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生物醫葯產業發展成功的關鍵要素有什麼
一、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二、自主創新體系完善
三、資金運作模式成熟
四、領軍企業集聚效應顯著
五、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結合緊密
『貳』 生物制葯行業的未來十年的發展情況
基因工程葯物(蛋白類葯物)、人源化治療性單克隆抗體葯物、現代中葯以及基因治療技術,將成為未來10年國際生物醫葯研究開發領域的熱點。這是25日在上海舉行的21世紀醫葯國際學術大會暨2004上海國際生物技術與醫葯研討會上透露的信息。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陳竺院士、上海市現代生物與醫葯產業辦公室主任李逸平博士、美國耶魯大學鄭永齊教授等認為,雖然化學合成葯物在今後很長一段時間內仍然是疾病治療的主導產品,但隨著生命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基因工程葯物、抗體葯物、現代中葯以及基因治療技術,必定是生物醫葯領域開發的熱點。這是葯物開發必須達到穩定、有效、安全、可控目標的需要,是提高人類生命質量的需要。
專家分析說,基因工程葯物和抗體葯物具有毒副作用小、靶點明確、針對性強、療效好的特點。現代中葯含有多種有效成分,可以對付多個治療性葯物作用靶點,一般情況下,毒副作用也較小。基因治療技術可以解決一般葯物難以解決的問題,通過基因的修復、替換或干預,可以突破許多重要疾病的治療難關。
耶魯大學教授鄭永齊說,人類基因圖譜的完成,為生物制葯技術的發展,尤其是基因治療技術開發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鄭永齊介紹,耶魯大學用中國一張1800年前的中葯處方研究中葯的價值,啟用現代生物技術分析這張中葯處方的成份,治療機理,目前取得了初步效果。用這張處方製成的葯劑和其他化學葯物合用治療腸癌,收到了葯效提高、副作用減少的療效。這表明現代中葯走向世界很有希望。
專家介紹說,目前國際上天然葯物年銷售額達到160億美元,還在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長,各國都看好天然葯物,正在爭奪天然葯物市場。這為中葯現代化、國際化提供了契機。
『叄』 以後制葯行業,生物制葯發展前景如何
現在中國根本就沒有所謂的生物制葯業,都是掛羊頭賣狗肉,你學這個應該內也了解。容對於前途,如果你去一線工作或者做技術搞科研,那本科畢業就是白瞎,除非你有自己的特色,比如外語特別好又善於溝通交流。如果你想自己創業或者轉行那麼還是趁早的好。
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
『肆』 促進我國生物醫葯產業發展建議
第一、按照市場換技術的原則,加強國內企業和國際生物醫葯界的合作交流,促進我國醫葯工業在質的基礎上有新的飛躍。
第二、要加快扶植和培育一批上規模的醫葯企業集團,以企業為核心和依託,大力發展我國生物醫葯產業,集中投入人力、物力、財力,以實現高起點、高標準的生物醫葯開發,避免遍地開花、低水平重復建設,實現我國生物醫葯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並能起到良好的產業示範和帶頭作用。
第三、國家要學習借鑒歐美在生物制葯方面的先進經驗,結合我國國情,加快生物醫葯方面的立法,繼續建立和完善包括教育、科技、研發、新品保護、品牌建設等生物醫葯產業上下游產業鏈在內的一套完整的扶持政策和優惠扶持政策。
第四、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在海外設立研發中心,與國際接軌,掌握核心技術;向自主研發新品的企業適度傾斜,保護企業自主研發的積極性。
第五、建議國家對創新的生物制葯產品開發「給市場」的政策扶持。
『伍』 生物醫葯的發展
2006年中國生物醫葯產業發展依然保持在15%左右穩定的增速,生物醫葯企業收入增長顯著但利潤增長明顯放緩,競爭趨向於新技術與新領域。專家表示,對於國內的生物醫葯企業來說,具備創新能力、拓展融資渠道至關重要。
隨著生物醫葯產品外包的逐漸興起,生物醫葯市場開始茁壯成長。但生物醫葯屬於典型的「高投入、高風險、高產出、長周期」行業,這些特點造就了生物醫葯企業的發展不平衡。由於生物技術產品開發耗資巨大、周期漫長,使融資渠道不暢的國內中小企業面臨困境。
據了解,在美國資本市場中,中國生物醫葯企業除了以IPO形式上市之外,還出現了反向兼並、合資、外包等多種融資形式。「那些缺乏資金的生物醫葯中小企業,很有可能在產品未能實現盈利之前,就已經被市場淘汰了。」。
中國生物醫葯的原創性研究及資本市場遠遠落後於海外,這導致中國的生物醫葯產業陷入低水平重復生產和惡性競爭的局面。
對於中國生物醫葯企業來說,「創新」是企業發展的靈魂。專家指出,鼓勵自主創新,著重實現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產品的產業化,提高產業自主創新能力;重點解決影響產業發展的重大問題,加速發展中國具有技術基礎和優勢的產業領域,形成產業突破。
此外,建立良好的高科技投資市場、生物風險投資基金及獨立的評估機構是生物醫葯產業最重要的資本基礎。以企業為主導的資本流向,是中國生物醫葯產業發展的根本出路。以發展原創科技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生物醫葯研發企業,更需要具有戰略眼光的投資者及政府的支持,這是發展中國生物醫葯產業的最緊迫的問題。
中國的生物醫葯投資應形成以企業為主體的結構,資金的流向以企業為目標,吸引具有專業知識背景的管理者聚集大量不同專長的科學家,在某個專利技術的基礎上向橫向擴散發展。產業化成果是很多科學家集體智慧的結晶,而公司的領導者是需要具有知識資本的管理型人才。國家已經明確地提出了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型科技的發展思路,使資本朝正確的方向流動,但是需要時間進行轉變。而民間資本還停留在原先的概念上,仍舊以大學的科學家為中心,試圖以他們為招牌吸引更多的資金。
雖然生物醫葯產業尚未實現盈利,但資本仍在不斷湧入尋找機會。對於許多風險投資基金來說,生物醫葯已經成為熱門的投資領域,只有那些具備創新能力的企業才會被關注。
『陸』 生物醫葯前景如何
一、制葯專業就業前景如下:
醫葯產業已成為世界經濟強國競爭的焦點,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把建立醫葯品工業視為國家強盛的一個象徵。新葯的不斷發現和治療方法(如基因研究)的巨大進步,促使醫葯工業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因此,無論是葯品,還是過程技術都需要新型制葯工程師,這類人才掌握最新技術和交叉學科知識、具備制葯過程和產品雙向定位的知識及能力,同時了解密集的工業信息並熟悉全球和本國政策法規。正如前面已經提到的,2003年中國制葯企業共5082家,生產葯品的工業企業約3000家,生化制葯企業300餘家,其中現代生物制葯企業47家;生產中葯(包括天然葯物)產品的企業約1600家,其中專門生產中葯(包括天然葯物)產品的155家。另外,還有葯品批發企業16.7萬多家,葯品零售企業12萬家,醫療機構6萬家。這些企業都對制葯工程專業人才有較大的需求量。
二、制葯專業就業方向如下:
從事醫葯產品的生產、科技開發、應用研究和經營管理等方面工作。
三、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備扎實的生物技術和葯學基礎理論、基本知識,熟練掌握現代生物技術和制葯技術的常用實驗流程,初步了解生物技術制葯企業生產和銷售環節的流程,能夠勝任現代生物技術實驗室和生物技術制葯企業崗位基本要求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技術應用型高級實用人才。
『柒』 生物制葯行業市場前景如何
前途無量,這是人類未來可以持續發展的14個高技術領域之一,目前,美國和日本領先,我們要奮起直追啊!
『捌』 生物制葯的產業前景
隨著生物制葯行業競爭的不斷加劇,大型生物制葯企業間並購整合與資本運作日趨頻繁,國內優秀的生物制葯生產企業愈來愈重視對行業市場的研究,特別是對企業發展環境和客戶需求趨勢變化的深入研究。正因為如此,一大批國內優秀的生物制葯品牌迅速崛起,逐漸成為生物制葯行業中的翹楚!
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生物制葯行業取得了突發猛進的發展,企業對生物制葯的投入以年均25%的速度遞增。
2010年是生物制葯行業的小豐收年,其投放總額達到452億元,超過上年全年投放額的23.84%。2011年雖然物價上漲導致部分企業主營銷壓力增大,但2011年中國廣告市場仍然保持穩定增長,增幅約在15%;而生物制葯市場2011年的同比增長率也能達到13%到15%。
技術創新是現代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石,企業技術創新與研發費用的投入,是決定企業競爭力、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關鍵因素,對企業的成長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生物制葯技術是近二十年興起的,以基因重組、單克隆技術為代表的新一代制葯技術。生物制葯產業鏈可以分為研發、測試、銷售三個階段,生物葯品的研發周期一般長達10年,而且通過率極低。但是,藉助技術創新形成的進入壁壘,優秀生物制葯企業能夠打破大型葯企的壟斷勢力,迅速崛起並在整個醫葯領域佔有一席之地。
統計數據顯示,2000年以來我國醫葯工業研發投入增長迅速,由2000年的13.59億元增長至2010年的122.63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24.61%;同時,在醫葯工業總產值中所佔的比重總體呈上升趨勢,2000-2005年醫葯工業研發投入比重不足1%,2009-2010年所佔比重達1.2%以上。但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比如,美國2007年醫葯工業研發投入占醫葯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高達26.57%,英國2006年為23.02%,日本2006年為15.04%。
在工業總產值快速增長的同時,我國生物制葯行業大中型企業研發投入也迅速增加。2000年我國生物制葯行業大中型企業研發投入僅為1.66億元,2010年達到13.28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23.14%,說明我國生物制葯行業已經進入研發投入高速增長狀態,有利於行業創新能力的持續提高與競爭力的增強。 眼光盯准生物醫療領域
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第三季度,醫葯行業成為醫療健康細分行業的重點投資領域。其投資案例數量為4起,占醫療健康行業總投資案例數量50.0%,投資金額為4963萬美元,占醫療健康行業總投資金額78.8%。
『玖』 闡述一下中國發展生物醫葯產業的機遇
(一)生物醫葯產業是全球性朝陽產業。
1、全球醫葯產業逆境中繼續保持增長
2、生物版技術葯在世權界醫葯產品中所佔比例持續上升
3、跨國巨頭在生物醫葯領域的競爭重心將逐步轉向中國
(二)我國生物醫葯產業正處於國家政策機遇期
1、我國生物醫葯產業政策利好
2、中國醫葯市場增長高於全球,發展潛力巨大
3、生物制葯領域成為增速最快的子行業
4、我國醫葯市場進一步規范化,市場擴容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