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產業政策的制定因素
由於各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文化與歷史條件、國際環境及政治經濟表勢的不同,因而產業政策在各個國家相差很大。就是在一個國家,由於經濟發展的階段不同,產業政策也不相同。產業政策的制定必須充分考慮產業政策所處的歷史現實。
1.產業政策的完善性
產業政策是一個多方面多層次的政策體系,其制定和實施要依據整體觀念和思維,要求政策的各個方面相互配套和相互協調。
2.產業政策要與其他宏觀經濟政策相協調
產業政策的制定和實施必須保證技術的發展和更新
3.產業政策的作用目標
是鼓勵和促進需要發展的產業盡快建立和擴張,限制不需要發展的產業促使其縮小或向其他產業轉產,以保證供給和需求總量的平衡。
制定原則
第一,貫徹治理經濟環境、整頓經濟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方針,以產業政策為導向,加強宏觀控制,指導市場發育,協調各方面行動,逐步緩解總需求與總供給、消費結構與產業結構的矛盾。
第二,壓縮和控制長線產品的生產和建設,增加和擴大短線產品的生產和建設。集中力量,首先把糧食、棉花、煤炭、電力、交通特別是鐵路運輸以及市場緊俏的輕紡產品的生產建設搞上去。
第三,按照市場需求、產業關聯、技術進步、創匯作用、經濟效益等因素,安排好產業發展序列並制定相關的各項政策,明確支持什麼,限制什麼。同時,要妥善處理好重點產業與一般產業協調發展的關系,處理好生產要素存量調整與增量配置的關系,處理好產業總體配置與發揮地區優勢的關系。
第四,產業政策要點是根據長遠與當前結合、以當前為主的原則制定的。在治理整頓過程中,將視經濟發展情況,對產業政策作相應調整。
第五,產業政策的制定權在國務院。為了保證國家產業政策的實施,各部門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省轄市人民政府,應根據國家產業政策,結合本部門、本地區的特點,擬定實施辦法,並報國務院備案。如果需要對國家產業政策作某些補充規定,須報國務院審批。省以下各級人民政府不再層層擬定實施辦法。要處理好實行經濟承包責任制和實施產業政策的關系。全國是一個統一的市場,各地必須執行國家的產業政策,不能因局部和短期利益而破壞國家的整體和長期利益。
第六,產業政策的實施,要運用經濟的、行政的、法律的和紀律的手段,同時加強思想政治工作。計劃、財政、金融、稅務、物價、外貿、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門必須目標一致,協同動作,各項調節手段和措施要相互配套,服從治理、整頓的方針在實施產業政策的要求。
⑵ 如何推進第一產業發展 農業發展的關鍵要素
一是培育壯大農業龍頭企業。企業發展帶動農民增收,農產品基地建設。
二是規劃區域化產業發展。依託農業龍頭企業,建立自屬農產品生產基地,引導標准化種養企業所需農產品,使農業生產區域化發展,規模化種植,產業化經營。
三是實施品牌戰略。要使產品走得出,叫得響,大力實施品牌戰略,增加農產品知名度和美譽度。
四是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揮農業經濟發展的橋梁作用。推行「企業+合作社+農戶」、「企業+合作社+基地」的發展模式。使合作組織一頭連著企業,一頭連著農戶。
五是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查。把好農產品生產源頭關,標准化生產,無公害生產。加強農產品檢測,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
六是發展外向型農業經濟。走出狹小的發展空間,走向全國各大城市和地區,發展出口農業。
七是加強政府的引導職能。搭建平台,完善工作機制,激勵機制,科技機制,人才機制,投入機制,環境機制,加強企業與企業、企業與農戶之間的溝通。
⑶ 哪些因素對當前我國產業發展有重要影響
作為我國第一大貿易夥伴的美國實體經濟疲軟,直接造成我國的出口企業面臨版嚴峻形權勢,首當其沖受到影響的是金融、證券投資、國際貿易、房地產、汽車等行業。此時正值大學畢業生求職的重要時期,金融危機會給大學生就業造成多大的影響,還難以預測...
⑷ 你認為企業產業發展的自身因素是什麼
企業產業發展的自身因素,最主要的是產品的質量以及管理的規范化,因為這兩樣能夠更好的決定企業的未來發展質量和好壞。
⑸ 評價第三產業發展的指標體系包括哪些
由3個評價要素,9個評價子要素,18個評價指標組成的第三產業發展評價指標體系。
3個評價要素分別為:整體實力評價要素、內部結構評價要素和發展匹配評價要素。1.3 評價要素和各類指標解釋第一,本指標體系由三個評價要素組成。其中,整體實力評價要素是從第三產業的投入水平、產出水平以及就業水平三個方面衡量第三產業的整體實力。內部結構評價要素是從為生產服務的產業發展、為民生服務的產業發展和為可持續服務的產業發展三個方面衡量第三產業的內部結構。發展匹配評價要素是從分工下的產業匹配度,與城市化發展匹配度,與工業化發展匹配度三個方面衡量第三產業的發展匹配度。第二,本指標體系在構建過程中,注重人均指標和速度指標的應用。比如,對於第三產業整體實力的評價,主要採用人均第三產業投入和產出的數據來進行測度,而未採用總量指標。此外,除還增加了人均第三產業投入和產出的速度指標。第三,本指標體系構建的有特色的幾個評價要素和指標。①本指標體系所採用的三個評價要素的設置是其他文獻所沒有的,特別是內部結構評價要素和發展匹配評價要素的設置。②為了衡量在國際分工和區域分工中,不同地區在第三產業發展中的分工差異,本文選擇各地「十二五」規劃中第三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的完成率以及完成的速度指標來進行測度。這一指標的設計依據是,各地區在制定「十二五」規劃時,已經充分考慮到本地區所面臨的分工格局和發展情況的前提下,所制定出的未來五年的第三產業發展目標值。③與城市化發展匹配度的評價子要素設計。城市化的不斷推進和發展,往往意味著城市人口的增加和集聚以及城市建成區的不斷擴大,與此相伴隨的是,第三產業中的房地產業也將隨之不斷發展,房地產業增加值也將會不斷增加。本文採用城市人均房地產業增加值,城市建成區地均房地產業增加值來衡量第三產業發展與城市化發展水平的匹配水平。第四,對於借用其他指標體系中的一些指標的說明。本指標體系主要借鑒科學發展評價指標體系中的三個指標作為本指標體系的測度指標。[9]它們分別是社會發展綜合指數、科技創新發展指數和環境治理指數。另外,由於數據原因暫時舍棄第三產業與國際化發展的匹配度以及第三產業中的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匹配度等評價子要素和指標。
⑹ 什麼因素會影響產業經濟的發展
不同的領域有不同的影響因素。
大的方面主要是產業的主要結構,定向產業的發展。
⑺ 產業八要素和五步法是什麼
「產業革命八要素」主要是指:
1、產業選擇。貴在因地制宜、凸顯特色。「因地制宜」就是真正把自身比較優勢發揮好;「凸顯特色」就是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人特我精,並且有質量有規模有品牌,提高生產力水平,降低勞動成本,增強市場競爭力。
2、培訓農民。貴在貼近生產、實在管用。「貼近生產」就是要辦好新時代農民講習所,開展有針對性的實用技術和實用技能培訓,解決好種不好、養不好、賣不好的問題;「實在管用」就是要突出提高農民綜合素質這個重點,從思想上拔窮根,消除精神貧困,激發群眾脫貧致富內生動力。
3、技術服務。貴在專業科學、全程全面。「專業科學」就是要圍繞特色優勢產業的重點環節,構建「產、學、研、用」聯合協作機制,實現問題就地攻關、技術就地集成、成果就地轉化;「全程全面」就是必須加強科技興農、智慧興農,把技術服務與技能培訓結合起來,為群眾提供育種育苗、田間管理、疫病防治等全過程技術服務。
4、資金籌措。貴在多元投入、規范高效。「多元投入」就是要創新財政支農方式、拓展金融資金渠道、帶動城市工商資本反哺農業、反哺農村;「規范高效」就是要用好脫貧攻堅產業基金,優化資金撥付流程,簡化審批程序,切實做到組織申報快、審批放款快、落地見效快。
5、組織方式。貴在優勢互補、帶動農民。「優勢互補」就是要發揮各類基層組織的作用,優化資源配置,凝聚各方力量,激發產業革命的持久動力;「帶動農民」就是要堅持「強龍頭、創品牌、帶農戶」的思路,明確貧困戶、農戶在綠色優質農產品產業鏈、利益鏈中的位置,保障農民利益。
6、產銷對接。貴在未雨綢繆、無縫銜接。「未雨綢繆」就是要充分發揮貴州的生態、氣候、環保優勢,在品種、生產、流通、加工、管理等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努力降低成本、提高品質;「無縫銜接」就是要建立完善產銷對接機制,開展農超對接、農校對接、農社對接。
7、利益聯接。貴在機制合理、惠農增收。「機制合理」就是通過科學的制度設計和模式設定,使農戶特別是貧困戶成為最大、最終、最廣泛的受益者;「惠農增收」就是要拓展農民轉移就業渠道,增加農民工資性、經營性收入。
8、基層黨建。貴在發揮作用、提升組織力。「發揮作用」就是要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為打好振興農村經濟的產業革命提供堅強保證和有力支撐;「提升組織力」就是要突出政治功能,讓基層黨組織成為產業革命的「指揮所」和「先鋒隊」,不斷強化黨組織的凝聚力和號召力。
產業革命五步工作法是指:政策設計、工作部署、幹部培訓、督促檢查、追責問責。
⑻ 一個產業的發展需要考慮那幾方面因素
我感覺3方面1是經濟得問題2是招人這方面3公司管理
⑼ 什麼是制約物聯網產業發展的關鍵要素
很多。就目前而言,關鍵因素還是技術方面吧。
目前,物聯網行業並沒有統一的標准,對技術的要求也還沒有實現(比如網路負載)。互聯網的作用是將全世界的電腦、手機聯系起來,花費了數十年的時間,而物聯網的目標要大得多,面臨的技術問題自然更多。
另一方面是成本,就拿物聯網的一部分——智能家居來說,目前的智能家居價格很高,性價比極低,很難在普通人群中火起來。
⑽ 有利於我國發展水產業的因素有哪些
我國的水產業:
水產業水產業包括淡水水產業和海洋水產。根據生產方式又可分天然捕撈和人工養殖兩大類。我國的水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位。我國發展水產的水域條件優越,陸地上河湖面積廣大,養殖歷史悠久;海洋方面,自北而南,依次有渤海、黃海、東海、南海等廣闊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