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太平鎮的農業產業
太平鎮是典型的農業鎮。是西充縣有機農產品基地,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主專要農作物有小麥屬、水稻、油菜、玉米、紅苕、海椒、棉花等。全鎮有耕地面積11518畝,年種植水稻6215畝,小麥8420畝。近年來,以助農增收為目標,致力於「果業興鎮、畜牧富民」的發展戰略,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一是大力發展果蔬業。全鎮成片栽植桃2000餘畝、核桃1000餘畝、圓梨近1000畝、麻竹500多畝,建立了二荊條海椒種植基地3500畝。二是重視發展養殖業。生豬養殖迅猛發展,建大型養殖小區7個,DLY能繁母豬養殖小區1個,年出欄肉豬17074頭;建奶牛養殖小區2個,存欄奶牛60多頭;養殖庭院經濟小家禽雞、鴨、鵝等73778隻,其中有兩三戶已初具規模,正在穩步發展壯大。
『貳』 陝西農業30年的發展(種植業,畜牧業,現代農業,農村發展等方面)
30年日月新天。西部農業,正逐步改變單家獨戶的小生產經營方式,走上一條合作化、產業化、規模化農業發展之路。
30年,西部農業生產水平明顯提高
改革開放30年來,西部農業生產水平獲得了顯著提高。2007年,四川省糧食總產量達到3449萬噸,比1978年增產1068萬噸,增幅44.9%。陝西省糧食生產連續多年豐收,2007年糧食播種面積5210萬畝,總產量1194萬噸,比1978年增產394萬噸,增幅49.3%。
在保持糧食生產能力穩步提高的同時,西部地區多種經濟作物和畜產品產量穩定增長。
陝西果業發展強勁,2007年全省水果種植面積達1327.4萬畝,是1978的9倍,總產達940.2萬噸,是1978年的28倍。其中,蘋果業實現了種植面積全國第一,質量全國第一。畜牧業快速推進,蔬菜、茶葉、蠶桑、中葯材、花卉等區域特色產業蓬勃發展。尤其是茶葉,種植面積由1978年的0.24萬畝增加到2007年的103萬畝,茶葉總產量達到1.44萬噸。
西部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持續提升,主要源於各級財政對農業投入力度不斷加大,農業發展理念、經營方式不斷轉變,農業科技含量不斷加大,農業生產物質條件不斷改善,以及農業產業結構不斷調整等。
科技引領,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
從傳統農業走向現代農業,實質上是先進科學技術在農業領域廣泛應用的過程,是用現代科技改善農業設施裝備,改造傳統農業的過程。
2003年~2007年,陝西省農業基礎建設投資累計達10億元,主要實施了種子工程、植保工程、沼氣工程、畜禽良種工程等項目。農村信息化加快發展,全省已建成15個省級專業網站、2950個村級農業信息服務點。全省農機總動力達到1580萬千瓦,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42.5%。
一些數據,具體的你還是需要官方途徑來證實。
『叄』 開發區做2萬多畝的紡織服裝產業園規劃
這個可以借鑒一抄下《阿拉爾市紡織服裝產業園發展規劃(2014年-2023年》:按照國家、自治區關於新疆紡織服裝產業戰略部署,堅持發展為上、投資為本、工業為先、招商為要,實行經濟發展與人口集聚雙輪驅動,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突出新型工業化的主導地位,充分發揮投資的主引擎作用,以更加開放的姿態積極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圍繞棉紗、粘膠、織造、印染、服裝等產業,把阿拉爾建成全疆重要的優質棉紗、棉布、紡織品基地和紡織服裝產業城。
『肆』 福田鎮的經濟產業
紅色經濟柑桔產業。以熙和公司、扶貧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為龍頭,規劃建柑桔園10000畝。自2002年來,福田鎮相繼栽植宮本、福本、塔羅科、溫州蜜桔、碰柑等國際先進柑桔品種15萬余株。已建成高標准柑桔示範園2000畝,另有1000畝正在組織實施中,推行股份合作運行機制,將福田鎮建成巫山江北片區的柑桔生產基地和加工基地,輻射帶動周邊鄉鎮柑桔產業的發展,今年創產值80萬元。綠色經濟茶葉產業。以雲霧茶業有限公司為龍頭,規劃建園10000畝,已建茶園3000畝,並建成高規格的茶葉加工基地,對茶葉進行深加工精包裝,提高產品附加值,輻射帶動周邊鄉鎮6000畝茶葉產業的發展,創產值100多萬元。發展特色產業就要在「特」字上創利潤,在「新」字上下功夫。福田鎮充分利用獨特的地理氣候資源,發展高山雲霧茶葉,實行基地+農戶+科研的運行機制。通過4年的打拚,現已發展了面積3000餘畝的雲霧茶葉基地,並在2003年籌建了一個現代化茶葉工廠房,茶葉產品榮獲重慶市「三峽杯」優質名茶稱號; 2002年獲國際名茶銀獎,產品遠銷武漢、廣東、北京等地。據相關人士介紹,到2015年,全鎮僅茶葉一項就可望達到年產值1.3億元。
白色經濟蠶桑產業。以新組建神女絲綢為龍頭,規劃建桑園20000畝,已建10000畝,養蠶1200張,輻射帶動周邊鄉鎮的桑園發展,創產值100萬元。經過多年的艱苦推行大戶(公司)承包經營新模式,成立蠶桑產業協會,採取統一管理、統一技術、聯戶喂養等方法,目前福田鎮萬畝蠶桑產業帶已具雛形,500多農戶直接受益。
黑色經濟煤炭產業。以鎮老鷹岩、黑門千、蓮花煤廠為龍頭,組建煤炭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實行資產重組、盤活存量、尋求增量,搞好煤炭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實現產業升級和行業振興,實現年產煤炭25萬噸的目標,創產值1億元。立足資源優勢,以市場為依託,狠抓組織引導、加大投入、試點示範、強化服務、向市場要效益。」利用產煤大鎮的優勢,福田鎮黨委、鎮政府充分發揮其服務職能,在煤炭產業的規劃、布局、規模方面,加強引導,通過加大對煤炭企業的扶持和管理力度,目前,全鎮10餘個煤礦每年可創利稅近千萬元。
『伍』 吉林省一畝心田農業電商產業園發展有限公司怎麼樣
吉林省一畝心田農業電商產業園發展有限公司是2018-11-01在吉林省松原市寧江區注冊成立的有限專責任公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吉林省松原市寧江區新城東路4888號。
吉林省一畝心田農業電商產業園發展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220702MA170732X5,企業法人陳彥冰,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吉林省一畝心田農業電商產業園發展有限公司,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吉林省一畝心田農業電商產業園發展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陸』 寫一篇油茶種植產業的可行性報告
可以給你一些資料,參考一下內容和結構:
(一)油茶:項目可行性報告
油茶,又名茶籽樹,屬山茶科山茶屬,是我國特有的木本油料種之一,油茶種子榨出的油稱茶油,是優質木本食用油。油茶果從開花到成熟,歷經十三個月,有花果同期「抱子懷胎」之奇觀,其含天地靈氣、日月精華之王者氣象,令人嘆為觀止。而茶籽更是以其極低的出油率,極高的營養價值成為油中珍品。現有一個5000畝山茶油種植項目請有意向的投資商前來投資開發。
一、項目背景
千百年來,茶油一直被中國南方視為山珍貢品,素有「油王」之美譽。科學研究發現,富含維生素E、山茶苷、生物活性成分角鯊烯,具有減肥、潤肺、消腫、美容、降血壓和膽固醇之功效,對預防冠心病、腦血栓、血管硬化、高血壓等疾病有獨特的效果。山茶油的單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及飽和脂肪酸的比例達到了80:6:14,與橄欖油不相上下,而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達85%—95%,則高於橄欖油,居植物油之冠。加之處於自然生長狀態的油茶籽,遠離城市「三廢」污染源,故從其種子榨取的油稱得上是真正的健康食用油。因此有專家表示,用山茶籽精製而成的食用油將成為21世紀中國乃至全世界首選的綠色健康油。
二、市場分析
隨著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山茶油作為一種高品位的食用油正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目前市場上售達價50—55元/公斤,如作出口貿易,價格將更為可觀(據了解,目前這種純天然的綠色食用油在台灣市售價是花生油的二十倍,美國市場達15美元/公斤),其良好的市場前景令一些歐美國家的工商人士聞風而動,表示出強烈的合作意向。它還可作化妝品、肥皂、人造奶油、生發油、凡士林、機構潤滑油等原料。油茶的果殼可以用來制鹼、烤漆、糠醛、滑性炭等;茶餅是一種優質的有機肥料和農葯,茶枯還可深加工成高級洗滌用品,市場前景廣闊。
三、項目建設有利條件
項目所在地為江西省豐城市白土鎮崗霞村,這里屬典型的亞熱帶季風雨林氣候,年平均氣溫19.6℃,年降雨量1600毫米左右,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土壤以紅壤為主,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高,礦物質豐富,富含多種微量元素,是種植油茶不可多得的理想區域。
崗霞村種植油茶的歷史悠久,當地農民非常熟悉種植、採收、壓榨技術,也具有較高的種植油茶的積極性,他們將積極參與配合項目實施;市、縣、鄉都有油茶專業技術人員,這些技術人員長期在基層從事農業技術服務和科技推廣,具有豐富的油茶種植經驗,種植技術及管理水平較高,可為油茶種植提供技術保障。
國家、省、市對油茶種植項目都有扶持資金或補助經費,對種植油茶所得收入按照稅法規定享受農業產業化所得稅減免優惠政策,縣、鄉均把油茶種植作為招商項目給予扶持和稅費減免。
項目地區鄉、村均有硬化路或簡易公路,道路網比較發達,可滿足項目實施和經營要求,法律允許在雙方平等協商的前提下通過山林權的轉讓獲取用地;臨時建築可不收取任何與土地有關的費用。
四、項目投入概算
新油茶地開發費:450元/畝×5000畝=225萬元;
1、清山費:30元/畝;
2、開挖種植穴費用:50元/畝;
3、回土施肥費:20元/畝;
4、苗木定植費:20元/畝;
5、畝木費:100元/畝;
6、肥料農葯費:220元/畝;
7、投產前管理費:10元/畝。
山地租賃費:10元/畝•年×5000畝×50年=250萬元;
項目總概算為:475萬元。
項目實施後,可獲得上級各類扶持、補助資金或貸款貼息約50萬元,實際投入約425萬元
五、項目收益分析
油茶種植4年後可投產,6年後進入豐產期(正常情況下豐產期可達40—50年,樹齡可達80—100年),每畝可產茶籽(干品)500公斤,以目前市場每公斤3.8元/公斤計算,每畝可收入1900元,扣除各種各種生產成本及人工等費用約300元/畝,每畝可獲利1600元,5000畝油茶地每年可實現凈產值90萬元,豐產期以50年計,則至少可獲利5000萬元。
油茶進入豐產期後,每畝可獲純利近100萬元,投資回收期4.8年,財務內部收益率21.2%。
六、結論
綜合上述分析,該項目優點是市場前景好,投資回報高且收益穩定,綜合風險小,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兼具,屬政府重點扶持項目,缺點是投資回收周期相對較長,適於長線投資。若資金充裕,可擴大種植面積,並自辦加工企業,則獲利更加豐厚,回收期也可相應縮短。
(二)油茶種植可行性研究報告(138頁)
——這個你需要免費注冊才能看,也有可能是收費的,不過參考一下結構也不錯,其他的多找找參考文獻補充和更新一下就可以了,要與時俱進。
目 錄... 1
第1章 項目總論... 6
§1.1 項目提要... 6
§1.1.1 項目簡況... 6
§1.1.2 項目建設目標... 6
§1.1.3 項目建設目的... 6
§1.1.4 項目主要建設內容及規模... 6
§1.1.5 項目建設期及進度... 7
§1.1.6 項目投資規模與資金來源... 7
§1.1.7 項目效益... 7
§1.2 項目編制依據... 7
§1.2.1 政策法規依據... 7
§1.2.2 技術、標准依據... 8
§1.2.3 其他依據... 9
§1.3 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9
§1.4 可行性研究結論... 9
§1.4.1 綜合評價... 9
§1.4.2 項目研究結論... 10
第2章 項目建設的必要性... 12
§2.1 項目建設背景與由來... 12
§2.1.1 國家或行業發展規劃... 12
§2.1.2 項目發起人和發起緣由... 13
§2.2 投資的必要性... 17
§2.2.1 發展油茶產業可緩解耕地短缺的矛盾... 17
§2.2.2 發展油茶產業是提高居民健康水平的需要... 18
§2.2.3 油茶產業的發展是生物能源發展的需要... 19
§2.2.4 油茶產品是最具出口潛力的商品... 19
§2.2.5 項目建設是山區農民增收,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需要... 20
§2.2.6 項目建設是提高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 21
第3章 項目建設條件分析... 22
§3.1 建設區相關自然地理... 22
§3.1.1 地理位置... 22
§3.1.2 水系... 22
§3.1.3 生物資源... 23
§3.1.4 土地資源狀況... 24
§3.1.5 勞力資源狀況... 24
§3.2 社會經濟... 25
§3.2.1 歷史沿革... 25
§3.2.2 經濟發展概況... 25
§3.2.3 城鎮體系現狀... 26
§3.2.4 基礎設施... 27
§3.2.5 項目擬建地區環境現狀... 28
§3.3 項目所在地林業生產經營管理及油茶資源調查... 29
§3.3.1 項目區域現有林業管理部門... 29
§3.3.2 項目區域現有林業項目狀況... 29
§3.3.3 項目區域現有油茶資源狀況... 30
§3.4 項目建設SWOT分析... 32
§3.4.1 項目建設優勢條件... 32
§3.4.2 項目建設劣勢條件... 33
§3.4.3 油茶投資機遇... 35
§3.4.4 油茶投資威脅... 35
第4章 油茶市場、功能及建設目標... 36
§4.1 項目產品概述... 36
§4.1.1 油茶的生物學特性... 36
§4.1.2 油茶生長特性... 37
§4.1.3 油茶主要品種... 40
§4.1.4 油茶的地理分布特點... 41
§4.1.5 我國油茶栽培、利用歷史... 42
§4.2 項目建設立地條件分析... 43
§4.2.1 油茶的生態范圍... 43
§4.2.2 適宜油茶生長的立地條件... 43
§4.2.3 油茶立地主導因子對油茶生長的影響... 44
§4.2.4 項目建設區域主導立地因子... 45
§4.2.5 項目區立地類型組和立地類型的劃分... 49
§4.3 油茶產品市場分析... 50
§4.3.1 油茶的經濟價值... 50
§4.3.2 國內市場分析... 57
§4.3.3 國際市場分析... 59
§4.3.4 油茶產品需求預測... 60
第5章 項目建設方案... 62
§5.1 項目用地及項目實施方案... 62
§5.1.1 項目建設規模... 62
§5.1.2 項目布局... 62
§5.1.3 項目建設用地權屬... 63
§5.1.4 項目建設與農戶聯結機制... 63
§5.1.5 項目實施方案... 64
§5.1.6 產業配套措施... 66
§5.2 油茶種苗基地建設技術方案... 66
§5.2.1 外購油茶種苗選種原則... 66
§5.2.2 外購油茶品種及來源... 67
§5.2.3項目種苗基地面積概算... 69
§5.2.4 油茶種苗培育技術... 70
§5.3 油茶營林、低改技術方案... 74
§5.3.1 油茶營造林技術方案... 74
§5.3.2 油茶低產林改造技術方案... 76
§5.4 油茶林的管理技術... 77
§5.4.1 油茶幼林管理... 77
§5.4.2 油茶成年林的管理... 79
§5.4.3 油茶越冬管理... 81
§5.4.4 生物傳媒控制技術... 90
§5.4.5 項目所在地常見油茶病蟲害及防治技術... 90
第6章 環境保護與安全生產... 97
§6.1 環境現狀調查... 97
§6.1.1 項目建設地空氣質量現狀... 97
§6.1.2 項目建設地地表水質量現狀... 97
§6.1.3 項目建設地生態環境現狀... 97
§6.2 項目建設對環境影響分析... 98
§6.2.1 生態環境影響預測... 98
§6.2.2 環境空氣影響分析... 99
§6.2.3 水環境影響分析... 99
§6.3 營運期環境影響分析... 100
§6.3.1 生態環境影響分析... 100
§6.3.2 環境空氣質量影響分析... 100
§6.4 環境影響結論... 101
§6.5 安全風險與勞動保護... 101
§6.5.1 主要危險物質的識別... 101
§6.5.2 擬用農葯的理化性質及危險特性... 101
§6.5.3 農葯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分析... 104
§6.6 消防設計... 105
§6.6.1 林區消防紀律... 105
§6.6.2 項目消防設施和設備... 106
第7章 項目組織管理及實施進度... 107
§7.1 企業組織... 107
§7.1.1 企業組織形式... 107
§7.1.2 村級專業合作組織機構... 108
§7.1.3 村級專業合作社經營管理模式... 109
§7.2 種植人員和人員培訓... 109
§7.2.1 種植人員組織... 109
§7.2.2 人員來源及培訓... 109
§7.3 項目實施各階段工作安排... 110
§7.3.1 外購苗訂貨... 110
§7.3.2 造林准備... 110
§7.4 項目招標... 110
§7.4.1 招標形式... 110
§7.4.2 招標信息發布... 110
§7.4.3 招標工作組織... 110
§7.5 項目運營模式... 111
§7.6 項目經營的組織形式... 111
§7.7 項目實施進度... 111
第8章 投資估算與資金來源... 112
§8.1 項目投資估算依據... 112
§8.2 項目建設投資估算... 113
§8.2.1 造林工程投資... 113
§8.2.2 項目建設其他相關費用... 114
§8.2.3 後期管護投資... 116
§8.3 投資使用計劃... 116
§8.4 資金籌措... 116
§8.4.1 資金來源... 116
§8.4.2 項目籌資方案... 117
§8.4.3 借款償還計劃... 117
第9章 財務評價及效益分析... 119
§9.1 財務評價依據... 119
§9.1.1 財務評價范圍確定... 119
§9.1.2 財務評價基礎數據選取... 119
§9.2 銷售收入估算... 120
§9.3 財務效益分析指標... 120
§9.3.1 靜態指標... 120
§9.3.2 動態指標... 120
§9.3.3 清償能力分析... 121
§9.3.4 財務分析結論... 121
§9.4 社會效益和社會影響分析... 122
§9.4.1 社會效益... 122
§9.4.2 生態效益分析... 122
§9.4.3 項目對不同利益群體的影響... 123
§9.4.4 各級組織對項目的態度及支持程度... 123
§9.4.5 社會效益評價結論... 124
§9.5 農業產業化經營... 124
§9.5.1 壯大主導產業,促進結構調整分析... 124
§9.5.2 輻射帶動能力分析... 124
§9.5.3 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評價... 125
§9.5.4 社會效益分析結論... 125
第10章 項目可行性研究結論... 127
§10.1 可行性研究的結論... 127
§10.2 工作建議... 128
第11章 附表、附圖、附件... 129
§11.1 附表... 129
§11.1.1 主要經濟評價指標匯總表... 129
§11.1.2 生物投資明細表... 130
§11.1.3 項目總投資使用計劃與資金籌措表... 131
§11.1.4 銷售收入及利潤分配表... 132
§11.1.5 項目財務凈現金流量表... 133
§11.1.6 敏感性分析表... 134
§11.1.7 借款還本付息計算表... 135
§11.2 附圖... 136
§11.2.1 項目建設位置圖. 136
§11.2.2 項目區域面積分布圖 137
http://blog.voc.com.cn/blog.php?do=showone&uid=23675&type=blog&itemid=590448
『柒』 請問三四十畝的竹林可以做什麼產業養雞怎麼樣
既然你已經擁了三四十畝的竹林,為什麼不利用竹林資源去開發產業呢?養雞的話並不是不可取,只是個人覺得有些浪費竹林資源了,而且雞舍和養雞場除了利用竹林的土地面積以外,並沒有利用竹林的本身。其實作為發展產業來說,首先要找准要開發的項目,結合個人的特點,和你之前的經驗,包括對這個項目和產業的了解,以及該項目的前瞻性和未來的潛力。竹林本身已經擁有了很多現代化的用途,科學技術的發展為竹林的利用不斷開辟出日新月異的途徑。國外在40年代就開始研製竹膠合板,相繼建成了竹纖維板和單板生產線,而我國的竹加工一直停留在傳統項目上,技術落後,產品單調。近10年來,回家和有關各級政府加強了對竹業生產的資金扶持、行業管理和科技推廣工作,我國以竹代木工業悄然興起。以竹代木.主要是大量生產竹質人造板,代替各類木質板材,主要產品有:竹編膠合板、竹材層積極、竹材旋切板、貼面裝飾板、竹拼花地板、竹木復合板、竹蔑層壓板、竹材碎料板、竹質刨花板、竹材瓦欏板及竹材纖維板等。竹質人造板材質細密,不易開裂、變形,具有抗壓、抗拉、抗彎等優點,各項性能指標均高於常用木材。 所以竹業生產和加工在未來依然是很有潛力的,它也將佔有更多的市場份額。抓住好的項目,用正確的眼光和方法,和堅定不移的精什做下去,我相信你一定會成功。
『捌』 梁園區產業集聚區的地多少錢一畝
梁園區產業集聚區位於商丘市梁園區西北部,總規劃面積35.1平方公里。梁園產業集聚區是梁園區為加快工業項目落地、提高產業檔次、拉升經濟增長幅度、加快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步伐而規劃建設的一個新興多功能產城融合區。規劃主導產業為農副產品深加工、鋁材深加工和醫葯。梁園產業集聚區的道路「三橫四縱」及環形公路已建成通車,園區內基本實現「七通一平」。截止2010年6月底,落地項目100多個,其中固定資產投資千萬元以上工業項目63個、超億元工業項目10個。並提供了5萬多個就業崗位。上半年已實現銷售收入52億元。展望未來,一個「企業集中布局、產業集群發展、資源集約利用、功能集合構建」的現代產業集聚區正在形成,一個產城融合、功能完善、環境優美的現代化新城正在崛起。
建設歷程
商丘市梁園產業集聚區2008年被批准為省級產業集聚區,並被確定為商丘市唯一加工貿易產業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地;2009年6月被確認為首批河南省對外開放重點產業集聚區;2009年底被商丘市委、市政府評定為「綜合建設先進單位」。
功能分區
商丘市梁園產業集聚區功能區劃分明,項目發展迅速。空間發展規劃為鋁產業園、農副產品加工園、醫葯產業園、中小企業創業園、商貿物流區、綜合服務區等6個功能分區。截止2010年6月底,落地項目100多個,其中固定資產投資千萬元以上工業項目63個、超億元工業項目10個。展望未來,一個「企業集中布局、產業集群發展、資源集約利用、功能集合構建」的先進產業集中區正在形成,一個產城融合、功能完善、環境優美的現代化城市功能區正在崛起。
區位優勢
商丘地處黃淮平原腹地,豫、魯、蘇、皖四省結合部平原地帶,自古以來就是商賈雲集物資集散地。處於我國東部發達地區和中西部地區的結合部,是東引西進的橋頭堡,是河南省距出海口最近的省轄市,是隴海蘭新經濟帶與京九經濟帶的交匯點,是中原地區承接「長三角」、「珠三角」和「環渤海灣」三大經濟圈產業轉移的最佳區域城市。
產業優勢
梁園區具有冶金、紡織、食品加工、醫葯四大產業集群,梁園產業集聚區在鋁材加工、農副產品深加工、醫葯生產等方面有較好的基礎和生產優勢,鋁材深加工、農副產品深加工、醫葯、葯械生產及相關產業較為發達。
能源供應
商丘有豐富的能源資源和農、副產品資源,是我國重要的糧食、棉花生產加工基地和重要的煤炭基地。現有火力發電廠7個,總裝機容量達到146.5萬千瓦。
經濟環境
商丘市是我國153個中國金融生態城市之一,是中國著名的商貿名城,商貿物流業較為發達。
『玖』 白馬村的產業發展
全村幅員面積4.8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積3589畝(其中水田面積1800畝、旱地面積855.8畝、林地面積933.2畝),全村有9個村民小組,共894戶、28822人。全村以柑橘產業為主導產業,2007年成立了柑橘專業合作社,目前有458畝柑橘已經投產,2010年補建園248畝,擬定在2011年重慶市國土整治項目完工後,新建園3000畝。使柑橘產業在白馬村走向新台階。
『拾』 種植一畝地的生薑需要多少成本
一、生薑的種植情況
生薑種植對土壤、氣候和濕度等環境要求較高,為保證本地白姜的特有品質,生產方式仍保持著傳統的手工作業,土地實行輪作。目前XX市每年生薑的種植面積一般保持在3000多畝,畝產一般在1500公斤左右。生產的組織形式主要以家庭生產為主,其中天門鎮的種植面積和產量最大,佔全市的70﹪以上,大通鎮的種植面積和產量雖較小,但其大院村的佘家大院生薑因久負盛名,售價最高。
二、生薑種植的成本、收益情況
生薑種植的成本情況
生薑的種植成本每畝約為7006.50元,其中物質成本3206.50元,人工成本3800元。物質成本主要包括:種子費1760元;化肥費226.50元;農家肥費320元;農葯費40元;農膜費250元;機械作業費390元;工具材料費220元。
生薑種植的收益情況
近年生薑的地頭收購價平均在8元/公斤左右,畝產值12000元,凈利潤4993.50元。其中大通鎮大院村生薑的地頭收購價可達20元/公斤,但其畝產只有1250公斤左右,其畝產值在25000元左右,凈利潤可達17993.50元。
通過對該市生薑種植的成本收益情況看,無論是久負盛名的佘家大院生薑,還是天門鎮的生薑,都為姜農們帶來了不錯的收益。【生薑種植成本收益調查報告】生薑種植成本收益調查報告。生薑種植已成為當地農民增收的重要方式,相對其他農產品種植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作為該市的特色產業,生薑的種植和加工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應當給予高度重視和積極扶持,擴大生產規模,切實增加農民收入。
三、調查中發現的問題
調查中成本調查人員也發現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嚴重阻礙了生薑產業的發展。
(一)生薑的種植面積未能有效擴大
生薑種植作為XX市農民增收的有效方式,本應積極推廣,但實際種植面積近年來卻沒有明顯增長,除了市場因素外,一是對生薑的生長環境缺乏科學的檢測和分析。主要是對影響生薑品質的因素研究不足,對生薑種植的土壤、水質、氣候等環境因素缺乏科學的檢測和分析,未總結出一套保持優良品質的科學的生薑種植方法,不利於生薑種植的大面積推廣。二是姜病防治仍是一大難題。在調查中,不少姜農反映瘟姜、蟲姜、銹姜等姜病時常發生,嚴重影響了生薑的產量。盡管市縣農業科技部門幾經研究防治,均難以奏效,因而加大了生薑種植的風險,影響了農民種植生薑的積極性。三是生薑的種植技術沒有大的突破。從成本中即可看出,在全部的7006.50元成本中,人工成本為3800元,佔54.24%,機械化作業390元,只佔全部成本的5.57%。生產技術的落後嚴重阻礙了生薑種植的產業化發展。
(二)本地生薑與外地生薑相比在市場競爭中處於劣勢
近年大量外地生薑湧入XX市,對該市生薑市場形成較大沖擊。外地生薑雖然品質不如本地生薑,但普遍具有畝產高、成本低的特點,據了解,山東等地的生薑畝產甚至可達5000多公斤。【生薑種植成本收益調查報告】文章生薑種植成本收益調查報告出自http://www.gkstk.com/article/1428809773291.html,轉載請保留此鏈接!。XX市生薑種植仍以家庭為單位,沿襲著傳統的精耕細作,小面積種植為主,造成了該市生薑種植產業化低、產量小、生產成本下降空間有限等症結。落後的生產技術和生產方式,使生產成本居高不下,導致本地生薑在#from 本文來自高考資源網http://www.gkstk.com end#市場競爭中處於劣勢。
(三)生薑加工對生薑種植的拉動作用有限
目前XX市注冊的生薑加工企業14家,年銷售收入2000多萬元,年加工原姜100萬公斤左右,佔全市生薑產量的22%。加工企業規模小,技術落後,產品單一,主要以腌制姜為主,新產品開發能力不足,無法形成市場效應和規模效應,對生薑種植的產量和價格拉動作用有限。
(四)生薑的銷售渠道有限,銷售市場單一,銷售價格提升緩慢
近年XX市的生薑產量維持在450萬公斤左右,其中留種75萬公斤,佔全部產量的16.67%;加工企業收購100萬公斤左右,占產量的22.22%;農民自己簡單加工出售約50萬公斤,佔11.11%;其餘50%約225萬公斤全部由農民自主出售。目前姜農的銷售渠道主要集中在農貿市場,銷售市場主要局限在銅陵本地,銷售價格近年來提升緩慢,在外地生薑的沖擊下甚至有下降的趨勢。「賣姜難」已嚴重影響了姜農的生產積極性。
四、發展生薑產業的建議
(一)加大科技投入,擴大生薑種植面積
XX市生薑種植已有2000多年歷史,在漫長的種植歷史中盡管總結出了許多有益和獨特的經驗,但傳統的種植方式和生產模式難以形成生薑種植的產業化發展,必須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加大科技投入,促進生薑產業更快更好地發展。
1.加大對高品質生薑生產環境的研究,促進生薑種植在全市大范圍推廣,發揮銅陵白姜的品牌效應,為更多農民創造增收途徑;
2.加大對生薑病蟲害防治的研究,農業科技部門應集中力量,早日攻克長期困擾姜農的姜病難題,為生薑種植產業的發展保駕護航;
3.加大對農業生產新技術的研究,在生薑種植中逐步實現以科學代替經驗,以機械代替人力,為生薑種植的產業化、集約化創造條件。
(二)大力培育生薑生產加工的龍頭企業
在農業的產業化發展中,龍頭企業的作用至關重要。目前XX市現有生薑加工企業規模小,技術落後,產品單一且附加值小,產品研發能力和市場拓展能力低,對生薑產業的發展影響有限。因此,培育生薑加工的龍頭企業顯得尤為迫切。
1. 龍頭企業的培育有利於新產品的研發。目前銅陵生薑加工企業的主要產品仍是傳統的腌制姜,不僅附加值低,而且市場容量小。功能性產品研發的落後不僅體現不出銅陵白姜的品質優勢,反而凸顯了成本高的劣勢。【生薑種植成本收益調查報告】各類報告http://www.gkstk.com/article/baogao.htm。而通過培育龍頭企業,可以形成強大的資金實力和產品研發能力,打造品牌優勢,研發出保健食品、休閑食品等高附加值產品,更好地發揮銅陵白姜的品質優勢。
2. 龍頭企業的培育有利於市場拓展。通過培育龍頭企業,讓企業充分利用品牌管理能力和產品創新能力,突破本地市場的局限,積極開拓國內甚至國際市場,形成以市場帶動加工,以加工拉動種植的良性發展新局面。
(三)建立完善的產業組織形式
以龍頭企業為核心,充分發揮市生薑協會在產業組織重塑中的協調作用和銅陵白姜文化園的產業示範作用;建立農戶間的專業合作組織以及合作組織和企業的組織機制。
1.在企業和農戶之間建立以市場為導向、以需求定生產的生產決策機制和生產協作機制,提高生產的目的性和有效性,避免盲目性。
2.在農戶與農戶之間建立專業的生產合作組織,改變過去生薑種植以家庭和個人為主的「單兵作戰」模式,建立品牌、技術等資源的共享模式,建立生產、銷售和品質管理的標准化模式,充分發揮「集團作戰」的優勢。
生薑的種植和加工是XX市的一項特色產業,為農民帶來了極大收益。但從我們成本調查中發現的問題也不容忽視,需要依靠科技進步和產業整合,建立起一個以新產品為拳頭、以市場為導向、以龍頭企業為核心、以農戶的橫向聯合為依託的產業格局,促進產業化發展,增加農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