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房地產是我國支柱產業,疫情對中國房地產行業有何影響
2020年初,新型冠狀病毒席捲全國,因此,國家以及每一個人都應該採取適當的防控措施,防止它進一步的擴散蔓延。
在疫情期間,大家應盡量減少外出,一定要外出的話,應該注意好防護措施,要戴醫用口罩或N95口罩,甚至以上防護級別的口罩,在出門前和出門後都要用酒精消毒,洗手要用洗手液或者適量的酒精塗抹,禁止與他人有過於密切的接觸。一旦發現與疫情相關的症狀,應該立即前往醫院治療,與患者有直接或間接接觸的人,也應該觀察隔離14天。
今年春節不出門,便是對國家最好的貢獻。所以讓我們一起努力,讓國家渡過難關,每個人都應該貢獻自己小小的一份力量,為武漢加油,為中國加油。讓我們一起攜手並進,打贏這場攻堅戰。
② 疫情過後,2020年中國經濟到底將會往哪兒走
高開低走吧。目前的經濟看似限於停滯,但是總體來說,不會一直停滯於低谷狀態,各行各業只要度過當下的時期,都會不同程度實現反彈。例如實體業,雖然現在略顯疲態,但是隨著疫情慢慢平穩乃至被制衡,相信會大規模復甦的。不黑不吹,我國的經濟今年不受到太大打擊。共同努力吧。下面請看詳細解釋。
由於一些原因,其他行業分析就此作罷。但大形勢已然分析完畢。正如上文所述,我們的經濟情況會隨著疫情發展而有所變動,但我們已經贏得了未來,具體就是整體呈現低開高走,部分行業持續走高。嗯,沒問題。
③ 疫情影響下,國內留學行業的發展前景如何
疫情影響下,國內留學行業的發展前景如何?從兩方面來講:
在短期來講,出國留學會受到一定影響,特別是今年9月左右或之前准備入學的同學們。2020年正在申請的結果受疫情影響應該不會很大,入學可能會受一定影響。
隨著雅思官方接連取消了中國大陸2月、3月,甚至4月的所有各類雅思考試。不僅大陸雅思,托福、GRE也是面臨著停考、補考......
很多等著提交雅思成績換正式offer的同學欲哭無淚。由於每年春季是申請留學的學生提交雅思成績高峰期,如果不能按時提交雅思,不僅會影響語言課申請,更可能最後沒學上。因此,對於今年秋季(9月)及冬季(12~1月)入學的留學生們,可能疫情會打亂他們原本的計劃安排。
如今出國留學熱,很多家長選擇把孩子送出國學習「鍍金」,此次疫情會影響留學行業的近期發展,但對於留學行業長期來講,影響不大。甚至明後兩年的申請人數反而會因為之前疫情的影響而增加很多。
試想,2021年如果到時候疫情控制住了,那麼再加上今年一些人因為疫情原因放棄入學的話,明年申請人數一定會增加很多;如果到了明年海外地區還沒得到有力穩妥的控制,對於留學生們來說,可能申請人數才會減少,但是受經濟、學校運作等等整個留學大環境的的影響,反而得到offer的機率會高一些也說不定。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了出國留學,據相關部門統計,2019年度我國出國留學人員總數為66.21萬人,達到了歷史最高點。
越來越多的中國家長對出國留學的認知水平在逐步提升,很多家庭看到或者自身已經體驗感受到留學所帶來的好處(如學習專業所長、提升語言水平、鍛煉個人能力、增長開闊眼界、增大就業機會等),所以很多家庭,尤其是經濟水平能力還不錯的家庭很早就會為孩子選擇和規劃出國留學這條路。
如果你問現在的學子們,他們留學的意義是什麼,我想答案一定會有各種各樣的關鍵詞:眼界、多國文化、發展,又或者是自由、探索、體驗、成長...... 所以如果是你,今後會選擇出國留學么?
④ 疫情之下,對中國汽車產業的幾點思考(一)
這個春節,超脫了所有人的預料。
原本傳統佳節的歡喜變成了全民恐慌,相信憑借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這場疫情終究會成為歷史的插曲,但短期來看,它仍然打斷了中國經濟弱企穩的傳導節奏,讓2020年的開年充滿陰翳的感覺。
只不過,當下我們的宏觀經濟並不似2003年那樣具備高增長性,疫情的出現推遲了經濟築底的時間,國民對未來收入預期不及之前,因此在汽車這樣的「大件」消費上或將持保留態度,即便行業力促,大概率也只能出現:先抑後揚的消費態勢,且負增長或將更甚。
第二點,就是在疫情期間暴露出的諸多問題,相信已經引發了諸多車企的思考。既然車市公認進化的方向是「電動化、智能化、電商化和共享化」,那麼在下一期當中就著重從這四個方面著手聊聊。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⑤ 美媒稱中國經濟持續向好,這體現在哪些方面
隨著國內的疫情被逐步控制,國內的經濟也逐漸有了起色,在全球經濟均呈現負增長的大環境下,中國一枝獨秀,經濟呈現正增長。
具體的增長能夠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國內房地產行業回暖國內自一月疫情爆發以來,經濟情況在疫情期間持續走低,然而我們花了很短的時間就抑制住了疫情,隨後經濟開始停止回落逐步回升。根據調查顯示,我國南方城市房地產行業率先回暖,以南京、深圳為例,三月就已經基本恢復去年同期銷量,並且由於房地產的崛起,南京更是成為當時唯一一個經濟正增長的城市。隨著時間推移,北方疫情也逐步得到控制,北方城市樓市也逐漸開始回暖。
而房地產又是我國極為重要的產業,房地產行業的回暖預示著中國經濟將會在接下來的時間里持續增長。
⑥ 中國為何能成為今年全球唯一正增長的經濟體
中國能成為今年全球唯一正增長的經濟體的原因是中國應對疫情的出色表現以及產業體系的完整性。
據新華社訊,我國前三季度進出口額23.12萬億人民幣,同比增長0.7%,為今年外貿累計增速首次轉正。其中第三季度,出口額5萬億人民幣,增長10.2%,進口額3.88萬億人民幣,增長4.3%。
從上述數據,可以了解到疫情後,國內經濟增長依舊保持強勁,這與中國應對疫情的出色表現以及產業體系的完整性是分不開的。這也符合國際一些權威機構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測,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二季度的時候就曾預測中國將成為全球唯一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從基礎的生活用品到高端的科技產品我國一應俱全,可以說我國是全世界產業鏈最齊全的國家也不為過。
就這次疫情相關的醫療用品:口罩、呼吸機、病毒檢測試劑、紅外測溫儀等,全球大部分國家在這些關鍵的防疫醫療用品的生產能力以及儲備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它們不得不從中國進口醫療產品來幫助自己的國家度過疫情災害。
上述的例子,很好地說明了我國產業體系的完整性。依經濟學原理來說,產業體系的完整性不僅能給經濟發展帶來強大的動力,還能讓國內經濟更具抗風險能力。
(6)疫情下中國產業發展擴展閱讀
多家國際機構預測中國將成為今年全球唯一正增長的經濟體
10月13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最新展望報告指出,中國經濟2020年增長率預計為1.9%(6月預測值為1%),為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這也是IMF連續兩個季度預測中國為唯一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同時IMF預計中國2021年經濟增速將達8.2%,與6月預測值持平。
世界銀行9月28日發布的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經濟形勢報告預測,今年中國經濟增速將達2%,比6月初預計的1%上調1個百分點,同時預計中國明年經濟將增長7.9%。
國際評級機構穆迪與惠譽也在近期預測中國為唯一正增長經濟體。
穆迪9月更新其2020-2021年全球宏觀展望報告。穆迪上調了對2020年中國的經濟增長預測,把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從1%上調至1.9%,同時預計明年中國經濟將增長7%左右。
惠譽亦在9月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終將中國2020年增長預期由1.2%上調至2.7%,同時預計明年中國經濟將增長7.7%。
⑦ 武漢疫情蔓延全國,究竟哪些行業最受影響
這次疫情對人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一部分影響,以下是個人覺得最受疫情影響的行業:
第一,影視文化行業,此次疫情爆發時間在春節左右,在初一和大年三十晚上的時候有眾多院線電影還沒來得及上映便被延期,
比如前期宣傳受到觀眾熱烈歡迎的《姜子牙》、《唐人街探案三》等優秀電影就相當於前期的宣傳打了水漂,並且錯失了觀眾流量最高的時候,票房肯定也會大打折扣,這一次影響可謂說是對中國電影的一次巨大考驗和沖擊。但是我們都不怕這些困難,全國一起齊心協力,一定會戰勝這次疫情的,我們還有我們偉大的祖國作為後盾。
⑧ 健康中國里戰略,什麼是重中之重
。會議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上海師范大學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上海華夏社會發展研究院共同主辦。相關領導、專家、學者及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人民廣播電台、北京日報、經濟日報、第一財經日報、中國日報、中國社科報、社科網、健康報、新華網、人民網、中新網等媒體參加了會議。
「人人享有健康、一切為了健康」
健康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也是衡量一個民族昌盛和一個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也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追求。聯合國於1986年11月21日,在加拿大渥太華舉行世界第一屆健康促進大會並發表了《渥太華憲章》,提出了健康促進是促使人們提高維護和改善他們自身健康的過程,為達到身體、精神健康和社會良好適應的完美狀態,每個人或人群必須有能力去認識和實現這些願望,滿足需求以及改變或處理環境。因此,應將健康僅僅看作是日常生活的資源而不是生活的目的。健康是一種積極的概念,強調健康是社會和個人的資源,也可看作是體力表現。因此,健康的必要條件:健康的基本條件和資源是和平、住房、教育、食品、經濟收入、穩定的生態。其口號是「以期2000年和更長時間達到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的目標。」
時隔30年的今天即2016年11月21日,在中國上海召開了第九屆全球健康促進大會,來自120餘個國家的衛生部長和市長及國際組織負責人出席了大會,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和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陳馮富珍分別出席開幕式並致辭。大會通過了《2030可持續發展中的健康促進上海宣言》,全球123個城市的市長就協同推進健康與城市可持續發展達成《健康城市上海共識》。《上海共識》充分認識到健康與城市可持續發展相輔相成、密不可分,也認識到健康和福祉是聯合國2030發展議程和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核心,呼籲世界上所有的城市,不論大小、貧富,積極參與健康城市建設,為健康做出積極的政治決策,並承諾朝著共同的目標努力——建設我們能力所及的最健康城市。《上海宣言》重申,健康作為一項普遍權利,是日常生活的基本資源,是所有國家共享的社會目標和政治優先策略。第九屆全球健康促進大會的口號是「人人享有健康、一切為了健康。」呼籲不同部門、不同治理層面、以及私營部門和民間組織一起,加大對健康促進的政治保證和財政投資,加快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是「健康中國2030」的戰略主題
2012年,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發布了《「健康中國2020」戰略研究報告》,經過長期努力,我們不僅顯著提高了人民健康水平,而且開辟了一條符合我國國情的衛生與健康發展道路。「健康中國」一詞是在2015年11月,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時首次正式進入黨的文件並上升為國家戰略。2016年8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通過《「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這是十八大以來,繼「法治中國」戰略之後的又一大國家戰略。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提出: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是今後15年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行動綱領。2016年8月19日,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建設健康環境、發展健康產業為重點,加快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打下堅實健康基礎。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的奮斗目標:到2020年,主要健康指標居於中高收入國家前列;到2030年,主要健康指標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到2050年,建成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相適應的健康國家。2030年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9歲。居民健康素養水平提高到2020年的20%和2030年的30%。《「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還提出了新目標: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從2015年的3.6億人增加到2030年的5.3億人;到2030年,基本建成縣鄉村三級公共體育設施網路,人均體育場地面積不低於2.3平方米,在城鎮社區實現15分鍾健身圈全覆蓋。為此,中央這一系列的行
⑨ 為何我國經濟能 夠迅速扭轉一季度大幅下降的不利局面
今年,面對空前的就業壓力,各地區各部門全面落實就業優先政策,持續加大民生投入回。產業轉型發展的答動力明顯加快,以互聯網經濟為代表的新動能逆勢成長
在疫情沖擊下,產業轉型發展的動力明顯加快,以互聯網經濟為代表的新動能逆勢成長,在助力疫情防控、保障居民生活、促進經濟增長方面都發揮了非常積極的作用。
「網上購物、直播帶貨這些新業態、新模式持續火熱,在線辦公、遠程問診、在線教育等新興需求非常旺盛。」
(9)疫情下中國產業發展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王軍認為,在全球經濟風雨飄搖、仍處深度衰退之際,中國經濟能夠率先企穩、反彈,背後主要有「三大支撐」。
其一,中國科學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有力有效地推動了生產生活恢復;其二,靈活適度的宏觀經濟政策調整,有力支撐了「六穩」「六保」目標的實現;其三,積極主動、堅定不移的對外開放舉措,穩定了外貿、外資以及供應鏈的同時,穩住了國內外對中國經濟發展的正面預期。
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效顯著,為中國經濟復甦提供了加速度。中國在毫不放鬆疫情防控的同時,做好「六穩」「六保」,充分調動供需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