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叫城市產業
對城市科技資源、經濟資源、土地資源以及政府管理資源全面整合,形成一種布局合理、資源最優利用、環境優美、管理高效的現代化產業。
Ⅱ 什麼產業既是城市發展的新增長點又是推動轉型發展的新動力
第三產業,在三大產業中,第三產業佔比如何是衡量一個國家發展水平和發達程度的重要標志。
Ⅲ 「會議產業」對「城市發展」有哪些積極意義
城市發展會議產業的戰略意義和現實意義主要有:
首先,發展會議產業與國家高度重視旅遊業的指導思想是一致的。目前,國務院把旅遊業推到了「戰略性支柱產業」的高度,號召各界大力發展旅遊業,推動旅遊業向高端方向發展。在這種背景下,作為旅遊業高端市場核心組成部分的商務旅遊(會議、展覽旅遊又是商務旅遊的主要組成部分),必然成了業界關注的重點。
其次,能夠滿足會議產業鏈各方的實際需求:
1、會議組織者。各類會議組織者希望各個城市都能夠高度重視會議產業,能為他們在該城市舉辦國際、國內會議提供必要的協調、扶持。
2、會議中心、會議酒店及各類會議服務機構。政府部門加強會議接待場所、各類會議服務機構的管理、協調等,有利於其相互間展開良性競爭,進而促進區域會議產業健康發展。
其三,除了具有較高的利潤額之外,會議產業具有很強的經濟拉動性。會議產業與旅遊業、展覽業一樣,同樣具有很強的經濟拉動作用。雖然不同類型、不同規模的會議對區域經濟的拉動系數有所不同,國內外專家普遍認為,會議產業對經濟的拉動作用一般可以達到1:5以上。
Ⅳ 什麼產業既是城市發展的新增長點
按照國際標准,加大改革力度,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將會促進服務性消費的比重不斷上升;
Ⅳ 城市發展歷程與產業發展形態有什麼關系
加快城市化發展是我國當前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大力發展文專化產業亦是屬文化界和經濟界共同關心的熱門話題。然而,長期以來,兩者往往被當作各自單行獨立的過程,文化產業發展與城市化發展之間密切的內在互動聯系沒有得到理論界應有的重視。從文化產業發展一端來說,文化產業化進程更多地被看作是文化現代化進程的必然要求與結果,或者被看成是政治文化意識形態與市場經濟接軌的產物。而城市的發展更多地只是被賦予經濟的內涵,在某種意義上被當作工商產業擴張的容器。這種二元分離的理論研究與現實發展傾向,有可能導致以下一些有害的結果:一是城市的文化產業功能被忽視,在城市規模擴張過程中,不能為文化產業留下足夠的發展空間;二是文化產業的經濟社會功能被減縮,文化產業發展對城市發展的積極促動效應難以有效發揮。因此,有必要重新調整理論和發展視角,把文化產業和城市納入一個統一的發展框架中加以考察,了解它們的相關互動作用與相得益彰影響。
Ⅵ 什麼產業是城市發展的新增長點,又是推動轉型發展的新動力
文創產業既是城市發展的新增長點,又是推動轉型發展的新動力。當今世界已進入文化全球化時代,城市的競爭高度往往由城市文化的創造力傳播力決定
Ⅶ 什麼是城市的基礎產業它與城市經濟增長有什麼關系
判斷城市的基礎產業,出發點不同,結果也不同。這看你重點關注是哪個方面了:
舉個例子來說,某城市由於大型企業的進駐,其財政收入70%來自於相關工業產業,但從該城市的居民就業情況來看,70%的人口都在從事農業或服務產業。以上的案例,從城市經濟增長的角度判斷,可以得出工業是該城市的基礎產業,但從城市居民生活角度考量,農業是基礎產業。
要想弄清基礎產業和經濟增長的關系,需要綜合角度考量問題,要看城市的基礎產業能否成為主導產業,主導產業是否可以是城市發展的基礎。不要為了單一的經濟利益,完全不顧環境資源和百姓生活於不顧,發展高收入的產業;也不能因為一味維護現階段的基礎產業而停滯不前,不思考轉型。
總之,很復雜。博士論文也不能說清的問題,這里僅提供一個思路。
Ⅷ 城市定位與產業發展的關系
充分挖掘城市的各種資源,按照唯一性、排他性和權威性的原則,找到城市的個性、靈魂與理念。定位是建立品牌的靈魂,城市品牌存在的價值是它在市場上的定位和不可替代的個性。因為定位的實質就是將城市放在目標受眾心目中給它一個獨一無二的位置,由此而形成這個城市鮮明的品牌個性。目前國內的城市之所以缺乏個性、雷同,大多數未能從戰略定位的角度來考慮城市的全盤發展,只是基於市容美化、地產規劃和招商引資等單一因素考慮,一窩蜂地搞城市綠化和所謂形象工程。在市場調研基礎上確定未來城市在目標受眾心目中的形象,首先要考慮自己的資源優勢,和其他相同性質的城市相比,自己的競爭優勢在哪裡;另外,要考慮社會公眾對定位的認同;其次,要根據投資者甚至國際社會的認同來確定自己的發展定位,以使未來品牌形象能夠體現城市規劃和投資硬環境建設對投資者的影響。特別是中國加入WTO之後,城市形象的國際化取決於國際社會對你定位的認可,而不是主觀的硬性宣傳。 一個城市城市品牌只有傳承它所固有的特色,汲取其歷史和文化的營養不斷塑造和美化自己,才會具有真正的魅力。城市定位就是從功能和文化兩個方面融合起來,形成其特色和個性,這樣形成的定位才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最終在市場上會轉化為對目標受眾的承諾。
雨濃智慧 編輯
Ⅸ 城市發展包括哪些內容
城市發展是一個系統性工程,包含的內容很多,
1.城市發展的基本規律:
(1)區域理論:城市是區域的核心,區域發展是不均衡的。1950年佩魯提出增長極核理論:城市通過極化效應、擴散效應的發展,是區域經濟趨於均衡,然後進入下一輪極化、擴散的發展階段。
(2)經濟學理論:城市產業分基礎產業(城市發展的關鍵)、服務業產業。[1]
(3)人文生態學理論:互相依賴、互相競爭是人類社區空間關系形成、發展的重要因素。
(4)交通通訊理論:1962年梅耶《城市發展的通訊理論》
(5)經濟全球化理論:認為經濟全球化是世界經濟運行機制的日益緊密運動的進程。世界貿易組織1995年度報告認為,經濟全球化「是不同國家的市場和生產日益變得更加互相依存的過程,這是由於貨物和服務貿易的發展以及資本和技術的流動所造成的。」
(6)城市進化理論:絕對集中(城市不斷增長)、相當集中(城市人口增長仍然高於郊區)、相當分散(郊區增長超過城市)、絕對分散(城市人口下降郊區人口上升)。
2、城市物質環境的構成要素及相互關系公共領域:主導、為非公共領域的開發提供可能性、約束性。物質環境優化表現為可達性、外部效應。
3、城市社會基本特徵及其與農村社會的主要差別基本特徵:人口老齡化(60歲以上佔10%或65歲以上佔7%)、家庭核心化、生活閑暇化。城市社會的異質性高於農村社會。
4、城市產業構成及其演化趨勢 1)英:費希爾、克拉克 三部類:第一、二、三產業 2)美:貝爾 三個歷史時期:前工業社會、工業社會、後工業社會
5、城市化含義定義:人類生產和生活方式由農村型向城市型轉化的歷史過程,表現為鄉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轉化以及城市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過程。
6、城市化進程與經濟發展的關系城市化前期主要表現為工業化的進程,要求並促進人口向城鎮積聚。城市化後期主要表現為較高的城市化水平所直接帶來的生產集約化、生活集約化、管理科學化和文教科技的進步等。
Ⅹ 為什麼有些產業只能在一些城市發展 以動漫產業為例
杭州是動漫之都,很多人只看到了杭州有很多動漫企業,比如動漫公司《秦時明月》的玄版機科技等權等,但是實際上杭州政府鼓勵動漫的發展,除了每年的國際動漫節以外,還有各項政策扶持,而杭州本身人傑地靈,民間故事多,很多動畫游戲以西湖為背景。
所以和地理、人文歷史以及當地政府的政策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