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工業發展產業體系

工業發展產業體系

發布時間:2020-12-01 04:06:32

1. 完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要發展什麼農業

根據農業發展的方向,完善農業產業體系有三個方面需要同步發展才能有效版:1.精緻農業:將農作權物以有機栽培和營養學等等結合提升產品質量 2.消費者農業:以現代化網上通路讓消費者直接可以了解農作物的全程履歷,兼有信心和安全規范 3.產銷現代化農產銷售:結合網商微商到快遞服務讓供應鏈有效又可靠,適於長期經營;

2. 休閑產業體系

2011年是中國十二五計劃的首年,也是中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模式的里程年,前期發布的十二五規劃建議就明確將轉變經濟發展模式提到主線休閑產業體系。而作為首都城市,北京在建設世界城市的腳步中休閑產業體系,必須以高度的經濟發展科學性布局全市。「轉變」,將是未來北京經濟發展的主題休閑產業體系。

「轉變」必然「展新」,作為北京城的西南大門,房山在2010年所取得的經濟成就已經為北京世界城市建設作出表率,一座宜居宜游宜商的「FUNHILL」魅力之城成為北京最耀眼的夢之都。房山地鐵線的開通、世界地質公園的愈加絢麗、工業園區的低碳化大力發展、CSD和智庫經濟的興起等等,大批巨頭企業爭相進駐房山,發展形勢一片大好。面對新的經濟時代,房山果斷做出形象的升級轉變,全新定位「三化兩區」。

房山「三化兩區」的轉變著重強調「一城一區」,在城市化、工業化、現代化的目標指導下,著力打造成「首都高端製造業新區」和「現代生態休閑新城」,相比於之前定位的「友好產業新區」、「生態宜居新區」,我們可以看出房山正走向更加專業化、高端化、娛樂化的工業和休閑產業並重的快樂之城,新定位的新就在於它形象的高度和力度。

房山在「兩軸三帶五園區」的科學規劃下,積極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改良交通、通訊等條件,引進大批巨頭企業,多向聯動推進房山經濟發展,並取得優秀成果。開通了地鐵房山線,整修加寬了多條高速通道,巨頭企業紛紛進駐五大產業園區,加大產業投資迅速帶動經濟發展,更多的企業和投資商一致看好房山的未來發展前景,房山經濟由此進入新台階。而房山擁有其他區縣不可比擬的工業發展基礎和山水人文資源,是發展高端製造業和生態休閑產業的完美領域。

北控太陽能、西門子「雲計算」中心、中石化、長安汽車、京西重工等工業巨頭已經在房山石化新材料科技產業基地、竇店高端現代製造業產業基地兩大工業區紮根;奧特萊斯購物中心、港中旅溫泉度假城、萬畝濱河公園、橙天嘉禾高端影視城、無線城市、房車露營博覽中心、萬科精品低碳住宅等也在CSD中央休閑購物區展開生態休閑宜居之路;中糧也在房山區的中國世界生態農業谷助力生態資源開發;還有聞名於世的房山世界地質公園也以其獨特的山水人文景觀吸引著世界各地的遊客。

有了深厚的根基,房山在「三化兩區」的新定位下也必將如雄鷹般在北京世界城市建設的浩瀚天空中,以領航者的姿態展翅翱翔。2011年,Let′s Funhill。

3. 產業發展目標體系如何構建

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一個重要方面。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們一定要適應國內外需求結構變化趨勢,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積極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根據科技進步新趨勢,發揮我國產業在全球經濟中的比較優勢,發展結構優化、技術先進、清潔安全、附加值高、吸納就業能力強的現代產業體系。

積極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從國際上看,當前世界科技創新正孕育著新的突破,產業升級步伐不斷加快。應對國際金融危機過程中,不少發達國家已經開始加快調整科技和產業發展戰略,把綠色、低碳技術及其產業化作為突破口。美國推出綠色經濟復甦計劃、歐盟實行綠色技術研發計劃等,都是為了塑造新的競爭優勢,搶佔新的制高點。從國內看,我國正處在消費結構快速變動和升級的時期。居民消費正由以衣、食為主的生存型、溫飽型,向以住、行為代表的小康型轉變,這就要求產業結構適應消費結構的這種變化。面對新形勢新要求,我們必須面向市場需求,主動適應市場變化新趨勢,加快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在努力夯實農業發展基礎的同時,把工業由大變強與發展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結合起來,把淘汰落後生產能力與搶占戰略性新興產業制高點結合起來,力促三次產業在更高水平上協同發展,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

第一,改造提升製造業,促進製造業由大變強。要優化結構、改善品種質量、增強產業配套能力、淘汰落後產能,發展先進裝備製造業,調整優化原材料工業,改造提升消費品工業。要推進重點產業結構調整,推進裝備製造行業提高基礎工藝、基礎材料、基礎元器件研發和系統集成水平,加強重大技術成套裝備研發和產業化,推動裝備產品智能化;汽車行業應強化整車研發能力,實現關鍵零部件技術自主化,提高節能、環保和安全技術水平;電子信息行業應提高研發水平,增強基礎電子自主發展能力,引導向產業鏈高端延伸;建築業應推廣綠色建築、綠色施工,著力用先進建造、材料、信息技術優化結構和服務模式。要優化產業布局,按照區域主體功能定位,綜合考慮能源資源、環境容量、市場空間等因素,優化重點產業生產力布局;引導生產要素集聚,依託國家重點工程,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以產業鏈條為紐帶,以產業園區為載體,發展一批專業特色鮮明、品牌形象突出、服務平台完備的現代產業集群。要加強企業技術改造,完善支持企業技術改造的政策,加快應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裝備,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提高市場競爭能力;支持企業提高裝備水平、優化生產流程,加快淘汰落後工藝技術和設備,提高能源資源綜合利用水平;鼓勵企業增強新產品開發能力,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加快產品升級換代;推動研發設計、生產流通、企業管理等環節信息化改造升級,推行先進質量管理,促進企業管理創新,推動一批產業技術創新服務平台建設。

第二,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培育和發展以重大技術突破、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對於推進產業結構升級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升我國自主發展能力和國際競爭力,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我們一定要高度重視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相關戰略研究,以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促進新興科技與新興產業深度融合,在繼續做強做大高技術產業基礎上,把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發展成為先導性、支柱性產業。要大力發展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要以掌握產業核心關鍵技術、加速產業規模化發展為目標,發揮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引領支撐作用,依託優勢企業、產業集聚區和重大項目,統籌技術開發、工程化、標准制定、應用示範等環節,支持商業模式創新和市場拓展,組織實施若乾重大產業創新發展工程,培育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骨幹企業和示範基地。要完善鼓勵創新、引導投資和消費的稅收支持政策,加快建立健全有利於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行業標准和重要產品技術標准體系,支持新產品應用的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為培育和拓展市場需求創造良好環境。

第三,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要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統籌布局新一代移動通信網、下一代互聯網、數字廣播電視網、衛星通信等設施建設,形成超高速、大容量、高智能國家干線傳輸網路。要推動經濟社會各領域信息化,積極發展電子商務,完善面向中小企業的電子商務服務,推動面向全社會的信用服務、網上支付、物流配送等支撐體系建設。要加強市場監管、社會保障、醫療衛生等重要信息系統建設,完善地理、人口、金融、稅收、統計等基礎信息資源體系,強化信息資源的整合,規范採集和發布,加強社會化綜合開發利用。要健全網路與信息安全法律法規,完善信息安全標准體系和認證認可體系,實施信息安全等級保護、風險評估等制度,加強信息網路監測、管控能力建設。

與此同時,還要不斷提高科學技術對產業發展的支撐能力。要在不斷提高技術創新能力的同時,切實加強產業科技創新合作體系的建設與完善,立足產業發展及其結構調整的技術需求,大力構建產業技術聯合體,並開展聯合攻關,制定並完善產業發展的技術標准;大力構築產業科技創新的公共服務平台,努力實現產業科技資源的優化配置及產業鏈的重構與完善;加強並深化產學研科技創新合作,加快建立並優化產學研之間的科學技術轉移機制,不斷提升產學研科技創新合作體系的運行效率。要加強產業科技創新人才隊伍的建設與開發,依託重大科研項目、科研基地及產業發展政策,重視產業科技領軍人才的培養及產業科技創新團隊的打造;通過共建科技創新平台、開展合作教育、共同實施重大項目等方式,培養高層次人才和創新團隊。

4. 怎樣建立工業產業發展評價指標體系

參考:http://www.doc88.com/p-9911903419601.html

5. 魯南經濟帶的產業體系

抓住國內外產業轉移、繁榮發展服務業和打造製造業強省的機遇,大力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實施骨幹企業帶動、工業園區帶動、技術創新帶動和外向經濟帶動戰略,突出發展支柱產業、優勢企業和品牌產品,以建設六大產業基地為重點,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一)加快建設六大產業基地。
1.食品及優質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充分發揮物種資源豐富等優勢,圍繞增加農產品有效供給、增加農民收入,以發展現代農業為著力點,通過調整生產結構、推動科技進步、完善經營方式,提高農業生產經營水平,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集中培植優勢產業,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建設一批優勢產區與加工企業集中配套的農產品基地,形成布局合理、產加銷一體化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全面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農產品市場競爭力.
糧食。突出抓好大型商品糧生產基地和優質糧食產業工程建設,擴大優質專用糧食生產規模,搞好以精製食品、澱粉、白酒和飼料類產品為主的糧食轉化和精深加工,形成以菏澤、濟寧、臨沂、棗庄為主的優質商品糧生產加工基地。
油料。圍繞花生、大豆加工為主的精製食品和食用油系列,加快發展高油、高蛋白等優質專用花生品種生產,建設油料生產加工基地。
蔬菜。推進生產、保鮮、儲運、加工一體化經營,以常規瓜菜和大棚反季節瓜菜為重點,大力發展無公害、綠色、有機蔬菜,培育形成以長江三角洲及豫皖地區為主要市場的魯南瓜菜基地。
林果。突出山地丘陵林業特色,大力發展名特優新經濟林,形成以銀杏、板栗、核桃為主的優質干雜果品出口加工生產基地。結合林紙一體化、人造板產業群、桐楊木系列製品、條柳編系列產品的加工,在黃河故道、黃河沿線等平原地區發展速生豐產用材林,形成以毛白楊、桐木、杞柳為主的林木生產加工基地。
畜牧。重點突破良種繁育、規模養殖、皮革加工三個關鍵環節,重點搞好魯西黃牛、小尾寒羊、青山羊、微山麻鴨等名特優品種的繁育、推廣,促進規模化、標准化、集約化生產,重點培植兗州綠源食品公司、金鑼集團、華盛江泉集團、盈泰集團、日照福源食品有限公司、菏澤富士達食品有限公司、山東神州食品集團有限公司等畜禽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搞好以畜禽屠宰加工為主的肉類和皮革產品系列,形成全省重要的畜產品生產加工基地。
水產。濟寧、棗庄、菏澤積極發展高效生態品牌漁業,加大澇窪地、塌陷地、廢舊窯坑和水塘、灘區的開發利用,搞好沿湖、沿運、沿黃地區魚、藕、葦、蒲綜合開發;臨沂大力發展標准化生態養殖,藉助華東水產批發市場的輻射帶動作用,努力擴大淡水魚的對外出口;日照大力發展名特優水產品的健康養殖,加大漁業資源修復力度。建設名優海產品生產基地、優勢品種繁育基地和加工出口基地。堅持開發與保護並重,嚴格控制近海捕撈,大力發展遠洋漁業。
綠茶。發揮氣候、土壤等優勢,以無公害綠茶、有機綠茶為發展重點,著力提高制茶加工工藝和技術水平,培育全國知名品牌和具有較強競爭力的企業,形成以日照綠茶為重點的全國高檔綠茶生產加工基地。
以發展現代農業為重點,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一是加大對農業和農村發展的支持力度。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堅持統籌城鄉發展、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努力擴大對農業和農村發展的各項投入。各級財政用於「三農」投入的增量要逐年提高,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范圍,抓緊健全農村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各級政府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要向農村傾斜,重點加強農村道路、農田水利、科技教育、醫療衛生等設施建設,搞好村莊規劃編制。二是進一步完善農業產業化經營方式。加強產業化經營內部的專業化分工與合作,通過龍頭企業之間,產品的上下游企業之間的兼並聯合、協作重組等方式,推進產業布局區域化、生產經營規模化、龍頭企業集群化。三是引導發展各類專業合作組織。切實加強農村供銷社、信用社、專業合作社和郵政物流四大載體建設,大力培育和扶持社區服務組織、農民自辦的各種專業協會及專業性購銷合作社,為農戶提供承貸承還、貸款擔保、技術信息等各類服務。四是培植壯大龍頭企業。進一步加大在資金、人才、技術和市場開拓等方面的扶持力度,提高龍頭企業的技術裝備和管理水平,加強新產品開發和市場開拓,努力培育知名品牌,盡快形成一批規模大、優勢突出、市場競爭能力和農戶帶動能力強的大型龍頭企業和企業集團。五是完善農業科技、標准體系。加快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重點加強生態農業技術和農產品儲藏保鮮、深度加工技術的研究與開發,整合科研院所、高校科技資源,打造科技創新平台。實施農業良種產業化工程,搞好各類良種繁育基地建設。搞好100項農業先進實用技術推廣,加快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加強農業標准化建設,嚴格推行國家標准和行業標准,鼓勵採用國際標准或國外先進標准,使產業化經營的各個環節都有標准可依、有規范可循。
2.能源及煤化工基地。立足魯南豐富的煤炭資源,堅持科學規劃、合理開發、有效保護,加強資源勘探,開發建設濟寧礦區、巨野礦區等煤炭基地。優化生產布局,調整產業結構,著力延伸煤炭工業產業鏈,提高經濟效益和資源利用率。以煤電二次能源轉化為重點,按照上大壓小、節能減排的要求,推行煤炭脫硫、潔凈煤技術,積極開展節能技術創新,大力發展超臨界、超超臨界大容量機組,努力降低供電煤耗。推廣和應用低氮燃燒、煤炭氣化液化、潔凈煤燃燒、水煤漿、空冷、特高壓輸電等新技術,努力提高能源轉化效率。優化發展高效燃煤火電,推進煤熱電一體化經營,鼓勵發展風能、生物質能、潮汐能和太陽能,規范發展熱電和綜合利用電廠,嚴禁發展純凝小火電,將魯南打造成山東省重要的電源基地。到2010年原煤產量達到1.2億噸,佔全省的比例提高到80%,新增發電裝機容量1000萬千瓦左右。
魯南地區是國家規劃的七大煤化工產業區之一,擁有國家水煤漿氣化及煤化工工程研究中心,煤炭間接液化、新型水煤漿氣化、潔凈煤氣發電與甲醇聯產等一批關鍵技術及新型水煤漿氣化爐等核心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要發揮煤炭、水資源豐富及技術領先優勢,圍繞煤炭資源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有效整合各類資源,完善產業配套,促進骨幹企業做大做強,形成區域集成優勢,積極促進煤化工產業集聚。依託兗礦魯南化肥廠、國泰化工、海化薛焦、滕州鳳凰化肥、盛源宏達化工、柴里焦化、國宏化工、國際焦化、久泰化工、山東鐵雄新沙集團、肥城礦業集團、金沂蒙集團化工、日照焦化等支柱企業,以煤氣化、煤焦化為主攻方向,大力發展合成氨、清潔能源、碳一化工、煤基烯烴與新型合成材料四大產業鏈,形成以化肥、甲醇、甲醛、醋酸、清潔燃料等為主的煤化工產業體系,將魯南建成國家級的煤化工基地。到2010年主要煤化工產品年新增生產規模,合成氨150萬噸,焦炭1050萬噸,甲醇400萬噸,煤制烯烴60萬噸,醋酸100萬噸,二甲醚25萬噸,粗苯精製25萬噸,煤焦油綜合加工85萬噸。
煤化工重點發展領域:
煤氣化。消化吸收先進工藝技術,延伸碳一化學系列產品,重點發展甲醇、二甲醚、甲醛、聚甲醛以及醋酸、酸酐、醋酸纖維系列及延伸產品,以煤基烯烴高新技術為龍頭,甲醇為紐帶,發展乙烯、丙烯及下游衍生產業。鼓勵氨醇聯產,大力發展尿素、復合肥、控釋肥等產品。
煤焦化。按照行業准入標准,實行科學布點、集中加工,重點發展焦油加工及苯、萘、蒽、酚等系列產品,開發改質瀝青、針狀焦、UHP高功率電極等產品。
3.精品鋼鐵基地。通過加快全省鋼鐵工業布局調整,整合現有資源,淘汰落後產能,推進省內鋼鐵企業的兼並聯合重組,提高鋼鐵產業集中度,規劃建設大型臨港精品鋼鐵基地。按照國家產業政策的要求,按期淘汰小鋼鐵企業和落後生產能力。以此為契機,堅持高起點、高標准原則,立足國際先進水平,在日照規劃建設2000萬噸規模的大型鋼鐵基地,其中新建精品鋼鐵1500萬噸,主要生產國內和省內短缺的高檔熱軋薄板、寬厚板、大無縫鋼管、冷軋板、不銹鋼、硬質合金鋼等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品。到2010年建成一期鋼鐵項目1500萬噸,「十二五」初期全部建成。
4.優質建材基地。以生產企業集團化、基地化為方向,以產權為紐帶,依託大型骨幹企業,加快現有企業重組、兼並、聯合,組建區域大型企業集團或聯合體,提高企業競爭力和市場佔有率,促進建材產業適度集中,形成棗庄、臨沂、濟寧和日照四大建材中心,建設我省乃至華東地區的優質建材生產基地。一是依託棗庄中連魯南等優勢企業,做大做強魯宏、榴園、申豐、沃豐等品牌,大力發展新型干法旋窯水泥、浮法玻璃、高檔裝飾材料、新型牆體材料和石膏深加工產品,提升建材行業的整體水平,形成以水泥、平板玻璃、牆體材料為主體的棗庄建材中心。二是以促進產品品種、規格多樣化,產品質量、檔次高檔化為方向,建設以水泥、花崗石板材、牆地磚、耐火材料製品為主體的臨沂建材中心。三是依託金塔王、大宇水泥、中材里能、兗礦科澳鋁業等骨幹企業,形成以水泥、玻璃纖維、金屬門窗、各類磚製品、鋁材等為主導產品的濟寧建材中心。四是利用臨港優勢和石灰石資源,重點推進莒縣水泥熟料生產基地和山水水泥、大宇水泥等粉磨站建設,鼓勵發展規模化石材加工,大力發展牆體材料及輕型建材,擴大對東南亞、南非、歐洲市場的建材產品出口,形成以出口為主導的日照建材中心。
水泥。主要是調整結構,上大壓小,大力發展新型干法旋窯水泥,加快淘汰落後立窯水泥生產能力。研究開發可利用廢渣的超細粉磨等節能環保新技術,提高資源利用率,開發新的特種水泥。到2010年,水泥產量達到7000萬噸,新型干法水泥所佔比重由45%提高到80%以上。
玻璃及製品。重點發展優質浮法玻璃,開發超薄、超厚及大規格產品和著色玻璃、熱反射玻璃、低輻射玻璃等,形成建築玻璃、日用玻璃、工藝玻璃、特種玻璃為主的玻璃及深加工系列產品;抓好硅質原料開發,實現玻璃硅質原料的標准化供應。突出金州玻璃、太平洋玻璃的帶動作用,抓好菏澤華鵬玻璃、巨野華爾潤浮法玻璃等項目,提高建築玻璃、日用玻璃、工藝玻璃和特種玻璃的深加工水平。
建築衛生陶瓷。發展大規格、多花色、多品種以及防潮、抗凍、抗菌和高強度產品;改善燃料結構,鼓勵採用液化石油氣、天然氣、煤氣等潔凈燃料,逐步淘汰以煤和重油為燃料的工藝。
新型建材。大力發展節土、節能、利廢、環保、多功能牆體材料,逐步實現生產和應用的集約化、系列化、標准化。積極開發長壽耐材、精煉用耐材特別是不銹鋼精煉爐耐材,大力拓展建材、化工等其他領域耐材。大力發展煤矸石燒結磚、粉煤灰砌塊、河泥制磚等建築節能材料,擴大輕鋼結構型材、鋁塑型材等產品生產。
5.機械製造業基地。以工程機械、加工機械、汽車發動機及零配件、變壓器、造船等為重點,推進關鍵技術創新,促進加工、生產、服務向智能化、個性化方向發展,著力提高行業研發設計、加工製造和系統集成的整體水平,努力打造魯南機械製造業基地。大力發展履帶式推土機、挖掘機、大噸位系列裝載機、壓路機、叉車等工程機械和礦山機械整機產品;積極發展數控機床、中小機床、加工中心、數控專用機床及汽車維修檢測系列設備,形成集鑄造、機械加工、鉑金、模具、電機、配套件等為一體的機電產業鏈;突出大型化、多功能,形成以大中馬力拖拉機、高效聯合收割機等為主的系列農用機械;大力發展汽車發動機、輪胎、車輪、軸承、沖壓件和電子自動控制系統等汽車零部件,實現整車、零部件、汽車貿易「三位一體」以及引進、研發、生產同步發展;提高船舶製造產業集中度,向標准化、專業化、規模化方向發展,重點開發高性能內河運輸船舶、旅遊船和新型遊艇、內河集裝箱船,建成國內先進的內河船舶設計開發製造基地。充分利用日照港口和岸線優勢,建設大型造船企業集團。重點建設10萬噸級以上的修造船塢,優先發展集裝箱船、油船、散貨船、冷藏船、遠洋捕撈船、遊艇、賽艇等產品。逐步形成以造船為主、修船為輔、配套能力較強的產業體系,著力打造沿海重要的船舶修造基地。
6.商貿物流基地。按照「布局合理、功能齊全、統一開放、規范有序」的原則,集中發展大物流、大批發、大商貿,採取政府扶持、政策引導和多方共建的方式,在港口、交通要道、大宗工業品和農副產品主產區,規劃建設一批大型現代物流中心、物流園區、批發市場,著力打造以臨沂為中心的商貿流通中心,以日照為龍頭的港口物流中心,以濟寧、棗庄為重點的運河物流中心,以菏澤內陸口岸為主的商貿物流中心,努力形成連接南北、輻射周邊的區域性商貿物流基地。到2010年,形成商品交易額超過100億元的專業批發市場1家、過50億元的5家、過10億元的45家;營業額過1000萬元的物流企業達到50家。
商貿流通中心。臨沂市作為魯南商貿重鎮,要進一步強化商貿龍頭地位。加快改造提升現有商貿市場,加強配套設施建設,在鞏固提高傳統交易方式的基礎上,大力發展物流配送、連鎖經營、特許經營、電子商務、商務代理等新型物流業態,著力培育集商流、物流、信息流於一體,以網路化、信息化、規模化為標志的現代商貿流通體系。加快建設以臨沂公路運輸樞紐榮慶物流中心、臨沂交運沂蒙物流中心等為主體的輻射全國的綜合性現代物流園區,以魯信國際會展物流項目、立晨物流保稅倉庫為龍頭的國際性、專業化現代物流園區。推廣莒南縣「十百千工程」經驗,以連鎖經營、物流配送、便民超市為重點,優化網點布局,推進現代商貿流通體系建設,形成覆蓋城市鄉村、延伸周邊地區的商貿流通網路。
港口物流中心。主動順應現代港口從「運輸中心」經「配送中心」向「綜合性物流中心」發展的新趨勢,充分發揮港口集疏快捷、水陸交通便利、腹地深廣的區位優勢,以國際物流和區域物流為重點,以市域配送物流為補充,大力發展現代港口物流業。一是加快建設重點物流園區。依託日照港石臼港區功能,建設以煤炭、礦石、糧油、漿紙、鋼鐵等大宗貨物為主的物流園區;依託嵐山港區功能,建設以木材、化工產品、礦石等為主的物流園區;依託日東高速公路入口,建設以建材、特色農產品等為主的物流園區。依託日照、嵐山兩港疏港通道交匯處,建設以礦石、煤炭、木材、集裝箱等為主的連通港口與腹地之間的日照市綜合物流園區。二是進一步暢通港口集疏運系統,擴大內陸輻射范圍,盡快形成以港口為端點、以內陸為集散點、與國際接軌的綜合物流中心。三是不斷完善現代物流支撐系統,加強物流信息系統建設,推進「綠色物流」的發展,大力打造現代化物流基地。
棗庄城市新名片「江北水鄉,運河古城」開始漸入人心。這張新名片與運河結緣,吃水不忘挖井人,人們自然會懷念開挖棗庄泇運河的功臣--舒應龍、劉東星、李化龍三公。清代在運河北岸的嶧城區古邵鎮萬年閘村修建了「三公祠」,彰其事跡。古邵鎮也將擬復原「三公祠」,通過文化底蘊為全鎮古運荷鄉建設塗抹一層文化亮色。

6. 有誰知道發展現代產業體系的具體含義

發展現代產業體系

從一定意義上說,現代化過程就是在科技進步的推動下,經濟不斷發展、產業結構逐步優化升級的過程。黨的十七大報告針對我國經濟結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作出了發展現代產業體系的戰略部署,為我們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指明了方向。

一是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促進工業由大變強。信息化對工業化有著極大的帶動作用,而且還豐富和拓展了工業化的內涵。因此,必須加快信息技術在各個領域的應用,大力推廣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加快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工業產業,提升其技術水平和市場競爭力。

二是從改革體制機制、加大資金投入、完善政策等方面採取措施,發展現代服務業。服務業的興旺發達是現代化經濟的一個顯著特徵。目前,我國服務業與過去相比雖然有較大發展,但與整個經濟發展階段和人均收入應達到的水平相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必須加快發展服務業,全面提高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和水平。要開拓服務業發展新領域,大力發展金融、現代物流、研究與開發、電子商務、法律、咨詢、會計等生產性服務業和醫療衛生、社區服務、文化休閑等消費性服務業,擴大企業、公共事業機構和政府的服務外包業務,努力提高服務業社會化和市場化水平。

三是要加大支農惠農政策力度,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我國國情決定了今後農業的發展很難再靠增加自然資源的投入,出路只能是依靠科技進步和農民素質的提高。要增強發展現代農業的緊迫感,自覺把它擺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位置。

7. 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需要怎麼做

1、改造提升製造業。製造業發展重點是優化結構,改善品種質量,增強產業配套能力,淘汰落後產能。
2、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科學判斷未來市場需求變化和技術發展趨勢,加強政策支持和規劃引導,強化核心關鍵技術研發,突破重點領域,積極有序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產業,加快形成先導性、支柱性產業,切實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和經濟效益。
3、加快發展服務業。把推動服務業大發展作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戰略重點,建立公平、規范、透明的市場准入標准,探索適合新型服務業態發展的市場管理辦法,調整稅費和土地、水、電等要素價格政策,營造有利於服務業發展的政策和體制環境。
4、加強現代能源產業和綜合運輸體系建設。推動能源生產和利用方式變革,構建安全、穩定、經濟、清潔的現代能源產業體系。
5、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加快經濟社會各領域信息化。發展和提升軟體產業。

閱讀全文

與工業發展產業體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