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音樂產業的發展

音樂產業的發展

發布時間:2020-12-03 09:01:57

1. 音樂專業就業前景分析

美國——就業
美國音樂專業有哪些就業方向?很多高校音樂學專業是音樂教師的重要來源,但目前很多學校對音樂教師的需求(名額)已趨於飽和,大量音樂學專雖然李雲迪和朗朗在聞名世界樂壇,但是每年只能有10%的學生能躋身專業院團,殘酷的現實讓很多學生選擇繼續出國留學,或者投身音樂素質普及型的培訓。
英國——音樂專業歷史非常悠久
英國音樂專業歷史非常悠久,享譽國際,其中的一些音樂學院,更是歐洲音樂學院協會(AEC)的會員,AEC是代表全球55個國家274家機構的歐洲文化和教育網路,這些機構都參與音樂家的專業訓練。除了多所名校有開設眾多表演藝術專業課程之外,行內所提供的與專業掛鉤的資源也非常豐富。
法國——要求學生全面發展
法國音樂專業要求學生全面發展,試唱練耳、分析等課程是作為各個專業的必修課程。建議有意向去法國學藝術的中國學生把音樂看作一門綜合的藝術,重視「非專業課程」學習。

德國——高畢業率
根據德國教育部門的統計,德國公立音樂學院的畢業率要遠高於普通大學,一個重要原因是:音樂學院在入學前必須要通過能力考試,另外一個原因是:德國音樂教育更注重技巧和實踐,相對美國偏重理論的音樂教育。偏重技巧和實踐的更容易畢業。
奧地利——音樂之都
奧地利維也納被譽為「音樂之都」,一部叫」音樂之聲」的電影讓全世界人都知道了美麗的薩爾斯堡,奧地利的音樂氛圍很強,是音樂留學最佳的選擇之一。奧地利有若干公立音樂學院和私立音樂學院。所有的國立和公立音樂學院都需要學生通過專業課的考試。如果直接報考三所音樂藝術大學,學生需到奧地利接受學校的入學考試,考試時間一般在5~6月、9~10月左右。考試內容主要是音樂理論和實踐,考慮到語言的問題,實踐的成績是最重要的依據。私立音樂學院可通過考試方式錄取,也可通過寄錄像帶的形式直接錄取,但必須保證錄像的真實性。

2. 當人工智慧遇上音樂:如何推動音樂產業創新發展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慧和大數據技術的發展, 音樂產業領域也逐漸滲透和融入了先進的計算機技術和信息化技術,人工智慧作為計算機學科的重要分支,涉及諸多交叉性的綜合性學科內容,給音樂注入了許多新的元素和內容,逐漸改變了人們編寫、表演、製作、欣賞音樂的方式。
人工智慧技術的逐漸成熟,使各類音樂公司也競相使用該項技術,同時將軟體水平提升到更高的層次。Google的Magenta通過編曲模式的機器學習調整曲調,能把簡單的音符譜成基本的旋律;索尼在巴黎的計算機科學實驗室(CSL)旗下的Flow Machines項目,通過機器學習,創造出風靡一時的「披頭士風格」流行歌曲《Daddy』s Car》,基於巴赫作品MIDI版本的機器學習,自動生成「巴赫風格「的鋼琴曲,將《歡樂頌》改編成多種曲風,包括電子、爵士、Bossa Nova、英式搖滾等。

而在音樂人工智慧行業領域以人工智慧技術融合音樂,將傳統音樂產業行業帶上人工智慧這趟智能快車先行者的蜜蜂雲科技同樣備受關注。據小編對音樂人工智慧行業所知,蜜蜂雲科技是一家專業從事音樂智能核心演算法研究、晶元及軟體平台、音樂智能硬體開發、音樂信息服務的高新技術科技企業,在音樂人工智慧垂直領域,為學校、藝術機構、消費者、廠商及相關應用產品研發企業提供專屬人工智慧核心演算法、產品、服務及解決方案。
同時這也是一家音樂人工智慧領域的先鋒企業,在前期音樂AI在國際上還處於空白階段期間,他們利用AI深度學習,從音樂聽覺、視覺、創作等多維度研究音樂AI,推動音樂AI在不同音樂產業領域的應用與普及,以「創造音樂未來世界」為企業宗旨, 結合目前音樂市場消費者的具體需求,推出音樂AI智能硬體,滿足客戶一切音樂使用場景需求,真正做到創造音樂未來世界,使音樂有更多的可能性和塑造性。
音樂智能陪練,為興趣而生
基於人工智慧語音識別、語義識別等技術,利用音樂AI智能硬體幫助被訓練者針對不同樂器標准學習要求進行個人反復練習,直至達成熟練掌握的智能化移動學習平台功能模塊。

目前,蜜蜂雲科技音樂智能陪練在音樂教育領域涉及較多,其中包含孩子學習鋼琴、吉他、尤克里里、貝斯等樂器時,他不止於依賴老師教學,還可通過音樂AI智能硬體智能陪練模塊,其中包含精準糾錯、打分系統,真正做到讓家長解放出來,達到輕松陪練的效果。
音樂創作,為發燒而生
基於從數萬首原始音頻文件中提取旋律、節奏等信息,利用精心設計的LSTM循環神經網路架構,生成音符序列,最後利用音樂領域知識庫,合成各種類型的音樂。

用戶只需通過對音樂AI智能硬體下達歌曲類型指令,即可快速生成各種不同風格的創作曲目,這不再是專業音樂人士的固有權力,讓對音樂感興趣的人也能通過音樂AI創作專屬於自己的歌曲。音樂與人工智慧技術的融合不僅對現有的音樂產業造成了一定影響,甚至還打破了作曲家進行音樂創作的固定模式,帶動整個音樂產業的快速發展。
智能樂器製作,顛覆固有產品模式
基於人工智慧晶元核心技術,利用音樂+AI的融合,對傳統樂器的製作產生較大的沖擊與影響,樂器供應商只需結合音樂AI技術,改變傳統樂器製作模式,根據市場客戶需求,將兩者相結合,最終利用音樂+AI推動整個樂器行業發展模式的革新。
不同領域的應用,使音樂+AI碰撞出別樣的花火
音樂和AI技術的魅力融合,不僅使傳統音樂領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與革新,同時音樂AI在新興領域也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貢獻;例如音樂治療、婦嬰教育等領域的應用,而其中最為突出的是音樂治療這一版塊,運用音樂的治療方法拓展特殊的教育道路,主要針對的治療對象都是一些腦癱、孤獨症、智力發展障礙等特殊的患人群體。

而音樂治療是基於對數萬潛在人群的調研,從調研報告中獲取基準數據,利用智能硬體,感知並測試人的心情穩定指數,從而根據最終測試的心情數據針對不同的情緒提供不同的音樂解決方案,使腦癱、孤獨症、智力發展障礙等特殊的患人群體真正了解音樂治療的魅力,為他們解決治療的難題。
總而言之,蜜蜂雲科技將音樂與人工智慧技術相融合,在音樂產業領域的應用及積極嘗試和突破性進展令人驚嘆。當代科學技術手段的急速發展和進步對音樂領域所產生的挑戰和沖擊之大,使其對音樂產業的發展帶來了物質技術層面的變化,而且還從產業模式以及思想觀念上對音樂領域的創新起到不可低估的促進發展作用。

隨著人工智慧技術浪潮對音樂行業的持續沖擊,音樂科技類公司將更有機會在行業洗牌中取得成功。大膽地說,未來的音樂產業將會由技術所決定,但技術必然也會受到音樂的影響。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們將看到全新一代的藝術家,新樂器和新的消費者的口味。
這一轉變的核心,人工智慧將會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雖然有一些認為技術會貶低音樂純粹音樂主義者產生一些阻礙,但大多數人都認為技術和音樂之間的關系是良性的。

3. 音樂行業發展的前景及原因

這個問題可以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的《2014-2018年 中國移動音樂行業市場前瞻回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答
音樂產業可以向縱深發展,用途不僅僅是聽這么簡單。音樂可以看,也可以用,例如
第二個報告《2014-2018年 中國音樂甲蟲照明燈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就提到 看+ 用的多功能產品,其實每個行業都可以是這種多樣性發展模式。

4. 數字音樂的全球發展

數字音樂通常是指在音樂的製作與傳播及儲存過程中使用數字化技術的音樂。基於網路的內不同,行內容人士通常將數字音樂分為在線音樂(通過互聯網提供在電腦終端下載或者播放的音樂)和無線音樂(通過移動通信網路提供在手機終端播放的音樂)兩種。本文從產業價值鏈角度分析了在線音樂的現狀及發展前景。
音樂是領先進入數字時代的創意產業,全球的數字音樂產業規模十年來一直持續增長。2010年,數字渠道在整個數字音樂產業的收入份額中佔29%。盡管整個音樂產業的價值減少近三分一,但數字收入七年來累計漲幅超過1000%。2010年,全球數字音樂市場的價值估計為46億美元,與2009年相比增長百分之六。全球數字音樂市場的總額超過圖書、報紙和電影在線收入的四倍。市場調研機構高德納公司(Gartner)調查顯示,2011年全球在線音樂銷售額有望達到63億美元,同比增長7%。
數字化形態的在線音樂產品已經逐步取代傳統音樂產品的地位,廣泛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而在線音樂產品全新的市場特性使在線音樂產業價值鏈上相關企業或部門面臨的現實環境更加富有挑戰性。

5. 目前中國最新的音樂行業發展趨勢如何

據《2017中國音樂產業發展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音樂產業總規模約為3253.22億元,同比增長率為7.79%,同比增速高於同期GDP增速1.09%。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移動音樂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顯示,去年移動音樂平台市場規模達86.8億元人民幣,保持了50%以上的增速,其中付費收聽和下載成為其高速增長的重要推動因素。對比國外平台30-50%的付費比例,中國音樂產業平台的付費率不到5%。
業內認為,付費模式空間非常大,有望成為音樂變現的未來主流。在線移動音樂平台發展至今早已經不是單一的播放工具,而是集社交、原創、吸引粉絲經濟為一體的互聯網平台。
如今各大音樂平台的商業模式越來越趨於多元化,除了傳統的廣告收入、音樂付費、會員增值服務以外,數字專輯、周邊產品、演出O2O等新興商業模式也逐漸興起。

6. 音樂產業產業以後會發展成什麼樣

加入曲投投共享歌曲版權收益
以前音樂行業不行,核心問題在於,大部分從業者特別是音樂人,錢只有出沒有進,用戶不為音樂付費,音樂人沒錢賺,那除了為愛發電,當然不願意,也不能專心做歌,那行業能行嗎?之前也說過了,只有音樂付費後,整個行業才能完成閉環,也有利於整體中國音樂市場。
音樂付費這一點無疑是要大力推行的,當然現在開始也並不算晚,只要行業和大眾都能發自真心地去接受、去支持這件事,那麼屬於音樂人和華語樂壇的黃金年代很快就將到來。

7. 音樂產業是怎麼發展起來的

韓國現代流行音樂最早出現在1915年,嚴重影響菲律賓流行歌曲。由於日本的殖民當局需要在韓國限制所有形式的藝術表現,韓國人很少有機會建立自己的現代風格。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音樂表演由美軍在靠近美國軍事基地在韓國提供的例子,韓國的現代音樂。

韓國流行音樂現場很快有幾個類型:西化的男孩或女孩樂隊的上訴主要在於它們的外觀;在技術上困難,老年人體裁有其根源在於殖民時期,並深受老年人韓國和經常業余吉他歌手兼作曲家,誰成為流行在上世紀60年代和生在一個簡單的唱腔。在20世紀70年代,搖滾音樂引入韓國,主要推廣的趙容弼。小跑也成為主要的流行音樂風格。

目前,在2000年,流行團體仍然很受歡迎雖然已有出現韓國的R & B和hip - hop 。藝術家如mc旺角, 1TYM ,雨,大爆炸和Epik高級已證明是成功的。地下藝術家如醉虎, Tasha (尹美來) ,動態多,也有助於嘻哈成為主流。最近,搖滾音樂已經成為公眾注意的,與行為,如尹道鉉樂隊和徐太志獲得國家的承認。此外,也有流行的技術/舞蹈藝術家如李貞鉉和金賢正,誰都有了很長的職業生涯,而其餘牢牢紮根於自己的風格的音樂。一樣好,民謠和的R & B依然受歡迎,如歌手白智年輕和KCM公司,此外,法國興業准,繼續他們的成功了許多年。

也有許多藝術家誰有國際成功的。寶兒已成為銷量最高的國際藝術家來自韓國,由於她的實力的J -彈出市場,這是部分原因是李秀滿適應的藍海戰略。自那時以來,藝術家,如酸雨和Se7en也發布相冊以外的韓國,成為眾所周知的整個東亞地區。雨也有他的國際巡迴賽2005年未雨綢繆,在巡迴演出的日期在麥迪遜廣場花園,第一個韓國明星這樣做。最近他一直在好萊塢電影精選。

金凡秀是韓國藝術家首次進入美國公告牌排行榜和排名51的Hot 100單曲排行榜於2001年。在此之後,獨唱女藝人,水貂和韓裔美國人組,由腮紅也達成的Billboard熱門舞蹈俱樂部播放圖表,他們排在第1位, 2006年和# 2在2007年分別。頭骨,韓國雷鬼藝術家永貴娛樂也被列為3號在美國公告牌本周的R & B / Hip - Hop單曲銷售和# 14熱單曲銷售在2007年。 Se7en誰也從永貴娛樂,寶兒從SM娛樂公司和民從JYP娛樂目前都集中在美國上市。但是,尚未得到顯著,成功的亞裔或亞洲藝術家在美國唱片業。

當前風格
的K - POP是類似英國的流行音樂,其中的R & B ,舞蹈,和hip - hop是非常受歡迎的風格在2000年。然而,與英國流行音樂,其中大部分的男孩和女孩帶群體要麼打破或非正式解散,泡泡糖流行仍然是非常受歡迎的韓國。群體,如神話, TVXQ ,大爆炸,奇跡女孩和超級少年繼續成為最暢銷的K - POP和藝術家的作品,如液化石油氣Ahyoomee和釋放新穎歌曲,在不同程度的成功。然而, 2000年已上升R & B歌手的群體,如法國興業准,大媽媽和SeeYa有成功的專輯。歌謠也非常受歡迎, 2006年已被釋放民歌單打非民歌藝術家,包括神話,白志揚。此外,快步音樂作出了復出,並且在主流的K -彈出以及,這主要是由於成功的張允貞和朴鉉斌。 2007年的特點是與釋放許多女孩和男孩樂隊,但只有少數管理頂端的圖表,最顯著的宇宙大爆炸的歌曲「謊言」 ,並想知道女童的「告訴我」 。盡管新的樂隊首次亮相,物理光碟銷售已經越來越低,由於停滯不前的K -彈出行業。最高銷售專輯2007年甚至沒有達到二十〇點○○○萬馬克只有190998張。

8. 我國在線音樂產業屬於什麼發展階段

2015年我國音樂產業鏈分析,與全球的音樂產業生態相似,中國的音樂產業也在服務提供商環節分成三條子產業鏈。但是三條子鏈的現狀可謂冰火兩重天。第一條子鏈,唱片音樂鏈,飽受盜版問題的困擾,至今仍在生死線上掙扎。

與全球的音樂產業生態相似,中國的音樂產業也在服務提供商環節分成三條子產業鏈。但是三條子鏈的現狀可謂冰火兩重天。第一條子鏈,唱片音樂鏈,飽受盜版問題的困擾,至今仍在生死線上掙扎;第二條子鏈,音樂版權鏈,同樣因為正版保護不力而一度難以為繼,但隨著國內版權保護的力度加大而有所好轉。第三條子鏈,音樂演出鏈,是目前最為火爆的鏈條,也是目前支撐整個中國音樂產業的最主要盈利來源。
但這樣的結構明顯不利於中國音樂產業的長遠發展。從全球的經驗來看,第一條、第二條子鏈是整個音樂產業中市場集中度最高、影響力最大的產業鏈條。具備全球影響力的大型跨國音樂公司和音樂分發渠道的新貴,都集中在這兩個鏈條當中。第三條子鏈本身既不參與創作音樂作品也不參與製造音樂明星,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在消費前兩條子鏈的勞動成果。

更重要的是,唱片產業鏈目前正在經歷的變革改變了整個產業的地緣結構。來自瑞典、韓國等國家的企業,打破了原來由唱片寡頭把持的音樂市場。這其實為中國音樂企業取得全球市場地位打開機會窗口。把握住這一機會,就有可能造就中國的音樂產業垂直整合巨頭,為實現中國文化輸出、展現國家軟實力提供世界一流的平台。在這場戰斗中,中國不能也不應該輸。

9. 音樂產業的未來是哪裡

1. 全球音樂產業正處在一個劇烈震盪的轉型期,轉型的幅度、速度、轉型內涵的豐富性和深邃性以及這場轉型可能帶來的機會和殺傷力,前所未有。

2. 最核心的一個轉型不是圍繞音樂本身,而是圍繞音樂受眾。音樂產業未來將不能再繼續沿用「聽眾」、「觀眾」、「歌迷」、「購買者」這樣的概念來界定和思考自己的受眾,而是要從基因里、血液里和骨子裡把自己面對的受眾首先視為「用戶」。音樂不再僅僅是做給聽眾聽的、觀眾看的、粉絲追捧的、消費者購買的,而是做給用戶來「體驗」的。用戶體驗將為未來支撐音樂產業發展的最重要的軸心理念。在未來,用戶不僅需要體驗,他們也需要「被」體驗—也就是說,音樂產業必須學會引導、總結和管理用戶的體驗需求。

3. 好的音樂作品固然有助於用戶獲得好的用戶體驗,但它們遠遠不構成好的用戶體驗的全部。歌曲僅僅是歌手與歌迷之間、內容提供者與用戶之間發生關系的一種載體而已。

4. 長期而言,我仍然相信在整個娛樂產業鏈上只有兩樣東西最有價值:優質版權內容和黏性用戶界面。這不僅適用於音樂產業,同樣適用於影視、游戲等其它娛樂產業分支。這兩樣東西恰恰也是形成優質用戶體驗的基本要素。

5. 就版權內容而言,無論是100年前還是100年後,能夠熱賣和廣為流傳的作品永遠都是少數—少到可能僅占整個出品量的千分之一到萬分之一。這沒辦法,因為真正有大才華和非凡天賦的創作者永遠都是少數。這不是音樂產業的問題,而是人類基因的問題。對個體的音樂公司而言,能夠命中這千分之一乃至萬分之一的幾率當然是重要的;但是對整個產業而言,試圖改變這樣一個幾率則沒有太大的意義。

6. 在我看來,音樂產業轉型的核心不在於從物理轉向數字—那隻是技術手段和表現形式的變化而已,而在於改變用戶發現和確認偶像並同他們的偶像親密接觸的用戶界面。過去的用戶界面更多地發生在消費者拿著CD的手上。未來的用戶界面將更多地發生在用戶拿著手機和滑鼠的手上。

7. 這個新的用戶界面應該是

a) 跨終端的(至少可以橫跨電腦和手機這兩大載體)

b) 跨媒體的(至少可以利用傳統電視、廣播等平台進行有效推廣)

c) 便攜的和可植入的(可以輕松穿越和植入QQ、MSN、新浪、搜狐、淘寶、開心等相對封閉的網路環境)

d) 高度整合和渾然融合的(我在上面不僅可以在線視聽和下載專輯和單曲,還可以瀏覽相關新聞、明星圖片、演唱會視頻和直播、插播卡拉OK版歌詞歌詞、形成自己的榜單、獲得類似作品的推薦、評論作品和藝人、和有類似愛好或感受的人發生社會關系、給藝人用微博留言、購買演唱會門票、購買明星衍生產品,等等等等)

e) 高度互動的(可以根據用戶視聽愛好自動生成推薦榜單,粉絲可以同偶像在同一時間分享共同的體驗,歌迷可以得到歌手一對一語音回復等等—不過,有些服務肯定是要收費的)

f) 具有一定社區感的(可以很方便地把諸如MSN、開心等其它地方的「好友」拉進來並與之分享視聽感受)

g) 高度個性化的、允許用戶自己定製和改善自身體驗的(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審美取向和用戶習慣選擇適合自己的顏色風格,模板模塊,甚至可以根據用戶使用習慣自動生成更加適合他們自己的新的視聽景觀)

8. 當然,用戶界面還將存在於握著種種演唱會和見面會門票的手上。今天,在全球音樂產業中,與現場演出的人員已經佔到音樂行業從業者的46%。在未來,現場演出將是整個音樂產業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當然,它的重要性不僅僅是體現在門票收入和廣告收入上,更多的將體現在通過物理界面產生數字界面用戶的傳播、推廣和營銷功能上。也因此,Ticketmaster和Live Nation的合並如果能夠順利完成,將比四大中任意兩大的合並更會改寫全球音樂產業的格局。順便說一句,」Ticketmaster + Live Nation」(TLN)的模式在中國同樣有機會被復制,當然這家公司最好還能同時具備數字發行能力,那它就真的將無往而不勝了。

9. 伴隨著Pandora、Myspace這樣的草根平台的成長,整個音樂產業的權力金字塔正在變得越來越扁平,獨立音樂人正在面對更多的機會。不過,即便如此,四大音樂公司在未來也許會有合並,但不會消亡。好的推廣平台和發行渠道依然具有非常長久的價值,但是—與過去不同的是—他們面對的不再是簡單的物理渠道;要想贏在未來,他們必須同時具備跨媒體營銷和多平台分發的能力。

10. 從數字音樂的商業模式而言,未來在有線互聯網上恐怕還是以廣告和月費(會員費)為主。在無線互聯網上,我認為會更多地依賴單曲收費、月費(會員費)和相關的電子商務。其實,做這個區分意義沒有那麼大,最後大家會殊路同歸走向融合,平台運營商一定會給用戶盡量多的付費方式選擇。(最近在美國流行起來的Spotify就是這樣一個混合模式。)

11. 從本質上說,世界上只有兩大類同音樂有關的公司。你要麼是內容公司(音樂公司、經紀公司、版權集成公司等),要麼你是用戶界面的運營公司(數字音樂銷售平台、下一代音樂客戶端播放器等)。

12. 如果你是前者,那麼你的核心資產只有兩個:好賣的歌和好賣的人。你要做的事就是面對多個平台和渠道把這些歌和人的價值做到極致再榨取到極致。如果你是後者,你的核心資產也只有兩個:能給用戶帶來好的體驗的用戶界面,以及前面那類公司給與你的合法授權。你要做的事就是獲得盡可能多的正版授權並且把它們通過產品創新和內在融合變成越用越爽、越爽越粘的用戶體驗。

13. 在某種意義上講,對前一類公司來說,好賣的人比好賣的歌還要重要。原因很簡單,我們已經不是「一條大河向東流」的時代。在今天,一個藝人的生命周期比一首歌的生命周期要長不少,很多很有生命力和市場價值的歌手甚至可以沒有一首像樣的歌。(我們無須對此感到悲哀,這就是今天的快速偶像消費品市場。)因此,音樂公司的秘密武器一定是同尚未徹底紅起來的藝人簽訂商業上有意義的一把鎖死的360度全面代理合同,而不是「喪權辱國」地簽回或者挽留只能用來裝點門面的所謂「大牌」。

14. 在中國音樂市場,未來版權作品和藝人會繼續呈現相對分散的格局,但是具有市場號召力和現場演出能力、有成規模的忠實粉絲群的藝人會向幾個大平台集中。在產業鏈上,未來高市值公司將主要來自於兩個方向:一是以整合現場音樂市場和藝人資源為核心,兼具偶像製造、藝人經紀、跨媒體音樂內容製作和互動娛樂營銷功能的新型音樂公司;一是平台型的用戶界面運營商和渠道整合者。兩者雖然核心競爭力不同,但在中國它們不僅不會涇渭分明,相反還很有可能會互相滲透。

15. 在思考音樂未來的商業機會的時候,有幾個假定我們是可以、也必須要先入為主地接受的:第一,版權保護環境一定會越來越好,即便在中國,不僅僅因為政府的決心和力度,也因為技術的進步。第二,未來無論一線城市還是二三線城市都是可以隨時隨地上網的,並且流量成本趨近於零。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如同人民是熱愛電影的一樣—人民也是熱愛音樂的,並且會繼續熱愛下去。

閱讀全文

與音樂產業的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