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發展中國的晶元產業
在一個智能信息化的時代,晶元早已超過石油,成為每年進口最多的物資,年進口額超過2000億美元。我國國產晶元行業一直未能有所發展,制約其發展的主要因素有三個方面:即資本匱乏、技術壁壘和專業人才匱乏。晶元產業投資周期長、風險大,同時產業不斷升級需要大量資金持續投入。據了解,有公司在晶元上的研發投入、研發費用是其利潤的兩倍,因此,巨額的研發資金投入難以持續,加上各自為陣的產業投資格局,都致使國產晶元研究難以走遠。
有觀點稱,中國晶元必產生於民企。前瞻產業研究院並不反對這個觀點,但也難以完全贊同。事實上,晶元產業已經是一國製造業和科技實力的象徵,甚至可以說,晶元產業已經成為一個國家級的戰略產業,其發展與產業鏈布局,必然需要一個整體的戰略思維。顯然,個別企業單打獨斗難以勝任,一哄而上也無法解決問題。
2. 電子元器件的行業產業鏈是怎麼樣的哪些是上游的產業,哪些是中游的產業,哪些是下游的產業
最上游 硅礦 => 提純單晶硅,多晶硅 =>半導體工廠 硅晶片 ,晶圓廠 => 封裝內廠 封裝成IC =>IC代理商 一般倉庫在 新加坡,容台灣,香港 => 終端客戶 製作成電子產品 => 消費者手中 =>電子廢品 回收 => 回收提純 一部分成原材料 ,一部分成廢品,一部分再次回到市場
3. 美國的半導體產業鏈布局完整哪些方面處於主導地位呢
美國並未刻意進行半導體產業鏈布局,而是有領導廠商包括各大自主IDM品牌, 經過六十多年以來,應用商業模式的推動全球夥伴合作,才能處於主導地位。
4. 請問產業鏈中的上、中、下游分別指什麼
根據微笑曲線理論,上游往往是利潤相對豐厚、競爭緩和的行業,原因是上游往往掌握著某種資源,或掌握核心技術,有較高的進入壁壘的行業,因此許多投資者都偏愛上遊行業的股票。
下游產業指處在整個產業鏈的末端,加工原材料和零部件,製造成品和從事生產,服務的行業。產業要形成競爭優勢,就不能缺少世界一流的供應商,也不能缺少上下游產業的密切合作關系
煤炭的下遊行業是發電業。
(4)晶元行業產業鏈擴展閱讀:
產業關系
與下游產業關系
在大行業類別裡面,上游企業是相對下游企業而言的,指處於行業生產和業務的初始階段的企業和廠家,這些廠家主要生產下游企業所必需的原材料和初級產品等的廠商。下游企業主要是對原材料進行深加工和改性處理,並將原材料轉化為生產和生活中的實際產品。
可以說,上游企業和下游企業是相互依存的。沒有上游企業提供的原材料,下游企業猶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若沒有下游企業生產製品投入市場,上游企業的材料也將英雄無用武之地。所以,各個行業的上游企業和下游企業都應該同甘共苦、互助互盈、共同生存發展。
5. 為何中國沒有像英特爾、高通這樣的公司晶元行業怎麼了
剛站起來學會走路,都開始質疑為啥沒別人跑的快了。高科技的積累不像武俠小說裡面撿一本秘笈就能修成絕世高手,人家是一代代人才一個個專利累積起來的,想趕上哪那麼容易。
我們古代是推崇學而優則仕的,在傳統中,學子的最終最正當的追求就是為官。雖然也有一些人推崇出世的理想,大抵是政治抱負無法實現之後的退而求其次的路子。對一般人來說,當官才能光宗耀祖。職場深受影響,從職業上來說,管理比較輕視規則,導致管理崗決定權過大,比較隨意。最後導致如果職場上不轉管理,一方面被其他人嘲笑,另外一方面受制於人。而一些好的開發都轉管理了會怎麼樣呢?開發本來就是要積累的,現在干不到十年要麼轉管理,要麼因為職場被歧視退出去自己搞創業或者別的事,這技術水平又怎麼能高得起來呢?
其實在最初上套可能是不得不做的事情,沒有那樣的社會基礎作支撐,可是我們在他們規則中所參與構建的越多,可能越難打破這個套,這是很現實的問題。到了如今,不得不打破的時候,我們走了那麼遠,這一定很難,所以這應該是我們在不斷提出科技自立的原因。還有一個現實難度可能是體量的問題了,有些標準是要統一,規則是要自己參與制定,技術和市場可能都是話語權的重要來源。技術還有很長的路,技術之路攀登上去之後,市場還又會很遠。
6. 請問半導體的產業鏈都包括哪些產業越具體越好。大連英特爾工廠做得是產業鏈上的哪一部分。
半導體產業鏈:
最前段:
Design House:根據市場應用,開發自己的晶元產品。主要是運用設計軟體,將晶元功能定義好。
IP Vendor:為Design House提供一些免費或付費IP(指那些預先設計好的可以復用的電路模塊)
前段(也是大連Intel扮演的角色):
Fab:將Design House的設計導入工廠加工(對晶圓wafer加工,每片Wafer上有成百上千個有效單元)。
包括Mask製作(有些工廠外包給Mask House);晶圓加工(包括黃光區,薄膜區,蝕刻區,擴散區);晶圓可接受度檢查(WAT Test)後出廠
後端:封裝測試廠
將晶圓Wafer上的有效單元切割封裝檢驗後出廠(晶元成品)
7. 製造業產業鏈是怎樣的
產業鏈的實質就是不同產業的企業之間的關聯,而這種產業關聯的實質則是各產業中企業之間的供給與需求的關系。
1.上游產業
在整個產業鏈的開始端,主要是提供原材料和零部件製造和生產的行業。
(1)利潤比較豐富並且競爭相對緩和的一個行業
(2)掌握著某種資源或掌握核心技術
(3)有較高的進入壁壘的行業
2.下游產業
在整個產業鏈的末端,主要是加工原材料和零部件,製造成品和從事生產,服務的行業。
(1)產品形成競爭優勢更加依賴上游供應商
(2)直接面向消費者,關注消費者的需求
(3)關注品牌、渠道以及整個行業的成長性
在討論循環經濟等問題的時候,就會出現相對於上游和下游產業之間的一個「中游產業」的概念。
3.中游產業
主要是中間工業品,如裝備製造的一些核心零部件,鍋爐的核心部件燃燒器,電腦的核心部件CPU晶元,這些都屬於產業鏈中間的位置,屬於中間工業品。
(1)對宏觀經濟比較敏感
(2)受原材料價格漲跌和下游需求的影響起伏較大
(3)有機會構建產業鏈影響力
目前,製造業由生產向服務轉型是一種普遍的趨勢,所以我們的注意力不僅僅是局限在生產製造方面,也需要如下圖「產業微笑曲線」所表明的,逐步向高附加值的營銷品牌上靠攏,把一些優質的、差異化的服務打造成產品的一部分,比如說整體的解決方案就是把產品和服務打包,這樣對比客戶分開購買或自己組裝就降低了很多成本,從而創造最高價值。
8. 一條晶元產業鏈要用多少錢
晶元的製造屬於總資產產業。從上游的硅提純到矽片製作,再到光刻,清洗,切割,封裝測試,一路下來,一條90nm製程的產品線投入至少需要3000億元C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