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發展山區現代農業
加大農業基礎設施投入。加大交通建設投入,解決行路難、運輸難問題;加大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投入,改善農業灌溉條件,增強土地產出能力,提高農業比較效益;加大農業機械投入,根據輕重緩急,有計劃、有步驟地改善發展現代農業的硬體條件;加大農村能源建設投入,優化農村能源結構;加大生態環境投入,重點實施天然林保護、荒山開發、庭園綠化、退耕還林工程。
加強公共服務。提供信息服務,組織農民按市場需求發展生產,防止產業發展的盲目性;提供政策服務,通過制定完善政策措施促進農業結構優化,加快建設優勢農產品產業帶,積極發展特色農業,做到支柱產業調優、調大、調強,主導產業優質、高效、生態、安全;提供人才服務,引進優秀人才來西部山區創業,同時開展勞動力培訓,引導有條件的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
加強支持保護。改革農業補貼方式,加大教育科研、技術推廣的投入,建立健全農產品生產經營預警機制。
② 喜馬拉雅山的支柱產業是什麼,從自然條件方面,說說這一產業適合發展的原因
喜馬拉雅山位於青藏高原南部,因屬於青藏地區。青藏地區的支柱產業是畜牧業。具版體來講應該是高寒牧場權。因為那裡主要的特點就是高寒、缺氧、低氣壓。藏綿羊藏山羊氂牛這樣的畜種已經適合了這種環境。
發展的農業是河谷農業,比如說雅魯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可以利用雪山冰川的融水和黃河源頭作為灌溉水源。而且由於谷地地勢低,氣溫較低,土壤肥沃,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很有利於種植小麥青稞。
由此,喜馬拉雅山形成了有特色的畜牧業。
③ 偏僻的山區適合什麼產業發展
養殖 或種植果樹吧
養殖的話養一些品種好的黑山羊等
④ 扶貧針對大山區地方有什麼好的產業發展
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從六個方面創新扶貧開發工作機制
(一)改進貧困縣考核機制。由主要考核地區生產總值向主要考核扶貧開發工作成效轉變,對限制開發區域和生態脆弱的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以下簡稱重點縣)取消地區生產總值考核,把提高貧困人口生活水平和減少貧困人口數量作為主要指標,引導貧困地區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把工作重點放在扶貧開發上。同時,研究建立重點縣退出機制,建立扶貧開發效果評估體系。
(二)建立精準扶貧工作機制。國家制定統一的扶貧對象識別辦法。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在已有工作基礎上,堅持扶貧開發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銜接,按照縣為單位、規模控制、分級負責、精準識別、動態管理的原則,對每個貧困村、貧困戶建檔立卡,建設全國扶貧信息網路系統。專項扶貧措施要
與貧困識別結果相銜接,深入分析致貧原因,逐村逐戶制定幫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扶持,切實做到扶真貧、真扶貧,確保在規定時間內達到穩定脫貧目標。
(三)健全乾部駐村幫扶機制。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現有工作基礎上,普遍建立駐村工作隊(組)制度。確保每個貧困村都有駐村工作隊(組),每個貧困戶都有幫扶責任人。駐村工作隊(組)要協助基層組織貫徹落實黨和政府各項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積極參與扶貧開發各項工作,幫助貧困村、貧困戶脫貧致富。落實保障措施,建立激勵機制,實現駐村幫扶長期化、制度化。
(四)改革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管理機制。各級政府要逐步增加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投入,加大資金管理改革力度,增強資金使用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項目資金要到村到戶,切實
使資金直接用於扶貧對象。把資金分配與工作考核、資金使用績效評價結果相結合,探索以獎代補等競爭性分配辦法。簡化資金撥付流程,項目審批許可權原則上下放到縣。以扶貧攻堅規劃和重大扶貧項目為平台,整合扶貧和相關涉農資金,集中解決突出貧困問題。積極探索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等有效做法。堅持和完善資金項目公告公示制度,積極發揮審計、紀檢、監察等部門作用,加大違紀違法行為懲處力度。
(五)完善金融服務機制。充分發揮政策性金融的導向作用,支持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和主導產業發展。引導和鼓勵商業性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增加貧困地區信貸投放。在防範風險前提下,加快推動農村合作金融發展,增強農村信用社支農服務功能,規范發展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和貧
困村資金互助組織。完善扶貧貼息貸款政策,增加財政貼息資金,擴大扶貧貼息貸款規模。進一步推廣小額信用貸款,推進農村青年創業小額貸款和婦女小額擔保貸款工作。推動金融機構網點向貧困鄉鎮和社區延伸,改善農村支付環境,加快信用戶、信用村、信用鄉(鎮)建設,發展農業擔保機構,擴大農業保險覆蓋面。改善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村殘疾人扶貧基地等經營組織的金融服務。
(六)創新社會參與機制。建立和完善廣泛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扶貧開發制度。充分發揮定點扶貧、東西部扶貧協作在社會扶貧中的引領作用。支持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參與扶貧開發工作,鼓勵引導各類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以多種形式參與扶貧開發。建立信息交流共享平台,形成有效協調協作和監管機制。全面落實企業扶貧捐贈稅前扣除、各類市場主體到貧困地區投資興業等相關支持政策。支持軍隊和武警部隊積極參與地方扶貧開發,實現軍地優勢互補。
⑤ 山林地帶適合發展什麼產業
山林地帶適合發展果樹種植。牲畜放牧
⑥ 在坡度較大的山區,適合發展的產業是
答案C
坡度大的山區發展種植業易造成水土流失,水資源缺少,不宜於漁業
⑦ 山區發展什麼業最有優勢
因時因地制宜。創業不能跟風,不能冒進。
有的地方適合種植水果、農作物內,有的容地方適合林牧業,還有的地方適合旅遊業。
著重說一下,農家樂、梯田是不能亂搞的。農家樂屬於旅遊業,交通很重要的。梯田要注意防止侵蝕,即雨水沿山坡沖走土壤。
⑧ 有一座山頭,700畝地,適合做點什麼產業
投資果類,如果是梯田可以投資茶葉行業
⑨ 山地主要有什麼資源適宜發展什麼產業
(1)山地的主要資源
山地本屬地質學范疇,地表形態按高程和起伏特徵定義為海拔500米以上,相對高差200米以上。山由山頂、山坡和山麓三個部分組成,平均高度都在海拔500米以上。它們以較小的峰頂面積區別於高原,又以較大的高度區別於丘陵。這些群山層巒疊嶂,群居一起,形成一個山地大家族。山脈是山地的一部分,指呈線裝延伸的山地,是山地中主要山體的集合,多呈條帶狀分布,向兩個方向延伸。幾個相鄰的山脈還能組成山系。包括若干條山嶺和山谷組成的山體,因像脈狀而稱之為山脈。構成山脈主體的山嶺稱為主脈,從主脈延伸出去的山嶺稱為支脈。
一般說來,山地主要有如下資源:
①礦物資源。由於山地起源於地殼的抬升運動,一些原本在地下的某些礦物會隨著地殼的變動而上升或者下降。某些原位於較深地層的礦物會因為地殼的上升進入較淺地層,甚至會直接暴露在地面,這樣的地域就會比較容易顯示出礦物的特點(圖27、圖28、圖29、圖30)。
圖36小水電站
④氣候與生物資源。山地的海拔特點、氣流特點、與太陽的相對位置等,構成了山地不同位置的氣候特點。
在氣溫上,山地的氣溫隨著海拔高度的上升而有所下降。一般每升高100米,年均溫下降0.6℃。如果海拔上升到1000米以上,則氣溫下降就超過6℃。這就是山區的溫度一般低於平原,高海拔的溫度低於低海拔的原因。另一個方面,就是面朝南和面朝北的山坡溫度差異。我國位於北半球,朝南面的山坡一般獲得陽光的時間遠遠大於朝北面的山坡,這樣,南面山坡的溫度就要高於北面的。這也就是所謂「陰坡(北面山坡)陽坡(南面山坡)相差很多」的原因。
在光照上,山地的光照一般低於平原。光照時間短、光照度弱。這是因為,山地的抬升作用使得本來在較低高度流動的氣流被抬升到較高的空間,再因溫度的影響使得氣流中的水汽變成了雲彩。雲彩的屏蔽作用使本來在普照山地的陽光受到了雲彩的影響。或者減弱、或者反射。這樣能夠照到地面的陽光就大打折扣。
在降水上,由於被抬升的氣流遇到高空的低溫影響,一些水汽被析出,最後變成降水回到地面,或者降水量雖然不足,但雨日較多,濕度較大。還有些地方降水雖然不大,但其落差很大。一定強度的降雨之後,便會出現時段性的瀑布和山洪,煞是壯觀。
在氣流上,由於山地地形的變化,某些地方氣流的流速較大,也就是風較大,某些地方因為山的阻礙作用,風速很小,形成事實上的靜風區。
山區的上述特點構成了山地氣候特點的多樣性,這樣的氣候特點就導致其生物資源的多樣性。也就說,山地的生物種類一般都要大於同緯度的平原地區。如地處北緯31°左右的神農架林區,就有著各種植物3700多種,包括高等維管束植物119科、872屬、2671種,其中列為國家一二級保護的樹種有39種;還有各類動物1060餘種,其中兩棲類33種,爬行類40種,獸類76種,魚類47種,鳥類308種,昆蟲560種。金絲猴、華南虎、金錢豹、白鸛、白蛇、大鴇等67種珍稀野生動物受國家重點保護。神農架可入葯的動、植物達2013種,是名符其實的「華中物種基因庫」。這些豐富的生物資源,也為科學研究和經濟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生物遺傳基礎。
(2)山地適合發展的產業
基於山地的礦物資源、氣候資源和生物資源的特點,在山地發展經濟,應該首先考慮上述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①礦物資源開發。山地有很多礦產資源能夠開發利用。如在西南山地擁有諸多的石灰岩資源、煤炭資源和其他的礦產資源。這些資源可以直接開采。
一些隨著地殼變化而外溢出來的微量元素也會分布在地表或者淺地層中。這也是一種值得開發的資源。如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因為有獨立的硒礦、較多富含硒的黑色岩石和富硒土壤,被稱為「世界硒都」。由於硒的特殊作用,富含硒的農產品有較高的價值。但是,這些資源的開發利用就不能夠按照礦山開發的做法,而是要借用農作物種植和畜牧業養殖,將分散在山地的微量元素硒吸收並富集到收獲的產品中。這也是一個很好的途徑。
需要說明的是,礦產開發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實施,不能夠擅自開采,還必須注意安全措施的落實。
②氣候資源利用。山地的氣候資源也是十分有開采價值的。生產者可以將喜溫、喜光的作物(如水稻、玉米、一般的水果等)安排在面向南邊的山地田塊中,將耐陰、適應冷涼的作物(如某些葯材、馬鈴薯等)安排在面向北邊的山地田塊中;可以利用低海拔地帶升溫早、升溫快的特點,在低海拔地帶進行育秧,再運送到高海拔地帶移栽,為高海拔地帶作物爭取有效積溫;可以利用不同海拔田塊的溫度差別,開展反季節蔬菜種植。應該說,這些資源的有效利用,對於發展當地的經濟,也是十分有益的。
③生物資源開發。山地生物資源的多樣性,為山地的經濟發展提供了一個十分廣闊的發展空間。
從種植業上說,生產者可以在能夠解決當地糧食需要的基礎上,發展一些適應當地的有特色的作物,生產山區特有的優質植物產品。如山地特種小雜糧、果品、葯材、蔬菜,以及一些土特產品。
雖然山區的土壤、光照等條件比不上平原地帶,但某些植物的最佳生長環境就是在山區,有的甚至只在某一個特定的、局限的范圍。在這個環境里,某些植物就能夠獲得較好的產量和十分優越的品質,一旦離開這樣一個環境條件,產量雖然會有所提高,但是品質卻會大幅度下降。這就是山地的一個無與倫比的優勢。應該牢牢地抓住這些有利條件,努力發展,定能夠獲得較好的效益。
特色養殖也是山地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山區擁有種類繁多的動物種類。如野豬、山雞、果子狸、蛇等。可以在合法的條件下發展特色養殖,將山地生產的一些植物產品進行轉化,再以經濟價值較高的產品形式銷售,從而獲得較好的經濟價值。不同地方的動物性產品都有所不同,可以結合市場進行開發養殖,甚至以這些動物性產品為原料,開展一定程度的加工增值,還能夠獲得更大效益。
中國是一個多山國家,山地佔陸地總面積近70%,居住著佔全國1/3的人口,集中了全國43%的耕地、98%的森林資源和大部分礦產資源,而目前中國的貧困人口大多也分布在山區,做好當地經濟發展工作的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