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郵輪產業經濟貢獻值有哪些
郵輪經濟風口將至
在我國新一輪的消費升級下,郵輪產業正受到市場的關注。10月10日,中國首個郵輪旅遊發展示範區在上海寶山揭牌,千億級郵輪產業鏈浮出水面。寶山吳淞口國際郵輪港在歷經6年試驗建設後,將邁入更高質量發展階段,其背後的促動意義不言而喻。
目前,基於郵輪母港建設,我國已形成了三大郵輪圈: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郵輪圈、以天津為中心的環渤海郵輪圈、以廣州為中心的南海郵輪圈。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我國郵輪產業正處於動態調整期,並將在下階段邁入高質量發展期。我國郵輪發展10年來,出境人數由1萬多人發展到239萬人,年均增長40%~50%。
2018年,我國港口郵輪接待量和遊客量出現雙降。中國交通運輸協會郵輪遊艇分會(CCYIA)和中國港口協會郵輪遊艇碼頭分會聯合統計顯示,2018年,國內13個郵輪港(上海、天津、廈門、廣州、深圳、海口、青島、大連、三亞、連雲港、溫州、威海、舟山)共接待郵輪969艘次,同比下降17.95%;其中,母港郵輪889艘次,同比下降19.03%;訪問港郵輪80艘次,同比下降3.61%。
而港口遊客接待量方面,2018年,我國郵輪出入境旅客合計490.7萬人次,同比下降0.98%。其中母港旅客472.8萬人次,同比下降1.10%;訪問港旅客17.8萬人次,同比增長2.32%。
2009-2018年中國郵輪港共接待郵輪次數統計及增長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郵輪經濟風口將至。更多國內本土公司將參與到郵輪設計、建造、運營等環節中;而這也將極大地助推該領域人才、教育、文化和配套設施的發展。
更多數據來源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郵輪旅遊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產業申報、產業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解決方案。
㈡ 海乘真的像招生說的那麼好嗎中國郵輪產業發展前景能看好嗎
問:我是女生,高三馬上畢業,有很多招生人員來我們學校宣傳海員和海乘的招生簡回章。我到蠻喜歡海答乘這個專業的,以前一直想做空乘可惜沒條件和機會,海乘招生和面試我看了介紹要求不是很高,所以想去面試看看,但是有些問題想問下大家:海乘應該沒有招生簡章上寫的那麼好吧 ?畢竟現實中我們也很少聽說有人去乘坐郵輪旅遊的,海乘到底能不能去學呢,畢竟我也是才知道有海乘這樣的專業和就業崗位,感覺也是挺新鮮的一個行業,上網查了一下相關海乘的資料,個人覺得未來中國郵輪產業發展前景應該是很好的!不知道當海乘到底好不好?答:據我了解,目前世界各大郵輪公司都把中國看作新的市場,所以招中國雇員也越來越多。我坐過幾次郵輪,感覺海乘是不錯的職業,沒有空乘那麼奔忙,船上的休閑、娛樂也挺好,公司的福利也不錯。當然,不同等級的肯定感受也不一樣。還有,只要不嚴重暈船就沒事。我個人認為海乘其實適合的人群是那種合群,容易快速融入新環境,性格開朗活潑的更適合做海乘,請你把之前在海乘招生宣傳資料宣傳的那些詞語及聽到的東西,先拋在一邊!海乘有優勢有劣勢
㈢ 郵輪客艙服務管理的現狀
近年來,郵輪產業呈現強勁的增長勢頭。亞洲擁有世界約60%左右的人口,以中國為代表的郵輪市場需求快速增長,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在我國居民收入不斷提高以及消費升級的助推下,郵輪遊人數呈現40%以上的爆發式增長。郵輪作為我國的一個新興產業,正不斷受到出境游旅客的追捧,未來發展前景廣闊。
報告數據顯示,2015年國內有10個港口接待過郵輪,包括大連、天津 、青島、煙台、上海 、舟山、廈門、廣州、海口、三亞,共接待郵輪629艘次,同比增長35%;郵輪旅客124萬人,同比增長44%。其中,接待母港郵輪539艘次,同比增長 47%;訪問港郵輪90艘次,同比下降10%。乘坐母港郵輪出入境的中國遊客111萬人,同比增長50%;乘坐郵輪訪問中國的境外遊客12.81萬人,同比增長4.7%。
報告指出,中國郵輪產業處於培育期、粗放式的起步發展階段,發展力量主要集中在郵輪政策制定、郵輪碼頭建設、郵輪船隊引進、郵輪旅遊觀光和接待等方面,在郵輪管理、郵輪產業規劃、郵輪製造、郵輪服務體系、郵輪市場機制、郵輪消費理念等方面還存在許多空白和不足;未來10 年,中國郵輪產業發展將處於爆發期、市場細分的快速發展階段。
中國郵輪經濟的巨大發展潛力為市場所看好。前瞻產業研究院指出,考慮到中國郵輪旅遊滲透率不到0.02%,未來受益於消費升級、人口結構變遷以及政策推動等因素影響,中國郵輪市場有著極為廣闊的發展空間。預計未來5年,中國郵輪市場有望保持30%以上的增速,並在2020年接待郵輪遊客達到900萬人次以上。
郵輪經濟的快速興起催生出對郵輪運營的巨大需求,包括嘉年華在內的國際郵輪運營「三巨頭」不斷加碼中國郵輪市場。以嘉年華為例,集團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阿諾德 ·唐納德宣布,繼歌詩達郵輪和公主郵輪進駐中國後,集團將於2017年把旗下嘉年華郵輪和AIDA郵輪兩大領先品牌也引進中國,進一步鞏固在中國市場的地位。
郵輪產業是典型的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三大特徵兼備的特殊產業,其強大的經濟拉動能力和吸附能力成為帶動港口城市經濟的增長點,發展郵輪經濟逐步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前瞻產業研究院指出,一方面,郵輪帶來的大量消費能力較高的客群,可以拉動停靠港母港所在地區的消費經濟。按國際經驗,郵輪船上經濟與港口經濟的拉動效應達到1:9;另一方面,母港基礎建設以及郵輪製造業的發展對地區經濟發展有著巨大的貢獻。《全國沿海港口布局規劃》對中國郵輪業基礎設施建設進行了總體布局,十年來,各大部委發布了多項扶持政策,促進郵輪產業發展。
㈣ 2020年後郵輪工作三五年內的發展前景如何
預計2020年中國郵輪旅遊經濟損失巨大
郵輪旅遊從最初的小眾市場到這幾年成為新興旅遊產品,再到進入下滑期,郵輪旅遊產業鏈原本計劃在今年可以進入格局和市場產品升級調整期,然而一場始料未及的疫情打破了所有的規劃,而各大郵輪公司、旅行社、平台、港口運營者等都受到波及,業者預計今年郵輪旅遊經濟損失巨大,下半年是否能全面恢復,還要看全球疫情的控制以及遊客心理的恢復情況。
市場何時恢復尚未可知
與最初時的繁榮不同,其實郵輪行業在經過了價格戰、包船模式後,市場定位和價格已經降低。且歐美大部分郵輪的主要收益是靠船上的酒水或其他消費,而中國遊客喜歡一價全包,不是非常願意額外再消費餐飲,但中國遊客在郵輪上的免稅商品購物的消費比較高,船票價格不算高。
公開資料顯示,在經歷了遊客量增速持續性放緩後,我國郵輪行業在2018年旅客量最終還是步入下降通道,整個行業也進入「寒冬」。據中國交通運輸協會郵輪遊艇分會(CCYIA)和中國港口協會郵輪遊艇碼頭分會聯合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接待郵輪數量和郵輪旅客量雙雙下滑。另有公開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13個郵輪港共接待郵輪969艘次,同比下降17.95%,郵輪出入境旅客合計490.7萬人次,同比下降0.98%。其中,母港郵輪艘次、母港旅客人次、訪問港郵輪艘次均出現下降,尤其是母港郵輪艘次,同比下降近兩成。
此次,中國始發港的郵輪公司、沿海郵輪碼頭及旅遊公司針對疫情,迅速做出反應,採取了港口嚴密防控,郵輪停航退款,旅遊企業配合跟進等「戰時」應急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疫情終會過去,如何採用更為先進更為科學的方法應對可能再次出現的新型病毒和其他各類傳染病,是郵輪「港航旅」企業必須面對的課題。
——更多數據來源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郵輪旅遊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㈤ 中國郵輪產業快速發展的原因有哪些
簽證政策逐步放開,
國家新建不少郵輪港口
人民逐漸認識到郵輪
㈥ 郵輪旅遊業可以帶動發展的相關產業有哪些
郵輪旅遊(cruise ship tourism)是一種以大型豪華遊船為載體,以海上巡遊為主要形式,以船上活動和岸上休閑旅遊為主要內容的高端旅遊活動。
一、國內外郵輪旅遊發展現狀
1.全球郵輪旅遊產業發展現狀
20世紀60年代,在航空客運業的強力沖擊下,經由一系列業務功能轉型、運營模式創新和市場重新定位,郵輪旅遊已經從原來海上客運業淡季時的補充性業務,成長為規模龐大的現代專業旅遊業務活動。經過40多年的發展,全球郵輪產業已經成為國際旅遊業中的一項重要業務內容,2008年全球郵輪旅遊業接待量為1300.5萬人次。
2.中國郵輪旅遊發展現狀
隨著中國經濟的長期穩健發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持續提高和旅遊消費需求的迅速增長,以及旅遊方式從以游覽觀光為主向度假休閑的轉變,國際上已經非常成熟的郵輪旅遊方式,逐漸引起中國旅遊消費者的關注,並成為一種充滿魅力的新興旅遊方式。
二、我國郵輪旅遊產業發展的有利條件
(一)我國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為郵輪旅遊產業提供條件
長期以來,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人民群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國民休閑旅遊意識增強。與此同時,人們的旅遊方式從初期的觀光游覽型,逐步轉變為休閑度假型,因此郵輪旅遊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
(二)我國出境旅遊發展迅速,潛在郵輪客源市場巨大
2003年以來,我國出境人數的年平均增長率超過20%,成為全世界發展最快的、亞太地區第一大出境旅遊市場。
(三)國家政策鼓勵發展郵輪旅遊
一是中央領導重視郵輪旅遊產業的發展。二是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三是郵輪出入境手續簡化。
(四)沿海地方政府對發展郵輪旅遊積極性高漲
上海、天津、廈門、大連、三亞等沿海港口城市競相發展郵輪旅遊產業。
(五)旅遊部門開展郵輪旅遊人才培訓
面對我國郵輪旅遊快速發展的新形勢,為培育內地旅遊新業態,推進郵輪旅遊市場的發展,國家旅遊局於2010年6月下旬與香港旅發局在廣州、香港兩地聯合舉辦了「2010內地-香港郵輪旅遊培訓班」。
(六)我國港口自然條件好,海岸線沿線旅遊資源豐富
我國自北到南有1.8萬公里的大陸海岸線,分布著許多港口城市,為發展郵輪旅遊提供了條件。
三、制約我國郵輪旅遊產業發展的因素
(一)我國郵輪旅遊產業起步晚,郵輪旅遊經濟總量小
(二)缺乏統一的發展郵輪旅遊部門協調機制
(三)缺乏郵輪旅遊專業人才
㈦ 未來幾年世界郵輪發展趨勢
郵輪旅遊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整體實現平穩有序發展
2017年全球郵輪旅遊將會是豐收之年:大量郵輪將載客入海,高達68億美元的總額將全力投入全新的生產與服務。同時,全球郵輪公司計劃在2017年推出26艘遠洋郵輪、河輪及特色游輪,其中包括兩艘即將在中國巡航的郵輪。我們認為,行業或將在明年迎來不凡表現。為貫徹落實市委關於面向全球、面向未來提升上海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的要求,更好地服務「一帶一路」倡議、長江經濟帶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等國家戰略,全力打響「四大品牌」。
全球郵輪遊行業增長穩健,經濟帶動效應強大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郵輪旅遊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5年共有2320萬旅客選擇郵輪旅遊,全行業收入規模達到385.9億美元,同比增長5.9%,增速有一定程度放緩(近十年收入CAGR在8.0%水平),但相對於全球旅遊業3.6%的規模增速仍然領先,體現行業欣欣向榮狀態。且游輪游擁有非常強大的就業及經濟帶動效益(來自船上及岸上服務、餐飲、娛樂、購物需求),根據國際郵輪協會估算,2015年全球郵輪行業提供了93.9萬工作機會,帶來了1199億美元的整體經濟效益。
郵輪旅遊產業實現平穩有序發展
去年以來,實驗區努力營造良好政策環境,完善郵輪港口設施,提升管理服務水平,郵輪旅遊產業實現平穩有序發展。2017年,上海郵輪港共接待郵輪512艘次,佔全國總量的43.3%;接待旅客吞吐量近300萬人次,佔全國總量的60%,繼續保持「亞洲第一、全球第四」的領先水平。截至2018年6月底,上海港接待國際郵輪177艘次,郵輪旅客吞吐量達110.58萬人次,基本實現了預期目標。
郵輪旅遊產業發展趨勢分析
加快集聚產業要素,延伸郵輪產業鏈
上游推動浦東重點發展郵輪製造,實現郵輪產業新突破;中游推進上海國際郵輪服務貿易示範基地建設,擴大產業總部經濟;下游著力打造郵輪服務品牌,不斷激發郵輪帶動效應。鼓勵各區合理布局,差異化發展船舶製造、港口服務、後勤保障、交通運輸、游覽觀光、餐飲購物等郵輪上下游產業,加快建設成為引領長三角郵輪產業鏈協同創新基地。
全面提升郵輪港口管理與服務水平
進一步嚴格管理措施、優化服務流程,著力推進上海郵輪船票試點、上海郵輪口岸誠信體系建設、長江口區郵輪氣象觀測數據共享平台建設、郵輪氣象智能化預報預警保障系統建設、推進郵輪旅遊服務貿易特色示範區創建等工作。
激發市場需求,推進國際郵輪消費品集聚地建設
推動郵輪產業品牌發展,爭創市級知名品牌示範區,培育郵輪服務和節慶品牌,舉辦「2018
Seatrade亞太郵輪大會」、上海郵輪旅遊節等活動。依託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加快上海郵輪航線向北、向南進一步延伸,豐富郵輪旅遊產品。四是完善郵輪產業政策體系,自上而下突破發展瓶頸。
加強與上海自貿區對接聯動,為郵輪船供、維修製造、融資租賃、跨境電商、保稅展示交易等關聯產業發展提供政策創新載體。進一步完善郵輪產業發展政策體系,在規范市場發展、豐富郵輪航線、提升旅遊體驗、培育本土郵輪、降低企業經營稅負等方面實現突破,不斷優化營商環境。
郵輪旅遊獲政策紅利支持
國家不斷出台利好政策,加大對郵輪支持力度。審批了關於加快推動上海市郵輪旅遊發展的指導意見,將上海建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郵輪中心、郵輪母港接待量躋身世界郵輪港口第一方陣、郵輪旅遊經濟貢獻顯著增效、國際郵輪遊客比例明顯提升等發展目標,內容涵蓋推動郵輪旅遊市場培育、打造國際一流郵輪旅遊產品、建立良好郵輪旅遊市場秩序、提升郵輪旅遊社會經濟貢獻等方面。
同時,明確將在郵輪簽證便利化、通關便捷化、多港掛靠、無目的地游、船票船舶供應、購置稅補貼、國際郵輪注冊、郵輪綜合保稅區、航線審批等方面,積極爭取郵輪發展政策創新。
㈧ 為什麼說中國郵輪旅遊產業的發展潛力巨大
7月19日媒體稱,美國皇家加勒比和嘉年華等世界郵輪企業看好中國市場的增長潛力,正在向黃海輸送豪華客船。它們專門針對中國市場提供商品,通過轉變中國遊客「郵輪只是交通工具」的意識,謀求擴大市場。
在中國港口協會港口郵輪碼頭分會會長王遲看來,郵輪帶來的不只是船票,每人每天按15美金的食品配比,單食品就是一個非常大的產業鏈;但是,中國大陸郵輪消費主力的定位有困難。他說,全球郵輪產品消費主力以有錢有閑的老年人為主,而在大陸,能夠承受郵輪游價格的老年人很少。年輕人卻受假期限制,少有能購買7晚8天的經典郵輪產品。
㈨ 中國游輪行業發展研究報告誰有,跪求
與會專家介紹,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為油輪旅遊帶來了動力。2007年,我國人均GDP已經達到了2737美元,部分沿海城市的人均GDP均已超過3000美元,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中國居民開始了解、接受郵輪旅遊的理念。按照國際郵輪經濟的發展規律,當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發展人均GDP達到6000~8000美元時,人們的生活方式、消費理念將隨之發生變化,郵輪經濟將得到快速發展。中國已初步具備了發展油輪經濟的條件。這兩年,中央各部委和各港口城市對發展郵輪經濟認識進一步明確,政策措施陸續出台,基礎設施建設加快。2008年造訪上海的外籍郵輪有112艘次,15萬餘人次中外旅客船員入出境,分別比上年分別增長了17%和10%。2008年造訪三亞的外籍郵輪高達132艘次,入出境郵輪旅客26萬餘人,分別比上年分別增長了128%和326%。預計2009年來滬的豪華郵輪將達到126艘次,增長12%。2010年預計達到中國沿海港口的國際郵輪旅客達60萬人次,顯示了郵輪旅遊的良好發展前景。中國發展油輪經濟有著良好的發展機遇。隨著歐美國際郵輪旅遊業傳統市場日趨飽和,國際郵輪產業正將發展重點轉向亞洲這一新興市場,嘉年華、皇家加勒比、麗星等世界各大郵輪公司都在開拓新的發展空間。具有悠久而豐富的歷史文明和人文景觀、旅遊設施要件大為改善的中國正越來越受到矚目。剛剛結束的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和即將來臨的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在極大地提升我國國際影響力的同時,必將吸引更多的遊客來中國觀光,也將對我國郵輪經濟發展起到良好的助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