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葡萄酒的發展歷程
古代的波斯是古文明發源地之一。多數歷史學家都認為波斯可能是世界上最早釀造葡萄酒的國家。
隨著古代的戰爭和商業活動,葡萄酒釀造的方法傳遍了以色列、敘利亞、小亞細亞阿拉伯國家。由於阿拉伯國家信奉伊斯蘭教,而伊斯蘭教提倡禁酒律,因而阿拉伯國家的釀酒行業日漸衰萎,幾乎被禁絕了。後來葡萄酒釀造的方法從波斯、埃及傳到希臘 、羅馬、高盧(即法國)。然後,葡萄酒的釀造技術和消費習慣由希臘、義大利和法國傳到歐洲各國。由於歐洲人信奉基督教,基督教徒把麵包和葡萄酒稱為上帝的肉和血,把葡萄酒視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飲料酒,所以葡萄酒在歐洲國家就發展起來,因此法國、義大利、西班牙成為當今世界葡萄酒的「湖泊」,歐洲國家也是當今世界人均消費葡萄酒最多的國家。歐洲國家葡萄酒的產量,佔世界葡萄酒總產量的80%以上。此外還有一說為葡萄酒起源於希臘,在此就不贅述了。
傳說古代有一位波斯國王,愛吃葡萄,曾將葡萄壓緊保藏在一個大陶罐里,標著「有毒」,防人偷吃。等到數天以後,國王妻妾群中有一個妃子對生活發生了厭倦,擅自飲用了標明「有毒」的陶罐內的葡萄釀成的飲料,滋味非常美好,非但沒結束自己的生命,反而異常興奮,這個妃子又對生活充滿了信心。她盛了一杯專門呈送給國王,國王飲後也十分欣賞。自此以後,國王頒布了命令,專門收藏成熟的葡萄,壓緊盛在容器內進行發酵,以便得到葡萄酒。 國際葡萄與葡萄酒組織(OIV)是葡萄和以葡萄為基礎的產品領域里的政府間科技組織,它根據1924年11月29日建立國際葡萄酒組織的國際協議而創立。根據成員國的決定,國際葡萄酒組織從1958年4月起使用「國際葡萄與葡萄酒組織」這個名稱。
OIV有47個成員國:摩爾多瓦、阿爾及利亞、阿根廷、澳大利亞、奧地利、比利時、玻利維亞、巴西、保加利亞、智利、克羅埃西亞、塞普勒斯、捷克共和國、丹麥、芬蘭、法國、喬治亞、德國、希臘、匈牙利、以色列、義大利、黎巴嫩、盧森堡、馬爾他、馬其頓、墨西哥、摩爾多瓦、摩洛哥、荷蘭、紐西蘭、挪威、秘魯、葡萄牙、羅馬尼亞、俄羅斯聯邦、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南非、西班牙、瑞典、瑞士、突尼西亞、土耳其、英國、烏克蘭、烏拉圭、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
OIV還包括以下觀察員(國家):愛爾蘭;地區或省:魁北克(加拿大) 一九一五年,張弼士率領「中國實業考察團」赴美國考察,適逢舊金山各界盛會,慶祝巴拿馬運河開通,舉辦國際商品大賽。張就把隨身攜帶的「可雅白蘭地」、「玫瑰香紅葡萄酒」、「瓊瑤漿」等送去展覽和評比,均獲得優勝。後來,「可雅白蘭地」改為「金獎白蘭地」,一直沿用。
《史記·大宛列傳》:西漢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張騫奉漢武帝之命,出使西域,看到「宛左右以葡萄為酒,富人藏酒萬余石,久者數十歲不敗」。隨後,「漢使取其實來,於是天子始種苜蓿、蒲陶,肥澆地……」可知西漢中期,中原地區的農民已得知葡萄可以釀酒,並將歐亞種葡萄引進中原了。他們在引進葡萄的同時,還招來了釀酒藝人,自西漢始,中國有了西方製法的葡萄酒人。三國時期的魏文帝曹丕說過:「且說葡萄,醉酒宿醒。掩露而食;甘而不捐,脆而不辭,冷而不寒,味長汁多,除煩解渴。又釀以為酒,甘於曲糜,善醉而易醒……」,這已對葡萄和葡萄酒的特性認識得非常清楚了。只是葡萄酒僅限於在貴族中飲用,平民百姓是絕無此口福的。
唐朝貞觀十四年(公元640年),唐太宗 命交河道行軍大總管侯君集率兵平定高昌。高昌歷來盛產葡萄,在南北朝時,就向梁朝進貢葡萄。《班府元龜 卷970》記載「及破高昌收馬乳蒲桃,實於苑中種之,並得其酒法,帝自損益造酒成,凡有八色,芳辛酷烈,既頒賜群臣,京師始識其味」。即唐朝破了高昌國後,收集到馬乳葡萄放到院中,並且得到了釀酒的技術,唐太宗把技術資料作了修改後釀出了芳香酷烈的葡萄酒,和大臣們共同品嘗。這是史書第一次明確記載內地用西域傳來的方法釀造葡萄酒的檔案,長安城東至曲江一帶,俱有胡姬侍酒之肆,出售西域特產葡萄酒。
⑵ 誰有 紅酒行業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發展,居民收入水平持續提高,加上政府促進內需政策的實施,促使國民未來消費能力和消費信心得到提振,有效刺激我國居民對葡萄酒的消費需求。
同時,國家產業政策支持、葡萄酒行業發展勢頭良好,推動我國葡萄酒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前瞻產業研究院《互聯網對中國葡萄酒行業的機遇挑戰與應對策略專項咨詢報告》數據顯示:2012年底,我國規模以上葡萄酒企業(指年銷售額在2000萬元以上的企業)的葡萄酒產量達到138.16萬千升,平均每五年翻一番,近十年的復合增長率為16.98%,近五年的復合增長率為15.75%;規模以上葡萄酒生產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從47.68億元升至438.46億元,增長了8.19
倍。2013年,由於消費市場的改變以及進口葡萄酒持續沖擊的影響,我國葡萄酒行業景氣度下滑,產量降至117.8萬千升,規模以上葡萄酒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降至408.17億元。2014年,行業發展狀況稍有回暖,規模以上葡萄酒生產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為420.57億元,較上年上升3.04%,產量下降了1.44%至116.1萬千升。到2014年底,全國規模以上葡萄酒生產企業達到217家。
我國葡萄酒需求快速增長的利好發展勢頭吸引外國葡萄酒不斷進入中國,給國內品牌葡萄酒生產企業帶來較大沖擊。2008年以來,我國葡萄酒進口量一直保持較快增長,進口量和進口金額分別以年均24%和31%的增長率逐年增長至2012年4.26億升和25.73億美元的水平。2013年的中國進口葡萄酒總量為4.06億升,同比下降4.65%,進口葡萄酒總額為
23.98億美元,較2012年下降6.83%。2014年中國進口葡萄酒數量基本持平,全年進口葡萄酒4.09億升,同比增長0.87%,進口葡萄酒總額為22.13億美元,同比下降7.69%,進口葡萄酒對櫃內市場仍有一定沖擊。
2006年以來,國內葡萄酒行業的利潤率總體保持上升態勢,主要原因為在葡萄酒市場需求旺盛的態勢下,葡萄酒產品銷售價穩步上升,基本抵消了包裝成本及其他費用上升帶來的影響。2008年金融危機發生後,行業的利潤率出現了短期波動,但2011年恢復到歷史最好水平。2012年,我國葡萄酒行業利潤率出現下滑,主要是由於進口葡萄酒的不斷增加給國內葡萄酒企業帶來較大沖擊:至2013年,國內葡萄酒消費市場出現變化,高檔葡萄酒銷售下滑較大,加之進口葡萄酒對國產葡萄酒市場的持續性沖擊,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行業利潤率水平。2014年的行業數據顯示,葡萄酒行業在消費結構和進口酒的沖擊下利潤率進一步下滑。
一、未來三到五年中國葡萄酒市場將會出現高速增長
中國幾千年的文明史,沒有哪個時代離開過酒,「無酒不成宴,無酒不歡」,這雖然更多說的是白酒,但是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的飲酒習慣也在發生著悄然變化,這種變化我們身邊隨處可見,那些還在酒桌上拼殺白酒的幾乎都是60、70一代人,40、50一代身體已經不能再允許太多折騰了,而80、90後是改革開放後成長起來的新一代,他們的飲酒習慣明顯不同於他們的父輩了:什麼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淺添一添,那種被動的飲酒方式在他們身上已經不易見到了,取而代之的是更生活化、更自由地飲酒了。
未來3到5年,80後一代將逐漸成為社會的主流,這一代人對葡萄酒的喜愛將遠超過白酒,因為80、90年一代的消費習慣變化,未來白酒市場將有一大部分會被葡萄酒所取代。
近年來無論是國內外葡萄酒企業,還是葡萄酒知識傳播培訓機構都在積極地推廣葡萄酒知識。幾年前這些還都是少數精英階層才可涉及的,葡萄酒也被認為是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奢侈品,可也就是幾年時間我們再看,很多葡萄酒培訓已經深入到二線城市,而且葡萄酒市場推廣更是已經深入到三線城市,浙江、福建等沿海省份甚至已經到鄉鎮一級市場。葡萄酒知識的普及度也越來越高,葡萄酒在中國老百姓心中已不再那麼神秘和高不可攀,在未來3到5年內相信葡萄酒知識在中國會越來越普及。
互聯網、微博、微信等新媒體這幾年在中國迅猛發展,她們所帶來的影響力中國老百姓已經切身體會到,新媒體不但帶來了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更推動了傳統商業模式的變革。新媒體是新時尚,葡萄酒是時尚品,所以當葡萄酒遇上新媒體,必將掀起行業波瀾。也買酒、酒美網等新媒體與葡萄酒的結合,已經徹底終結了葡萄酒行業的暴利時代;微信等的快捷分享讓無數菜鳥都變成小半個專家。這些新媒體毫無疑問未來幾年仍將會高速發展,這將會在很大程度上為中國葡萄酒市場發展推波助瀾。
行業內統計,中國葡萄酒目前僅300億左右的市場總量,相對於白酒數千億市場來說目前還只是「小兄弟」,但是隨著人們消費習慣的改變,加之葡萄酒知識的普及以及新媒體的推波助瀾,我們相信未來3到5年中國葡萄酒必將會高速增長,甚至會出現暴發性增長。
二、國產葡萄酒行業的三大難關
中國葡萄酒市場簡單來看可分為國產酒與進口酒,未來到底誰更有機會搭上中國葡萄酒市場高速增長的「動車」呢?
國產葡萄酒目前主要是張裕、長城、王朝這三大品牌,也就是傳統定位認為的行業第一陣營,第二陣營目前也就威龍、華東等,第三陣營主要是一此地方性品牌,如雲南紅、漢森、通天、皇軒、怡園莫高等。實際上中國葡萄酒行業發展是比較畸形的,國產葡萄酒行業明顯的三大現象是:一、第一陣營體制受限;二、第二陣營後勁不足;三、第三陣營難以突破。
深入分析三大現象背後是國產葡萄酒行業存在的三大問題,這三大問題在未來3到5年仍將是制約國產葡萄酒發展的三大難關。
難關一:體制關。國內一線酒企,無論是白酒還是葡萄酒,大多還是國有體制或受國有體制的影響。國產葡萄酒企業最明顯的就是王朝,應該來說,王朝真正是中國葡萄酒品牌的代表,但是因為體制受限,這些年來幾乎沒有發展,南部的改革剛見成效又被體制的框架活活拖死;再說說長城吧,中糧兼並後幾經折騰仍然沒有走出誤區;發展相對好一些應屬張裕了,改制給其帶來了發展的澎湃動力,但第一陣營如果僅此一家發展仍然不變改變行業的大格局。
難關二:底蘊關。中國白酒文化歷經幾千年傳承,源源不斷,底蘊深厚,所以才能支撐其品牌的高附加值。而相對於白酒,現代意義上的葡萄酒在中國真正發展也才30餘年,盡管這些年來業界有人在談中國西部也有幾千載的葡萄酒史,但那終歸也只是在業界談談而已,歷史的斷檔是無法去修復的。相比歐洲幾千年葡萄酒發展史,我們的葡萄酒明顯存在文化底蘊上的不足,正是因為這一重要原因影響了國產葡萄酒品牌附加值的提升,這一點是中國葡萄酒最難以突破的一關。從當前國產葡萄酒行業現狀來看,行業本身還難以形成合力(這部分內容另撰文研討)來引導國民對於國產葡萄酒價值的進一步認知。實際上業內都知道2011年在北京舉辦的一場盲品比賽中,來自寧夏產區的葡萄酒擊敗了法國波爾多名庄酒,再現1976年那場經典的美法葡萄酒大賽之盛況,這足夠說明了中國葡萄酒這些年來所取得的發展,可這些信息也僅在行業內流傳。筆者從事一線國產葡萄酒營銷推廣多年,常遇到消費者對於國產葡萄酒的不認同,初遇時十分懊惱,理性分析後也淡定多了。這一難關的突破需要國產酒品牌形成合力,特別是第一、二陣營的合力引導,可現實是只有張裕一家在極力吶喊,王朝、長城都還深陷在自身的泥潭中苦苦掙扎,而威龍卻主打「有機」概念自立門戶了。所以這一關將是未來3到5年內國產葡萄酒難以跨越的最大障礙。
難關三:價值意識關。國產食品這幾年不斷被曝光的陰暗面在葡萄酒行業也存在,2011年央視曝光了河北昌黎一帶的假酒事件,2012年張裕的葯殘門事件沸沸揚揚,山東煙台一代至今仍然能大量提供所謂的「超低價原酒」。國內食品行業從業者的行業自律仍然令人擔憂,這是從加工業方面來說的。另一方面國內市場競爭的無序性也導致渠道商一再壓縮采購成本,迫使製造企業一再壓低製造成本,乃至以次充好,造成惡性循環。這兩方面的問題歸結起來都是行業從業者的價值意識和道德意識缺失,這一問題的解決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實現的,所以未來3到5年也將會成為影響國產葡萄酒發展的一大難關。
三、進口酒市場潛力巨大
我們分析了國產葡萄酒因為三大難關不易跨越,未來3到5年難以取得突破性進展,但是中國葡萄酒市場高速增長已是必然,所以進口酒巿場機會巨大,這種機會也源自於進口酒自身的幾大優勢:一是中國老百姓還是認為進口品牌文化底蘊相對深厚,特別是舊世界地區的品牌,葡萄酒行內有句話:老外是看酒喝酒,咱中國人更多是看人喝酒,意思說的是中國人特有的「面子」文化,喝進口酒比喝國產酒更有面子;二是相比國產酒,進口酒的品類更豐富,消費者可選擇性更強,先不去說葡萄酒新、舊世界共有多少產區,每個產區又有多少種自己的特色產品,舉個簡單的例子,目前在國產酒中幾乎就沒有優秀的起泡酒,而起泡酒卻深受年輕一代喜愛,那咋辦?於是乎世界各地琳琅滿目的起泡酒紛紛搶灘登陸;三是相對於國產酒,進口酒市場價格不透明,更有利於保持渠道利潤,這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這三方面歸結到一點來看還是因為國產酒行業自身的發展受限,服裝行業就是明顯的例子,十到十五年前,中國市場的中高價位服裝幾乎都是洋品牌,可隨著中國服裝業的快速發展,現在我們身上幾乎都是福建、廣東等地產的民族品牌。國產葡萄酒行業如果能擺脫限制,高速發展,那未來巿場格局完全不一樣。
⑶ 紅酒的行業發展情況
2011年中國葡萄酒銷量趕超英國,成為全球第五大葡萄酒消費國。大陸和香港地區葡萄酒消費量上升21.5%。就消費額來看,三年內,中國葡萄酒將超過英國,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葡萄酒消費國。從品種來看,中國人一邊倒地傾向於紅酒:他們消費的葡萄酒當中有90%都是紅酒。由於這種偏好的存在,中國的紅酒消費數量排到了世界第五。中國紅酒市場零售規模為600億-700億元,到2013年將超過900億元。不過,考慮到每年數量龐大的水貨,中國紅酒市場規模實際已經超過1000億元,5年後有望翻一番,達到2000億元。可以預見的是,未來中國葡萄酒市場將實現從百億級向千億級的時代跨越,打造具有鮮明特色的優質產品成為葡萄酒企業面臨的挑戰。未來中國葡萄酒市場將呈現出產區資源全球化、葡萄酒文化本土化、消費高端化三大趨勢。
⑷ 寫葡萄酒的現狀及發展趨勢的目的及意義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人開始追求更高品質的生活。而葡萄酒作為一種聚會上常用具有面子的象徵,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青睞。所以市場前景很廣闊。
⑸ 中國葡萄酒產業的發展現狀目前我國主要的葡萄酒產區有哪些
中國葡萄酒十大產區:
一.通化產區 由於天氣寒冷,主要種植抗寒性強的山葡萄(V.amurensis),其中有些年份採摘到的長白山野生山葡萄僅有350-450噸.
主要品牌:通化酒廠,長白山酒廠
二.渤海灣產區 受海洋的影響,氣候變化穩定,熱量豐富,雨量適中,土壤適宜,自然條件優越,是我國優秀的釀酒葡萄產地.主要品種有:霞多麗,貴人香,赤霞珠,品麗珠,蛇龍珠,梅樂,佳麗釀和白玉霓等.渤海灣產區的葡萄酒佔到中國葡萄酒產量的2/3.
主要品牌:華東酒庄,郎格斯酒庄,張裕卡斯特,王朝,華夏長城,長城金色庄園
三.懷涿盆地產區 氣溫適中,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雨量偏少,十分適宜龍眼,牛奶葡萄的生長.近十年推廣赤霞珠,梅樂等品種已成功.
主要品牌:中法庄園,紅葉酒庄,容辰酒庄,德尚酒庄,張裕愛斐堡,沙城長城庄園
四.清徐產地 大都分布在山坡梯田上,海拔多為800-900米,光照充足,雨量適中,氣候溫和,土壤肥沃,多礫石,十分適宜葡萄的生長.
主要品牌:怡園酒庄
五.銀川產區 氣候乾燥,晝夜溫差大,光照充足,土壤含礫石,未開墾,土質原始,適宜葡萄的生長,是目前西北地區較大的葡萄產區,現已新建了王泉營,廣夏,民化,御馬4家大規模的葡萄酒企業.
六.甘肅武威產區 近年來梅樂,黑皮諾,霞多麗等品種已大面積推廣.據說產區的葡萄酒是西北地區的佼佼者.
主要品牌:莫高,祁連,國風,皇台,蘇武山
七.新疆吐魯番產區 這里歷來是我國無核白葡萄生產基地.現在這里成功試種了赤霞珠,梅樂,品麗珠,歌海娜,西拉等品種.葡萄糖度較高,酸度相對較低,適於釀制具有西域特色的甜型葡萄酒.
主要品牌:鄉都
八.新疆石河子產區 1997年在這里創建的新天葡萄酒公司,葡萄園面積達15萬畝.這里氣候溫和,降水適中,土壤富含礦物質,葡萄品質好,無污染.主要品種有:龍眼,牛奶,赤霞珠,梅樂,霞多麗,黑皮諾等.一些抗病性差的優良白色品種如索味濃,雷司令等及早中熟紅色釀酒品種在該地區有較大的發展前途.
九.雲南彌勒產區 這是我國最具特色的新興的葡萄酒產區,它是我國緯度最低(北緯25度);海拔最高(1500米),氣候最多樣化,土壤最紅,酸度最高,紅葡萄顏色最深,歐美雜種釀酒葡萄--玫瑰蜜種植最多的一個特殊產區.主要品種有:玫瑰蜜,赤霞珠,梅樂
主要品牌:雲南紅,香格里拉
十.黃河故道產區 近年來幾家葡萄酒廠新開發的葡萄基地,通過引進赤霞珠等晚熟品種和改良栽培技術,基本控制了病害的流行,提高了葡萄的品質.
⑹ 葡萄酒的現狀及發展前景.論文.
從近期市場來看,葡萄酒「平民化」趨勢明顯,而低端葡萄酒銷量也確實增長明顯,市場需求可挖掘空間較大。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進口葡萄酒商考慮中低端葡萄酒將是把握市場趨勢的明智之舉。
國內中高端葡萄酒主要進口自法國。2012年法國進口葡萄酒進口總量達137767千升,從主要口岸進口情況來看:經深圳口岸自歐盟進口葡萄酒占同期口岸葡萄酒進口總量的80%,而自法國進口占自歐盟進口總量的79.9%;廣東口岸自法國進口葡萄酒占同期廣東口岸葡萄酒進口總量的52.6%;上海海關關區自法國進口葡萄酒占同期關區葡萄酒進口總量的56.4%。
然而,《2013-2017年進口葡萄酒流通與投資市場深度調研與運營模式分析報告》顯示,法國葡萄酒價格相對較高,而且,2012年,法國由於氣象災害而使釀酒葡萄產量大跌,是過去十年中產量最低的一年;2013年,法國波爾多春季氣候不利,夏季遭遇冰雹、風暴,今年葡萄產量繼續下滑。一般的葡萄酒從採摘葡萄到葡萄酒上市大概要2-3年,因此,未來幾年法國葡萄酒將因為供貨短缺和庫存不足而價格繼續攀升,明顯將難以打破當前市場低迷的困局。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西班牙葡萄酒將乘機打開市場局面,鋪平進口葡萄酒「平民化」的道路。
今年的上半年,中國從西班牙進口的葡萄酒量上漲40.3%,達到了近159萬公升,已成為中國第三大葡萄酒進口國。西班牙葡萄酒價格相對便宜,適合當前國內需求趨勢。而且,今年西班牙葡萄迎來大豐收,因此,可以推測未來兩三年內葡萄酒產量將繼續上升,價格預期比較穩定。加上西班牙對中國的葡萄酒出口占其葡萄酒出口總量的比重還不到5%,面對這么大的市場,西班牙葡萄酒商也希望能更多地關注中國市場。
因此,中國迎來「平民」葡萄酒的時代,為了獲得穩定的供貨和低廉的價格,從西班牙進口葡萄酒不失為進口葡萄酒商峰迴路轉的良機。
⑺ 想從事紅酒行業發展 需要做好哪些方面
隨著紅酒市場在國內的不斷發展,消費者對於紅酒的認識,不是停留在十專幾年前的那種屬狀態,互聯網的發展,信息也越來越透明化,現在很難在靠低成本獲取高利潤,那麼現在該怎麼做好紅酒市場呢?
1、選好品牌是關鍵
現在想做好紅酒行業,關鍵就是選擇一個好的品牌,專注於紅酒行業深度發展的。不建議選擇成本低的,像國內的品牌紅酒長城,就是走低價市場的代表,現在也被母公司收購了。而拉菲、奔富雖然知名度很高,但是賺取的利潤很低,也不太推薦。
2、文化知識
想做好紅酒代理,已經不可跟以往相談並論了,現在需要了解許多的葡萄酒知識,學習葡萄酒的種植釀造,各個釀酒地區的風土等等。同時還要對外傳遞一種時尚、有趣、輕松的理念。
3、政策貨源支持
選擇代理紅酒,那肯定是以賺取利潤為主。要對企業、品牌、產品都要了解清楚,包括專業支持、策劃支持等,能夠提供完善服務的紅酒品牌招商合作,才能夠更好地在激烈的紅酒市場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的有效辦法。
紅酒既是一門生意,也是一門學問,絕不是只言片語就可以解釋清楚的。
⑻ 如何助推銀川葡萄酒產業發展
一、招募真正高端的人才
目前現狀調查的十幾家家酒庄中現有的人才大多不具備以下特點: (1) 在專業中學術並不扎實, 具有國際化目光,並在團隊中協同合作的能力; (2) 科技創新才幹精通, 較為明白全球的相關技術發展; (3) 擅長經營管理, 具有品牌創新和深入發展的能力; (4) 信息提取能力強, 學習引用高端技術與廣告力強, 有帶頭的能力; 從而得出缺少真正人才的不會影響局部地區的酒庄的長久發展, 而且會影響整個寧夏地區葡萄酒產業的發展。目前調查的12家能反映出的問題就是無論是總體還是局部都很缺乏真正有效的人才, 當下銀川地區開始大量招募高端人才已面向全國,開出相當的福利待遇來支持新新卻較為龐大的葡萄酒產業。
⑼ 寧夏葡萄酒產業是什麼發展模式
寧夏葡萄產業正在按照建設百萬畝葡萄文化長廊的規劃,以「小酒庄、大產業」的發展模式,持續健康發展,目前紅寺堡月牙紅葡萄酒蠻知名的。
⑽ 葡萄酒市場未來的發展方向如何
總體形式打好抄,但目前市場魚襲龍混雜,且沒有相關的行業規范約束,混亂局勢
現在紅酒銷售模式基本分:
* 傳統營銷運營模式(如:富隆、駿德、建發、ASC、保樂力加等)
* 電子商務運營模式(如:酒美、也買酒、品尚紅酒、紅酒客等)
* 保稅區交易模式
* 供應鏈運營模式
* 聯盟組織酒業推廣模式
這個市場在近兩年會進行行業洗牌,特別以葡萄酒網路運營模式最為明顯
未來紅酒的銷售模式必然是O2O的最新模式,盡管團購並沒有給O2O帶好頭,但可以讓人們看到O2O的巨大威力,未來紅酒市場肯定會逐漸明朗,銷售量也和現在一樣,逐年以超過30%以上的水準提升,目前大多數公司的銷售業績基本上都是每年以2-3倍速度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