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王老吉和加多寶的故事
為什麼王老吉改名叫加多寶了?只有紅罐王老吉改名為加多寶了。
紅罐王老吉是加多寶集團從「王老吉」這一商標的實際持有人——「廣葯集團」那裡租用品牌之後才銷售的。
最近合同過期,而廣葯集團不願意續租,好像還正在打官司。加多寶估計官司應該得輸,所以提前換包裝,「去王老吉化」,為以後推出自家「加多寶」品牌涼茶做好准備。
廣葯集團有自己的王老吉,是綠盒裝的那種。還記得廣葯在自家沖泡裝涼茶的電視廣告末尾總要苦口婆心地嘮叨一句「王老吉,還有盒裝!」說的就是這一種。
兩種王老吉的配方好像是一樣的,因為王老吉的配方在香港也有傳人,加多寶是在香港拿的配方,然後在大陸租用的品牌。
一、相識:王老吉的歷史-加多寶的過去 並不遙遠的歷史和一樣不長的過去——
王老吉涼茶由王澤邦始創於清道光八年,至今已有184年歷史。在動盪的社會中幾經周折依然維持著經營。1949年之後,王老吉涼茶分成了兩支:一支被收歸國有,後更名為「羊城葯業」,隸屬於廣葯集團。另一支由王氏後人帶到了香港,經營王老吉香港及海外業務,即「香港王老吉國際」,1993年,王氏後人王健儀出任該公司執行董事。
她們從哪裡來-原來是這樣——
按理說,王老吉分家後隸屬不同主人,本應互不相干,怎又牽扯出這么大一樁品牌訴訟案件?這要從一名東莞籍商人陳鴻道說起。
陳鴻道是一名活躍於粵港兩地的貿易批發商,1995年,有意在內地經營涼茶產業的他與王氏後人王健儀進行了接觸,並獲得紅罐裝王老吉涼茶的配方。然而,王氏後人僅擁有香港及海外的商標所有權,欲在內地經營王老吉涼茶飲料的陳鴻道,便轉而與廣州羊城葯業尋求合作。
1997年2月13日,廣州羊城葯業王老吉食品飲料分公司(王老吉葯業股份有限公司前身)與陳鴻道的香港鴻道集團有限公司簽訂了商標許可使用合同,合同規定鴻道集團自1997年取得「王老吉」商標生產銷售紅色紙包裝及紅色鐵罐裝涼茶飲料的獨家使用權,合同有效期至2011年12月31日止,有效期為15年,後雙方又於2001年續簽合同,有效期共計20年。為了王老吉涼茶的發展,鴻道集團投資成立了香港加多寶(廣東)股份公司,由香港王老吉集團提供配方,經廣州王老吉葯業特許在中國內地獨家生產,專門負責「紅罐」王老吉涼茶的生產和銷售,加多寶集團在內地先後設立了四個加工廠,把廣葯集團授權的王老吉涼茶品牌運作的風生水起。
二、聯姻:加多寶的推動,王老吉的品牌之路 相擁的里程很精彩——
從1997年廣葯集團將紅罐王老吉商標授權給鴻道集團後,加多寶就開始了對王老吉品牌的苦心經營,然而在2002年以前,王老吉涼茶只是一個區域品牌,銷售業績連續數年維持在1億元左右,無法走出廣東和浙南一帶。為此,陳鴻道聘請成美公司對「王老吉」進行了重新定位——明確了紅罐王老吉是在「飲料」行業中競爭,競爭對手應是其他飲料;品牌定位為「預防上火的飲料」,獨特的價值在於——喝紅罐王老吉能預防上火。
加多寶對王老吉的重新的定位,為王老吉涼茶走向全國掃清了障礙。此後幾年間,加多寶集團投資十多億元,強化廣告宣傳,擴建生產基地,拓寬銷售渠道,甚至拍攝了一部講述王老吉涼茶創始人行醫的電視劇《嶺南葯俠》。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捐款1億元的高調慈善,更是讓王老吉聲名大振,最終奠定了紅罐王老吉在中國飲料品牌中的地位。公開數據顯示,加多寶集團2002年銷售額還不及2億元,2003年銷售額竄升至6億元,2007年飆升至50多億,2008年高達140億元,2011年已達到160億元。藉助王老吉品牌的巨大號召力,廣葯集團也順勢於2005年推出了綠色盒裝王老吉,由此,市面上出現了兩個「王老吉」。
借紅罐王老吉的東風之力,綠盒王老吉年銷售額也從2004年的8000萬,迅速升至2011年的近20億元。2006年二者同時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據北京名牌資產評估公司評估,王老吉品牌價值已達1080.15億元,成為中國第一品牌。可以說,兩家公司的親密合作,讓一個有著近180年悠久歷史的百年老字型大小重又風生水起。
行走的路程有故事——
甚至到這里,加多寶與廣葯大體上還是「共贏」的。然而此一時彼一時,眼看著「寄養出去的兒子」名利雙收,王老吉涼茶已培育了一個成熟的市場,廣葯集團不免著急眼紅了。隨著王老吉品牌在市場上高歌猛進勢頭不減,從2008年起,加多寶和廣葯集團雙方在「王老吉」商標使用費和商標使用年限上,開始出現雜音。
這要先從2002和2003年雙方簽訂的兩份脆弱的補充協議說起。1997年,廣葯集團與香港鴻道集團簽訂了商標許可使用合同,約定香港鴻道集團對「王老吉」商標的租賃期限至2010年。2002年至2003年期間,時任廣葯集團總經理的李益民又與加多寶簽訂了「王老吉」商標租賃期限延長合同,在兩份補充協議中同意加多寶對「王老吉」商標租借期限延長至2013年和202年。
在這兩份補充協議簽訂之後不久,一手促成此事的李益民即被調查出在收受加多寶300萬港幣賄賂,案發後以受賄罪被判處無期徒刑。廣葯集團據此認定,王老吉商標被李益民「嚴重賤租」了:公開資料顯示,從2000年到2010年,紅罐王老吉已從2億的銷售額增加到了160億元,而同期加多寶給廣葯的年商標使用費僅從450萬元增加到506萬元,即便到2020年也只有537萬元。而加多寶集團一手將王老吉撫育壯大,覺得功勞苦勞都是自己的,在這一點上,當然也不願意輕易給廣葯集團這個「生父」太多退讓。於是,這場爭奪歷時兩年而不休可以說,這成了二者「婚變」的直接導火線。
三、婚變:「吉祥寶寶」紅綠之爭 王老吉-加多寶寶婚變起因——
2010年11月10日,廣葯集團在「中國知識產權高峰論壇暨廣葯集團王老吉大健康產業發展規劃」新聞發布會上,正式對外宣稱廣葯集團旗下王老吉品牌價值已達1080億元,成為目前中國評估價值最高的品牌。而作為將王老吉打造成國際品牌的最大功臣,紅罐王老吉的生產商加多寶集團,竟然被排斥於該新聞發布會之外,並對廣葯集團的「大健康產業」計劃一無所知,其憤怒自是可想而知。須知,王老吉之所以達到千億的品牌價值,最大的功勞應是香港加多寶集團,正是依賴他們多年的苦心經營與卓越眼光,王老吉才屢屢創造中國飲料產業的新高度。現在瓜熟蒂落,廣葯卻要做摘瓜人?可想而知,加多寶當然不會答應。
誰動了誰的乳酪——
然而,如果僅僅是因為廣葯眼紅王老吉的高歌之勢和品牌價值,或許還不足以使二者走向決裂。加多寶集團從長遠發展考慮,本可以在剩下的數年內適當提高商標的使用費,努力與廣葯集團實現諒解,爭取獲得更久的商標授權,在維護與提升王老吉品牌的基礎上實現雙方利益的最大化,為何最終卻走向決裂呢?就在雙方為品牌使用權而互相博弈的時候,廣葯的一項舉措,促使了加多寶作出「去王老吉化」的決心。2011年11月起,廣葯集團宣布開始實施「大健康產業戰略」,具體舉措包括:在全球范圍內公開招募新合作夥伴,共享「王老吉」品牌資源,把「王老吉」品牌向葯酒、葯妝、保健品、食品、運動器械等多個領域擴張,計劃到2015年將王老吉品牌下屬產品的銷量提升到500億元。
消息傳出,加多寶立刻指責廣葯集團「缺乏商業倫理」。加多寶的不滿可以理解,畢竟如今「王老吉」的價值,是加多寶一手經營的,而廣葯的「大健康計劃」不僅有坐收漁利之嫌,更無形中稀釋了加多寶紅罐裝王老吉的品牌價值——這是加多寶無論如何都不願接受的。
2012年5月12日,廣州葯業發布公告稱,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簡稱「貿仲」)已裁決,廣葯集團與加多寶母公司鴻道集團簽訂的商標使用補充協議無效,加多寶將停止使用王老吉商標。至此,這場曠日持久的中國第一商標案終於落幕,一手締造了王老吉神話的加多寶,不得不接受這個「為他人作嫁衣裳」的結局。
最終傷害了誰——
這場爭斗,看似以廣葯奪回「王老吉」品牌使用權大獲全勝為結局,然而,果真如此嗎?從過去的經營模式來看,加多寶負責紅罐王老吉的品牌運營與產品營銷,廣葯負責綠盒王老吉及其他涼茶的品牌延伸與市場銷售,兩家公司聯而不爭,相輔相成,不斷提升著王老吉的品牌力量。現在雙方走向決裂,且廣葯在紅罐王老吉的生產經營、品牌運作等方面經驗欠缺,不僅導致了王老吉的品牌的生硬解體,而且大大損害王老吉的品牌美譽度,王老吉的品牌可謂前途未卜。即使已有加多寶苦心經營多年的市場,離開加多寶,回到廣葯集團懷抱的王老吉還能火多久?現在下定論,還為時過早。
而對於痛失王老吉的結果,加多寶早有預料,並自2011年年底開始,就開始了「去王老吉化」:先是在王老吉紅罐包裝的一面上加大「加多寶」的字樣,然後從2012年3月起,在電視廣告宣傳上不再使用和「王老吉」相關的文字,取而代之以「加多寶出品」的字樣,廣告語也從以前的「怕上火喝王老吉」變更為「正宗涼茶,加多寶出品」。加多寶品牌管理部副總經理王月貴更表示:「到目前為止,商標之爭對銷售沒有影響。更換新包裝後部分消費者短期內可能有認知上的模糊,但相信很快就會改觀,2012年我們的銷售增長目標仍然不低於30%。」現在,在互聯網、電視、地鐵等媒體,隨處可見加多寶集團的廣告。據稱僅2012年4月,加多寶集團投入的廣告費用就有4億元之多。對外加強宣傳之外,為預防人才流失,加多寶集團還在內部進行了員工加薪等動作。
更重要的是,所謂「哀兵必勝」,有著國際化品牌運作經驗的加多寶,在大打同情牌的同時,強勢推出「正宗涼茶,加多寶出品」,勢必會成為王老吉品牌的最大競爭者。據一項調查數據,64%的人表示今後會選擇購買加多寶涼茶。此外,2011年達利園旗下的「和其正」靠瓶裝包裝生生從加多寶手中搶佔了一席之地,對他們來說,「王老吉」之爭是一次難得的上位機會。隨著「廣葯版」王老吉涼茶6月上市,涼茶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且趨向同質化,王老吉面對的挑戰可想而知。
四、離別:走自己的路 吉祥寶寶單飛燕——
收回的王老吉商標,廣葯集團也早有設想。廣葯集團在「十二五」規劃中,明確地提出要發展「大健康產業」的戰略,其中的主要策略之一就是將王老吉品牌向葯酒、葯妝、保健品、食品、運動器械等多個領域擴張。
2012年5月28日,廣葯集團在廣州召開發布會,宣布授權全資子公司廣州王老吉大健康產業有限公司運營王老吉涼茶,不僅如此,未來王老吉品牌將向保健品、食品和葯妝等多個領域延伸,5年內銷售目標300億元。6月3日,廣葯版紅罐王老吉在北京高調亮相。
2012年6月3日,創始於1828年的涼茶始祖王老吉將迎來歷史性飛躍:新裝紅罐王老吉在世界八大奇跡之一、中華民族標志性建築中國長城上首次震撼亮相。廣葯集團在八達嶺水關長城上舉行了規模空前的「紅耀中國、吉慶共享」紅罐王老吉新裝上市盛典,並公開發表《長城宣言》,誓將王老吉打造成世界品牌。長城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涼茶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作為民族第一品牌,涼茶始祖王老吉的傳承者,廣葯集團王老吉大健康產業有限公司將以一個目標、三條路徑、六大戰略的「136」發展方略,把王老吉從民族品牌打造成世界品牌。在王老吉發展184年的征途上,是消費者用愛砌成了第一品牌的力量長城,是供應、生產、流通、終端等環節的合作夥伴用心砌出了第一品牌的價值長城。
去哪裡?聽市場的聲音——
廣葯集團的經營思路,是把王老吉品牌進行品牌和種類的延伸,並已經授權其他企業生產王老吉牌綠豆湯、龜苓膏和絞股藍茶等。據相關預測,王老吉的銷量短期內應當不會明顯走低,甚至還可能有一定的上升空間,除了加多寶對產品推廣的慣性效應外,還有大部分消費者的品牌識別度和忠誠度在。而經銷商也可能會因認可王老吉品牌而繼續跟進產品。但從長遠角度來看,市場雲波詭譎,環環相扣,任何一個環節存在短板,都可能是致命的。廣葯必須有清晰的思路和規劃來影響市場,而不是守著原有的千億品牌價值坐吃山空。
五、冥想:我們看到的 要找什麼?
王老吉之爭之所以受到各界人士如此多的關注和討論,其主要原因,是大家對這個千億價值的品牌抱有深刻的關切,擔心它未來的發展和命運。畢竟歷史上,飲料大品牌隕落的例子不勝枚舉:健力寶、樂百氏、太子奶等等。如今,王老吉易主的事實已不容更改,我們需要思考的是:廣葯集團如何才能繼續保持和增值「王老吉」這個優質的、有深厚積累的千億品牌資產?
原來如此,聽品牌的呼喚——
品牌雖然沒有市場生命周期,但競爭者品牌逼近、部分消費者偏好的變化,消費者改變對該企業的信任等原因,都會導致市場份額的下降,品牌影響力的降低。在加多寶大打悲情牌並強勢推出自有品牌的情況下,消費者基於感性觀念,很容易轉而成為加多寶的支持者。王老吉如何保持原有消費者對該品牌的忠誠度,是極大的挑戰。真正的較量是爭奪消費者的較量。加多寶需要時間做消費者遷移工作,廣葯盡快推出,才能最大限度留住消費者。
加多寶不管下多大功夫,也不可能在短短幾個月甚至1年內做好消費者培育工作,更不可能在全國數十萬家終端都派駐促銷員,一旦廣葯的紅罐王老吉上市,消費者不是自然遷移到加多寶上去,而更大的概率是延續購買習慣。只有做過市場的人,才真正理解品牌的巨大力量,品牌是發動機,渠道是跟著品牌走的。
其次,品牌建設不是一日之功,它由整個企業的各項因素合力而成,如企業文化、產品質量、渠道建設、市場運作等,不是哪個單一因素所能承載的。廣葯王老吉在運作涼茶的市場經驗、渠道積累、團隊素質等方面來講,想必是不及一手締造了品牌神話的加多寶的。即便廣葯正在大力招募快消人才,市場的調整、團隊的磨合也需要一定的時間,而這段時間對品牌影響力的損耗,也是不容小覷的問題。
再者,廣葯正在推行王老吉品牌的延伸,已授權其他企業進行新產品的生產推廣。但如何保證這些合作企業能夠有意願、有能力精心保護王老吉的品牌價值,也是難上加難的問題。如果有一家合作企業失信於消費者,對這個品牌來說,都是莫大的傷害。
最後,「王老吉」從一顆弱苗成為今天的參天大樹是加多寶對其苦心經營、精心澆灌的結果,我們可以從加多寶一直專注涼茶市場,抨擊廣葯的多元化規劃中感受到,加多寶對這個品牌是多麼珍視和呵護。而廣葯出於利益原因橫刀奪「愛」,很難說對這個品牌有足夠的理解和深刻的情感。一個缺少理解和情感傾注的品牌,如何能在消費者心中引起共鳴?
廣葯在這場爭奪戰中,已經失去了為商的「信」與「義」,如果不能深刻重視以上這些問題,「王老吉」這個千億品牌的枯萎,極有可能成為事實。廣葯和加多寶是生死賽跑,誰慢誰被動。
是這樣——奧古特專家的思考
兩家公司過去的成功是聯姻合作的結果。針對加多寶的成功是基於產品品質、渠道多樣、市場運作系統、團隊組織體系和與產品相得益彰的品牌關聯。針對王老吉的品牌成功是基於品牌定位,核心訴求,無形資產的累積。這些當然離不開全程營銷系統的支持。雖然王老吉的品牌價值被評估為1080億,但廣葯要明白,商標無形價值判斷有這樣幾個標准:
1、品牌代表的品類越少,品牌價值越高,可口可樂就是最好的例子。
2、品牌在行業中的地位排名越靠前,品牌價值越高,加多寶的涼茶行業老大,但廣葯涼茶就不一定了。
3、品牌對渠道的掌控越強,品牌價值就越高,加多寶有成熟的團隊和有力的渠道掌控力,這是廣葯缺失的部分。
可以說,一個品牌的價值並不是簡單的知名度,完整的品牌價值是擁有品脾的企業綜合實力的體現,對於快消品企業而言,其中的品類和渠道掌控更是核心要素。我們可以這么認為,「王老吉」品牌在加多寶手上時,可以被評估為1080億,但落到了廣葯手中,品牌價值必定大打折扣,就好像當年的旭日升,在強盛的時候品牌價值可以達幾十億,可一旦失去了行業地位和渠道掌控,到被匯源收購的時候,僅價值1千多萬,貶值之大可以想見。目前一個千億價值的品牌,在呼喚強有力的支撐。這需要廣葯集團有前瞻的眼光和智慧。首先,必須建設新文化機制;構建完全市場化系統;打造高績效團隊;把握與拓寬渠道網路。其次,努力開拓國際市場。最後還要不斷活化品牌,鞏固利基市場。具體有如下四點:
第一、留住原有消費者。如今人們想起王老吉,會想起那句「怕上火,喝王老吉」這樣簡單又朗朗上口的廣告詞,更會想起「要捐就捐一個億(義),要喝就喝王老吉」的企業團隊,在民族多難之時慷慨解囊的豪舉。廣葯只有用更強有力、更獨到的品牌運作,才能得到原有消費者的價值認同,維系他們對品牌的忠誠度;
第二、明確的企業文化和高效的企業運作模式聚集人才。企業的發展依賴於企業文化,企業的效率取決於企業的運作模式。廣葯作為一個「國」字型大小企業,在制度和模式上很難說有何優勢,必須有魄力和決心祛除弊病,提高企業的運作效率,為品牌價值的維系和提升爭取時間;
第三、深刻理解品牌,並賦予品牌以新的文化內涵和獨特個性。品牌有了個性,才能將其與市場上的同質產品區別開來,引起消費者的強烈共鳴;只有向品牌注入了文化內涵,才能使品牌具有持續的生命力。同時,品牌文化能使企業和品牌之間形成血脈相連的關系。企業員工理解了品牌,便會對品牌產生更多的責任感和榮譽感。因此,廣葯必須基於對產品和品牌理解的基礎上,以滿足消費者心理為導向,賦予王老吉品牌以新的意義;
第四、開拓國際市場,作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涼茶,不僅是重要的飲料品類,還具有獨特的中國文化底蘊。現在,紅罐王老吉涼茶已經開始遠銷東南亞、歐美市場。未來實施國際市場本土化人才戰略。
最後沒人敢肯定廣葯集團一定不能很好地維護和經營收回的「王老吉」品牌。但可以肯定的是,以加多寶企業多年來對品牌建設的不遺餘力和豐富經驗,想再造一個品牌神話也並非難事。只是需要得法的品牌塑造和時間成本。作為咨詢人的我們永遠保持客觀、公正和理性。不偏頗那方觀點。故而這里我們依然會給加多寶企業提出建議:首先要高度重視企業文化建設,推進企業文化核心要素的優化,以貫通品牌文化,在此基礎上塑造品牌、傳播品牌、管理品牌……。
誠然,到底是渠道重要還是品牌重要。類似這樣問題多年來奧古特專家的回答一如既往。市場競爭是個綜合的體系化事情,哪個重要呢?在企業長期發展中其實都很重要,只是在市場競爭中企業面臨時空階段的變數側重不同而已。試想一個沒有品牌組織團隊、沒有渠道網路、沒有營銷體系,那麼品牌就只能是個理想願景了。
一個沒有產業鏈價值提升的大型企業,那麼面臨市場競爭也只能擁有一個弱勢而缺乏溢價的品牌。回到這場企業婚變的事例,我們看到這場品牌爭奪戰已然拉開帷幕,而真正地較量才剛剛開始。這里建議兩家企業主認真了解下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良性競爭的成功經驗。會帶來諸多思考和啟示,同樣可借鑒的地方也很多。
讓我們繼續仔細觀察,再認真思考……
⑵ 互聯網+醫療會產生什麼樣的積極影響
從網上掛號,到眼下各種依託移動互聯網的健康監測、健康管理APP,再到開辦顛覆傳統診療模式的雲醫院……移動醫療在「互聯網+」的熱潮下蓬勃興起,不斷跑馬圈地。
「互聯網+」無疑是今年全國兩會最熱門的話題。而政府工作報告顯示,將繼續推進醫葯衛生等領域改革,基層醫改、醫保支付改革、公立醫院改革、社會辦醫等依然是改革的重點,這為「互聯網+醫療」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當醫療遇上互聯網,究竟會發生什麼?在「互聯網+」勁吹的東風下,這一行業又將帶來哪些變革?
發展迅速
在北京,不少雙層公交車上都能見到「春雨醫生,值得信賴的私人醫生」這樣的廣告詞。目前,這種平台化「醫生」正在紛紛冒出。
互聯網巨頭更是紛紛看好移動醫療。阿里巴巴在移動醫療的布局主要是「未來醫院」和「醫葯O2O」,前者以支付寶為核心優化診療服務,後者以葯品銷售為主;騰訊在移動醫療方面布局也不遜色,不僅攜手醫葯公司開發微信醫葯O2O「葯急送」功能,還陸續開通了微信訂閱號「好葯師健康資訊」和微信服務號「好葯師」;網路則與301醫院展開合作,宣稱將共同建設手機端和PC端兩款互聯網產品,並同步推出在線智能問診系統以及多終端自助服務系統。
此外,對於健康醫療產業的長期看好,使得諸多上市葯企——海南海葯、延華智能等也搶灘互聯網醫療。
易觀國際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互聯網醫療市場整體規模約為113.9億元,其中移動醫療達到30.1億元,佔比達到26.4%;預計2017年中國互聯網醫療市場整體規模將達到365.3億元,移動醫療將突破200億元,佔比達到55%。
對此,有專家解讀說,中國人口老齡化造成醫療需求的急劇增長和醫療資源供給嚴重短缺,成為互聯網醫療的本質推動力。供需缺口為互聯網健康市場帶來機遇,而互聯網和大數據的高速發展,為互聯網醫療的發展提供了必要條件。
據了解,目前移動醫療市場主要包括三大陣營:隨移動醫療浪潮崛起的新興企業、傳統醫療信息化和設備廠商,以及互聯網巨頭。
⑶ 健康中國里戰略,什麼是重中之重
。會議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上海師范大學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上海華夏社會發展研究院共同主辦。相關領導、專家、學者及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人民廣播電台、北京日報、經濟日報、第一財經日報、中國日報、中國社科報、社科網、健康報、新華網、人民網、中新網等媒體參加了會議。
「人人享有健康、一切為了健康」
健康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也是衡量一個民族昌盛和一個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也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追求。聯合國於1986年11月21日,在加拿大渥太華舉行世界第一屆健康促進大會並發表了《渥太華憲章》,提出了健康促進是促使人們提高維護和改善他們自身健康的過程,為達到身體、精神健康和社會良好適應的完美狀態,每個人或人群必須有能力去認識和實現這些願望,滿足需求以及改變或處理環境。因此,應將健康僅僅看作是日常生活的資源而不是生活的目的。健康是一種積極的概念,強調健康是社會和個人的資源,也可看作是體力表現。因此,健康的必要條件:健康的基本條件和資源是和平、住房、教育、食品、經濟收入、穩定的生態。其口號是「以期2000年和更長時間達到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的目標。」
時隔30年的今天即2016年11月21日,在中國上海召開了第九屆全球健康促進大會,來自120餘個國家的衛生部長和市長及國際組織負責人出席了大會,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和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陳馮富珍分別出席開幕式並致辭。大會通過了《2030可持續發展中的健康促進上海宣言》,全球123個城市的市長就協同推進健康與城市可持續發展達成《健康城市上海共識》。《上海共識》充分認識到健康與城市可持續發展相輔相成、密不可分,也認識到健康和福祉是聯合國2030發展議程和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核心,呼籲世界上所有的城市,不論大小、貧富,積極參與健康城市建設,為健康做出積極的政治決策,並承諾朝著共同的目標努力——建設我們能力所及的最健康城市。《上海宣言》重申,健康作為一項普遍權利,是日常生活的基本資源,是所有國家共享的社會目標和政治優先策略。第九屆全球健康促進大會的口號是「人人享有健康、一切為了健康。」呼籲不同部門、不同治理層面、以及私營部門和民間組織一起,加大對健康促進的政治保證和財政投資,加快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是「健康中國2030」的戰略主題
2012年,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發布了《「健康中國2020」戰略研究報告》,經過長期努力,我們不僅顯著提高了人民健康水平,而且開辟了一條符合我國國情的衛生與健康發展道路。「健康中國」一詞是在2015年11月,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時首次正式進入黨的文件並上升為國家戰略。2016年8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通過《「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這是十八大以來,繼「法治中國」戰略之後的又一大國家戰略。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提出: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是今後15年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行動綱領。2016年8月19日,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建設健康環境、發展健康產業為重點,加快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打下堅實健康基礎。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的奮斗目標:到2020年,主要健康指標居於中高收入國家前列;到2030年,主要健康指標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到2050年,建成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相適應的健康國家。2030年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9歲。居民健康素養水平提高到2020年的20%和2030年的30%。《「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還提出了新目標: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從2015年的3.6億人增加到2030年的5.3億人;到2030年,基本建成縣鄉村三級公共體育設施網路,人均體育場地面積不低於2.3平方米,在城鎮社區實現15分鍾健身圈全覆蓋。為此,中央這一系列的行
⑷ 於泓坤教授什麼時間被評為中國科學家論壇中國大健康產業科技先鋒人物
據中國科學家論壇官網顯示,是2019年9月份舉辦的第十六屆中國科學家論壇,被評為中國科學家論壇中國大健康產業科技先鋒人物。
⑸ 現在開什麼店比較好
現在開飯店,餐館,小吃店比較好。我的家鄉位於蘇北的一個小縣城裡,這么回多年來我發現生意經久不衰答的,並且越開越紅火的店就是餐飲業。
其次就是創新,就像政治里學過的,要可持續發展,發展的方法是什麼就是創新,你不是傳統老店的話,想要留住顧客的方式就是要創新,不斷去學習嘗試新的口味,肯得基積累了那麼多客源它還在創新呢。選擇好的地段,吸引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