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深圳市產業發展規劃

深圳市產業發展規劃

發布時間:2020-12-01 11:57:19

1. 深圳市地鐵有限公司的發展規劃

深圳地鐵1號線續建工程由世界之窗站後至深圳機場,全長23.742km,共設車站15座。工程採取分期分段建設,首先建設世界之窗站後至西鄉段,即白石洲站、高新園站、深大站、桃園站、大新站、前海站、鯉魚門站、新安站、寶安中心站、寶體公園站、坪洲站、西鄉站,共分為7個土建標段以及車輛段工程。所有標段已進入主體施工階段,計劃在2009年底建成通車。
根據深圳市城市軌道交通近期建設規劃,地鐵2號線首期段從蛇口客運港至世界之窗,全長13.4公里,全部為地下線,沿途經過蛇口客運港、海上世界、南水路、東港路、招商東路、工業八路、登良路、南山商業中心、科技園、沙河東路、世界之窗11個站點。2號線是連接城市中心區與蛇口南山半島經濟開發區的紐帶,是特區內東西向交通走廊內第二條客運干線,沿途經過蛇口半島、後海開發區、南山商業文化中心和深圳灣填海區,連接了上述片區主要的居住區和商業文化密集區,解決南山組團與福田、羅湖二級客運走廊的客運需求。地鐵2 號線建成後在世界之窗站與1號線實現換乘,將直接為300萬以上的市民提供安全便捷的交通服務,有效緩解南山區的交通壓力。
地鐵5號線屬深圳市規劃建設的軌道交通干線,對於構成近中期線網骨架、緩解交通壓力、確保2011年第26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的成功舉辦具有重要作用。5號線由深圳市地鐵有限公司負責承建,西起前海灣,經寶安中心、新安舊城區、西麗、大學城、龍華二線擴展區、坂田、布吉、東門至大劇院。線路全長42.4km,其中高架線路3.6km,地下線路38.5km,地面線路0.28km;共設車站29座,其中高架站2座,地下站27座。5號線與軌道交通1、2、3、4、6、7、8、10、15、16號線、西部城際線、東部城際線、廣深港高速鐵路、廈深高速鐵路等14條軌道交通或鐵路交叉換乘,形成前海灣、寶安中心、靈芝公園、西麗、龍華、五和、布吉、太安路、黃貝嶺、文錦路、東門路、大劇院12座換乘站,其中綜合換乘樞紐站4座。新建塘朗車輛段、停車場各1處。

2. 深圳前海是什麼地方聽老師說被國家寫入了十二五規劃具體發展哪些產業有發展前途嗎

深圳前海是填海區,面積15平方公里。前海地區位於深圳南山半島西部,伶仃洋東側,珠江口東岸,包括南頭半島西部、寶安中心區。它是深港合作示範區,是深圳特區中的特區。到2020年,前海地區的gdp將達到1500億,也是中國的曼哈頓。級別相當於單列市。
前海政策
[1]第一,在當前改革開放進入深水區的情況下,需要有地區繼續發揚「先行先試,敢闖敢幹」的改革勇氣和精神,以開創新一輪更高層次的改革開放新局面。

[1]第二,深圳前海毗鄰香港地區,國家將深圳前海作為新一輪改革開放「先行先試」試點地區之一,自然有著和香港攜手共進、共創改革新局面的深意,對於打造內陸和香港地區經濟合作、實現內陸和香港地區共同繁榮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第三,我們知道,香港以簡單低稅率聞名於世。據均富會計師行稅務合夥人Gary James稱,香港不設增值稅或銷售稅,投資收入不需繳納稅款,沒有資本增值稅,戶主亦不用繳交任何戶佣稅。企業利得稅率只有16.5%,是區內最低的稅率之一。
前海規劃

前海由深港兩地合作發展現代服務業
根據《規劃》,前海由深港兩地合作發展現代服務業,總體思路是利用粵港兩地比較優勢,進一步深化粵港緊密合作,以現代服務業的發展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為我國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建立更加開放經濟體系作出有益的探索,為全國轉變發展方式、實現科學發展發揮示範帶動作用。深港兩地將在「一國兩制」和粵港合作框架下,不斷深化深港交流合作的機制和方式,研究制定合作推動前海發展的政策措施、推廣計劃等。

前海定位為粵港現代服務業創新合作示範區
《規劃》將前海定位為粵港現代服務業創新合作示範區,主要承擔現代服務業體制機制創新區、現代服務業發展集聚區、香港與內地緊密合作先導區、珠三角地區產業升級引領區等四個方面的功能,重點發展金融業、現代物流業、信息服務業、科技服務和其他專業服務等四大產業領域,沿前海灣形成特色鮮明、有機聯系的商務中心片區、保稅港片區、綜合發展片區、濱海休閑帶的「三片一帶」產業布局。

根據《規劃》確定的發展目標,到2020年,前海合作區將建成基礎設施完備、國際一流的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具備適應現代服務業發展需要的體制機制和法律環境,形成結構合理、國際化程度高、輻射能力強的現代服務業體系,聚集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現代服務業企業,成為亞太地區重要的生產性服務業中心,在全球現代服務業領域發揮重要作用,成為世界服務貿易重要基地。初步預計,屆時前海地區生產總值將達到1500億元人民幣。

將前海打造成全球營商環境最佳的地區之一
《規劃》要求積極探索有利於現代服務業集聚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將前海打造成全球營商環境最佳的地區之一。

寫入「十二五」規劃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建設已經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正式寫入提交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議的「十二五」規劃草案中。

「十二五」規劃草案對前海開發的描述為:「加快城市軌道交通、鐵路網、城市道路、水上交通和口岸建設,到2020年建成亞太地區重要的生產性服務業中心,把前海打造成粵港現代服務業創新合作示範區」。
...
參考網址:http://ke..com/view/3335569.htm

3. 產業規劃有發展前途嗎

以深圳為例:
在深圳幾十年高科技產業的發展史中,產業結構不斷升級,企業結構不斷調整,從電子視聽產業、電子信息產業到互聯網、生物工程、人工智慧等。在這種過程中,不知道有多少產業衰退了、消亡了,又有多少新興產業誕生和壯大了;不知道有多少知名企業被淘汰了、不見了,又有多少新型企業被發現,並成為著名企業了;不知道有多少產品進入了歷史博物館,又有多少產品成為市民消費追捧的對象。
在這種過程中,深圳高科技產業不斷升級,企業不斷更新,產品不斷迭代,形成了現在所謂七大戰略新興產業,包括了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4592.85億)、互聯網產業(1022.75億)、新材料產業(454.15億)、新能源產業(676.4億)、生物產業(295.94億)、節能環保產業(671.1億)。
深圳的產業結構是怎樣調整的?高新技術產業是怎樣升級的?新興產業是怎樣形成的?是政府依靠產業政策,採取行政手段扶持的結果?還是政府營造公平競爭、優勝劣汰的市場競爭機制形成的?
當然,不能說深圳市的產業政策和行政手段沒有任何作用。在幾十年產業結構調整發展過程中,深圳市政府出台了不少產業規劃,發布了不少產業導向目錄,包括鼓勵什麼,限制什麼,禁止什麼,還出台了不少支持高新技術發展的優惠政策,成立了一些資助高科技發展的產業基金。
這些規劃、目錄、基金和優惠政策對高科技產業的發展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尤其是深圳的民營企業還沒有成為高科技產業主體的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在深圳公平競爭、優勝劣汰的市場機制還不完善的時候,政府的產業政策發揮了重要作用。
例如,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國有企業為主體的,面向國內市場的電子視聽產業的發展,主要是政府主導的行政手段的結果,對深圳當時的產業升級和產業基礎的形成起了重要的積極作用。
但是,本世紀初以來,隨著民營企業逐漸發展壯大,發展高科技的市場環境進入逐步成熟的時期,隨著公平競爭、優勝劣汰的機制不斷完善,市場在資源配置中逐步發揮了決定性作用。從而促進了本世紀以來深圳高科技產業的快速崛起,形成了深圳最重要的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也使深圳成為了全國最重要的高科技創新型城市。
試問本世紀以來深圳哪個高科技產業、哪個知名高科技企業、哪一代高科技產品,是政府用行政手段,按照產業規劃和政策發展起來的?華為、中興不是,騰訊不是,大疆更不是。可以說深圳著名的高科技企業大都依靠自己的創造力,在公平競爭、優勝劣汰的市場機制下,經歷了千辛萬苦和曲折磨難而逐步成長起來。
為什麼深圳高新技術企業和產業取得的輝煌主要是靠優勝劣汰、公平競爭的市場機制,而不是政府的產業政策和行政手段促進深圳高科技的崛起?
這是因為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是市場競爭的主體,與政府相比,企業離千變萬化的市場需求和未來捉摸不定的科技前沿最近,企業是市場信息變化的第一個接收者,對市場信息、市場需求最為敏感;而政府可以說是市場需求和市場信息傳遞的最後接收者,政府根據最後一道信息制定的產業政策,往往跟不上市場的變化,是滯後的。
盡管政府多年來一直在改進管理,提高辦事效率,但總的說來,當前政府仍然效率低下、程序復雜,制定規劃、確立政策、設立基金往往需要幾年的時間,因此主要靠政府的產業基金扶持政策的企業,很難有多少在市場競爭中取得成功的。
據我幾十年來的經驗觀察,凡是天天找市長,向政府要政策的企業,或者採取各種方式,甚至不擇手段去爭取政策資金支持的科技企業沒有幾個最終成功的。同時,高科技發展面臨著巨大的市場風險和科技創新風險,企業是風險的具體的直接的承擔者,一旦企業在產品選擇、產業選擇、技術路線選擇等方面脫離了市場需求和科技發展方向,就要承擔傾家盪產、前功盡棄的風險。
這些人比起坐在機關里起草產業規劃、制定產業政策、審批分配產業扶持基金的公務員來講,壓力不知要大多少倍。因此,只有主要靠企業的科技和管理創新,靠優勝劣汰、公平競爭的市場機制,才能促進深圳產業結構不斷優化,高科技產業不斷發展升級,高科技產品不斷涌現,才能成就深圳高科技產業的輝煌。
總的來說,在深圳的高科技發展歷史上,主是市場推動了深圳高科技的發展和繁榮,政府在早期也發揮了一些作用。根據深圳的實踐,在制定產業規劃和產業政策方面,當規劃、政策、資金支持比較接近市場時,發揮作用可能更大一些。但是一旦政府的產業政策脫離或嚴重脫離市場時,一些政府主導的產業和重大項目,也走過一些彎路,也出現過一些重大失誤,付出了一些沉重的代價,有過深刻的教訓。
比如,上世紀末,當顯像管技術的電視產品已經被新液晶顯示技術和產品淘汰的時候,深圳市政府還投入了大量的土地、資金和優惠政策去支持個別企業大規模擴大採用顯像管技術的生產線,項目投產之日就是企業關閉之時,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本世紀初,深圳一度把汽車產業作為重要的產業去扶持,由市領導親自掛帥,引進內地國有汽車企業,劃撥了大量的土地,借出了大量財政資金,給予了大量的優惠政策,結果也只是生產了少數樣車,以關閉而告終。
2005年前後,深圳還提出了適度重型化產業政策,希望依託惠州石化基地發展精細化工,並規劃建立化工產業園,幸好由於種種原因沒有搞成,否則必然會給深圳帶來巨大損失。

4. 說明深圳的城市化以及發展(如何發展,發展規劃)

建設衛星新城計劃,既是一項空間發展TRANBBS規劃,也是促進特區外TRANBBS城市化發展並提高城市化質量的長遠發展策略,對建設國際性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5. 深圳科技園的發展規劃

深圳高新區「十五」發展的基本原則是政府引導,市場主導,集中發展優勢產業回,重點發展計算機答、網路與通訊、集成電路、軟體、光電子、生物工程、新材料和光機電一體化等主導產業,形成規模效應和配套產業群。努力把高新區建成輻射周邊的區域性高新技術研發、孵化、產業化、出口、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和高級人才培養基地。
深圳高新區目標:建成「國內一流、國際水平」的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6. 您好,我想問下龍崗的發展規劃

龍崗區是深圳東進戰略的橋頭堡,人才工廠,在交通的基礎上大力發展TOD綜合體。是深圳非常具有前景的區域之一!

地理位置:深圳市東北部,東臨坪山區,西連龍華區,南接羅湖區、鹽田區;是深圳通往福建、惠州、汕頭等地的必經之路;

區域特徵:整個深圳面積和人口排名第二的區域,僅此於寶安!2017GDP全市第二。深圳城市副中心、創客基地、國際大學城。

大運(東部CBD+商務總部區+國際大學城)

大運新城定位具備「國際化創新源泉、創新型高端產業基地、區域性國際化人才集聚中心、深圳國際化品質示範區」四大核心功能,高標準的定位與要求,讓大運新城片區成為當前深圳具國際化氣質的區域之一。


7. 深圳未來發展規劃

寶安中心 總部經濟、金融
寶安新安 高科技研發
寶安西鄉、福永、沙井 空港版物流、旅遊
松崗 高端權製造業、空港物流
光明、公明 高端製造業
龍華、觀瀾、民治、大浪 電子商務、物流、總部經濟、研發中心
坂田、布吉 總部經濟
平湖、橫崗 物流
龍城、龍崗中心 教育、文化、金融
坪山、坑梓、坪地 高端製造業
葵涌、大鵬、南澳 旅遊

8. 深圳的CBD區有幾個以後的城市發展規劃趨勢是什麼

嚴格講只有一個來 福田CBD 深圳自的定位是金融中心城市 和科技/創意產業的中心城市.

但前有香港 後有廣州 深圳就這么大點地方 金融必是趕不上香港 航運也不如香港 空港規模比廣州和香港差很多 陸路上沒和粵東各城市形成聯動 我不看好 未來的遠東金融中心地位將由香港重回上海.

深圳還是滿尷尬的. 既生穗何生深喲~

9. 談談園區產業規劃的必要性

在深圳幾十年高科技產業的發展史中,產業結構不斷升級,企業結構不斷調整,從電子視聽產業、電子信息產業到互聯網、生物工程、人工智慧等。在這種過程中,不知道有多少產業衰退了、消亡了,又有多少新興產業誕生和壯大了;不知道有多少知名企業被淘汰了、不見了,又有多少新型企業被發現,並成為著名企業了;不知道有多少產品進入了歷史博物館,又有多少產品成為市民消費追捧的對象。
在這種過程中,深圳高科技產業不斷升級,企業不斷更新,產品不斷迭代,形成了現在所謂七大戰略新興產業,包括了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4592.85億)、互聯網產業(1022.75億)、新材料產業(454.15億)、新能源產業(676.4億)、生物產業(295.94億)、節能環保產業(671.1億)。
深圳的產業結構是怎樣調整的?高新技術產業是怎樣升級的?新興產業是怎樣形成的?是政府依靠產業政策,採取行政手段扶持的結果?還是政府營造公平競爭、優勝劣汰的市場競爭機制形成的?
當然,不能說深圳市的產業政策和行政手段沒有任何作用。在幾十年產業結構調整發展過程中,深圳市政府出台了不少產業規劃,發布了不少產業導向目錄,包括鼓勵什麼,限制什麼,禁止什麼,還出台了不少支持高新技術發展的優惠政策,成立了一些資助高科技發展的產業基金。
這些規劃、目錄、基金和優惠政策對高科技產業的發展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尤其是深圳的民營企業還沒有成為高科技產業主體的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在深圳公平競爭、優勝劣汰的市場機制還不完善的時候,政府的產業政策發揮了重要作用。
例如,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國有企業為主體的,面向國內市場的電子視聽產業的發展,主要是政府主導的行政手段的結果,對深圳當時的產業升級和產業基礎的形成起了重要的積極作用。
但是,本世紀初以來,隨著民營企業逐漸發展壯大,發展高科技的市場環境進入逐步成熟的時期,隨著公平競爭、優勝劣汰的機制不斷完善,市場在資源配置中逐步發揮了決定性作用。從而促進了本世紀以來深圳高科技產業的快速崛起,形成了深圳最重要的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也使深圳成為了全國最重要的高科技創新型城市。
試問本世紀以來深圳哪個高科技產業、哪個知名高科技企業、哪一代高科技產品,是政府用行政手段,按照產業規劃和政策發展起來的?華為、中興不是,騰訊不是,大疆更不是。可以說深圳著名的高科技企業大都依靠自己的創造力,在公平競爭、優勝劣汰的市場機制下,經歷了千辛萬苦和曲折磨難而逐步成長起來。
為什麼深圳高新技術企業和產業取得的輝煌主要是靠優勝劣汰、公平競爭的市場機制,而不是政府的產業政策和行政手段促進深圳高科技的崛起?
這是因為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是市場競爭的主體,與政府相比,企業離千變萬化的市場需求和未來捉摸不定的科技前沿最近,企業是市場信息變化的第一個接收者,對市場信息、市場需求最為敏感;而政府可以說是市場需求和市場信息傳遞的最後接收者,政府根據最後一道信息制定的產業政策,往往跟不上市場的變化,是滯後的。
盡管政府多年來一直在改進管理,提高辦事效率,但總的說來,當前政府仍然效率低下、程序復雜,制定規劃、確立政策、設立基金往往需要幾年的時間,因此主要靠政府的產業基金扶持政策的企業,很難有多少在市場競爭中取得成功的。
據我幾十年來的經驗觀察,凡是天天找市長,向政府要政策的企業,或者採取各種方式,甚至不擇手段去爭取政策資金支持的科技企業沒有幾個最終成功的。同時,高科技發展面臨著巨大的市場風險和科技創新風險,企業是風險的具體的直接的承擔者,一旦企業在產品選擇、產業選擇、技術路線選擇等方面脫離了市場需求和科技發展方向,就要承擔傾家盪產、前功盡棄的風險。
這些人比起坐在機關里起草產業規劃、制定產業政策、審批分配產業扶持基金的公務員來講,壓力不知要大多少倍。因此,只有主要靠企業的科技和管理創新,靠優勝劣汰、公平競爭的市場機制,才能促進深圳產業結構不斷優化,高科技產業不斷發展升級,高科技產品不斷涌現,才能成就深圳高科技產業的輝煌。
總的來說,在深圳的高科技發展歷史上,主是市場推動了深圳高科技的發展和繁榮,政府在早期也發揮了一些作用。根據深圳的實踐,在制定產業規劃和產業政策方面,當規劃、政策、資金支持比較接近市場時,發揮作用可能更大一些。但是一旦政府的產業政策脫離或嚴重脫離市場時,一些政府主導的產業和重大項目,也走過一些彎路,也出現過一些重大失誤,付出了一些沉重的代價,有過深刻的教訓。
比如,上世紀末,當顯像管技術的電視產品已經被新液晶顯示技術和產品淘汰的時候,深圳市政府還投入了大量的土地、資金和優惠政策去支持個別企業大規模擴大採用顯像管技術的生產線,項目投產之日就是企業關閉之時,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本世紀初,深圳一度把汽車產業作為重要的產業去扶持,由市領導親自掛帥,引進內地國有汽車企業,劃撥了大量的土地,借出了大量財政資金,給予了大量的優惠政策,結果也只是生產了少數樣車,以關閉而告終。
2005年前後,深圳還提出了適度重型化產業政策,希望依託惠州石化基地發展精細化工,並規劃建立化工產業園,幸好由於種種原因沒有搞成,否則必然會給深圳帶來巨大損失。

閱讀全文

與深圳市產業發展規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