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從事養老行業你覺得需要學習什麼專業
跟老年人衣食住行相關的都可以是養老產業,從大健康這個角度往養老行業切是比較合適的,可以考一個健康管理師先。其次你應該去做資源整合的工作,客戶看樣子是不愁的,如何提供優質服務和養老用品是必須要解決的,所以考察項目,尋找優質供應商,是你要做到功課。其他嘛,公眾號,微信群,關注一下吧,10000小時定律聽說過吧,摸透整個產業鏈,你就知道自己的定位了。
2. 健康產業的創業項目有哪些
健康產業的創業項目有健身俱樂部、體檢中心、運動康復類、校園健康、老年人健康。
1、健身俱樂部
健身俱樂部不同於健身房,它不是單純的鍛煉身體的場所,而是集健身塑體,娛樂休閑及傳播健身知識於一體,能為顧客提供全方位綜合性服務的場所。
2、體檢中心
醫療咨詢,健康保健,上門服務,關注健康要從更好地了解自己開始,體檢醫療現在的模式並不理想,所以才有商機,把它完美化。
5、老年人健康
中國已經進入老齡化國家,而養老院的嚴重不足,早就體現出來了,嚴重缺少針對老年人的健康服務。在一個人口最多的國家裡,服務於人的基本健康產業,卻有太多的空白和不足,很自然健康會是未來最有發展的行業。
3. 高三地理問題。我國人口年齡比例變化與人口老齡化將對城市發展及經濟結構的調整有哪些影響。
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特點是老年人口規模大 人口老齡化速度快未富先老 我國人口自身結構的變化,必然對社會經濟發展產生較大影響 我們必須採取合理的人口政策,建立以家庭養老為主體的多元化養老方式,積極發展老齡產業等 ,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挑戰。人口老齡化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人口作為經濟社
會發展的主體,其自身結構的變化必然對社會經濟的發展產生
較大影響
(一)人口老齡化對勞動力的影響
通常認為,人口老齡化會造成勞動用工年齡人口比例下
降,會導致勞動力短缺,而勞動力是構成生產力的基本因素 ,勞
動力數量的多少及在總人口中所佔比例的大小,對經濟發展有
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國外一些老齡化嚴重的國家早已發生勞動
力短缺問題,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大量依賴外籍工人的移入來
補齊,從而影響到經濟健康發展 中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由於
人口基數大,生育年齡人口多,人口增長速度較快 ,因此我國勞
動力資源仍十分豐富,一段時期內,當不會出現勞動力短缺問
題,但國家應及早採取措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勞動
力用工不足的挑戰,這是人口發展的必然趨勢 因為在經濟全
球化的今日,我國經濟的增長在很大程度上仍依賴投資和出口
拉動,我國產品的出口優勢很大程度是因為廉價的勞動力資
源,如果我國失去廉價的勞動力優勢,國外對我國勞動密集型
勞動產品的需求會轉移到其它勞動力成本更低的國家,從而必
然會減少中國的出口需求和引進外資
(二)人口老齡化對勞動生產率的影響
勞動生產率是指勞動者生產某種產品的效率一般有兩種
表達方法:一種是單位時間內生產的產品數量;另一種是生產
單位產品所耗費的社會勞動時間在單位時間內生產的商品數
量越多,或生產單位商品所需的勞動時間越少,勞動生產率就
越高 影響勞動生產率的因素有許多,人是最重要的因素
一般認為,優良的人口素質 適度的人口數量有利於勞動
生產率的提高,不過人口老齡化會抑制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主
要依據有:()人口老齡化會造成老年人生理功能退化精力或
體力下降,勞動能力衰退,反應速度慢,不應該繼續從事繁重的
勞動和快節奏的生產;( )與年輕勞動力相比 ,高齡人口因身體
衰老經常生病,醫療費用大幅增加,不利於企業增加利潤 技術
進步和擴大投資;()勞動人口高齡後 ,創新力 記憶力接受新
技術能力較差,不利於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更新;( )科學技術
發展表明,人類社會的許多發明創造大多是在中青年時期創造
出來的,這是一條普遍規律,所以青年人才的成長對科技創新
具有較大意義當然,某些人並不認同此觀點,因為在科技創新
方面,一些人大器晚成
(三)人口老齡化對養老保障的影響
養老保障問題是老齡化社會發展面臨的最主要的社會和
經濟問題其主要包括物質上的供養生活上的照料精神上的
慰藉三方面的內容 從物質供養方面來看,城市老年人大多有
醫療保障金退休養老金,所以以自我養老為主;農村老人由於
社會保障不完善,以家庭養老為主 從老人的生活照料和精神
慰藉來看,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主要由子女 老伴承擔,老人和
子女共同生活,便於家庭照顧 關心老人,也是老年人喜歡的日
常生活方式,符合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可是,隨著人口老齡化
程度的不斷加深,對養老保障沖擊是巨大的
人口老齡化加大了養老保障需求,而養老保障需求的加
大將使我國總人口的經濟負擔日益加重,國民收入中消費基金
比例擴大,投資率 積累率下降,減慢經濟發展速度 世紀
年代以來,我國養老保障金增長速度較快, 年全國共有離
退休職工 萬, 年增加到 萬,十年增加了 倍,
各種費用相應由 億元增加到 億元,增長 倍 根
據勞動社會保障部門的預計: 年,我國退休職工將超過
億,每年支付退休費用將高達 萬億人民幣,是 年的二十
多倍
家庭養老方式面臨越來越嚴峻的挑戰 世紀 年代
以來,我國開始實行嚴格的計劃生育政策,幾十年過去了,第
一二代獨生子女正進入婚育年齡,他們組成的家庭將接管社
會,構成新的家庭生活模式,即 四二一家庭模式,家庭成員為
個老人 對夫妻 個孩子,也就是說,對夫妻要同時贍養
位老人,撫養 個孩子 然而,由於現代化生活 生產節奏不斷
加快,子女精力十分有限,越來越感到照顧老人的負擔沉重 ,加
之工作壓力大,如果老人生病或體弱需要照顧,再孝順的兒女
都難以盡孝,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將受到嚴重沖擊,迫切需要
多元化養老
(四)人口老齡化對產業結構的影響
人口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非常密切,人口結構的變動要
求產業結構也要隨之變動,以保持人口 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人口老齡化對產業結構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人口老齡化不利於產業結構調整,制約新興產業的發展
進程 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世界上任
何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與其產業結構的調整密切相關,同時還
必然要求勞動力的技術結構與之相適應由於中老年勞動力對
所居住的區域和長期從事的勞動業已形成習慣,產生了較強的
依賴感,通常不願搬遷到其它地方居住及改變自己的工種,勞
動力從舊的產業和地區向新興產業和地區的轉移必然受到限
制,不利於產業結構調整 如果年輕勞動力不能滿足經濟發展
的要求,就只能對中年勞動力進行培訓和教育,但是其接受新
技術的速度慢,培訓費用高,難以適應產業結構調整的要求,必
將產生結構性失業
人口老齡化不利於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 目前我國農業
產業結構調整的主要方向是農業科技成果的創新與應用,發展
趨勢是生態農業高效農業,但是農村老年人口文化素質低,科
學種田能力較差,科技創新和接受適應能力較弱,農村人口老
齡化必然阻礙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
(五)人口老齡化對儲蓄投資的影響
處於人口生命周期的不同發展階段,人們的消費 儲蓄傾
向必然不同,因而人口結構的老齡化會引起社會消費儲蓄比
例的變動,從而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較大影響
通常認為,社會中老年人口比例的提高會減少儲蓄,從我
國的發展情況看,老年人的儲蓄率低於全國的平均水平,而且
隨著年齡的提高,儲蓄率不斷降低 因而從平均儲蓄角度分析,
人口老齡化會大大降低總的儲蓄水平,且會抑制儲蓄率的提
高 儲蓄是投資和資本積累的源泉,投資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依
托,儲蓄的減小會導致投資的減小 一般認為國家的投資主要
來源於個人投資和政府投資,老年人口的增加必然會導致消費
基金的增加和積累基金的減小,國家會拿出大量資金改善老年
福利設施,支付大量醫療保障金退休金,其勢必影響投資規
模,對經濟社會的長期發展不利
三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積極對策
人口老齡化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對於我國這樣的
發展中國家來說,機遇與挑戰同時存在,我們應以科學務實的
態度對待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各種問題,迎接挑戰,尤其是制
定合理的人口政策,實現人口老齡化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從而減緩人口老齡化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利影響
(一)制定合理的人口政策
古今中外社會經濟發展的實踐證明,適度的人口數量 結
構是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前提 目前中國的人口情況是既要
控制人口數量,又要防止老齡化速度過快和老年人口比重提高
過快 人口發展的客觀規律告訴我們,人口問題在時間上往往
具有一定的滯後性,作用的強度具有乘數效應,當我們明顯感
到人口問題存在時,實際上已經喪失了解決問題的最好時機,
發達國家面臨的人口老齡化問題為我們敲響了警鍾,解決老齡
化問題必須具有超前性和戰略性 目前,我國國家級的人口發
展戰略研究正在進行,它所制定的人口發展戰略注重促進人的
全面發展和社會經濟資源環境的協調可持續發展人口戰略
研究認為,採取合適的時間,逐步放寬人口生育政策 ,既可以減
輕我國人口出生率下降和未富先老,又可以緩解人口老齡化所
帶來的勞動力供給不足出生嬰兒男女性別嚴重失衡的社會問
題
(二)建立以家庭養老為主體的多元化養老模式
家庭養老符合中國的國情,原因有兩方面 :( )家庭養老的
主體地位為我國法律所確認,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
障法第 條規定,老年人養老主要依靠家庭子女,家庭成員
應關心和照顧老人;( )家庭養老是我國養老的傳統做法 絕大
部分人認為家庭養老是每個社會成員應盡責任和義務,家庭養
老也是老年人比較喜歡的養老方式
但是人口老齡化,使家庭結構和規模小型化,家庭養老不
能獨自承擔起老人養老的職能,許多的家庭養老功能將被社會
化養老服務所取代,如培育和發展社區 非營利組織養老服務,
幫助老年人在社區內居家養老,將家庭養老和社區有機地結合
起來,即老人自己出錢 政府加以資助,由社區派人提供養老服
務,既解決了老人的照顧問題,又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 再比
如以房養老養老院養老等不同的養老方式,組成了以家庭養
老為主體的多元化養老模式
(三)大力發展老齡產業
老齡產業,是指由老年人口消費市場需求增長帶動而形成
的產業,它包括有關滿足老年人需求的生產 服務經營等設施
和經濟活動我國是在生產力不發達情況下進入人口老齡社會
的,面臨著老年人口和養老保障壓力不斷增大的挑戰,然而老
齡化在給社會經濟發展帶來影響的同時,也孕育一個巨大的消
費市場 老年產品市場,它能帶動相關的第三產業大力發
展日本自 年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後,積極發展老齡產業
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挑戰,把第三產業視為老齡化社會的救世
主
目前中國老齡產業面臨著尷尬,一方面,老年人口的需求
十分迫切十分龐大,另一方面,老年產品和老年服務有效供給
嚴重不足,產業尚未在國民經濟中形成一定的產業鏈和產業規
模 目前我國老年人市場需求大約為七八千億元,但每年為老
年人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總值不足一千億元,所以,必須積極發
展老齡產業
第一,政府應積極推動老齡產業發展 政府應致力於法制
建設制度建設,制定和實施一系列配套政策,包括投資 稅收
信貸等方面,為老齡產業發展營造好的環境 第二,老齡產業需
要媒體和輿論的宣傳和引導,特別是在市場潛力和營銷策略及
消費特點方面,要有務實的探索和超前的分析 第三,處理好老
齡產業公益性與贏利的關系老齡產業往往具有社會公益性的
特點,大力發展老齡產業,必須兼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四)完善我國社會養老保險制度
當前,我國城市的養老保險,包括基本養老保險 職工互助
養老保險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和職工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 基
本養老保險實行統賬結合的積累制度,國家承辦保底 ,廣覆蓋
低水平,面向城鎮職工,強制參加,個人和單位共同繳費 ;企業
補充保險是指由企業根據自己實力國家政策為本企業職工所
建立的一種輔助性養老保險,其目的是進一步提高職工退休後
養老水平;職工個人儲蓄養老保險是由職工自願參加選擇經
辦的一種補充養老保險形式
到目前為止,我國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還很不完善,存在
方方面面問題:個人賬戶是名義性的 ,空賬運行;統籌層次低,
全國絕大多數地方還實行地區或市級甚至縣級統籌,實行省級
統籌的還很少;養老金體系覆蓋面窄,地區發展不平衡 ,共濟性
弱;籌資嚴峻
針對上述問題,有必要進行改革 :( )延長退休年齡 這是
一把雙刃劍,它延長了繳費年限,又縮短了領取養老金年限 ,可
以避免退休人員再就業所帶來的不穩定因素,又可以使有技術
的老齡職工繼續留任,發揮余熱()擴大社會養老保險覆蓋
面 目前基本養老金僅覆蓋城鎮中部分人,農村老年人口基本
被排除在外 今後的養老保險制度應盡可能實現廣覆蓋,建立
比較完善的覆蓋城鄉的基本養老保障體系 ()加強社會養老
保險制度中的政府監管,隨著社會養老金制度改革的推進,必
須重新認識政府在養老保障中的地位和作用,政府職能需重新
界定,規范化運營和監管個人賬戶基金,做實個人賬戶 ()確
保養老基金的保值增值
4. 發達國家是怎麼處理人口老齡化的
發達國家是處理人口老齡化的方法:
一、鼓勵生育,應對少子化,促進女性投入勞動力市場,保證勞動力持續供應。
老齡化和少子化同時存在於老齡化社會,兩者緊密相關且影響勞動力的供應。因此應對少子化是解決老齡化問題的一個重要方面。國外進入老齡化較早的國家從完善刺激生育的福利待遇和保障因生育而暫時離職的女性職工重返勞動力市場兩個方面解決少子化和勞動力短缺問題。一方面,政府採取育兒津貼和帶薪假期,向離職生育期間的女性提供一定的醫療、營養和薪資等補助和津貼,刺激女性的生育意願。另一方面,政府加大公共福利在兒童教育、看護和醫療等方面的投入,推行並延長「爸爸月」,縮短低齡兒童父母的工時,實行父母保險(即企業給父母雙方帶薪假期以照顧幼兒;保證因生育而暫時離職的女性能重回原工作崗位或者提供類似的工作等)等,以緩解家庭看護幼兒的壓力,使父母雙方兼顧工作和育兒的雙重責任,保證女性職工能重回勞動力市場。
二、延長退休年齡,保證老年勞動力來源,緩解政府養老金支付壓力。
國外主要老齡化國家普遍通過延長退休年齡的方法對退休年齡制度進行了改革。延長退休年齡,一般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提高領取退休金的最低年齡,將現行領取退休金的年齡向後延遲,相應延長工作年限;另一種是設立彈性退休年齡制度,即對不同退休年齡的老人給予不同數額的退休金,退休年齡越大,退休金數額也越大。日本、德國和法國等主要採用第一種方式延長退休年齡,如日本政府在2006年把領取養老金的最低年齡從60歲提高到65歲,法國在2011年將最低退休年齡從60歲提高到62歲,德國政府計劃在2011和2018年期間逐步將退休年齡從65歲提高到67歲。瑞典和美國等主要採取彈性退休年齡制度,如瑞典法定退休年齡為65歲,對於提前退休的60-64歲的職工,每提前一年退休減發退休金的5%;65-70歲的推遲退休的人員,每延遲退休1個月增發退休金的0.6%;對於有經驗且有能力繼續工作的退休老人,政府為其提供做義工的機會並根據他們提供服務的多少增發一定比例的退休金。
三、完善社會服務支撐體系,推行「以居家式社區養老為主,社會養老為輔」的養老模式。
根據養老場所和居住方式的不同,養老方式可分為居家養老和機構養老。受老齡人口增加、女性就業率提高和年輕勞動力遷移影響,空巢老人數量不斷增加,傳統居家養老模式難以滿足老年人的需求,而機構養老又受到老年人經濟狀況和傳統養老觀念的影響而在現實中難被老年人接受。目前國外老齡化國家的養老模式主要以居家式社區養老服務模式為主,社會養老為輔。在以「家庭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支撐」的居家式社區養老的服務體系中家庭養老發揮著基礎作用,但在個人和家庭無能為力的情況下引入社會化服務;政府負責採取相關激勵政策引入市場機制實現項目建設及服務活動的社會化和產業化經營並協調參與建設和服務的各主體的利益關系;社區負責培育在宅服務人員並不斷拓展服務業務范圍為老年人上門提供幫助,服務內容主要有住房維修、日常照護、醫療保健和精神慰藉等。養老服務所需的資金來源在不同國家會有所不同:如瑞典的養老服務帶有很大的福利性質,服務費用主要由政府承擔,但老年人如果想獲得更好的服務就必須自己支付一定比例的費用,屬於「國家負擔型」;美國老年人養老服務所需的資金主要由個人承擔,屬於「個人負擔型」即「投資人同時也是受益人」,這種「個人負擔型」的資金來源方式也使得美國「以房養老」的發展在世界上最具代表性。
四、建立多樣化的養老金保障體系,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
經過不斷改革和調整,世界主要老齡化國家的養老保障體系逐步實現了從單一養老保障制度向多支柱體系的轉變。目前這些老齡化國家的養老保障體系主要包括三種基本的保障制度:基本養老金制度、企業年金制度和個人儲蓄養老保險金制度。其中,基本養老金制度是養老保障體系的重要基礎,一般由國家按照統一政策規定向符合條件的人員支付;企業年金制度是養老保障體系的第二大支柱;個人儲蓄養老保險是社會養老保障體系的重要補充。後兩種制度對緩解國家養老金支付壓力起到了重要作用。主要老齡化國家的基本養老金的資金都來源於政府,用於保障職工退休後的基本生活需要。各國也十分重視企業年金保障制度的建設和完善,如美國政府推出「整合企業年金計劃」, 把企業年金計劃提供的養老金與公共養老金制度所提供的基本養老金進行協調。目前,美國企業年金的規模已經超過了國家管理的社會養老金規模。
五、開發老年人市場,發展老年產業,滿足老年人的物質和精神文化需求。
除應對人口老齡化對人口可持續發展、勞動力供應和社會保障體制帶來的一系列挑戰外,開發老年市場,發展「老年產業」是解決老齡化問題、促進經濟發展的另一有效途徑。國外發達國家的老年產業一般遵循「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的發展模式,即政府建立市場規范和行業標准,並採取相關的優惠和扶持措施,按老年人的消費需求引導企業向老年產業領域投資推動老年產業的社會化和產業化經營。目前,國外的老年產業主要包括以下幾類:第一類是圍繞老年人日常生活需求發展的產業,如老年餐飲、老年人用品生產(保健品、化妝品、服裝、交通輔助用品、體育健身用品、生活輔助用品等)、老年房地產開發等;第二類是圍繞老年養護形成的產業,包括老年公寓、養老院、老年保險、老年醫療康復用品生產、長期照護產業、醫護人員培訓等;第三類是滿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發展起來的產業包括老年大學、老年旅遊、心理咨詢、老年圖書館、老年電視廣播節目等。另外,由異地養老和跨國養老而帶動的養老產業在一些自然環境良好、適宜老年人居住的地區逐漸興起。
六、 注重法制建設,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權益。
為維護老年人的合法權益,保障與老年人有關的福利保障、產業發展政策等的有效實施和運行,國外主要老齡化國家建立了比較完善的法律體系及相關的管理機構。目前日本與老年人有關的法律體系由《國民年金法》、《老人福利法》、《老人保健法》等三大支柱及《介護保險法》組成;美國政府先後頒布《社會保障法案》(自1935年實施後經過多次修改與完善,目前已經形成了比較完整的養老保障制度,主要包括養老保險制度、醫療保險與救助制度等),《美國老年人法》和《禁止歧視老年人就業法》等。管理機構的主要職能在於利用國家權力對法律的運行和實施進行監督和管理。如美國政府設立的專門管理老齡問題的機構包括老人問題管理署、政府老齡問題顧問委員會和社會保障總署;瑞典政府設有三個「地方公共保險法院」和一個「高級公共保險法院」,當公民應該享受的社會福利待遇的權利不能實現或受到侵犯時,可以向地方公共保險法院起訴;公民對地方法院判決不服時,還可以繼續向高級法院申訴。
5. 養老保險有哪些特點
我國的農村養老保險發展到今天,雖然仍存在一定的問題,但較以往相比,開始走向更加完善和成熟。它具有以下幾個特徵:
(1)是一種政府行為。每個人都有一個從出生到年老的自然生活周期,在年老時,隨著勞動能力的逐漸喪失,也就失去了獲取收入和物質資料的能力,老年人如何養老?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單純依靠市場是無法對此進行調節的,存在著市場失靈。這就需要由政府出面進行干預,從而保證老年人老有所養,保持社會的穩定。
(2)強制性。即國家通過立法程序,強制用人單位和個人必須依法參加養老保險,履行法律所賦予的權利和義務,繳納養老保險費,待勞動者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可向社會保險部門領取基本養老金,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保障退休後的基本生活。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能按照自己的意願或從自身利益出發來決定是否參加基本養老保險。
強制性還有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要克服個人短視問題。即有些人注重目前消費而忽視將來消費,如果沒有養老保險制度,這些人在年老後就可能陷入困境。現代社會又不能無視這些人的困境,要給予幫助。一旦社會無償地給短視者以幫助,就會產生更多的短視行為,即「搭便車」行為,使社會不堪重負。
在我國農村,由於生產力水平還比較低下,對廣大農民目前實行自願的養老保險制度。
(3)養老保險提供的是基本生活保障。為什麼養老保險所能保障的不是勞動者最高的生活水平,而只是基本生活水平呢?原因主要在於:退休者已經退出了勞動力隊伍而不再創造價值,在一定的生產力水平下,社會創造的物質財富是既定的,如果政府有意識地通過制度安排來保持退休者很高的生活水平,一方面會增加整個社會的經濟負擔,另一方面,會增加現有勞動者的撫養負擔,降低其他年齡層次人口的消費水平,進一步影響在職勞動者生產的積極性,不利於經濟發展。
(4)養老保險的保障對象是法定退休者。對於養老保險的對象,各國一般都從法律上給予明確的界定,一般包括以下條件:一生中累計的工作年限、達到法律規定的年齡、曾繳納過養老保險費等。在中國等一些發展中國家,退休只適用與城鎮非農產業的就業者,而對於農村的勞動者一般沒有退休的概念。「老年」有生理意義上的老年和社會意義上的老年兩種含義。生理意義上的老年是指從醫學生理上,一個人的主要器官衰老到一定程度的狀態。社會意義上的老年,是指一個人在社會經濟活動中承擔社會勞動義務能力下降到一定程度的狀態。養老保險所指的老年是社會意義上的老年,但也要按照國家規定的年齡界限來判定。
(5)互濟性。一般來說,養老保險費是由國家、企業或單位、個人三方共同承擔的,籌集到的養老保險基金要保障退休者的基本生活,就必須進行科學的管理,在較高的層次上和較大的范圍內實現養老保險費用的社會統籌和調劑互助,從而分散風險,保障生活。
(6)普遍性。每個勞動者都要經歷漫長的老年歲月,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年老的風險對於每個勞動者都是普遍存在的。因此,一般來說,養老保險的對象應當是全體勞動者,不管是哪個行業,是城市還是農村。當然,一個國家養老保險的實行,是與本國的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社會化程度相聯系的,這需要有一個過程,比如各國的養老保險首先是城市產業部門,農業部門則比較晚。養老保險的普遍性也表現為全球性,因為人口老齡化是世界性的課題。
6. 如何解決人口老齡化
根據中國確定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戰略目標,結合老齡工作的實際,特提出21世紀前十五年的國家老齡工作宏觀政策措施建議。
1.將實施健康老齡化戰略納入長期規劃。
2.將實施健康老齡化戰略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長期規劃。
我們提出 健康老齡化戰略內涵,主要包括"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教、老有所樂"內容,這是對中國老齡工作的綜合概括,是促使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是解決好中國人口老齡化問題的主體思路。具體建議是:
3.提高對老齡化問題的認識
要加強輿論宣傳和引導,強調中國人口 老齡化趨勢加快的嚴峻性,對社會經濟發展影響的緊迫性,以及實施健康老齡化戰略的重要性,提高各級政府和領導的思想認識,增強全社會的老齡意識。
4.明確國家老齡工作的方向
將實施健康老齡化戰略納入國家的五年計劃和中長期發展規劃中,結合經濟發展進程和城鄉不同情況,精心設計和構築中國老齡的工作體系,明確提出目標要求、工作重點、投入力度、檢查標准。
5.落實到各地的發展計劃中
要求各級政府高度重視,把該地區老齡工作列入議事日程,根據國家的要求,結合自己的實際,納入當地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中,採取分工負責和齊抓共管方式,對老齡工作有管理、有服務、有措施、有檢查。
6.家庭養老和社會養老相結合
走家庭養老和社會養老相結合的養老道路。建立以家庭養老為基礎,社 區養老服務網路為輔助,公共福利設施養老手段為補充,社會保險制度為保障的居家養老體系,把老年人自身、家庭、社會和國家作用有機的組合起來,使之發揮出效用。具體建議是:
7.居家養老環境
為了使老年人起居方便,住宅設計要充分考慮方便老年人和滿足老少戶可分可合的需求,公共設施要安排方便老年人活動的場所,使得絕大多數老年人生活在自己的家庭里,繼續發揮家庭養老功能,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完善具有尊老敬老傳統的家庭養老體系。
8.加快社區老年服務建設
在城鎮建設規劃中,要充分考慮人口老齡化趨勢,合理規劃社區藍圖,使老年人能就近得到咨詢、購物、清掃、陪伴、護理、緊急救護等各種服務,並為老年人學習、文體、康樂、交往等社會活動的需求提供條件,逐步建成適合城鄉不同特點、多層次、多功能、多項目的社區老年人服務體系。
9.適度發展公共養老的福利設施
對政府設立的敬老院等養老、安老機構和設施,要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和需要公共福利機構撫養的老人情況,政府要繼續增加投入,努力改善設施條件,逐步提高居養水平。
鼓勵和扶持社會民辦公共養老設施,制定優惠政策積極發展福利性公共養老設施,形成對家庭養護困難老人的救助保障體系。
10.健全老年人社會保障制度
要採取各種措施,完善城鎮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正常增長機制,完善相對獨立的養老金經辦機構,負責養老金的徵收、給付、營運和管理,用發國債形式探索建立養老保險基金,保證全額按期予以支付。
農村要逐步推行自我儲蓄和家庭保障為主、集體補助為輔、國家予以政策扶持的農村養老保障制度,並積極推進城鄉養老、醫療方面的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逐步建立起城鄉老年人的社會保障體系。
11.積極發展老齡產業
老齡產業是為了滿足老年人物質和精神生活需求而 形成的產業,既包括生產性產業,也包括服務性產業,是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的重要手段。
發展老齡產業,一是要從中國實際出發,以滿足老人物質和精神生活的需要為目的;二是要以市場為導向,按經濟規律辦事,三是要保證養老費用的合理使用,提高老年人的消費能力。具體建議是:
12.市場機制帶動老齡產業發展
國家要根據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圍繞老年人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對一些產業進行結構調整,開發生產適用對路的各種老年用品,鼓勵和引導老年產品市場的發展。經濟管理部門應運用市場機制,制定一些必要的優惠政策,扶持具有福利性質的為老服務產業發展。
13.以老齡產業發展社會福利事業
城鄉養老社會化服務要逐步走產業化發展路子,在財政給予必要資助的同時,鼓勵社會團體和個人參與,啟動老齡產業機制來興辦社會福利設施,實行誰投資誰管理,依法進行經營,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
14.努力降低為老服務產業發展成本
要充分利用現有社會資源發展老齡產業,多層次、多渠道籌集發展老齡產業的資金,努力提高資金利用率。充分利用金融杠桿作用,在稅費徵收政策上,考慮扶持為老服務產業的發展。
15.主動提高退休年齡是必然趨勢
中國的養老保險已經覆蓋了有工資收入的勞動者以及相應的其他的一些公民,在制度上已經是全覆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大概覆蓋的人數也達到大概3億,中國我們養老保障制度已經取得了巨大成就。
而由於中國人人均壽命的提高,中國慢慢進入老齡化社會,根據2010年11月的數據,中國的老齡化率已經達到了13.6%,褚福靈認為,隨著老齡化的加劇,延長退休年齡就成為一個必然的發展趨勢。
但是他認為延長退休年齡應可選擇的是彈性退休或者柔性退休,讓勞動者和用人單位都有選擇確認退休年齡的權利。
「單位有用的意願,個人也有繼續工作的這種願望,那麼我們說他們達成共識或者達成一個什麼協議,繼續工作,繼續繳納養老金,繼續交納社會保險費,到這個年齡之後,再按規定領取養老金」。
(6)人口老齡化養老產業發展擴展閱讀:
中國情況
現狀
由於人口慣性的作用,盡管每對夫婦生育的子女數已經很少,但由於育齡夫婦的數量依然龐大,未來30多年時間里,人口總量仍將增長到15億左右才能靜止下來。
根據聯合國的人口預測結果,到2040年前後,印度人口數量將超過中國,中國將不再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但中國仍將長期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
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我國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總數達2.12億人,占總人口比重達15.5%,中國已成為世界上老年人口總量最多的國家。
2015年2月26日,國家統計局發布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公報數據顯示,2014年年末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數為21242萬人,占總人口比重為15.5%;
65周歲及以上人口數為13755萬人,佔比10.1%,首次突破10%。數據顯示,2014年末全國大陸總人口為136782萬人,比上年末增加710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為74916萬人,占總人口比重為54.77%。全年出生人口1687萬人,出生率為12.37‰;死亡人口977萬人,死亡率為7.16‰;
自然增長率為5.21‰。全國人戶分離的人口為2.98億人,其中流動人口為2.53億人。老年人數量超2億
2015年11月29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社會保障研究所等5家機構聯合發布了《2015中國職工養老儲備指數大中城市報告》。《報告》顯示,我國人口老齡化已達到較為嚴重的程度。
7. 哪些途徑可以解決我國養老金不足和人口老齡化問題
解決中國老齡化問題的舉措和方法:
(一)發展我國經濟,促進就業,增強經濟承受能力
走經濟發展的道路是國家強盛的根本,也是解決我國人口老齡化帶來問題的基礎。加快經濟的發展,增強經濟承受能力,為養老提供堅實的經濟基礎。經濟發展不但帶來了大量資金解決沒錢花的問題,同時產生跟多的就業機會,促進社會的協調發展,提高經濟的承受能力,從根本上解決老齡化社會帶來的各方面影響。
(二)積極有效的發展老齡產業
結合我國的實際,最大限度的發展老齡產業,發展適合我國的老齡產業,以市場機制帶動老齡產業發展,以老齡產業發展社會福利事業。同時努力降低為老服務產業發展成本,並擴大老齡工作社會化服務隊伍。
(三)根據我國國情建立和完善養老保險體制
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我們可以建立並完善養老保險制度,形成一個有生命力的體制,例如參考荷蘭的經驗,在城鄉建立覆蓋全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然後把這項制度與基礎養老金制度相結合,由國家通過稅收來建立覆蓋全民的基礎養老金,它提供的保障水平相當於最低收入保障。這種制度可以很大程度的解決老年人的生活問題,屬於一種半自給自足的養老體制,國家提供最低的生活保障金,國民可以通過年輕時的工作所得的一部分用於年老時的所用。我國從事農業的農民較多,沒有固定的工作和經濟來源,因此設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爭取最大范疇的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
(四)嚴格法制化措施實現社會保障基金的安全有效運行
目前針對養老等社會保障資金運行等方面,我國出台了一系列法律和政策文件,我國在社會保障的法制化方面已經初步形成,但仍存在著層次不高、適用范圍窄、保障措施少等問題,這將影響到養老保險基金的安全運行。因此應通過進一步加強立法、執法和設立獨立的監管機構來對社會保障基金進行監管,提高其運行的安全性,嚴格的法制化管理是實現社會保障工作的重要前提。
總之,中國已經正式步入老齡化社會,且具有老齡化發展速度快、基數大等特性。我國的人口老齡化問題源自近年來我國經濟與衛生事業的良好發展,進一步提高了嬰兒的出生存活率和國民的平均壽命。因此,應對我國老齡化社會問題,應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必須建立完善的養老保險體制,積極發展老齡產業,從根本上解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問題,使老年人能夠快樂的安度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