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金融行業主要發展前景
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應用不斷深化,銀行業積極布局落地區塊鏈項目
金融是區塊鏈技術應用場景中探索最多的領域,在供應鏈金融、貿易融資、支付清算、資金管理等細分領域均有具體落地。
據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境內區塊鏈信息服務備案」顯示,截至2019年年底國內已備案的提供區塊鏈信息服務的公司約420家左右,共計506項服務。其中提供基於區塊鏈的金融服務的企業有72家,佔比17%,共備案120項金融服務。
——更多數據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科技金融服務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Ⅱ 產業金融的發展背景
金融是經濟的「心臟」,對產業發展提供「血液」,創造極其重要的經濟價值。現代金融有兩重含義:第一要從小金融到大金融,就是從銀行的貨幣市場走向整個資本市場,包括證券、債券、信託等;第二要從老金融到新金融,就是從單一信貸產品走向眾多金融新產品,包括租賃、基金、產權等,因此發展金融市場空間十分廣闊。金融必須服務於產業,金融脫離產業自我發展,虛擬膨脹,必將造成金融危機。金融與產業相互融合,互動發展,就能創造新的價值。
所謂產業金融,就是產業與金融的緊密融合,在融合中加快產業的發展。如科技金融、能源金融、交通金融、物流金融、環境金融等等。金融對產業發展的主要功能是融通資金、整合資源、價值增值,發展產業金融大有可為。
產業發展對資金的需求猶如人體對血液的要求,而金融在提供資金來源方面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產業是基礎平台,金融起到催化劑和倍增劑的作用,金融與產業互動創造新的價值,大大加快財富累積。從資本的角度做產業,產業的財富放大效應會迅速增加;而金融只有與產業融合才能產生放大效用,產生大價值。
據《2013-2017年 中國產業金融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中國重點產業總融資結構中,來自金融的融資比例佔到44%,居於第一位;而近幾年來自金融的融資總額,已佔到重點產業總融資比例的59%,成為產業融資的重要支柱。事實說明,中國重點產業的發展離不開金融的支持。
Ⅲ 中國金融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有哪些
從國內發展看,我國具備保持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的諸多有利條件專。一是綜合國力、國際競屬爭力和抗風險能力邁上新台階,今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有望突破4000美元,正在由中低收入國家向中高收入國家邁進。二是國內市場加快成長,巨大的消費潛力可以轉化為經濟持續發展的強勁動力。三是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推進,服務業和新興產業發展空間巨大。我國要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生物、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這將增強新興產業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四是加快推進城市化進程,可以創造出基礎設施和住宅等巨大的投資需求以及農業轉移人口轉化為城鎮居民而形成的巨大消費需求。五是深化改革的潛力巨大。改革可以改善資源使用效率,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速度,將成為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的強勁動力。
總體看來,中國綜合國力增強,並且已經從金融危機中復甦,具備了進一步改革和轉型的基礎。從特定意義上說,一些制約中國經濟發展的因素,例如消費貢獻降低、社會保障體系不夠完善、儲蓄率過高等,也同樣可以通過改革來促使其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動力,這個過程其實也正是結構調整的過程。
Ⅳ 產業政策對金融服務產業的正面影響分析
產業政策調整了,話對金融服務產業的正面影響還是有很大的,因為它可以調整金融服務的方向
Ⅳ 怎樣能夠加強在金融行業發展實力
金融科技是繼互聯網金融後金融領域的熱點之一。隨著金融科技企業數量、融資總額和交易規模的迅速增長,金融科技對金融生態的深遠影響日益顯現。在此背景下,我們應對金融科技有更加深刻、准確的理解和認識,科學探查金融科技未來的發展趨勢,有效降低金融風險。
應該看到,隨著科技日益進步、金融領域持續創新,金融的外延、邊界和運行模式都在不斷變化,但金融的本質並沒有發生改變。對此,應順應當代信息通信技術發展趨勢,從創新的視角深刻理解金融科技的內涵,更好把握金融科技的本質。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銀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銀行業IT投資額為831.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1.92%,其中硬體方面的投資佔到投資總量的54.7%,預計到2020年銀行業IT投資規模將超過1300億元。
近年來,金融科技快速發展,對金融領域的影響日益增強。但目前,國內外對金融科技內涵的理解尚不統一,主要有以下三種不同的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金融科技就是金融,是新技術條件下金融的一種類型,或者認為它屬於產業金融的范疇。這是在我國新興互聯網企業中較為流行的一種觀點,一些研究也直接提出金融科技就是互聯網金融的高級階段。
第二類觀點認為金融科技是一種新產業,包括但不限於金融服務業。國外有研究將金融科技定義為應用新技術改善金融活動的新型金融產業,包括在金融服務業的新應用、新產品和新商業模式。國內也有觀點認為,狹義的金融科技就是指非金融機構運用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各項能夠應用於金融領域的技術來重塑傳統金融產品、服務於機構組織的創新金融活動。
第三類觀點認為金融科技就是指以新技術應用為核心的技術創新。例如,美國金融科技監管框架就認為,金融科技是涉及支付、投資管理、融資、存貸款、保險和監管等領域的技術創新活動。國際金融穩定理事會(FSB)也認為,金融科技是指技術帶來的金融創新,創造新的模式、業務、流程與產品,以對金融市場、金融機構或金融服務方式產生重大影響。
由於對金融科技的不同理解,各方對金融科技涵蓋的領域或涉及的主要內容的認定也存在一定差異。
盡管如此,我們也應看到,在金融科技的不同定義或理解中,其核心要素都離不開「金融」「科技」和「創新」等關鍵詞,離不開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尤其是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創新科技,數字支付、眾籌、智能投顧等都是與這些新技術相關的新模式、新產品。如果離開上述信息通信技術,就根本不可能實現移動支付、P2P、網路徵信等金融服務手段和交易模式的創新。但要注意的是,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技術不僅可以應用在金融領域,還可以應用在其他領域。因此,從一定意義上說,金融科技的實質就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在金融領域的具體體現。
雖然人們對金融科技的理解和界定存在差異,但對金融科技的不同認識基本上都可以分為金融技術手段和金融服務模式兩部分。前者是指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和安全技術等技術手段,以及通過信息技術應用構建的金融數據基礎設施。後者則是上述技術應用帶來的支付模式、資金籌集、使用、管理等金融資產交易模式的創新。這些創新有些與傳統金融密切相關,有些則形成了新的金融交易模式,提供新的金融產品,形成新的經濟活動,具有新產業特徵。但這些都是因新技術應用不斷擴大而產生的共同特徵,因此金融科技既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金融,也不是單純意義上的新興產業。嚴格意義上說,正如同農業科技不是農業,更沒有創造新產業,交通科技不是交通運輸業,也沒有創造新產業一樣,金融科技既不是金融業,也不是「互聯網+金融」形成的新興產業,它只是當前信息技術創新背景下金融技術創新的一種表現。
從創新的角度看,金融科技就是信息科技創新應用於金融服務業形成的金融技術創新,首先是金融科技創新,其次是金融服務創新。上述技術手段和金融服務模式實際上分別就是這兩類創新的體現。
在此基礎上,這兩類創新的規模效應必然帶來金融組織創新。相應地,也將逐步改變金融基礎設施和金融市場的形態與外延,引起金融監管模式甚至是金融制度的變革。
應該看到,金融科技之所以備受關注,一方面體現了金融部門應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新興信息通信技術提高效率、降低風險的內在需求;另一方面則體現了新興互聯網企業為規避現行金融行業許可管制而從事金融活動的現實需求,現實中,金融科技已經成為一些企業從事金融業務、進入金融部門的「敲門磚」。
在金融科技發展推動下,傳統金融機構正在開始逐步面向「信息技術+信息服務」轉型,未來金融科技的應用將成為金融業必不可少且影響競爭力的關鍵生產要素。短期來看,金融科技的發展和應用提高了金融業運行和管理效率,創造了新的金融產品、金融市場、金融服務模式和金融生態,對金融風險管理和監管提出了新的要求。用更長遠的眼光來看,雖然目前金融科技的發展還處於初級階段,但未來整個金融技術經濟範式都可能因為金融科技的應用而被改變。
Ⅵ 產業金融的發展前景
縱觀國外發達國家產業金融的發展進程可以發現,產業金融的發展都是基於一個比較發達的金融市場之上,在產業與金融的互動發展中逐步實現產業的資本化。在過去的幾十年間,中國資本市場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區域到全國,金融業迅速發展壯大,金融資產規模大幅增加。中國的資本市場在規范中發展,在發展中規范,一直在穩步前進。隨著規模不斷壯大,制度不斷完善,證券期貨經營機構和投資者不斷成熟,中國資本市場將逐步成長為一個在法律制度、交易規則、監管體系等各方面與國際普遍公認原則基本相符的資本市場。
近幾年,中國金融市場對外逐步開放,金融體系不斷完善。國內金融市場和國際金融市場相互貫通,並以國際金融中心為依託,通過信息網路和金融網路形成全球統一的、不受時空限制的、無國界的全球金融市場。同時,中國大量引進先進的金融技術,不斷進行金融創新,增加金融服務品種,提高服務質量。金融手段、金融工具趨於多樣化,金融風險控制能力不斷提高,金融與產業的融合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當今,中國金融機構在三股力量的驅動下正在不斷進行產品創新:首先,市場需求驅動。金融產品的轉換成本很低,且波及效應很大,這就迫使金融產品必須隨客戶需求的變動而變動,否則金融機構將失去大量相關客戶。因此,金融機構要時刻關注現有和潛在客戶的需求變化,及時創新產品,維持老客戶、爭取新客戶;其次,競爭挑戰驅動。中國加入WTO後,不少國外金融機構進駐中國,試圖憑借其先進的管理理念、雄厚的資本、豐富的業務模式等優勢,開拓中國市場。對於中國的金融機構而言,這無疑是巨大的挑戰,因此急需進行金融產品創新,維持並擴大業務規模;最後,持續創新驅動。金融產品有很強的可復制性,必須不斷持續創新。一個好的產品問世,競爭對手能夠較簡單地分析產品結構,並進行復制和創新升級,只有自身保持不斷地創新才能有力地阻止客戶流失。
中國資本市場已經取得長足發展,金融創新也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在這樣的環境下,產業金融無疑具備了良好的發展環境,產業資本化將是產業金融發展的大趨勢。
Ⅶ 金融行業的發展對國家生產力的提高是利大還是弊大
見仁見智..每周一、三、五,專家在媒體上說利大。到了星期二、四、六..同一群專家在同樣的媒體上又說弊大。看你的取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