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文化產業生態產業

文化產業生態產業

發布時間:2020-12-03 06:37:21

『壹』 生態產業的概念

生態產業簡稱ECO,ECO 是eco-instry的縮寫,是指按生態經濟原理和知識經濟規律組織版起來的基於生態系統承載能權力,具有高效的生態過程及和諧的生態功能的集團型產業。不同於傳統產業的是生態產業將生產、流通、消費、回收、環境保護及能力建設縱向結合,將不同行業的生產工藝橫向耦合,將生產基地與周邊環境納入整個生態系統統一管理,謀求資源的高效利用和有害廢棄物向系統外的零排放。以企業的社會服務功能而不是產品或利潤為生產目標,謀求工藝流程和產品結構的多樣化,增加而不是減少就業機會,有靈敏的內外信息網路和專家網路,能適應市場及環境變化隨時改變生產工藝和產品結構。工人不再是機器的奴隸,而是一專多能的產業過程的自覺設計者和調控者。企業發展的多樣性與優勢度,開放度與自主度,力度與柔度,速度與穩度達到有機的結合,污染負效益變為資源正效益。生產產業建設需要在技術、體制和文化領域開展一場深刻的革命。

『貳』 生態文化產業是什麼意思

文化產業是投資回報最好的行業之一。當代社會各種產業利潤主要靠領先的自主創新和技術進步來實現,而文化產業正是自主創造和技術含量高的一個門類。加上政策因素和市場因素的作用,文化產業的資本盈利率比較高,文化產業方面投資熱將會長期存在。最後從消費角度看,文化產品是與日俱增的消費熱點。
生態文化創意產業作為文化創意產業新的發展模式順應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要求,符合十七大「生態文明建設」報告精神,在全球資源環境問題日益突出的趨勢中應運而生,同時因其公益性特徵,將成為公益創業的重要機會。
生態文化創意產業致力於生態文化的傳播與創新,為環保領域提供重要的文化載體,將成為環保新能源行業重要的文化支撐。
文化創意產業的前景決定了生態文化創意產業必將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和投資前景。

『叄』 如何發展特色文化產業

特色文化產業是指依託各地獨特的文化資源,通過創意轉化、科技提升和市場運作,提供具有鮮明區域特點和民族特色的文化產品和服務的產業形態。只有獨特、獨有的文化產業才能夠捕捉到文化市場的先機,從供給與需求兩側發力,保持產業的可持續性優勢。
特色文化產業的治理模式需要多元主體共同介入,多重業態和諧共生,多方力量齊抓共管。特色文化產業的發展思路不是單邊片面且孤立的直線思維,而是多邊全面且交互的辯證思維。打造多元共生的特色文化產業生態系統,培育特色文化產業的生命運行機制是創新產業盈利方式、填補產業發展短板的必由之路。

『肆』 如何認識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現狀

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現狀
(一)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歷程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文化產業發展大致經歷了以下三個階段: 1.認識階段(1979-1992年)
該革開放以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經濟體制改革逐步展開,國有企業改革也取得了很大成績。文化的發展則相對滯後,嚴重製約了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目前,市場經濟體制與文化發展現有機制的嚴重矛盾造成國家財政統包的藝術團體、出版業、影視業面臨著自身生存、發展的重大危機。人們認識到傳統文化管理體制嚴重製約了文化的發展,文化發展必須與市場經濟體制相協調。1979年,廣東東方賓館誕生了大陸第一家音樂茶座,這標志著我國文化娛樂市場發展的開始。這一時期,由於缺乏法律支持,政府對個體和私營文化經營活動的管理相當混亂。直到1987年,文化部、公關部、國家工商局聯合發出了《關於改進營業性舞會管理的通知》,第一次明確了舉辦營業性舞會的合法性質,政府從法律上確認了文化市場的合法地位。
2.初步發展階段(1993-2002年)
著一階段最顯著的特點是伴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對文化的經濟屬性進行了充分的討論,且逐步深化。1993年,文化部頒布了 《營業性歌舞娛樂場所管理辦法》,對營業性歌舞娛樂場所的申報和審批、場地和設施、經驗與管理、獎勵和處罰做出了規定,這是對娛樂業經濟屬性的充分肯定。1996年,經中共中央宣傳部同意,國家新聞出版署批准了廣州日報社進行報業集團改革試點,廣州日報業集團正式掛牌面世。這標志著文化產業的價值屬性得到了廣泛的認同。隨後,廣播影視業、圖書出版業等事業單位的企業化改革逐步進行,部分建立起企業化運營機制。
3.全面推動階段(2002年至今)
2002年,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積極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要求「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推進文化體制改革」。[3]68隨後,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工作全面展開,特別是在經營機制、投融資機制、管理機制等方面進行的產業化改革全面展開。在投資機制上,資本開始進入傳媒,廣電系統的上市公司有湖南電廣傳媒、北京歌華有線、中央電視台中視傳媒、陝西廣電網路、上海東方明珠等5家。在管理體制上,理順政府和文化企事業單位的關系,深化了文化企事業單位的內部改革。
(二)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特點
1.對文化產業的理論認識逐步形成共識,文化產業政策有了基本框架
經過對文化的產業屬性的理論探討,人們對文化的產業化發展逐步取得共識。文化產業也真正落實到了具體實踐中。
2.文化產業發展的勢頭好
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是音像、娛樂、報刊、影視、演出等行業的文化進程推進很快,有些行業或文化門類已經完全市場化產業化了。第二,國內多家大型企業和上市公司以各種方式投資文化產業。第三,是文化產業與城市發展的關系日益密切,並逐漸成為了大中城市的支柱型產業。
3.文化體制改革繼續推進
在1993年,原國家體改委對媒體管理體制進行了創新,成立了有公司投資創辦的《中國改革報》,打破了以往僅靠政府辦機關報的先例。1998年,湖南廣電集團成立,打破了行業界限,涉及到多種媒體經營。
4.文化產業對外開放進一步加快 入世之後,我國將在3至5年內逐步取消包括廣告領域的限制,允許外資參與改造、改建中國影院等。

『伍』 文化產業的發展模式

針對中國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一刀切」問題,中國人民大學文化創意研究所所長金元浦提出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可以分為三個階梯、三種模式 。總體上看,這三個階梯分別是東部階梯、中部階梯和西部階梯。其中,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杭州作為東部模式或東部階梯的代表城市,文化產業已經占據非常高的比例。在北京,文化產業已經成為最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其佔GDP比例已經連續數年超過12%,北京已經形成了這種以文化產業為特色產業和支柱產業的產業形態或者產業格局。相比之下,西部某些縣市文化產業在GDP中的佔比僅有百分之幾甚至百分之零點幾,與東部地區差距非常之大。因此,東部應有東部的發展模式,中部應有中部的發展模式,西部應有西部的發展模式。從發展模式的角度來講,東部文化產業,作為國家文化產業發展整體中的高端形態,要率先實現文源臘化產業走向國際,作為中國的國家隊參與到國際競爭之中 。
西部的這一階梯的模或特色是主要以文化旅遊為龍頭來發展文化產業,從而使得文化旅遊成為這一階梯模式中起到領頭作用、帶有全局觀念的文化產業形態。對於西部9省區來講有著以下幾大優勢,第一、有豐富獨特的少數民族的民俗文化風情。第二、第二產業(指工業)不是非常發達,自然環境沒有受到破壞,保留了原生態的山川美景,擁有眾多美好的風光景色,尤其是那些獨特的地形地貌吸引無數人嚮往。第三,有獨特而深厚的歷史文化。這些歷史文化加上民俗風情、自然環境,形成了非常強大的旅遊基礎。比如雲南的麗江、西雙版納,還有貴州、新疆、寧夏、青海、西藏等省區,這些地方的三大特色非常旦裂伍鮮明,也得到了充分展現。因此,以文化旅遊為龍頭去發展和帶動文化產業是非常切實可行的。
中國文化產業發展要依據各地具體情況,實事求是,適度的、有前瞻性的發展,發展模式要符合整個國家國情的現實和未來發展。

『陸』 六大文化創意產業是什麽

英國和台灣將文化創意產業劃分為以下13種類型:

(1)視覺藝術產業:從事藝術品的創作及經營。

(2)表演藝術產業:從事戲劇、歌劇、舞劇、音樂等表演及經營。

(3)文化展演設施產業:從事美術館、博物館、演藝廳等的經營管理。

(4)工藝產業:從事工藝設計、工藝創作、工藝品展售、工藝品鑒定等。

(5)電影產業:從事影片製作、發行、放映及電影周邊生產製作服務等。

(6)廣播電視產業:從事無線電、有線電、衛星廣播電視、電視經營及節目製作供應。

(7)出版行業:從事新聞雜志、書籍、唱片、錄音帶等具有著作權商品發行的行業。不含電影發行及廣電節目和錄像帶節目的發行。

(8)廣告產業:從事各種媒體宣傳物的設計、製作等,獨立經營分送廣告和招攬廣告也屬此類。

(9)設計產業:產品設計企劃、產品設計、機構設計、原型與模型製作、流行設計、商標設計、視覺設計、包裝設計、網頁多媒體設計、設計咨詢顧問。

(10)數字休閑娛樂產業:從事數字休閑娛樂設備、環境生態休閑服務及社會生活休閑服務。

(11)設計品牌時尚產業:從事以設計師為品牌的服飾設計、顧問、製造與流通。

(12)創意生活產業:凡從事符合下列定義的行業都包括在此類:a.源自創意或文化積累,以創新的經營方式提供衣食住行、教育娛樂各領域有用的商品或服務。b.運用復合式經營,具創意再生能力並提供學習體驗活動。

(13)建築設計產業:包括從事建築設計、室內空間設計、展場設計、商場設計、指標設計、庭園設計、景觀設計、地景設計等行業。

『柒』 創意文化產業具體包括哪些啊

文化創意產業主要包括廣播影視、動漫、音像、傳媒、視覺藝術、表演藝術、工藝與設計、雕塑、環境藝術、廣告裝潢、服裝設計、軟體和計算機服務等方面的創意群體。

中國近幾年在文化藝術市場蓬勃、公共展演場地加大建設(如國家大劇院、798藝術區)等,除在既有製造業的優勢下尋找出路外,也開始重視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

文化創意產業:主要是創意概念,針對於文化、知識形成完整的產業,也就是系統性、普及性、利於傳播,比如西方發達國家的價值觀念,具有普世性,以及平等性,這也是能夠形成影響力的先決條件。

(7)文化產業生態產業擴展閱讀

成都金牛區:到2020年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將達到150億元

文旅產業既是城市發展的新增長點,又是推動轉型發展的新興動力。沙龍活動上,金牛區相關負責人介紹了該區都市文化旅遊業「十三五」發展規劃、人北中央商務區城市設計規劃及重點投資項目、金牛區產業發展引導基金;

推動經濟增長和結構調整互促共進、創新動力和傳統產能迭代演進、生態營造和能級提升齊頭並進。

據了解,到2020年,金牛區都市文化旅遊業總體實力將大幅增強,力爭建立2家以上重點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基地),建設5個以上文化創意專業樓宇,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達到150億元,佔GDP總量比例達到10%;

金牛區都市文化旅遊業實現了從「破題起步」到「厚積薄發」的躍升,努力將金牛打造成為中西部領先、全國知名的綠色文旅新興區。

『捌』 如何填寫文化生態產業情況

「六大精品」是,重點打造「烏江百里畫廊」旅遊精品,重點開發「世外桃源民俗生態旅遊區」旅遊精品,重點建設龍潭古鎮旅遊精品,重點構建酉水河土家風情旅遊走廊,重點培育大板營原始森林旅遊精品,重點抓好趙世炎故居—南腰界紅色旅遊景區保護開發。到2012年,酉陽將實現年接待遊客10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達到5億元,吸納就業3萬人,旅遊產業發展成為全縣重點支柱產業之一,建成渝東南地區旅遊大縣。到2020年,實現年接待遊客30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達到20億元,實現就業10萬人,建成全國知名的土家民俗文化、生態休閑、體驗旅遊目的地。 據介紹,為實現上述目標任務,酉陽將以打造古鎮古寨為抓手,推出以龔灘、龍潭古鎮和土家山寨為主體,以擺手舞、木葉情歌為主脈,以土家語言、民族習俗、民族服飾為主要內容的民族風情游;以自然生態資源為抓手,以高山大蓋為主體,構建生物多樣性生態旅遊圈,推出以烏江百里畫廊、酉水河、桃花源、筍岩景區連線的綠色生態游;以紅色旅遊經典景區為抓手,推出以趙世炎故居、南腰界革命根據地為重點的紅色精品游;以宜居茶、龔灘香菌、酉州烏羊以及天麻、玄參、白術地道中葯材等品牌為抓手,精心培育以農業、林業、畜牧業、葯業為主體的專項旅遊產品。

閱讀全文

與文化產業生態產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