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上海適合發展什麼產業為什麼
《上海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於2006年1月由上海市人民政府1號文件正式發布。規劃綱要圍繞國家戰略,立足上海實際,對上海未來15年的科技發展作了戰略部署。今天,《規劃綱要》全文向社會正式公布。整個規劃呈現四大亮點:
確立標桿:以知識競爭力為測度的區域科技創新標桿。「知識競爭力」是國際上衡量一個地區將知識資本和人力資本轉化為知識經濟產出以及社會財富的能力。將「知識競爭力」作為測度上海科技創新的標桿,為動態觀測、持續跟蹤全球主要都市(地區)競爭力的變化及差異提供了一個國際化的視角。參照「知識競爭力」這一標桿,根據自身基礎和上海在創新型國家建設中的責任與使命,上海確立了中長期科技發展的目標。
突出主線:「以應用為導向的自主創新」的發展思路。定位上,在確保一定科學發現作為必要戰略儲備的前提下,重點關注技術創新的效率和效益;路徑上,在若干優勢領域內聚焦有限目標,持續增強上海自主創新能力;抓手上,將戰略產品研發和示範工程建設作為上海科技創新的兩個重要突破口;載體上,將企業作為技術創新的主體,產學研聯合攻關。
聚焦重點:以四大戰略需求為標志的科技引領工程。上海重點圍繞健康(Healthy)、生態(Ecological)、精品(Advanced manufacturing)和數字(Digital)上海建設的戰略需求,實施引領工程(「引領」與英文Head相對應,四個字母分別為四個上海英文名稱的第一個字母)。規劃綱要按照「11個應用方向——33個戰略產品與功能——相關關鍵技術」的脈絡部署。
突破瓶頸:以三機制一體制為重點建設科技創新體系。規劃綱要針對制約上海創新能力發揮的瓶頸,提出以「三機制」與「一體制」為核心的上海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任務,即重點圍繞核心資源形成機制、企業動力激活機制、市場價值實現機制以及科技統籌管理體制的建設。
㈡ 上海、廣州產業發展優勢區別
廣州走的是實業
上海會不會金融多點
㈢ 上海各行業發展的如何
現在上海不是開始自貿區了,馬上估計都要拉下香港了。
上海自貿區並不是一個簡單回的自貿區,因為它是首個答"國內自貿區",與傳統的"多國自貿區"有本質區別;可能大家也知道,上海自貿區是一個真正的自貿區,它裡面有很多遠超其他海關特殊區域的寬松制度;但是大家卻不一定知道,上海自貿區同時也是一個政治意義要遠大於經濟意義的自貿區,一個以改革為核心、決心撬動利益集團的自貿區。
1、上海自貿區的發展前景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保稅區發展前瞻及招商引資策略分析報告》顯示,中國國內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包括保稅區、自由貿易港等,近年來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上海自貿區作為一種特殊的海關監管區域,其經濟前景十分看好。前瞻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保稅區外貿進出口總額達到2537億美元,同比增長29.9%。其中出口875億美元,同比增長47.4%;進口1662億美元,同比增長22.3%。
㈣ 上海以什麼產業為主,發展趨勢是哪些行業
上海以金融業、航運業、現代服務業、旅遊業為主。
發展趨勢除了以上行業,還在大力發展高科技產業。
㈤ 了解上海地區經濟發展的特點和行業發展新情況
圍繞科教興市主戰略,上海各區縣的優勢科技產業在合理布局與快速發展之中,頻現具有區域特色的新亮點。內涵:源自地域優勢崇明、南匯等區縣獨特的地域優勢,使其科研產業發展有一種「量身定製」的鮮明內涵。定位於「生態島」的崇明,隨著越江通道工程的啟動,翻開了歷史的新頁。該縣已確定生態、觀光農業,清潔型先進工業,度假旅遊、戶外運動產業,現代辦公、會展、科研產業和生態型房地產業為未來的「五大產業」。今年將進一步致力於用科技手段推進生態島建設,發展有機生態農業,開展科技綠化造林、灘塗濕地環境保護和合理利用等研究。年底,洋山深水港一期工程將正式完工,因港而動的南匯提出「以港興區」。其目標是要打造一個以國際一流現代裝備製造業為主,綜合發展先進製造、現代物流、出口加工、內外貿易、教育培訓等產業的現代化綜合型濱海城市。據悉,今年南匯用於基建的財力投入安排將超過22億元,以加快集聚核心產業的上下游企業,同時依託深水港發展裝備製造業和物流產業。目前,南匯區已在積極推進科技孵化平台建設、技術創新和產業化、知識產權培育與保護等六項工程。地位:依託科技戰略浦東新區、長寧區等依託明確的科研戰略,已在科研產業領域占據優勢地位。 「聚焦張江」戰略的實施,使浦東成為軟體、微電子和生物醫葯發展的「風水寶地」。據統計,世界500強著名跨國公司中已有180多家進入浦東,有30多家跨國公司地區總部落戶浦東;僅在張江高科技園區就已落戶了70多家研究機構。去年「國家半導體照明產業基地」在浦東新區安家,使浦東新區的半導體照明產業產值佔全市57%。今年浦東新區又啟動「慧眼工程」,舉數千萬資金資助科研項目,並請資深專家指導科技型企業發展,以培育一批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的骨幹企業。歷經10年發展、3年飛躍,位於中心城區的長寧區已成為多媒體製作、軟體產品、通信產業和電子商務發展的「旺地」。依託高校科研優勢的東華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由風險投資企業為主運作的多媒體專業孵化器,政府搭台並探索高校、科研院所「無形資產」佔30%形式入股的上生慧谷生物科技園等,提升了「數字長寧」這張名片的含金量。目前長寧區「3+6」的科技產業發展格局正在形成:「3」即東、中、西三大都市型科技園區;「6」即多媒體內容製作群、軟體企業群、主題科技商務樓群、都市科技工業園群、技術創新基地群和產學研聯合體群。結構:在集群中優化早已形成特色產業優勢的寶山、金山等區,在集群中進一步優化結構,同樣「老樹綻新花」。圍繞著寶鋼精品鋼基地和長興造船基地建設,寶山區不但聚集起國內外鋼鐵和造船延伸產業的企業、人才,還大力提升現代生產服務業,賦予「工業重鎮」新的內涵。過去分布相對零散的鋼鐵延伸業,集中到寶山工業園;技術創新延長了企業的產業鏈,相配套的信息服務業和物流業也同步跟進;重視周邊環境整治,更是著眼可持續發展。未來,精品鋼製造業、船舶製造業、納米技術、生物醫葯、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將成為寶山區的五大支柱產業。以實現產業優化為抓手,以吸納大公司、大項目落戶為重點,金山東西兩翼沿杭州灣畔正在掀起新一輪石油化工建設和發展高潮。東翼正在建設的上海化學工業區,預計今年總面積將達到29.4平方公里,目前區內90萬噸乙烯工程已正式開工;西翼上海石化股份公司將在2010年達到200萬噸乙烯生產能力和3000萬噸原油加工能力。特色:在創新中顯現以創新思路拓展發展,使楊浦、黃浦等區的科研產業顯現出與眾不同的亮色。建設樓宇型科技園區,是位於市中心寸土寸金地段的黃浦區探索「科技樓宇經濟」的特點。目前該區將上海科技京城定位為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高新技術服務業的基地,形成了一園、三基地、八中心的樓宇型科技園區。據統計,上海科技京城入駐企業1300多家,注冊資金達到35億元,創下單幢樓宇年度上繳稅收超過3億元的紀錄。此外,黃浦區還在新黃浦金融大廈內,與有關部門合作開辟了3萬平方米的都市工業設計孵化基地,初步建立了具有世界水平的技術研發平台。大學校區、科技園區、公共社區「三區融合、聯動發展」,是楊浦打造知識創新區的亮點所在。據不完全統計,楊浦已有1500多家科技企業,預計3-5年內,各園區內的科技企業將達到5000到10000家,具備原創性知識產權的達30%以上。據悉,去年啟用的知識產權園,又將於本月建立專利交易技術中心;而今年將進入實質性運轉的版權公共服務平台,還將園區建設與版權產業緊密結合,力圖把版權產業推向新高潮。
㈥ 上海的主導產業是什麼對經濟的發展起主要主要是哪些
上海目前階段的主導產業是先進製造業.
主導產業是具有一定規模,能夠充分發揮經濟技術優勢,以技術優勢改變生產函數並對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演進有強大的促進和帶動作用的產業。它一般具有如下幾個顯著的特徵:第一,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獲得與新技術相關聯的新的生產函數,能夠實現「產業突破」。第二,具有持續的部門增長率,並高於整個經濟增長率。第三,具有很強的擴散效應,能廣泛的採取多種手段帶動或啟動其他產業的增長;對其他產業的增長產生廣泛的直接和間接的影響。第四,具有顯著的產業規模和良好的發展潛力,是區域經濟發展的支柱和主導。第五,在時間上具有階段性,隨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而不斷轉換。基於主導產業的上述五個特徵,政府在選擇主導產業時,應遵循以下原則:第一,主導產業必須與區域經濟發展階段與發展水平相適應。第二,應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市場潛力大,輸出前景光明。第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較快的經濟增長速度。第四,產業關聯效應強。
㈦ 上海什麼行業比較有前景
機會與風險並存
現在隨著各行各業的發展,尤其是電子商務的發展,經濟圈的范內圍在擴大,物流還是很有前容景的,特別是在大中城市。不過對於上海這種大城市來說,競爭還是相當激烈的,如果是剛剛入行,還是建議從周邊城市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