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浙江省電子商務產業發展面臨怎樣的機遇與挑戰
浙江省電子商務有望進入跨越發展期,機遇大於挑戰。
1、發展空間巨大。近年來,全球電內子商務一直保持容高速發展態勢,在今後一段時間內仍將保持高速增長。
2、戰略地位提升。電子商務以「全天候、全方位和零距離」的特點,改變著傳統經營模式和生產組織形態,影響著產業結構調整和資源配置。
3、浙江優勢明顯。浙江省發展電子商務基礎扎實、氛圍濃厚,杭州市、金華市分別被授予「中國電子商務之都」和「中國電子商務創業示範城市」稱號,擁有全球最大的B2B平台、C2C平台和第三方支付平台及一大批全國領先的行業電子商務平台。
4、面臨挑戰嚴峻。與發達國家相比,浙江省在電子商務核心技術、戰略布局、新商業文明等方面仍有一定差距。
② 如何提升浙江的產業結構
如何利用FDI提升浙江產業結構
2008年以來,浙江經濟發展面臨嚴峻復雜的國內外經濟環境,全省經濟在持續6年的13%以上增速後,出現明顯的高位回調態勢,國民經濟發展速度低於全國、全省的平均水平,這預示著在當前金融危機的宏觀背景下,浙江現有的產業結構面臨更為嚴峻的挑戰,必須適應新的宏觀環境與市場變化而不斷調整,進行經濟轉型升級,增強經濟發展能力。
從浙江工業產業結構發展演變的情況看,大致是從三個方面路徑發展起來的,一是源於原有的產業基礎。如浙江的服裝、皮鞋等行業。二是承接外來的產業轉移。如浙江的製革行業、打火機行業等。三是現有行業的轉型升級。如化學行業、電氣及電子元器件行業等。總之,溫州產業路徑依賴比較明顯,大多源於原有的產業基礎,承接外來優勢產業轉移不多,產業結構比較傳統,產業升級相對比較緩慢。
浙江產業經濟現在正面臨轉型升級的新機遇:(一) 浙江民營經濟在轉型升級中的機制優勢。許多民營企業已經增加科技投入,自覺調整產品結構,開發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產品,逐步實現轉型升級;(二)外部資源價格下降帶來的良好機遇,這次全球性金融危機,使國外經濟受到重創,生產資料價格大幅下降,國外許多知名企業頻臨破產,這正是利用這次危機的機會,兼並國外企業,收購知名品牌,引進國外設備技術與人才的良機,這為我市經濟轉型升級提供外部助力。
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總體方向是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基礎產業和製造業為支撐,服務業全面發展的新格局。向高技術、資本密集產業演變升級論。就是說浙江的產業升級要從勞動密集型產業向資本密集型產業、從傳統產業向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現有傳統產業逐步升級論--就是說在溫州現有的傳統產業范圍內,從低技術向高技術、從低加工度和低附加價值向高加工度和高附加價值發展,目前只能通過提升服裝、皮鞋的品牌,提高市場佔有率。當前,溫州經濟發展面臨美國次貸危機帶來的全球經濟趨緩、本地資源要素制約加大、省內先進城市競爭實力提升等多重壓力下,浙江產業轉型升級已經進入關鍵時期,也處於一個戰略機遇期。
FDI吸引了大量農業剩餘勞動力的需求集聚,集中區域對高素質熟練勞動力的需求上升。要加強外資政策與產業政策的協調,在吸引外資的過程中,既要考慮產業結構高級化,又要順應要素市場要求,注意利用好勞動力豐裕的優勢,使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形成良性互動關系,從而促進整個經濟發展。同時,鼓勵外資企業在華設立研發中心,支持外資企業實施人才本土化戰略。通過一定的政策手段,打破外資企業技術封閉壁壘,鼓勵外資企業向國內企業轉移技術。真正地將浙江企業由原先的勞動力密集型改變為技術密集型。
促進中國經濟發展的根本途徑不僅在與改善環境喜迎FDI,更重要的是提高勞動者素質,提高技術含量,只有這樣,才會真正地持續地提高中國經濟的整體競爭力。
③ 如何解決浙江產業集聚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將產業集群與復區域創制新體系建設緊密結合起來。
2.浙江產業集群需要特別重視培育和創造生產要素。
3.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推動產業集群由低成本型向創新型轉變。
4.要把浙江產業集群整合到全球商品鏈之中。
5.推進柔性生產,抑制過渡競爭。
6.推進有利於產業集群發展的區域制度建設。
④ 浙江省電子商務產業發展基本現狀是怎樣的
浙江是電子復商務大省,傳統產業及制社會各領域電子商務應用快速推進,技術、支付、物流等支撐服務取得重大突破,各項主要指標均處於全國前列。
1、產業規模和專業化程度全國領先。
2、傳統產業電子商務應用不斷深入。
3、經濟社會各領域電子商務加快應用。
4、電子商務支撐服務取得重大突破。
5、電子商務發展環境不斷改善。
⑤ 江浙滬主要工業或產業是什麼
從產業發展趨向看,發展製造業是參與國際分工最現實的途徑,但江浙滬在製造業方面卻存在著明顯的同構現象。以2000年為例,浙江、江蘇、上海製造業中產值最大的12個行業完全相同,不同的只是排序。在浙江工業總產值中占最大比重的是紡織與電氣機械行業,上海為電子通信設備與交通設備製造業,江蘇為石油加工業與紡織業。
從發展趨勢看,二省一市的製造業結構也出現「往一條道上走」的趨勢。1997年,浙江與上海12個最大的製造行業中,僅有8個相同,到2000年已全部相同。而且,地理上的鄰近以及現有資源、經濟體制、經濟環境上的相似也導致二省一市主導產業的定位趨同,都把電子、機械、化工與醫葯等產業作為本地區的主導產業。
⑥ 浙江農業十大主導產業是什麼
⒈蔬菜產業。在穩定發展平原蔬菜基地的基礎上,大力發展山地蔬菜、設施蔬菜和加工出口蔬菜基地。
⒉茶葉產業。實施浙江綠茶全球化推廣工程,全力打造浙江綠茶品牌。優化改造茶廠和茶園,推進茶樹無性良種化、茶葉採制機械化,全面推行QS認證,著力構建世界綠茶生產、加工、貿易和文化中心。
⒊果品產業。著力打造浙江精品果業,擴大優勢水果和珍稀乾果規模,提升特色果品競爭力,建立現代果品種業體系,建設精品果品示範基地,加強果品保鮮、運輸與加工技術研究,強化品牌建設,拓展果品市場。
⒋畜牧產業。實施西進東擴戰略,推進規模化、標准化和健康養殖方式,在穩定生豬和家禽生產的基礎上,積極發展奶牛、兔、湖羊等草食動物,加快發展蜂產業和優質珍稀畜禽養殖業
,大力發展畜產品加工和流通業。
⒌水產養殖產業。組織實施水產養殖2881提質增效工程,著力發展蝦、甲魚、蟹、珍珠等四大優勢主導產品。積極推進百萬畝水產養殖塘標准化建設,發展現代設施漁業,推廣健康養殖方式,加強優質種苗繁育基地建設和關鍵技術示範推廣工作,提升品牌,拓展市場。
⒍竹木產業。實施千萬畝竹林提升工程,加快林區作業道等基礎設施建設,改造低產低效竹林,引導發展高附加值的竹製品產業,鼓勵竹製品深加工和出口;大力發展特色經濟林產業,加強速生樹種選育和栽培技術推廣,著力培育大徑材基地,加快建設工業原料林、珍貴樹種基地。
⒎花卉苗木產業。適度控制規模,優化產業結構,培育特色品種,加強種質資源庫建設。
⒏蠶桑產業。實施蠶桑西進工程,圍繞打造優質繭生產基地,優化改造桑園,調整產區布局,提高科技含量,增加經濟效益。
⒐食用菌產業。在穩定香菇等木腐類食用菌生產的基礎上,加快珍稀類和草腐類食用菌開發,培育新型菌種生產體系。
⒑中葯材產業。著力提升浙產道地葯材、大宗葯材和珍稀葯材生產水平,改良葯材品種,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各地應根據當地特點,因地制宜發展一個或幾個主導產業,也可以發展十大主導產業以外的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