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滇中產業聚集區(新區)管理委員會的建設意義
選擇滇池徑流區域以外的安寧、易門、祿豐、楚雄四縣市(西區)和滇中城市經濟圈中位於昆明東部的嵩明、尋甸、馬龍三縣(東區),利用豐富的低丘緩坡土地和較好的交通、能源和產業等基礎條件,規劃建設新區。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改革創新體制機制為突破口,以產業園區為載體,按照「產業帶動、組團發展、產城融合」的要求,統籌整合優勢資源,採取有力政策措施,全力打造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高度聚集發展和特色鮮明、配套完善、綠色發展、國際一流的產業新區,形成全省技術創新的新高地,投資創業的新熱土,外向型特色優勢產業的新基地,改革開放的新窗口,品質優良的新家園,成為我國面向西南開放重要橋頭堡建設的新引擎、承接產業轉移的新示範、實現全省跨越發展的新支撐。
是推動橋頭堡建設和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核心、引擎和龍頭,是國家主體功能區規劃確定的全國18個重點開發區之一。新區的建設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的重大戰略決策,有利於打造我國面向西南開放的重要戰略平台,推動橋頭堡建設取得新成效、實現新突破;
有利於更好地提升滇中城市經濟圈的競爭力、輻射力、影響力和帶動力;
有利於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有利於保護滇中地區自然生態系統,加快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促進全省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有利於聚集人才、資金、技術等產業發展要素,為央企、民企、外企入滇提供服務高效、環境良好的新平台,為擴大開放創造新空間。
❷ 雲南未來十年哪些州市的經濟會發展更好
昆明,因為佔有了雲南的大部分的資源,一城獨大。
然後,曲靖 玉溪 楚雄 滇中產業新區的推動!紅河部分也可以包括其中。
大理 ,滇西中心。德宏,紅河沿邊開放的前沿!
❸ 滇中產業聚集區(新區)管理委員會的專家觀點
雲大經濟學院副院來長郭樹華源:
昆明需思考
如何做好「領頭羊」
滇中產業新區建設,對雲南省的產業升級構成基礎,更好地提升了產業的競爭能力和延伸產業鏈,形成產業集群、打造完整的產業體系,能引領未來的產業發展。
新區建設有利於更高程度地實現再產業化,即傳統產業通過技術創造革新實現整體品牌能力的提升,最終實現產業集團、跨產業的整合,提高產業之間的關聯度。此次新區建設的提出也將迫使企業作出相應的改革決定,從而適應到產業的升級過程中去。
在滇中產業新區建設中,共涉及7個縣市,其中昆明市就有安寧、嵩明、尋甸,這也彰顯了昆明市的重要地位。作為省會城市,昆明有著獨特的產業條件和發展基礎,整個產業體系也比較完善。
新區建設也將引導昆明市思考如何在產業發展完善的前提下,更好地實現各行業的匹配,並進一步優化產業特色,發揮好其在全省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領頭羊」作用。
同時,新區建設也有利於提升昆明城市的品質和競爭力,在全國省會城市的競爭當中,更好地體現其國際性。
❹ 滇中產業聚集區(新區)管理委員會的建設目標
到2015年,來新區生產總值達自到1500億元以上(其中西區1000億元以上,東區500億元以上)。與滇中產業新區建設需要相適應的綜合交通網路基本建成,能源、供水、通信等要素保障體系初步完善,新區主導產業已見雛形,組團發展的產業新區建設初見成效,新區城市規劃建設有效推進、管理運行順暢、良好的服務和政策環境基本形成,帶動全省經濟社會加快發展的核心作用開始顯現。
到2020年,以汽車和裝備製造、電子信息、生物等為主的中高端產業體系基本形成,科技創新引領能力、產業競爭力和發展實力明顯增強,新區生產總值達到6000億元左右,力爭新區生產總值佔全省20%以上(其中西區和東區各3000億元以上),產城高度融合的城市新區和推動橋頭堡建設的重要增長極基本形成。
❺ 雲南滇中產業區辦公地點在哪裡
您好,在昆明,滇中產業發展是一個復雜系統的工程,耗時長,工程量大,但是對以後雲南的發展是不可估量的,潛力巨大。
❻ 滇中新區的發展基礎
新區位於昆明市主城區東西兩側,初期規劃范圍包括安寧市、嵩明縣和官渡區部分區域,面積約 482 平方公里,2014年常住人口約60萬人,地區生產總值 506.5 億元,地方財政收入 75.15 億元。新區區位條件優越,生態環境較好,產業集聚優勢明顯,加快發展空間較大。
(一)區位條件優越。
新區位於雲南省地理中心,緊鄰昆明中心城區,交通運輸網路完備,滬昆鐵路、成昆鐵路以及京昆、滬昆、渝昆、杭瑞等國家高速公路和多條國道貫穿新區,擁有國家門戶樞紐機場昆明長水國際機場,與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等地區以及南亞東南亞國家人員貨物往來便利。
(二)科教創新實力較強。
新區及周邊擁有43所高等院校、8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工程中心以及中國科學院昆明分院等一批高水平科研院所,具備較好的科技創新環境和區域創新體系,為新區引進與培養人才、提高創新能力、集聚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奠定了良好基礎。
(三)產業發展優勢明顯。
新區是滇中產業聚集區的核心區域,擁有嵩明楊林經濟技術開發區、昆明空港經濟區等多個國家級、省級重點園區和安寧國家級重點石油化工基地,形成了裝備製造、汽車、石油化工、電子信息、保稅物流等一批優勢產業,產業支撐和帶動作用明顯。
(四)區域綜合承載能力較高。
新區位於《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明確的國家重點開發區域,適宜建設的土地資源開發潛力較大,交通、供水、能源、信息等基礎設施體系較為完善。生態環境良好,人居環境優美,森林覆蓋率達 60%以上。城鎮化基礎較好,是昆明中心城區空間拓展的主要區域,具有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進一步集聚產業和人口的良好基礎。
(五)對外開放合作基礎良好。
近年來,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升級版建設穩步推進,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不斷深化,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建設取得積極進展,中國—南亞博覽會影響力顯著提升,雲南省在「一帶一路」戰略推進中的作用日益凸顯,為新區依託現有開放合作基礎,打造與南亞東南亞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提供了有力支撐。
❼ 雲南八大產業是哪年提出來的,與養老有關的產業有哪些
雲南省八大重點產業布局概況(解讀)
2018-07-20 15:59
雲南省委、省政府發布的《關於著力推進重點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雲南省將通過5年的時間,大力發展生物醫葯和大健康產業、旅遊文化產業、信息產業、物流產業、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產業、新材料產業、先進裝備製造業、食品與消費品製造業等八大產業。在鞏固提高雲南傳統支柱產業的基礎上,著力推進重點產業發展,加快形成新的產業集群,打造全省經濟增長新引擎。值得關注的是,雲南省將整合省級財政扶持產業發展50%左右的存量資金,以及全部新增投入部分,集中支持重點產業發展。並按照「一個產業、一支基金」的思路,分別設立重點產業發展基金,成熟一支、設立一支,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向重點產業集中投入。八大重點產業布局概況具體如下:
五、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產業
●一個核心發展區域:滇中地區各州、市政府所在地現代農業建設區,要充分發揮滇中城市經濟圈的核心和龍頭作用,按照農業現代化的基本要求,充分挖掘資金、技術、人才、信息和市場優勢,聚合生產要素,全產業鏈打造蔬果、花卉等重點產業。發揮昆明北部黑龍潭片區農業科研機構集中的優勢,整合建設高原特色農業生物谷,為打造昆明「高原特色農業總部經濟」提供科技創新支撐,並帶動全省優勢農業產業提質增效。到2020年,在全省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
●五大重點產業板塊。根據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發展現狀和發展潛力,結合工業化、城鎮化和生態環境保護需要,以產業化整體開發、優化配置各種資源要素為基本要求,以調結構轉方式為抓手,建設產業重點縣,推進農產品向優勢產區集聚,打造區域特徵鮮明的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產業。滇東北重點發展中葯材、水果、生豬、牛羊、蔬菜、花卉等產業。滇東南重點發展中葯材、蔬菜、水果、生豬、牛羊、茶葉等產業。滇西重點發展核桃、牛羊、生豬、蔬菜、中葯材、水果、食用菌等產業。滇西北重點發展牛羊、生豬、中葯材、蔬菜、核桃、水果、食用菌等產業。滇西南重點發展茶葉、咖啡、熱帶水果、核桃、中葯材、食用菌等產業。
●一批優勢農產品產業帶。充分發揮對內對外開放經濟走廊、沿邊開放經濟帶、瀾滄江開放經濟帶和金沙江對內開放合作經濟帶的輻射帶動作用,充分挖掘資源、區位和特色優勢,緊緊圍繞精準產業扶貧的要求,補齊短板、跨越發展、促農增收,重點建設沿邊高原特色現代農業對外開放示範帶、昭龍綠色產業示範帶和瀾滄江、金沙江、怒江、紅河流域綠色產業示範帶等一批優勢農產品產業帶,通過推進標准化生產基地建設,打造產業化經營龍頭企業,打響品牌,培育一批參與國際國內市場競爭的拳頭產品。
●一批現代農業示範園區。以雲南紅河百萬畝高原特色農業示範區、洱海流域100萬畝高效生態農業示範區、石林台灣農民創業園、硯山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等為重點,加快建設一批配套設施完善、產業集聚發展、一二三產融合的現代農業示範園區,促進要素整合、產業集聚、企業孵化。
●一批特色產業專業村鎮。以蔬菜、花卉、中葯材、畜牧養殖等為主業,建立一批特色明顯、類型多樣、競爭力強,生產區域化、專業化和集群化發展的特色優勢產業專業村鎮。
六、新材料產業
●為加快推進新材料產業跨越發展,雲南省將重點組織實施新材料產業「168」工程,即確定2020年新材料產業營業收入2000億元的1個總體發展目標;培育貴金屬新材料、基礎金屬新材料、稀有金屬新材料、光電子和電池材料、化工新材料、前沿新材料6個重點領域;組織領軍企業培育、產業集聚發展、產業協同創新體系建設、標准體系建設、市場培育對接、人才培養引進、國際化發展、「互聯網+」新材料行動8大工程。
●具體目標是:打造營業收入500億元的旗艦企業1個,超百億的領軍企業5個;規劃建設符合新材料產業發展需求的產業園區(基地),優化提升已形成的產業集聚區,打造百億規模產業集群6個左右;圍繞產業協同創新,建設雲南省新材料製造業創新中心、新材料性能測試評價中心、貴金屬材料基因技術研究平台;支持和鼓勵企業主動與國際對標,鼓勵企業積極參與國家、行業相關標準的研製;推進新材料產品生產企業與下游應用單位開展供需對接;加強新材料人才培養、引進和創新團隊建設;支持和鼓勵新材料企業(集團)主動融入「一帶一路」以及東南亞、南亞等區域經濟合作;實施「互聯網+」新材料行動。
七、先進裝備製造業
●圍繞做強滇中,搞活沿邊,輻射南亞東南亞,科學規劃產業布局,在昆明、曲靖、玉溪、紅河、楚雄、大理等州市,重點建設高端裝備製造基地;在德宏、保山、文山等州市,重點建設出口加工機電產品基地。
●大理州重點打造載貨汽車基地和出口型零部件基地;昆明市著力建設新能源乘用車和客車、發動機基地;曲靖市主要建設輕卡和MPV生產基地;德宏州重點建設輕卡、皮卡、微客和SUV基地以及出口型摩托車基地;楚雄州主要建設新能源乘用車基地。
●以昆明等滇中城市為中心,規劃布局我省優勢特色裝備製造。建設昆明經濟技術開發區大型鐵路養護機械基地,支持晉寧建設軌道交通設備製造及維護基地;繼續推進昆明數控機床產業基地、玉溪數控機床及鑄造基地建設;致力於把昆明打造成中國西南最大的盾構裝備製造基地。
●加快昆明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電力裝備產業園建設,努力打造水電、光伏、生物質能發電及輸變電等產業鏈較為完整的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支持昆明經濟技術開發區電力裝配工業園,玉溪華寧工業園區、大理經濟技術開發區風電裝備製造基地建設。積極推進西安隆基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紅河、麗江、保山、楚雄項目,建設光伏產業基地。
●做強昆明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級光電子和金融電子設備產業基地、昆明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鍺產業基地,做大產業規模。推進蒙自經濟技術開發區、紅河綜合保稅區電子產品製造基地建設;支持邊境口岸地區,充分利用區位、勞動力、電力資源優勢,積極引進電子設備製造龍頭企業,做好承接沿海發達地區產業轉移,發展電子設備製造業,形成集聚發展優勢,大力推進紅河州、文山州、德宏州等地的手機、集成電路、液晶電視等電子設備製造業發展。
●依託現有農林機械生產企業,重點在昆明、玉溪、大理、曲靖、德宏等州市集中布局打造4-5個農林機械產業基地,支持重點企業在國內外布局農業機械銷售網點,積極開展國際產能合作。
●支持昆明、曲靖、紅河等州、市積極規劃培育建設重化礦冶裝備產業園。
八、食品與消費品製造業
●重點推進彌勒食品加工園、芒市食品加工園、楊林木業傢具產業基地、大理劍川民族木雕傢具產業園、德宏實木傢具集聚區、立白日化工業生產基地、臨滄中緬鞋業輕紡文化產業園、保山輕紡產業園、昆明尋甸泛亞傢具產業園、瑞麗紅木傢具園、版納紅木傢具園等項目建設。
●加快「雲品」特色食品加工業發展,提高技術裝備水平,健全標准體系,打造茶、酒、糖、油、核桃、咖啡、果蔬7類過百億元的雲南特色食品加工業。
●以沿邊、廊帶節點城鎮和開放載體為支撐,布局建設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區,加快承接家電、紡織服裝、鞋帽、塑料製品、玩具、五金等出口導向型消費品製造,打造面向南亞東南亞的輕工紡織產業平台和加工貿易平台。
●推動特色消費品製造業轉型升級,全面發展花卉、橡膠製品、包裝印刷、林板、林產化工等優勢行業,重點發展珠寶玉石、工藝美術、戶外用品等旅遊消費品製造,大力發展天然香料、香水、精油、護膚及化妝品、洗滌清潔用品,積極發展節能節水器具等綠色消費品,加快傢具產業發展。
●著力打造西雙版納、普洱、紅河橡膠加工基地,重點發展子午線輪胎專用膠和濃縮膠乳、恆粘膠,加快培育濃縮干膠和橡膠製品。
●著力打造昆明、騰沖、瑞麗翡翠和龍陵黃龍玉加工基地,形成原料采購、設計、雕刻、鑒賞、展銷等完整的珠寶玉石產業鏈。
❽ 江川縣農業產業發展的現狀
相關來資料 1.農業收入持續增長,農民自收入穩步增加。2000年農牧業總產值達62875萬元,比「八五」末的35083萬元增加27792萬元,年均遞增12.4%;農民人均農牧業收入達到2748元,比「八五」末的1584元增1164元,年均遞增11.6%。
2.農業生產條件進一步改善。2000年高穩產農田建設面積達9.7萬畝,比「八五」末的 3.61萬畝增6.09萬畝;滇中噸糧田建設投入資金416.9萬元,建成面積2.7萬畝;江川仔豬批發市場是雲南最大的、一流的生豬批發市場,佔地26畝,投資750萬元,已建成投入使用。 3.水稻、蠶豆、小麥的條栽條播分別比「八五」末提高了6、9和7個百分點,中層施肥和微機配方施肥分別比「八五」末提高了4、5個百分點,新推廣水稻旱育秧稀植淺插技術,普及率達92%,生物農藝新措施推廣面積達11萬畝,比「八五」末的2萬畝增加了9萬畝。
❾ 滇中新區的成立依據
滇中新區和雲南省2013年推出的滇中產業新區的核心區位置大部分重疊。雲南省回環境承載能力有答限,利用昆明市附近的低丘緩坡建設滇中新區,可以最大程度的利用土地資源,此外,雲南省和成渝等西部其他省份相比,產業結構單一、產業形態多處於資源初加工階段,因此除昆明外,尚無任何一個市州的產業基礎足夠支撐一個國家級新區的發展。
雲南經濟發展具有顯著的重工業依賴特徵,進而對工業及整個國民經濟體系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因此雲南省需要借滇中新區實現「突圍」。一方面,重工業尤其是以資源消耗為主的採掘工業,不僅對拉動輕工業沒有太大幫助,而且對一次產業和三次產業的帶動作用很弱,對提升雲南的整體經濟實力貢獻較小。
尤其是在成渝地區確立了汽車製造和電子信息產業、貴州省確立了大數據為未來產業發展支撐後,雲南省亦急於尋找到符合本省發展需求的新產業。在此背景下,雲南對於「滇中新區」寄予厚望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