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汽車行業的現狀與發展趨勢是什麼
新能源汽車產業化持續推進;汽車電動化和智能化。
分報告基於支撐總報告的研究思想,對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現狀及趨勢進行翔實論述,剖析汽車行業面臨的問題,提出了相關產業發展政策建議,並對產業發展趨勢進行了展望。
其中指出,中國汽車產業面臨大變革、大變局的同時,迎來了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的新機遇,中國品牌產品的綜合質量水平與國際品牌產品的差距不斷縮小,新能源汽車作為國家汽車強國戰略支持,產業化持續推進,市場化得到逐步培育。
(1)中國汽車產業發展現狀擴展閱讀:
汽車智能化是汽車問世100多年最大的技術革新。實現無人駕駛等智能化後,將極大地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大幅度減少交通安全事故,同時也將推動軟體、晶元、大數據等技術的進一步突破。
隨著汽車電動化和智能化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的公共交通工具尤其是代步的汽車將實現共享,提供更多的出行選擇,也將改變現有的出行習慣,因共享而便捷,因便捷而共享,汽車製造廠將變成出行服務商。
張進華說,電動化、智能化、共享化是全球汽車領域對未來發展趨勢的共識,中國雖然汽車產業起步較晚,但在新一輪技術革命的浪潮中,完全有可能實現「彎道超車」。
㈡ 中國汽車行業發展前景分析論文
中國汽車行業發展現狀及前景
進入21 世紀以來,中國汽車行業雖然仍存在產業結構不合理、自主開發能力薄弱等問題,但整個行業高速發展,產業集中度不斷提高,產品技術水平明顯提升,已經成為世界汽車生產及消費大國。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數據,
中商情報網《2012-2013年中國汽車行業市場調查及前景咨詢報告》
2001 年中國汽車的產銷量僅為200餘萬輛,但在2006 年產銷量已雙雙突破700萬輛,全年生產728萬輛(其中乘用車523萬輛)、銷售722萬輛(其中乘用車518萬輛);2008 年在經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下的中國汽車工業仍保持了增長,全年汽車生產930 萬輛(其中乘用車674萬輛)、銷售938萬輛(其中乘用車643萬輛)。
2009 年,在全球汽車市場不景氣的背景下,我國汽車行業一枝獨秀,汽車產量為1,379萬輛,銷量為1,36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8.28%和45.42%。2009 年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汽車生產大國,同時中國汽車消費量佔全球總消費量比例已達12%。
2010年,中國汽車行業繼續保持較快的增長勢頭,汽車產銷雙雙超過1800萬輛,蟬聯全球第一,分別達到1,826萬輛和1,806萬輛,同比增長32.41%和32.40%。其中,乘用車產銷1,382萬輛和 1,375萬輛,同比增長33.14%和33.11%。2011年,汽車產銷1,842萬輛和1,851萬輛,同比增長0.84%和2.45%。其中:乘用車產銷1,449萬輛和1,447萬輛,同比增長4.23%和5.19%。
㈢ 中國汽車行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怎麼樣
一、未來五到十年來,將是中源國汽車產業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種資源,開拓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的關鍵時期。單純從國內市場的激烈競爭導出對行業發展前景和利潤水平的預期則顯著低估了發展潛力;
二、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加入WTO和國內經濟增速高位運行,汽車需求一直維持相當的熱度。隨著經濟增長和國際競爭力提升,商用車穩健成長且市場競爭結構趨向合理;乘用車價格的大幅下降和人均收入提高的綜合作用,導致需求快速增長。
三、由於勞動力、資金、技術之間的比例關系明顯改善,中國具備競爭力的產業和價值鏈環節不斷擴大。對於汽車製造這樣的技術密集、資本密集並且兼具勞動密集的高端製造業,中國已經初步具備承接產業轉移並有可能實現競爭力的快速提升。
㈣ 中國汽車行業的現狀與發展趨勢是什麼
中國汽車工業現狀發展趨勢:汽車工業協統計1至7月汽車全行業完工業總產值內3723.82億元同比增長29.44%。容
㈤ 你是怎樣看待現在國內汽車產業狀況的詳細說明
我國已經形成了主要面向整車廠配套和面向售後市場銷售的兩大集群,向整車配套的鋁專輪轂生產企業一屬般為行業生產規模領先,技術開發能力較強,而我國的巨大市場就占據了有利地位這就使得國內企業生產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有持續上升的需求市場。
㈥ 中國汽車行業的現狀與發展趨勢是什麼
我國汽車工業的現狀和發展的趨勢 綜觀我國汽車工業的現狀喜憂參半,展望我國汽車工業的未來風險與機遇並存。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幾年我國汽車工業發展勢頭強勁。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去年1至7月,汽車全行業完成工業總產值3723.82億元,同比增長29.44%:產品銷售收入3598.88億元,同比增長31.05%:利潤總額221.90億元,同比增長51.14%。主要經濟指標增長都比較大,實現了增產增收。汽車產業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地位越來越突出。去年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首次躍升至40個工業行業之首。以汽車製造業為主的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已取代電子信息通信業,成為名副其實的領頭羊。 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擴大,我國汽車工業的發展潛力也非常之大。據有關部門分析,近幾年我國汽車消費市場的消費結構已發生了很大變化。載貨汽車的需求量仍將持續增長,特別是次發達地區,如西部地區對中重型貨車、多種專用汽車、礦用車和大中型客車的需求將明顯增加。農村汽車市場對輕、微型客貨車需求也會有較大增長。隨著國家有關鼓勵私人購車政策的出台,預計個人購車比例將逐年快速增長。特別是轎車、客車,尤其是微型客車的需求量會有較大增長,市場份額將進一步提高。為此,國家將積極發展售價八萬元左右的經濟型轎車,以滿足中國家庭的需要。此外,國家還將大力推進發展汽車工業的相關環境:至2005年,中國公路里程將增加至160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5萬公里。各地還將加大發展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增加停車場地等交通配套設施。所有這些,都無疑會大大促進我國汽車工業的發展。 汽車工業發展形勢喜人,但同時也面臨著巨大的風險和挑戰。特別是「入世」以後,國門完全打開,我國的轎車產業與國外發達國家的汽車企業處於同一個大市場,將不可避免地面臨激烈的競爭與挑戰。我們現在的主要問題是:缺乏完整的轎車開發能力和自主的品牌,零部件製造體系相對薄弱,汽車產業的管理和服務體系仍十分落後,企業規模還難以與國外大公司抗衡。所有這些問題必須認真面對。 打通國際大市場,也給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使我們可以有機會在與強手的合作與競爭中學習他們先進的技術、先進的管理和服務經驗,不斷完善自己。同時也逼迫我們把自己做大做強。為了應對國際汽車市場的激烈競爭,國家將致力於汽車工業的戰略重組,優化資源配置,培育出兩到三家主業突出,核心能力強、擁有自主知識
㈦ 談談中國汽車工業的現狀與發展
前瞻網摘要:隨著我國汽車工業的快速發展,汽車工業上下游產業聚集的趨內勢日益明顯,汽車產容業園也成為各地扶持汽車工業發展、推動區域經濟協同發展的重要舉措。然而,在國內汽車產業園蜂擁上馬的同時,各種問題也隨之凸顯。
其一,國內汽車產業園定位普遍較低,核心功能缺失,缺乏技術創新的平台體系。
其二,集群化水平較低,創新網路尚未形成。
其三,汽車產業園內核心大企業及自主品牌規模較小,帶動效應較弱。
其四,普遍存在重硬體建設、輕軟體投資的問題。
其五,汽車產業園布局不合理,地方保護主義盛行,都成為阻礙汽車產業園發回產業集群效應的阻礙因素。
此外,地區與地區之間存在明顯的保護主義,畫地為牢,產業園之間缺乏溝通和互助,成為掣肘形成有規模、有影響的汽車產業園的關鍵瓶頸之一。對於外資企業,國內的汽車產業園普遍給與各種政策優惠如土地、人力方面等,並以多招外資企業自豪,而對於本土的民族企業特別是中小型的民營企業,則很難享受同樣的待遇。
㈧ 中國汽車市場的現狀和特點
您好,中國汽車市場主要有以下現狀和特點:
(一)具有多元化是我國汽車市場的一大特點,同時,國民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汽車產業的提升。2012年至今,我國的汽車市場進入了一個繁榮的階段,每年的汽車產量以20%的速度增長。這種增長速度屬於井噴式的增長。現在,我國的汽車產量已經位居世界第一,而此後的增長的速度也在預料之中,並逐漸進入到了穩步增長的時期。而目前,面對著國內外汽車行業的復雜環境,依靠著中美汽車市場的扶持,一些知名的汽車品牌因此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不過這樣的局面也不可能一直保持下去。根據調查顯示,大眾的運營利潤已經降到自2009年以來的最低點,僅有三十億歐元。而這種糟糕的情況,已經影響到了中國的汽車市場。日系汽車在2012年的銷量情況就十分的不理想,例如像豐田、鈴木這樣知名品牌的汽車,就下降了將近四成。而受中日關系的影響,進口車的銷量也呈現出非常明顯的下降趨勢。介於此,日本從2012年10月份開始,做出暫停往中國出口汽車的決定。所以由此不難看出,在國際品牌正處於低谷的狀態下,我國的汽車產業將何去何從,成為了很多專家關注的問題。
(二)產量過剩的風險從2000年開始,隨著中國市場的日益擴大,汽車企業也在藉此機會尋求著發展前景不過由於產業的組織不利,導致發展的速度不是很快;自己創立的品牌沒有太大的競爭力而且發展過慢,因此面臨著產量過剩的不利局面。放眼全球,中國的汽車產量的增長速度是最快的。而歐洲由於受到經濟不景氣的影響,也依然承受著產能過剩的壓力,很多知名企業也紛紛倒閉。在這樣不利的局面下,很多歐洲知名的汽車廠家把生產中心調整,到了一些新興市場國家,而這對於中國來說是一個不小的影響。不過,這對於中國的汽車行業來說也是一個難得的發展機會。在國內汽車品牌發展的不是很好的情況下,就更應該打造自主品牌,同時借鑒其他國家發展汽車品牌的歷程,這樣才能夠更好的提升汽車銷量。
如能幫助到您,望採納謝謝!
㈨ 中國汽車行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
中國汽車行業的現狀是正在飛速發展,並開始步入商品規范,實行三包、質量和服務是決定汽車行業生命的三要素。發展趨勢由大而快轉向小而精,由汽車產品數量轉向產品和服務的質量要效益求發展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