後還有五六十年,他一點都不願意學習,提到學習就頭疼,這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兒。

其次就是國家的提倡,國家在文化教育上的投入和提倡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因為這個就像是舉國體制。國家每年舉辦文化活動,給予資金和宣傳上的支持,更多的是氛圍的營造上,導致了很多的日本人熱衷於文化的學習和精力上的投入!讓很多人沒有後顧之憂,沒有精神上的壓力,所以,很多人覺得掙錢不是最主要的目的,更多的是心靈上的碰撞!所以,日本的文化才會如此的繁盛,尤其是漫畫產業。


『貳』 國人(北京)文化產業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國人(抄北京)文化產業有限公襲司成立於2011年06月02日,主要經營范圍為組織文化藝術交流活動(不含演出)等。
法定代表人:吳海龍
成立時間:2011-06-02
注冊資本:1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110105013933371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崔各庄鄉南春路2號(國門信誠孵化器0584號)

『叄』 學文化產業管理的人前途何在

近年來,隨著文化產業的迅猛發展,具有專業知識的文化產業管理與經營人才的短缺問題已經成為了阻礙文化產業發展的制約性因素。鑒於此,教育部於2004年首次批准了山東大學、雲南大學、中國傳媒大學等設置本科類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經過幾年的發展,目前全國已有50多所高校開始招收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本科學生了。
文化產業管理專業是一門不同於傳統的文化教育專業的新興專業,它將經濟學、管理學的基本理論與文化產業的特殊屬性結合起來,特別強調綜合性、滲透性和學科的交叉性。這一點從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院長趙興勝的介紹中就能體現出來:「文化產業管理專業設立的目標,就是培養具有縱貫古今的文化視野和現代產業理念以及經營技能的復合型文化管理人才,為國家文化資源的有效管理、文化市場的科學運營和文化產業的全面發展提供高層次的專業人才。」
然而,熱門專業如今變成「冷門」,著實令人尷尬。
資料一
據一項數據顯示, 2006級博士與碩士研究生招生工作中,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再次成為歷史文化學院「專門史」方向的最熱門專業,博士研究生的報名錄取比例為5:1,碩士研究生報名錄取比例也接近於4:1。此外,在最終錄取的近100名碩士研究生當中,初試與復試成績的最高分數又都集中在這一專業上。與許多傳統學科「吃不飽」的招生情況相比,「文化產業管理」這一僅僅開設兩年的新專業無疑是「一枝獨秀」,成為了當之無愧的「熱門專業」。
資料二
據了解,小李是北京一所財經類院校的應屆畢業生,所學的專業是文化產業管理。但到目前為止,工作的事情還沒有著落,還在為找工作左右困惑著,2004年,這一專業才由教育部首次批准在高校開設。小李和她班上的20多名同學是這一專業第一批畢業的本科生。盡管「文化產業有前途、文化產業最缺人」的說法不絕於耳,但落實到小李他們身上,工作特別是與自己所學專業對口的工作卻並沒有那麼好找。細究個中原因,既有受就業形勢緊張大背景影響的因素,更反映了文化產業人才供給與需求本身的特點。
一個熱門專業的誕生
2004年1月,在壓縮、整頓、合並現有本科專業的大背景下,在各界「破解文化產業人才荒」的呼聲下,教育部破例在全國高校中增設「文化產業管理」本科專業,授管理學學士學位。當年,首批獲准招生的中國傳媒大學、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和雲南大學都招收了這一專業的全日制本科生班,招生人數在20人至60人不等。此後至今,全國又先後有50多所院校獲准設立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再加上雖然沒有被批准設立文化產業管理專業,但設立了這一專業方向的學校,文化產業管理可以說已經是遍地開花。
從宏觀上說,這一專業的設立,打破了文化產業人才培養的僵局,突破了以往此類人才多由藝術類院校培養的模式,為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產、學、研格局的形成補上了重要的一環。
從微觀上看,文化產業的發展前景和巨大的人才缺口,也使得很多家長和學生對這個專業寄予了很高的熱情。「我們招生情況一直不錯,第一年招了36個人,2006年達到了60個人,去年是68個人,2008年計劃還是60個人。」最早一批設立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中國海洋大學文化產業系系主任張勝冰對記者表示。而在2006年,由於受到山東省召開文化產業博覽會的影響,山東大學的文化產業管理專業與法學類、經濟學類以及工商管理類一起成為了山大19個文科專業門類中錄取分數最高的四大熱門專業。同樣地,在記者采訪到的中央財經大學、中國傳媒大學、首都師范大學,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有關工作人員也都向記者證實了這一專業的招生情況一直不錯,生源質量也一直呈現提高的趨勢。
在寬與專之間
「學的課程挺多的,藝術類、管理類、經濟類的都學了」小陳告訴記者,「本專業的學生既要必修影視與計算機多媒體技術、中國電影市場概論等專業性課程,也要學習文化消費學、文化市場學、文化政策學、文化產業學,還包括財務管理、經濟學、線性代數等經濟類和基礎類課程。」
顯然,相對於外行對這一專業的「看熱鬧」來說,對於設立了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學校來說,能培養出什麼樣的文化產業人才是個更根本的問題。「按照我們的理解,這一專業要培養的是復合型的人才,綜合素質要很高,實踐操作能力要強。」張勝冰表示。據悉其它三家首批設立這一專的業高校采訪中,相關負責人也不約而同地提到了「復合型」這一概念,覺得這是一個培養「復合型」人才的專業。
通俗地說,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培養的是既懂藝術又懂市場的人才。學生在學習中,不但需要掌握必要的管理學和經濟學知識,還需要培養對文化產品和產業的敏感和把握,而最難的則是將這二者結合起來並應用到實際中去的能力。
從各高校的教學實踐來看,文化產業管理人才培養的既寬且專這一定位說起來很簡單,但做起來卻並不容易。「這個專業必須找準定位,因為就名字而言太寬泛了,沒有針對性。」中央財經大學文化與傳媒學院文化產業系系主任何群對記者表示。與她持有相同觀點的還有首都師范大學文化產業系系主任包曉光,「文化產業管理這個專業的面有點太寬了,它相比於其他專業而言特點在哪裡,這是搞這個學科建設的人必須思考的問題。」
大學教授就解決專業面過寬問題,提出一個方法就是在專業下面再設置細分的方向。比如說,首都師范大學的文化產業專業下面就開設了出版、網路媒體編輯、傳播學三個方向,中國傳媒大學也在文化產業管理專業下開設了文化經紀人的方向。
的確,作為一個年輕的專業,文化產業管理專業需要完善的地方還有很多很多,這一點,從各高校關於該專業五花八門的課程設置中就可以看出。而這一新專業掛靠的院系也是各具特色,文學院、傳媒學院甚至歷史學院都可能是它的「婆家」。簡而言之,對於這一年輕的專業而言,學生應該怎麼學、學校應該怎麼教、企業應該怎麼用,一切都還在摸索之中。
「缺人」和不要應屆生
「我們找工作有點茫然,好多地方不知道這個專業,還有好多地方只要有經驗的。」 小陳說道。一位反復強調不要透露學校名字的老師對記者說,「不過現在還沒到簽約的高峰期,最後的情況怎麼樣還不好說。」據了解,從目前的情況看,就業形勢並沒有當初想像的那麼樂觀。
在大學生就業已成為社會問題的今天,就業率幾乎成了很多學校和專業能否生存的「標尺」,文化產業管理專業亦是如此。在記者采訪到的學校中,今年畢業的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學生,除去考研的1/3外,剩下的都面臨著找工作的壓力,而目前簽約率並不高。「很多文化企業乾脆就不知道這個專業,感覺上文化產業在國家這個層面上挺熱,但是在企業這里似乎還沒熱起來。」何群老師解釋道。
「我知道這個專業,我們也可能會嘗試招一些這個專業的學生。」北京保利演藝經紀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經理張小姐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不過,她同時還強調,企業找人考慮最多的其實就是兩個字:實用,而不是專業的名字,也不是學歷的高低。「我們很看重學生的實習經歷,更看重他們對這個行業的敏感度和認知度。」
另一位來自北京派格太合環球文化傳媒公司的人力資源管理總監徐先生則直言:「我們去年招了不少應屆畢業生進公司,但是效果很不好,他們的動手能力也有問題,學校給他們的就業培訓也不足,現在留下的很少。」但他同時也表示,這不僅僅是學生的原因,「這個行業整體就沒有做好接納大量應屆畢業生的准備,因為實際上這個行業還是一個小圈子,它留給新人學習的機會和時間並不多,而且它需要從業者具有大量的行業資源,包括信息、人脈等。」
文化產業用人的這一特點,已經被很多學校意識到了,「我們的學生參加的很多招聘會都不要應屆的學生,他們大多也缺乏培養人才的意識。」何群老師說道。是否有從業經驗,成了橫亘在學生和工作之間的一座大山。
這就形成了一個矛盾的怪圈,「根據我們對江西、安徽、湖南三個省文化企業的問卷調查,他們是缺人才的,而且是很缺人才。」張勝冰老師表示。但顯然,從企業反饋的信息來看,他們對招攬文化產業專有人才的意識並不強烈。
這種現狀使得很多學校都意識到了加強學生實習的重要性,「我認為解決培養和就業問題的最好辦法就是產學研結合,學校和企業間應該加強合作。而在業界對這一專業了解不夠的情況下,我覺得政府部門應該幫忙架設這個溝通的橋梁。」
可以為這一觀點佐證的是,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有關負責人表示,由於學校給他們的學生提供了不少的實習機會,現在學生的就業前景還不錯,還有好幾個自己開公司創業的。
同時,另一個制約了學生就業的問題則更為根本,那就是我國文化產業的規模並不大。目前我國文化產業的企業大多以中小企業為主,且多以民營為主,變動性也很大,在很多學生的觀念里,去這樣的公司工作「不算工作」,他們也大多不會把這個看作是一個穩定的職業。

『肆』 考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管理(藝人經紀人方向)理科生可以么

從中國傳媒大學官方網站上可以找到歷年各個專業的錄取分數線(分理工類和文史類),從這里能看出各個專業招生對文理科的要求。
官方錄取分數線查詢網址:
http://zhaosheng.cuc.e.cn/wsm/RecruitPlanMarkForm.aspx?province=%E5%AE%89%E5%BE%BD
----------------------------------
當然收理科生。文理兼收的專業有:電視與新聞學院:廣播電視新聞學,編輯出版,新聞學,傳播學,媒體創意,廣告學院:廣告學,公共關系學,國際傳播學院:英語.媒體管理學院:國際文化貿易,市場營銷,工商管理,文化產業管理,公共事業管理, 只招理科的專業有: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信息工程學院: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廣播電視工程,自動化,數字媒體技術,理學院:信息與計算科學,光信息科學與技術.計算機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伍』 中蘊馬文化產業是包含什麼的有人知道嗎

網路上的資料都很詳細了,內蒙古中蘊馬產業集團以「中蘊杯」系列馬文化傳播為載體,通過《蒙古馬精神》一書編寫、《中國現代馬產業》雜志創刊、舉辦「中蘊杯」國際馬文化攝影藝術家神駿大獎、「中蘊杯」國際馬賦及楹聯大展、「中蘊杯」民族歌手大賽、「中蘊杯」馬術邀請賽,成立中蘊馬術俱樂部,運營馬旅遊項目,並通過書法、繪畫、動漫、雕塑、影視、創意、詩歌等形式,通過聯合國際文化藝術屆打造日本夕張市馬文化藝術城,通過開發生產馬文化生活用品和馬文化藝術品,逐步形成中蘊馬文化產業品牌。

『陸』 為什麼好多人都說文化產業管理不好

第一:除了本專業以外什麼都可以做,360行,行行出狀元
第二:去縣文化局工作,本山回大叔就是從那裡走出答來的
第三:去電視台工作,自己設計個欄目沒准能紅,像李詠、老畢、小崔等
第四:去做電影,最後可以混成製片人或出品人啥的

『柒』 簡述文化產業 地位

(一)文化產業及其地位和作用
關於文化產業,根據2004年我國制定的《文化及相關產業指標體系框架》文件及《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的文件, 可作客觀、翔實的描述分類:
1.文化產業核心層:包括新聞、書報刊、音像製品、電子出版物、廣播、電視、電影、文藝表演、文化演出場館、文物及文化保護、博物館、圖書館、檔案館、群眾文化服務、文化研究、文化社團、其他文化等。
2.文化產業外圍層:包括互聯網、旅行社服務、游覽景區、文化服務、室內娛樂、游樂園、休閑健身娛樂、網吧、文化中介代理、文化產品租賃和拍賣、廣告、會展服務等。
3.文化產業相關層:包括文具、照相器材、樂器、玩具、游藝器材、紙張、膠片膠帶、磁帶、光碟、印刷設備、廣播電視設備、家用視聽設備、工藝品的生產和銷售等。
根據以上文化產業分類,我們可以認為,文化產業的地位和作用表現在:
首先,文化產業具有文化傳承、傳播的導引功能,關系社會的文明、進步,體現國家的「軟」實力。
其次,文化產業提供基本的精神文化、娛樂消費,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不斷提升生活品質。
再次,文化產業要求相關產業提供物質和技術條件,推動技術創新的深化,藉助原始性創新、集成創新、消化吸收再創新,形成競爭優勢。
(二)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性
1.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是傳承中華文明,復興民族文化的需要。一個民族的崛起,歸根結底要從文化的復興上表現出來。隨著時代的進步,燦爛的中華文明所蘊含的人類智慧,不斷顯示璀璨的光華。民族文化產業的興盛擔當著民族文化復興的重任。
2.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是提升居民生活品質,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人類對物質生活追求的過程中,對精神家園的追尋從未停止過,隨著物質生活的不斷改善,對精神文化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創造高品位的精神文化產品,既是提高居民生活質量的內在要求,也是和諧社會建設的迫切需要。
3.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是推動經濟轉型,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需要。在工業化、城鎮化的進程中,面臨產業升級和結構轉型的考驗,適時發展文化產業,有利於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實現增長方式的轉變;有利於促進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提高整體實力和綜合競爭力,對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意義重大。

閱讀全文

與人文化產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