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現狀

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現狀

發布時間:2020-12-01 19:49:28

① 體育場館行業市場發展現狀以及未來市場發展前景分析(精)

體育場館服務行業總產出與增加值增長較快 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進一步凸顯

根據國家統計局制定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與代碼》(GB/T
4754-2017),體育場館行業是指可供觀賞比賽的場館和專供運動員訓練用的場地的管理活動。體育場館業作為體育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發展體育競賽表演業、健身娛樂業和體育培訓業的重要基礎和物質依託,在體育產業的發展進程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7年,國家體育場館服務行業總產出與增加值分別為1338.5億元與678.2億元。



——以上數據來源及分析均來自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體育場館行業運營模式與發展前景分析報告》。

② 體育產業管理的就業前景 給個具體回答

北體是全國最好的體育學校,但是現在體有行業在中國並非朝陽專業,給你點資料,參考一下吧,希望對你有幫助--

我國體育經濟學研究的九個熱點

作者: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 鮑明曉

一、體育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近年來,國內學者在研究體育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時大多認為,「九五」期間在宏觀經濟出現通貨緊縮,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不旺的經濟環境中,體育消費持續火爆,體育市場日漸繁榮,整個體育產業的規模、結構、質量和效益都有了快速的提高。體育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提升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體育產業是國民經濟中最具活力的新增長點

當今,體育產業已經成為西方主要發達國家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並大有成為支柱產業之勢。我國盡管沒有體育產業產值的官方統計數據,但群眾對健身娛樂、競技觀賞和體育用品的消費需求愈來愈旺,不同所有制的各類經濟法人紛紛投資體育產業,產業規模迅速擴大,在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方面發揮作用,並表現出極大的增長潛力。

2.體育產業在優化產業結構,帶動其他行業發展方面的作用開始顯現

我國體育產業的快速形成和發展,不僅拓展了第三產業的領域,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第三產業的增加值,起到了優化產業結構的作用。同時,體育產業是一個上游產業,它既能帶動和促進第二產業中的一些相關行業的發展,也能帶動和促進第三產業中一部分行業的快速發展,所以,對整個國民經濟總量擴張和結構改善都有一定作用。

3.體育產業在吸納社會就業方面有獨特作用

國家經濟是否真正有了發展,除了要看GDP能否保持持續增長外,還要看就業率的高低。同樣,判斷一項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除了要看這項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還要看這項產業在吸納社會就業方面作用的大小。我國體育產業盡管還處在起步階段,但是在體育產業發展較好的地區,這項產業在吸納社會就業方面起到的獨特作用,已被政府和社會所關注。

4.體育產業是提高國民素質和生活質量的重要行業在知識經濟初現端倪,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的背景下,國民經濟的增長越來越依靠國民素質的提高。體育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地位的提升,除了表現在它對經濟總量、結構和就業三個方面的獨特作用外,還表現在它是提高國民素質和生活質量的重要行業。

二、體育產業能否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一項產業要成為國民經濟新增長點至少應符合三個條件:一是不在傳統行業之列,或雖屬傳統行業但以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較低;二是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已經成為全社會新的消費熱點,投資者踴躍,產業規模迅速擴大;三是能帶動整個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升級,並能拉動一系列相關產業的發展。從理論上講,體育產業具有成為國民經濟新增長點的潛質。

三、體育市場分類、發展重點路徑選擇的研究

體育市場分類有多種標准。從邏輯關繫上看,消費決定市場。體育消費有體育物質產品的消費和體育服務產品的消費兩類,體育市場由此也可以分為體育物質產品市場和體育服務產品市場兩類,其中後者又可以細分為7種市場,即健身娛樂市場、競賽表演市場、體育中介市場、體育旅遊市場、體育媒體市場、體育博彩市場、體育保險市場。

關於我國體育市場發展的重點,目前國內學者普遍認為應把體育用品市場、健身娛樂市場、競賽表演市場和體育中介市場作為重點。在體育市場發展路徑選擇上,則認為應堅持以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地區為先導、以經濟快速發展的城市帶為重點,走以城市帶動農村的發展道路。

四、體育消費研究

近年來國內學者在體育消費問題的研究方面除做了一些區域性的實證研究之外,重點探討了我國的體育消費能否在近期有一個較快的增長。持否定意見的學者認為,體育消費近期不會有較快增長,主要理由有三點:一是當前我國經濟增速減慢,失業率上升,體育消費不可能出現繁榮的態勢。二是從發展階段上看,我國處在工業化加速時期,經濟增長主要依靠工業的拉動,依靠製造業發展。三是從恩格爾系數上看,我國目前還處於從溫飽向小康過渡時期。持肯定意見的學者認為,我國體育消費近期會有一個較快的增長,主要理由有三方面:一是中國的人均GNP估計過低。通過比較,中國目前消費結構相當於3000美元的水平,處於這一收入水平的社會,體育消費應該是旺盛的。二是中國目前的消費水平,城鄉間和地域間的差距較大。三是隨著工業化進程的不斷加速,城市化水平越來越高,第三產業所佔的比重將越來越大,體育消費拓展的空間和發展速度也會隨之加大。兩種觀點都有一個共同的前提,即需求結構的變化會帶動消費結構和產業結構的變化,體育消費是順應我國社會消費結構變化規律的、有增長潛力的服務性消費。

五、體育經紀人制度研究

體育經紀人制度的研究主要反映在兩個方面:一是國家體育總局政策法規司通過重點委管課題立項資助開展了發展我國體育經紀人的對策研究。該研究較為系統地評價了歐美體育經紀人制度及其管理特點,調查了我國體育經紀人的現狀,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發展我國體育經紀人的政策建議。二是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經濟司會同國家工商局開展《體育經紀人管理辦法》的立法調研工作,擬訂了《體育經紀人管理辦法》草案,並在北京、廣東、上海、江蘇進行體育經紀人培養、資格認證的試點工作,並將頒布《體育經紀人管理辦法》。

六、加入WTO對我國體育產業的影響

目前主流看法是,「入世」對中國體育產業的影響主要在體育用品業、健身娛樂業和體育中介三個領域。我國體育用品業是一個出口很大的行業,1998年通過海關直接出口的體育用品達45.98億美元,其中僅足、籃、排三大球的出口就達8011萬美元。從有利的一面看,「入世」後,進口配額將會被取消,其他貿易壁壘也將被打破,給我們的體育用品企業全力拓展海外市場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入世」給國內體育用品企業帶來的挑戰主要是:國際著名的體育用品公司將會在更大的規模上進軍中國市場。它們會利用多種投資方式,大舉實行品牌替代,控股控市,把更多的國內體育企業納入它們全球化經營戰略。應對這一挑戰,國內體育用品業必須走大資本、大市場發展道路。優勢企業一方面要通過資本市場進行兼並、收購、聯合、重組,擴充資本,組建企業集團;另一方面要切實轉變企業的經營機制,增加企業的研發投入,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搶占高檔體育用品市場,並利用國內企業對國內市場和消費者心理熟悉的優勢,進一步拓展中低檔體育用品市場。

健身娛樂業在我國剛剛起步,但發展迅速、前景看好。加入WTO後,服務貿易的全球化進程會進一步加快,發達國家跨國經營的健身娛樂公司也會進軍中國市場。這些大公司擁有資本、經營方面的雙重優勢,一旦它們進入中國市場,國內規模小、經營水平低的同類企業將很難與之抗衡。

體育中介像IMG和ISL這樣的世界著名跨國體育經紀公司已經在我國立足,並形成一定的壟斷。「入世」以後,體育中介市場上的競爭將更加激烈。雖然國外體育經紀公司進入中國市場,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國賽事的商業價值,有利於體育無形資產的深度開發,但是,一旦市場被完全壟斷,我們就會受制於人,甚至喪失部分項目的自主發展權。

七、體育無形資產的開發

近年來,國內學者圍繞體育無形資產開發做了多方面的研究,一是對體育無形資產內涵和外延進行了初步界定。大多數學者認為,所謂體育無形資產是指存在於體育運動中具有體育特質、受特定主體控制的,不具有實物形態,能持續地為所有者和經營者帶來經濟效益的資產。二是對體育無形資產的分類進行了初步的探討,對體育無形資產的特徵進行了歸納,對國有體育無形資產擁有權進行了界定。三是對體育贊助、體育活動的電視轉播權、大型賽事無形資產開發等問題進行了一系列的實證研究。

八、體育產業統計指標體系的研究

缺乏體育產業統計指標體系是制約體育經濟學學科發展的瓶頸,目前,已有北京、上海、江蘇、浙江開展了這方面的研究,初步的研究成果已經在本地區體育產業統計中應用,但是,鑒於在體育產業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上認識不統一,現有的成果尚難在全國應用。

九、體育俱樂部問題研究

政協全國委員會教科文衛體委員會連續兩年就體育俱樂部問題作了專題研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發展我國體育俱樂部的對策和建議。同時部分學者還分別就體育俱樂部的分類、國外體育俱樂部的現狀及發展趨勢、我國足球、乒乓球等項目職業體育俱樂部的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及職業體育俱樂部的產權界定、投資和融資等問題進行了專門研究。這些研究成果為建立和完善有中國特色的體育俱樂部製做了必要的理論准備。

③ 2019中國體育消費產業的現狀及發展趨勢如何

從中國體育產業發展看,不斷增長和參加鍛煉的人群促使體育消費市場規模穩步增長,預計到2020年中國體育消費市場將達到1.5萬億元。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體育用品和相關產品製造總產出占據體育產業總產出的61.4%,超過一半的體育產業產出由體育用品和相關產品製造帶動。中國體育消費新型業態發展迅猛。場館服務、體育培訓、體育賽事總體規模不斷擴大,「體育+」工程促進體育與傳統旅遊、文化產業的跨界融合都開始成為體育消費的新興發力點。

中國體育消費市場穩步增長,未來增長空間大

2015-2017年,中國體育消費市場穩步增長。國家發改委數據顯示,預計2020年中國體育消費市場將達到1.5萬億元。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未來隨著中國居民人均體育消費支出的不斷增加,體育消費市場將有更大增長空間。

以上內容節選自艾媒咨詢發布的《2019全球及中國體育消費產業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④ 大眾健身發展現狀

大眾健身發展現狀是非常不錯的,也現在很多人都在做廣場舞意,做一些健身的,還有一些練太極拳的種種戀愛。健身的是非常多的

⑤ 體育產業在中國國民經濟中,它到底處於一個什麼地位

現在體育行業在國民經濟中屬於第三產業,占經濟的10分之一,屬於正在發展的經濟支柱。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改革,人們更加註重精神娛樂、體育娛樂、健身 方面的發展,使得體育產業的快速發展成為一種必然趨勢。但就我國現在的體育管理制度、人才結構已遠遠不能滿足快速發展中的體育產業需求。

中國是製造業大國,裝備佔比高也很正常,當下的問題是如何提高運動裝備製造業水平,變成『製造』大國。記者在福建走訪特步和361度,兩家企業均有研發實驗室,當地企業方面人士,技術近年有不斷的提升,但相對Nike、阿迪這樣的國際品牌還是有很大的投入差距。

⑥ 研究體育產業的目的是什麼

研究目的是:釐清當前國內外體育產業發展現狀,對目前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狀況作國際比較,並在此基礎上提出「十一五」期間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戰略構想,為編制「十一五」體育事業規劃,提供科學翔實的基礎數據和理論基礎。為此,本研究重點就當前國內外體育產業發展現狀、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國際比較以及「十一五」我國體育產業發展戰略的構想三個方面的內容作系統分析。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結論有:
1 國外體育產業發展模式的類型
國外體育產業發展模式,大體上可以分為市場主導型和政府參與型兩類。市場主導型是指體育產業發展的源動力來自市場主體自身對商業利潤的追求以及不同市場主體間相互競爭所產生的壓力和動力。原發的市場經濟國家大多採用這種模式,以美國、英國最為典型。政府參與型是相對於市場主導型而言的,它是指政府對本國體育產業的發展設定目標,並且利用多種手段引導、調控和規范體育市場主體的組建和運作。從目前的情況看,後發的市場經濟國家一般都走政府參與型的路,以日本、韓國、法國最為典型。
2 國外體育產業發展的特點
目前,國外體育產業發展大體上有這幾方面特點:一是國外體育產業,尤其是西方發達國家體育產業已經成為本國國民經濟的新增長點。二是國外體育產業普遍是一個復合型結構,既包括與體育相關的物質產品的生產和經營,也包括體育服務產品的生產和經營。三是各國體育產業的發展重點有所側重、有所區別。四是體育產業中的法人治理結構日臻完善。五是體育中介機構在帶動體育產業發展中的作用愈來愈突出。
3 國外體育產業發展給我們的啟示
國外體育產業發展給我們的啟示是:第一,從培育國民經濟新增長點的高度,來整體規劃我國體育產業發展戰略。第二,我國是體育產業的後發國家,走政府主導型的發展道路是一個有利的選擇。第三,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堅定不移地實施梯度發展戰略。第四,要下決心調整目前非國有體育的發展方針,採取措施,鼓勵和引導非國有主體,在更大、更廣的范圍內參與體育資源的配置。
4 根據13個省市體育產業統計調查的基礎數據,結合2001年全國各省市人均GDP、第三產業佔GDP的比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城鎮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的文化娛樂消費支出四個相關參數,本研究初步估算2001年我國體育產業增加值約500億元左右,占當年GDP的比重約0.5%。
5 當前我國體育產業發展在結構上呈現四個方面的顯著特徵:(1)在地域上呈現顯著的東強西弱的特點;(2)在行業內部結構上,體育服務業的發展水平明顯滯後於體育用品業的發展水平;(3)在所有制結構上,非公有制經濟佔主導地位;(4)在體育經營項目上,大眾普及型的運動項目是主體。
6 從國際比較的視角看,我國體育產業在體育國內生產總值、體育消費水平、體育產業吸納就業能力以及體育企業競爭力四個方面與西方發達國家都有較大的差距,這也直接或間接地反映了當前我國體育產業整體上還處在起步階段,但同時也預示著我國體育產業蘊藏著巨大的開發潛力。
7 從國際比較的角度看,當前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優勢主要表現為有利的宏觀經濟環境、重大的歷史機遇、豐富的體育資源、迅速增長的體育需求和勞動力的成本價格優勢等方面。劣勢主要表現為體育市場實踐主體觀念滯後,現行體育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的不適應,體育商務人才匱乏,市場集中度低,缺乏有實力的明星企業。
8 「十一五」期間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總體思路
以中國加入WTO和北京承辦2008年奧運會為契機,以引導和激勵大眾體育消費為出發點,以提高體育企業整體的質量和效益、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為中心,以建立統一、規范的體育市場系統為目標,依靠深化體育體制改革和實施體育商務人才培養戰略,把拓展國內體育市場與開拓國際體育市場有機結合起來,走規模、結構、質量和效益協調發展的創新之路。同時力求做到堅持擴大市場規模與提高市場質量並重,堅持改革與發展相統一,堅持組建大型體育企業與發展中小型體育企業相結合,堅持啟動國內體育消費需求與拓展國際體育市場的統一,堅持體育用品業和體育服務業的協調發展
9 「十一五」期間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目標
「十一五」期間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目標是初步建成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符合當代體育運動發展規律和現代娛樂業發展規律的,門類齊全、結構合理、規范發展的體育產業體系。體育產業增加值在2001年500億元的基礎上番一翻,達到1000億元左右,居民體育消費在日常生活消費中所佔的比例明顯提高,努力把體育產業建設成為我國文化娛樂業中最具國際競爭力的行業,充分發揮體育產業在涵養稅源、帶動就業、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經濟增長方面重要作用。具體發展目標有:(1)基本建立以政府管理為主導,以行業協會組織自律性管理為基礎的復合型體育產業行業管理模式;(2)初步建立比較完善的體育市場體系,並與其他市場體系相銜接,形成能有效反映市場供求狀況的價格和競爭機制;(3)基本形成國有體育企業與非國有體育企業協調發展的格局;(4)基本形成相互促進、特色互補的區域體育產業協調發展格局;(5)顯著提高我國體育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10 我國屬於體育產業的後發國家,體育產業現有的規模和水平,國民的收入水平及體育消費水平,都決定了新世紀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必須堅持梯度發展戰略。而梯度發展戰略就是要求有所選擇、有所側重、有所大為、有所小為、甚至有所不為。盡管,新世紀我國體育產業發展面臨著很大的總量擴張的壓力,但是,無論是擴張總量還是優化結構,都要求我們選擇好體育產業發展的重點。一般來說,確立重點的標准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看增長潛力的大小,即找出體育產業各組成部分中在規劃期有可能發展最快的部分,並把它們放在優先發展的地位;二是看關聯度,即在體育產業各組成部分中找出對其他行業帶動作用最大的部分。根據這兩條標准,要研究認為體育用品業、健身娛樂業、競賽表演業和體育中介業可以作為「十一五」期間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重點。
11 體育產業是經營城市體育文體的產業,體育產業的主體消費者是城市居民。
根據當前我國社會經濟和體育產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參照體育產業發達國家的基本經驗,本研究認為「十一五」期間,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總的路徑應選擇:以少數首位型城市為核心(北京、上海、廣州),以長江三角洲地區、珠江三角洲地區和京津唐地區為先導,以經濟快速發展的城市帶為基點,走以東帶西、以城市帶動農村的發展道路。具體發展路徑是依託區域經濟的發展格局,構建以快速發展的城市圈為基點的「三主四從」基本構架。「三主四從」的基本構架是指,以首都城市圈、長江三角洲城市圈和珠江三角洲城市圈為核心,以遼東南城市圈、山東半島城市圈、台海城市圈和北部灣城市圈為依託,主次相遞、關聯共生的區域發展格局。
12 「十一五」期間加快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堅定不移地以社會化和產業化為方向,改革體育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實施消費推進戰略,促進體育產業發展;實施品牌戰略,提高我國體育企業國際競爭力;通過增加有效供給來調動和激發有效需求,促進體育產業發展;促進各具特色的區域體育產業協調發展;建立支持體育產業發展的投融資政策;實施人才培養戰略,造就一流體育企業家隊伍;以維護消費者權益為主旨來制定和完善加快體育產業發展政策和法規,切實加強體育市場管理。

⑦ 簡述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狀況

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現狀
近年來,隨著經濟高度發展、運動理念逐漸普及、國家政策持續支持和資金日益關注,這些都為體育產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基礎。目前,我國的體育產業已經初步形成了以競賽表演和健身休閑為驅動,體育用品為支撐,體育場館、體育培訓、體育中介、體育傳媒等業態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體育與科技、文化、傳媒、健康、養老、旅遊等相關行業日益融合。根據體育行業發展報告及相關統計可以看出,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呈穩定增長趨勢。
(一)產業規模呈上升趨勢,體育消費水平上升空間巨大
「十二五」時期是我國體育產業發展取得較大成績的五年。體育產業發展乘勢而上,為國民經濟發展和全民健康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目前人均GDP已經達到了8000美元,體育產業正處於是高速發展時期。2015年中國體育產業生產總值超過1.5萬億元,體育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例為0.7%。未來中國體育產業的發展前景非常廣闊,發展潛力非常巨大。
「十三五」時期,伴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不斷深入、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不斷發展和「健康中國」戰略的逐步實施,我國體育需求將從低水平、單一化向多層次、多元化擴展,體育消費方式將從實物型消費向參與型和觀賞型消費擴展,體育產業將從追求規模向提高質量和競爭力擴展,體育產業必將迎來重大戰略機遇。《體育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2020年中國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3萬億元,從業人員數超過600萬人,產業增加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達1%。
(二)產業內涵豐富,產業結構將進一步改善
中國體育產業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較快,產業領域不斷拓展,發展規模不斷擴大,產業的效益顯著提高,目前已經形成了一個獨具特色的產業門類。
當前中國體育產業存在體育用品行業一枝獨秀、體育服務業佔比較小和整體產業結構分布不甚合理的現象。79%的收入來自於體育製造業,即體育服飾製造、體育用品製造等;只有約20%的收入來自於諸如賽事運營、體育培訓、轉播權等體育服務業。初期由於政策原因,體育產業市場化程度較低,賽事運營商業化程度低,導致體育服務產業在整個體育產業中佔比較少。
針對中國目前體育產業結構不合理的問題,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指出,要進一步優化體育服務業、體育用品業及相關產業結構,著力提升體育服務業比重。大力培育健身休閑、競賽表演、場館服務、中介培訓等體育服務業,實施體育服務業精品工程,支持各地打造一大批優秀體育俱樂部、示範場館和品牌賽事。
隨著《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及後續一系列促進體育產業的改革政策的出台,體育產業將逐漸走向市場化,體育服務產業將迎來高速發展。

⑧ 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現狀與趨勢 200字論文

體育產業是指為社會提供體育產品的同一類經濟活動的集合以及同類經濟部門的綜合。體育產品既包括有形的體育用品,也包括無形的體育服務;體育經濟部門不僅包括市場企業,也包括各種從事經營性活動的其他各種機構,如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乃至個人。
從體育產業鏈角度來看,體育競賽和體育健身為上游產業,體育場館、體育傳媒、體育彩票、體育用品以及體育中介等為體育產業的下游及周邊產業。隨著中國競賽等賽事數量的增加以及大眾體育的興起,體育場館、體育彩票以及體育用品等主要下游產業逐漸增長,同時由於體育是人民物質生活發達後更高層次的追求,因中國人均消費水平較低,故中國體育市場規模仍然較小,在國民經濟比重較低。另外,體育用品行業在中國體育產業中佔比最高。
在發達國家,體育產業已經成為文化消費領域的一大支柱性產業,其產值超越了很多傳統類行業,比如美國,其體育產業GDP接近3%,產值規模為4350億美元,佔GDP比重為2.59%。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體育產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到「十一五」末,我國體育及相關產業增加值已由2006年的983億元增加到2220億元,增長126%;佔GDP總量比重由2006年的0.46%增加到0.55%,增長20%;從業人員總數由2006年的256萬人增加到337萬人,增長32%。產業增加值以年平均22.6%的速度增長,遠高於同期全國經濟的總體增長水平。
2012年全國體育及相關產業從業人員375.62萬人,實現增加值3135.95億元,占當年GDP的0.60%,按可比價比2011年增長14.44%。
2015年,國家體育產業總產出(總規模)為1.7萬億元,增加值為5494億元,占同期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0.8%,這表明目前我國正處於體育產業發展的初級階段,昭示著未來中國體育產業將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2016年,國家體育總局印發的《體育產業「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提出:到2020年全國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3萬億元,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達到1%,體育服務業增加值佔比超過30%。
2014年10月21日,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指出,到2025年,中國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5萬億元。2013年中國體育產業總規模為3575億元,因此,未來9年,中國體育產業將迎來快速發展。前瞻產業研究院預測,2017年開始,體育產業將年均增長24.59%,2020年,體育產業規模為16659億元,2025年接近5萬億元。
總體來看,未來我國體育產業總體發展潛力良好,其主要發展將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以體育競技賽事為代表的競技體育產業發展,帶動體育場館、體育器材、體育俱樂部等行業相關發展,二是以全民健康體育為核心的大眾體育發展,將帶動體育服裝、體育器械、大眾健身等領域的發展。
另外,2014年12月18日,由北京產權交易所與北京華奧星空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共同創建的體育產業資源交易平台在京啟動。具備「發現市場價格、發現投資人」功能的體育產業交易平台,對提高體育產業資源的市場化配置效率、促進體育產業資源公平、公正、公開流轉將起到積極作用。此後,體育市場將進一步放開,市場前景看好。

閱讀全文

與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現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