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文化產業與文化事業的區別
文化抄部文化產業司司長王永章在此間舉行的2003中國卡通產業論壇上說,不同國家對文化產業的界定不一樣,國內有些媒體對國際間的文化產業數字進行簡單對比是不科學的。
王永章說,文化產業是指從事文化生產和提供文化服務的經營性行業,文化產業是和文化事業相對應的概念,都是社會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產業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必然要求,是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和現代生產方式的不斷進步而發展起來的新興產業。這是今年9月文化部對文化產業的最新界定。文化產業分為影視業、音像業、文化娛樂業、文化旅遊業、網路文化業、圖書報刊業、文物和藝術品業、藝術培訓業等9大門類。
而實際上文化產業的范圍遠遠不止以上門類,眼下媒體經常發布我國跟國外文化產業的數字差距,實際上這些數字沒有多大可比性。比如,日本文化產業產值近100萬億日元,占日本國內GDP的18.3%,僅次於製造業居第二位。但日本的文化產業包括體育、旅遊,范圍非常廣泛。韓國、美國、歐洲各國對文化產業的界定都不一樣,所以不同國家間進行簡單的數字對比非常不科學。我國文化產業的范圍最起碼還應該包括新聞出版、廣播電視、文學藝術、信息產業的一部分。
② 文化產業八大產業是
一、基礎性產業──教育產業
二、動力性產業──智力產業
三、主導性產業──高新技術產業
四、設計性產業──創意產業
五、導向性產業──媒體產業
六、感染性產業──藝術產業
七、標志性產業——城市景觀產業
八、持續性產業——海洋文化產業
③ 簡述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歷史
1、1978—1999年是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預熱期。
這一階段,我國政界、學界和企業界對文化產業展開了熱烈討論,討論的焦點是文化可不可以產業化、文化能不能夠產業化、文化與經濟的關系、文化是否構成生產力等問題。
2、2000—2005年是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初創期。
在2000年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提出「推動有關文化產業發展」的基礎上,黨的十六大將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作為相互關聯的兩個重要概念提了出來,強調:「積極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文化產業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繁榮社會主義文化、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徑。
3、2006—2011年是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體制改革攻堅期。
這一階段,我國基本完成了出版、影視製作、發行、廣電傳輸、一般國有文藝院團、首批非時政類報刊出版單位等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的轉企改制,政企、政事分開和管辦分離逐步推進。
(3)文化產業廳擴展閱讀:
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的未來趨勢: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進入新時代。對於我國文化產業來說,新時代意味著我國文化產業將從粗放的鋪攤子式的發展模式向高質量、高層次、精細化發展模式轉變。
這就要求文化產業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規劃好未來發展藍圖;突出創新、創意、創造性發明和原創知識產權掌控,堅持內容為王;推動互聯網、數字技術、人工智慧等與文化、審美、藝術的高度融合,大力培育文化創意產業新業態;
推動文化創意產業進一步跨界運行,創造出一批適應市場化運行的新形式;注重以文化產業新業態、新形式催生文化消費新模式。
④ 文化產業營業稅率
文化體育業、游覽場所稅率為3%,
旅遊業、廣告業、美術、錄音錄像、轉讓著作稅率為5%,
歌廳、舞廳、音樂茶座等娛樂業適用5-20%浮動稅率
在營業稅的基礎上繳城建稅、教育費附加3%
城建稅1——7%(營業稅)
教育費附加3%(營業稅)
⑤ 為什麼說文化產業是符號產業
簡單的說文化產業的創造成果需要承載在一個個形象符號才能更好的加以傳播專,因為圖形符號是最容易讓人屬記住並傳播最好的載體
小知識:我國文化產業界定
2004年,國家統計局對「文化及相關產業」的界定是:為社會公眾提供文化娛樂產品和服務的活動,以及與這些活動有關聯的活動的集合。所以,我國對文化產業的界定是文化娛樂的集合,區別與國傢具有意識形態性的文化事業。
文化產業基本上可以劃分為三類:
一是生產與銷售以相對獨立的物態形式呈現的文化產品的行業(如生產與銷售圖書、報刊、影視、音像製品等行業);
二是以勞務形式出現的文化服務行業(如戲劇舞蹈的演出、體育、娛樂、策劃、經紀業等);
三是向其他商品和行業提供文化附加值的行業(如裝潢、裝飾、形象設計、文化旅遊等)。
⑥ 文化產業有哪些
文化產復業:為社會公眾提制供文化、娛樂產品和服務的活動,以及與這些活動有關聯的活動的集合。 根據這一概念,文化產業的范圍為: 1、 為社會公眾提供的實物形態文化產品的娛樂產品的活動,如書籍、報紙的出版、製作、發行等。 2、 為社會公眾提供可參與和選擇的文化服務和娛樂服務,如廣播電視服務、電影服務、文藝表演服務等。 3、 提供文化管理和研究等服務,如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圖書館服務、文化社會團體活動等。 4、 提供文化、娛樂產品所必須的設備、材料的生產和銷售活動,如印刷設備、文具等生產經營活動。 5、 提供文化、娛樂服務所必須的設備、用品的生產和銷售活動,如廣播電視設備、電影設備等生產經營活動。 6、 與文化、娛樂相關的其他活動,如工藝美術、設計等活動。
⑦ 想進入文化產業幹事業,請問現在中國文化產業的處女地在哪裡呢
文化產業源自於文化市場。文化市場是伴隨著改革開放的進程而逐步發展起來的,國內公認我國文化市場的興起,始於1979年廣州東方賓館開放的第一家音樂茶座。
中國文化產業發展進程大致有三階段。
第一階段是從1979年至1992年,文化產業(市場)的起步階段。從上個世紀70年代末開始,音樂茶座、歌廳、舞廳等 「流行音樂熱」、「舞會熱」此起彼伏。80年代中期,書報租賃和零售攤、電子游戲、球類娛樂項目也應運而生。起步階段處於自然發展的狀態,政府還沒有明確的文化產業的意識,業界對什麼是文化市場、怎樣建設文化市場,沒有成熟的理論指導和實踐經驗,尚處於「摸著石頭過河」的狀態。
第二階段是從1992到1999年,文化產業的快速擴張階段。這一發展階段的開始以1992年黨的十四大為主要標志。1993年11月,文化部常務副部長的高占祥在一次座談上發表了《在改革開放中發展文化產業》的講話,並於當年12月8日在《中國文化報》刊登,這是中國政府文化行政部門領導人首次全面闡述關於對文化產業的政策性意見 。
第三階段從1999年開始,是政府明確主導文化產業發展的階段。這一階段,政府明確支持文化產業的發展,出台了相關的產業發展和經濟政策,直至去年國家出台了《文化產業發展振興規劃》。
⑧ 文化產業都包括哪些內容
我國文化及相關產業的內容包括:
1、以文化為核心內容,為直接滿足人們的精神需要而進行的創作、製造、傳播、展示等文化產品(包括貨物和服務)的生產活動;
2、為實現文化產品生產所必需的輔助生產活動;
3、作為文化產品實物載體或製作(使用、傳播、展示)工具的文化用品的生產活動(包括製造和銷售);
4、為實現文化產品生產所需專用設備的生產活動(包括製造和銷售)。
文化產業,這一術語產生於二十世紀初。最初出現在霍克海默和阿多諾合著的《啟蒙辯證法》一書之中。它的英語名稱為Culture Instry,可以譯為文化工業,也可以譯為文化產業。
文化產業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形態和特殊的經濟形態,影響了人民對文化產業的本質把握,不同國家從不同角度看文化產業有不同的理解。
(8)文化產業廳擴展閱讀:
趨勢:
一是我國文化資源進入到大調整、大整合的時期。文化資源的行政化配置體制已經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嚴重不適應,這種不適應不僅造成了地區的封鎖,還造成了行業的壟斷,最終對文化企業非常不利,表現為現文化企業非常弱小、同構化非常嚴重。
二是行業界限越來越模糊,出現了行業融合的趨勢。
三是文化與旅遊以及製造業的結合越來越明顯。
四是文化產業發展已經從自發轉向自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文化產業
⑨ 文化主管部門都是哪些部門
文化主管部門有幾下幾個部門:
1,國家文化部 :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是中國文化行政的最高機構,是國務院的職能部門,在國務院領導下管理全國文化藝術事業。
2,文化部:主管文學藝術界,包括文化館、群眾藝術館、文化團體、文藝演出單位、文化場。
3、國家旅遊總局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旅遊局,簡稱國家旅遊局(英文:China National Tourism Administration,英文縮寫為CNTA),是國務院主管旅遊工作的直屬機構。
4、中共中央宣傳部:不直接管理任何一塊業務,但卻是所有與新聞、文化及宣傳有關的就都管,可謂是「全管」。
(9)文化產業廳擴展閱讀:
文化產業:文化產業是以生產和提供精神產品為主要活動,以滿足人們的文化需要作為目標,是指文化意義本身的創作與銷售,狹義上包括文學藝術創作、音樂創作、攝影、舞蹈、工業設計與建築設計。
文化產業基本上可以劃分為三類:
一、生產與銷售以相對獨立的物態形式呈現的文化產品的行業;
二、以勞務形式出現的文化服務行業;
三、向其他商品和行業提供文化附加值的行業。
⑩ 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廳的內設機構
根據上述職責,自治區文化廳設9個內設機構:
(一)辦公室(政策法規處、對外文化交流處)。
綜合協調、督促檢查機關和直屬單位有關工作;擬訂機關內部規章制度和年度工作計劃;負責文電、會務、機要、檔案、信息、安全、保密。信訪、政務公開等工作;承辦人大建議和政協提案等工作;指導編制文化立法規劃和起草文化藝術的地方性法規草案和規范性文件;擬訂全區文化事業發展戰略及中長期發展規劃;統籌組織文化政策調研工作、指導文化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承辦機關法律事務、社團審批和管理;歸口管理對外文化工作及對港澳台的文化交流工作;統籌安排和組織大型對外及港澳台文化交流活動;管理和審批全區對外文化交流事項。
(二)藝術處。
擬訂文學藝術事業發展規劃;扶持代表性、示範性、實驗性文藝品種,扶持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文藝作品和代表自治區水準及民族特色的文藝院團,推動各門類藝術的發展;指導、協調全區性藝術比賽、展覽和非營業性演出等重大藝術活動;指導直屬藝術單位的業務建設。
(三)文化市場處。
擬訂全區文化市場發展規劃;指導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工作,推動地級市以下文化、廣電、新聞出版等部門執法力量的整合;負責本廳行政審批項目的辦理;對文化領域的經營活動進行行業監管;對文藝演出、文化娛樂、藝術考級活動和文化藝術品市場進行監管;承擔網路音樂美術娛樂、網路動漫(不含網路視聽中的動漫節目)、網路演出劇(節)目、網路表演業務和手機音樂的前置審批工作;協調動漫遊戲的市場監管,指導行業協會工作;在使用環節對進口互聯網文藝類產品內容進行審查;負責對網吧等上網服務營業場所實行經營許可證管理,對電子游戲機在生產、進口和經營環節上進行內容監管;對網路游戲服務進行監管(不含網路游戲的網上出版前置審核報批);指導對從事演藝活動民辦機構的監管工作。
(四)文化產業處。
擬訂全區文化產業、文化科技發展規劃;指導文化科技工作和科研成果的推廣應用;推進文化產業和文化科技信息化建設;協調動漫遊戲產業規劃、產業基地、項目建設和會展交易,扶持和促進文化產業建設與發展;指導文化產業基地和區域性特色文化產業群建設;督促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實施,協調推進對外文化產業交流與合作。
(五)社會文化處。
擬訂社會文化事業發展規劃;指導群眾文化、少數民族文化、未成年人文化和老年文化工作等社會文化事業;指導圖書館、群眾藝術館、文化館(站)事業;指導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和古籍保護工作;指導基層群眾文化活動,指導村文化活動室和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建設。
(六)非物質文化遺產處。
擬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規劃並負責組織實施;承辦國家級和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項目申報和評審工作;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和傳承人檔案及資料庫;指導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傳習基礎設施建設,協調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組織實施優秀民族文化的保護、傳承和普及工作。
(七)文物處(廣西壯族自治區文物局)。
擬訂全區文物、博物館事業發展規劃;指導、監督文物政策、法規的貫徹執行;協調、指導文物保護、考古工作和重大項目的實施,承辦自治區文物保護的審核、依法承擔文化遺產審核報批工作;組織開展文物行政執法、文物和博物館安全保衛督察;指導博物館工作,承擔全區博物館業務指導;協調博物館間的交流和協作;指導民間珍貴文物搶救、徵集;編制文物事業經費預算,審核劃撥並監督各項經費使用、統計的有關工作。
(八)計劃財務處。
指導、監督直屬單位的財務工作;管理文化、文物行政事業經費;負責機關和直屬單位的基本建設、財務預算、國有資產、政府采購和內部審計、統計工作;規劃、協調全區重點文化設施和基層文化設施建設;指導機關和直屬單位基本建設。
(九)人事處。
負責機關、直屬單位的人事管理、人才培訓、機構編制、工資福利等工作;指導藝術職業教育和所屬藝術學校的業務建設;擬訂並組織實施全區文化藝術行業人才建設規劃,會同有關部門指導從業人員職業資格管理和組織文化藝術系列的專業技術資格評審;指導文化系統體制改革。
機關黨委 負責機關和指導直屬單位的黨群工作。
離退休人員工作處 負責機關和指導直屬單位的離退休人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