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產業發展戰略的介紹
一、平衡發展戰略與非平衡發展戰略
1.平衡發展戰略;
平衡發展戰略是指通過國民經濟各部門的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全面發展來實現工業化或現代化的一種戰略。
2.非平衡發展戰略。
非平衡發展戰略主張,發展中國家應將有限的資源有選擇地集中配置在某些產業部門和地區,首先使這些部門和地區得到發展,然後通過投資的誘導機制和產業間、地區間的聯系效應與驅動效應,帶動其他產業部門和地區發展,從而實現整個經濟的發展。
二、進口替代與出口促進產業發展戰略
1.進口替代戰略;
進口替代是一種內向工業化戰略。這種戰略的實質,是以本國生產的工業製成品來滿足國內需求,取代進口貨,並通過進口替代工業的發展來逐步實現工業化。
2.出口促進戰略;
出口促進是典型的外向型工業化戰略,也有人稱為出口導向型戰略。它的特點是,發展面向出口的工業,並將其產品投放國際市場,用工業製成品的出口來代替農礦初級產品的出口,以推動工業化進程。
3.進口替代與出口促進相結合的發展戰略。
有些國家在積極擴充國內市場需求的基礎上,不斷擴大進口替代的廣度和深度,並逐步實行對外開放和鼓勵出口製成品的政策,實行進口替代與出口替代相結合的發展戰略。
三、輕、重工業優先發展戰略
1.優先發展重工業戰略;
2.優先發展輕工業戰略。 區域功能定位、產業戰略定位、產業發展策略、重點項目策劃和規劃實施方案。
1.區域功能定位
產業規劃的研究,必須對區域整體發展戰略有準確的把握。區域功能定位主要指根據規劃區以前所作的相關規劃或者政府工作計劃進行深入分析、研究,確定規劃區的區域功能定位、區域功能布局等,作為產業規劃方案制定最直接的依據。
2.產業戰略定位
產業戰略定位,主要基於區域功能定位的總體結論性意見,對規劃區的產業發展,從產業細分門類視角進行深入討論和規劃,確定規劃區要發展的產業門類、產業結構、產業布局及產業目標,描繪規劃區的產業藍圖。
3.產業發展策略
產業戰略定位解決的是產業發展的方向和目標的問題,而產業發展策略關注的是,為達到既定的產業發展目標,所應採取的發展策略和產業政策,為各產業職能部門提供最直接的工作方向和思路。
4.重點項目策劃
重點項目策劃部分主要從行政區屬的角度,進行落地的產業項目策劃。內容包括總體概述、重要性分析、可行性分析、開發理念、項目設計、運營建議等等。項目策劃並不是漫無邊際的,產業項目作為產業規劃中最直接的落地成果之一,是區域功能定位、產業定位和功能布局等的重要承載者。
5.規劃實施方案
規劃實施方案是實現產業發展規劃的計劃和路徑,主要是推動產業按照產業目標向前發展的一系列對策、措施的集合,不但能落實到各個產業部門,而且能落實到各個空間地塊。規劃實施方案的提出,主要涉及到戰略階段的劃分、發展模式的確立、推進措施的建議等內容。
『貳』 對於發展行業中的企業採用什麼策略
對於發展行業中的企業和目前經營業績號、環境變化不大的企業,適宜採用穩定發展戰略。
『叄』 第二產業發展狀況說說如何進行結構調整應採用哪些對策
產業結構調整
總體上來說: 加快我國經濟由第一產業 第二產業向第三產業進行轉變 加大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目前我國和發達國家相比 第三產業所佔比重明顯偏低 目前我國第三產業就業水平不足30%而美國則高達70%)
具體到各行業細則 :推進科學技術進步創新 帶動提高行業整體技術水平 提高勞動生產率 降低單位產品的資源消耗量 推動環保產業發展循環經濟 治理減少污染 保持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
作用:推動我國經濟高耗能 勞動密集型 向 節能高效型轉變
改變我國企業效益增長由增加產量 擴大規模 的粗放型向 注重科技 加大產品技術含量技術型轉變
推動了循環經濟技術的發展 減少了污染 保持了經濟的可持續性健康性
整體的作用 是提高我國經濟在世界市場的競爭力 保持經濟可持續性
『肆』 我國發展社會養老服務產業的對策與建議
( 一) 加快對養老服務人才的培養, 提升服務的水平
( 二) 完善政府的扶持政策, 強調政府的責任
( 三版) 借鑒國外養老的成功經驗權並制定完善的法律制度
( 四) 完善養老服務和保障制度的建設
( 五) 積極擴大養老服務試點, 使養老產業社會化
『伍』 促進氂牛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對策及措施有哪些
(1)建立品種改良及高效繁殖技術體系
加速氂牛優良品種的繁育和推廣,提高良種覆蓋率。應用氂牛育種分子生物學技術,闡明產肉、產奶、產毛等性狀的分子遺傳機理,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氂牛新品種(品系)。預測氂牛雜種優勢,確定不同區域適宜的良種氂牛雜交組合,改變長期以來氂牛自選、自育、自繁的封閉式繁育模式。推廣本品種選育技術,大通氂牛、麥窪氂牛等優良品種進行本品種選育,以選育生產優質種公牛,向全國氂牛產區供應優良種公牛,改良當地家氂牛。推廣氂牛復壯新技術,包括採用野氂牛凍精或含1/2野氂牛基因種牛,人工授精或本交改良復壯家氂牛。推廣經濟雜交實用技術,「一代乳用、二代肉用」的終端雜交法,在條件較好的牧區或半農牧區,可採用人工授精大量生產雜種牛,以建立山區肉牛產業。在牧區逐步推廣犏牛半舍飼產奶、氂牛放牧產肉(包括全哺乳產犢牛肉)的生產新模式。
(2)建立科學飼養與管理技術體系
應用現代飼養技術,如暖棚技術、放牧+補飼等,建立飼草季節均衡生產供應模式,有效改變傳統氂牛生產方式存在的「夏活、秋肥、冬瘦、春乏」的問題。推廣高產、優質草地培育技術,緩解草畜矛盾,恢復草原生態。結合圍欄建設、草場灌溉及施肥技術,提高產草能力。採用低投入低成本較粗放的草地放牧形式繁殖架子牛,集約化、高強度舍飼育肥,生產優質氂牛肉的配套技術。同時,推廣糖蜜尿素舔磚,改善氂牛的營養狀況。
(3)建立畜產品深加工技術體系
氂牛的產品,以肉、乳、毛、皮、絨、糞便等的利用最為普遍,產區的加工產品多為初加工或未加工的原料,多自產自銷,產值和商品率低。氂牛生產以天然放牧為主,氂牛提供的原料產品,是真正的綠色產品,具有獨特的生物學價值。氂牛技術發展將具有十分突出的環保綠色特徵,這也預示著對氂牛產品進行深加工將有巨大的市場前景。再加上氂牛生產中投入人力少,飼料成本低,產品生產成本優勢(即價位優勢)使氂牛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有明顯的競爭力。其畜產品深加工技術主要包括氂牛血液及臟器綜合利用技術,氂牛肉、乳深加工技術,氂牛乳清、乳清蛋白及乾酪素生產技術,氂牛絨現場初分梳技術等。同時依靠氂牛的生物學特性,應用現代生化技術和生物工程技術手段從氂牛脂、骨、胸腺、心臟、大腦、垂體、肺、肝、腎、膽、脾、血、牛鞭等器官、組織提取、分離、純化氂牛血SOD、胸腺肽、胰肽酶、氨基酸等生化製品,成為氂牛產業的一大特色及優勢品牌。
(4)建立疫病監測及防治技術體系
根據氂牛生產中疾病發生種類及特點,對牛的傳染性疾病、內外寄生蟲病及口蹄疫進行重點防治。加強氂牛疫病檢測和檢疫防疫體系的建設,防止疫病的「入侵」,嚴格獸葯管理,保持牛群健康。加強屠宰檢疫,確保畜產品質量安全。
(5)建立氂牛生產標准技術體系
根據氂牛生產實際情況,制定氂牛良種繁育、飼養管理、疫病防治、畜產品加工等技術標准,力爭把氂牛標准體系推向整個氂牛產區,使氂牛產業標准化發展。
(6)建立新型產業開發技術體系
隨著產業結構調整,高寒草地以旅遊休閑、探險、考察為中心內容的第三產業將蓬勃發展,氂牛作為高原獨特的景觀牛種,與自然風光結合在一起,深受國內外人士的青睞,已成為獨特的旅遊資源。這就需要氂牛生產技術向更高水平發展,形成高效、安全、生態、綠色的氂牛生產體系,推動氂牛產業由數量型畜牧業向效益型觀光型畜牧業的轉化。
『陸』 都市型工業的發展對策
加快園區建設步伐,完善社會服務體系。實踐證明,都市工業園區是城市工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增長點和發展極。各級政府要加快都市工業園區的建設步伐。為中小企業發展及時提供施展本領的空間舞台:要注意和重視完善社會服務體系。消除和減少中小企業的顧慮和社會負擔:
一是興辦各類中介服務機構。應借鑒國內外好的做法,發揮官方機構和民間機構的積極性。興辦面向都市型工業的法律、會計、技術、金融、培訓、信息、管理等方面的中介服務機構;建立各級都市型工業協會,負責對全市都市型工業企業實行行業管理,提供各類市場信息和技術咨詢服務。
二是拓寬都市型工業企業發展的籌資渠道,提供配套的金融支持。都市型工業企業大部分是個體、私營的中小企業,受傳統體制及傳統觀念的影響,在投融資體制方面存在很多障礙應適當採取必要的政策傾斜,擴大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試點的范圍,建立中小企業信用和監管制度,搞好中小企業資信檔案,為其生存與發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
三是建立健全都市型工業發展的法律法規制度,切實減輕企業負擔。進一步放寬市場准入條件。為企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法律支持。 加快技術改造與升級。重視培養和引進各類優秀人才。技術進步是都市型工業發展的根本動力。都市產業的「二元」結構特徵為傳統工業技術與現代工業技術相結合提供了理論依據。那些適合都市發展的、時尚的、時髦的和富有個性、人性化特色的產品,通常必然是傳統加工技術與現代工業製造技術的完美結合。要充分利用高新技術,加快中小企業的技術改造與升級步伐,促進都市型工業的發展。都市型工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要堅持引進與培育相結合。加快人才隊伍建設。依據行業人才稀缺的程度,要重點加快設計人才、研發人才、管理人才、營銷人才、技術人才等5類人才的建設。要以引進為主、培育為輔,加快解決都市型工業設計人才和經營管理人才。要進一步轉變觀念,放寬戶籍等人為限制,建立引才綠色通道,切實為各類人才創造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要大力挖掘現有的教育資源,以學校和企業培育為主,培養一批操作能力強的熟練工人.不斷提高都市型工業企業技術工人的整體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