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景區產業發展

景區產業發展

發布時間:2020-12-04 01:14:21

❶ 發展旅遊業有哪些意義

(一)增加資金積累和外匯收入


發展國內旅遊業,有助於拓寬貨幣回籠渠道,加快貨幣回龍速度,擴大貨幣回籠量,因此能夠加快資金周轉,增加資金積累和國民收入,為國際旅遊業發展創造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和提供了難得的經營管理經驗。發展國際旅遊業能夠增加外匯收入,旅遊者必須要來旅遊產品生產地進行消費,節省了商品外貿過程中的運輸、倉儲、保險等費用,降低了換匯成本;旅遊出口不受客源國或地區貿易保護的限制,不受關稅影響;旅遊業創匯方便,無須產品包裝、儲運和其他繁雜的進出口手續。


(二)促進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


在我國,鞏固第一產業、提高第二產業、發展第三產業是經濟結構調整的總體部署和思路。旅遊業是一個綜合性產業,具有十分突出的關聯帶動作用,發揮著帶動其他產業發展的核心作用,不僅直接給航空、交通、飯店、餐飲服務、商業網點、景區、經典等帶來了客源和市場,而且間接地帶動和影響了農村和城市建設、加工製造、文化體育等行業的發展。旅遊業發展將增加旅遊業在第三產業中的比重,有利於第三產業內部結構的調整;同時還增加了第三產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加快一、二、三產業之間結構的調整,促進我國國民經濟健康發展。新時期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的成功有賴於旅遊業的快速發展。


(三)改善投資環境,促進招商引資


許多外國投資者都是通過旅遊來認識中國、了解中國的投資環境以及豐富的旅遊資源和潛在的旅遊市場。旅遊的宣傳效應率為1比8,即一個旅遊者對當地的印象可影響8個人。旅遊業一般不受貿易壁壘干擾和出口配額的限制。因此,國際上普遍認為旅遊業是最優秀的出口產業。發展旅遊業可帶來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大量的企業家、專家和學者通過旅遊帶來了最新的技術、信息和先進的經營管理理念,有利於我們低成本地學習和借鑒別人有用的東西,加快觀念更新,促進本地區擴大對外開放及與國際接軌。

(四)提高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

由於大量本地居民從事旅遊業或相關行業,個人和家庭的收入大大增加;另一方面,旅遊業發展促進了設施建設和環境改善,居民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生活環境不斷改善。大量旅遊者的來訪和城市市民的大量出遊,開拓了眼界,豐富了地理、文史和風俗民情等知識,提高了對生活的要求。旅遊業的發展往往會帶來城市居民素質和文化素養的提高。旅遊作為一種實踐活動,其發展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要,對弘揚民族文化、提高國民文明素質都將發揮積極的作用。

(1)景區產業發展擴展閱讀:

旅遊業是以旅遊資源為憑借、以旅遊設施為條件,向旅遊者提供旅行游覽服務的行業。又稱無煙工業、無形貿易。

狹義的旅遊業,在中國主要指旅行社、旅遊飯店、旅遊車船公司以及專門從事旅遊商品買賣的旅遊商業等行業。廣義的旅遊業,除專門從事旅遊業務的部門以外,還包括與旅遊相關的各行各業。旅行游覽活動作為一種新型的高級的社會消費形式,往往是把物質生活消費和文化生活消費有機地結合起來的。

❷ 今年國家對景區特別關注那全域旅遊的概念是什麼

"全域旅遊"是一個全新的概念。以"全域旅遊"的理念指導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將有利於各行各業統一發展目標。以旅遊為導向,文物保護、旅遊開發和城鎮建設同步推進,對國土資源整理、資金投入整合也大有好處。統籌各方力量,全域發展旅遊事業,旅遊業將成為一項民生工程。
二、以全域旅遊理念指導旅遊業發展的必要性
眾所周知,旅遊可以加快城鄉之間的互動融合和統籌發展,可以促進民族之間的互動交流,用「全域旅遊」的理念來指導一個區域內的旅遊業發展,在布局上將更為合理。
(一)戰略規劃上的必要性
截至目前,我國有184處5A級旅遊景區;12 163家星級飯店(其中四星級酒店2 424家、五星級酒店808家),在第二季度的營業收入合計為514.11億元。但盡管如此,我國的旅遊業仍存在散、小、發展不均衡、亮點不多的問題,沒有形成核心競爭力、品牌影響力。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國旅遊缺乏一個統攬全局的總體規劃,對旅遊發展的戰略定位沒有清晰的思路。因此,我們要借用專家和群眾的智力,通過編制規劃,明確定位,理清發展思路,確定實施路徑,避免在發展道路上走彎路。因此,把「全域旅遊「提升到戰略定位的層面上十分必要。
(二)行業轉型升級上的必要性
第一、二產業對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已到了一個層面,只有第三產業的空間還未全面發揮出來。
據國家信息中心旅遊規劃研究中心課題組2015年7月7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13、2014兩年旅遊產業對GDP直接貢獻都超過7%,旅遊產業對GDP綜合貢獻都超過10%;旅遊產業間接帶動增加值超過15 000億元,對GDP增長拉動點數在1%左右,對GDP增長率貢獻超過10%;在間接帶動各產業中,對第三產業的帶動作用最大,其次是第二產業、第一產業。其中交通運輸、住宿、旅遊購物、餐飲等四個行業對旅遊業增加值貢獻近90%。
發展全域旅遊是旅遊業長遠發展的需要,是大眾消費升級的需要,是我國一、二、三產業轉型升級的需要,是穩增長保運行拉動投資消費的需要。
(三)旅遊者需求上的必要性
旅遊消費需求是多樣化、個性化的,全域旅遊發展要適應城市群發展的需要、適應交通快速發展的需要,達到道路建設風景化、交通體驗休閑化、環境影響最小化的效果;要利用「互聯網+」把智慧旅遊項目包裝成大項目,從交通和信息上最大程度地方便遊客,從而帶動投資。
國家旅遊局局長李金早就指出「全域旅遊對生產要素的配置,更能發揮旅遊的導向作用!如果我們工作的重點仍然局限在景區景點,資源配置、效率提升和宏觀效果都會受限。要用全域旅遊的概念,布局旅遊產業發展,發揮全域旅遊對生產要素布局的導向作用。」只有通過全域旅遊才能合理配置資源。旅遊發展到現在的規模水平,對資源的需求已不再局限於景區景點。
三、以「全域旅遊」指導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
旅遊業涵蓋了多個層面,薈萃了古建築、陶瓷、民俗、宗教和邊塞等多種文化,具有不可限量的開發價值。
(一)「游」
有數據顯示,未來20年,我國人均GDP將超過1.5萬美元,50%以上的居民進入中等收入之列。如果居民人均年出遊超過5次,全國旅遊市場規模將超過70億人次,旅遊將成為大多數人的普遍性消費。
(二)「住」
我國現有12 163家星級飯店(其中四星級酒店2 424家、五星級酒店808家),在2015年第二季度的營業收入合計為514.11億元。此之還有眾多的民宿,為我國旅遊出行提供了穩定的保障。
(三)「行」
中國旅遊研究院公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旅遊市場實現平穩增長,國內旅遊36.11億人次,同比增長10.67%;中國出境游市場首次過億,達到1.07億人次,已連續兩年成為世界排名第一的客源地,同時也是世界最大的出境游消費國。預計2015年,出境遊人次同比增長16%以上,客源將進一步向中西部地區、二三線城市乃至農村地區延伸。
(四)「旅遊+」
「旅遊+」是指充分發揮旅遊業的拉動力、融合能力及催化、集成作用,為相關產業和領域發展提供旅遊平台,插上「旅遊」的翅膀,形成新業態,提升其發展水平和綜合價值。在此過程中,「旅遊+」也有效地拓展旅遊自身發展空間,推進旅遊轉型升級。
長期以來,關於旅遊的認識停留在簡單的消費層面,旅遊同樣是增強國民幸福感、提升國民健康水平、促進社會和諧的新增長點;是優化區域布局、統籌城鄉發展、促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新增長點。
推進「旅遊+」,對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促就業具有重要意義,可以「一業促五化」,有利於推進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網路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和發展生態化。
全面推動全域旅遊發展,將有利於各行各業統一發展。以旅遊為導向,文物保護、旅遊開發和城鎮建設同步推進,對國土資源整理、資金投入整合也大有好處。統籌各方面力量,全域發展旅遊事業,旅遊業將成為一項民生工程。

❸ 如何提高景區群眾發展旅遊產業意識和信心

受益,只有讓旅遊景區周邊的老百姓受益,才可能讓他們自覺的維護景區、發展旅遊。

❹ 景區環繞的山溝溝 能發展什麼產業啊

類似野外探險,極限生存等戶外運動
或者文藝點的寫生娛樂場所
或者是遠離城市喧囂的高級療養院

❺ 旅遊景區可以發展哪些行業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2015-2020年中國旅遊景區開發運營模式與投資機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1993-2012年20年間,國內旅遊人數從4.10億人次增長到29.60億人次,年復合增長率達10.96%;國內旅遊收入從864億元增長到2.59萬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18.77%。在出遊率方面,2000-2013年,城鎮居民人均出遊率由1.04次/年提升至3.16次/年,農村居民人均出遊率由0.44次/年提升至1.68次/年。
目前,我國大部分知名景區為非商業性投資所建景觀,這一類景區門票實行"統一政策、分級管理"。換言之,各地景區的定價權,主要在地方主管機構手中。並且國家發改委也曾發布過文件規定了旅遊景點的門票漲價機制:旅遊景點門票價格調整,頻次不得低於三年,調整幅度不得超過15%。但到了地方,這一初衷為減緩景區漲價的措施,被執行成了"逢三必漲":到了三年就可以調整票價,調就要調15%,調只能往上調,不會往下調。
但是,在地方的主管部門和旅遊業從業者看來,旅遊業既然是當地的支柱產業,如果遊客們逛來逛去都是免費的,自己豈不是虧了。正因如此,許多地方採取了"門票分賬"模式,景區的所有方、運營方和當地政府,均在高額的門票中分一杯羹。由於一些寧靜偏僻的地方政府並無過多財政收入來源,突然湧入的遊客,會使得當地社會管理支出驟然增加,不從門票收入中分賬還能有什麼辦法呢。正因如此,許多地方旅遊業形成了"門票一家獨大"的收入模式。
優質景區供不應求的狀態使景區具備較強定價能力。同時,結合景區產業配套、景區管理結構兩方面考察,前瞻認為漲價策略將是短期內景區主要定價策略。
另外,從景區管理結構來看,票價易漲難跌。我國景區管理部門較多:風景名勝區隸屬於國家建設部,森林公園隸屬於國家林業部,自然保護區隸屬於國家環保總局,博物館隸屬於國家文化部,各級文物保護單位隸屬於國家文物管理部門或宗教管理部門,水庫風景區隸屬於國家水利部門。通常一個景區隸屬於多個管理部門,涉及眾多利益主體,票價易漲難跌。

❻ 張家界旅遊景區發展的優勢

一、自然資源得天獨厚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張家界奇絕天下的石英砂岩大峰林景觀,屬世界上最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發育地區。既有「奇峰三千,秀水八百」之實,又有「放大的盆景,縮小的仙境」之稱,自然景觀在世界上絕無僅有,獨一無二。

二、旅遊品牌中外馳名

張家界目前集「世界自然遺產」、「第一批世界地質公園」、「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三塊金子招牌於一身,可以說是享譽全球,聞名遐邇。

三、區位優勢日趨顯現

從全國來看,張家界地處中部,鐵路、航空、公路交通條件十分便利,作為一個中等旅遊城市,具有「三位一體」的立體交通優勢,以張家界為中心輻射到國內外各主要客源地的交通運輸,具有距離和成本上的優勢。

四、產業成熟度相對較高

張家界旅遊開發與改革開放是同步進行的,歷經20年發展,在旅遊基礎設施、旅遊行業管理成熟有效的建設和管理經驗。通過景區大拆遷,制定《武陵源世界自然遺產保護條例》,使景區規劃管理走上了科學、環保、資源永續利用的依法管理的軌道,走出了一條旅遊開發與資源保護並重的旅遊產業發展新路。景區管理也正在由粗放型向精細化、標准化方向發展。旅遊從業人員素質較建市之初,已有了質的飛躍。尤其是導游管理日趨規范,導游素質在全國旅遊界享有美譽。

五、人文民俗積淀深厚

張家界市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由於地處湘西北,歷史上民族遷徙、交流、融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尤其是以硬氣功、民族歌舞為特色的土家族文化和白族文化等民俗文化遺產豐富。賀龍元帥故居、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紅二、六軍團長征出發地等也是具有較高知名度的紅色人文旅遊資源。

六、旅遊管理具有首發優勢

無論是行業管理,還是景區管理,無論是服務質量,還是服務設施,無論是常規旅遊,還是假日旅遊,在張家界都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行為規范,基本做到了安全、衛生、文明、有序、滿意。

七、巨大的旅遊市場

據統計,從1988年至今,張家界市旅遊接待人次和旅遊總收入除個別年份外,總體上是呈逐年大幅上升趨勢

八、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

張家界旅遊業是湖南省旅遊業的龍頭。在湖南省規劃的50個產業集群中,省政府又適時將張家界旅遊商品開發編入到產業集群戰略之中,這既是對張家界旅遊商品開發多年來工作的肯定,也是下一階段的工作基礎。市委市政府多次會議提出,要大力培育發展旅遊商品產業集群,是張家界市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重要選擇,是抓住中部崛起給予,培育壯大旅遊商品產業的必由之路。

❼ 旅遊業的發展給區域經濟的發展帶來哪些好處

1、旅遊業可以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

旅遊業是一個關聯性很強的產業。可以有效帶動建築工程及相關行業、航空運輸業、輕工業、商業、工藝美術和農副業等行業的發展。

2、調整產業結構,優化資源配置

旅遊業作為朝陽產業,它所具有的產業結構和資源配置的導向性功能是不容置疑的。

3、增加就業機會

旅遊的發展可以增加區域內的人流、物流、資金和信息流的流動,因此發展旅遊業能為社會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

4、增進國際交流,拓寬世界視野

在一定意義上,一次旅遊活動是一種廣義上的文化交流,通過發展旅遊業,各國人民之間的彼此了解,並有力地促進中西方文化的相互交融。通過旅遊業的發展,這種軟環境效應可以克服各國意識形態間的障礙,增進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友誼,有利於協調各國之間的關系,以促進世界經濟一體化和區域經濟的集團化。

5、促進招商引資,利於國際接軌

與貿易創匯相比,旅遊創匯不需要直接輸出物質產品,不需要進行多環節的長距離運輸。發展旅遊業可帶來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有利於低成本地學習借鑒別人有用的東西,更新觀念,促進本地區擴大開放及與國際的接軌。

(7)景區產業發展擴展閱讀

旅遊業組成要素:

旅遊資源、旅遊設施、旅遊服務是旅遊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三大要素。

旅遊資源,包括自然風光、歷史古跡、革命遺址、建設成就、民族習俗等,是經營旅遊業的吸引能力;

旅遊設施,包括旅遊交通設施、旅遊住宿設施、旅遊餐飲設施、旅遊游樂設施等;

旅遊服務,是包括各種勞務和管理行為相結合是經營旅遊業的接待能力。

❽ 旅遊產業的基本特點有哪些

旅遊產業的基本特點:

1.綜合性

旅遊業是集行、游、住、吃、購、娛等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性大產業,其綜合性是由旅遊活動的綜合性決定的。這種綜合性的特點,同一個旅遊目的地對旅遊業必須實行全行業管理。

2.經濟性

發展旅遊業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取得經濟效益,旅遊業本身就是由旅行社業、以飯店為代表的住宿業和交通客運業等眾多的以盈利為目的並進行獨立核算的經濟組織構成的。因此,經濟性是旅遊業最根本的屬性,是旅遊業的核心和實質。

3.服務性

旅遊業為旅遊者提供的勞務是一種可以用於交換的特殊商品,這種特殊商品同一般商品一樣具有使用價值,而生產這種特殊商品的過程就是服務。

4.依賴性。

我們了解旅遊業的依賴性特點,要明確它是一個較為敏感而且脆弱的產業,同時也是有一定風險性的產業。如果一個國家或地區把它視為唯一經濟支柱,一旦發生巨大波動,其後果是不堪設想的。

5.帶動性

方能帶動其他直接或間接為旅遊者提供服務的產業全體的發展。所以是一業興、百業興。

6.外向性

現代旅遊業是一種跨地區、跨國界的廣泛的人際交往活動,具有明顯的外向性或涉外性。

7.季節性

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旅遊產業的季節性同該國或地區的旅遊活動密切相關,而且是旅遊活動的季節性所決定的。但是,游覽人文旅遊資源一般不受季節的限制。

(8)景區產業發展擴展閱讀

旅遊業的組成要素為旅遊資源、旅遊設施、旅遊服務是旅遊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三悔歲蘆大要素。

1、旅遊資源,包括自然風光、歷史古跡、革命遺址、建設成就、民族習俗等,是經營旅遊業的吸引能力;

2、旅遊設施,包括旅遊交通設施、旅遊住宿設施、旅遊餐飲設施、旅遊游樂設施等;

3、旅遊服務,是包括各種勞務和管理行為相結合是經營旅遊業的接雀喚待能力。

旅遊業的重要性:

旅遊業包括國際旅遊和國內旅遊兩個部分。兩者由於接待碧帶對象不同而有所區別,但其性質和作用是基本一致的。

經濟發達國家的旅遊業,一般是從國內旅遊業開始,逐步向國際旅遊業發展。一些發展中國家,由於經濟落後,經濟建設需要外匯,大多是從國際旅遊業開始發展的。國內旅遊業和國際旅遊業是密切相聯的統一體,統籌規劃、合理安排,能夠互相促進、互相補充、共同發展。

旅遊業能夠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的需要。通過旅遊使人們在體力上和精神上得到休息,改善健康情況,開闊眼界,增長知識,推動社會生產的發展。

旅遊業的發展以整個國民經濟發展水平為基礎並受其制約,同時又直接、間接地促進國民經濟有關部門的發展,如推動商業、飲食服務業、旅館業、工藝美術業、園林等的發展,並促使這些部門不斷改進和完善各種設施、增加服務項目,提高服務質量。

參考資料:網路-旅遊業

❾ 張家界旅遊景區發展的優勢

一、自然資源得天獨厚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張家界奇絕天下的石英砂岩大峰林景觀,屬世界上最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發育地區。既有「奇峰三千,秀水八百」之實,又有「放大的盆景,縮小的仙境」之稱,自然景觀在世界上絕無僅有,獨一無二。山、水、洞、瀑、湖、林、雲海等自然景觀資源一應盡全,各具特色,自然景觀要素堪稱「人無我有,人有我優」。
二、旅遊品牌中外馳名
張家界目前集「世界自然遺產」、「第一批世界地質公園」、「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三塊金子招牌於一身,可以說是享譽全球,聞名遐邇。通過名家大師的發現推介,張家界這顆「養在閨中人未識」的風景明珠,經過20年開發以及「森保節」、「穿越天門」等一系列成功宣傳促銷活動,已經成為湖南省旅遊的龍頭、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和首選旅遊目的地之一。
三、區位優勢日趨顯現
從全國來看,張家界地處中部,鐵路、航空、公路交通條件十分便利,作為一個中等旅遊城市,具有「三位一體」的立體交通優勢,以張家界為中心輻射到國內外各主要客源地的交通運輸,具有距離和成本上的優勢。
四、產業成熟度相對較高
張家界旅遊開發與改革開放是同步進行的,歷經20年發展,在旅遊基礎設施、旅遊行業管理成熟有效的建設和管理經驗。通過景區大拆遷,制定《武陵源世界自然遺產保護條例》,使景區規劃管理走上了科學、環保、資源永續利用的依法管理的軌道,走出了一條旅遊開發與資源保護並重的旅遊產業發展新路。景區管理也正在由粗放型向精細化、標准化方向發展。旅遊從業人員素質較建市之初,已有了質的飛躍。尤其是導游管理日趨規范,導游素質在全國旅遊界享有美譽。
五、人文民俗積淀深厚
張家界市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由於地處湘西北,歷史上民族遷徙、交流、融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尤其是以硬氣功、民族歌舞為特色的土家族文化和白族文化等民俗文化遺產豐富。賀龍元帥故居、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紅二、六軍團長征出發地等也是具有較高知名度的紅色人文旅遊資源。
六、旅遊管理具有首發優勢
無論是行業管理,還是景區管理,無論是服務質量,還是服務設施,無論是常規旅遊,還是假日旅遊,在張家界都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行為規范,基本做到了安全、衛生、文明、有序、滿意。特別是為對接湘西開發,制定了全省第一份規范的旅遊產業發展意見《2004年至2008年全市旅遊產業發展實施意見》,明確了產業發展目標和思路。對張家界旅遊產業的發展起到了十分重要和決定性的引導作用,同時也積累了豐富和成熟的管理經驗,相對省內兄弟市州而言,具有比較優勢。
七、巨大的旅遊市場
據統計,從1988年至今,張家界市旅遊接待人次和旅遊總收入除個別年份外,總體上是呈逐年大幅上升趨勢。尤其是2004年,在全面恢復「非典」創傷的基礎上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全市接待遊客首次突破千萬大關,達1269萬人次,同比增長67%;國內傳統市場穩中有升,境外客源市場也有大幅度飛躍式發展,接待境外遊客90萬人次,是2003年的1.53倍,翻了一番多,在全國旅遊市場增速名列前茅,尤其是韓國市場開發大獲成功,入境韓國遊客達30萬人,形成了「韓流」現象。全市實現旅遊收入55億元,比2002年增長72%,外匯收入13.5億元人民幣,是2003年的1.63倍。
八、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
張家界旅遊業是湖南省旅遊業的龍頭。在湖南省規劃的50個產業集群中,省政府又適時將張家界旅遊商品開發編入到產業集群戰略之中,這既是對張家界旅遊商品開發多年來工作的肯定,也是下一階段的工作基礎。市委市政府多次會議提出,要大力培育發展旅遊商品產業集群,是張家界市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重要選擇,是抓住中部崛起給予,培育壯大旅遊商品產業的必由之路。 希望我的回答你能滿意.

❿ 旅遊產業包括了哪些行業

旅遊產業是一個泛指行業,包含景區與遊客到達景區的所有行業。整個旅版游業包含:一產:農業,二權產:工業,三產:服務業。

細分如下:

起始端: 運輸業。

中介端:旅行社(線上與線下) ,酒店業,餐飲業,二銷伴手禮產品製造業。

最後端:山水景區,主題游樂場,農旅結合景區。

如今的旅遊產業要素已擴展為「食、住、行、游、購、娛、體(體驗)、會(會議)、養(養生)、媒(媒體廣告)、組(組織)、配(配套)」,他們相互交織組合,形成了以下九個類別的行業,構成了一個緊密結合的旅遊產業鏈



(10)景區產業發展擴展閱讀:

旅遊產業主要指隨著我國旅遊業的迅速發展,傳統的旅遊產業要素進一步擴展,各要素相互交織形成了一個緊密的旅遊產業鏈。

旅遊產業具有三大動力效應:直接消費動力、產業發展動力、城鎮化動力,在此過程中,旅遊產業的發展將會為這一地區帶來價值提升效應、品牌效應、生態效應、幸福價值效應。

閱讀全文

與景區產業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