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簡答題) 為什麼我國要大力推進天然氣產業的發展
第1天然氣豐富,第2天然氣是清潔能源,能源問題一直是一個國家發展的基礎性問題
2. 天然氣行業未來發展如何
一、世界天然氣產業發展趨勢
1、天然氣產業作為朝陽產業有巨大發展空間
隨著世界經濟迅速發展,人口急劇增加,能源消費不斷增長,溫室氣體和各種有害物質排放激增,人類生存環境受到極大挑戰。在這種形勢下,清潔的、熱值高的天然氣能源正日益受到重視,發展天然氣工業成為世界各國改善環境和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最佳選擇。天然氣燃燒後產生的溫室氣體只有煤炭的1/2、石油的2/3,對環境造成的污染遠遠小於石油和煤炭。煤氣熱值為3000多大卡,而天然氣熱值高達8500大卡,可見天然氣是一種高效清潔的能源。
初步測算,全球天然氣可采儲量約為137億噸石油當量,與石油基本相當。隨著勘探、開發和儲運技術的進步,過去20年內,探明儲量平均每年增長4.9%,產量平均每年增長3.15%。有關專家預測,未來10年內,全世界天然氣消費年均增長率將保持3.9%,發展速度超過石油、煤炭和其他任何一種能源,特別是亞洲發展中國家的增長速度會更快。
全世界天然氣儲采比很高(70∶1),而且石油和煤炭消費領域里有70%以上都可以用天然氣取代。在全球范圍內,天然氣取代石油的步伐加快,尤其是在東北亞、南亞、東南亞和南美地區,隨著其輸送管網的建設,天然氣在21世紀初期將會有更快的發展。
天然氣將是21世紀消費量增長最快的能源,佔一次性能源消費的比重將越來越大。預計2010年前後,天然氣在全球能源結構中的份額將超過煤炭,2020年前後,將超過石油,成為能源組成中的第一。
2、世界天然氣產業將進入「黃金」發展時期
在下一個世紀里,世界天然氣工業將進入一個「黃金時代」。據設在巴黎的國際能源機構預測,從現在起到2020年,全球初級能源需求將增加65%,其中發展中國家的需求將比目前翻_番。在這一前景下,世界天然氣需求量將以每年2.6%的幅度遞增,屆時在初級能源消費中所佔的比重將由目前的20%上升到30%。
天然氣工業的發展得益於多方面的有利條件.首先,儲量比較豐富。國際天然氣工業聯合會提供的數字顯示,全球已探明的天然氣儲量為152萬億立方米,按目前消費水平可供開采65年,而已探明石油的可供開采期為43年。如果從遠期來看,世界天然氣的最大儲量,也就是說在當前技術條件的可開采量,估計達400萬億立方米。
天然氣的另﹁個優勢是熱能利用率高。在幾年以前,燃氣電站的天然氣熱力效率尚不足40%,隨著相關技術的進步,在今天已達到60%以上。在一些同時供電和供熱的燃氣電站,天然氣的熱能利用率甚至達到90%。因此天然氣可以說是一種相當經濟的能源。
此外天然氣的污染程度也較底。研究表明,生產等量的電能或提供等量的熱能,天然氣在燃燒過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比石油低25%,比煤炭低40%,在礦物能源中是最少的。與燃油和燃煤相比,天然氣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也要少的多。以天然氣為能源不僅有利於緩和大氣溫室效應,也有助於減少酸雨的形成。
3. 開發天然氣能帶動當地什麼產業
這是西北地區吧,第三、天然氣資源開發與人民生活和社會進步的關聯度較低。新疆是一個自然資源豐富、生態環境脆弱、多民族聚居、多種宗教文化並存、經濟欠發達的地區。新疆的經濟發展應把新疆油氣資源的開發與新疆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緊密結合起來,以油氣資源開發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增進民族團結和社會全面進步。同時,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社會安定、民族團結來保障和促進油氣資源的開發。盡管經過多年的發展,新疆天然氣產業取得一些成就,但從總體上看,新疆的天然氣產業尚未真正形成規模。與新疆豐富的天然氣資源、強大的勘探開采能力及國內外日益增強的消費趨勢相比,現有的天然氣有效利用率太低。這與新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國家宏觀經濟的需要都不相適應。從根本上說,這種不適應的症結在於新疆天然氣產業的一體化程度不高,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對天然氣的多元化利用,但無論是燃料利用還是化工利用,都只是部分天然氣資源在部分地區得到實現。實際上,全國范圍內的天然氣產業都存在類似的問題,這大致可概括為:天然氣產量較低,導致儲采比較大;對天然氣的認識存在偏差;天然氣消費構成不合理;天然氣儲運設施落後;天然氣產業規制失當。作為21世紀我國能源接替區的新疆,油氣資源尚未真正形成資源轉換優勢,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有限。因此,加快新疆天然氣資源開發和利用,推動新疆天然氣產業一體化發展進程,延伸天然氣產業鏈,實現天然氣產業結構的升級和跨越式發展是新疆石油石化天然氣產業「十一五」規劃的重要目標。
三、推進天然氣產業發展的思路與對策
我國天然氣資源豐富。據最新資料,我國天然氣資源量為50萬億立方米,預測天然氣可采資源量為14萬億立方米,現已累積探明天然氣可采量為2.6萬億立方米。目前我國天然氣資源分布不均,天然氣資源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區、四川盆地和鄂爾多斯等地,其剩餘可采量為48%,新疆為25%,而經濟發達、用氣量集中的東部和沿海地區,剩餘可采量僅為6%。資源遠離消費市場,造成總供應量不足;隨著天然氣市場需求的高速增長,供需缺口則加大。預測2020年我國天然氣進口依存度將達34%,這不僅為穩定氣源帶來巨大的挑戰,同時也影響到國家能源安全。因此,加快天然氣產業發展已成為當務之急。
(一)加大天然氣勘探開發力度,建立國家能源安全通道。大力開發和利用天然氣,是優化我國能源結構、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新疆的發展布局應立足於整個國家發展的布局,明確自身的發展定位,突出21世紀國家重要的戰略資源接替基地地位,從國家能源戰略的高度把加大與中亞國家經濟合作的著力點放在以資源為主的深層次合作上。突出發展石油天然氣化工、重化工產業體系和礦產資源勘探開發體系,大力提高加工工業和高新技術產業水平,積極開拓中亞地區資源市場。開展以資源合作為中心的經濟合作關系,實現與中亞各國在經濟上深層次的合作,積極開拓中亞地區資源市場,不斷實現以資源合作為中心的經濟合作關系,實現雙方互惠互利,最終為我國建設能源安全大通道打下堅實基礎。
(二)形成天然氣產業的一體化發展態勢,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實現新疆天然氣產業的跨越式發展。第一,堅持天然氣產業一體化發展戰略。天然氣產業是具有上中下游一體化聯動、相互制約的顯著特點。因此,應在開發天然氣資源的同時發展下游產業,堅持上中下游同步規劃、資源開發與市場開發協調推進的原則。由於國內資源分布不均衡、產需脫節和地區經濟發展差異,決定「西氣東輸」的大流向。正如「西電東送」一樣,其共同目標是市場和利益。新疆如此大的天然氣儲量,本地區居民不可能自行完全消費,而內地特別是東北地區經濟發展迅猛,對天然氣有較大的需求。所以,新疆天然氣產業只能跳出區域限制,用管線將之長輸出疆。在輸氣管道建設中,加大培育市場、開發客戶、延伸服務,形成與輸氣能力相適應的天然氣營銷網路,將天然氣資源優勢轉化為市場優勢。第二,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新疆天然氣產業的發展一定要符合新型工業化發展的要求。要高起點、規模化,要有創新精神,以新觀念帶動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天然氣項目要採用國內外先進技術和設備進行改造,創造條件向經濟規模靠攏。同時可在疆內選擇合適的地區進行相關建設,發展深度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將新疆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目前,新疆正加緊建設獨山子克拉瑪依、烏魯木齊、吐魯番哈密、塔里木等四大石化基地,通過全力扶持地方化工龍頭企業,建設規模效益好、競爭實力強、具有持續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的現代化大型化工企業集團。同時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石油石化下游產品的開發,共同開發石油下游產品,延伸油氣加工產業鏈條,最大限度地實現資源開發利用。第三,堅持天然氣外輸和就地利用並舉的方針。
4. 天然氣發電行業有什麼可以發展的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2016-2021年中國天然氣發電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近年來,有利於天然氣消費的因素在不斷增強,而從經濟和環境的因素考慮,天然氣發電已成為天然氣利用的第一選擇。1970至2012年間,全世界天然氣發電量的年均增長率在5%以上。天然氣發電在總發電量中所佔份額從1973年的12.1%增加到了目前20%以上。
對未來天然氣發電的基本判斷是,在發電能源結構中,天然氣發電會繼續增加,到2030年,世界天然氣消費將增加到4.9萬億立方米,發電用氣在天然氣消費增加量中將佔到59%。但是增加的速度會減緩,發電用氣的年均增長率約2.3%。同時,天然氣發電投資者將面臨的風險較大。
二、中國天然氣發電行業發展現狀
(一)天然氣發電規模
我國早期的天然氣發電主要是油氣田附近自備電廠的燃氣發電,到1999年,天然氣發電裝機容量為7.2GW,分布在80多家小型的燃氣電廠,佔全國總裝機容量的2%。自2000年起,隨著電力負荷特性的變化以及兩個主導項目配套工程的實施,天然氣發電迅速發展。
集中式天然氣發電量規模
天然氣發電在我國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我國集中式天然氣發電量也不斷增加,2012年達到1053億千瓦時左右,是2008年的3倍多,同比增長20%以上。到2013年我國集中式天然氣發電量約為1102億千瓦時。
預計2015年,集中式天然氣發電裝機超過4000萬千瓦,占電源總裝機的比重約2.7%,"十二五"新增裝機超過1300萬千瓦;2020年,集中式天然氣發電裝機超過6000萬千瓦,占電源總裝機的比重約2.6%,"十三五"新增裝機超過2000萬千瓦。
5. 中國天然氣行業發展有多少增長空間
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煤制天然氣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 天然氣是存在於地下岩石儲集層中以烴為主體的混合氣體的統稱。包括油田氣、氣田氣、煤層氣、泥火山氣和生物生成氣等。主要成分為甲烷,通常佔85-95%;其次為乙烷、丙烷、丁烷等。它是優質燃料和化工原料。天然氣資源是天然氣行業發展的基礎,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天然氣生產有了很大發展。特別是「八五」以來,天然氣探明儲量快速增長,天然氣產業進入高速發展時期。
與改善能源結構的步伐相適應,未來我國天然氣發展前景十分廣闊。「十三五」期間我國將繼續提高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中所佔的比重,加速天然氣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開展「分布式能源」利用項目將成為未來五年天然氣市場發展的重點。隨著天然氣價格改革逐步到位,以及未來頁岩氣的開發利用,我國能源結構「氣化」進程將進一步加快。
6. 石油天然氣的行業發展
天然氣生產與消費強勁增長,市場前景廣闊
從2000年到2008年,我國天然氣消費強勁增長,2000年全國天然氣消費量為245億立方米,2008年達到720億立方米,平均增速率達14.4%。隨著天然氣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天然氣消費市場迅速從油氣田周邊地區向經濟發達地區擴展。在國家天然氣利用政策的引導下,消費結構也在不斷優化。
2000年以前,受輸送管道的限制,我國天然氣消費市場局限於油氣田周邊地區,天然氣利用以工業燃料和化工為主。2000年全國天然氣消費總量中,工業燃料和化工用氣佔78.3%,城市燃氣佔17.6%,燃氣發電佔4.1%。
隨著西氣東輸、陝京二線、忠武線、澀寧蘭等長輸管線的建成投產,用氣區域迅速向經濟發達的沿海市場轉移,消費結構也隨之發生變化,城市燃氣和發電用氣明顯增加,工業燃料和化工原料用氣逐步減少。
展望油氣行業未來,挑戰與機遇並存
2009年,國際金融危機將繼續擴散和蔓延,世界經濟增長繼續減速,國際原油價格可能在低位震盪,國內原油需求增速也將放緩,這對於我國油氣行業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根據國內外權威機構和經濟學家對我國經濟未來走勢的估計,我國經濟在2009年一、二季度經濟增速可能繼續走低,三季度有可能回升,四季度增速渴望加快,全年經濟增速渴望達到8%。因此,2009年我國石油需求有望繼續增長,但增速明顯回落。
從國際石油市場看,全球經濟短期內難以走出低谷,世界各大機構和權威人士普遍認為,2009年國際石油需求和價格走勢將繼續受到經濟低迷的影響,預計全年國際平均油價低於2008年。2009年3月2日前國際油價已跌到每桶40美元以下,再深幅下跌的動力減弱。
面對新形勢,國家能源局提出,2009年油氣工作的總體思路是:認真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統籌國內外兩個大局,加強戰略思維和體制創新,抓住機遇,迎接挑戰,確保國內石油繼續穩定增長、天然氣產量快速增長,進一步完善油氣供應戰略布局工作,建立健全應急安全體系。
為此,國家能源局要求,要繼續做好油氣規劃,加強政策研究和法規建設,促進體制創新和科技進步,堅持加大資源勘探力度,努力實現東部穩定,加快西部發展,確保國內原油產量穩中有升,天然氣產量快速增長。繼續把天然氣工業作為我國轉變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抓手,不斷完善天然氣管網和儲氣調峰手段,積極推進液化天然氣項目。繼續規劃建設一批重點油氣管道,推動油氣國際合作,完善儲備體系,努力構建安全、穩定、經濟、可靠的油氣供應體系。
7. 天然氣分布式能源主要在哪些產業
發展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具有重要意義
天然氣分布式能源是指以天然氣為燃料,通過冷熱電三聯供等方式實現能源的梯級利用,綜合能源利用效率在70%以上,並在負荷中心就近實現能源供應,是天然氣高效利用的重要方式。與傳統集中式供能方式相比,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具有能效高、清潔環保、安全性好、削峰填谷、經濟效益好等優點。
一、建設天然氣分布式能源是解決發展瓶頸的有效途徑
長沙市屬於能源較匱乏的城市,無油、無氣、少煤、缺電,綜合能源外調比例在80%以上。能源問題已成為困擾長沙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居高的能源對外依存度必將影響我市長遠穩定發展。我市目前正處於工業化中期的快速發展階段,市委提出的未來五年實現「三市」、「三倍」發展目標,需要持續、穩定、清潔能源的保障。大力發展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可優化天然氣利用,發揮對電網和天然氣管網的雙重削峰填谷作用,增加能源供應安全性,成為解決長沙發展瓶頸的有效途徑。
二、發展天然氣分布式能源是「兩型社會」建設的題中之義
「兩型社會」建設必須走集約化、智能化、低碳化的道路,只有推進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控制能源消費總量,降低能源消耗強度和溫室氣體排放強度,才符合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以及生態文明的要求。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系統通過技術創新和制度革新,爭取能源的最大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減少污染物的排放,實現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其發展理念與 「兩型社會」建設內在高度契合。發展天然氣分布式能源,有利於我市進一步優化生態環境,確保能源、環境、經濟三大系統的和諧發展,對推動「兩型社會」的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三、建設天然氣分布式能源是提升城市競爭力的重要砝碼
目前我市經濟總量已躍居全國省會城市第七位,但發展轉型壓力日趨顯現,如何在發展轉型期尋求突破口,搶占發展先機,很大程度上成為能否在新一輪城市競爭中取得優勝的關鍵。大力發展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產業,有助於優化能源結構,改善生態環境,進而提高城市生態環境承載力和社會發展能力,為經濟社會的強勁發展提供有效的保障。因此,從此意義上講,發展天然氣分布式能源也成為了未來城市競爭的著力點之一,為全面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增添重要砝碼。
長沙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發展開始破題
長沙現在利用節能減排國家財政政策綜合示範的機遇,通過前期調查研究論證和項目試點等工作,推動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發展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一、加強了組織領導。為加快推進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建設,我市建立了促進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產業發展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加強對項目建設的領導和統籌工作力度,初步形成了項目推進的聯動機制。
二、完善了政策體系。通過外出調研學習,結合我市實際,出台了《天然氣分布式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2012-2020)》和《長沙市促進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產業發展實施暫行辦法》,從「組織領導、機制完善、特許經營、補貼、稅收減免、財政獎勵」等方面提出了具體的可操性措施,為下階段推進項目建設提供了強力的制度保障。
三、項目建設實現突破。黃花機場分布式能源站於2013年8月實現並網發電,成為國內民航系統首個示範項目。瀏陽經開區、望城經開區兩個區域型項目已完成供熱規劃,正啟動可研編制工作。遠大小天城、科霸汽車電池和長沙新奧調度指揮中心等一批樓宇型項目也已開始施工建設。
正視問題順勢而為,努力建設分布式能源示範基地
當前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在我市迎來發展春天,但作為新生事物,在發展初期依然面臨著認識不到位、法規不完善、機制不適應、核心技術對外依賴程度高等不利因素,我市應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順勢而為,積極探索,努力建設中部地區重要的分布式能源示範基地。
一、改變傳統認知觀念。通過務實的宣傳舉措扭轉建設單位選用傳統供能模式的思維定勢,更新其認識觀念,在全社會大力鼓勵發展高效利用的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系統。發改、建設、能源等管理部門在對項目立項、設計和建設方案選用、能源評估等進行審查時,對具備使用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系統條件的新建項目,應嚴格把關,明確要求其優先採用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系統。
二、推動示範項目建設。充分利用「兩型社會」示範試驗區建設契機,加快實施重點項目工程帶動戰略,對於適宜發展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系統的項目尤其是性項目,在兼顧經濟效益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到其節能減排屬性,大力實施應用。通過示範項目的建設,掌握制約行業發展瓶頸,並進行相應的制度和管理變革,最終以點帶面,創造經驗,全面推動我市分布式能源項目跨越式發展。
三、抓好規劃落實。目前我市已出台了天然氣分布式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明確了我市未來產業發展的總體要求、基本原則、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但要把這一宏偉藍圖變為現實,關鍵在於抓好落實。各級及職能部門應充分認識到發展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的重要意義,結合實際,切實貫徹落實好《規劃》。
四、完善政策推動機制。一要搞好政策對接,及早謀劃,用好用活用足中央和省里的支持政策。二要出台本土政策。相關部門要從財稅、金融、土地、要素保障等方面出發,針對產業發展作進一步的深入研究,加大支持力度。三要抓好政策落地。各區縣(市)及工業園區、職能部門要因地制宜、量身定製本區域的配套措施,通過梳理、補充和完善,構建健全的政策體系,推動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的發展。
五、加強資金引導。要進一步集中力量、集聚資源、集合政策,引導資金等優質要素向分布式能源產業聚集。設立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專項引導資金,對重點項目、示範工程、重大成果給予引導扶持。同時,要通過政策杠桿,搭建銀企合作,深化銀企合作,加大金融對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建設項目的信貸支持,聚集資金推動分布式能源的發展。
8. 燃氣在中國的發展史
我國燃氣事業經歷人工煤氣——液化石油氣——清潔能源天然氣這三個階段。版 1949年至1980年前後,權全國建成了一批以利用焦爐氣和化肥廠釋放氣為主的城市燃氣利用工程; 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在南方沿海等經濟發達且能源缺乏的地區,開始大規模利用液化石油氣; 20世紀90年代末至21世紀初,以陝氣進京為代表的天然氣供應標志著城市燃氣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西氣東輸一線工程的竣工投產、川氣東送、西氣東輸二線工程的開工建設更是將之推向高潮,我國的城市燃氣跨入了高速發展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