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竹產業發展

竹產業發展

發布時間:2020-12-03 02:38:35

① 竹子加工產業現狀及發展前景如何

兩位伐竹工人在貴州省赤水市竹海採伐楠竹(6月17日攝)。曾經上演「四渡赤水」軍事傳奇的貴專州赤水如今成為屬「中國四大竹鄉」之一,當地大力發展竹產業,全市共種植各種竹子103萬畝,近20萬農民依託竹子脫貧致富。2005年,全市竹業綜合收入達到9.3億元,一個年產20萬噸的現代化竹紙漿生產線也即將投產,預計到2010年赤水市竹產業綜合收入將超過30億元。

② 種植竹子區位優勢條件是什麼

竹子屬禾本科植物,一年種植多年收益,其品種較多,用途廣泛,具有較高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我國是世界上竹子資源分布最豐富的國家,全國竹林面積達***萬公頃,年產毛竹*億根,其它竹材****萬噸,竹筍***萬噸,竹業年產值***多億元,出口創匯*億美元。目前,國內外市場對竹產品需求量大,且供不應求。因此,發展竹子產業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縣委、縣政府提出保南發展竹子產業,合民心、得民意,機不可失,勢在必行。
一、竹子資源的發展與現狀
我縣現有竹子資源*.*萬畝,品種以桂竹、金竹、楠竹、水竹、青竹、苦竹、山竹等為主,竹子生產基本上以農戶宅基地、自留山和房前屋後居多,主要分布在李廟、長坪、肖埝、薛坪等鎮,其它鎮和林場也有一定數量的分布。據初步統計,我縣每年可收購竹材****萬斤,主要用於造火紙原料和半成品加工,兼有少數品種外銷增值,獲經濟收入***萬元左右,畝平竹林經濟收入在**元左右,效益非常低下。通過調查,在我縣發展竹子產業過程中,綜合分析還存在以下薄弱環節和不利因素:
1、認識有盲區。廣大幹部群眾對竹子產業的發展不是很了解,看不到優勢和潛力,由於傳統觀念的束縛,對竹子生產不抱增收希望,存在自產自用,滿足半成品生產。特別是對其潛在的市場經濟優勢缺乏一定的認識,對科學經營和規模發展竹子缺乏一定的膽識和氣魄。
2、技術跟不上。我縣懂技術、善管理竹子栽培的科技人員非常欠缺,科技力量跟不上。我縣在竹子產業的新品種開發上幾乎是個空白,研究太少,在這方面的科技人員幾乎沒有。因此,新發展這個產業急需選派一批年富力強,有培養能力的科技人員外出學習,然後用科技指導發展的全過程。
3、示範缺大戶。主要是缺乏有一定說明力的科技示範戶, 縣竹子培育管理基本上停留在傳統栽培、傳統管理和栽而不管、任其發展的狀態,從中獲取的經濟效益很低。同時,品種落後、產品單一、銷售以出賣原竹為主。因此,靠發展竹子增收的農戶少、規模小、大戶缺、效益差,發展竹子產業缺乏科技示範戶強有力的帶動作用。
4、投入有阻力。發展竹子產業首先應從抓好竹子品種關入手,而我縣優良竹子品種不多,大部分需從外地引進,這需要很大一筆資金。據市場調查,從浙江臨安引進雷竹品種,每株單價*.*元,每株運費**元左右,再加上其它費用,栽培*株引進品種造價在**元左右,設計每畝栽***-***株,每畝種苗投資在****元以上,投入費用相當高。因此僅靠一個部門或農民投入是遠遠不夠的。再則,我縣財政也比較困難,一時聚集大量資金發展竹子也不現實,鑒於這種情況,在近幾年內大規模發展竹子有一定阻力。
5、市場壓力大。由於我縣竹子品種少、面積小、起步晚,浙江、福建及我省的咸寧等地竹子產業已走在全國前列,而且竹子製品已佔據了一定的市場。因此,我縣發展竹子產業在今後的市場競爭中存在不可預測的風險阻力。
二、發展竹子的優勢與條件
1、山場面積較大,發展竹子的坡耕地多。我縣屬「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山區縣,山場面積近***萬畝,佔全縣總面積**%,其中坡耕地面積達**多萬畝,將為我縣發展竹子提供廣闊的空間。
2、氣候條件適宜,適合竹子的正常生產。我縣地處鄂西北,年平均氣溫**.*℃,年降雨量***-****毫米,土壤PH值*.*-*.*,土壤以山地紅壤、黃棕壤土質為主,這些條件都非常適宜竹子的正常生長。
3、野生竹種豐富,具有一定的發展基礎。我縣的每個鎮都有不同面積的竹子資源分布,經研究竹子的專家初步認定,我縣的金竹、楠竹資源在本地表現良好,可以進一步發展壯大,全縣野生竹種資源已達*.*萬畝,已具備一定的發展基礎。
4、發展已有典型,開始嘗到種竹的甜頭。經初步調查,長坪鎮龍鳳村有一農戶種野生毛竹*畝,每年採伐竹子****斤,按目前市場價每斤*.*元計算,每畝凈收入***元,*畝竹園年收入****元,效益比較可觀。薛坪鎮順流村有一戶農民種竹子*.*畝,年產值在***元,平均一畝地收入在****元。據不完全統計全縣有近****多戶農民利用房前屋後發展自用竹。
5、勞力資源豐富,有利於發展竹子生產。竹子生產簡單,操作方便,適合於不同群體的人參與開發,能夠更好地解決當前我縣農村勞動力過剩問題。
6、具有區位優勢,銷售市場前景廣闊。我縣地處湖北西北部,距襄樊市中型城市僅**公里,距國家大型城市武漢也只有***公里,而且有襄樊、朱市兩個火車中轉站與全國各地相通,交通條件方便。目前,我縣組建成立的水鏡山野菜公司,在竹筍加工方面具備一定的基礎,生產後的產品能夠通過各個窗口銷售到外地市場,具有一定的市場基礎。
7、海拔高差顯著,有利多品種竹子搭配。我縣境內海拔高差顯著,有利於發展多品種竹子相搭配。我縣地勢西高東低,高差**-****米,根據不同的高差形成的小氣候條件,可以發展早、中、晚不同品種竹子,達到一年四季有筍出。
三、發展竹子的建議與措施
針對以上現狀和優勢分析,如何抓好保南竹產業建設與發展,我們認為全縣在發展竹子產業上必須注重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1、統一干群思想,形成發展共識。發展竹子產業是一項新型產業,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對此看法各不相同。因此,縣委、縣政府首先必須統一思想,提高認識,組織相關部門、科技人員、各鎮領導廣泛徵求意見,開展大討論,做好深入的調查研究,探討發展竹子產業的可行性,爭取認識上的高度統一性和一致性。縣委、縣政府還要研究出台《關於發展保南竹子產業的決定》,用文件武裝骨幹,統一思想,達成共識。圍繞《決定》內容,立足「一縣一品」,一屆接著一屆干。同時,從現在起,全縣要通過各種新聞媒體向全縣廣泛宣傳,利用各種會議大講竹生產的作用、技術、要求,在全縣上下形成良好的輿論氛圍。
2、搞好規劃設計,確定發展目標。要堅持「一個目標抓到底,一個路子走下去」的原則,在開展現有竹子資源調查的基礎上,由林業部門結合保南縣情,制定今後一個時期的發展規劃,建議確立「三步走」的發展目標:第一步,穩妥辦好示範點。爭取今冬明春發展竹園面積***畝,利用現在竹園資源「以園擴園」***至****畝,抓好*至*個亮點工程,為全面鋪開作準備;第二步,培育優良種竹林。通過引進繁育建****畝種竹繁育基(本文權屬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請登陸www.網路.com查看)地,為進一步擴大竹園面積提供優質壯苗;第三步,集中全力,上規模。力爭用*-*年時間使全縣優質竹林面積達到**萬畝,竹產品加工開始起步並形成特色。
3、統一優惠政策,加大投入力度。竹子產業發展首先必須有優良的種竹品種和資金投入。在資金的投入上,我們建議縣委、縣政府必須從財政上擠出一定數量的資金對發展農戶給予一定的補助,解決發展農戶投入問題。可以採取金融信貸發放小額貸款;民政部門解決因發展竹子導致生活困難的農戶;財政部門解決發展竹子面積的農戶稅收緩交或減免問題;林業部門結合退耕還林項目解決發展農戶的吃飯問題,舉全縣之力,多管齊下引導農戶把基地建起來。
4、統一典型帶動,樹立樣板工程。抓好典型宣傳,依靠典型帶動,是促進一個產業發展的先決條件。建議在我縣交通條件方便、土地資源良好、群眾認識度高的地方,選擇一定數量的典型示範戶重點扶持,實行一個部門幫扶一個村,一個領導負責包一片,嚴格按照科學管理的經營方式,抓好基地建設,通過一戶典型帶動一個村,一個村帶動一個鎮,一個鎮帶動整個縣,最終實現全縣竹子產業的大發展。
5、強化領導服務,抓好檢查督辦。堅持行政首長負責制和分管領導負責制,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

③ 竹業發展前景與產業布局

1.竹業產業優勢和影響竹業生產和發展的因素

浙江省是竹業生產大省,竹子也是浙江重要的優勢農產品之一,現有竹林面積80萬hm2,年產竹筍70萬t,竹筍產量居全國第一。近年來,浙江竹業開發了竹炭、竹纖維等新產品。竹炭在環保、保健、醫葯、高新技術等領域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在燒制竹炭過程中所獲得竹醋液,在保健、飲料、除臭,以及生產高效低毒農葯方面也有很好的前景。竹纖維無毒、無害、無污染,而且質地柔軟細膩,具有纖維長、空心、抑菌、抗皺、易洗、防霉,吸水性、可紡性、可染性好,以及抗紫外線輻射等特點,將成為一種新穎、綠色的環保型紡織原料。竹纖維的開發成功,不僅使毛竹的枝、條、桿都得到利用,還可獲得竹木糖、竹蜜、多糖、鹼木素、竹粉等產品,可進一步開發利用。

但在竹業生產中,還存在一些影響竹業生產和發展的因素,主要表現在如下幾方面。

1)竹林經營水平不平衡,品種較為單一,產量和效益有待提高。全省相當大部分仍是低產低效林,技術水平不高,所提供的竹材僅能滿足省內加工能力的1/2,大規格的竹材更是不足。

2)經營不科學,制約著竹園的持續經營。化肥農葯等農業投入品不適當的施用導致竹園富營養化、酸性化、農葯殘留和土壤理化性狀惡化,使竹林衰退、產量下降。

3)市場競爭不規范,生產組織化程度較低,無論是生產規模還是銷售規模都不大,造成「產、加」銜接不暢,流通不順,營銷成本增大。

4)竹產品精深加工不足,大多為粗加工產品,附加值低,資源消耗大。竹筍加工產品品牌意識不強,產品檔次低,市場競爭力不高。竹筍品質安全的監測檢驗體系尚未健全,產品質量安全缺乏有效監測。

2.竹業發展前景和發展方向

竹林資源有其集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於一體的優勢。隨著人們返璞歸真理念的日益強烈和國人綠色環保意識的增強,天然製品備受青睞,竹製傢具的前景不可限量。竹筍產品高纖維、低蛋白、無脂肪,含多種氨基酸及維生素,味道鮮美,風味獨特,有保健、減肥、美容等功效,在國內外被譽為「第一綠色保健食品」,出口不受配額限制,在國際市場上供不應求。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竹子將得到進一步的深度開發,竹業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浙江竹業產業的發展方向,一是要大力發展竹林基地建設,提高竹產品數量、質量,滿足加工需要;二是要狠抓技術改造,提升產品檔次,拓展產品市場空間,開發食用新產品如竹葉黃酮、竹啤、竹汁飲料等,提高竹產品增值率;三是要發展竹材加工,扶持龍頭企業,改進和提高加工、包裝技術水平,增加出口創匯;四是實施無公害標准化生產,發展保鮮加工技術,擴大上海、南京、杭州、蘇州等地的市場佔有率,並通過上海進一步開拓對外貿易渠道;五是積極發展生態旅遊,促進竹第三產業發展,提高竹業整體經濟效益。

3.竹業產業布局建議

為了將區域竹資源優勢轉化為區域竹產業經濟優勢,提升竹產業市場競爭力,根據各地竹產業發展的傳統和基礎,結合環杭州灣、溫台沿海、金衢麗三大產業帶規劃精神,全省竹產業的發展可相應建設三大產業帶。

1)環杭州灣竹產業帶:包括天目山區安吉、長興、德清、臨安、餘杭等縣(市)和四明山區的餘姚、慈溪、鄞縣、象山、寧海、紹興、嵊州、諸暨等縣(市)。鞏固和提高竹筍竹材在全國生產、加工、貿易中的領先地位,同時加強竹保健食品(鮮竹瀝、竹汁飲料、竹汁酒、竹葉黃酮等)新產品的開發,穩定和拓展觀賞竹市場,充分利用大竹海的環境和品牌著力開展竹林生態旅遊,打造世界級的竹產業發展中心。

2)金衢麗竹產業帶:包括仙霞嶺山區的衢江、江山、龍游和洞宮山區的麗水、遂昌、龍泉、慶元等縣(市)。進一步加大竹筍竹材生產、加工、貿易的規模,適當發展竹漿造紙,適度發展竹林生態旅遊,鞏固和提升竹炭、竹醋液、竹纖維等特色新產品的先發優勢,加快產業要素的集聚,建立多元經濟結構、適度規模和深度加工的竹產業體系。

3)溫台沿海竹產業帶:主要包括雁盪山區的平陽、瑞安、蒼南等縣(市)。充分發揮叢生竹的資源優勢,發展馬蹄筍、竹漿造紙等,加強竹纖維等特色新產品的開發,逐步提高科技對綠竹產業的貢獻率;爭取在馬蹄筍的保鮮儲運、叢生竹次生化合物提取等方面取得突破。

④ 竹子,在中國的發展是否有前途

竹子,在中國的發展大有前途,1.竹子生長周期段,經過處理後的各種「性能」不亞於木材,是雖然無法替代木材,和木材比也是各有特色,2.現有的比如:竹地板,竹傢俱,竹炭,竹工藝品,各種竹製品為竹子找到好去向,用武之地,3.跟竹子有關的各個產業,造紙,紡織,食品,傢具,建材,問題:1.不是所有的地方都產竹子(符合要求的)竹子的產地和竹子的產業體系往往不在一個地方,對竹子的利用,不全面,不充分,(個人認為,應該竹子的產地,加工地,產業一體化,竟可能的在竹子的產地附近同時存在一個完整的竹加工產業體系)2.竹子和竹產業是冷門,從種植,(不需要種植)到科研到利用,都沒有產業化,科研化,體系化,規模化,技術化,竹產品的市場也沒有充分開發,市場接受程度不如木材,木材產品,

⑤ 常山農業的概述及發展優劣勢

常山農業
以資源為基礎,以市場為導向,以提高農業效益為目標,以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為核心,按照「生態、品牌、規模、效益」,的要求,在生態上謀特色,在品牌上求突破,在產業化上做文章,在效益上創佳績。重點做大做強三大支柱產業,提升傳統產業,培育發展新興產業,在「三優(優化技術、優化結構、優化布局)三品(改良品種、提高品質、培育品牌)一提高(農產品轉化和加工)」上有新的突破,促進農產品質量明顯提高,農業競爭力明顯增強,外向型、加工型企業有新的發展,進一步促進產業優化升級,努力實現我縣農業產業向特色型、高效型、加工型、外向型方向發展。
常山胡柚。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常山胡柚已成為廣大消費者熟識而青睞的水果,已發展成為我縣農業主導產業。據國內外柑桔權威專家預測,二十一世紀是雜柑的發展時代。常山胡柚作為柚與柑桔自然雜交而成的地方雜柑類品種,被譽為「中國第一雜柑」,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同時,常山胡柚是鮮食與加工兼用品種,加工適宜性好。加上胡柚的葯用、保健及綜合開發價值高,市場前景廣闊、發展潛力巨大。而且近年來,通過制定原產地域國家標准、省級地方標准,實施常山胡柚國家原產地域產品保護,實施胡柚標准化基地建設,全縣60%以上胡柚實現了標准化管理,有力地維護了常山胡柚品質與聲譽。因此,從中長期情況來分析,常山胡柚已形成了品種優勢、規模優勢、政策優勢、品牌優勢和市場優勢,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和發展前景。 食用菌。食用菌是一種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的食用真菌,自古以來被稱為「美味山珍」、「宮廷名菜」,近代又賦予食用菌「上帝食品」、「綠色食品」、「功能食品」、「保健食品」之美稱。特別是當前,食用菌作為具有葯用保健食品將越來越受消費者青睞,保持著較高的消費增長速度,市場潛力較大。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我縣食用菌產業已初步形成以加工企業為龍頭,內外銷相結合、區域相對集中的金針菇、猴頭菇、秀珍菇生產區,食用菌已經成為一些鄉鎮的支柱產業。因此,下一步將突出發展金針菇、猴頭菇和秀珍菇等,壯大食用菌總量;加強新型食用菌菌種的培育開發和繁育基地建設,促進食用菌生產質量效益進一步提高;加大引進現代工業設施引進推廣應用力度,實行設施化栽培,努力實現生產操作機械化、生產環境智能化、鮮菇生產周年化、產品質量標准化;加快培育專業化、規模化生產基地,加強產後保鮮加工和珍稀菇生產基地建設。
油茶。近年來,隨著種植結構的調整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山茶油作為純天然、無污染的保健食品,迎合了現代人追求綠色保健的消費趨勢,市場前景看好。目前,我縣「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鏈已初步形成,油茶的市場競爭力開始凸現,對做大做強油茶產業、增加農民收入產生深遠的影響。
畜牧業。近幾年來,我縣通過大力調整農業結構,發展綠色、特色、精品畜牧業,畜牧業生產呈現出以生豬為拳頭,土雞為特色,畜禽並舉、協調發展的良好態勢。生豬、土雞作為我縣傳統的畜禽產業,具有較深厚的群眾基礎和穩定的銷售市場,市場前景廣闊。下一步,要按照「品種上檔次,飼養上規模,管理上水平,產品保安全」的要求,以生豬、土雞養殖為主攻方向,重點扶持建設一批生豬良種場、土雞種雞場、土雞生態養殖基地和萬頭規模養豬場、生豬養殖園區等項目。以種子種苗工程建設為重點,引進雙肌臀大白豬、波爾山羊、梅嶺土雞、隆昌白鵝等優良品種,推廣生豬園區飼養,山羊舍飼圈養,土雞園地放養,白鵝種草精養等新技術、新模式,同時以畜禽品種改良為抓手,以發展園區飼養、生態養殖為突破口,推進畜牧業生產規模化、現代化、產業化,建立畜禽良種繁育基地,改良品種,提高品質;要建立優質畜產品生產加工基地,著重推廣養殖技術標准化,養殖環境生態化,養殖模式現代集約化,養殖產品綠色優質無害化等先進實用技術;加強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建設,努力發展畜禽加工業,提高產品銷售組織化程度;美化產品包裝,強化宣傳促銷,打造優質品牌,提高畜產品附加值,開拓國際市場。
糧食。2005年末,全縣共有耕地面積18.52萬畝,其中水田16.07萬畝。近年來,我縣通過引進新品種,改良新技術,特別是通過改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推廣高稈改低稈、一熟改兩熟(二熟改三熟)、常規改雜交、水育秧改旱育秧等新型栽培技術,糧食生產水平得到了較大的提高。2005年,全縣糧食播種面積19.93萬畝,平均單產377公斤/畝,總產量7.5噸,其中水稻占糧食播種面積的80%、總產量的90 %。除水稻外,近年來我縣甘薯、大豆、玉米、大小麥類等糧食作物發展也較快。
蔬菜瓜果。蔬菜瓜果是我縣的優勢農產品。2005年,全縣蔬菜播種面積0.6萬畝,產量3.2萬噸;瓜果播種面積5.06萬畝,總產量8.35萬噸。小西瓜、辣椒、大蒜、番茄、高山四季豆、沿江避災早毛豆等在縣內外有一定知名度。要立足我縣資源優勢和交通優勢,做大做強蔬菜瓜果產業。以擴大種植面積、改變種植方式、提高產品質量為重點,著力提高我縣蔬菜瓜果的市場競爭力和佔有率。充分利用我縣的生態環境,大力發展綠色瓜類,加快形成專業化的生產基地。積極推廣標准化生產、工廠化育苗技術,如塑料大棚、滴灌、新型覆蓋材料、基質栽培等現代設施技術,促進蔬菜瓜果集約化生產;制定實施主要蔬菜品種的地方標准,提高產品質量和安全水平。
茶葉。常山是傳統的茶葉產區,茶葉生產歷史悠久,以生產綠茶為主。2004年,全縣茶葉面積8800畝,茶葉產量245噸,產值1100萬元。近年來,通過加強茶園管理、改造低產茶園、名茶加工標准化體系建設,全縣已經擁有一批基礎條件較好,集中成片的茶葉生產基地,名優茶的產量和質量逐年提高,以常山銀毫、柚鄉春等品牌為主的名優茶產值占總產值的87.5%。但我縣茶園規模偏小,良種率低,品牌知名度不高,嚴重製約了我縣名優茶生產的發展。下一步,擴大茶園面積,加強名優茶開發,進一步優化品種、品質和品牌,提高品牌知名度,推進茶葉產業化建設。主攻低產茶園改造和茶園換種改植,推廣無性系良種,與全省同步推進良種化進程;改善茶葉生產加工環境,全面推廣茶葉無公害標准化生產,有計劃地培育、發展一批有機茶基地,確保茶葉優質、安全、高效;強化常山銀毫機制、茶園病蟲害監控等實用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加強茶葉龍頭企業建設,推進企業與基地、農戶的聯合,做大規模,做強品牌。
竹產業。我縣竹資源豐富,全縣現有竹面積5.9萬畝,其中筍用菜竹0.2萬畝,年竹採伐量40萬支。毛竹全身是寶,其根、莖、枝、葉都有較高利用價值,竹產業發展空間大。隨著竹產業的發展,其價格上漲迅速,農民培育竹產業的積極性高漲,發展勢頭迅猛。毛竹加工業發展有一定的基礎,2005年全縣竹加工企業已達21家,其中竹膠板製造廠家達3家。以歐凱板業有限公司為代表的龍頭企業帶動作用已開始凸現。以何家鄉江源村為代表的城郊型菜竹基地,其經濟效益日益顯現。該村菜竹基地已發展至1000餘畝,現已全部投產,全村每年竹筍產值達300—500萬元,全村推廣此項技術的農戶數已達400多戶,已成為我縣竹產業發展中的一大亮點、一大特色,其產業發展具有廣闊前景。
水產。我縣地處金衢盆地西部、亞熱帶季風區,四季分明,冬夏長,春秋短,光熱充足,雨量充沛。境內溪流縱橫,山塘水庫星羅棋布,水源充足。全縣總水面4.6萬畝,可養魚水面2.04萬畝,其中:山塘0.41萬畝,水庫1.43萬畝,其他養殖面積0.2萬畝,近年來,我縣漁業養殖總水面、水產品總量、名特優新魚種放養比例增長較快。我縣漁業在自然資源開發、發展生態漁業、發展大田養殖以及提高產品知名度等方面均有很大的優勢和發展潛力。按照扶優扶強的非均衡發展戰略,重點發展大水面有機魚養殖、溪港蟹蝦增殖、城郊型休閑漁業、塘庫名特優生態養殖、山區溪流性魚類養殖,努力開發水產品的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進一步整合區域優勢,扶持一批規模化的養殖基地及相關的加工、銷售企業。

⑥ A縣,素有中國竹子第一鄉之稱,竹加工由來已久,竹文化源遠流長。近年來,該縣竹業企業和農戶在經濟發展


(1) 該觀點是片面的。(1分)發展特色文化產業離不開政府,因為政府承擔著組織社會主義經濟、文化建設和提供社會公共服務的職能。(4分)A縣在發展特色文化產業過程中,政府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就是履行了組織經濟建設職能;搞好基礎設施建設,打造產品研發和銷售平台就是履行公共服務職能;倡導竹文化精神,大力宣傳推介竹文化竹產業就是履行文化建設職能。(3分)雖然政府在發展特色文化產業中有重要作用,但並不能包辦一切。將當地竹文化融入竹產業,開發竹產品,主要是企業和農戶的事。(3分)
(2)文化與經濟相互影響。A縣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注入了竹文化元素,在現代設計理念和技術的助推下,使竹產業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和特色文化產業。(4分)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A縣在經濟發展的進程中,竹文化產品越來越豐富,經濟的文化含量越來越高,文化的經濟功能越來越強,竹文化與竹產業日益交融。(4分)文化為經濟建設提供不竭的精神動力。A縣將敢為人先、虛心有節、挺拔向上等竹文化精神融入竹產業,進一步激發民族文化的創造力,提高文化軟實力,更好地為當地經濟建設提供不竭的精神動力。(3分)

⑦ 竹子的發展過程及其研究者

竹子發展可行性及展望


要從分子生物學角度來探討竹子問題是竹子研究的新趨勢。目前,關於竹子出筍的基因調控機理研究很少,有關竹子
開花方面的主要集中於
MADS

BOX
基因的研究。
分子生物學應用最多的是在竹子分類領域,
但大多採用分子標記技術,

用同源基因進化研究相對較少。竹子轉基因的初步成功為竹子
的遺傳育種帶來了新的希望。另外,分子生物學在竹子花葉病毒
研究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在總結
已有研究基礎上,認為竹子開花分子機理研究是今後竹子分子生物學研究的重點。

竹子是非常有特色的禾本科植物,如快速
生長能力,較高的木質化程度和地下莖長期無
性繁殖等,竹子的這
些特點造就了竹子的重要經濟價值,使得竹子成為兼具經濟、生態和社會等多種效益的林種。但是竹子生
產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困擾著竹產業的發展,這些問題存在於竹子出筍、竹子開花、竹子分類、竹子育種等
領域。前人對竹子的這些問題也一直在進行研究,但是常規的研究手段都沒有從本質上對那些問題加以解
釋或解決。近年來,隨著分子生物學的快速發展,利用分子手段揭示竹子生長發育規律正逐漸成為竹子研
究的一個新趨勢。本文在簡要概括現有竹子生理生化研究的基礎上,著重就近年來竹子分子生物學研究有
關進展進行綜述,並提出一些前瞻性的看法。

1.
竹子出筍的分子生物學研究

竹子出筍是直接影響到竹子產量和經濟價值的重要因素,
長期以來,
雖然生產者不斷地改善栽培管理條件,
但是由於受竹子本身發育特點的限制,竹子的季節性出筍問題和竹林出筍密度的調控問題比較突出,科學
家從解剖和生理水平上探討了竹子出筍機理問題,取得一些初步的研究成果。如將竹子出筍過程劃分為從

休眠期至出筍期的
6
個階段
[1]
,發現在筍體生
長初期
IAA

GA
。的濃度極高
[23
等。了解竹子
』鞭芽的發育是探
討竹子出筍問題的關鍵,因此,胡超宗等
[3]
檢測了雷竹鞭側芽在分化過程中的激素變化,發現
GA
。、
ZT

IAA
的濃度在分化前明顯增加。黃堅欽等
[4]
通過更精確的酶聯免疫檢測,發現較高的生長素和細胞分裂
素濃度與筍芽分化有關,而較高的生長素濃度也與竹筍的進一步快速生長狀態相一致。然而,目前,很少
有關於竹子出筍的基因調控機理研究,我們的研究小組已在這方面進行了初步的研究。通過基因晶元檢測
早竹
(Phyllostachys
praecox)
鞭芽的發育過程,我們已克隆到一些與竹子出筍有關的基因。經序列比對,發
現這些基因大都與水稻和玉米等禾本科植物中的分生組織控制基因相似,有些甚至與雙子葉模式植物擬南
芥的分生控制基因十分相似,由此表明這些基因在進化上的保守性。從傳統的植物生理角度來看,竹子的
出筍是一個頗具特色的發育過程,很難與水稻和擬南芥等模式植物進行比較。但是,在分子水平上,這其
中的許多界限都可以被打破,如我們通過研究表明,這些物種的分生組織發育過程中均存在一些十分相似
的基因表達規律。因此,利用分子生物學研究手段不僅對於深入揭示竹子出筍規律是十分重要的,還為我
們今後利用已有水稻等模式植物基因調控規律來研究竹子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2

竹子開花的分子生物學研究

大多數竹子一生只開一次花,
開花後即死亡,
這樣常導致整片竹林的衰敗,
嚴重威脅著經濟和生態的發展。
有關竹子開花生理生化規律
的研究較多,如
Masatoshi
Watanabe[53
在對剛竹
(Ph

5
「冶
hurea
CV

Viridis)
竹稈進行
C

N
檢測時,發現開花的剛竹竹稈
C

N

296

2
,而不開花的則為
140

5

Janzen[6]
推測竹子
開花與一種內在誘導機制或生物鍾控制有關;而鄭郁善等則通過比較開花與未開花綠竹
(Dendrocalamopsis
oldhami)
的葉重、葉綠素、類胡蘿卜素含量、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及不同器官
N

P

K
元素含量等指標來
揭示綠竹開花生理生化特性。我們在比較開花和未開花雷竹
(Ph

praecox
ev

Prevernalis)
的內源激素時發
現,
ABA

GA
。、
CTK
含量在開花雷竹中普遍較高,
ABA
含量甚至達到
5
倍之高
[8]
。在上述生理生化研究的基礎
上,從分子水平上開展竹子開花機理的研究則是近年來竹子開花機理研究的新熱點。由於模式植物的研究

表明,
Mads

box
家族的許多基因能夠調節植物根、葉、花和果實的發育,特別在植物的花分生組織和花器
官發育中具有不同形式的時空表達模式
[9]
,目前有關竹子開花機理研究主要集中於
Mads

box
基因。田波

Do]
從試管苗誘導開花的麻竹
(Dendrocalamus
latiflorus)
中克隆
到一批
MADS

box
基因,將這些基因轉入
擬南芥進行初步的功能分析,發現其中一個基因轉入擬南芥後,導致轉基因擬南芥植株開花時間

明顯提前,並且所有的花均聚生於花序頂端,花小但花的結構沒有變化,莖生葉捲曲似花萼狀。序列分析

⑧ 在未來10年,竹子的經濟效益會怎麼樣

選擇優良竹種 促進退耕還林 目前我省「退耕還林」工程已全面啟動實施。「退耕還林」還什麼?這是關繫到「退耕還林」能否在短期內見成效的問題。

竹子最明顯的特點和優勢就是生長周期短、產品多元化、投資風險小、市場潛力大。以其優良特性和獨特優勢,能夠把生態環境建設和產業開發有機結合起來,有利於保護森林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有利於加快山區群眾脫貧致富和促進邊疆安定團結、有利於建成「綠色經濟」新的經濟增長點實現林業跨越式發展、有利於保護民族文化和建成新的生態文化旅遊景觀。通過培育竹資源發展竹產業,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輻射帶動若干相關產業,成為發展山區經濟幫助農民脫貧致富的新途徑,同時更好地突出生態環境建設。在林業建設中,竹子可謂「長中之短」和「慢中之快」。發展竹產業,「退耕還竹」、以竹代木、以短養長、以竹致富,既能協調人與自然、資源環境與經濟發展的多重關系,又能實現生態環境、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
因此,培育竹資源、發展竹產業,是實施退耕還林工程的最佳選擇。

各級政府和林業部門應及時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並有切實措施保證的竹產業發展規劃和實施計劃,及時引導竹產業健康發展。雲南省地處山區、地域遼闊、條件各異,發展竹產業要依據社會的需要和各地具體情況,堅持統一規劃與分類指導相結合的原則,既要統一規劃、科學布局,又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既積極又穩妥地向前推進,統籌安排好資源培育、加工利用與市場開拓,這是現代竹產業的基本要求。
「退耕還竹」能否成功的關鍵之一是選擇什麼樣的竹種來推廣發展。

竹種選擇的基本原則可歸納為「適應性」、「經濟性」、「產量」、「種苗」和「市場」等5個方面。既要因地制宜的選擇性引進優良經濟竹種,以不斷提高種源質量,更要注意擴大種植我省優良鄉土經濟竹種。我省可推廣發展的優良經濟竹種很多,關鍵是要適地適竹,注意突出特色和優勢,方能在綠色經濟發展中出奇制勝。此介紹幾種經濟價值較高、值得大力推廣的優秀竹種:

1.竹中極品巨龍竹甜龍竹、龍竹、麻竹、巨龍竹等都是較好的竹種。特別是我省特產珍稀竹種巨龍竹(Dendrocalamus sinicus),是世界上最大的竹子,其稈高可達30多米,徑粗可達30厘米以上,稈型高大是極好的建築用材,產量可達毛竹的5-8倍,但目前資源量極少。世界性的森林資源危機和木材緊缺,「以竹代木」呼聲日益高漲,以巨龍竹整竹用作組裝式民用竹建築、郊野別墅、旅遊度假區特色建築等受到國內外關注,市場潛力巨大。巨龍竹堪稱竹中極品,其開發前景十分誘人。

2.日益走俏香糯竹優質筍材兩用特色竹種香糯竹(Cephalostachyum pergracile),其稈為優質造紙原料,外形優美觀賞價值較高。用其幼稈燒制「竹筒飯」,清香可口,產區群眾均以「糯米香竹」相稱。天然香糯竹林長期過度採伐作為造紙和燒制竹筒飯,造成了資源嚴重枯竭,而旅遊業發展又使其價值倍增,長約50厘米的一截幼稈(竹筒)價格達2.0元以上。因供不應求,市場上有些商販只好用其它竹子來燒「竹筒飯」,以假亂真,消費者一吃便知上當。本種是唯一一種適於燒制竹筒飯的竹子,若有先見之明,能盡早認識而且先走一步建立優質香糯竹培育基地,3年即可開始供應潛力巨大的旅遊市場,其經濟、生態、社會效益將無可估量。

3.抗寒竹種香筍竹優質筍用竹種香筍竹 (Fargesia yunnanensis),為秋季發筍的中小型筍用竹種,也是箭竹屬中分布海撥最低、適應性最廣的竹類,海拔1500-2500米地區均可推廣,產筍量高。本種系雲南特產的優質筍用竹種,其筍鮮嫩味美,品質細嫩,口感較好,營養價值高,產區群眾均以「香筍竹」相稱,特別適於鮮食,秋季產筍的特性更使其開發價值倍增。在不適於發展熱性竹種的中高海拔地區建立優質香筍竹鮮筍培育基地,面向省內外大中城市、各類超市及賓館飯店供應鮮筍,前景極其廣闊。香竹(Chimonocalamus spp.)是雲南特產中小型優良竹種,稈高約5-8米,其節部具刺狀氣根,且外形優美宜作園林觀賞;其筍鮮嫩味美,品質細嫩,口感較好,營養價值高,產區群眾均以「香筍」相稱。其最大特點是節間空腔內含芳香油脂,竹竿利用不為蟲蛀,是竹類中唯一含有含芳香油脂的竹種。該芳香油脂可提取香精,特別是「活竹種酒」是香竹價值倍增。可作特種筍用竹林和生態防護竹林培育,抗寒性較好,適於在海拔1500-2500米地區推廣,產筍量高。在不適於發展熱性竹種的中高海拔地區建立優質香筍培育基地,面向省內外大中城市、各類超市及賓館飯店供應鮮筍,前景極其廣闊。

4.乾熱河谷種泰竹優良經濟竹種泰竹(Thyrsostachys siamensis),是乾熱河谷地區首選的生態防護和優質筍材兩用竹種。本種稈叢密集,稈稍直立,分枝扦細,葉片細柔,外形極其優美,被稱為「竹中少女」,因此又是最具特色的優秀園林園藝觀賞竹種。其稈節間近於實心,產區群眾直接用於做椽子,經久耐用;其筍可食用和加工各種筍產品。本種最大特點是成活率極高,課題組在金沙江乾熱河谷地區進行引種試驗,定植約30天後即可長到1.5米以上,成活率幾乎達100%。我省許多造林樹種選擇難度較大的乾熱河谷地區可採用我省特產優良竹種泰竹建立生態經濟型防護竹林體系。
「退耕還竹」,可造福子孫。但各地編制竹產業發展規劃和選擇竹種,一定要取得權威專業技術部門指導。

⑨ 生態效益 竹林墾覆

近年來,安徽寧國市不斷加快竹業經濟發展步伐,努力提升竹產業經營水平,不僅先後榮獲「中國元竹之鄉」和「中國竹子之鄉」的美譽,全市竹業年產值也迅猛提升,達到4.8億元,農民人均竹業收入千餘元。竹業主產區農民人均年竹產業收入已超過3500元,占竹農年收入的70%以上。筍用竹產業最高年人均收入5790元。

近年來,該市堅持以工業的理念發展林業,制定了一系列促進竹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對新造竹林100畝以上每畝獎勵100元,低改竹林每畝獎勵50元,調動了農民種竹的積極性。竹林基地規模每年以3萬畝的速度遞增,每年投入竹業發展資金3000萬元。通過實施「竹業致富」工程和山區綜合開發、退耕還林等林業工程建設,全市已形成以毛竹、元竹、筍用竹為主的特色竹林基地,發展萬畝以上毛竹林鄉鎮10個。霞西鎮毛竹面積35000畝,年採伐量70萬根,是全市毛竹面積最大、產量最多的鄉鎮,該鎮的芳茂村實行低產林改造、墾覆技術,發展優質高效竹林400畝,1畝年收入900元,獲得省級「科技興村示範村」的稱號。據統計,全市竹林面積達68.8萬畝,其中元竹21萬畝,毛竹35萬畝、800萬根,鮮筍4萬噸。

近年來,該市立足市情,創新機制,推進竹業富民,先後制定了《關於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意見》、《加快發展毛竹產業的若干意見》、《關於實施竹林豐產增效示範工程的意見》等政策,構建了以資源培育為基礎,精深加工為紐帶,科技創新為動力的竹業發展新格局。目前,該市竹材加工企業發展到68家,竹筍加工企業14家,年產值超百萬元,占林業企業總數的59%,開發出竹建材、竹化工、竹工藝、竹文化、竹生產生活用品、食用筍六大系列180餘種產品,竹產品加工率達70%以上,綜合利率達80%以上。形成了以重點骨幹企業為龍頭、中小企業為主體、個體加工為補充的寶塔式結構。

與此同時,該市先後成立了竹筍協會、竹產業協會,大力扶持健寧公司、青峰竹業、莫干山竹膠板廠、千秋食品、花果食品等龍頭企業,其中健寧公司成功地在加拿大多倫多建立「健寧國際物流中心」,有力促進寧國竹木農產品走向世界。公司生產的竹膠板,木製戶外休閑傢具,竹木庭院飾品及竹製清掃用品等四大系列千餘種品種產品出口16個國家和地區,2006年創匯650萬美元;皖東南最大的竹產品交易市場——汪溪木竹市場匯集了100多家加工企業,形成了以加工為龍頭,以市場為紐帶的企業群,年成交額2000多萬元;鄉味源公司累計投入2000餘萬元,建成國內一流的加工生產線,成立的東部早筍合作社在全省首開先河,此舉不僅提升了農民的組織化程度、促進農業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而且疏通了農產品的流通渠道,形成了區域主導產業和品牌效應,帶動1580戶筍農致富。

與竹產業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
© Arrange www.ahjjxxzx.com 2010-2020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