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多少年之後會進入「老齡化社會」
2041年將達4億
統計資料顯示,1982年,中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只有4.91%,與1953年相比變化不大。2000年末,中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達到 7%,標志著中國已經進入老年型人口國家行列。到2007年底,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超過1.53億,占總人口比重達到11.6%。
「21世紀前30年中,中國人口老齡化速度將是空前的,也將是世界上人口老齡化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著名老年產業研究專家陸傑華預計。
再過兩年,隨著上世紀50年代出生的人全部進入退休年齡,二戰後的「大嬰兒潮」轉變為「大退休潮」。
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教授、老年學研究所所長杜鵬據此預計,中國老年人口總數將進一步快速增長,中國人口老齡化即將進入快速增長期,到2014年將突破2億人,2026年超過3億人,2041年將達到4億人。
陸傑華還表示,展望未來,在2080年之前中國都將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即使到2100年,中國的老年人口總數也將不會少於3.5億人。
詳情請看:http://www.cnhan.com/gb/content/2008-11/10/content_945818.htm
㈡ 大健康行業什麼項目比較好做些呢
大健康行抄業,真的很大。就襲您個人而言,有一家足浴養生會所,想打健康牌,我的建議是,足浴這邊修內功,加強服務、技巧等培訓,之後再延展食療養生,找人做一些五穀雜糧粉,例如淘寶里購買一些,各種功能的搭配都有,針對禿頂的增發,針對腎虛的補元氣,甚至女性的也有,這樣通過充值或消費活動贈送一份健康,花費不多效果好,應該是您需要的。
望採納。
㈢ 健康中國里戰略,什麼是重中之重
。會議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上海師范大學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上海華夏社會發展研究院共同主辦。相關領導、專家、學者及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人民廣播電台、北京日報、經濟日報、第一財經日報、中國日報、中國社科報、社科網、健康報、新華網、人民網、中新網等媒體參加了會議。
「人人享有健康、一切為了健康」
健康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也是衡量一個民族昌盛和一個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也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追求。聯合國於1986年11月21日,在加拿大渥太華舉行世界第一屆健康促進大會並發表了《渥太華憲章》,提出了健康促進是促使人們提高維護和改善他們自身健康的過程,為達到身體、精神健康和社會良好適應的完美狀態,每個人或人群必須有能力去認識和實現這些願望,滿足需求以及改變或處理環境。因此,應將健康僅僅看作是日常生活的資源而不是生活的目的。健康是一種積極的概念,強調健康是社會和個人的資源,也可看作是體力表現。因此,健康的必要條件:健康的基本條件和資源是和平、住房、教育、食品、經濟收入、穩定的生態。其口號是「以期2000年和更長時間達到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的目標。」
時隔30年的今天即2016年11月21日,在中國上海召開了第九屆全球健康促進大會,來自120餘個國家的衛生部長和市長及國際組織負責人出席了大會,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和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陳馮富珍分別出席開幕式並致辭。大會通過了《2030可持續發展中的健康促進上海宣言》,全球123個城市的市長就協同推進健康與城市可持續發展達成《健康城市上海共識》。《上海共識》充分認識到健康與城市可持續發展相輔相成、密不可分,也認識到健康和福祉是聯合國2030發展議程和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核心,呼籲世界上所有的城市,不論大小、貧富,積極參與健康城市建設,為健康做出積極的政治決策,並承諾朝著共同的目標努力——建設我們能力所及的最健康城市。《上海宣言》重申,健康作為一項普遍權利,是日常生活的基本資源,是所有國家共享的社會目標和政治優先策略。第九屆全球健康促進大會的口號是「人人享有健康、一切為了健康。」呼籲不同部門、不同治理層面、以及私營部門和民間組織一起,加大對健康促進的政治保證和財政投資,加快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是「健康中國2030」的戰略主題
2012年,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發布了《「健康中國2020」戰略研究報告》,經過長期努力,我們不僅顯著提高了人民健康水平,而且開辟了一條符合我國國情的衛生與健康發展道路。「健康中國」一詞是在2015年11月,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時首次正式進入黨的文件並上升為國家戰略。2016年8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通過《「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這是十八大以來,繼「法治中國」戰略之後的又一大國家戰略。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提出: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是今後15年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行動綱領。2016年8月19日,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建設健康環境、發展健康產業為重點,加快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打下堅實健康基礎。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的奮斗目標:到2020年,主要健康指標居於中高收入國家前列;到2030年,主要健康指標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到2050年,建成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相適應的健康國家。2030年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9歲。居民健康素養水平提高到2020年的20%和2030年的30%。《「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還提出了新目標: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從2015年的3.6億人增加到2030年的5.3億人;到2030年,基本建成縣鄉村三級公共體育設施網路,人均體育場地面積不低於2.3平方米,在城鎮社區實現15分鍾健身圈全覆蓋。為此,中央這一系列的行
㈣ 第7次全國人口普查後房價會不會漲啊
第7次全國人口普查後房價應該會穩中有降。
調查問卷中設置了有關居住情況的指標,主要包括居住狀況、生活設施、房租水平等與人民生活相關的問題。這次普查主要調查人口和住戶的基本情況,包括姓名、公民身份證號碼、性別、年齡、民族、受教育程度、行業、職業、遷移流動、婚姻生育、死亡、住房等情況。
也就是說,在大數據的支持下,以上這些指標會比10年前更精準,更全面。而其中的價值和影響就在這些指標當中,進而影響相關政策的調整。
1、為落戶政策提供指引
目前放開大城市落戶,取消中小城市落戶門檻已是大勢所趨,有的城市趕人,有的城市留人,目的都是為了優化人口結構,提高人口流動性。
就比如這一兩年廣州、杭州、佛山等地人口增量大幅上升,很大程度上人是從京滬被「趕」出來的,一些大城市的人口增量或許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光鮮亮麗。再比如,由於經濟下行,不少人返鄉置業發展的,一些三四線城市的人口流失或許也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嚴重。
如果這些人口流動數據能夠通過人口普查得到真實反映的話,那麼這些數據將會給各地的落戶政策、租房政策等的制定提供很好的指引,這可能一定程度上緩解一些城市廉租房、商品房緊缺或過剩的問題。
2、優化生育政策
2018年全國新出生人口為1523萬人,而到了2019年出生人口則下降到1465萬人。我們的人口紅利正在消退,但從過去幾年放開二孩的效果來看,不少人因為負擔重反而不敢生。比如上海的人口老齡化問題,東三省的人口凈流出危機,都會在人口普查面前一覽無遺。
3、優化區域一體化發展
比如與沿海接壤的內陸省份一體化發展政策,但結果是產業不互補,留不住人。而真正的一體化,至少需要一個特大城市為中心,否則就會陷入「建設在西邊,產業和人卻往東邊跑」的窘境。而這一點,人口普查中的流動和從業數據就能夠精準反映出來,從而為優化區域一體化發展政策提供建議。
4、房地產政策
樓市長期看人口,人口的變化一定會影響樓市。一方面,一些大城市,尤其是深圳,戶籍人口很少,但常住人口和流動人口很多。哪個區流動人口最多、常住人口最多、哪個地方需要更多的人才公寓和經適房以及哪個城市需要什麼樣的購房政策和租房政策,人口普查數據都會告訴我們答案。
總結: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已於本月11號正式展開。這次人口普查不一樣,其最大特點在於基於大數據,既要「查人」又要「查房」。10年的時間,中國人口的結構、流動和基數都會發生巨大變化,查准人口不僅僅只是為了「點名」,它對於生育政策、落戶政策甚至房地產政策都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查房」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查人」。在當前不動產統一登記和全國住房信息聯網的技術支撐下,能夠更精準的估算人口,避免了人口流動造成的數據失真,比如小白在A市有房產,但卻在B市工作。如果按照傳統方法的話,並不能很好的反應AB兩市真實的人口和個人住房持有數據。
㈤ 河南省老齡產業項目發展中心養老理財產品認購憑證為啥錢取不出來。
購買的時候記住委託合同號就可以,其實不記也沒關系,銀行都可以查詢到的,不用太過回擔心.理財產品一般是到期後答自動返還到你購買的帳戶內,基本都是到期後的3個工作日內返還,本金收益一起,可以通過活期交易查詢查到的,安啦!
㈥ 現在做什麼工作比較有前景
2019年比較有前景工作:大數據、人工智慧、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商務、網路與新媒體專業。
1、大數據
大數據專業是從大數據應用的數據管理、系統開發、海量數據分析與挖掘等層面系統地幫助企業掌握大數據應用中的各種典型問題的解決辦法的專業。簡單點說就是搜集吃喝玩樂各項數據進行分析並精準推薦的過程。
越來越多的行業對大數據應用持樂觀的態度,在互聯網行業,比如網路、騰訊、淘寶、新浪等公司已經成為標配。
2、人工智慧
中國人工智慧發展非常迅猛。預計到2020年,中國人工智慧產業規模將超過15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
2017年全球新興人工智慧項目中,中國占據51%,數量上已經超越美國。但全球人工智慧人才儲備,中國卻只有5%左右,人工智慧的人才缺口超過500萬。
3、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計算機專業是個熱了幾十年的熱門專業了,涵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計算機軟體工程、計算機信息工程等專業。
培養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系統地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包括計算機硬體和軟體組成原理、計算機操作系統、計算機網路基礎、演算法與數據結構等,計算機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與方法。
4、電子商務
中國電子商務是生長於新時代,更是服務於新時代的,發展前景可以說十分廣闊。比爾蓋茨曾說過:「21世紀要麼電子商務,要麼無商可務!」馬雲也講過:「未來5年,如果你不做電子商務,你會後悔!」
5、網路與新媒體專業
網路與新媒體專業是順應數字信息時代發展所需,順應移動互聯媒介融合的趨勢,而產生的新聞傳播類專業,成長於互聯網等新興媒介形態的成熟,對新聞傳播行業及整個社會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網路與新媒體專業的就業前景非常好,畢業生社會需求大,就業面廣。可在各類門戶網站、傳媒商業網站、黨政部門網站、企事業網站等從事信息採集、撰寫、編輯等工作。
就業前景最好,有兩層含義:
一是就業容易,就業率高。
二是職位好,掙得多。
㈦ 什麼行業最能掙錢
最能掙錢的行業有互聯網行業、娛樂行業、教育行業、智能行業、老年服務行業,下面是具體介紹。
1、互聯網行業
現在互聯網發展的勢頭非常猛,每時每刻可能都在發生著變化,更新的速度非常快速,互聯網和我們的時代同時在進步。很多做互聯網的人都賺到了錢,一些畢業生如果是學習互聯網的,在找工作上是可能定會吃香的。
2、娛樂行業
現在娛樂行業的發展速度非常快速,娛樂行業的人都創新的不同符合人們的節目,每個時代人們的想法和需求都會有變化。娛樂行業現在也出現了很多的直播平台,都很賺錢。
(7)中國老齡產業發展中心擴展閱讀:
選行業技巧
1、分析機會成本
比如不想做原有行業選擇改做互聯網金融那機會成本是什麼,不是為了面試而去准備的衣服、交通住宿等成本,而是不選金融行業,而去選擇繼續當前行業會獲得的收益。
從正在從事行業的收益加上時間維度,可以看到選擇金融行業的成本了,比如要比較十年內的收入,那應該根據自己的情況和行業的薪資情況,做一個從第1年到第10年每一年的自己在兩個行業中的薪資可能的一定范圍。
2、分析邊際成本
當分析邊際效應的時候,要關注到邊際收益和邊際成本,當從事現在已有的行業時,邊界成本是同新的行業要低很多的。
這個時就要將時間拉長來看整個邊際成本了,當選擇一個新的行業的時候邊際成本很高,但對應的邊際收益是高還是低,需要做一個表來比對這兩者。即已有行業的邊際成本和收益同新行業的邊際成本和收益,在一個長時間維度的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