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會展行業有發展的前景嗎請分析下,謝謝~~~
中國展覽業將從數據擴張向質量提升過渡
目前,中國展覽業總體發展態勢趨緩,從數量擴張將過渡到質量提升新階段、常規性產業政策將逐步轉向營商環境的優化,國家戰略、科技領域、資本介入、跨界融合等方面為展覽業的發展帶來新動能。
2019年,中國境內共舉辦經貿類展覽3547個,同比下降6.5%;展覽總面積為1304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0.8%。
從中國境內舉辦的所有規模展覽來看,2019年中小規模展覽數量居多,中大規模展覽數量實現穩步增長。如下圖所示,1萬-3萬平方米規模展覽共舉辦1677個,佔全部規模展覽數量的47.3%;3萬-5萬平方米規模展覽共舉辦757個,佔全部規模展覽數量的21.3%;1萬平方米以下及10萬平方米以上規模展覽數量均偏少,分布為303個及257個。
註:氣泡位置反映了各行業展覽數量的差別,氣泡大小則代表了展覽面積的大小。
——以上數據來源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會展行業市場前瞻與深度調研分析報告》。
2. 為什麼講會展產業發展需要政府和市場合力推動
①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政府是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是為人內民服務的政府。合容力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社會是政府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對人民負責原則的體現。 ②合力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社會是政府切實履行維護國家長治久安,保障人民民主,組織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職能所在。 3公民參與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社會,體現公民權利與義務的統一,是公共政治生活的重要內容,是公民依法有序政治參與的要求。
3. 會展業發展的現狀。將來就業方向是什麼
最近,教育研究復院的一制項研究表明,隨著我國經濟與社會的發展,今後10年內,我國對人才的需要將有較大的變化。從技術和產業發展的角度來說,今後幾年我國將大力發展6大技術領域:生物技術、信息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空間技術、海洋技術。6大技術可形成9大高科技產業:生物工程、生物醫葯、光電子信息、智能機械、軟體、超導體、太陽能、空間產業和海洋產業。
按照國家人事部的有關統計預測,我國今後幾年內急需人才主要有以下8大類:以電子技術、生物工程、航天技術、海洋利用、新能源新材料為代表的高新技術人才;信息技術人才;機電一體化專業技術人才;農業科技人才;環境保護技術人才;生物工程研究與開發人才;國際貿易人才;律師人才.
4. 會展業能帶動哪些相關產業發展
大型展會的舉辦往往能帶來大量人才流、資金流、信息流等資源,成為流量經濟的直接來源。據了解,成都將提升流量承載力,以內陸自貿試驗區建設為重點,結合大型展會,充分加強國際經貿合作,增強國際高端資源要素的吸附力和整合力。也可以來3月19日的長春清潔能源展來看一看,企業以及客流量都特別的大
5. 中國會展業未來發展的八大趨勢是什麼
隨著我國經濟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會展行業作為新興的服務業,逐漸版成為了一個城市國權際化程度和經濟發展水平的中葯標准之一。伴隨著會展經濟的全球擴張,許多國際會展業巨頭競爭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的發展中國家市場,國際會展業正在出現重心轉移之勢。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背景下,中國市場的廣大以及中國成為世界新的製造業中心的潛在發展前景,使得來自國外的專業展市場需求空間較大。
中國會展業搭上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列車,一路增長走來,已經確定了在世界上會展大國的地位,並正向會展強國挺進。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會展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前瞻》顯示:我國會展行業將會向全球化、多元化發展。
目前,國內大多數會展企業的特點是規模小、專業性不強,因此,有實力的會展企業應採取多樣化的資本運營戰略,跳出單純依靠內部積累成長的圈子,實現快速擴張,努力發展成為中國會展業的大型的、名牌企業。為此,中國會展企業應抓住政企關系改革的契機,形成多種所有制並存的行業結構;在市場競爭中,通過資產重組、上市經營、參股控股、兼並收購等方式,進行跨地區、跨部門的戰略重組,組建會展企業集團,實現資本擴張。
6. 如何進一步促進會展區域經濟帶上會展產業的發展
答:會展行業作為一種新型的產業,正在迅速發展。它起源於歐洲和北美,目前已經成為全球性的產業。中國國際經濟發展研究中心行業特邀研究員、恆油財智商務服務(北京)中心高級顧問羅百輝指出,每年在世界各國舉的各種國際會議多達40萬個,會議的直接和間接的經濟效益超過2800億美元。國際會展市場的巨大潛能和會展經濟的高額回報,加上國內會展的巨大誘惑,使得許多國家的政府及民間機構紛紛加入到會展市場競爭的行列,積極發展本國的會展產業。羅百輝認為,隨著入世對中國會展業的帶動,中國會展的數量和質量都將有一個大的整合與提升。一、中國會展業發展現狀入世對中國會展業是「利好」。中國是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是世界最大、最具潛力的消費市場。入世後國內市場的對外開放將進一步擴大,國際市場也將對我們更加開放,兩個市場的開放必將促使中國的內需外貿和經濟活動更趨活躍。入世後,中外展覽組織者之間的競爭、國內各展覽組織者之間的競爭、展覽場館相互之間的競爭、中國各展覽城市之間的競爭以及中國展覽會與周邊國家及世界其他國家相同展覽會之間的競爭會愈演愈烈。目前中國會展業有「三多」:展覽數量多、主單位多、行業重復展多。入世後,隨著展覽市場軼序的逐步規范、競爭的加劇,這「三多」將逐步發展為「三少」:展覽會的數量會逐步減少,但展覽會規模會越來越大;展單位會越來越少,但有實力、有影響、資金雄厚的展單位會越來越多;重復展現象逐漸減少,但品牌展覽會將越來越多。入世將促進中國展館設施水平更快提高。基礎場館條件的好壞對會展業的發展影響很大。會展業蓬勃發展及其對經濟發展的巨大促進作用使政府和相關企業對投資建設現代化展覽中心非常重視,廈門、南京、長春、長沙、西安、青島、合肥、沈陽、煙台、成都、武漢等市及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等展覽設施在近幾年內陸續建成。中國國際經濟發展研究中心行業特邀研究員、恆油財智商務服務(北京)中心高級顧問羅百輝分析認為,中國展會目前的發展水平是與中國整體經濟發展水平相一致的。會展業已經形成一個行業,入世後中國市場經濟的進一步成熟,展覽市場本身的發展和需求,中外價格並軌肯定是一種必然的趨勢。入世對中國會展業也將產業一些負面影響,據業內人士預測,僅國民待遇一項,就將使展會業收入下降三成以上,展會利潤率下降。另外,目前國內舉比較成功的大展會一直不同程度地受到同類中小展會組織者的覬覦。隨著入世和國外展公司的進入,這些國內中小展公司正在尋找與外國展商合作的機會,有的已經進入合作階段。這樣做的目的十分明確,就是不惜一切代價,擠垮國內大展。當前,雖然中國會展業尚未進入完全開放的程序,但中外會展業已經提前開始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自上世紀90年代,中國的展覽業就在全球展覽業中異軍突起,形成了一個新興的展覽業市場。從展覽的項目數、規模、總體水平和影響看,中國已成為亞洲的展覽大國,並正逐步成為亞洲地區的區域性「展覽中心」。我國現在已經擁有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現代化展覽場館,形成了若干具有一定實力的展覽集團公司,也培訓了一批水平高、影響比較大的名牌展覽會。日益繁榮的展覽活動不僅對引導有關產業發展,提升製造業水平,促進生產要素流動、優化資源配置發揮了重要作用,而且有力地推動、配合了中國企業發揮比較優勢、走向國際市場、參與國際商品供應鏈,實現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良好的社會效益。二、中國會展業發展特點與世界上會展業發達的國家相比,盡管當代中國會展業的起步比較晚、起點比較低,但發展很快。中國國際經濟發展研究中心行業特邀研究員、恆油財智商務服務(北京)中心高級顧問羅百輝表示,隨著中國會展業的快速發展,展會經濟也成為經濟發展中的一個亮點,在中國會展業進軍中東沙特等新興市場的同時,境外的許多展覽企業也大舉進入中國市場。目前,中國會展業與國外主要展覽大國相比,有以下五個特點。
7. 會展產業的產業簡介
會展產業是新的朝陽產業從效果看, 政府型會展發展模式對拓展城市發展空間, 提升城市國內外地位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由於不了解該模式的運作規律, 盲目性很大, 造成許多基礎設施的閑置, 有的大型會展中心的功能都發生了轉變。
國外政府主導型會展發展模式的運作特徵:
所謂政府主導型會展發展模式, 就是指以國家政府為經營主體的會展產業發展模式。這種模式強調政府背景下的企業化運作以及對市場強有力的宏觀調控能力。國際上, 以政府主導型為會展發展模式的代表國家有德國、新加坡和韓國。這類國家的做法有以下幾個特點:
1.有主導產業的權威組織, 宏觀控制能力強, 本國會展市場秩序井然。成立於1907年的德國貿易展覽業協會(AUMA) , 是德國展覽業的最高協會, 雖然是由參展商、購買者和博覽會組織者組成的聯合體, 但承擔著許多政府的職能, 權威性較強。該協會的主要職責有三個方面: 第一, 制定嚴格的規章制度和相應的評估指標, 科學甄選德國各個展覽城市的展覽品種和博覽會組織者的選定。第二, 對世界各地的展會進行綜合考察, 為德國政府贊助金的派發提供科學依據。第三, 制定長期會展發展戰略規劃, 審議每一個展覽的計劃方案, 淘汰不合乎市場變化的展覽會。
2.突出政府服務功能, 重視會展目的地的整體形象塑造。成立於1974年的新加坡旅遊局展覽會議署, 以銷售促進、信息提供、協調為其主要職能。具體職責有: 第一, 協助、配合會展公司開展工作, 向國際上介紹新加坡舉辦國際會展的優越條件, 促銷在新加坡舉辦的各種會展。第二, 制定優惠的政策, 確保展覽公司的收益。如, 新加坡展覽會議署不向新加坡的會展公司收取任何費用; 無需任何審批手續即可舉辦展覽會。
3.強調政府的扶持和導向功能。會展經濟的發展需要先進的基礎設施, 政府的先期資金投入力度直接影響城市會展經濟發展的速度。同時, 如何利用新興產業扶持經濟不發達地區的經濟發展也是走政府主導型會展發展模式國家所考慮的一個問題。這個方面, 韓國經驗值得借鑒。韓國光州市所在的全羅南道地區經濟落後, 但是, 光州的汽車製造業、光電子產業、食品加工業等產業在國內地位非常高, 為此, 韓國政府決定依託當地優勢產業, 大力發展會展產業, 並以此帶動當地酒店業、餐飲業、旅遊業等服務業的發展, 改善所處地區的經濟落後面貌。韓國政府主要實施了兩大戰略舉措: 第一, 由政府直接投資, 修建了現代化的展覽中心, 即由以韓國前總統金大中先生命名的會展中心。該中心是韓國7個展覽中心中唯一由政府投資的展覽中心。第二,依託當地優勢產業, 挖掘文化內涵, 打造品牌會展。光州是韓國泡菜的發祥地, 被譽為「美味的故鄉」。當地政府通過舉辦主題為「五千年泡菜之芳香, 從光州走向世界大慶典」的系列節事活動,使光州會展城市形象迅速被市場認可。
8. 會展業與我國經濟發展的關系
會展業作為朝陽產業正越來越受到各大城市的重視,在城市經濟的發展進程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會展業由於本身具有聯動性、展示性、效益性的三大特點,其在城市經濟的發展中表現出「四大效應」和「催化」作用。因此必須發揮好會展業對城市經濟發展的「催化劑」、「助推器」的作用,以促使城市經濟快速、良性、健康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