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在廣州市買工業機器人政府有補貼嗎
機器人產業是我國十三五規劃的重點產業,不少地方招商引資都把該產業作為重點產業,各地也都大量上馬了大量機器人產業園,每個地區的政策不一樣,下面是相關政策:
一、工業機器人行業主管部門和監管體制
我國現行工業機器人行業管理體制為國家宏觀指導下的市場競爭體制。宏觀調控歸屬於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等。目前,工業機器人行業尚無准入限制。
二、工業機器人行業相關政策動向
國家先後出台多項政策支持工業自動化行業的發展,具體內容如下:
三、工業機器人各省市政策規劃
機器人產業:全國各省市出台的相關政策盤點
1、北京工業機器人政策
《北京市「十二五」時期裝備產業發展規劃》:重點針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所需的智能化、自動化裝備,加速紡織、印刷機械等傳統專用裝備研發及產業化,提升自動化成套能力。積極發展搬運、裝配等工業機器人及安防、救援、醫療等專用機器人。
2、江蘇工業機器人政策
《江蘇省裝備製造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綱要》:重點發展高精度、高可靠性的自動化控制系統和關鍵精密測試測量、分析儀器,以及高性能感測器、各種在線檢測、數據採集和遠程終端控制系統、工業機器人、智能化儀表、精密監測和計量儀器等,滿足重點建設工程及重大成套技術裝備高度自動化和智能化的需要。
3、山東工業機器人政策
《山東拾十二五」期間科學技術發展重點領域和關鍵技術》:文件對工業機器人行業有極大的直接影響作用的有以下兩條:1)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培育高檔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空港設備等新型數字化裝備產業集群。2)實施製造業信息化工程,研究現代設計技術、先進加工技術和分析技術、先進製造模式等。研製開發大型成套裝備,提高大型成套裝備設計、製造和集成能力,帶動半島製造業產業升級。
4、青島工業機器人政策
《青島國家高新區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規劃對青島高新區機器人產業的內涵外延、產業發展背景與現狀、機遇與挑戰進行了多層次闡述,並對青島高新區機器人產業發展戰略與產業發展重點、重大工程與配套政策進行了論述及分析。按照預期,至2016年,青島高新區機器人企業達到50家,產值達到40億元。至2020年,企業數量突破100家,產值規模達到100億元。
5、廣東工業機器人政策
《廣東省先進製造業重點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在智能製造裝備方面,重點放在中高檔的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和工業自動控制系統以及智能儀器儀表上。廣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表示,關鍵是要把高檔數控機床的系統產業鏈以及機床功能部件研發和配套能力做起來,爭取到2015年全省要培育出23傢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智能製造裝備的骨幹企業。
《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推動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發展目標是到2020年,培育形成超千億元的以工業機器人為核心的智能裝備產業集群,其中包括形成年產10萬台(套)工業機器人整機及智能裝備的產能規模,培育1-2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的百億元級工業機器人龍頭企業和5-10家相關配套骨幹企業,打造2-3個工業機器人產業園,全市80%以上的製造業企業應用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裝備,使廣州成為全省智能裝備製造業發展的先行區,華南地區工業機器人生產、應用、服務的核心區,以及全國最具規模和最具競爭力的工業機器人和智能裝備產業基地之一。
6、深圳工業機器人政策
《深圳市機器人、可穿戴設備和智能裝備產業發展規劃(2014-2020年)》:將「工業機器人跨越工程」列為重大工程之一,促進工業機器人的研發及產業化,打造產業集群,實施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應用示範及服務創新項目,強工業機器人產業規范和標准研究。
7、福建工業機器人政策
《關於推動福建省機器人、感測器及智能化儀器儀表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以規模應用帶動機器人、感測器及智能化儀器儀表產業關鍵技術突破和發展壯大。機器人方面的發展重點是:重點突破機器人力矩伺服電機驅動器、高精密減速器、專用多軸控制器等關鍵部件的生產製造技術,圍繞重點產業集群高溫、高壓、有毒、易爆、惡臭、高粉塵等有害環境和繁重作業,集成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搬運、裝配、焊接、塗裝等專用機器人及自動導引小車,研製行業柔性裝配及檢測自動化生產線成套裝備。
8、重慶工業機器人政策
《關於推進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發展目標:以工業機器人為切入點,優先推進技術較為成熟的產品產業化,夯實發展基礎,適時推動服務機器人的發展。到2020年,形成完善的研發、檢測、製造體系,成為國內重要的、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機器人產業基地,全市機器人產業銷售收入達到1000億元,機器人產業成為新的支柱產業。
政策支持:對本地產首台(套)產品的示範應用和工業企業采購本地產工業機器人給予財稅政策支持;對工業機器人產品和公共研發平台建設予以支持。
9、上海工業機器人政策
《上海市高端裝備製造業「十二五」發展規劃》:重點發展搬運碼垛、拾揀、包裝、焊接、裝配、噴塗等工業機器人及機器人系統,應用於特殊環境下的安防、排爆、環保機器人,應用於民生的助老助殘機器人、仿人型機械臂,以及電機、驅動器、控制器、感測器、網路控制系統等機器人核心部件。
《關於上海加快發展和應用機器人促進產業轉型提質增效的實施意見》把發展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既重視面向大批量生產的工業領域需求,也重視教育、家政社區、助老助殘、醫療保健等服務領域需求。
10、杭州工業機器人政策
《杭州市加快機器人產業發展的建議》:指出當前杭州市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並提出一系列扶持行業發展的金融政策、稅收政策、項目政策、人才政策,同時加大裝備首台(套)政策支持力度。
11、嘉興工業機器人政策
《嘉興市推進「機器換人」技術改造三年行動計劃(2013-2015年)》:計劃明確提出,三年內要在全部規上工業企業開展「機器換人」,實施技術改造項目1000項、完成投資800億元,累計減少用工20萬人左右。
12、海寧工業機器人政策
《海寧市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及重點鼓勵領域產品導向目錄(2013-2015年)》:將「工業機器人及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線」列入海寧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及重點鼓勵領域產品導向目錄。
13、溫州工業機器人政策
《溫州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重點發展數控加工設備、大型施工機械、能源機械設備與壓縮機,智能防爆成套設備和遠程式控制制設備,工業機器人及大型鑄鍛件和高端基礎件等。
14、洛陽工業機器人政策
《洛陽市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三年攻堅行動計劃》:計劃對洛陽市未來三年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的發展目標、發展重點、重點任務、保障措施等一一進行規劃,發展目標為:到2016年末,在全市重點工業領域實現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的規模化應用,現有裝備生產線智能化率超過30%,製造業生產線智能化水平顯著提升。
15、蕪湖工業機器人政策
《蕪湖市機器人產業集聚發展若干政策(試行):市政府設立機器人產業集聚發展專項資金,採取參股投資、股權激勵、項目補助、發債補貼、貼息補助等方式,支持該市機器人產業集聚發展。
16、泉州工業機器人政策
《泉州市加快機械裝備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4-2018)》:要求進一步完善機械裝備產業鏈條,著力發展機器人等儀器儀表及智控設備製造業。
17、天津福工業機器人政策
《天津市高端裝備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著重對發展機器人整機及配套零部件進行了規劃,未來三年天津市將重點發展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以及機器人零部件、機器人用先進材料與加工技術等。
② 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 什麼時間發布的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0年中國工業機器人行業產銷需求預測與轉型升級分析報告》顯示,近年來中國工業機器人銷售持續向好,2014年中國市場共銷售工業機器人57000台,較上年增長55%,約佔全球市場總銷量的四分之一,已連續兩年成為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2014年國內企業在我國銷售工業機器人總量超過16900台,按可比口徑計算2014年銷量較上年增長25%,考慮到前期研發企業實現投產、新企業進入等因素,實際銷量比上年增長76.6%。從具體企業看,超過85%的國內企業銷售量較上年增長,部分龍頭企業銷量增幅近50%。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在2014年銷量佔全球市場的1/4,已連續兩年居全球第一,增速高達54%,是全球平均增速的兩倍。這塊正在增長曲線上的大蛋糕,引來全球分食者的激烈競爭。2014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高達5.6萬台的銷量中,本土供應商的銷量僅為1.6萬台,7成以上蛋糕被海外供應商分去。在這一巨大市場中,外資巨頭壟斷了核心零部件和機器人本體集成,國內上千家機器人企業則定位於購買國外機器人本體,進行系統集成和行業應用。多數中國機器人企業還在走低品質、低價格和低端行業應用的道路。前,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文字識別、語音識別、智能視頻監控、生物特徵識別、工業機器人、娛樂機器人等智能科技成果已經進入大規模實際應用。但目前我國機器人的「密度」只有德國、日本的1/10,機器人減速器、伺服電機、伺服驅動器、控制器這四大關鍵零部件仍然依賴進口,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人工智慧的整體應用水平顯然還相對較低,機器人關鍵零部件製造技術亟須突破。為此,《規劃》提出了今後五年中國機器人產業的主要發展方向,包括加強基礎理論和共性技術研究、提升自主品牌機器人和關鍵零部件的產業化能力、推進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的應用示範、建立完善機器人的試驗驗證和標准體系建設等,並對服務機器人行業發展進行了頂層設計。未來,按照工信部《關於推進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到2020年「機器人密度(每萬名員工使用機器人台數)達到100以上」,減去2013年中國機器人密度21台,未來機器人密度還有79台的提升空間,推算到2020年則至少有23.7萬台工業機器人的替代空間;按照均價每台30萬元估算,則有711億的機器人本體市場規模,而機器人本體市場一般可帶動是其3倍的相關配套產業,據此到2020年前後,中國機器人產業集群規模約2844億。在市場需求迅猛增加、人口紅利消失、勞動力成本攀升、製造業升級、國家政策支持、生產安全替代考量等因素綜合作用下,未來機器人市場前景值得高度關注。
③ 國務院「人工智慧發展規劃」都說了啥
國務院近日印發《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規劃提出,大力發展人工智慧新興產業。加快人工智慧關鍵技術轉化應用,促進技術集成與商業模式創新,推動重點領域智能產品創新,積極培育人工智慧新興業態,布局產業鏈高端,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工智慧產業集群。
智能軟硬體。開發面向人工智慧的操作系統、資料庫、中間件、開發工具等關鍵基礎軟體,突破圖形處理器等核心硬體,研究圖像識別、語音識別、機器翻譯、智能交互、知識處理、控制決策等智能系統解決方案,培育壯大面向人工智慧應用的基礎軟硬體產業。
智能機器人。攻克智能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專用感測器,完善智能機器人硬體介面標准、軟體介面協議標准以及安全使用標准。研製智能工業機器人、智能服務機器人,實現大規模應用並進入國際市場。研製和推廣空間機器人、海洋機器人、極地機器人等特種智能機器人。建立智能機器人標准體系和安全規則。
智能運載工具。發展自動駕駛汽車和軌道交通系統,加強車載感知、自動駕駛、車聯網、物聯網等技術集成和配套,開發交通智能感知系統,形成我國自主的自動駕駛平台技術體系和產品總成能力,探索自動駕駛汽車共享模式。發展消費類和商用類無人機、無人船,建立試驗鑒定、測試、競技等專業化服務體系,完善空域、水域管理措施。
虛擬現實與增強現實。突破高性能軟體建模、內容拍攝生成、增強現實與人機交互、集成環境與工具等關鍵技術,研製虛擬顯示器件、光學器件、高性能真三維顯示器、開發引擎等產品,建立虛擬現實與增強現實的技術、產品、服務標准和評價體系,推動重點行業融合應用。
智能終端。加快智能終端核心技術和產品研發,發展新一代智能手機、車載智能終端等移動智能終端產品和設備,鼓勵開發智能手錶、智能耳機、智能眼鏡等可穿戴終端產品,拓展產品形態和應用服務。
物聯網基礎器件。發展支撐新一代物聯網的高靈敏度、高可靠性智能感測器件和晶元,攻克射頻識別、近距離機器通信等物聯網核心技術和低功耗處理器等關鍵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